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慢性胃炎的中醫(yī)治療
慢性胃炎是最常見的胃病,屬中醫(yī)學“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等病范疇。中醫(yī)認為,慢性胃炎多因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常,導致肝氣郁結,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fā)種種癥狀。那么中醫(yī)是如何認識和治療慢性胃炎的? 慢性胃炎是一種很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在人群中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大部分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都或多或少、或長或短體會過胃疼、胃脹等消化系統(tǒng)功能障礙的癥狀??傮w來說,慢性胃炎是一種預后良好的疾病,得了慢性胃炎并不可怕,應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治療。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癥,發(fā)生在胃的黏膜層,表現(xiàn)為胃黏膜的炎癥細胞浸潤,在胃鏡下可以表現(xiàn)為黏膜細胞的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等。慢性胃炎在臨床上很常見,有研究顯示,在所有接受胃鏡檢查的人中,大約有80%~90%都會被診斷為慢性胃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胃炎的發(fā)病率增高。 慢性胃炎的原因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 (2)不良飲食習慣 長期飲用濃茶、烈酒、咖啡,進食辛辣及粗糙食物,吃東西過急過快,喜食過熱,過饑或過飽的不良飲食習慣容易引發(fā)慢性胃炎。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及一些治療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藥物等也可能引起慢性胃炎。 (3)精神心理因素 從事競爭性強、精神壓力大的職業(yè)的人群,慢性胃炎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平常人群,緊張、焦慮、暴躁、憂傷等均可引起體內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引發(fā)慢性胃炎,或誘發(fā)出慢性胃炎的癥狀。 (4)氣候環(huán)境因素 氣候變化和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如果人體不能在短期內適應,除了可能患上感冒等疾病外,還可能引發(fā)慢性胃炎。對以前已經(jīng)患上慢性胃炎的人來說,季節(jié)變化,天氣變涼有可能引起慢性胃炎復發(fā)。 除此以外,遺傳、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也會對慢性胃炎的發(fā)生有促進作用。 慢性胃炎的類型 慢性胃炎可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種類型。 慢性淺表性胃炎也被叫做非萎縮性胃炎,主要是以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為主,也可伴有活動性炎癥,是與萎縮性胃炎相對而言的,兩者的區(qū)別主要是看胃黏膜上的腺體是否存在萎縮。 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癥狀 大多數(shù)患上慢性胃炎的患者可能自己不會感覺不舒服,只是在胃鏡檢查中被醫(yī)生告知患上了慢性胃炎。一部分慢性胃炎的患者會出現(xiàn)不舒服的癥狀,比如說上腹部不適、脹滿感、疼痛、食欲不好、噯氣、反酸燒心等,有些人還會表現(xiàn)出健忘、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癥狀。飲食不當、情緒激動或抑郁、勞累過度或氣候變化都可能誘發(fā)以上這些癥狀的發(fā)生。 另外,值得引起注意的一點是:慢性胃炎患者癥狀的輕重跟胃鏡下胃黏膜的損傷程度是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說,如果患上了慢性胃炎,不能單憑癥狀是不是嚴重來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最主要的還要看胃鏡和病理的檢查結果。 慢性胃炎的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治療是一個大的概念,包括了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大體來說,中藥可以分成中藥湯藥和中成藥兩大類。 湯藥是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經(jīng)過辨證論治,結合患者的體質,特異性的針對某個患者的用藥。一般情況下,湯藥是非常個體化的,開給一個人的藥,不能給另一個人吃,這種個體化用藥一般也會具有更好的效果,能照顧得非常全面。 中成藥的成分也是中藥,不同的是,一種中成藥可以給很多不同的人吃,也就是說,疾病除了具有差異性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所以不同的人可以服用相同的藥物,但是不是說中成藥的療效就一定不如湯藥。 選擇湯藥還是中成藥,一方面要考慮患者的意愿和自身情況,如果沒有條件熬藥或保存由醫(yī)院加工好的湯藥,或者不能接受湯藥的口感,那可能只能選擇中成藥;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患者的病情,如果疾病比較單純,癥狀比較單一,選用中成藥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如果患者疾病復雜,癥狀非常多樣,在這種情況下就是選擇湯藥比較好了。 