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安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膽石病中心 膽囊息肉呢,毫無癥狀的,低于十到五毫米以下的啊,這樣的息肉呢,啊,我們僅僅可以做一個密切隨訪,過個三到六個月以后呢,做一次B超啊,根據這個息肉的一個變化情況來決定,如果是在六個毫米到八個毫米之間的啊,沒有任何癥狀,加大隨訪的一個密度,兩到三個月做一次B超,那么這個時候如果是息肉是有短期有變化的,在處理的方法上面,那毫無疑問肯定要首選保短手術,如果說是大于八個毫米的啊,甚至于大于一公分的這樣的息肉呢,它發(fā)生癌變的風險相對就會提升,所以對于一公分或者是八毫米以上的這種息肉呢,啊,肯定是要手術,在手術的方式選擇上,呃,我們還是建議可以考慮保膽取息這樣一個手術方式啊,保膽取息的它一個首要的前提條件,就是你這個息肉啊,是沒有癌變風險,就是我們把這個膽囊留下來,一定要確保這個膽囊發(fā)生癌變的幾率非常非常低。 那如果說是,但凡有這個癌變風險出現(xiàn),比方講你這是一個寬肌息肉,或者是一個寬肌的一個膽囊的一個腺瘤,有淋巴結變化的,或者是有炎癥改變的,那這個時候我們是建議把這個膽囊和息肉一起都要切掉。2021年06月13日
853
0
4
-
馬志龍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上海 線上診療科 膽囊息肉是指凸向腔內的膽囊壁隆起性病變,發(fā)病率約為0.3%-9.5%。膽囊息肉分為假性息肉與真性息肉。假性息肉較常見,最常見的假性息肉是膽固醇假性息肉,此外也包括局灶性腺肌癥和炎性假性息肉。假性息肉自身不具有惡變潛能,而真性膽囊息肉則可以是良性或惡性的。最常見的良性息肉是腺瘤,而惡性息肉通常為腺癌。其他罕見的良性和惡性的真性膽囊息肉類型包括間質腫瘤、淋巴瘤和轉移癌。 膽囊息肉手術指征: ①膽囊息肉樣病變≥10 mm,如果適合并接受手術,推薦膽囊切除術; ②膽囊息肉患者癥狀與膽囊相關,找不到其他原因,且患者適合并接受手術,建議行膽囊切除術; ③具有膽囊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包括: 年齡>50歲、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病史、印第安族裔、無蒂息肉( 包括局限性膽囊壁增厚,厚度>4 mm),建議行膽囊切除; ④如果患者存在膽囊惡性腫瘤風險因素且息肉大小為 6-9 mm,建議行膽囊切除; ⑤如果患者沒有惡變危險因素且膽囊息肉6-9 mm或有惡變風險因素,膽囊息肉≤5mm,建議在 6個月、1年,然后每年直至5年進行隨訪超聲檢查。無惡變危險因素,且膽囊息肉≤5 mm者,建議在第 1、3、5 年做隨訪。隨訪期間膽囊息肉消失則停止隨訪;隨訪期間膽囊息肉增加≥2 mm,建議行膽囊切除術。 參考文獻 [1]盧昊. 《2017年歐洲多學會聯(lián)合指南:膽囊息肉管理和隨訪》摘譯[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7(6). [2] Wiles R R , Perinel J J , Roberts S , et al. Management and follow-up of gallbladder polyps: Joint guidelines between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Abdominal Radiology (ESGAR),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Endoscopic Surgery and other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EAES), International Society[J]. European Radiology, 2017, 27(9):3856–3866.2021年05月21日
1089
0
2
-
