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勇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新生兒科 1、牛奶蛋白過敏定義指由牛奶蛋白引起的異?;蜻^強的免疫反應,可由IgE介導、非IgE介導或混合介導。多見于嬰幼兒,是3歲以內嬰幼兒食物過敏的主要原因,純母乳喂養(yǎng)寶寶因母親攝入奶制品可引發(fā)牛奶蛋白過敏。除此之外,雞蛋也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過敏原之一2、牛奶蛋白過敏的臨床癥狀較為復雜,大多為非特異性,可涉及全身各個系統(tǒng),包括消化、呼吸、皮膚、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甚或全身癥狀。消化道癥狀有反流、嘔吐、嘔血、喂養(yǎng)困難、拒食、易激惹、腹痛、腹脹、腹瀉、便血、便秘等呼吸道癥狀有咳嗽、喘息、哮喘、鼻炎皮膚癥狀有濕疹、瘙癢、蕁麻疹等口腔癥狀有口腔過敏綜合征,如唇/舌/咽水腫或瘙癢;重者可引起急性嚴重全身過敏反應3、飲食管理:如果寶寶診斷為牛奶蛋白過敏,那飲食上如何管理?⑴回避過敏原:嚴格回避食物過敏原是食物過敏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臨床上診斷為牛奶蛋白過敏,首先是回避牛奶蛋白及其制品,這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但牛奶蛋白是嬰幼兒時期主要蛋白質營養(yǎng)來源,根據寶寶的喂養(yǎng)方式不同,可采取以下方式:①母乳喂養(yǎng)嬰兒,母親避免攝入牛奶及奶制品,并補充鈣劑(每天800-1000mg),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②由于雞蛋也是嬰兒期常最見的過敏原之一,在未能排除雞蛋過敏時,建議母親同時忌口蛋及制品③混合喂養(yǎng)時,母親采取上述同樣回避策略,奶粉部分換成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④如果是人工喂養(yǎng)者,直接換成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2-4周觀察療效,并去醫(yī)院隨訪由醫(yī)生進行評估,并決定后續(xù)回避方案及治療措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動物的奶可能與牛奶存在交叉過敏反應,所以不推薦以其他動物奶(如羊奶)作為牛奶蛋白過敏患兒的代用品。⑵配方奶的選擇①氨基酸配方,不含肽段、完全由游離氨基酸按一定配比制成,故不具有免疫原性。對于牛奶蛋白合并多種食物過敏、非IgE介導的胃腸道疾病、生長發(fā)育障礙、嚴重牛奶蛋白過敏、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者推薦使用氨基酸配方②深度水解配方,是將牛奶蛋白通過加熱、超濾、水解等特殊工藝使其形成二肽、三肽和少量游離氨基酸的終產物,從而顯著降低抗原性,適用于大多數牛奶蛋白過敏患兒。<10%牛奶蛋白過敏患兒及40%早產兒和有較復雜疾病癥狀的足月兒不能耐受深度水解配方,需要選用氨基酸配方奶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是蛋白水解產物,其中牛奶蛋白只是部分水解(蛋白片段仍相對較長),仍具有抗原性,不能用于牛奶蛋白過敏的奶粉替換治療⑶回避的時間應回避牛奶蛋白6個月或至9~12月齡,對于嚴重速發(fā)型過敏反應者,適當延長回避的時間,具體由隨診醫(yī)生決定⑷輔食添加4-6個月齡是牛奶蛋白過敏嬰兒適合添加輔食的年齡,如果遲于6個月添加,會增加對其他食物產生過敏的機會除已明確含有過敏原的食物外,每次引入1種食物,持續(xù)1周,觀察反應。