湯藥治療需在正規(guī)中醫(yī)師的處方下使用,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可以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中成藥。 A、香砂六君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灼⑽笟馓撟C的治療,可見胃脹滿,進食后脹滿感加重,食欲不佳,舌邊見齒痕等。 B、補中益氣丸: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每日2~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灼⑽笟馓撟C的治療。 C、參苓白術散: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灼⑽笟馓撟C的治療,對于同時伴有大便稀的患者尤其適用。 D、附子理中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1粒/次,每日2~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灼⑽柑摵C的治療,主要特點是:病人胃寒怕冷,喜熱飲,不敢吃涼東西,或者伴有大便溏稀等。 E、香砂養(yǎng)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灼⑽柑摵C的治療。 F、氣滯胃痛顆粒: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赘螝夥肝缸C的治療,主要使用依據(jù)是:胃脘脹痛,或者連及兩肋,在情志抑郁或暴怒后加劇等。 G、胃蘇顆粒:每次15克,每日3次,口服??捎糜诼晕秆赘螝夥肝缸C的治療。 H、三九胃泰顆粒:每次2.5克,每日2次,口服??捎糜诼晕秆灼⑽笣駸嶙C的治療,使用依據(jù)包括:除了胃痛、胃脹之外,伴有口苦、口黏、有口氣,舌苔黃膩等。 I、摩羅丹: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捎糜诼晕s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有糜爛、出血者,可用三七粉,每天3~6克,分3次沖服。 ◎非藥物治療 中醫(yī)藥在治療方法上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治療方法非常多樣。除了前面提到的藥物治療方法外,還有針灸、中藥外敷足浴、穴位注射和中藥離子導入等等多種方法可以供醫(yī)生和患者使用。 針灸治療對慢性胃炎的癥狀改善有作用,可有效改善胃脘痛、上腹脹、噯氣、泛酸、納呆、食減少等臨床癥狀。采用針灸治療多需要在醫(yī)院進行,患上慢性胃炎的患者可采用艾灸和穴位按摩的方法進行自我調理。 A、艾灸:艾灸療法主要適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虛弱證(包括脾胃虛寒證)的保健調養(yǎng)。主要選擇足三里、中脘兩個穴位進行。 B、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可適用于所有慢性胃炎患者,最常用的保健穴位包括足三里、內關及三陰交。對于艾灸及穴位按摩,貴在堅持,才能達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附:足三里、中脘、內關、三陰交的位置及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中脘】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于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內關】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慢性胃炎的調養(yǎng) ◎飲食有節(jié)制和規(guī)律 慢性胃炎患者非常有必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避免進食過多的辛辣、溫度熱燙、油膩及含鹽過多的食品,應戒煙戒酒,保證飲食時間的規(guī)律性;宜增加營養(yǎng),適當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多進食水果、新鮮蔬菜對慢性胃炎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益處,但對于脾胃虛弱證患者宜謹慎。 慢性胃炎患者進食應盡量保證食材的新鮮,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有研究表明:進餐不定時,吃飯吃的過快,暴飲暴食,喜歡吃熱的燙的食物都可以引發(fā)慢性胃炎,而經(jīng)常吃水果是慢性胃炎的保護性因素。 ◎起居要勞逸有度 慢性胃炎患者應當避免長期過度勞累和熬夜,尤其要避免在熬夜的同時暴飲暴食、吸煙、飲酒和飲用濃茶咖啡等。同時,應根據(jù)氣候變化,注意防寒保暖。一般來說,天氣寒冷容易誘發(fā)慢性胃病的復發(fā),所以,在冬春季節(jié),平常就比較怕冷的人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情志要保持心情舒暢 根據(jù)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憂思傷脾,氣郁傷肝,而肝氣郁滯又會影響脾胃的功能,影響脾胃的正常運行;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發(fā)現(xiàn),精神心理狀態(tài)不佳對于胃腸功能也有不良影響。因此,慢性胃炎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必要時可向心理醫(yī)師咨詢。 此外,應養(yǎng)成經(jīng)常鍛煉的好習慣,傳統(tǒng)的中醫(yī)保健功法如太極拳等對調整胃腸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在運動中緩解工作中的壓力。
余君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12月04日2508
0
2
-
飯后打嗝、放屁、有口臭,到底是怎么了?
