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朝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 怎么樣來避免我們的耳朵受到損傷啊,地面受到損傷呢,最常見的我們現(xiàn)在就是噪音性損傷,所以大家在工作的時候呢,如果你周圍周圍的環(huán)境啊,聲音非常大,比如說你在馬路旁邊修馬路,在這個機機械加工的這個工廠,在船廠,我建議大家呢,盡量都帶耳塞,包括你去打槍的時候。 那么因為你這樣不防護呢,很容易有些人呢,會引起噪音性耳聾。 啊,那么還有一種呢,就是說年輕人都喜歡帶這個藍牙耳機啊,或者是插入式耳機,那么我們建議呢,你盡量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另外這耳機呢,插入式耳機盡量彼此之間不要互相借著用。 那么最好的呢,是這種頭戴式耳機,那么頭戴式耳機呢,對我們的耳朵呢,損傷會稍微好一點,因為它的聲音類似于自然界的聲音,我們耳朵呢,里面保護機制會發(fā)生作用,當然也建議你聽個一個小時啊,半個小時還是要休息一下,就把耳朵稍微露出來就可以。 那么有很多孩子上網課呢,那么容由于長期的戴耳機,容易引起聽覺過敏啊這些情況。 那么第三個呢,就是說比較常見的就中耳炎啊,要及早的治療,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技術,中耳炎微創(chuàng)手術啊,早期的都可以做。 那么反復的中耳炎呢,就會容易你聽力下降啊,不可逆的聽力下降,那么這個呢,2023年12月19日
90
0
2
-
2023年06月28日
127
0
2
-
2022年11月17日
149
0
0
-
2022年09月20日
428
0
2
-
張雷主任醫(yī)師 邵逸夫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使用耳機時的不良習慣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使用耳機時“60-60”原則:每日少于60分鐘,音量小于最高設定的60%。降低環(huán)境噪音是降低播放音量、改善耳機音效的有效方法。專家建議:不要超過聲刺激產生痛覺時的聲強(痛閾)的三分之一,自我感覺舒適就好。一、聽覺感受生理過程耳朵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組成。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耳廓負責收集聲波,外耳道在將它傳到鼓膜上。中耳主要由鼓膜、鼓室和聽小骨組成,它通過鼓膜和聽小骨組成的聽骨鏈將聲波的振動高效地傳遞到內耳。內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蝸組成,耳蝸形似蝸牛殼,是一個繞蝸軸盤旋兩圈半的骨管。聽骨鏈將聲波的振動傳遞到耳蝸的卵圓窗(圖2.),使耳蝸內的淋巴液和基底膜產生振動,使基底膜上的毛細胞興奮產生電信號,通過蝸(聽)神經傳入大腦的聽覺中樞。通過空氣振動鼓膜產生聽覺,稱為“氣傳導”,這是最高效也是最常見的聽覺形式。此外,聲波經顱骨直接使耳蝸的外淋巴液發(fā)生振動,激動耳蝸內的毛細胞產生電信號,傳入大腦形成聽覺,稱為“骨傳導”(圖4)。在一般情況下,衡量音調高低是以聲音的頻率表示,即每秒振動次數(shù)“赫茲”,人類聽覺能感受的刺激頻率為16~20000次/秒(赫)的聲波,也叫可聽聲,普通人難以聽見16赫以下和20000赫以上的聲波。不同年齡的人,其聽覺范圍也不相同。例如:小孩子能聽到30000~40000赫的聲波,50歲以上的人高頻聽力可能有所衰退,只能聽到13000赫茲以下的聲波。衡量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正常人能感受到20分貝以下的聲音,過于響亮的聲音對聽覺有害,當聲強超過120~140分貝時,聲波引起的不再是聽覺,而是壓痛覺,即聽覺的“痛閾”。表1.生活中的聲音強度10分貝非常安靜的房間,幾乎無任何感受20分貝鄉(xiāng)村的夜晚30分貝安靜的辦公室內、鐘表的滴答聲40~60分貝正常談話,相距約一臂遠的人聲50分貝洗衣機的工作聲70分貝3米外吸塵器的工作聲80分貝3米外經過的車輛發(fā)出轟鳴聲110~130分貝夜總會、迪廳、酒吧、體育賽場120~140分貝引起疼痛的聲音二、“越響越爽”沒有人不喜歡音樂,“總有一種音樂能打動你”。