沈彤主治醫(yī)師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推拿科 沒想到作為大夫啊,差點被誤診。上個月在西青醫(yī)院做了一個上腹部彩超,發(fā)現(xiàn)我有膽囊息肉,這下給我一個很大的心理壓力,正好趕上我們醫(yī)院職工的體檢,于是又讓主任呢給我做了一個上腹部彩超,發(fā)現(xiàn)膽囊什么事都沒有,我這下能深深體會到患者那種恐慌,想借這個機會呢,跟大家簡單聊聊膽囊問題。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膽囊息肉,膽囊結石這些問題,得到的遺囑都是等到嚴重的時候,你把膽囊整個切除就行了,不會有其他影響,像不吃早飯的人,肥胖的人,高脂飲食的人更容易患膽囊的問題,而且膽囊疾病跟遺傳的相關性很大,如果發(fā)現(xiàn)比較早的話,通過注意這些飲食的習慣,帶對癥的服用藥物,比如說有炎癥的服用消炎藥,有結石的服用雄血黃膽酸片排石,同時辨證使用中藥湯劑治療,外加針刺清肝利膽,往往對早期的膽囊疾患的控制效果很好。但是如果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膽囊結石。 很多或者系數很大的話,為了避免癌變,出血,胰腺炎等一系列可能會危及生命的這些急腹癥,這種情況下建議手術治療。2021年05月14日
787
0
2
-
2021年04月14日
2400
0
0
-
曹恒主治醫(yī)師 信陽市中心醫(yī)院 普通外科 目前很多公司和單位都安排職工體檢。不少人拿到體檢報告后發(fā)現(xiàn)自己有膽囊結石或者膽囊息肉,但又沒有任何癥狀。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首先,自己覺得沒癥狀并不見得真的沒癥狀,因為很多膽囊的毛病都當“胃病”去治了,如果你有“胃病”,且胃鏡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可能是膽囊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建議到肝膽外科或普外科門診就診,聽聽專家的意見,綜合決策。 其次,如果你真的沒有任何癥狀,但滿足如下幾個條件,也建議手術:1,結石數量多及結石直徑大于等于2厘米;2,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3,膽結石合并膽囊息肉,且息肉大于等于1厘米;4,膽囊壁增厚(大于3毫米,意味著存在慢性膽囊炎);5,膽囊息肉直徑大于等于1厘米;6,膽囊息肉單發(fā)且基底部寬大;7,膽囊息肉逐漸增大;8,膽囊息肉合并膽囊結石和膽囊壁增厚。 最后,如果以上問題你都沒有。那你暫不需要手術,也不用吃藥,半年至1年左右復查一次肝膽彩超就行了。(注:以上內容參考九版《外科學》,僅供參考)2021年04月08日
1070
0
1
-
李永利主任醫(yī)師 寶雞市中心醫(yī)院 肝膽胰脾外科 膽囊息肉是膽囊中的黏膜贅生物,膽囊息肉一旦形成無法自愈,如果復查時息肉消失了,很可能是診斷有問題,或檢查時由于息肉太小或體位關系漏診了。B超是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其診斷準確度,與檢查醫(yī)生的經驗和水平是密切相關的。 一般而言,年輕的膽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徑小,比如小于10毫米以下,又完全沒有癥狀則沒有必要手術。 若息肉直徑小,但是伴有消化不良的癥狀,比如腹脹、噯氣等,可以用藥物保守治療。 如果出現(xiàn)明顯的膽絞痛,尤其是伴有膽結石,應該進行膽囊切除,可采用腔鏡微創(chuàng)或手術治療。 對于息肉直徑大于10毫米,又具有惡變傾向的患者,也應及早行膽囊切除。膽囊切除后,便喪失了正常的膽囊儲存濃縮 排膽和分泌等功能,但一般不會影響患者的預期壽命。2021年04月07日
1153
0
2
-
高文艷副主任醫(yī)師 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中醫(yī)科 發(fā)現(xiàn)膽囊息肉怎么辦?約有1-9%的人群膽囊內壁上會長息肉樣的贅生物,息肉本身并無明顯不適癥狀,常因上腹痛或體檢時,B超查出膽囊上長了息肉。息肉較小時,B超、CT和核磁共振等檢查不能確定息肉的性質,統(tǒng)稱膽囊息肉樣病變。大多數息肉并不是真正的息肉,如果是息肉大多數也是良性的,只有少數膽囊息肉隨著息肉的不斷增大,可能會發(fā)生癌變,需要引起重視。因此,也別大意。目前國內外專家一致意見根據膽囊息肉大小來預測膽囊息肉癌變的可能性,定期檢查息肉大小的變化,結合臨床表現(xiàn)和伴隨的情況,來決定是保守治療、隨訪觀察,還是選擇積極的手術治療切除息肉。選擇保守治療還是選擇手術治療? 