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康杰副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肝膽胰外科 膽囊息肉(gallbladderpolyps)又稱“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包括了膽固醇性息肉、炎癥性息肉、黃色肉芽腫和腺肌增生等,這些息肉一般不會發(fā)生癌變。腫瘤性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的發(fā)生有關,其它少見的還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經纖維瘤等。一、膽囊息肉是如何形成的?膽囊息肉產生的原因目前并不是很明確,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和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尤其是肥胖、吸煙、高脂血癥、高胰島素血癥、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膽道的解剖異常,是膽囊息肉的好發(fā)因素。二、飲食與膽囊息肉既然高血脂或者高膽固醇是膽囊息肉的的一個原因,而血脂代謝和飲食相對來說關系密切,所以會導致血脂升高的飲食就會增加膽囊息肉風險,降低膽固醇的飲食就可能會縮小膽囊息肉。1、會升高血脂的食物:飽和脂肪酸,主要是動物食物,比如肥肉、動物油、奶油糕點、棕櫚油等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動物腦子及內臟、魚子、魷魚、蟹黃等;反式脂肪酸,油炸過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常見的食物還包括人造黃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侶、西式糕點、薯片、炸薯條、珍珠奶茶等。配料表中有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的食品不宜過多食用。都含有過多的反式脂肪酸。2、利于控制血脂,利于血脂代謝,控制膽固醇的食物膳食纖維、植物固醇、不飽和脂肪酸等等這些食物利于血脂代謝,不會導致血脂升高,甚至利于血脂控制。最常見的就是粗糧雜糧,如各種豆類、燕麥、玉米,甚至土豆、紅薯、山藥、芋頭也可以當成主食,這些雜糧吃多一點,把精細糧減量。油類以植物油為主,橄欖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亞麻籽油等等都是相對健康的油。肉類,魚肉為主,尤其深海魚對于血脂代謝有一定幫助,所以才有深海魚油降血脂一說。魚油利于血脂控制,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新鮮蔬菜水果,各種各樣的新鮮水果蔬菜,品種越多越好,越豐富越好。適當?shù)膱怨?,比如核桃、杏仁、開心果、花生等等,但也不宜過量,每天20g左右;適當?shù)哪讨破坊蛩崮?。這樣膽固醇就能得到一定的控制,部分人通過這樣的飲食加之配合運動鍛煉,對于小的膽囊息肉可能會縮小。三、膽囊息肉的表現(xiàn)?大部分膽囊息肉沒有表現(xiàn),只是體檢發(fā)現(xiàn),但是膽囊息肉容易合并膽囊相關疾病,就會有表現(xiàn):(1)膽絞痛:右上腹不適,或右上腹疼痛,或向右肩、以及背部放散疼痛,進食油膩食物有加重;(2)慢性膽囊炎:惡心、嘔吐、厭油膩、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3)急性膽囊炎:發(fā)熱、乏力、全身皮膚黃疸、尿黃、惡心、嘔吐、厭油膩、右上腹疼痛、或向右肩、以及背部放散疼痛。四、膽囊息肉如何治療?因為很難通過影像學進一步明確其性質,所以膽囊息肉是不是需要進一步治療,因人而已。1、一般治療:控制飲食,也就是少吃油膩,堅持鍛煉、控制體重,監(jiān)測血脂,如果血脂異常不能通過健康生活控制,需要降脂藥物治療。2.定期復查3-6個月復查B超,如果沒有息肉大小無明顯進展,繼續(xù)觀察;如果突然增大,或合并相關性腹痛;建議手術;3、手術治療:存在以下幾種情況建議手術治療:(1)單發(fā)息肉,直徑>1cm;(2)息肉基底寬廣;(3)>50歲患者;(4)息肉合并結石。如果基底寬廣、單發(fā)、合并結石、年齡>50歲,惡性概率>15%??傊?,對于膽囊息肉患者需要從健康飲食做起,堅持運動,并且需要B超監(jiān)測膽囊息肉的變化。溫馨提醒:文章作者:陳康杰副主任醫(yī)師門診咨詢方式:2022年01月06日
1177
0
11
-
