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王主任告訴你什么是脊髓型頸椎病
王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01日1129
0
6
-
脊髓型頸椎病需要做手術嗎?
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里最重的一種類型,一經確診務必手術,那么一味保守只會加重病情,即使決定手術,手術風險也大大提高! 這名患者一直害怕手術,擔心手術后留下后遺癥,直到自己走路不穩(wěn),需要拄拐行走,手拿不住東西,不能使用筷子進食,才來住院手術。頸椎核磁顯示頸髓嚴重受壓,也被壓成一條薄片。這無形中加大了手術風險! 我們在顯微鏡下完成了減壓,把突出髓核全部切除,看到了受壓硬脊膜囊恢復正常搏動后,放置零切跡融合器固定。 術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術后第二天下地活動。 總之,脊髓型頸椎病切莫拖延治療,術前專業(yè)評估后,選擇最佳手術方案,早診斷,早治療。
劉曉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01日2640
4
5
-
顯微鏡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下 zero-p 椎間融合器植入治療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以頸椎退變這一病理變化為基礎,引起周圍 骨及軟組織出現(xiàn)改變,進一步造成骨質增生、頸椎管 狹窄從而導致脊髓或支配脊髓的血管受壓出現(xiàn)脊髓 血供障礙,最終表現(xiàn)為脊髓功能障礙的疾病。手術是治療 CSM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夠解除病變 對脊髓的壓迫,有利于恢復頸椎曲度,重建頸椎序列 的穩(wěn)定性。 前手術符合脊髓型頸椎病的病理特 點,能夠直接清除導致壓迫的病變部位。目前國內脊柱外科生大部分采用頸前路常規(guī)開放減壓內固定手術,而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醫(yī)生則將顯微鏡輔助下 行頸前路減壓術列為脊柱外科的標準術式隨著脊柱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和對頸前路減壓精確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運用顯微鏡輔助下頸前路減壓手術。采用顯微鏡下頸前路精細化減壓術:使用顯微鏡(德國蔡司),調整焦 距,放大 1. 7 ~ 25. 5 倍,仔細摘除壓迫在脊髓以及神經根上的髓核和軟骨終板等壓迫物。依靠高速磨鉆、刮匙、微型槍狀鉗等器械咬除椎體后緣及周邊的骨贅、突出的病變椎間盤、鈣化的后縱韌帶等致壓物,充分顯露硬膜囊,兩側抵達鉤椎關節(jié)。 充分減壓脊髓和神經根,保留上下椎體骨性終板。用雙極電 凝對后縱韌帶及硬膜表面的細小出血點進行逐一電凝止血。 減壓完成后直視下進行病變節(jié)段的融合和固定。 患者均行zero-p 椎間融合器植入,擰入 4 枚 螺釘分別固定于上下椎體上。均放置引流Zero—P結構設計同時具備了頸椎椎間融合器以及頸椎前路同定板的優(yōu)點。其結構有三部分組成:①椎間融合器②鈦合金固定板,③椎間螺釘結構。生物力學研究認為,Zero—P 的生物力學穩(wěn)定性和已被認證的前路椎間融合技術(頸前路固定板+椎問融合器)相似。由于融合器本身自帶有羥基磷灰石植骨材料,在植入安裝前 可以行異體骨松質骨混合羥基磷灰石或者單純使用羥基磷灰石材料進行植骨,避免自體髂骨取骨的手術并發(fā)癥等,不會影響椎間骨性融合,應用效果看,患者術后的頸部無明顯不適感,特別是吞咽閑難,食管異物感在術后1周內均 消失。術后初次x線片和終末x線比較椎間高度無 丟失,螺釘無松動,椎間融合系統(tǒng)位置無改變,固定 效果確切。 Zero—P ACIF在頸前路應用中操作簡單,有良好 的生物力學以及確切的固定效果,短期臨床效果確切。清華大學玉泉醫(yī)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脊柱脊髓中心 崔志強主任
崔志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23日2626
0
3
-
雙腿乏力如“踩棉花”,不要忘了脊髓型頸椎病
有一種頸椎病叫脊髓型頸椎病,起病緩慢隱匿,中老年人多見,如不及時診斷治療,嚴重者可造成四肢癱瘓! 這類患者首發(fā)癥狀多為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沉重感,隨后逐漸出現(xiàn)行走困難,雙腿肌肉發(fā)緊,抬步慢,不能快走。有些患者下樓梯時可有一側或雙腿發(fā)軟,好似踏不準臺階。嚴重者步態(tài)不穩(wěn),更不能跑?;颊咝稳萦须p腳“踩在棉花上”的感覺。 接著患者會出現(xiàn)一側或雙手臂麻木疼痛,無力,不靈活,不能寫字,不能系扣子,吃飯掉筷子等。還有患者會出現(xiàn)軀干感覺異常,常在胸腹部或雙腿有如皮帶樣捆綁感,同時會有燒灼感、冰涼感、蟻行感等。部分患者會合并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礙。 脊髓型頸椎病一般保守治療效果差,常需要手術治療。 聊城市腦科醫(yī)院脊柱脊髓神經外科是專業(yè)治療脊柱脊髓疾病的科室。在一樓門診大廳設有脊柱脊髓??崎T診(3診室),有經驗豐富的主任醫(yī)師常年坐診,給您提供專業(yè)細心的診療服務。
肖以磊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19日4207
0
4
-
