精選內容
-
蔡依林自稱蛇纏腰,從此改變生活習慣,有人說跟癌癥有關,真的嗎
胡洋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9月20日61
0
5
-
阿昔洛韋 vs 伐昔洛韋:抗皰疹病毒藥,選哪個更合適?
各位朋友好,我是泌尿外科的陳醫(yī)生。今天咱們聊聊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病毒——皰疹病毒,以及對抗它的兩位“明星藥物”: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很多人聽到“皰疹”就緊張,其實它就像病毒界的“潛伏者”,一旦感染可能悄悄藏在體內,時不時出來“搗亂”。而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就像兩位風格不同的“抗病毒衛(wèi)士”,各有神通。到底該選誰?咱們今天就用大白話把這事說透!一、先認識“不請自來的客人”:皰疹病毒到底是啥?想象一下,你的身體是一座“城堡”,皮膚和黏膜是堅固的“城墻”。皰疹病毒家族(比如單純皰疹病毒HSV-1、HSV-2,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就是一群“狡猾的入侵者”,最喜歡從皮膚黏膜的微小破損處“溜進城”。??初次感染:就像“敵軍首次攻城”,可能引起明顯癥狀,比如口唇或生殖器出現簇集的小水皰、疼痛、瘙癢,甚至發(fā)燒、乏力(類似“感冒”)。但也有人“城墻堅固”,感染后毫無感覺,成了“無癥狀攜帶者”。??潛伏與復發(fā):最麻煩的來了!病毒一旦進入人體,會鉆進神經細胞“潛伏”起來(比如HSV-2常潛伏在骶神經節(jié),像藏在“城堡地牢”里)。當你免疫力下降(熬夜、壓力大、感冒、生理期等),它就會“東山再起”,順著神經回到皮膚表面,再次引發(fā)水皰和疼痛——這就是“復發(fā)”。數據說話: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統(tǒng)計,全球50歲以下人群中,HSV-1感染率高達67%(主要引起口唇皰疹),HSV-2感染率約13%(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也就是說,每8個人里就有1個可能攜帶生殖器皰疹病毒!二、“抗病毒衛(wèi)士”登場: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是啥來頭?如果把皰疹病毒比作“正在復制的工廠”,那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就是專門“拆工廠”的能手。它們的核心任務是:阻止病毒繁殖,縮短病程,減少復發(fā)。1.老大哥:阿昔洛韋(“初代抗病毒先鋒”)阿昔洛韋是上世紀80年代上市的“老前輩”,堪稱抗病毒藥物的“開山鼻祖”之一。它就像一把“精準的鑰匙”,能被皰疹病毒特有的“酶”(比如胸苷激酶)“激活”,然后插入病毒的DNA鏈條,讓病毒無法復制——相當于“剪斷了工廠的生產線”。優(yōu)點:久經考驗,療效確切,價格便宜(一盒口服藥可能只要幾塊錢),還能外用(軟膏、滴眼液),適合局部涂抹緩解癥狀。缺點:“腸胃吸收差”,口服后只有15%-30%能進入血液發(fā)揮作用,所以需要“頻繁吃藥”(比如每天5次,每次200mg),很多人容易漏服;而且水溶性低,靜脈注射時可能引起腎臟負擔(需要多喝水“沖一沖”)。2.升級版:伐昔洛韋(“高效能改良款”)伐昔洛韋是阿昔洛韋的“升級版”,也叫“阿昔洛韋前體藥”。簡單說,它是阿昔洛韋的“包裝升級版”——在阿昔洛韋分子上“綁”了一個“氨基酸尾巴”,這樣一來,口服后能被腸道更好地吸收(吸收率提高到54%,是阿昔洛韋的3倍!),進入體內后“尾巴”自動脫落,釋放出阿昔洛韋發(fā)揮作用。