據(jù)研究,音樂引起人們的情緒反應的機制有:1.腦干反射:腦干對音樂的聲學特征做出反應。2.條件反射:音樂與愉快的狀態(tài)產生聯(lián)系,誘發(fā)快樂愉悅的心情。3.情緒感染:音樂中明顯的情緒(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使聆聽者產生共鳴性情緒。4.視覺意象:聆聽者因為聽到一段音樂而感知到其內部意象(例如,風景、形象)。5.情節(jié)記憶:特定的音樂聆聽者與個人生活中某個特定情節(jié)產生關聯(lián)。6.音樂期望:聆聽者對樂曲的期望(樂句的旋律進行、和聲走向)得到滿足或感到意外。7.認知評價:對音樂演奏品質的評價(唱/演奏得是否好聽、令人滿意)。參加過廣場音樂會的人大都有“越響越爽”的體驗,自問一下,你是否也這樣呢?研究表明,音樂強度越響亮,越能喚起共鳴的情緒,削弱自己的散漫思緒,在廣場音樂會上還能減輕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而與周圍的的人“眾樂樂”。此外,由于聽覺系統(tǒng)適應,處于響亮的環(huán)境中,過了一段時間后感覺起來就不是很響了。此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為了超越環(huán)境中其他噪音的干擾,會不斷提高音量,例如在噪雜的環(huán)境中說話聲,遠大于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的對話聲音。雖然在使用手機或MP3聽音樂時,并無上述的社交屬性,但其心理效應仍然存在。此外,為了克服周圍環(huán)境的噪音,以及聽覺適應的關系,往往會不自覺地提高耳機的播放音量。讀者可以對比一下:使用耳機達到清晰舒適的音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與大白天走在馬路上的時候,你的手機/MP3播放音量設置分別在哪個擋位?三、聽力損傷機制有證據(jù)表明,每周超過5個小時接受超過89分貝的聲音,無論是樂音還是噪音,都可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如果還同時存在吸煙、缺乏鍛煉、營養(yǎng)不均衡、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等因素,強音導致聽力損傷的危險更為增大。強音導致聽力損傷的主要機過強的聲音導致耳蝸內的毛細胞的細胞膜破裂和纖毛損傷,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四、如何保護聽力1.音量設定因為耳蝸內毛細胞缺乏再生能力,對于已經發(fā)生永久性損害的聽力,只能依靠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恢復其聽力。因此,對強音導致的聽力損傷,主要在于預防。有研究表明,對于使用耳機造成的聽力損害,聲音強度產生的損傷比使用時長所致更為嚴重。美國國家職業(yè)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和職業(yè)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對職業(yè)噪聲暴露設定了標準,但它并不完全適用于日常生活。在使用耳機時,雖然可以參照前述的表1來推斷耳機播放分貝值,但是由于環(huán)境噪音和聽覺的適應性,以及“越響越爽”的心態(tài),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上調播放音量。因此,WHO提出了“60-60”原則:每天使用耳機時間不超過60分鐘,音量小于最大音量的60%。目前主流手機廠商,從音樂外放狀態(tài)到插入耳機,都具有自動將音量下調的功能。在聆聽“有聲書”時,因為播音員朗讀的語音強度變化不大,且人們對語音聽辨比聽音樂時低,一般來說音量過大的問題不是很嚴重。但在聽音樂時,因為音樂動態(tài)變化(最強到最弱的響度范圍)較大,為了享受到“于無聲處”的細節(jié),有時會將音量的基準水平調得較高,從而導致在樂隊最響亮的全奏時,耳機播出的音響強度超過了合理的范圍而導致耳蝸內毛細胞損傷,甚至造成不可逆影響。此外,音樂對人體產生愉悅感的心理和生理機制,導致人們持續(xù)聆聽的時間過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對聽覺產生破壞。