劉桂杰主任醫(yī)師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 肝膽外科 呃,大家上午好,我是聊城市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劉桂杰醫(yī)生,今天呢給大家聊一聊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目前臨床上主要有三種不同的類型,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腺流性息肉。目前只有腺流性息肉有癌變的可能性,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沒有癌變的可能性。但是我們臨床上很難通過影像學的檢查來排除這個吸入到底是不是線理性吸入,包括我們術前的,呃,強化CT檢查,超聲造影檢查都不能100%的明確。所以說對一些息肉我們就需要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那么什么樣的息肉需要通過手術治療呢?主要就有這么幾種情況,一個是息肉。 超過一個厘米,再一個就是息肉生長比較快,在隨訪的過程中,比方說我們半年之內息肉生長速度很快,超過三四個毫米以上,再一個呢,就是說膽囊息肉和沒有膽囊結石,另外一個就是膽囊息肉肌理部比較寬,那么我們懷疑有惡病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都需要做腹腔鏡下的膽囊切除手術。 所以說我們膽囊息肉,一定要嚴格的進行復查,必要的時候。 選擇手術干預進行治療。2022年01月06日
787
2
7
-
2021年12月22日
672
0
0
-
陳煒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膽胰外科 疾病介紹:膽囊結石主要見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40歲后發(fā)病率明顯增高,結石多為膽固醇性或以膽固醇性為主的混合性和膽色素結石;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總稱,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樣息肉、腺肌癥、混合性息肉等。臨床上最為多見的是膽固醇性息肉。 臨床表現(xiàn):膽囊結石可以無任何癥狀,稱為“安靜結石”,合并慢性膽囊炎時,表現(xiàn)為右上腹進食后隱痛,易與胃部疾病混淆。當結石嵌頓膽囊壺腹或膽囊管時,可出現(xiàn)右上腹絞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惡心、嘔吐及膽囊張力增大。膽囊結石也可排入膽總管形成膽總管結石,出現(xiàn)急性膽管炎甚至急性胰腺炎的癥狀。膽囊息肉一般沒有明顯臨床癥狀 診斷: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結合影像學手段可確診,首選B超檢查。超聲造影對鑒別膽囊息肉的良惡性有幫助。必要時可結合CT、MRI對息肉的性質作出鑒別,同時明確有無合并膽總管結石。 治療:膽囊結石若無癥狀,結石較小時可選擇內科治療,定期復查B超(一般為6個月),必要時可口服利膽藥物如膽寧片、膽維他、舒膽合劑等。對于以下情況可考慮行膽囊切除:膽囊充填型結石、膽囊萎縮、膽囊結石合并膽囊息肉、大于2.5cm無癥狀的膽囊結石、反復發(fā)作的膽囊炎影響生活質量、膽囊結石并發(fā)膽源性胰腺炎和膽囊壁增厚膽囊無功能者。膽囊息肉小于10mm者一般建議隨訪,大于10mm或短期內迅速增大或伴有明顯癥狀者應行膽囊切除。2021年12月11日
723
1
0
-
徐安安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膽石病中心 膽囊息肉目前是肝膽外科的常見病,發(fā)病率將近5~10%。 得了膽囊息肉,大部分人是不痛不癢,沒有明顯癥狀的,因此,一些人得了息肉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將近有1/5的膽囊息肉有癌變風險也會造成了另外一些人過度緊張! 實際上,得了膽囊息肉過度緊張和漠不關心都是不可取的態(tài)度! 目前全世界癌變最小的息肉都在5mm以上,且息肉的癌變不是一蹴而成的,是一個歷經時間逐漸惡變的過程。 當然,對于具有癌變風險的這一類息肉而言,其癌變以后預后極差,五年生存率小于20%,因此也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對待膽囊息肉正確的態(tài)度是:戰(zhàn)略上要輕視它,但戰(zhàn)術上要重視它! 對于小于5mm的息肉,我們只需要每半年左右定期B超隨訪就可以! 大于5mm的息肉,則要綜合評估息肉癌變風險, 息肉超過10mm, 息肉快速增長(半年里面超過3到5毫米的生長), 息肉單發(fā), 息肉基底寬, 息肉合并結石 等危險因素越多,則越建議積極采取手術的措施。 當然,良性的息肉,膽囊功能好的,我們可以采取保膽取息肉的方法,息肉已經啟動癌變過程或者膽囊功能不好的,還是建議做膽囊切除手術!2021年11月17日