得了脊髓型頸椎病要注意:這類頸椎病需要盡早手術!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頸椎病幾乎等同于脖子疼,并且認為這個病無關緊要,只要忍一段時間的疼痛就過去了,實在疼得受不了就吃點止疼藥、做做理療,沒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實上,頸椎病的危害遠不止于此,今天我們要講的脊髓型頸椎病就需要特別注意,如果不能及時治療的話,患者甚至有可能癱瘓! 頸椎病其實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比如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等。因為不同類型的頸椎病癥狀表現(xiàn)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所以患者應該對自己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應有所了解。 脊髓型頸椎病為何要特別關注? 脊髓型頸椎病是指頸椎病變導致相應節(jié)段脊髓受到壓迫,約占各型頸椎病的10%~15%。頸椎病患者的主要癥狀在肢體,脊髓型頸椎病也不例外。臨床上,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的典型癥狀是下肢踩棉花感,主要是由于脊髓受到壓迫后,患者會經常覺得走路的時候踩不實,像踩在棉花里一樣。 脊髓型頸椎病雖然占各型頸椎病的比例不高,但危害卻幾乎是各型頸椎病中最為嚴重的。臨床上,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病情比較輕的也會影響生活、工作,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得了脊髓型頸椎病特別需要注意什么? 生活中,如果醫(yī)生告訴你得了脊髓型頸椎病,一定要注意下面幾點: ●1、按摩是禁忌!得了頸椎病或者出現(xiàn)頸椎病癥狀以后,很多患者會選擇按摩緩解,但是按摩并不適合所有的患者,比如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按摩就可能會出現(xiàn)急性脊髓損傷,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癱瘓。所以,必須要提醒患者,一定要先到正規(guī)醫(yī)院確診,再根據(jù)醫(y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 ●2、盡早手術的心理準備。頸椎病的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是絕對不包括脊髓型頸椎病。目前,臨床上一般建議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及時手術,避免病情加重。手術也是避免患者在輕微外傷后出現(xiàn)嚴重脊髓損傷的必要手段。因此,希望患者明確診斷后,不要拖延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為何非要手術呢? 對于頸型的頸椎病,通常我們都不考慮手術;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我們可以考慮暫時進行保守治療,若長時間正規(guī)保守治療效果不太好,影響生活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對于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建議盡早手術治療。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神經損傷有一個特點,它一旦損傷之后就有可能不恢復,所以對于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我們一般建議盡早的手術,以獲得更多的功能恢復,避免留下相關的后遺癥。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神經外科李維新教授解釋:曾經就接診過兩個脊髓型頸椎病的患者,是一對兄弟。手術后的效果卻大大不同,對比如下: 患者病情: 哥哥的癥狀更重一些,早就診斷出來是脊髓型的頸椎病,同時合并神經根癥狀,是一個混合型的頸椎病,以脊髓型為主,下肢有踩棉花感,行走有一些問題; 弟弟發(fā)現(xiàn)時癥狀還沒有哥哥癥狀那么重,是脊髓型的頸椎病,但階段比較長。 患者對治療的主觀態(tài)度: 哥哥一直認為手術風險非常高,一直沒有做; 弟弟發(fā)現(xiàn)之后,就立刻采取了手術治療。 患者的治療效果: 弟弟做了3個節(jié)段的前方ACDF,上面是一個零切跡,底下是一個鋼板,這樣的搭配主要是為了生物力線有一個過度,而且后方切跡比較低,做了一個混合型的手術,手術效果非常好,癥狀基本都緩解了; 幾年后,哥哥最后也要求做這樣的手術,但是手術后癥狀雖有緩解,但下肢肌張力高的癥狀恢復的不是很好,但走路明顯比原來穩(wěn)定多了,神經根癥狀緩解得很明確,手術后胳膊已經不再疼了。但是影像學資料顯示脊髓的異常信號還在,長期壓迫之后,脊髓有缺血、水腫。 這個兄弟倆的病例提示我們:一旦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的話,應該盡早治療。如果醫(yī)生幫助你明確疾病的分型和程度后,對于那些建議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應該盡早手術,以避免治療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李維新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05日1440
0
0
-