優(yōu)點:吸收好、血藥濃度高(相當于“用更少的藥達到更強的效果”),所以服藥次數大大減少(比如每天2-3次,每次500mg),患者更容易堅持;副作用(如腎臟負擔)也比阿昔洛韋輕。缺點:價格比阿昔洛韋貴(一盒大概幾十元),而且必須口服,沒有外用劑型。打個比方:阿昔洛韋像“散裝零食”,吃一把可能只有一小部分被身體利用,所以得頻繁吃;伐昔洛韋像“壓縮餅干”,一小塊就能頂飽,方便又高效。三、核心問題:阿昔洛韋vs伐昔洛韋,到底怎么選?兩位“衛(wèi)士”都能抗皰疹病毒,但適用場景不同。記住一個原則:沒有“絕對更好”,只有“更適合”。咱們分情況討論:1.看“病情階段”:急性發(fā)作期vs長期抑制治療???急性發(fā)作期(比如剛長出水皰,疼痛明顯):?這時候需要“快速滅火”,伐昔洛韋的高吸收率更有優(yōu)勢。比如生殖器皰疹復發(fā)時,伐昔洛韋500mg每天2次,吃3-5天,就能明顯縮短水皰愈合時間和疼痛持續(xù)時間。而阿昔洛韋需要每次200mg每天5次,吃5天,患者容易漏服導致效果打折。?研究支持:《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一項研究顯示,伐昔洛韋治療生殖器皰疹復發(fā)時,癥狀緩解速度比阿昔洛韋快1-2天,且患者依從性(按時吃藥)更高。??長期抑制治療(比如每年復發(fā)6次以上):?這時候需要“持續(xù)壓制”,性價比和安全性更重要。阿昔洛韋價格便宜,長期服用(比如每天400mg,分2次)能有效減少復發(fā)次數,適合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伐昔洛韋也可以(比如每天500mg一次),但成本更高。2.看“患者人群”:年輕人vs老年人?孕婦vs腎功能不好的人???年輕人、免疫力正常者:復發(fā)時選伐昔洛韋“高效便捷”,偶爾漏服1次影響不大;阿昔洛韋需要按時按點吃,適合生活規(guī)律的人。??老年人、腎功能不全者: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都需要通過腎臟排泄,腎功能不好的人要“減量或延長服藥間隔”。相對來說,伐昔洛韋因為吸收好,同等療效下用量更少,對腎臟負擔可能更輕,但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比如肌酐清除率<30ml/min時,伐昔洛韋可能需要隔天吃一次)。??孕婦:皰疹病毒(尤其是HSV-2)可能在分娩時傳給寶寶,導致新生兒皰疹(嚴重時可致命)。美國CDC推薦,有生殖器皰疹病史的孕婦,妊娠晚期可口服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預防復發(fā),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這兩種藥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已被大量研究證實(屬于B類藥物,動物實驗未發(fā)現致畸性),但必須遵醫(yī)囑!“真實案例”告訴你怎么選:??案例1:小王,25歲,口唇皰疹復發(fā)(每年3-4次),平時工作忙經常忘記吃藥。醫(yī)生推薦伐昔洛韋500mg,每天2次,吃3天——“周末在家吃2天藥,水皰就消了,不耽誤上班”。??案例2:李大爺,70歲,帶狀皰疹(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同時有高血壓、腎功能輕度下降。醫(yī)生選擇阿昔洛韋,按腎功能調整劑量(每天3次,每次200mg),并囑咐多喝水——“老藥安全,劑量好控制,性價比也高”。四、劃重點!