添加輔食可先從嬰兒營養(yǎng)米粉、蔬菜,逐步過渡到瘦肉泥、蛋黃、其他肉類食物和海產品6月齡后嬰兒需要及時添加優(yōu)質輔食,注意輔食的營養(yǎng)密度,富含能量、蛋白質、鐵、鋅、維生素A等,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引入的蛋白類食物,要煮熟以降低致敏性,少量開始逐漸增加對于非IgE介導的過敏患兒盡量鼓勵嘗試多種食物⑸安全教育需要對患兒及家長進行飲食回避的教育,包括購買前仔細閱讀食品標簽,識別隱藏在食物、藥物、洗護用品中的食物過敏原;注意外出就餐和托幼機構食堂餐飲的安全,要能早期識別過敏癥狀,及時處理。定期咨詢、門診隨訪兒科醫(yī)生和營養(yǎng)師,并進行營養(yǎng)評估監(jiān)測。4、避免一些誤區(qū):對于牛奶蛋白過敏寶寶,應避免如下一些誤區(qū):作者:江米足,男,浙江大學醫(yī)學部附屬兒童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組長、小兒消化病專家等。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來源:澎湃新聞2022年05月15日
1229
1
10
-
王漢久主治醫(yī)師 安徽省兒童醫(yī)院 呼吸內科 1、嬰兒期,牛奶蛋白過敏的表現通常有以下2種形式:1)典型的速發(fā)型過敏反應:包括遍及全身的皮疹、風團、口周水腫、眼結膜充血、咳嗽、喘息、過敏性休克等;2)遲發(fā)型過敏反應不易被鑒別,因為多在數天或數月后才出現癥狀,如嬰兒腸絞痛、胃食管反流、嘔吐、腹瀉、便血、便秘。當上述癥狀用普通的治療方法無緩解,尤其是合并喂養(yǎng)困難、體重減輕或體重不增等情況時,需考慮是否存在奶蛋白過敏的問題;另外,嬰幼兒濕疹是奶蛋白過敏的一個重要提示。2、簡單判定牛奶蛋白過敏的方法就是診斷性回避試驗:如果懷疑寶寶奶蛋白過敏,立即停止嬰幼兒食物中的牛奶及制品,更換氨基酸奶粉,回避時間建議為2-4周。消化道癥狀/呼吸道癥狀/濕疹等減輕或消失,診斷就基本可以確定了。3、回避過敏源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是要看到效果需要一個過程,一般2-4周以上,不能太著急。很多家長吃了幾天,覺得口感差、沒營養(yǎng)或者沒效果,就認為醫(yī)生的診斷有問題,所以家長的配合是至關重要,家長要多觀察,記錄食物日記很重要,尤其是要開始添加輔食時,要認真做好記錄,發(fā)現有過敏的食物及時回避,避免嚴重過敏反應發(fā)生!2022年04月11日
1368
0
2
-
湯衛(wèi)紅主任醫(yī)師 杭州市兒童醫(yī)院 兒內科 家有過敏寶寶,吃是個大問題。來自義烏的樂樂(化名)就是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出生后體重長得慢、濕疹反復,除了氨基酸奶粉,與牛奶蛋白相關的食物家里都“嚴防死守”,不論是酸奶溶豆,還是面包蛋糕,都與樂樂“無緣”。一轉眼樂樂食用氨基酸奶粉已經6個月了,過敏癥狀也明顯好轉,媽媽想著該給寶寶“轉奶”了,但又不敢擅自更換奶粉:“想到當時過敏的樣子,就覺得心疼!”該如何安全“轉奶”,不影響樂樂的健康呢?杭州市兒童醫(yī)院三病區(qū)消化內科為樂樂進行了牛奶蛋白激發(fā)試驗,過程順利,為樂樂接下來的飲食指導提供了依據。牛奶蛋白激發(fā)試驗適用于疑似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可以明確是否存在過敏及過敏的程度,為牛奶蛋白過敏初期的診斷及治療后的轉奶時機提供依據。2022年02月19日
1789
0
4
-
林翊君主治醫(yī)師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科 什么是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是牛奶蛋白引起。由于牛奶是0-1歲寶寶主要的營養(yǎng)來源,所以牛奶蛋白過敏常見于嬰兒期的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也可能對其他食物過敏,常見的有蛋、海鮮、大豆、小麥、花生、堅果。因為牛奶蛋白可以通過母乳達到嬰兒體內,所以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也可能發(fā)生牛奶蛋白過敏。