常見脊柱疾病的自檢自查-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是一類常見且嚴重的頸椎病,占全部頸椎病的10%~15%。發(fā)病機制是:突出的椎間盤、肥厚的韌帶、增生的骨贅等壓迫頸脊髓,引起脊髓功能障礙,甚至脊髓缺血、變性(圖1)。圖1:脊髓型頸椎病磁共振影像。紅色箭頭所指為頸脊髓受壓迫變細,脊髓中白色區(qū)為脊髓缺血變性。脊髓型頸椎病是可導致癱瘓的嚴重疾病,也是容易誤診、漏診的嚴重疾病,危害很大。1. 脊髓型頸椎病往往沒有疼痛癥狀。在很多人的認知中, “有病才會疼”。但脊髓型頸椎病恰恰是沉默的殺手,也因此容易發(fā)生延誤診治。2. 脊髓型頸椎病的癥狀復雜、多樣、特異性低,尤其在早期,易被忽視,或被認為是伴隨年齡增長而來的功能退化。3. 脊髓型頸椎病的癥狀,如四肢麻木、無力、行走困難,容易被患者認為是腦梗死、腦供血不足,或者為腰椎管狹窄表現(xiàn),導致誤診誤治。4. 不少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使脊髓嚴重壓迫,也沒有明顯癥狀。直至因輕微外傷導致癱瘓才急診就醫(yī),錯過了治療良機。脊髓型頸椎病的典型表現(xiàn)1.錐體束征表現(xiàn):與四肢運動功能障礙有關。如下肢無力、雙腿發(fā)緊、走路踩棉花感、步態(tài)拙笨如木偶行走、手部持物不穩(wěn)易墜落,嚴重者痙攣性癱瘓?;颊咄熊|干束帶感,或自覺下肢被捆住一樣。(1)中央型(上肢型):癥狀先從上肢開始,之后方波及下肢。其病理改變主要是由于溝動脈受壓或遭受刺激所致,如一側受壓,表現(xiàn)為一側癥狀;雙側受壓,則出現(xiàn)雙側癥狀。(2)周圍型(下肢型):下肢先出現(xiàn)癥狀。隨病情加重癥狀延及上肢,但其程度仍以下肢為重。(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即上、下肢同時發(fā)病者,主要是由于脊髓前中央動脈受累所致。2.肢體麻木痛、溫覺障礙明顯,而觸覺受損較輕。3.反射障礙引發(fā)的表現(xiàn)頸脊髓壓迫后,神經系統(tǒng)檢查會有生理反射異常,如肌張力高、腱反射活躍(圖2)以及病理征陽性反應(圖3)。在病情嚴重患者,即使日常情況,不經醫(yī)生檢查也可以自發(fā)出現(xiàn)病理征?;蛘咝菹r上肢、下肢肌肉抽動甚至肢體抽動。如患者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這些情況,應當及時就醫(yī)。圖二:膝腱反射活躍圖三:病理征陽性4.排便、排尿功能障礙后期可出現(xiàn),起初以尿急、膀胱排空不良、尿頻及便秘多見,漸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了解了上述表現(xiàn),患者朋友就可以更及時、更有針對性地就診,避免延誤病情。還要強調一點,頸椎病在未確診前,一定不要盲目按摩,以防病情加重甚至癱瘓。相關文章鏈接:[醫(yī)學科普 ]一失足何以成千古恨--為何輕微外傷也可能對頸椎病患者造成..[醫(yī)學科普 ]常見脊柱疾病的自檢自查-神經根型頸椎病[醫(yī)學科普 ]常見脊柱疾病的自檢自查---椎動脈型頸椎病篇[醫(yī)學科普 ]頸椎不穩(wěn)有哪些危害[醫(yī)學科普 ]保守還是手術—頸、腰椎病患者如何正確決定接受何種治療? [醫(yī)學科普 ]關愛頸椎,從保護頸椎生理曲度開始 [醫(yī)學科普 ]
宋海峰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23日7574
0
8
-
教你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入路及減壓融合方式的選擇
(文章大約3000字,閱讀8分鐘)脊髓型頸椎病是骨科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尤其是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致病因素多樣,臨床癥狀重,影像學表現(xiàn)復雜,大多伴有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甚至在輕微外傷后即出現(xiàn)嚴重的頸脊髓損傷癥狀,危及生命。因此需早診斷,早治療,手術治療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壓迫因素,重建頸椎功能穩(wěn)定性。但是如何選擇手術入路及減壓融合方式? 脊髓型頸椎病手術治療的首要目的是徹底解除對脊髓的壓迫,因此結合影像學特點決定減壓和重建術式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致壓因素主要位于脊髓前方,以椎間盤突出、輕度骨贅或局限性后縱韌帶骨化為主,病變節(jié)段少,致壓范圍小,頸椎后凸或局部后凸畸形,手術易于切除致壓物和需要矯正矢狀位失衡者,可以采用前方入路;減壓融合方式可選擇經椎間隙、經椎體次全切或混合減壓方式,另外為了更多地保留頸椎活動功能可以選擇人工椎間盤置換和融合固定相結合的方式。致壓因素主要位于脊髓后方,黃韌帶肥厚或骨化,先天性發(fā)育性椎管狹窄,脊髓前方致壓因素多,范圍大,病變節(jié)段長,難以從前方徹底切除,前路手術風險極大者,可采用后方入路;雖然后路手術為間接減壓,但借助脊髓后移能起到改善神經功能的作用,并發(fā)癥少,安全性相對較高。另外經后入路還可以利用椎弓根或側塊螺釘達到減壓效果,并矯正后凸畸形。兩種入路及相關減壓方式,均有各自的手術絕對適應證與相對適應證。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具有徹底減壓和堅強固定的優(yōu)勢,但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臨床應用需謹慎。無論如何選擇入路,均應以完善的影像學資料結合臨床癥狀與體征為基礎,明確脊髓的致壓病理因素、脊髓損害的輕重、受壓范圍的大小和責任節(jié)段,進而制定個體化手術方案。頸椎病是骨科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其中脊髓型頸椎病約占全部頸椎病的10%~15%,其診斷與治療備受脊柱外科醫(yī)生關注。在北美地區(qū),脊椎退變所致脊髓病的年發(fā)病率和年患病率分別為41/100萬和605/100萬,其中脊髓型頸椎病的年發(fā)病率為4.04/10萬,手術率逐年上升。脊髓型頸椎病是危害人類健康最為嚴重的頸椎病類型,但目前國內脊髓型頸椎病發(fā)病率的相關流行病學研究不多。