當膽囊息肉小于5mm時(1)如果無任何不適,每6-12個月檢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不增大,繼續(xù)每6-12個月復查B超隨訪,少數膽固醇息肉可自行消失。如B超檢查息肉逐漸長超過10mm,建議手術治療。(2)如果伴有餐后右中上腹痛癥狀,并確認與伴隨膽囊結石、膽總管梗阻、復發(fā)性胰腺炎等有關時,建議手術治療。應注意區(qū)別中上腹痛、腹脹等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不能做為手術治療的指征。 當膽囊息肉5-10mm時(1)如果無任何癥狀,仍是每6-12個月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不增大,繼續(xù)隨訪。如息肉持續(xù)增大并超過10mm,建議手術治療。如果無癥狀,但年齡大于50歲、同時有膽囊結石,仍建議手術治療。(2)如果有餐后右上腹痛,并確認腹痛與伴隨的膽囊結石、膽總管梗阻、復發(fā)性胰腺炎等有關時,建議手術治療。應注意區(qū)別中上腹痛、腹脹等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不能做為手術治療的指征。 當膽囊息肉10mm以上時不論有否癥狀,建議手術治療,特別是檢查發(fā)現(xiàn)膽囊息肉在20mm以上時,應盡快手術治療。如選擇手術治療?(1)保膽膽囊息肉摘除術:如果膽囊息肉10mm以下、年齡小于50歲、無膽囊結石時,建議選擇保留膽囊功能的膽囊息肉切除術,可通過腹腔鏡完成保膽息肉切除,現(xiàn)在還可以通過胃鏡保膽息肉切除方式。如果擔心息肉會復發(fā),也可直接選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2)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如果膽囊息肉10-20mm、單個息肉、位于膽囊頸部、膽囊壁增厚、年齡大于50歲、同時伴有膽囊結石時,建議選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不做保膽手術。(3)剖腹擴大膽囊切除術:如果膽囊息肉大于20mm、術前高度懷疑癌變、有淋巴結轉移可能、已做腹腔鏡膽囊切除息肉術后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是惡性息肉時,可按膽囊腫瘤手術方式切除膽囊及清掃周圍可能的病灶。膽囊息肉如何進行保守治療?原發(fā)病治療:膽囊息肉的病因仍不是很清楚,目前尚無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方法。膽囊息肉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和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肥胖、吸煙、高脂血癥、高胰島素血癥、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膽道的解剖異常,是膽囊息肉的好發(fā)因素,應積極做好上述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藥物治療:目前尚無明確有效治療膽囊息肉的藥物,口服利膽藥物或中成藥,對改善癥狀,和一部分炎性息肉具有良好的效果。膽囊息肉如何定期隨訪?通常選擇B超做為首選隨訪檢查的方法,一般每6-12月檢查一次,并定期檢查肝功能、血CEA、CA199、AFP等腫瘤指標檢查。當膽囊息肉大增大、伴有上腹痛不適、疑有息肉惡變時,應進行上腹部CT平掃和增強檢查,或選擇上腹部磁共振(MRCP)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高度懷疑癌變及時手術治療。如選擇手術治療,術前常規(guī)進行胃鏡檢查排除胃部病變。2021年03月23日
1959
0
2
-