各位哺乳期的媽媽,當寶寶有食物過敏的時候,媽媽也要注意回避這些食物哦。 怎么確定是牛奶蛋白過敏呢? 如果是母乳喂養(yǎng),則母親忌口,回避易過敏食物2-4周,如果癥狀明顯改善,母親不回避過敏食物,癥狀復現,則可以確診。如果是配方奶喂養(yǎng),則改用氨基酸奶粉喂養(yǎng)2-4周,如果癥狀明顯改善,改回普通奶粉喂養(yǎng),癥狀復現,則可以確診。由于嬰兒免疫系統(tǒng)未完善,因此過敏原難以檢測出牛奶蛋白過敏,且只有消化道癥狀的寶貝,過敏原檢測也測不出來,因此不建議常見進行過敏原檢測。 寶寶牛奶蛋白過敏會有什么表現? 皮膚:濕疹、紅斑、風團等 胃腸道:嘔吐、腹瀉、便秘、血便等 呼吸系統(tǒng):反復咳嗽、喘息等 除外還有便秘、哭鬧、嘔吐、磨牙、盜汗、體重身高增長緩慢、枕禿等表現。糞常規(guī)檢測可以有白細胞和紅細胞存在,血常規(guī)可能會出現嗜酸性粒細胞升高,但不一定每個寶寶都會升高。 寶寶是牛奶蛋白過敏怎么辦? 回避潛在的過敏原。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應該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但是媽媽們應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也就意味著酸奶,奶酪,奶茶這些都先不要喝,吃其他食物的時候,如果成分表里帶有牛奶也先不要貪嘴。媽媽們認真回避牛奶蛋白的同時,不要忘記補充鈣800~1000mg/天和維生素D,也要時刻觀察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畢竟媽媽健康,寶寶才能更健康。有的過敏寶寶對其他食物也過敏(蛋、海鮮、奶、大豆、小麥、花生、堅果),因此如果嚴格忌口,則只能吃蔬菜、米飯、鹽巴、豬(身上所有部位均可以吃)。 對于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可采用低過敏原性配方(深度水解或者氨基酸配方)。氨基酸配方不含牛奶蛋白,100%的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可耐受;深度水解配方含水解牛奶蛋白,90%的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可耐受。低過敏原性配方不如其他配方奶口感香甜,對于6個月以上的寶寶,媽媽們可以在其中添加少量水果泥調味。如果寶貝對低過敏原性配方奶口感不適應,則可以在奶中加入少許葡萄糖粉增加甜度。不用擔心特殊奶粉的營養(yǎng)問題,特殊奶粉的營養(yǎng)價值和普通奶粉是一樣的,不會引起營養(yǎng)不良。 牛奶蛋白過敏可以喝豆奶或者羊奶嗎? 由于大豆和牛奶之間存在交叉過敏反應等,一般不建議選用大豆蛋白配方,也不建議采用羊奶等其他動物奶作為替代喂養(yǎng)。同時也不建議適度水解奶粉喂養(yǎng),因適度水解仍含有牛奶蛋白,仍會引起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寶寶怎么添加輔食? 低過敏原性配方和母乳無法滿足6月齡后寶寶的營養(yǎng)需求,因此牛奶蛋白過敏寶寶也應該從富鐵米糊開始,引入奶制品以外的輔食。可以先加富鐵米粉、蔬菜等,逐步過渡到肉類食物、雞蛋、海產品。如果同時需要進行從氨基酸奶粉到深度水解奶粉轉換時,則暫停添加新輔食,先進行轉換。過敏癥狀控制較好的牛奶蛋白過敏寶寶輔食添加過程類同于正常嬰兒,但是要更加密切地觀察引入新食物后的反應。每次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每種新食物添加后觀察3-5天,確認沒有過敏后再添加下一種食物。 何時可以換回普通奶粉呢?如何轉奶呢? 如果是氨基酸奶粉喂養(yǎng),則6個月后,無臨床癥狀,可以轉奶為深度水解奶粉3個月,無臨床癥狀,則轉為適度水解奶粉3個月,無臨床癥狀,則轉為普通奶粉。如果是深度水解奶粉喂養(yǎng),則6個月后,無臨床癥狀,則轉為適度水解奶粉3個月,無臨床癥狀,則轉為普通奶粉。轉奶整個過程為7天,即第1天的第一頓奶轉1/7奶,第2天第一頓奶轉2/7,以此類推,用7天的時間把一天中的第一頓奶轉完,如果無過敏癥狀出現,則轉奶成功,一天內其他頓奶都可以轉換過來了。2022年01月02日
