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子婧主治醫(yī)師 上海第九人民醫(yī)院 手外科 腱鞘囊腫是手部最常見的軟組織腫瘤。通常靠近關節(jié)囊、肌腱或腱鞘上。女性發(fā)病率較男性高,多數為單發(fā)。部分腱鞘囊腫休息后可縮小,活動后增大。目前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患者常常因腫塊影響外觀、疼痛、無力、擔心惡變就診。局部癥狀 查體時可摸到一外形光滑、邊界清楚的圓形腫塊,表面皮膚可推動,無粘連,壓之有酸脹或痛感。如壓迫正中神經可誘發(fā)腕管綜合征。輔助檢查 B超檢查可確定腫塊的性質。治療 少數患者腱鞘囊腫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經治療后反復發(fā)作。 1、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包括擠壓、腫物抽吸加壓、注射透明質酸酶,也有一定的療效,但是保守治療有較高的復發(fā)率。 2、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腱鞘囊腫是常用的治療方法。術后應避免患病的關節(jié)劇烈活動,以防復發(fā)。門診:上海九院瞿溪路500號9樓手外專科門診 每周六下午13:302020年08月10日
9743
0
1
-
吳劍平主治醫(y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骨科 門診看病時,經常有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過來跟我說:“吳醫(yī)生,您好,我的小孩最近手腕部這里莫名其妙鼓起一個包,不痛不癢,也不影響活動,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聽完家長的描述,吳醫(yī)生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診斷:“腱鞘囊腫!”......那問題來了,什么是腱鞘囊腫?怎么產生的?又該怎么處理?......接下來由吳醫(yī)生給您詳細解析下:腱鞘囊腫是由于關節(jié)囊、韌帶、腱鞘中的結締組織退行性變所致的發(fā)生于關節(jié)部位腱鞘內的囊性腫物。多見于腕部或足背部,單房性為主,病因不明,可能與慢性外傷有關。臨床表現多為邊界清楚的無痛性包塊,起病緩慢,少數有輕壓痛、酸脹不適、影響活動,可自行消失,也可再發(fā)或逐漸增大。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家長不用過于緊張,及時找兒童骨科醫(yī)師就診評估即可。本病根據患兒病史、體格檢查(邊界清楚的圓形包塊,表面皮膚可推動)、超聲檢查(邊界清楚的囊性包塊)即可診斷(圖1)。圖1超聲檢查示邊界清楚的囊性包塊。本病如無不適,可門診觀察隨訪,切忌手法擠壓致使囊腫復發(fā)更快、更大,如不適癥狀明顯、腫塊較大影響活動者,可考慮手術切除(圖2) 圖2術中見邊界清楚的囊性包塊,有包膜,腫塊呈果凍樣,深達肌腱。2020年08月01日
12391
2
17
-
江中洪主任醫(yī)師 嘉應學院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腱鞘就是包著「肌腱」(老百姓說的筋)的管道,就像“電線膠皮”包著“銅線”的“管道”一樣。 「腱鞘」對其內部的肌腱具有潤滑、減少摩擦和保護肌腱的功能,下圖就是手腕部腱鞘的位置,是不是和上面那張腱鞘囊腫的圖的位置一樣? 腱鞘囊腫其實就是筋的附近長了個充滿粘稠液體的囊,最常見于10-40歲人群,而且女性比男性。絕大多數(70%)的腱鞘囊腫見于手腕背側。 治療的方法很多,比如采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由于囊腫里面的內容物非常粘稠,難于抽吸,一半以上接受抽吸治療的腱鞘囊腫大約會在1年內復發(fā)。還有用手暴力按破或用重物砸破,是有風險的治療方法。 不管是切開手術,還是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切除,都得把整個囊腫連著下面的“根”一起全部切除。手術還有一定潛在的風險,比如:感染、復發(fā)、關節(jié)活動度減少、肌腱損傷、神經血管損傷以及不美觀的瘢痕。 盡管手術切除是“終極”治療方案了,但相關研究還是發(fā)現:無論采用標準切開手術,還是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手術,腱鞘囊腫術后復發(fā)率約為10%。 采用CO2激光單脈沖模式治療,類似中醫(yī)火針治療,具有溫陽散寒,軟堅散結的作用,通過皮膚、囊壁打孔,擠出內容物,然后再注入適量激素,具有抗炎、抗增生的作用,從而減少復發(fā),但術后在皮膚愈合前,需要避免接觸生水,以免造成感染。2020年07月23日