2694
1
19
-
2021年11月07日
1179
1
11
-
陸崇德副主任醫(yī)師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肝膽外科 膽囊息肉也稱為膽囊隆起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 PLG),它是影像學(B超、CT、MRI)檢查發(fā)現(xiàn)的所有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的統(tǒng)稱。我國成人體檢中,膽囊息肉的超聲檢出率為4.2%~6.9%。門診坐診時經常會遇到很多人帶著體檢報告而來咨詢,一臉愁容,“醫(yī)生,我膽囊突然發(fā)現(xiàn)息肉了,會不會是癌呀,我已經兩天沒睡安穩(wěn)覺了”。其實絕大部分人的膽囊息肉是良性且不用處理的。 言歸正傳,在解讀最新2021版<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家共識>治療指南前我們先來科普認識下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可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假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真性息肉)兩大類。前者包括膽固醇性息肉、腺肌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這些是我們體檢時最常發(fā)現(xiàn)的息肉類型),其中膽固醇性息肉占全部膽囊息肉的80%以上,良性非膽固醇性息肉樣病變占10%~15%;后者包括膽囊腺瘤等良性腫瘤和早期膽囊癌等(這些是需要引起我們警惕和立即處理的情況),腫瘤性息肉約占5%。 目前通過影像學B超、CT、MRI等以及腫瘤標志物(CEA、CA199、異常凝血酶原復合物等)檢查鑒別診斷定性膽囊息肉仍較困難,外科手術的指征和時機還是存在較大爭議。 因此解讀最新2021版<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家共識>,無論對醫(yī)生、患者、普羅大眾都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在診療方面,也在于日常心態(tài)。 A 針對出現(xiàn)臨床癥狀及合并膽囊結石的膽囊息肉應毫不猶豫的建議抓緊行膽囊切除術。 B 膽囊息肉最大徑>10 mm的應行膽囊切除術。 C 對于最大徑<10 mm的膽囊息肉,準確區(qū)分真性息肉與假性息肉非常關鍵。 1:不論息肉大小,如果影像學檢查尤其超聲造影測及血流信號,則真性息肉可能性大,應及時行膽囊切除術。 2:對于最大徑為6~9 mm的膽囊息肉如影像學檢查未測及血流信號,應密切隨訪,每半年復查一次超聲檢查,當出現(xiàn)臨床癥狀或合并膽囊癌的危險因素(年齡>50歲、6個月內息肉增大超過2 mm、膽囊壁增厚>3 mm等)時,應及時行膽囊切除術。 3:對于最大徑<5 mm的無癥狀膽囊息肉,可定期復查,每年進行一次超聲檢查,動態(tài)隨訪息肉大小的變化。 對于因膽囊息肉需要進行膽囊切除術者,需要醫(yī)生和家屬始終謹記手術切除的原因是顧慮息肉癌變,切勿大意處理或者按經驗判斷息肉良惡性可能,膽囊標本取出后應對標本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jù)術中病理學檢查結果決定后續(xù)處理方案。 目前微創(chuàng)腹腔鏡切除膽囊是手術首選方式,但對不能排除癌變的膽囊息肉,不推薦行腹腔鏡手術,建議開腹手術。 膽囊息肉是個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很多人體檢中會發(fā)現(xiàn),那么一旦發(fā)現(xiàn)及時就醫(yī)問診,制定合理的治療或者隨訪計劃,切勿盲目緊張、過分焦慮。日常生活中也建議三餐規(guī)律,按時就餐,尤其當下精英白領們的晚起不早餐的狀態(tài)不可取,膽汁在膽囊內過分蓄積對于判斷息肉真實直徑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哦。2021年11月01日
1201
3
7
-
2021年10月31日
981
0
1
-