吃藥時必須知道的“注意事項”無論選阿昔洛韋還是伐昔洛韋,這幾點千萬別忽視:1.?盡早用藥!越快越好!?皰疹病毒復制速度極快,在水皰剛出現、疼痛剛開始時(24小時內)吃藥效果最好,能“把病毒扼殺在萌芽里”。如果等水皰破了、結痂了再吃,效果會大打折扣。2.?別“濫用”也別“硬扛”!–?它們是“抗病毒藥”,對細菌感染(比如膿皰瘡)無效,別一長水皰就吃;–?也不能“根治”皰疹病毒(因為病毒潛伏在神經里,目前藥物無法清除),停藥后仍可能復發(fā);–?但復發(fā)時硬扛可能延長病程、增加疼痛,還可能傳染給他人,尤其是生殖器皰疹,發(fā)作期傳染性極強!3.?副作用雖少,但要警惕!?常見副作用:輕微頭痛、惡心、腹瀉(像“吃壞肚子”),一般不影響繼續(xù)吃藥。?罕見但嚴重的情況:過敏反應(皮疹、呼吸困難)、腎功能損傷(少尿、水腫)、神經系統(tǒng)癥狀(頭暈、意識模糊)——一旦出現,立即停藥就醫(yī)!4.?特殊人群“遵醫(yī)囑”!?孕婦、哺乳期女性(藥物會少量進入乳汁,但嬰兒吸收量極少,可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必須讓醫(yī)生評估后再用,千萬別自己買藥吃!五、比吃藥更重要的:如何“防患于未然”?對付皰疹病毒,“預防”比“治療”更關鍵!記住這幾點,能大大降低感染和復發(fā)風險:1.減少“城門失守”的機會:??避免和皰疹患者親密接觸(尤其是水皰破裂時),比如接吻(HSV-1)、無保護性行為(HSV-2);??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共用毛巾、剃須刀等可能接觸黏膜的物品;??性生活時全程戴安全套(雖然不能100%預防,但能降低8成以上風險)。2.加固“城墻”——提高免疫力:??“規(guī)律作息別熬夜”:熬夜是免疫力的“頭號殺手”,很多人皰疹復發(fā)都是因為連續(xù)熬夜;??“均衡飲食多運動”:多吃蛋白質(雞蛋、牛奶)、維生素(新鮮蔬果),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免疫力強了,病毒就不敢“囂張”;??“壓力別太大”:長期焦慮、壓力會讓神經內分泌紊亂,給病毒“可乘之機”,學會通過冥想、聽歌等方式放松。3.復發(fā)時“自我隔離”,別傳染家人:??水皰沒結痂前,避免和伴侶親密接觸;??摸過患處后立即洗手,別揉眼睛(可能引起皰疹性角膜炎)、摸孩子(尤其是新生兒,免疫力差,一旦感染后果嚴重)。六、總結: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到底怎么選?最后咱們用一張“對比表”來總結,方便大家“對號入座”——對比項?|阿昔洛韋?|伐昔洛韋?||——————|—————————|—————————|吸收效率?|低(口服15%-30%)|高(口服5伐昔洛韋%)|服藥頻率?|每天3-5次(需按時吃)|每天1-2次(更方便)|起效速度?|較慢(需高劑量)|較快(同等劑量效果更強)|價格?|便宜(幾元到十幾元/盒)|較貴(幾十元到百元/盒)|適用場景?|長期抑制治療(性價比高)|急性發(fā)作、復發(fā)(便捷高效)|一句話總結:如果你生活節(jié)奏快、怕麻煩,可以選伐昔洛韋“高效省事”;如果需要長期吃藥、追求性價比,阿昔洛韋是“經濟適用款”;但具體選哪個,請務必讓醫(yī)生根據你的病情、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來決定——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皰疹病毒雖然“狡猾”,但只要我們了解它、正確應對,就能讓它“安分守己”。希望今天的科普能幫你解開疑惑,也歡迎轉發(fā)給有需要朋友。記住——身體這座“城堡”,需要我們用心守護!下次見!