1901
0
0
-
2020年07月19日
1559
0
1
-
王士波副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羅湖區(qū)人民醫(yī)院 骨傷科 最近抖音上捏小包包火了。 今天我們也來聊聊這個小包包,小包包學名腱鞘囊腫,是發(fā)生于關節(jié)囊附近或腱鞘附近的一種內含膠凍狀粘液的良性腫塊。手腕腳踝等處多見,女多于男。 咋形成: 關節(jié)頻繁活動產生慢性勞損,局部營養(yǎng)不良或者外傷,進而發(fā)生退行性粘液性變性,膠凍樣液體積聚形成包塊。 咋診斷: 病史:多有頻繁關節(jié)活動病史 多在手腕背側,腳踝周圍或者腳背上無意中發(fā)現突起的小包塊,逐步增大,生長多緩慢,摸起來質地較韌(摸鼻尖的感覺),推之不移動,一般無特殊不適,僅是在按壓時略感疼痛。 一般做個彩超可明確,不差錢的可以做個核磁。 咋治療 發(fā)現了一般建議及早治療,避免造成壓迫(神經血管等),影響關節(jié)功能。 治療辦法很多,各有利弊。 手捏法:最近網上比較火,趁患者不注意將其擠破,液體自行吸收。(有技巧,別自己下手) 缺點:囊壁存在,容易復發(fā)。 穿刺法:各種穿刺(注射器針頭、針灸針、小針刀等,原理基本一樣,用注射器將膠凍樣液體抽出或者讓其隨穿刺孔流出,或者注射抗炎藥物部壓迫吸收。 缺點:同樣無法消除囊壁,容易復發(fā) 手術法:手術完整摘除囊壁,蒂部,復發(fā)率較低。 缺點:有創(chuàng)傷。 咋預防 我說:“少干活”,您說:“沒辦法呀醫(yī)生,得賺錢?。蔷彤斘覜]說)”2020年05月17日
2663
0
1
-
2020年05月14日
1604
0
6
-
2020年04月25日
1426
0
2
-
李泰標主任醫(yī)師 廈門市第五醫(yī)院 中醫(yī)科 說起小針刀,那可是有故事的。是創(chuàng)始人朱漢章于1976年在古代九針基礎上,結合現代醫(yī)學外科手術刀而發(fā)展形成的。在1976年,還是江蘇沐陽縣一名中醫(yī)骨傷科的醫(yī)生,在幾經琢磨與實踐的基礎之上,他使用一支普通的9號注射器針頭,為一名外傷所致的手指屈伸障礙的患者進行了軟組織松解,并且獲得了成功,他解決了困擾醫(yī)學界許久的關節(jié)經絡粘連問題,并由此受到啟發(fā),設計出了一個新的治療器具--小針刀,經過逐漸的經驗積累,他最終發(fā)明了“小針刀療法”。小針刀是“針”,還是“刀”?小針刀,形如針灸針,但前端平口帶個刃,刃的寬度也就0.8毫米左右,是毫米哦,所以根本不用怕。之所以稱之為小針刀,是因為它結合了針灸針和手術刀兩種器械的優(yōu)勢,并兼具二者的治療特點,達到“不是刀,勝似刀”的效果。針刀與針灸針、常用肌肉注射的5號注射器針頭比較“小身軀,大作為”小針刀是一種介于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對炎性、粘連及變性的組織進行松解,切割和剝離,使阻滯得以疏通,氣血得以流暢,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小針刀療法的優(yōu)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針刀治療不需要像外科一樣切開皮膚,所以也無須縫合,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后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于接受。但對操作小針刀的醫(yī)師,有著嚴格的要求,雖然是微創(chuàng)手術,但必須有外科基礎、臨床資質和手術經驗,還需要懂中醫(yī)及針灸基礎。點擊觀看視頻:廈門五院小針刀學術淵源、小針刀治療頑固性呃逆案例針刀的治療作用1.“針”與“刀”結合,通過激發(fā)經氣、疏通氣血,達到止痛作用。2.直接松解病灶周圍組織的粘連、攣縮,降低周圍組織壓力,從而緩解神經、血管的壓迫。3.解除肌肉痙攣,恢復正常生理結構,為周圍組織重建創(chuàng)造條件。4.操作過程中的機械刺激,可產生內源性阿片肽物質,發(fā)揮止痛作用。針刀療法的適應癥1、骨關節(jié)炎所致關節(jié)疼痛、膝關節(jié)下蹲困難、足跟疼痛;2、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肢體麻木脹痛、腰腿疼痛、下肢乏力;3、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導致關節(jié)功能受限;4、腰肌勞損、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腱鞘囊腫;5、各種慢性軟組織損傷引起的頑固性疼痛;6、脊柱相關性內科疾病,如中風后遺癥、截癱、腦癱、痛風、頑固性打嗝、頭暈、頭痛、睡眠障礙等,病程越長,療效越好。 我跟隨盧教授學習小針刀多年,用小針刀治療包括頑固性呃逆在內諸多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慢性盆腔炎,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療效非??煽俊榉奖慊颊呔驮\治療,現每周一下午、周五上午在廈門第五醫(yī)院7號樓4樓門診開設門診,歡迎廣大患者前往咨詢就診。2020年04月18日