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變,長期伏案工作和低頭玩手機成為導致頸椎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高危因素,且發(fā)病年齡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此,頸椎病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脊髓型頸椎病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伴隨內固定器械的研發(fā)、應用及手術器械的改良、創(chuàng)新,無論是前路還是后路,開放還是微創(chuàng),都已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手術技術體系。關于單節(jié)段頸椎病的治療已經達成共識,但對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如何選擇手術方式還是爭論的焦點,不恰當?shù)氖中g方式將導致減壓不徹底、頸椎活動受限及植骨不融合等問題。脊髓型頸椎病尤其是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影像學上表現(xiàn)為多節(jié)段病變和多因素致壓,如前方長節(jié)段后縱韌帶骨化、巨大增生骨贅、多節(jié)段突出椎間盤、后方多節(jié)段黃韌帶增生肥厚、發(fā)育性椎管狹窄、頸椎后凸畸形等,使頸椎功能及穩(wěn)定性喪失,因此手術方式如何選擇存在很大爭議。但無論何種因素導致脊髓型頸椎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其手術治療的總體原則與目的均為徹底解除神經壓迫、重建頸椎序列及功能。一、脊髓型頸椎病的影像學特點脊髓型頸椎病手術治療的首要目的是解除脊髓壓迫,因此其影像學特點對手術入路及方式的選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應常規(guī)攝頸椎正側位、頸椎過屈過伸位、雙斜位X線片,頸椎CT掃描及三維重建,頸椎MR檢查等。對伴有神經功能損傷的患者,可行四肢肌電圖檢查,明確脊髓受壓部位及脊髓神經功能的損害程度。(一)X線片頸椎X線片大多表現(xiàn)為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嚴重的出現(xiàn)局部或整體后凸畸形,有些還可以觀察到明顯的長節(jié)段后縱韌帶骨化。過屈過伸位片可見部分患者存在頸椎不穩(wěn),斜位片上可見鉤椎關節(jié)增生而導致的椎間孔狹窄。(二)CT掃描及三維重建頸椎CT掃描及三維重建可鑒別出導致脊髓前方受壓的因素為椎間盤組織、增生的后緣骨贅,還是局限性或長節(jié)段后縱韌帶骨化;脊髓后方的致壓因素為增厚或骨化的黃韌帶。(三)MR檢查頸椎MR檢查是陽性率最高的檢查手段,可顯示脊髓壓迫因素來源前方還是后方,更能直觀提示脊髓壓迫程度以及是否存在不可逆性的脊髓變性,并對發(fā)育性椎管狹窄有明確的診斷價值。頸椎退變與脊髓壓迫存在明確的對應關系,多數(shù)脊髓型頸椎病的頸椎退變和脊髓壓迫均為多節(jié)段。近年來有學者對脊髓型頸椎病的MRI髓內信號改變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提示有T2WI高信號的患者其術前病情較重,手術治療效果較差,且隨信號強度增加這一趨勢更加明顯;T2WI高信號可作為判斷脊髓型頸椎病預后的一項指標。脊髓型頸椎病終板Modic改變與椎間盤退變、椎間盤節(jié)段、病程、年齡和頸椎曲度存在相關性,椎間盤退變是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Modic改變中Ⅱ型最為多見,Ⅰ型次之,Ⅲ型最少,多發(fā)生于C5-6椎間盤,40歲以上多發(fā)。這可能為脊髓型頸椎病的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提供一定的依據(jù)。(四)影像學特征依據(jù)影像學特點將脊髓型頸椎病分成簡單和復雜兩類:頸椎退變輕(1~2個節(jié)段)的單純椎間盤突出、頸椎曲度好、椎間隙基本正常確定為簡單影像學特點的頸椎?。欢讯喙?jié)段(≥3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和較大骨贅形成、椎間隙嚴重狹窄、巨大椎間盤突出和鈣化、黃韌帶肥厚鈣化、椎間不穩(wěn)、后凸畸形、后縱韌帶骨化等視為復雜影像學特點的頸椎病。尤其是對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其影像學復雜程度不僅反映在致壓因素的數(shù)量、脊髓受壓程度的輕重、受壓范圍的大小,也反映在解除致壓因素的難易程度和手術方式選擇,這對臨床選擇手術入路及減壓方式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二、脊髓型頸椎病手術治療的基本原則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中頸椎病手術治療的基本原則為:①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中止頸椎病相關病理變化對神經組織造成的持續(xù)性和進行性損害;②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嚴格遵循手術操作規(guī)范;③根據(jù)不同的病情選擇適當?shù)氖中g方式;④頸椎病手術治療以充分減壓、重建頸椎生理曲度和椎間高度為核心,同時強調兼顧重建頸椎穩(wěn)定性及生理平衡。該共識還對脊髓型頸椎病的手術治療原則做了更進一步的說明:凡已確診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如無手術禁忌證,原則上應手術治療。對癥狀呈進行性加重的患者,應盡早手術治療。對采用保守治療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可中止保守治療轉為手術治療:伴有嚴重椎管狹窄(椎管占位率>50%)、頸椎局部不穩(wěn)、頸椎局部后凸、MR檢查T2WI高信號。三、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入路及方式選擇脊髓型頸椎病的手術入路包括前入路、后入路、前后聯(lián)合入路,各有適應證,且不同的入路手術減壓方式也不盡相同。