平時吃完飯,大家都會感覺肚子脹脹的,偶爾會打嗝、放屁,這都是正?,F(xiàn)象。但如果脹氣異常增多,就要小心是不是腸胃出了問題。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有1.2億腸胃病患者,綜合發(fā)病率已經(jīng)達到20%左右,但有至少一半的人要么選擇忍耐病痛,要么就忽視了腸胃不適。其中胃病的早期診斷率甚至低于10%! 腸胃疾病拖不得,不然對身體健康損害很大!
孫普增醫(yī)生:《好大夫》專號2020年12月02日3052
1
1
-
慢性胃炎患者的飲食原則
慢性胃炎患者應注意飲食: 1、注重軟、爛、易消化: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魚肉等葷菜,特別是豆類、花生米等硬果類都要煮透、燒熟使之軟爛,便于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纖維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細作,富含營養(yǎng)。 2、保持新鮮、清淡:各種食物均應新鮮,不宜存放過久食用。吃新鮮而含纖維少的蔬菜及水果,如冬瓜、黃瓜、番茄、土豆、菠菜葉、小白菜、蘋果、梨、香蕉、橘子等。吃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復。 3、慢性胃炎患者忌食烈性酒(其他酒類也應少飲或不飲)、香煙、濃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強的調味品。不宜吃過甜、過咸、過濃、過冷、過熱、過酸的湯類及菜肴,以防傷害胃黏膜。大量飲用碳酸飲料也會對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一旦患了慢性胃炎,要在醫(y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積極治療,要知道胃病有輕有重,病因不同,治療上存在差異,具有針對性,勿隨意用藥。
孫普增醫(yī)生:《好大夫》專號2020年12月02日1711
1
2
-
三分治 七分養(yǎng)!老胃病,別踩這七個坑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發(fā)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自消化內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常見有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三大類。慢性胃炎患者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xiàn),約半數(shù)有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燒灼痛,疼痛無明顯節(jié)律性,一般進食后加重,亦常見食欲不振、噯氣、反酸、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部分患者無臨床癥狀,或伴有維生素B12缺乏的其他臨床表現(xiàn),如貧血及舌、口腔、消化道的黏膜炎癥等。如發(fā)現(xiàn)以上不適,應及時就診,至醫(yī)院進行胃鏡檢查以明確。慢性胃炎發(fā)病率居高,究竟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簡言之,臨床公認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刺激性食物、藥物、環(huán)境變化、長期精神緊張及生活不規(guī)律等,這些因素都可導致胃黏膜發(fā)生炎性病變。治療慢性胃炎,除了到醫(yī)院檢查、開藥,按時服用醫(yī)生開的藥物外,還需要怎么做呢?胃病,三分治,七分養(yǎng),養(yǎng)應該在治的基礎上進行??偨Y起來,要做到七個禁忌:忌酸辣刺激 酸辣、咖啡、濃茶等刺激食物對胃黏膜會有刺激性,降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長期大量食用會損失胃黏膜,導致胃炎或胃潰瘍,故盡量少吃麻辣及過酸食物。此外,冷凍的食物也容易導致胃腸痙攣,應以微溫食物攝入較好。忌煙酒無度 酒精既可作為致癌物的溶劑而促進致癌物吸收,又可造成胃黏膜的物理性損傷,在刺激胃黏膜增加對致癌物敏感性的同時,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在反復的損傷與修復之中增加變異的機會。吸入的煙直接接觸胃黏膜及香煙的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循環(huán),均會削弱胃黏膜的保護機制,還會促進、強化胃黏膜的攻擊因素,如胃酸分泌會增多等。故應減少吸煙飲酒。忌饑飽不均 饑餓時,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濃度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飲暴食又易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過多擴張、食物停留時間過長等都會促成胃損傷。故飲食要規(guī)律,防止過饑,七分飽就行。忌過度疲勞 無論是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如果疲勞過度,都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黏液減少,使黏膜受到損害,故應休作有時。忌濫用藥物 容易損傷胃黏膜的藥物主要有三類:一是乙酰水楊酸類,如阿司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三是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故應盡量避免應用這些藥物,如必須服用時,要控制劑量和療程,或與抑酸藥一起服用,最好在飯后服用。忌飲食不定時 每天進餐不定時,或者持續(xù)不斷地進餐,則會導致胃液分泌紊亂,容易導致胃黏膜損害,故飲食應固定于某一時間段,限制一日三餐,多則四餐。忌睡前吃東西 晚上睡眠時,正是大部分組織器官進入代謝緩慢的“休養(yǎng)”狀態(tài),此時強迫胃腸道處于“緊張工作”中,不僅胃黏膜得不到修復的機會,還會促使胃在大量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同時,破壞胃黏膜,導致產(chǎn)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病。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上七點,配合藥物治療,慢性胃炎可得到適當緩解。
劉震雄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11月10日1848
1
3
-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不用怕,醫(yī)生告訴你怎么辦
劉之楓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8月16日2768
0
18
-
慢性胃炎患者如何保養(yǎng)
青海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28日1566
0
16
-
一些慢性胃炎不需要治療,和諧共處很重要。
李博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13日1761
1
12
-
胃病總反復發(fā)作,這是為啥,怎么辦呢?