10922
0
3
-
萬方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運動醫(yī)學科 腱鞘囊腫(ganglion cyst)是關節(jié)附近的一種病因不明的粘液性、囊性腫塊。病因學目前普遍認為是關節(jié)周圍滑膜腔的囊性疝出。其病因另一種假設是:由于關節(jié)囊的慢性炎癥及損傷刺激導致間充質細胞或成纖維細胞分泌過度粘液引起結締組織的退行性變。流行病學腱鞘囊腫是手腕部最常見的軟組織腫瘤,好發(fā)于年輕人群,其中女性的發(fā)病率為男性的3倍,兒童罕見。臨床表現腱鞘囊腫可以出現任何關節(jié)及腱鞘上,但它最常見于舟月關節(jié),腕背側較腕掌側多見,接近正中神經皮支。此外,也好發(fā)于遠端指間關節(jié)的屈肌腱鞘中。起初發(fā)病時,患者基本沒有癥狀,隨著囊腫逐漸增大,則會出現新發(fā)疼痛以及活動受限。囊腫表面的皮膚一般無任何變化,而囊腫具有彈性,可以推動并且透光。對于腕掌側腱鞘囊腫而言,若壓迫正中神經皮支可引發(fā)相應感覺或運動神經麻痹癥狀,則提示此時具有手術切除指征。骨間的腱鞘囊腫,稱為骨間囊腫,好累及手舟骨和月骨,需要手術治療。當囊腫靠近橈動脈時(如腕掌橈側腱鞘囊腫),則需要進行Allen試驗以評估尺動脈代償能力。輔助檢查X線檢查可以排除骨性異常,超聲、磁共振可以確診。非手術治療早期可以嘗試將腱鞘囊腫擠破以達到自愈,這是創(chuàng)傷最小的治療手段。但復發(fā)率高。粗針頭抽吸具有40%的治愈率,有學者認為可以在抽吸完畢后注入少量糖皮質激素,但其療效不確切,可能增加皮膚損害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腕掌橈側腱鞘囊腫由于接近橈動脈,因此粗針頭抽吸此時應該視為禁忌。手術治療對于一些非手術治療禁忌或無效、多次復發(fā)的腱鞘囊腫,則建議手術治療。傳統(tǒng)開放手術可以完整切除腱鞘囊腫,但相比而言,關節(jié)鏡下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視野好、并發(fā)癥小、術后恢復快的優(yōu)點,同時可以在良好的視野下鑒別并處理其他損傷:如三角纖維軟骨(TFCC)撕裂或韌帶損傷??傊?,無論何種手術方式,都應該分離清楚,暴露囊腫根部,完整切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手術方式的復發(fā)率皆可達到13%-40%[1]。術后掌側腱鞘囊腫切除術后應當輕度背伸固定;而背側腱鞘囊腫切除術后則應當輕度掌屈固定。為了防止腕關節(jié)僵硬,應該早期開始康復鍛煉。結局及轉歸無論何種治療方式,腱鞘囊腫都有復發(fā)的可能,但是原因不明。有報道[2]稱關節(jié)鏡治療后的復發(fā)風險較開放手術低,可能其將會成為治療腱鞘囊腫的主流手術方式。參考文獻1. Chloros GD, Wiesler ER, Poehling GG. Current concepts in wrist arthroscopy.Arthroscopy. Mar 2008;24(3):343-54.2. Rizzo M, Berger RA, Steinmann SP, Bishop AT. Arthroscopic res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dorsal wrist ganglions: results with a minimum 2-year follow-up period.J Hand Surg Am. Jan 2004;29(1):59-62.2020年04月16日
5234
0
2
-