頸椎前入路手術的絕對適應證為退變輕的脊髓前方短節(jié)段壓迫,如單純1~2個節(jié)段的椎間盤突出;后入路手術的絕對適應證為頸脊髓前方多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長節(jié)段后縱韌帶骨化、脊髓后方受壓(如黃韌帶肥厚、鈣化);而多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和多節(jié)段前、后致壓的頸椎管狹窄癥(如多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合并黃韌帶肥厚),則前、后路手術均可行;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的絕對適應證尚存在爭議。(一)前入路前入路術式包括: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植骨融合術(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頸椎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植骨融合術(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Hybrid手術、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體次全切除植骨融合術。1.ACDF及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對1~2個節(jié)段的單純軟性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輕度鈣化、椎體后緣小骨贅形成的脊髓型頸椎病選擇前路經椎間隙徹底減壓,似無太大分歧;術式以ACDF、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為主,可保留頸椎運動節(jié)段、減輕鄰近節(jié)段應力、避免出現(xiàn)鄰近節(jié)段退變。但目前對3個節(jié)段以上的人工椎間盤置換還存在爭議。盡管融合術存在加速鄰近節(jié)段退變的可能,但目前ACDF仍是前入路的經典和標準術式。2.Hybrid手術對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影像學表現(xiàn)退變輕的節(jié)段行人工椎間盤置換術,而退變重的節(jié)段行融合術,即采用一期聯(lián)合融合和非融合的Hybrid手術,徹底減壓同時可最大限度保留頸椎活動度。Hybrid手術可徹底減壓病變節(jié)段,融合退變嚴重的節(jié)段,保留非融合節(jié)段的活動度,彌補多節(jié)段單純融合或非融合術的不足,使頸椎穩(wěn)定及癥狀改善,短期療效滿意,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3.ACCF術式如巨大椎間盤突出超過相鄰椎體后緣高度的1/2、椎間盤嚴重鈣化、椎間隙嚴重狹窄或融合、椎體后緣較大骨贅、局限性椎管狹窄或后縱韌帶骨化的脊髓型頸椎病,很難經椎間隙徹底減壓,宜選擇椎體次全切除減壓。切除后縱韌帶,以便摘除位于后縱韌帶下與硬膜粘連的游離椎間盤和切除椎體后緣較大骨贅。對1~2個節(jié)段窄基底后縱韌帶骨化,也可行椎體次全切除減壓融合術。4.混合減壓融合術式對≥3個節(jié)段的脊髓型頸椎病,傳統(tǒng)觀點認為手術雖然可以直接去除致壓物及恢復前凸,但手術風險大、并發(fā)癥多,如脊髓損傷、腦脊液漏、內植物脫出及假關節(jié)形成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但隨著理念的更新和技術的進展,這種觀點正在逐漸被改變。對大部分柔軟的頸椎后凸畸形可以行單純前路手術解決,即使是嚴重的畸形也能通過前路手術獲得滿意的矯形。有文獻報道對4個節(jié)段以前方致壓為主的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患者行前路手術治療,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另外ACDF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具有顯著臨床療效,且頸椎局部矢狀位序列保持相對穩(wěn)定,手術前后頸椎矢狀位參數(shù)變化與臨床療效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對致壓≥3個節(jié)段、脊髓前方受壓為主,尤其是合并重度后凸畸形(>40°以上)的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由于后路椎管成形術后脊髓不能有效后移,可能會影響神經癥狀的改善。只要不合并連續(xù)性長節(jié)段后縱韌帶骨化或寬基底的后縱韌帶骨化、多節(jié)段黃韌帶肥厚或先天性椎管狹窄,且術者熟練掌握頸椎前方解剖結構、多節(jié)段椎間隙減壓和固定技術,可以選擇前路手術,只是手術時間相對延長,不一定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術式最好以ACDF或ACDF+ACCF為主,如減壓節(jié)段較多,或椎體次全切后鈦網過長,為防止鈦網塌陷,選擇混合手術減壓方式可達到有效減壓、固定及矯形的目的。(二)后入路后入路術式包括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絲線懸吊或錨釘固定)、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結合微型鈦板內固定術、雙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后路椎板減壓側塊螺釘或椎弓根釘內固定術等。選擇后路手術的主要依據(jù)為脊髓致壓因素來自后方,包括多節(jié)段黃韌帶肥厚鈣化和發(fā)育性椎管狹窄,另外前方多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較大骨贅、長節(jié)段后縱韌帶骨化或局部寬基底后縱韌帶骨化等也是考慮因素。