陳善聞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8月23日101
0
0
-
帶狀皰疹:從“纏腰龍”到科學防治的全面解析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愛膚日”,旨在呼吁公眾關注皮膚健康。值此之際,我們聚焦一種既常見又易被忽視的疾病——帶狀皰疹。它俗稱“纏腰龍”“蛇纏腰”,以劇烈疼痛和皮膚皰疹為特征,尤其威脅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本文將系統(tǒng)解析其病因、癥狀、治療與預防策略,并重點介紹重組帶狀皰疹疫苗的科學價值。一、疾病概述:水痘病毒的“卷土重來”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發(fā),與兒童期水痘同源。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痊愈后病毒會潛伏于脊髓神經節(jié)中。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被重新激活,沿神經纖維擴散至皮膚,引發(fā)帶狀皰疹。高發(fā)人群:?50歲以上中老年人:約1/3的人一生中會患病,年齡增長導致免疫力自然衰退。?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HIV感染者,或長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的人群。?壓力大、過度疲勞者:熬夜、精神緊張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誘發(fā)病毒激活。二、癥狀與危害:不止于“皮膚上的疼痛”帶狀皰疹的病程分為三個階段,癥狀復雜且易誤診:前驅期(潛伏期):患者常出現低熱、乏力、皮膚灼熱或刺痛,易被誤認為肌肉拉傷或心臟病。皰疹期(急性期):皮損特征:單側分布的簇集性水皰,沿神經走向呈帶狀排列(如胸背、腰腹、頭面部),不跨越身體中線。神經痛:如刀割、電擊或火燒樣疼痛,老年患者尤為劇烈,甚至需依賴強效止痛藥。后遺癥期:約10%-30%的患者發(fā)展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疼痛可持續(xù)數月甚至十余年,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三、科學治療:把握黃金72小時帶狀皰疹需早期干預以縮短病程、減少后遺癥:1、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等需在發(fā)疹后24-72小時內使用,可抑制病毒復制。延誤治療可能導致皮損擴散或疼痛遷延。2、鎮(zhèn)痛管理:輕中度疼痛:對乙酰氨基酚、曲馬多等。重度疼痛:阿片類藥物(如羥考酮)或神經痛特效藥(加巴噴丁、普瑞巴林)。3、局部護理:未破潰水皰:外用爐甘石洗劑或抗病毒藥膏(如阿昔洛韋乳膏)。破潰糜爛:硼酸溶液濕敷預防感染。四、預防策略:疫苗構筑免疫屏障1、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中老年人的“防痛利器”適用人群:50歲及以上健康成人。接種程序:共2劑,間隔2-6個月,保護效力達90%以上,有效期可維持5-20年。即使曾患帶狀皰疹或接種過水痘疫苗,仍可接種以降低復發(fā)風險。2.其他預防措施:增強免疫力:均衡飲食(補充維生素B、C)、適度運動、規(guī)律作息。避免接觸傳染:皰液含活病毒,需避免接觸未患水痘的兒童及孕婦。五、打破誤區(qū):科學認知是關鍵誤區(qū)1:“帶狀皰疹只長在腰部”。真相:可累及頭面(如眼耳引發(fā)面癱)、四肢等任何神經分布區(qū)。誤區(qū)2:“患過一次終身免疫”。真相:約5%患者會復發(fā),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誤區(qū)3:“偏方可根治”。真相:非正規(guī)治療可能加重病情,如墨汁或鍋底灰涂抹、針挑破水皰等。帶狀皰疹的防治核心在于“早識別、早治療、早預防”。中老年人及高危群體應積極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筑牢免疫防線。愛膚日不僅是關注皮膚健康的契機,更是傳遞科學防治理念的窗口——遠離“纏腰龍”之痛,從主動預防開始。
楊燁玫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5月22日368
0
4
-
頭面部帶狀皰疹之危險——別讓帶狀皰疹的 “頭面突襲” 成為健康隱患
