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雷沙吉蘭作用是什么?能延緩發(fā)展嗎?營養(yǎng)神經,需要長期服用嗎
胡小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2月10日74
0
0
-
普拉克索標準片與緩釋片用量怎么換算?
胡小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2月10日60
0
0
-
請問艾地苯醌片和普拉克索片可同時服用嗎?
胡小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2月10日91
0
2
-
早讀 | 帕金森病臥位高血壓的降壓用藥
早讀|帕金森病臥位高血壓的降壓用藥引言帕金森?。≒D)臨床較常見,在其病程中可出現(xiàn)血壓異常的表現(xiàn),如臥位高血壓(SH)、直立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OH)、餐后低血壓(PPH),其中SH為仰臥位休息至少5min后臥位血壓≥140/90mmHg或24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ABPM)中清醒狀態(tài)臥位血壓平均值≥135/85mmHg或夜間睡眠狀態(tài)臥位血壓平均值≥120/70mmHg,輕度nSH為收縮壓140-159或舒張壓90-99mmHg,中度nSH為收縮壓160-179或舒張壓100-109mmHg,重度nSH為收縮壓≥180或舒張壓≥110mmHg。SH可分為神經源性臥位高血壓(nSH)與非nSH,其中PD者中主要是nSH,其上升的幅度與神經源性OH(nOH)下降幅度呈正相關,機制與自主神經功能衰竭致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較低、循環(huán)血管阻力增加、鹽皮質激素受體激活等有關。SH降壓治療需在不加重低血壓時盡量避免高血壓所致的靶器官損害,推薦選用中短效降壓藥物,以降低死亡率與致殘率,重度nSH主張考慮睡前使用短效降壓藥物個體化治療。那么,帕金森病臥位高血壓如何選用降壓藥物呢?01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ARB氯沙坦可降壓,能大幅降低臥位收縮壓,減少夜間尿鈉排泄,不加重nOH,還可預防與降低心血管事件,減少蛋白尿與微量白蛋白尿排泄,改善腎臟疾病,降尿酸,預防房顫,于OH合并SH。推薦氯沙坦劑量為50mg/次,睡前服用,可增至最大耐受劑量100mg。注意事項:可見咳嗽、血鉀升高、頭痛、上呼吸道感染、肌酐水平增高、肝功能異常、味覺障礙、血管性水腫等。禁用于雙側腎動脈狹窄、高鉀血癥、嚴重肝損害、曾發(fā)生血管神經性水腫、妊娠婦女等。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聯(lián)用,可使腎損害的發(fā)生風險增加,并降低前者的降壓效果。避免與保鉀利尿劑合用。使用氨磷汀前停用氯沙坦至少24h,若無法停藥勿用氨磷汀。02β受體阻滯劑奈必洛爾為第三代β受體阻滯劑,屬于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可降壓,能有效降低夜間血壓,且不加重晨起OH,還減慢心率、抑制過度激活的交感神經活性、抑制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可用于治療SH。推薦奈必洛爾劑量為5mg/次,睡前口服。注意事項:可見頭痛、頭暈、眩暈、疲勞、肢體冷感、抑郁、心動過緩、失眠、肝功能異常、糖脂代謝紊亂等。禁用于急性心衰、支氣管哮喘、竇性心動過緩、氣道痙攣狀態(tài)、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高度竇房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未安裝起搏器的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者。與利血平聯(lián)用,可引起嚴重心動過緩、暈厥。與維拉帕米、地爾硫?聯(lián)用,可增加對竇房結、房室結的抑制,增加負性肌力,致低血壓、心動過緩。與降糖藥物聯(lián)用,可能掩蓋低血糖反應。03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MRA)選擇性MRA依普利酮可降壓、利尿,能有效降低夜間血壓,且不會加重晨起OH,還降低心血管事件、減少蛋白尿,有心、腎保護作用,可用于治療SH。推薦依普利酮劑量為50mg/次,睡前口服。注意事項:可見高鉀血癥、短暫的肌酐升高/eGFR水平下降、頭痛、頭暈、男性乳房發(fā)育異常、皮疹等。禁用于高鉀血癥、嚴重腎功能不全者[eGFR<30ml/(min﹒1.73m2)]。合用ARB、NSAIDs、β受體阻滯劑等可增加高鉀血癥的發(fā)生風險。04硝酸酯類藥物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劑,可舒張血管平滑肌,如硝酸甘油經皮貼劑,能降低臥位收縮壓,常輔助治療SH。推薦硝酸甘油貼片初始劑量為0.025mg/h,可增量至0.2mg/h,睡前使用,起床前取下,清晨需及時移除,以防加重晨起OH癥狀。注意事項:可見頭痛、口干、眩暈、虛弱、蒼白、心悸、反射性心動過速、心絞痛加重、心率加快、面部潮紅、出汗、暈厥、直立性低血壓、顱內壓升高、高鐵血紅蛋白血癥(長期大量)、眼壓升高等。禁用于嚴重貧血、心肌梗死早期(有嚴重低血壓、心動過速時)、顱內壓增高、青光眼者。禁與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達那非聯(lián)用。與降壓藥物、血管擴張劑合用,可使體位性低血壓作用增強。05α2受體激動劑如可樂定,可降壓,能有效降低夜間血壓,可用于治療SH。為避免加重晨起OH,需前一天傍晚服用。推薦可樂定起始劑量為75μg,傍晚服用,若效果不明顯,可增量至150μg。注意事項:可見口干、倦怠、頭痛、頭暈、抑郁、便秘、鎮(zhèn)靜、體重增加、多夢、淡漠、失眠、減慢心率等,可能影響認知功能。與β受體阻滯劑聯(lián)用后停藥,可增加可樂定的撤藥綜合征危象,β受體阻滯劑可引起加劇反跳性高血壓,故宜先停β受體阻滯劑,再停可樂定。與多塞平、丙米嗪聯(lián)用,可降低前者的降壓效果。06鈣通道阻滯劑(CCB)可擴血管、降血壓,考慮選用短效CCB如硝苯地平片,可引起整晚血壓持續(xù)降低,降低收縮壓,還抗動脈粥樣硬化、促尿鈉排泄,可用于治療SH。推薦硝苯地平片10-30mg/次,睡前口服。因可誘發(fā)夜間尿鈉排泄,加重第二天晨起OH癥狀,故其在SH中的使用受限制。注意事項:可見頭痛、頭暈、踝部水腫、牙齦增生、乏力、便秘、面部潮紅、低血壓、心絞痛發(fā)作等。慎用于心衰、快速性心律失常者。與氯吡格雷聯(lián)用,可增加血栓形成風險。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可加重心衰、低血壓、心絞痛。
耿鑫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2月04日3252
0
0
-
時隔3年,《帕金森病血壓管理專家共識(第二版)》更新,要點一文速遞!