李博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13日1465
0
9
-
放大招,徹底解決慢性胃炎的各種問題。讓胃越來越好。
李博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13日1632
0
15
-
慢性胃炎簡介
一、何謂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因其發(fā)病率高,民間有“十人九胃”之說。 二、常見慢性胃炎的分類 1、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粘膜淺表性炎癥,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而且病程纏綿,易反復發(fā)作,如不及時治療,極易進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2、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臨床上發(fā)生癌變的幾率最高。 3、萎縮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shù)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本病病程較長,進展緩慢,在其病變過程中常出現(xiàn)胃出血、胃潰瘍、貧血、胃癌等并發(fā)癥,并癌變的幾率很高。 4、肥厚性胃炎:以胃粘膜皺襞顯著肥厚如腦回狀為特征,好發(fā)于胃底和胃體,局灶性或彌漫性。常伴原因不明的低蛋白血癥。 5、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從膽囊排入十二指腸的膽汁和其它腸液混合,通過幽門,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從而產(chǎn)生的炎癥性病變。 6、胃竇炎:是指局限于胃竇部的一種慢性炎癥。 三、慢性胃炎常見發(fā)病原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多見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變經(jīng)久不愈而發(fā)展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指幽門螺桿菌感染。目前有學者認為,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過95%。 2、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饑飽失常,過食辛辣、腌漬、燒烤、油炸、霉變食品,破壞胃粘膜。 3、刺激性物質:如長期飲烈性酒、濃茶、濃咖啡等刺激性物質,可破壞胃黏膜保護屏障而發(fā)生胃炎。 4、藥物:某些藥物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損害。 5、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口腔、咽部帶有病菌的分泌物進入胃內,破壞胃粘膜。 6、膽汁反流:膽汁中含有的膽鹽可破壞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氫離子反彌散進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癥。 7、長期精神緊張,生活不規(guī)律: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精神抑郁或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而發(fā)生慢性胃炎。 8、環(huán)境因素:如環(huán)境改變,氣候變化,人若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經(jīng)功能紊亂,便胃液分泌和胃的運動不協(xié)調,產(chǎn)生胃炎。 四、慢性胃炎常見臨床表現(xiàn)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shù)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 1、淺表性胃炎:常見癥狀有慢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腹脹,噯氣,食欲不振,反酸,惡心嘔吐,乏力,便秘或腹瀉,且病程纏綿,易反復發(fā)作。 2、糜爛性胃炎:大多數(shù)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 3、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癥狀,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如嘔血、黑便。癥狀常常反復發(fā)作,無規(guī)律性腹痛,疼痛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進食過程中或餐后,多數(shù)位于上腹部、臍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輕者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 4、胃竇炎:表現(xiàn)為上腹部撐脹感感,隱痛或劇痛,常呈周期性發(fā)作,可伴有噯氣、反酸、上腹燒灼感、嘔吐、納差、消瘦等,少數(shù)可有出血,也有無癥狀者。本病與精神因素關系密切,情緒波動、生氣、精神壓力或恐懼癌癥的緊張心理可使癥狀加劇。多發(fā)于30歲以上的男性。這是其特點之一。 五、慢性胃炎臨床診斷 1、胃腸X線鋇餐檢查:用氣鋇雙重造影顯示胃黏膜細微結構時,萎縮性胃炎可出現(xiàn)胃黏膜皺襞相對平坦、減少。 