當帶狀皰疹發(fā)生在頭面部神經時,帶來的不僅是劇烈疼痛,他的危險之處在于它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尤其是當皰疹累及眼睛、耳朵或中樞神經系統(tǒng)時,甚至引起顱內感染,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頭面部帶狀皰疹神經痛:“帶狀皰疹病毒”的特殊攻擊大家熟知,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但狡猾的病毒并沒有離開人體,水痘痊愈后病毒潛伏在頭面部神經節(jié)中(如三叉神經節(jié))。當人體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過大、高齡、基礎疾病等),病毒會被“喚醒”,并沿神經擴散,侵襲皮膚,引發(fā)成簇水皰和神經痛。頭面部帶狀皰疹特指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眼支、上頜支、下頜支)、面神經、聽神經等區(qū)域,疼痛劇烈且可能遺留長期后遺癥。二、為什么頭面部帶狀皰疹更危險?頭面部神經分布密集,痛覺敏感。頭面部帶狀皰疹,不僅僅有毀容般感覺,疼痛也稱為“天下第一痛”,患者常描述疼痛如“有把刀在臉上割“電擊一樣”“臉上火燒火燎”,這種疼痛可持續(xù)數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生活睡眠質量,導致焦慮、抑郁。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眼支時,可導致角膜炎、結膜炎,嚴重者失明,要格外引起注意。侵犯聽神經可引發(fā)耳鳴、耳聾、眩暈,甚至侵犯膝狀神經節(jié)(面神經的感覺神經節(jié)),導致面癱(RamsayHunt綜合征)。少數情況下,病毒可能蔓延至顱內,引發(fā)腦膜炎或腦炎,危及生命,必須給與足夠重視。有些早期癥狀可能僅表現為頭痛、牙痛或面部疼痛,易被誤診為偏頭痛、牙周炎等,要仔細甄別,以免延誤治療。三、頭面部帶狀皰疹的特殊性患者常有前驅癥狀,發(fā)病前1-5天,頭面部(如額頭、眼周、臉頰、耳部)可能出現局部皮膚灼熱、瘙癢、麻木或輕微疼痛,部分患者伴有低熱、乏力?數日后,疼痛區(qū)域出現紅斑,繼而發(fā)展為簇狀水皰,水皰沿神經走行分布,不跨越中線(如單側額頭、單側臉頰)。疼痛特點?發(fā)病后1個月,水皰出現前后,疼痛逐漸加劇,常伴隨皮膚觸痛(輕觸衣物都可能引發(fā)劇痛)。?水皰消退后,約10%-30%患者會遺留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疼痛持續(xù)超過3個月,老年患者風險更高。四、多學科,科學聯合治療盡早抗病毒治療???發(fā)病72小時內是黃金治療期,使用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毒復制,縮短病程,降低后遺癥風險。疼痛管理?藥物治療??輕中度疼痛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中重度疼痛需聯用抗驚厥藥(普瑞巴林、加巴噴丁)、抗焦慮(度洛西?。?,或外用利多卡因貼劑緩解局部疼痛。??神經阻滯治療?神經阻滯是將疼痛復合液注射到神經附近,輔以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阻斷疼痛信號傳導,消除神經的炎癥,改善頭面部血液循環(huán),可與藥物治療同步。,療效不佳者,嚴重者可行脈沖射頻和射頻消融。輔助治療?理療、心理干預(緩解焦慮情緒)可輔助緩解癥狀。眼部、耳部并發(fā)癥處理?多學科聯動,綜合治療,一旦出現視力下降、面癱、耳鳴等癥狀,需眼科、耳鼻喉科等進行專科治療。頭面部帶狀皰疹神經痛是對健康的嚴峻挑戰(zhàn)。要早識別、早治療、抓住“黃金治療期”72小時,才能最大限度減少帶狀皰疹危害。如果出現單側頭面部疼痛、皮疹等癥狀,務必及時就醫(yī),切勿因僥幸心理延誤病情!
盛景祖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5月07日450
0
1
-
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2版)
吳迪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5月01日374
1
2
-
孕婦患帶狀皰疹,對胎兒有影響嗎?
齊淑貞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4月27日25
0
0
-
帶狀皰疹相關性疼痛的知識——帶狀皰疹疫苗
越來越多的中老年朋友,已經接受了有條件就應該注射帶狀皰疹疫苗的理念。那么關于帶狀皰疹疫苗,我們都需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呢?下面的三張宣傳彩頁有助于幫助大家獲得正確的認識。另外,朋友們還可以參考著我在幾年前寫過的一篇發(fā)表在《中老年保健》上的科普文章:預防帶狀皰疹,非疫苗莫屬。正確理解帶狀皰疹疫苗,關愛自己的生活,樂享人生。
劉波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4月06日482
0
0
-
帶狀皰疹:抗病毒藥需要用多長時間?