2.降噪耳機通過降低聆聽時的環(huán)境噪音污染,可以在獲得良好的聽辨下,降低耳機播放時的音量。降噪耳機分為“被動降噪”和“主動降噪”兩大類。被動降噪是選取吸音好的聲學材料,使用非常厚的耳罩來阻擋外面的噪聲。相對于主動降噪,它簡單粗暴且價格便宜,多用于勞動保護用品作為職業(yè)防護,但它對對削弱波長較長的低頻噪聲效果不是很理想。主動降噪是運用耳機內置的麥克風對外界噪音進行實時的采樣及分析,并通過內置處理器和算法,實時生成噪音的反向聲波,實現(xiàn)相互抵消從而達到降噪的效果。它的優(yōu)點是“高貴”,缺點是“貴”。例如,蘋果的AirPodsMax售價四千有余,相比之下工業(yè)用勞保降噪耳罩百元可得:前者土豪隨意,后者庶民首選。勞保耳罩,公交通勤,20%音量,清晰明辨,歷經數(shù)月,親測有效。然而,無論是被動降噪還是主動降噪,因為消減了周圍環(huán)境的聲音預警,也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在橫過馬路等潛在危險環(huán)境下應加以謹慎。3.骨傳導耳機與入耳式耳機相比,骨傳導不阻塞外耳道而不會引起外耳道炎癥,它還可以對環(huán)境聲音有較好的感知,這對于某些場合,如野外長跑等非常合適。此外,它的防水功能使得人們不僅在跑步時使用,還可以在游泳時佩戴。但是,正因為不能阻隔環(huán)境中的背景聲音,為更清楚地感知耳機的播放往往需要增加音量,以至于骨傳導耳機振膜也推動周圍空氣產生振動(漏音現(xiàn)象),正如有人形容“好像耳邊掛了二個小音箱”。如前所述,經顱骨傳導的振動也需耳蝸中的內淋巴和毛細胞將聲波振動轉換為電信號,這個“換能”過程與氣傳導相同。并且,因為骨傳導的靈敏度比氣傳導更低,所以產生相同的感音效果需要更強的振幅(音強)。盡管目前有傳言稱“骨傳導耳機不會損傷聽力”,但此說法并無研究證據(jù)。因此,據(jù)上述感音原理,讀者可自行推斷骨傳導耳機對聽力是否有損害。2022年03月27日
522
0
1
-
2021年12月03日
1054
5
5
-
2021年06月08日
2882
0
4
-
2021年03月04日
837
0
3
-
2021年01月15日
955
0
1
-
周彬主任醫(yī)師 哈醫(yī)大四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哪些壞習慣會偷走你的?哈嘍,大家好,我是周醫(yī)生,哪些壞習慣會偷走我們的聽力呢?在公交、地鐵等嘈雜環(huán)境戴耳機會使我們不自覺的調大耳機的音量,進而呢使噪音呢損傷我們的聽力。管不住自己的壞脾氣,當你過度的發(fā)脾氣,急躁或者抑郁、內向等情緒會影響我們內耳的循環(huán),誘發(fā)突發(fā)性耳聾。長期的熬夜,睡眠少,連續(xù)的工作加班或者學習睡眠非常缺乏的時候,也使內耳的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會造成神經性的耳鳴、耳聾。在電影院、卡拉OK等噪音比較多的環(huán)境待的時間長,也會造成噪聲性耳聾。 過度的、頻繁的挖耳或者挖耳方法不當,也會損傷我們的外耳道甚至鼓膜,造成聽力下降。 濫用抗生素,有些藥物會出現(xiàn)耳毒性的這種副損傷,那么濫用這些藥物會造成藥物性耳聾,最后擤鼻方法不正確,壓力過大的擤鼻子會使鼻涕逆行進入我們的中耳中,進而呢形成中耳炎等感染。正確的擤鼻方法請見前述的我講的視頻。如何正確擤鼻子?2020年08月21日
1366
0
5
耳聾相關科普號

付亞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付亞峰 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市小欖人民醫(yī)院
耳鼻喉科
58粉絲9.2萬閱讀

劉玉超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玉超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老年病科
633粉絲9.4萬閱讀

鄭雅麗醫(yī)生的科普號
鄭雅麗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
耳科
5601粉絲4919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