對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頸椎病,大多因前方椎體楔形變、椎間隙變窄甚至融合等短縮因素,后方結構被相對拉長,采用后路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且破壞頸椎的張力帶結構,僅從后路難以恢復并維持頸椎曲度,甚至遠期有加重后凸的可能性,因此不建議選擇單純后路手術。應輔以內固定技術,可避免出現(xiàn)"再關門" 、門軸斷裂,降低C5神經根麻痹和術后軸性癥狀加重的風險,并有維持椎管擴大效果、減輕術后疼痛及維持頸椎曲度的作用。對存在節(jié)段不穩(wěn)定者可行后路側塊或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穩(wěn)定頸椎同時矯正后凸畸形。傳統(tǒng)觀點認為對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后脊髓不能有效漂移,對臨床癥狀改善不利。但最新文獻表明,術前頸椎曲度與椎管擴大成形術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經功能改善率無明顯相關性;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后,由于脊髓自身形態(tài)的恢復也可獲得良好的神經功能改善。對上、下頸椎同時存在廣泛壓迫的特殊類型的脊髓型頸椎病,以后路椎板切除內固定手術為宜,因前路減壓及重建操作很困難,且存在較大風險。發(fā)育性椎管狹窄和脊髓型頸椎病的關系以及伴有發(fā)育性椎管狹窄的脊髓型頸椎病的手術選擇一直是研究熱點及爭議焦點。田偉認為單純發(fā)育性椎管狹窄很少導致脊髓受壓并產生癥狀,但降低了脊髓型頸椎病產生癥狀和體征的閾值;當合并椎間盤突出、椎間不穩(wěn)、骨贅、后縱韌帶骨化等退變時,脊髓受壓導致脊髓型頸椎病的癥狀和體征。對發(fā)育性椎管狹窄合并頸椎不同程度退變壓迫脊髓時,手術方式應參考上述基本原則,如合并前方短節(jié)段壓迫時以前路手術為宜,對多節(jié)段壓迫應根據(jù)不同病理因素和致壓原因首選后路手術,合并嚴重頸椎后凸畸形時可選前路手術。(三)前后聯(lián)合入路前后聯(lián)合入路手術具有徹底減壓和堅強固定的優(yōu)勢,規(guī)避單純前路和后路的不足,是治療復雜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的有效方案。但手術難度較高、創(chuàng)傷較大、并發(fā)癥可能更多,因此其臨床應用需謹慎,或選擇由二期手術替代。有多位學者建議,對發(fā)育性和退變性椎管狹窄合并脊髓前方巨大致壓物(椎管侵占率>50%)者應采用一期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相關研究表明一期先后路再前路聯(lián)合術式安全有效,但對某些發(fā)育性和退變性椎管狹窄合并脊髓前方巨大致壓物患者,只做后路手術也能達到完全間接減壓。因此,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可選擇一期或分期進行,應根據(jù)患者年齡、一般狀況綜合評估對手術的耐受性。選擇分期手術時應先行后路手術,術后觀察3~6個月,行MR檢查評價脊髓前方受壓情況。如術后MRI顯示脊髓前方壓迫解除且患者癥狀明顯緩解,則不必再行前路手術;如術后MRI顯示脊髓前方仍有壓迫或患者癥狀緩解不明顯,則擇期再行前路減壓。在這種情況下,只選前路手術有一定風險,但對前路手術經驗豐富者,也是一種可以選擇的方式。 綜上所述,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一經確診需盡早手術。對有簡單的影像學表現(xiàn)者,前入路手術是最佳選擇。對有復雜的影像學表現(xiàn)者,應以影像學表現(xiàn)為主要依據(jù),結合臨床癥狀、體征進行綜合分析,明確致壓因素和責任節(jié)段,確定手術減壓、固定位置及范圍,注意解除神經壓迫的同時矯正矢狀位平衡及重建頸椎功能。手術最好選擇一個入路,減壓方式選擇術者最為熟悉的術式為主,可以選擇單一或多種減壓和固定方式結合,以有效的神經減壓為目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相關閱讀:腰椎間盤膨出、突出、脫出,都需要治療嗎?
劉醫(yī)生辨肺結節(jié)良惡性2020年02月17日2940
0
62
-
李國民:脊髓型頸椎病,預防癱瘓,你需要做的5件事!
李國民:脊髓型頸椎病,預防癱瘓,你需要做的5件事!肩頸腰疼痛人受罪,找不對人花錢白費!你好,我是肩頸腰專家李國民。每天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實際治療經驗和案例,希望給你些啟發(fā)和幫助,這是第655篇原創(chuàng)文章。一、你知道你的診斷錯了嗎?這幾天有很多朋友在問,脊髓型的頸椎病怎么治療?我覺得你可能很多情況下,你都弄錯了,因為你并不屬于脊髓型的頸椎病。看你是不是符合以下3點:第1點,你是不是有走路不穩(wěn),或者下肢的發(fā)沉、無力、乏力這些癥狀。第2點,你的頸椎的磁共振,是不是有寫著脊髓受壓,脊髓變性?第3點,醫(yī)生給你檢查,是否有陽性的體征,比如Hoffman癥陽性等等。如果說你符合了這3點,才說明你的頸椎是壓迫脊髓,其實我可以告訴你,90%以上的人,當你咨詢我的時候,你都不是壓迫脊髓。所以你的治療沒有效果,因為你的方向都錯了。二、脊髓性頸椎病為什么需要早期治療?1、防止病情反復發(fā)作你有脊髓型頸椎病的時候,你的癥狀是會反復發(fā)作的,尤其像這些走路不穩(wěn),或者下肢的乏力這種。是非常容易發(fā)作的,如果說你不早期治療好,或者說你沒有自我鍛煉,那么這些癥狀會伴隨你一生。2、防止出現(xiàn)并發(fā)癥就是對于脊髓型的頸椎病來說,并發(fā)癥最多的就是麻木和無力。其實以四肢的麻木最為常見,你的脊髓型頸椎病,有沒有手腳麻木?所以早期治療的話,是可以預防你出現(xiàn)這些并發(fā)癥的。3、預防癱瘓脊髓型的頸椎病,是所有頸椎病最嚴重的一種。因為脊髓型的頸椎病,是最容易導致癱瘓的。李醫(yī)生我當時治療的一個患者,他是一個轉頭的動作,他就癱瘓了,他是一個做雕刻的。因為他本身是脊髓型的頸椎病,這種癱瘓,雖然搶救的比較及時,但是四肢還是癱瘓了,沒有辦法。