710
0
2
-
2021年11月30日
518
0
0
-
劉繼喜主任醫(yī)師 北京宜和醫(yī)院 內科 過敏性結腸炎是牛奶蛋白過敏的特殊形式,由 Rubin 在 1940 年首次描述,隨后有學者陸續(xù)報道。這個疾病是以乙狀結腸和直腸的炎性改變?yōu)橹?,是由攝入外源蛋白所引起的免疫應答。該疾病結直腸的內鏡表現通常為灶形紅斑、粘膜變脆、淺表潰瘍和結節(jié)形成等。雖然該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但該病的患病率和自然病程尚不清楚。患兒多在生后 6 月內發(fā)病。癥狀多為胃腸道反應和直腸出血,大部分患兒還伴有腹瀉和粘液便,大便肉眼觀察多正常。出血可從少量的便中帶血絲到血塊,血便可逐漸增加,患兒的一般情況良好,未出現明顯的體重不增甚至降低,腹部觸診無明顯異常。嚴重者會造成低蛋白血癥、營養(yǎng)不良等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發(fā)育,且臨床上過敏性結腸炎易與感染等引起的腸道炎癥相混淆。2021年11月17日
700
0
1
-
付朝杰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CMA的臨床表現通常出現于出生后頭幾個月內,通常在為嬰兒添加牛奶配方奶后幾日或幾周內發(fā)生,但如果母親膳食中有足量的牛奶蛋白被輸送至母乳中,則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也可能出現CMA癥狀。CMA患者表現為由IgE和非IgE介導的多種臨床綜合征。 IgE介導的反應IgE介導的食物誘發(fā)性反應通常在攝入食物后的幾分鐘至2小時內迅速發(fā)生。這些反應可表現為皮膚、口咽、上下呼吸道、胃腸道和/或心血管系統(tǒng)的體征和癥狀,可從輕微反應到危及生命的全身性過敏反應不等。 IgE和非IgE混合介導的反應這種混合反應可能具有體液和/或細胞介導機制,且可能表現為急性和/或慢性癥狀。 1、特應性皮炎(濕疹) — 食物過敏對一部分特應性皮炎患者有致病作用,主要是嬰兒和兒童。牛奶過敏是中至重度特應性皮炎嬰幼兒中第2常見的過敏反應,僅次于蛋類過敏。。 2、過敏性嗜酸細胞性胃腸道疾病 — 牛奶也是過敏性嗜酸細胞性食管炎的主要變應原之一,該病以食管的嗜酸性粒細胞炎癥為特征。該病患者存在提示胃食管反流( GER)的癥狀,但常規(guī)反流治療對其無效。其他主訴癥狀包括喂養(yǎng)困難、嘔吐、腹痛、吞咽困難、生長遲滯、體重減輕和食物嵌頓。過敏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胃腸炎(嗜酸性粒細胞性胃腸病)患者可能會有腹痛、惡心、嘔吐、腹瀉或體重減輕的癥狀。 非IgE介導的反應非IgE介導的反應通常會延遲發(fā)作,一般發(fā)生于攝入食物超過2小時后。 1、食物蛋白誘發(fā)的小腸結腸炎綜合征 — 食物蛋白誘導的小腸結腸炎綜合征(FPIES)是一種主要發(fā)生在嬰兒中的疾病。它可表現為以下兩種形式之一。典型表現為攝入致病性變應原后2-4小時內出現嚴重的嘔吐和腹瀉,造成重度脫水、嗜睡,有時甚至還會造成休克。這種急性期表現可為FPIES的首發(fā)表現,也可發(fā)生于從膳食中剔除變應原后又再次引入時。長期暴露于致病性變應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更輕微的癥狀,例如胃內容物反流、腹瀉、生長遲滯和低白蛋白血癥。牛奶是主要的致病性變應原之一。 3、食物蛋白誘發(fā)的直腸炎/直腸結腸炎 — 食物蛋白誘發(fā)的直腸炎/直腸結腸炎通常見于其他狀況良好、母乳或標準配方奶喂養(yǎng)的≤6月齡嬰兒,表現為帶血絲的黏液性稀便,偶爾有腹瀉。主要的致病食物是牛奶和大豆。 4、食物蛋白誘發(fā)的腸病 — 食物蛋白誘發(fā)的腸病(FPE)見于≤9月齡嬰兒,表現為添加誘發(fā)性食物后數周內發(fā)生遷延性腹瀉。