朱偉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北京 手外科 腱鞘囊腫并不少見,尤其是干家務的中老年婦女朋友們,手腕處突然出現鼓出一包,軟軟的,還可以活動,按了并不是很痛,很可能就是手腕部的腱鞘囊腫。現在給朋友們介紹一下腱鞘囊腫這個病,并告訴大家一個小妙招,輕松解決問題!尤其是身邊有婦女朋友的同志,也請轉發(fā)告知。一、什么是腱鞘?這是我們理解腱鞘囊腫這個病的基礎,在弄清楚什么是腱鞘囊腫之前,首先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腱鞘。我們來看下圖:首先講肌腱,肌腱是肌肉末端堅韌的組織,肌肉可以收縮,肌腱卻沒有收縮能力,但是正因為肌腱沒有收縮能力,才讓它具有一定的拉力,牽拉著肌肉的收縮與關節(jié)的活動。可是,牽拉時會產生移動,這就必須要求有組織能對肌腱進行一定的保護。而這個組織就是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腱鞘。腱鞘包繞在肌腱周圍保護肌腱,這也少不了腱鞘內部滑液的作用,滑液能有效減少肌腱與腱鞘間的摩擦力,而這個滑液也恰恰是腱鞘囊腫的罪魁禍首,后面我們會重點介紹。為什么會出現腱鞘囊腫?腱鞘囊腫的確切病因其實尚不清楚,或者說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退變:滑液在腱鞘內并不是永恒不變的,它和關節(jié)液一樣,是處于一種持續(xù)地不斷被吸收,也持續(xù)地不斷被釋放的代謝過程,正常的情況吸收和釋放的過程是平衡的。當肌腱、腱鞘等組織退變后會導致滑液的吸收能力下降,打破了平衡,局部的滑液就會積聚;2、勞損:過分的使用肌腱,也會導致此處出現反復的炎癥粘連或者是腱鞘代償性地增厚,甚至是導致腱鞘的狹窄,當滑液經過狹窄處腱鞘時,不易通過也會產生積聚;3、其他:包括感染、一些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等。腱鞘囊腫的特點是什么?腱鞘囊腫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既然退變以及勞損是其重要的原因,經常做家務的中老年婦女多發(fā),打字員、程序員及貨物搬運工等也好發(fā);2、囊腫生長緩慢,圓形,直徑一般不超過2厘米;3、少數可自行消退,但是容易復發(fā);4、多數病例有局部酸脹或不適,影響關節(jié)活動,但也有部分病例除局部腫物外,無自覺不適,或有輕度壓痛;5、囊腫大小與癥狀輕重無直接關系,而與囊腫張力有關,張力越大,腫物越硬,疼痛越明顯。6、有經驗的醫(yī)生通過臨床癥狀及體格檢查等就可以診斷,B超及核磁共振可以幫助確診。腱鞘囊腫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是什么?腱鞘囊腫吃藥是沒有效果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1、暴力捏碎:用暴力迅速將囊腫擠破,適用于早期的腱鞘囊腫,晚期腱鞘囊腫腱鞘增厚,不易捏碎。此法雖快,但較易復發(fā),而且按壓時疼痛較為劇烈;2、針管抽吸:用針插入囊腫內將滑液吸出,為了防止復發(fā),再注射用局部抗炎藥物。此法需要在無菌操作下進行,需避免感染,也較易復發(fā);3、切開腱鞘:切開腱鞘,讓滑液的流動恢復通暢,有小針刀等方法,可以微創(chuàng)進行,只是后期肌腱失去了腱鞘的保護作用。4、切除囊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切除囊腫,也是有效根治的辦法。但此法創(chuàng)傷較大。醫(yī)生推薦的無創(chuàng)治療辦法是什么?醫(yī)生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給大家推薦一個無創(chuàng)的腱鞘囊腫治療方法,特別簡單,每天輕柔的按壓囊腫及周圍組織,囊腫會逐漸消失。原因有以下幾點:1、活血化瘀,起到按摩作用,增加局部腱鞘的滑液吸收能力;2、使用非牛頓流體原理,將腱鞘囊腫根治。什么是非牛頓流體原理?簡單的說,上面是粘稠的液體,就類似于腱鞘囊腫中的囊液,都屬于非牛頓流體,在靜止時,是堅硬的,甚至于用很大的力都無法打碎。但是,如果是很輕柔的力反復作用,這個液體就會變稀變軟。這個原理很好的解釋了每天輕柔的按壓囊腫及周圍組織,囊腫會逐漸消失的原因。總結:腱鞘囊腫很常見,治療辦法也很多,有個小技巧就是每天輕柔的按壓囊腫及周圍組織,囊腫會逐漸消失,您學會了嗎?2020年04月11日
6324
0
14
腱鞘囊腫相關科普號

陳毅榮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毅榮 主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872粉絲6萬閱讀

趙家舉醫(yī)生的科普號
趙家舉 副主任醫(y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手足外科
32粉絲5128閱讀

徐大夫的超聲可視化精準微創(chuàng)診療
徐明民 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榮軍醫(yī)院
超聲介入科
99粉絲5.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