所以早期治療脊髓型頸椎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一定要記住。三、半年緩解脊髓型頸椎病。你可能會覺得有點久,但是你要知道,她并沒有做什么治療,你是做了很多治療都沒有效果的這個患者是來自江西的,她是一個典型的脊髓型頸椎病。她是普通單位的一個員工,她的癥狀是手麻,有一年多的時間。她當時把她的頸椎磁共振發(fā)給我看的時候,確實也壓迫脊髓了,也有醫(yī)生建議她手術。其實我也建議她先保守治療,然后我就給她推薦了一些自我鍛煉的方法。堅持了有一個月左右,她的這個癥狀,手麻癥狀就減輕了,然后她繼續(xù)的鍛煉,過了半年。她又復查一個頸椎磁共振,他把兩次磁共振的結果,一起帶起來過來給我看。片子上面看他壓迫脊髓,其實顯示有點好轉,有點改善了,也就是壓迫脊髓沒有那么嚴重了。她的癥狀也沒有了。脊髓性頸椎病可以維持半年時間,維持這一個情況,說明她的治療方向是對的。所以我讓他持續(xù)去做這種自我鍛煉啊,從2018年到現(xiàn)在,快兩年的時間了,她現(xiàn)在依然保持的非常好,沒有做手術。她的癥狀也沒有加重。你的脊髓型頸椎病治療有效嗎?四、脊髓型頸椎病應該如何正確做?第一步、先評估這是最先做的,因為你必須要確定你是不是脊髓型的頸椎病。就像我剛剛說的,如果你不確定你是不是脊髓型的頸椎病,你肯定要去讓醫(yī)生給你確診,對不對?如果你都沒明確你就去治療了,那你這個治療就叫做瞎治療。第2步、??茩z查脊髓型頸椎病的檢查很簡單,兩個:首先,是頸椎的磁共振或者頸椎的ct,但是我更多的建議你去做頸椎的磁共振。其次,你要做四肢的肌電圖檢查。這個檢查,是明確你的神經受損的程度。第3步、康復的訓練其實對于這個脊髓型的頸椎病,我認為康復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種你要先保守治療15天左右,或者是一個月沒有效果,再進行手術。有一部分是可以通過康復科的保守治療,來緩解癥狀的??祻偷挠柧毷强梢灶A防你,或者推遲你的手術。所以康復訓練是一個很有必要的措施??祻陀柧毧梢园i椎的力量訓練、頸椎姿勢的調整、頸椎局部筋膜的松解都是可以的。第4步、改善生活習慣。首先脊髓型的頸椎病肯定是需要頸托保護的。頸托可以稍微含有海綿的頸托就可以了。其次,就是一定要預防你的這種不良的姿勢。今天在直播的時候,有位朋友還在問脊髓性頸椎病,可不可以經常的低頭?其實我當時好想罵人,頸椎病都是這樣子的,你還不保護,你真的是想癱瘓了。第5步、自我鍛煉自我鍛煉,在這里我推薦的訓練,前面這個治療有效果,她就是堅持了一個縮脖子的訓練。這里我給你推薦2個自我鍛煉訓練。1、縮脖子訓練2、靠墻站立訓練靠墻站立訓練,我前面的文章寫了很多遍了,我這里就不重復了,縮脖子訓練,可以長期做。首先,你面部是垂直于地面的,不能抬起下巴,也不能低下下巴。其次,用你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巴上面,平行水平的把脖子往后推最后,把你脖子往后推,推不動的時候,保持5~10秒鐘,這是一組。每一次可以練20組左右,一天三次。你可以做到嗎?
李國民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15日2365
0
9
-
平時沒感覺頸椎有什么大問題,為什么摔一跤就癱瘓了呢?
門診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問題1:患者:史醫(yī)生,您好,我有個鄰居50多歲,不小心踩到小十字摔倒了,后腦勺撞到了地面。當他試著起來時,發(fā)現(xiàn)只有脖子能稍微活動,其余部位一動都不能動,連喊救命的力氣都沒有。這是怎么回事呢?回答:他以前是不是頸椎不好?患者:是的,他是老師,經常需要伏案工作數(shù)小時,平時就感覺脖子酸痛,嚴重時徹夜難眠。2年前走路時足底有踩棉花的感覺,頭重腳輕。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才去看了醫(yī)生,診斷是“脊髓型頸椎病”,頸椎椎管內有大量骨質增生和韌帶鈣化、嚴重狹窄,脊髓已經受壓變形,如糖葫蘆狀。醫(yī)生建議他盡早手術治療。然而,由于擔心風險大,他拒絕了,一直在家保守治療。回答: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頸椎病類型有兩種:脊髓型和神經根型。一旦確診為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需要盡早進行手術治療,并嚴禁牽引。因為,患者的脊髓代償空間很小,在外力作用下,出現(xiàn)脊髓損傷的風險大大提高。脊髓型頸椎病由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fā)性改變壓迫脊髓,引起相應身體部位肌肉力量下降。臨床上表現(xiàn)為四肢或下肢無力,漸而出現(xiàn)步履蹣跚、易跌倒、雙足腳踩棉花感、束胸感等。發(fā)生脊髓壓迫后,保守治療治標不治本,而受壓時間越長、病情越久,術后效果越差。像一根小草如果被石頭壓了幾個月,甚至幾年,已經失去活力,那么及時吧石頭完全移開,小草也長不起來了。脆弱的神經組織更是如此,受壓嚴重或時間很長就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頸椎本身存在嚴重退變時,如果再受外力損害,如摔跤甚至急剎車,都有可能造成脊髓壓迫加重,導致癱瘓,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颊撸耗敲碝RI檢查顯示頸椎脊髓高信號是怎么回事?是脊髓變性了嗎?回答:是的,就是表明脊髓有不可逆的損傷的表現(xiàn),這時及時搬掉壓迫的“石頭”,神經也很難完全修復,會大大影響手術效果。(以上文字內容均出自由我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脊柱:結構、功能與疾病》科普書,針對每一章節(jié)科普內容,書籍采用了圖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感興趣的患者可以自行查詢購買)
史建剛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13日2214
0
0
-
脊髓型頸椎病局麻手術是怎么樣做的?坐著做的?對,就是這么簡單!