2、胃鏡和活組織檢查:胃鏡和病理活檢是診斷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1)淺表性胃炎:常以胃竇部最為明顯,多為彌漫性胃黏膜表面黏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物,病變處黏膜紅白相間或花斑狀,似麻疹樣改變,有時有糜爛。 (2)糜爛性胃炎:常表現(xiàn)為胃黏膜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大小不等,以胃竇部多見,可分為持續(xù)型及消失型。因其特征性分為隆起糜爛型胃炎和扁平糜爛型胃炎。 (3)慢性萎縮性胃炎:病變黏膜多呈蒼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紅白相間,白區(qū)凹陷;皺襞變細或平坦,由于黏膜變薄可透見呈紫藍色的黏膜下血管;病變可彌漫或主要在胃竇部,如伴有增生性改變者,黏膜表面顆粒狀或結節(jié)狀。 (4)肥厚性胃炎:鏡下見胃小凹高度增生、下延甚可達粘膜肌層。 (5)胃竇炎:主要病變多局限于黏膜層,但也漫延至肌層或漿膜層。在病變部分出現(xiàn)水腫、炎癥細胞侵潤和纖維組織增生,使局部變厚,甚至狹窄;部分病例可有黏膜表面糜爛、腸腺上皮化發(fā)生變化。 (6)膽汁反流性胃炎:在內鏡下可以直接觀察到膽汁反流,胃黏膜表現(xiàn)為彌漫性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皺襞水腫或糜爛。 慢性胃炎癥狀無特異性,體征很少,X線檢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故確診要靠胃鏡檢查及胃黏膜組織檢查。取活體標本作病理學檢查,可判斷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特別是胃部腫瘤的早期發(fā)現(xiàn),直接影響著預后。另外,在我國有50%~80%患者在胃黏膜中可找到幽門螺桿菌。 六、慢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大部分慢性淺表性胃炎可逆轉,少部分可轉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胃炎隨年齡逐漸加重,但輕癥亦可逆轉。因此,對慢性胃炎治療應及早從慢性淺表性胃炎開始,對慢性萎縮性胃炎也應堅持治療。 1、消除病因:祛除各種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進食對胃黏膜有強刺激的飲食及藥品,戒煙忌酒。注意飲食衛(wèi)生,防止暴飲暴食。積極治療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2、藥物治療:疼痛發(fā)作時可用普魯本辛、顛茄合劑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質子泵抑制劑如雷貝拉唑、蘭索拉唑、奧美拉唑等,癥狀較輕者可用H2受體阻滯劑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氫氧化鋁胺等。胃酸缺乏或無酸者可給予1%稀鹽酸或胃蛋白酶合劑,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藥。胃黏膜活檢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療。膽汁反流明顯者可用胃復安和嗎叮啉以增強胃竇部蠕動,減少膽汁反流。鋁碳酸鎂片、消膽胺、硫糖鋁可與膽汁酸結合、減輕癥狀。 七、慢性胃炎的預防和調護 1、保持心情舒暢:情緒與胃炎關系密切,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怒、緊張等不良的情感反應,可直接導致胃肌收縮、微小血管痙攣、胃自身保護修復機能減退、胃酸分泌亢進等變化,誘發(fā)胃腸道疾病,這與中醫(yī)肝氣犯胃的觀點一致。在臨床上,由于精神因素加重或誘發(fā)慢性胃炎者屢見不鮮,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志的舒暢對慢性胃炎的治療和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2、調節(jié)飲食:飲食不節(jié)可直接導致胃炎發(fā)生,故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調養(yǎng)。首先應忌食生冷辛辣之品,煎炸、油膩、粘滯等難消化的食品也不宜多吃。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于粗糙、過于濃烈的香辛調料和過熱飲食。盡量不要吃泡飯、剩飯,吃飯要養(yǎng)成細嚼慢咽的習慣,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以達到易于消化、減輕對胃粘膜刺激的目的。少吃腌漬、煙熏、不新鮮的食物。每餐飲食以七分飽為宜,不宜吃得過飽。一日三餐按時定量,早吃少、午吃飽、晚吃少,晚飯不要吃得過晚。多喝水,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飯后靜臥半小時。吃水果要在飯后1~2小時后。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 3、起居有常:中醫(yī)認為本病大多發(fā)于脾胃素虛者,脾胃既虛,正氣較弱,故患者應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背部避風寒,并保證適當?shù)男菹?,避免過度勞累。 4、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5、戒煙忌酒:煙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chǎn)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吸煙會引起膽汁反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慢性胃炎發(fā)生率明顯增高。