1、帶狀皰疹抗病毒治療通常為7-10天。(1)從病毒的復制周期來看,經過7-10天的治療,能夠有效抑制病毒的大量復制,減輕病毒對神經和皮膚的損害。(2)在發(fā)病初期,病毒在體內處于活躍的復制狀態(tài),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等,可以干擾病毒的DNA多聚酶,從而阻止病毒的合成??共《舅幬飸?-10天左右,病毒的復制會得到顯著的控制。(3)如果治療時間過短,可能無法徹底抑制病毒,容易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增加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2、對不斷有新皮損出現,復雜性帶狀皰疹或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或內臟受累者,推薦延長抗病毒治療至?14~21?天,甚至更長時間。
盛景祖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3月31日497
0
1
-
帶狀皰疹那些事兒
有一種皮膚病,它疼起來像針扎,像火燒,像電擊……它就是帶狀皰疹,就是民間俗稱的“生蛇”“蛇纏腰”。今年2月24日至3月2日是2025年的國際帶狀皰疹關注周,旨在呼吁社會公眾關注帶狀皰疹,鼓勵盡早預防,降低帶狀皰疹發(fā)病率,促進人類健康發(fā)展。今天,我們再次科普一下帶狀皰疹相關知識。01帶狀皰疹病毒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民間稱為“蛇膽瘡”“纏腰龍”“飛蛇”等,老年人、免疫抑制狀態(tài)、慢性基礎性疾病、疲勞等都是帶狀皰疹發(fā)生的高危因素。由于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后可長期潛伏于脊髓神經后根神經節(jié)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發(fā)燒、生氣上火等,病毒均可再次生長繁殖,并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激烈的炎癥,年齡愈大,神經痛愈重。02流調結果根據對中國多個地區(qū)50歲以上人群的帶狀皰疹發(fā)病率和疾病情況的調查發(fā)現,≥50歲人群帶狀皰疹累積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究其根本原因,是老年群體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帶狀皰疹。同時,老年人作為慢病患病率更高的群體,也會使老年慢病人群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更高。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帶狀皰疹的風險增加84%;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增加41%;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患者帶狀皰疹風險增加34%。以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患者為例,他汀類藥物使用的患者,帶狀皰疹風險增加21%,并且隨著他汀類藥物劑量的增加,帶狀皰疹發(fā)病率有增加趨勢;而感染帶狀皰疹感染后的患者,病毒會釋放出一些有害物質,這些物質能夠直接損害心肌細胞,使心肌細胞壞死,誘發(fā)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帶狀皰疹病毒誘導的全身炎癥反應會導致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進一步阻礙血液流動,使血栓更容易形成,增加了卒中、心肌梗死的發(fā)生風險,30天內發(fā)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未發(fā)生帶狀皰疹人群的1.35倍,與一般人群相比卒中風險增加78%;并且有心腦血管病史人群禍患帶狀皰疹后30天內心肌梗死、卒中風險顯著升高。03主要表現???前驅癥狀?發(fā)疹前常有一些乏力、低熱、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現以及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神經痛。?皮損表現發(fā)疹時患處皮膚首先出現潮紅斑,隨后出現成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的丘疹,繼而迅速變?yōu)樗?,水皰周圍有紅暈。皮損常沿某一周圍神經區(qū)域分布,一般多發(fā)生在身體的一側,不超過正中線。水皰隨后會干涸、結痂脫落,可能會有遺留色素沉著。一般皮損持續(xù)2-3周,老年人大概為3-4周。?神經痛?除了皮損表現,患者還常常伴有神經痛。神經痛可以在發(fā)疹前、發(fā)疹時或者皮損痊愈后出現,疼痛可以表現為鈍痛、跳痛等,通常伴有燒灼感。老年、體弱患者疼痛程度會更劇烈。對于帶狀皰疹患者來說,最痛苦的是出現可怕的并發(fā)癥——帶狀皰疹后神經痛。04治療原則及方法1、治療原則:主要包括抗病毒、抗炎、止痛和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縮短病程、減輕癥狀、防止繼發(fā)感染及后遺神經痛的發(fā)生。2、常用藥物2.1抗病毒治療目的:抑制病毒復制,加速病情恢復。常用藥物: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等無環(huán)鳥苷類藥物。2.2止痛治療重要性:帶狀皰疹常伴隨劇烈疼痛,及時止痛可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法: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三環(huán)抗抑郁藥等。