作者:步榮強,術者;張西峰 閆宇邱 步榮強 張墨頸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見疾病,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一般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通常出現(xiàn)嚴重放射性疼痛不適,四肢麻木無力,行走時偶有摔倒,影像學檢查頸髓受壓變性明顯就應考慮手術治療了。常規(guī)頸椎后路手術是全麻手術,需要氣管插管、留置尿管的,所以術前準備較多。沒錯,術前準備首先需要的是剃頭,不是必須像光頭強但為了手術區(qū)清潔,術前必須理發(fā)。為了防止術中頭部活動,大多需要頭顱架固定頭部。由于固定釘需要刺破皮膚固定到皮質骨上,所以有的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頭皮出血。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頸椎病的手術治療也逐步的進入微創(chuàng)時代,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手術過程較開放手術有著明顯優(yōu)勢。這是一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女性,55歲主訴:雙前臂疼痛麻木不適3年,加重3個月。病史:3年前偶有前臂疼痛麻木不適,可放射至雙手第2、3指周圍,半年來癥狀明顯加重,自覺雙手憋脹不適,雙手活動靈活性減弱。3個月來左肘上前臂橈側疼痛成持續(xù)性,雙手持物偶有掉落,雙下肢活動時偶有踩棉花感、偶有打軟腿。查體:左手虎口區(qū)域較對側針刺覺減弱,左前臂橈側疼痛不適;雙手握力略減弱;霍夫曼征征左側陽性;雙下肢無明顯異常。影像學檢查MRI檢查見C5/6水平頸髓受壓變性。輪椅推患者進入手術室。微創(chuàng)內鏡手術采取局部麻醉,病人能配合醫(yī)生手術,不需要頭顱架固定頭部。我們多采取的是端坐體位,低頭趴在手術臺上?;颊卟粫霈F(xiàn)任何的不適,坐著就能把手術做完。術中選取后方椎板間隙入路,置入套筒后透視見位置良好,內鏡下行椎板減壓處理。術后患者癥狀即刻改善。(手術后視頻對話)第二日復查頸椎CT,見椎管減壓滿意。手術效果良好。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患者體位要求不高,不是必須什么體位,比較靈活,這例患者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前臂疼痛嚴重,根本不能放在手術床上,我們采取了俯臥位,右手自然下垂到床下,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嚴重疼痛的癥狀立刻改善。微創(chuàng)手術已經顛覆了人們對傳統(tǒng)手術的認識,能夠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手術體驗、治療結果。
張西峰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1月16日8223
0
13
相關科普號

劉海鷹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海鷹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脊柱外科
2431粉絲3.9萬閱讀

陳宇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宇 副主任醫(yī)師
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脊柱外科
392粉絲2.2萬閱讀

徐向陽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向陽 主治醫(yī)師
河南省中醫(yī)院
脊柱外科
39粉絲1844閱讀
-
推薦熱度5.0沈曉龍 副主任醫(yī)師上海長征醫(yī)院 脊柱外科
頸椎病 263票
腰椎間盤突出 70票
腰椎管狹窄 15票
擅長:1、國際上首次提出:頸后路單側顯露技術,用于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頸椎管狹窄癥,將手術損傷減少近一半 2、國際上首次提出:頸前路經椎間隙擴大減壓治療嚴重椎間隙狹窄頸椎病 3、小切口腰椎融合術,單節(jié)段手術切口5cm左右 4、復雜疑難頸椎病、胸腰椎疾病的手術治療 微信公眾號搜索:曉龍的科普小站,有復雜疑難病例分享 -
推薦熱度4.9姜亮 主任醫(yī)師北醫(yī)三院 骨科
頸椎病 209票
腰椎間盤突出 24票
腰椎管狹窄 21票
擅長:1.頸椎(脊髓型、神經根型型頸椎?。? 2.腰椎(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 3.脊柱外傷/骨質疏松壓縮骨折 特色:脊髓型頸椎病 -
推薦熱度4.5王凱 副主任醫(yī)師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頸椎病 84票
腰椎間盤突出 39票
椎管內腫瘤 34票
擅長:1. 頸椎病: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后縱韌帶骨化等; 2. 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腰椎退變性側彎等; 3. 脊柱先天性畸形:小腦扁桃體下疝,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脊膜膨出,骶管囊腫,寰樞椎脫位,脊柱側彎等 4. 脊柱脊髓腫瘤:神經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膠質瘤等; 尤其擅長:1、微創(chuàng)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等退變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倡導微創(chuàng)化及快速康復理念,堅持以盡可能小的手術創(chuàng)傷解除患者的痛苦,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癥狀改善明顯,患者恢復快,可早期下地康復,相關成果發(fā)表于國際專業(yè)期刊。2、微創(chuàng)化治療成人脊柱側彎,參與提出微創(chuàng)化治療成人脊柱畸形的宣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