故應戒煙忌酒。 6、慎用、忌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長期濫用此類藥物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潰瘍。 八、幽門螺桿菌及其危害和治療方法 幽門螺桿菌屬于人體內的寄生菌,當人體抵抗力減弱的時候,就成了機會性致病菌,又稱之為條件性致病菌,有人形容幽門螺桿菌“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目前,醫(yī)學界已明確幽門螺桿菌是許多常見胃腸疾病的致病因素,普通人群的幽門螺旋菌感染率可高達40%~60%。在胃體健康、胃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刻意殺滅(即服藥治療),因為過度服用抗生素,不僅會造成菌群失調,還可產(chǎn)生耐藥性,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免疫,達到體內菌群平衡相處。 但是,如果患有慢性胃病,尤其是消化道潰瘍的病人,則需要服藥治療。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有:有機膠態(tài)鉍劑(如膠體果膠鉍、枸椽酸鉍鉀等),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等),抗菌藥(常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強力霉素、克林霉素等)。 常用方案:奧美拉唑 (泮托拉唑或者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甲硝唑。療程一般為二周。 對經(jīng)濟條件不是特別好的,這個方案是比較容易一些,效果能夠達到80%根除。對伴有潰瘍病患的者尚可在服用上藥的基礎上加服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或法莫替?。?。 另外,偏于吃酸甜、辛辣食物者,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這是由于酸甜食物可促使幽門螺桿菌大量繁殖,辛辣食物可形成刺激而損傷胃黏膜,使幽門螺桿菌乘虛而入,引起黏膜損傷而致炎癥及潰瘍。有長期飲酒習慣的人,亦會對胃黏膜形成反復刺激而引起損傷。因此,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飲食禁忌非常重要。
劉春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01日1872
0
0
慢性胃炎相關科普號

李凱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凱 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
脾胃病科
70粉絲1萬閱讀

吳瑜醫(yī)生的科普號
吳瑜 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胃腸外科
404粉絲5.4萬閱讀

魏良洲醫(yī)生的科普號
魏良洲 主任醫(yī)師
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
消化內科
1366粉絲10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宋志強 主任醫(yī)師北醫(yī)三院 消化科
胃炎 197票
胃病 88票
功能性胃腸病 70票
擅長:各種消化道疾病及疑難雜癥:尤其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腸化、功能性胃腸病、胃腸早癌/息肉/黏膜下隆起的內鏡下切除(EMR、ESD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瀉/腹痛、小腸疾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消化道良性和惡性腫瘤、膠囊內鏡、小腸鏡等。 -
推薦熱度4.8張亞歷 主任醫(yī)師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消化內科
胃炎 115票
功能性胃腸病 14票
胃病 13票
擅長:1、胃炎癥性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 2、功能性疾?。何改c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瀉,便秘。 3、腸道炎癥性病變: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腸道潰瘍。 4、消化道息肉:胃息肉,腸息肉。 5、消化道腫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胃腸早期癌。 尤其擅長:長期從事胃腸疾病的病理診斷、內鏡和臨床診療工作,擅長胃腸疾病的病理、內鏡和臨床疑難病例的鑒別診斷。 -
推薦熱度4.8黃玉紅 主任醫(yī)師中國醫(yī)大一院 消化內科
胃炎 101票
潰瘍性結腸炎 74票
胃病 42票
擅長: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胃腸動力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便秘、腹瀉、胃腸功能紊亂)、幽門螺桿菌感染、急慢性胰腺炎、膽囊結石、脂肪肝、各種胃腸道疾?。ㄎ秆?、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