密雷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重慶 肝膽外科 臨床上對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是切除整個膽囊,在手術中有膽管損傷的風險,手術后患者有可能會患上膽囊切除綜合癥,導致消化不良、反流性胃炎等多種并發(fā)癥發(fā)生。隨著腹腔鏡、膽道鏡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外科醫(yī)生逐漸擺脫傳統(tǒng)局限,能夠“直視”膽囊內部景象,在“看得見”的情況下,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開始有了安全有效的新療法——腹腔鏡微創(chuàng)保膽手術。腹腔鏡微創(chuàng)保膽手術取石干凈,息肉切除徹底,保留的膽囊和膽囊功能大大減少了手術并發(fā)癥和術后不良反應,生存質量明顯高于膽囊切除的手術病人,可以說是膽囊結石患者和膽囊息肉患者的福音。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所有的膽囊結石患者和膽囊息肉患者都可以做保膽手術呢?其實并不是,能不能做保膽手術,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得看是否符合“保膽”條件。2021年03月11日
942
0
0
-
凌曉鋒主任醫(yī)師 北醫(yī)三院 普通外科 現(xiàn)在人們健康意識普遍提高,每年定期檢查,不少病人做彩超發(fā)現(xiàn)膽囊息肉樣病變,誠惶誠恐,整天上網搜資料,看看自己的膽囊息肉樣病變是不是有惡性變的風險,是否已經該手術了?特別是直徑接近或者大于等于1厘米的病人更為緊張,生怕自己得癌。于是乎趕快去醫(yī)院做檢查,有些更是做了彩超的造影(靜脈注入造影劑),或者增強CT,結果發(fā)現(xiàn)膽囊息肉樣病變里有血流信號,天那,這不是已經癌變啦?簡直要崩潰的感覺。我在前面的很多科普文章里都告訴大家了,膽囊息肉樣病變要區(qū)別對待,大多數問題不大。有經驗的外科醫(yī)生從來都是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資料,看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發(fā)展趨勢,對于輔助檢查的結果也要冷靜分析,而不是針對某一個指標如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直徑或者其內部有血流信號來判斷。經過全面的評估,很多來咨詢和看病的或者免于手術而保住了膽囊。2021年03月11日
3050
1
8
-
凌曉鋒主任醫(yī)師 北醫(yī)三院 普通外科 很多患者拿著彩超報告來我門診找我,原因是他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已經大于1厘米了,要求做手術。一部分病人還在基層醫(yī)院甚至是三甲醫(yī)院被告知:按照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和治療指南需要手術治療切除膽囊,否則容易發(fā)生癌變等等。這讓不少病人陷入恐慌,。。。。。,病人只想聽聽我的建議,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不敢馬虎決定。評價病人是否要切除膽囊要謹慎又謹慎,因為膽囊確實還是在消化過程中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為此,我仍然是需要看病人的病史,縱觀病人膽囊息肉樣病變發(fā)展歷程,是否符合膽固醇性息肉,還是腺瘤行息肉,還是膽囊癌。同時還要看病人是否有癥狀,是否合并了其他疾病而被掩蓋。同時結合彩超報告看形態(tài),如果都滿足不了,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增強CT檢查或者核磁共振檢查來決定。所以我從來都不是根據膽囊息肉樣病變的直徑大小而一刀切之了事。貫徹指南必須結合病人的實際病情,不能僵化貫徹。如此,很多病人在我這里經過判斷不需要切除而保住了膽囊。2021年03月10日
2679
0
4
膽囊息肉相關科普號

高志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志強 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肝膽胰外科
113粉絲9.1萬閱讀

林超醫(yī)生的科普號
林超 主治醫(yī)師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
肝膽胰外科
37粉絲4266閱讀

林國樂醫(yī)生的科普號
林國樂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基本外科
2069粉絲62.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