殷子副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肝膽外科 很多體檢發(fā)現(xiàn)膽囊結石或者膽囊息肉的患者,經常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是藥物治療還是手術切除,到底是選擇保膽手術還是膽囊全切? 第一:最新的膽囊外科手術指南已經明確,保膽手術是不規(guī)范的手術方式,存在較高的術后并發(fā)癥,所以不用考慮。千萬別因為擔心膽囊切掉而沒有“膽”,膽囊只是膽道系統(tǒng)中暫時儲存膽汁的器官。 第二:膽囊結石我是觀察還是吃藥還是手術? 這要根據(jù)每個人具體的情況來判斷。一般而言,膽囊結石合并反復發(fā)作的膽囊炎癥,或者結石大于3cm就要外科切除。如果只是體檢發(fā)現(xiàn)結石,結石小于3cm,可以定期體檢觀察。不建議大量服用中藥消石,不僅沒有什么效果而且對腎臟傷害很大,最后不僅膽結石不會消失,而且又多了腎結石、腎功能損害的惡果。 第三:膽囊息肉我是觀察還是吃藥還是手術? 很多人體檢意外發(fā)現(xiàn)膽囊息肉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會不會癌變。首先,如果年齡越小,出現(xiàn)癌變的概率就非常低。其次,膽囊息肉就跟腸息肉一樣,基本都是觀察和切除,沒有什么特效藥。最后,什么樣的膽囊息肉要手術?1、膽囊多發(fā)息肉合并結石;2、膽囊息肉伴隨臨床癥狀,尤其是年齡大于50歲的患者;3、膽囊息肉蒂粗大,且生長位置在膽囊頸部(易堵住膽囊管,造成膽囊膽汁流動受阻);4、單發(fā)息肉超過1cm。 第四:該行膽囊切除而拒絕手術會發(fā)生什么? 1、出現(xiàn)各種相關并發(fā)癥,包括急性膽囊炎、膽管炎、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黃疸和繼發(fā)性膽管結石。2、少部分息肉可能會癌變。2021年10月25日
571
0
0
-
趙曉飛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佑安醫(yī)院 普通外科中心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 普通外科暨肝移植中心 副主任醫(yī)師 趙曉飛 膽囊結石、膽囊炎、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膽囊腺肌癥等,是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如果您出現(xiàn)了上述問題,不用過于擔心,因為這些都屬于“膽囊良性疾病”。 哪種情況需要手術呢? 根據(jù)2021年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外科醫(yī)師分會膽道外科醫(yī)師委員會(中國頂級專家共識,很厲害的)發(fā)布的專家共識,手術指征有所調整,對于醫(yī)師、患者、專業(yè)和非專業(yè)的人員,都要注意了! (1)膽囊結石,無論是否有癥狀(所有的膽囊結石患者都推薦手術治療,原因:膽囊結石是膽囊癌的危險因素); (2)有相關并發(fā)癥,如繼發(fā)性膽總管結石、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 (3)具有膽囊癌危險因素,如膽囊萎縮、充滿型結石、瓷化膽囊、膽囊壁增厚(≥3 mm)、膽囊腫瘤性息肉等 (4)合并先天性胰膽管匯合異常、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肥胖與糖尿病等(建議糖尿病患者和肥胖的患者手術治療); (5)膽囊畸形等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外科醫(yī)師分會膽道外科醫(yī)師委員會.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家共識(2021版)[J].中華外科雜志,2021,59(11):881-886.DOI:10.3760/cma.j.cn112139-20210811-00373.2021年10月21日
537
0
2
膽囊息肉相關科普號

師文楷醫(yī)生的科普號
師文楷 主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肝膽胰外科
55粉絲609閱讀

葉茂醫(yī)生的科普號
葉茂 主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yī)學中心
普通外科
7936粉絲11.6萬閱讀

譚蔚鋒醫(yī)生的科普號
譚蔚鋒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同濟醫(yī)院
肝膽外科中心
8317粉絲18.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