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體檢查出房缺,是否要手術?
程蕾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7月02日30
0
0
-
醫(yī)生,我家小孩1歲時候查出來房間隔缺損4mm,后面復查又說沒有,這個會自己長滿嗎?沒有什么癥狀
葉贊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6月12日44
0
1
-
房間隔缺損的分型與治療
房間隔缺損(ASDatrialseptaldefect)是臨床上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畸形,是原始房間隔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出現異常,致左、右心房之間遺留孔隙。房間隔缺損可單獨發(fā)生,也可與其他類型的心血管畸形并存,占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總數的5%~10%,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約1:3。由于心房水平存在分流,可引起相應的血流動力學異常。正常心臟示意圖如下:一、病因在胚胎發(fā)育的第4周,心房由從其后上壁發(fā)出并向心內膜墊方向生長的原始房間隔分為左、右心房,隨著心內膜墊的生長并逐漸與原始房間隔下緣接觸、融合,最后關閉兩者之間殘留的間隙(原發(fā)孔)。在原發(fā)孔關閉之前,原始房間隔中上部逐漸退化、吸收,形成一新的通道即繼發(fā)孔,在繼發(fā)孔形成后、原發(fā)隔右側出現向下生長的間隔即繼發(fā)隔,形成一單瓣遮蓋繼發(fā)孔,但二者之間并不融合,形成卵圓孔,血流可通過卵圓孔從右心房向左心房分流。卵圓孔于出生后逐漸閉合,但在約20%的成人中可遺留細小間隙,由于有左房面活瓣組織覆蓋,正常情況下可無分流。如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原始房間隔下緣不能與心內膜墊接觸,則在房間隔下部殘留一間隙,形成原發(fā)孔房間隔缺損。而原始房間隔上部吸收過多、繼發(fā)孔過大或繼發(fā)隔生長發(fā)育障礙,則二者之間不能接觸,出現繼發(fā)孔房間隔缺損。二、分型分期從房間隔缺損的發(fā)生學方面可將其分為原發(fā)孔房間隔缺損和繼發(fā)孔房間隔缺損兩大類。由于原發(fā)孔房間隔缺損常伴有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畸形。繼發(fā)孔房間隔缺損根據缺損出現的部位分為中央型缺損(卵圓窩型缺損)、上腔型缺損(靜脈竇型缺損)、下腔型缺損和混合型缺損等四種類型。三、臨床表現癥狀出現的早晚和輕重取決于缺損的大小。缺損小的可無癥狀,僅在體格檢查時發(fā)現胸骨左緣第2~3肋間有收縮期雜音。缺損較大時分流量也大,導致肺充血,由于肺循環(huán)血流增多而易反復發(fā)生呼吸道感染,嚴重者早期發(fā)生心力衰竭;另一方面,體循環(huán)血流量不足,表現為體形瘦長、面色蒼白、乏力、多汗、活動后氣促和生長發(fā)育遲緩。多數患兒在嬰幼兒期無明顯體征,以后心臟增大,前胸飽滿,搏動活躍,少數大缺損分流量大者可觸及震顫。聽診有以下4個特點:①第一心音亢進,肺動脈第二心音增強;②由于右心室容量增加,收縮時噴射血流時間延長,肺動脈瓣關閉落后于主動脈瓣,且不受呼吸影響,因而第二心音呈固定分裂;③由于右心室增大,大量的血流通過正常肺動脈瓣時形成相對狹窄,故在左第2肋間近胸骨旁可聞及2~3級噴射性收縮期雜音;④當肺循環(huán)血流量超過體循環(huán)達1倍以上時,則在三尖瓣聽診區(qū)可出現三尖瓣相對狹窄的短促與低頻的舒張早中期雜音。隨著肺動脈高壓的進展,左向右分流可逐漸減少,第二心音增強,固定性分裂消失,收縮期雜音縮短,舒張期雜音消失,但可出現肺動脈瓣及三尖瓣關閉不全的雜音。如右心室抬舉感增強,肺動脈瓣區(qū)收縮期雜音減弱,但第二心音更加亢進、分裂,提示存在肺動脈高壓。病變晚期將發(fā)展為充血性心力衰竭,頸靜脈怒張、肝臟增大。四、輔助檢查1.影像學檢查(1)胸部X線主要表現有肺野充血、心影輕到中度增大和肺動脈段突出,左心室和主動脈正常或比正常稍小。(2)超聲心動圖和彩色多普勒一般可確立診斷,可見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室間隔與左室后壁同向運動等右心負荷過重表現,房間隔中部連續(xù)性中斷,并可測量缺損大小。彩色多普勒可以明確血液分流方向、速度并估計分流量。對于靜脈竇型缺損超聲顯像可能有一定困難,雙氧水造影有助于發(fā)現分流部位,而經食管超聲檢查可獲得十分清晰的圖像。2.其他檢查心電圖檢查:表現為電軸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和右心室肥大。成年患者可有心律失常,以心房纖顫和心房撲動最為常見。右心導管檢查:右心房血液氧含量超過腔靜脈平均血氧含量1.9溶積%以上,右心導管也可經過缺損進入左心房。右心導管檢查可計算肺循環(huán)與體循環(huán)血流量,確定心內分流情況和測量肺動脈壓。五、治療小型繼發(fā)孔型房間隔缺損有15%的自然閉合率,大多發(fā)生在4歲之前、特別是1歲以內。鑒于較大的缺損在成年后發(fā)生心力衰竭和肺動脈高壓的潛在風險,宜在兒童時期進行修補。外科手術修補療效確切,但創(chuàng)傷較大,恢復時間較長。在排除其他合并畸形、嚴格掌握指征的情況下,房間隔缺損可通過導管介入封堵。年齡大于2歲,缺損邊緣至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冠狀靜脈竇、右上肺靜脈之間距離≥5mm,至房室瓣距離≥7mm,可以選擇介入治療。
王坡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6月03日777
0
2
-
3歲半女寶,3.5毫米房缺,需要做手術么
愛心肺揚肺動脈高壓2023年05月29日47
0
0
-
6歲房缺6.2的,發(fā)育正常,體質挺好的。可以每年復查一下,暫時不手術嗎?可降解封堵器什么時候可以用于
愛心肺揚肺動脈高壓2023年05月29日49
0
1
-
3周歲女寶,房間隔缺損5mm,需要手術嗎,推薦什么形式手術
朱耀斌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25日57
0
2
-
先天性房缺,肺助力2.81能手術吧,
姜睿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19日187
0
1
-
房缺肺高壓術后10個月,肺壓正常,上班心率偶爾最高150靜息50多姜主任,術后心率控制在什么范圍最好
姜睿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19日131
0
3
-
10毫米的房缺,能直接縫合嗎,還是需要用心包皮片或其他材料呢
馬力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19日60
0
0
-
主任好 出生室缺8.4mm 房缺3mm 現在58天 5.1kg 現在復查心臟彩超嗎 何時手術?
陳欣欣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18日84
0
0
房間隔缺損相關科普號