患兒大多存在生長遲滯,部分存在吸收不良。FPE可能難以與腸炎后綜合征相鑒別,特別是因為感染性胃腸炎引起繼發(fā)性乳糖耐受不良,之后也可發(fā)生FPE。由于現在大多會在發(fā)生癥狀后迅速換用低敏配方奶喂養(yǎng),該表現已大幅減少。 5、Heiner綜合征 — Heiner綜合征(食物誘發(fā)的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是一種由食物超敏反應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的致敏食物是牛奶。這種疾病主要累及嬰兒。其癥狀包括咳嗽、反復發(fā)熱、哮鳴、鼻充血、復發(fā)性中耳炎、咯血、生長遲滯、呼吸困難、腹絞痛、厭食、嘔吐、腹瀉和便血?;颊叽嬖卺槍εD痰鞍椎某恋砜贵w(IgG),還可能存在牛奶特異性IgE。一項研究發(fā)現,患者普遍存在肺部浸潤的放射影像學證據。 6、其他 — 1)胃食管反流–嗜酸細胞性食管炎和膳食蛋白誘發(fā)的胃腸病等類型的CMA患兒存在GER癥狀。因此,對于疑似牛奶過敏且存在GER癥狀和其他提示性表現的患者,應排除這些病癥。 2)嬰兒腹絞痛–膳食在嬰兒腹絞痛中的作用尚存爭議。有研究顯示,在部分患兒中,改用大豆配方奶或水解牛奶配方奶或是從膳食中剔除牛奶后,腹絞痛的癥狀得到改善,而再激發(fā)會加重癥狀。 3)便秘–有人提出,CMA/牛奶耐受不良是嬰兒和兒童便秘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對于難治性慢性便秘患兒,但該觀點存在爭議。2021年10月05日
1130
0
0
-
2021年08月28日
721
0
1
-
2021年08月26日
783
0
0
-
付朝杰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一、究竟什么是母乳過敏呢? 確切的說,應該是“對母乳中的某些蛋白成分過敏”,比較常見的是牛奶蛋白。 可能是寶寶在出生后早期吃了配方奶攝入了牛奶蛋白,也可能是媽媽飲食中含有的牛奶蛋白進入了乳汁中。 二、牛奶蛋白過敏會有哪些癥狀? 牛奶蛋白過敏,可分為IgE介導的、非IgE介導的,以及混合型的反應。 IgE介導的(也稱為速發(fā)型超敏反應),發(fā)作迅速,通常在攝入食物后數分鐘至兩小時內開始發(fā)作。不在此討論范圍。 非IgE介導的,通常在攝入食物后≥2小時或甚至數天后才出現癥狀。 根據臨床表現分為輕-中度和重度 輕-中度:(具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 胃腸道:反復反流、嘔吐、腹瀉、便秘、便血 皮膚:濕疹樣表現、紅斑、風團等 呼吸系統(tǒng):非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及喘息 一般情況:持續(xù)腸痙攣(≥3小時/天,≥3次/周,持續(xù)≥3周) 重度:(具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 胃腸道:由于拒食、腹瀉、嘔吐或反流造成生長障礙,中到大量便血造成血紅蛋白下降等 皮膚:嚴重滲出性濕疹樣表現伴有生長障礙 認識一種比較常見的牛奶蛋白過敏癥狀——嬰兒直腸結腸炎。 通常發(fā)生于嬰兒2-8周時,最早也有出生后1周即出現的報道。 最常見的癥狀就是: 正常性狀的大便,帶血絲和(或)粘液。 可能排便頻率增加,但明顯的腹瀉很少見。 少數嬰兒伴有濕疹。 而除了大便改變以外,寶寶其它方面一切如常,體重正常增長,孩子也沒有明顯的腹瀉、哭鬧等不適表現。 生長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狀態(tài)良好的小嬰兒突然發(fā)生的血性大便,不伴有其他不適表現就要考慮是否是嬰兒直腸結腸炎。 但還需要排除肛裂、感染、腸套疊等等,但這些情況時寶寶往往還會有別的癥狀。 三、牛奶蛋白過敏怎么辦? 首選飲食管理 1、全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 >>>> 輕中度牛奶蛋白過敏 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媽媽回避牛奶及奶制品至少2周,部分需要4周。 