2.3對癥支持治療措施:包括加強營養(yǎng)、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緩解疼痛、改善睡眠等。目的:支持患者的整體健康,促進恢復。3、特殊人群的治療考慮對于免疫力低下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積極的治療措施,包括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增強劑等,并密切監(jiān)測病情變化。05預防措施目前,對帶狀皰疹的臨床治療目標是緩解急性期疼痛,縮短皮損持續(xù)時間,防止皮損擴散。主要治療方法為抗病毒治療和鎮(zhèn)痛治療,難以根本解決疾病所帶來的痛苦?,F有治療手段療效有限,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接種疫苗是預防帶狀皰疹發(fā)病的最有效手段。2020年7月,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在我國上市,適用于≥50歲成人,成人預防帶狀皰疹保護效力高達97.2%,且至少提供11年持久保護。?預防接種是一種特異性保護老人健康的措施,通過提高接種老人的特異性免疫水平,降低感染性疾病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019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發(fā)布《老年失能預防核心信息》,建議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流感流行季前在醫(yī)生指導下接種流感疫苗??茖W接種疫苗降低感染性疾病及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生命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降低醫(yī)療資源負荷助力健康中國行動。
盛景祖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3月31日737
0
1
-
帶狀皰疹相關疼痛有哪些特點?
韓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5年03月25日20
0
0
帶狀皰疹相關科普號

孫秋寧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秋寧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皮膚科
2.1萬粉絲46萬閱讀

李彩霞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彩霞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疼痛科
500粉絲8480閱讀

張金源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金源 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疼痛科
113粉絲9701閱讀
-
推薦熱度5.0劉波濤 副主任醫(yī)師中日醫(yī)院 全國疼痛診療中心
帶狀皰疹 43票
疼痛 6票
頸椎病 1票
擅長:1.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2.癌性疼痛的規(guī)范化治療; 3.骨質疏松癥相關疼痛的規(guī)范化治療; 4.脊柱退行性病變所致疼痛的綜合治療。 臨床研究方向: 1.帶狀皰疹相關性疼痛的規(guī)范化治療; 2.精麻藥物合理使用; 3.脊柱相關性微創(chuàng)介入技術路徑。 -
推薦熱度4.9叢勇滋 主任醫(yī)師大連理工大學附屬中心醫(yī)院 疼痛科
帶狀皰疹 35票
三叉神經痛 26票
腰椎間盤突出 16票
擅長:擅長影像學(X線、超聲)和神經電生理引導下的神經阻滯和神經射頻,椎間盤射頻、蛛網膜下腔酒精注射、膠原酶融盤術、脊髓電刺激和鞘內輸注系統(tǒng)植入(嗎啡泵)鎮(zhèn)痛等微創(chuàng)疼痛治療技術。包括: 神經病理性痛: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神經損傷后疼痛、幻肢痛、殘端痛、糖尿病性神經痛及復雜區(qū)域疼痛綜合癥等。 頭面部疼痛:頸源性頭痛,原發(fā)性頭痛如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緊張性頭痛。 癌性疼痛:如頭頸部腫瘤、胸腔腫瘤、胰腺癌、肝癌、腹腔和盆腔原發(fā)及轉移癌和骨腫瘤及骨轉移性癌痛。 脊柱源性疼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脊柱手術失敗綜合征、腰腿痛、脊神經后支綜合征。 骨關節(jié)、軟組織痛:肩周炎、骨關節(jié)炎,跟痛癥、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綜合征、軟組織痛、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等。 缺血性疼痛: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和糖尿病足等引起的跛行、下肢頑固性潰瘍和壞死、雷諾氏癥等 非疼痛性疾?。好姘c、突發(fā)性耳聾、耳鳴、面肌痙攣、暈眩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汗癥、過敏性鼻炎等。 -
推薦熱度4.6王海寧 主治醫(yī)師中日醫(yī)院 全國疼痛診療中心
帶狀皰疹 23票
疼痛 4票
頭痛 3票
擅長:頸肩腰腿痛等慢性退行性疾病相關疼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癌痛,原發(fā)性頭痛等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