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楊東主任醫(yī)師 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yī)院 血管外科 1.抬高術側肢體,促進靜脈血回流,以減輕腫脹程度。2.術后1-3天需每日對皮膚切口進行嚴格消毒,更換敷料;以后如滲血、液較多敷料要及時更換;10—14天拆線,敷料不加壓包扎。3.術后24小時,可以適當做握拳動作及關節(jié)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形成。4.術后1周,如傷口無滲血、感染,可以每天用術側手捏握橡皮球或橡皮圈數(shù)次,每次3—5分鐘;術后2周,可在吻合口上方10CM處困扎止血帶或彈力繃帶加壓,同時術側手做握拳(或球)與松拳(或球)交替鍛煉,止血帶加壓時間為40秒左右,松開止血帶片刻,再用止血帶加壓,反復練習20分鐘,每日重復3—4次,以促進內瘺成熟。5.內瘺側肢體不宜負重,不要佩戴手表或首飾等物品,不能穿袖口窄、緊的衣服,睡眠時注意不要受壓。禁止在內瘺側肢體進行抽血、輸液、輸血、測血壓等治療活動。6.保持內瘺側肢體清潔干燥,遇到內瘺局部紅腫、疼痛、發(fā)熱或傷口有滲液、血,及時就醫(yī)診治。7.內瘺成熟一般需要4-6周時間,最好等待8—12周后再開始穿刺,以延長內瘺使用壽命。8.透析后當天不要清洗穿刺部位,以免感染;養(yǎng)成早、晚及不適后檢查動靜脈內瘺瘺口及內瘺血管是否通暢的習慣。如果震顫或雜音消失、變弱,請及時告知醫(yī)生。2013年06月12日
6232
0
0
-
馬祖福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同濟醫(yī)院 腎病內科 動靜脈內瘺是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線”,內瘺的質量與透析充分性及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應該加強監(jiān)測與保護。需注意以下事項:1、術后用軟枕頭抬高術側肢體,一般略高于心臟位置,以利于肢體血液回流消腫;2、避免術側肢體暴露于過熱或過冷的環(huán)境,衣袖寬松,包扎松緊適度,傷口及術側肢體勿受壓;禁止在造瘺側肢體量血壓、輸血、輸液、采血等;3、保持手術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預防感染;注意觀察手術部位有無出血、血腫等異常;定期傷口換藥;4、每天檢查動靜脈內瘺是否通暢,監(jiān)測血管震顫、血管雜音,有異常及時告知醫(yī)務人員;5、避免低血壓、脫水過多、低血糖等;隨時調整降壓藥;睡覺時不壓迫內瘺或置管。6、堅持遵醫(yī)囑,定時服藥,維持良好的血壓。7、堅持遵醫(yī)囑,進行合理的飲食和水分控制,并進行適宜的運動。8、術后約16天左右根據(jù)傷口愈合情況由??漆t(yī)務人員決定拆線時機及方式;9、術后6至8周根據(jù)內瘺成熟情況可開始試用。10、堅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透析前確保手臂清潔。11、在皮膚消毒后或透析治療過程中不要用手接觸無菌區(qū)域。12、堅持配合護士遵循“穿刺方案”,變換穿刺部位。13、堅持透析針頭拔出后輕壓穿刺部位止血,壓迫力度以止血的情況下震顫不減弱為原則,停止壓迫后注意觀察有無滲血。14、在內瘺或移植血管側不要佩戴手表、首飾,避免衣袖過緊;在內瘺或移植血管側肢體不要攜帶重物。15、不要在內瘺或移植血管側肢體進行靜脈注射藥物、抽血及測血壓。16、定期進行內瘺流量及靜脈壓監(jiān)測,有異常及早處理。2013年04月17日
9734
2
5
-
2012年11月12日
4265
0
0
-
周忠信主任醫(yī)師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介入血管外科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療法,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須制作永久性血管內瘺通路。動靜脈內瘺術是醫(yī)生采用顯微外科手術將患者鄰近的動靜脈吻合起來,使之成為血流通道。內瘺的優(yōu)點是無外瘺導管脫落的危險,患者活動不受限制,感染和血栓的發(fā)生率也大為減少,如保護得當,可長期使用。為促進瘺口成熟,延長瘺口使用時間,家庭護理至關重要。患者明白理解造瘺的目的、意義以及該手術意義,消除焦慮不安、緊張懼怕的心理。囑咐患者保護好造瘺側手臂,平時注重保護造瘺側手臂皮膚的清潔,切勿抓傷、碰傷皮膚,以防術后感染。規(guī)范用肥皂水徹底清洗造瘺側手臂,并剪短指甲,。動靜脈內瘺形成后,囑患者將內瘺側肢體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靜脈回流,減少內瘺側手臂的腫脹。術后24h內密切觀察內瘺通暢與否及全身情況。注意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改變,是否有胸悶、心悸,如有變化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及時處理。觀察內瘺側手臂手指末稍血管充盈情況,如手指有無麻木、發(fā)冷、疼痛等缺血情況。觀察內瘺吻合口處有無血腫,局部有無滲血。