劃重點: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不需要停母乳! 在進行膳食剔除療法以后,大部分寶寶會在3天至兩周內出現改善 如果癥狀未能緩解,則接下來的第一步應是仔細回顧媽媽的膳食,以確保已從膳食中完全剔除了所有的牛奶蛋白來源,包括其它所有哺乳動物的奶及奶制品、黃油、奶酪等、以及可能含有這些成分的食物。 比如點心、餅干、冰淇淋等,標有“酪蛋白”或“乳清蛋白”的食物等 如果完全剔除牛奶至少2周后嬰兒仍有癥狀,則隨后還應從母親膳食中剔除大豆,再然后是蛋。 停掉牛奶制品不會影響母乳質量,但是因為奶制品是鈣攝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建議在忌口期間媽媽額外口服鈣劑補充,保證每天攝入鈣達到1000mg。 有極少數寶寶在媽媽剔除掉所有可疑食物后仍有癥狀,稱為母親膳食無反應型,這類寶寶往往在更換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后緩解。 >>>> 重度牛奶蛋白過敏 因為過敏已經影響到了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或是出現了貧血等情況,可以考慮暫停母乳喂養(yǎng)數日到兩周,期間使用氨基酸奶粉,媽媽吸出母乳并丟棄以維持泌乳。 待寶寶情況好轉后,媽媽可以考慮嚴格膳食回避后的母乳喂養(yǎng),也可以考慮繼續(xù)氨基酸奶粉喂養(yǎng)。 2、配方奶粉喂養(yǎng)的寶寶 >>>> 輕中度牛奶蛋白過敏 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替代以牛奶或以大豆為基礎的配方奶粉。 約有5%-10%的寶寶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養(yǎng)后過敏癥狀仍未改善,應給予氨基酸配方奶粉。 >>>> 重度牛奶蛋白過敏寶寶 首選氨基酸配方奶粉 四、媽媽需要忌口到什么時候? 隨著孩子腸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發(fā)育成熟,對母乳中食物蛋白過敏這種情況會自然緩解。 幾乎所有孩子在1歲時,都可以耐受母親包含牛奶在內的的正常飲食。 到6月齡時,約50%的母乳喂養(yǎng)嬰兒可耐受重新引入致病蛋白; 到9月齡時,95%的嬰兒可以耐受在母親膳食或在配方奶粉中重新引入致病蛋白。 因此最早在6月齡后,母親可以嘗試恢復忌口飲食。 重新引入蛋白前,嬰兒的大便檢查結果應該是正常的,并且隱血試驗也應該是陰性。 重新引入蛋白后觀察3-5天,如果孩子再次出現癥狀,需延遲到9-12月齡再次嘗試。 建議媽媽要停止忌口以前跟兒保醫(yī)生溝通。 五、孕期忌口有用嗎? 沒有證據顯示媽媽在孕期回避牛奶或雞蛋等食物可以減少寶寶將來患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率。故媽媽在孕期并不需要特別忌口。2021年08月02日
1510
0
5
相關科普號

陳棟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棟 主治醫(yī)師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新生兒科
1914粉絲17.9萬閱讀

孫緒丁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緒丁 主任醫(yī)師
北京京都兒童醫(yī)院
兒科
9836粉絲65.8萬閱讀

李菁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菁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新生兒科
2020粉絲2.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