肖詩亮醫(yī)生的科普號
肖詩亮 主任醫(yī)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66粉絲20.3萬閱讀

靳永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靳永強 副主任醫(yī)師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心臟外科
1983粉絲10.3萬閱讀

尹朝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尹朝華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
結構性心臟病中心
713粉絲8.6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胡志偉 主任醫(yī)師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房間隔缺損 205票
室間隔缺損 125票
動脈導管未閉 28票
擅長:先心病微創(chuàng)手術或者介入手術、微創(chuàng)瓣膜疾病手術,特別是對孕婦懷孕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咨詢很有豐富認識! -
推薦熱度4.8朱耀斌 主任醫(yī)師北京兒童醫(yī)院 小兒心外科
室間隔缺損 364票
房間隔缺損 218票
先天性心臟病 148票
擅長: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氣管狹窄的患兒治療、簡單先心病合并疝氣、先心病圍生期咨詢。先心病及術后患者預防接種評估。先天性心臟病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原發(fā)性肺動脈高壓內科治療。先心病術后手術瘢痕的早期干預以及增生性疤痕、疤痕疙瘩等的整形修復治療。為了解決廣大先心病患者看病難,等待時間長問題,對各類先心病患兒開展特色診療服務。 1: 擅長嬰幼兒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 2:先天性心臟病右側腋下小切口外科治療 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法洛四聯(lián)癥右側腋下開胸治療 3:超聲引導下經胸小切口簡單先天性心臟病封堵 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 4:超聲引導下經皮簡單先天性心臟病封堵 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 5:先心病合并肺炎的內外科綜合治理 6:先心病合并氣道狹窄外科及氣道介入 7:先心病合并呼吸相關疾病氣道介入綜合診療 8:先心病血管環(huán)合并氣道狹窄聯(lián)合治療 9: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內科治療 10:先心病合并疝氣,鞘膜積液同期治療 11:特發(fā)性(原發(fā)性)肺動脈高壓內科治療 12:胎兒先心病圍生期咨詢 13:各種兒童心律失常咨詢 14: 先心病及術后患者預防接種評估 15: 各種胎兒先心病的產前咨詢、預后評估和產前產后一體化治療 16: 先心病術后手術瘢痕的早期干預以及增生性疤痕、疤痕疙瘩等的整形修復治療 17:先天性心臟病圍手術期咨詢(術前指導:手術時機選擇;術中建議:手術方式選擇;術后康復指導:術后用藥調整、康復訓練) -
推薦熱度4.8胡海波 主任醫(yī)師阜外醫(yī)院 結構性心臟病中心
房間隔缺損 149票
心臟瓣膜性疾病 15票
先天性心臟病 8票
擅長:各種成人及兒童先心病及瓣膜病不開刀微創(chuàng)介入手術,包括:經導管卵圓孔未閉封堵術,室間隔缺損封堵術、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肺動脈瓣球囊擴張術、肺動靜脈瘺封堵術,主動脈縮窄支架術,經皮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術,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封堵術、微創(chuàng)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房顫左心耳封堵術,外科瓣膜置換術后瓣周漏介入封堵術,各種心外科術后殘余漏介入封堵術,微創(chuàng)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不開刀介入治療技術,其他先心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療及Hybrid治療,先心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的介入及藥物治療,其他心血管介入治療。尤其擅長疑難復雜卵圓孔未閉的診斷與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