若發(fā)現(xiàn)滲血不止或內瘺側手臂疼痛難忍,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觀察內瘺血管是否通暢。首先觸摸內瘺靜脈端血管有無震顫,或用聽診器聽診有否血管雜音,如觸摸不到或聽不到雜音,應查明是否局部敷料包扎過緊,以致吻合口及靜脈側受壓,并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禁止在造瘺側手臂進行測血壓、靜脈注射、輸液、抽血等操作,以免造成內瘺閉塞。防止造瘺側手臂受壓,造瘺側手臂的衣袖要寬松,睡眠時避免側臥于造瘺手臂側。造瘺側手臂不能持重物,并不能佩戴過緊飾物。教會患者自行判定內瘺是否通暢,每日觸摸內瘺靜脈處有無震顫,如捫及震顫則表示內瘺通暢,反之則應馬上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術后1周即可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以促進內瘺早期成熟,每日用內瘺側手臂捏橡皮健身球3次~4次,每次持續(xù)10min~15min,或用止血帶壓住內瘺側手臂的上臂,使靜脈適度擴張充盈,2次/d~3次/d,5min/次~10min/次,局部腫脹者可用熱毛巾熱敷內瘺側手臂。內瘺成熟前,假如患者病情忽然加重,如發(fā)生高鉀血癥、急性心力衰竭、嚴重酸中毒、血肌酐升高等需緊急血液透析時,不宜過早使用內瘺,以免引起血腫,可暫時采用臨時性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動脈穿刺和臨時性中心靜脈插管。內瘺的成熟早晚取決于患者血管自身條件,手術情況及術后患者的配合情況。一般當靜脈呈動脈化,內瘺直徑增粗,能保證成功的穿刺,提供足夠的血流量時才算成熟,成熟時間一般至少需要1個月,最好在成形術后6周后再使用。提高穿刺技術,力爭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過早使用內瘺,新建內瘺的穿刺最好由有經(jīng)驗的護士進行。止血時要注重按壓的力度,不輕不重,以不出血為準,并且必須以指壓;當患者有出血傾向時,應根據(jù)病情調整肝素用量;避免反復在同一部位進行穿刺,以防發(fā)生動脈瘤。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防止醫(yī)源性感染;做好患者衛(wèi)生宣教工作,囑患者要保持內瘺側手臂皮膚清潔、干燥,血液透析后內瘺側手臂切勿進水;提高穿刺水平,避免發(fā)生血腫;內瘺感染嚴重時,應停止使用內瘺,改用暫時性血管通道,全身使用抗生素;一旦血培養(yǎng)證實敗血癥,立即使用大量有效的抗生素,直至血培養(yǎng)陰性2周。嚴格執(zhí)行正確的穿刺技術,切忌反復定點穿刺;囑患者定時鍛煉內瘺側手臂,使血管擴張;必要時采用手術擴張。血栓形成防治及護理:避免過早使用內瘺,一般內瘺成熟至少需要1個月,最好在內瘺成形術后3個月~4個月后再使用;根據(jù)患者情況,指導患者以拇指及中指指腹壓迫穿刺點,止血時要注重按壓的力度,彈力繃帶包扎不宜過緊;切忌定點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假如早期血栓形成,及時通知醫(yī)生。必須讓患者了解內瘺對其生命的重要性,使患者在主觀上重視并積極配合;保持內瘺側皮膚清潔,每次透析前必須用肥皂水將造瘺側手臂徹底清洗干凈;透析結束當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觸到水,并用無菌敷料覆蓋4h以上,以防感染。假如穿刺處發(fā)生血腫,可壓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24h后可熱敷。內瘺處如有硬結,可每日用喜療妥涂擦按摩。造瘺側手臂不能受壓,衣袖要寬松,不能佩戴過緊飾物;夜間睡覺不要將造瘺側手臂墊于枕后,盡量避免側臥于造瘺手臂側;造瘺側手臂避免持重物;造瘺側手臂不能測血壓、輸液、靜脈注射、抽血等;教會患者自我判定動靜脈內瘺是否通暢的方法,即用非手術側手觸摸手術側的吻合口,如捫及震顫說明通暢;或用聽診器聽診,可聽到血管雜音則說明通暢。假如震顫、雜音消失,瘺管處有觸痛,應及時去醫(yī)院就診?;颊邉屿o脈瘺檢查必須每日進行3次~4次,這樣才能早期發(fā)現(xiàn)問題;適當活動造瘺側手臂,可手握橡皮健身球進行鍛煉;避免造瘺側手臂外傷,最好經(jīng)常佩戴護腕,以免引起大出血。但護腕松緊應適度,不能過緊壓迫動靜脈內瘺導致內瘺閉塞。有動脈瘤的患者,應采用彈性繃帶加以保護,避免繼續(xù)擴張及意外破裂。2012年03月08日
7331
1
0
動靜脈瘺相關科普號

朱鵬醫(yī)生的科普號
朱鵬 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心血管外科
1437粉絲46.1萬閱讀

嚴肅醫(yī)生的科普號
嚴肅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男科
9303粉絲146.4萬閱讀

王成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成偉 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150粉絲6.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