時隔3年,《帕金森病血壓管理專家共識(第二版)》更新,要點一文速遞!帕金森?。≒D)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兩大方面,其中以直立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OH)為代表的血壓異常,作為一種常見的非運動癥狀(NMSs),可發(fā)生在帕金森病病程的任一時間點,既與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息息相關,也與抗帕金森病藥物應用的副作用密切有關,并成為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國內多位知名專家總結近2年關于帕金森病血壓管理的研究進展,結合臨床實踐,在2020年帕金森病血壓管理的專家共識基礎上進行更新和修訂,推出《帕金森病血壓管理專家共識(第二版)》。今天一起學習PD常見血壓異常的推薦意見。OH非藥物治療無法緩解癥狀時,應使用合適的藥物干預。推薦:氟氫可的松,最大用量0.2mg/(kg·d),晨起頓服;需監(jiān)測血鉀和腎功能。推薦:米多君,起始劑量推薦2.5mg,2~3次/d,根據(jù)藥物療效和耐受情況,可間隔3d增加一次劑量,最大單次劑量10mg,3次/d;為防止臥位高血壓(SH),不應在晚餐后或就寢前4h內服用;白天服用藥物后不宜短時間(3~4h)內平臥。推薦:屈昔多巴,單次推薦劑量100~600mg,3次/d,具體劑量根據(jù)癥狀進行調整,可從最小劑量100mg開始,每隔48h增加100mg,同時監(jiān)測血壓,至癥狀明顯改善即可。推薦:托莫西汀常用于治療注意力缺陷,劑量較大,用于OH治療時推薦用量不超過18mg/d。推薦:目前不推薦單用溴吡斯的明治療OH,但可聯(lián)合其他升壓藥使用,單次劑量60mg,3次/d。表1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藥物治療推薦SH??藥物治療SH的藥物治療推薦使用中短效降壓藥。推薦:氯沙坦,睡前服用,單次推薦劑量50mg,可根據(jù)藥效和耐受性最大增加至100mg。推薦:依普利酮,單次劑量50mg,睡前口服;奈必洛爾,單次劑量5mg,睡前口服。推薦:可樂定,傍晚服用,起始劑量75μg,如效果不明顯,可增加至150μg。推薦:硝苯地平,單次劑量10~30mg,睡前口服。推薦:硝酸甘油貼片,初始劑量為0.025mg/h,可根據(jù)藥效和耐受性最大增加至0.2mg/h,睡前使用,起床前取下。表2帕金森病患者SH的藥物治療推薦PPH??藥物治療帕金森病患者PPH的藥物治療推薦抗帕金森病藥物相關的血壓異常?臨床處理原則及推薦建議推薦:對于藥物引起的低/高血壓,應及時調整劑量以使患者能夠耐受,如無改善可換用其他或聯(lián)合升/降壓藥物進行及時干預。若同時存在PPH,需避免餐后服用抗帕金森病藥物。帕金森病血壓異常引起的并發(fā)癥防治?臨床處理原則及推薦建議推薦:在明確由于低血壓所致暈厥后,需減量或停用降壓藥物。推薦收縮壓控制在140mmHg,選用較少引起OH的降壓藥,包括ACEI和ARB,睡前服用為佳。對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α受體阻滯劑僅在存在膀胱流出道梗阻時使用。對于帕金森病藥物相關的低血壓,應建議優(yōu)化治療以達到最低有效劑量。藥物治療:(1)米多君:有限的證據(jù)表明米多君可改善低血壓相關暈厥。(2)氟氫可的松、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重攝取抑制劑及屈昔多巴雖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OH癥狀,但目前暫無關于此三者在帕金森病低血壓相關暈厥中的研究數(shù)據(jù)。共識要點及流程總結建議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分類管理,以便發(fā)現(xiàn)潛在的血壓異常并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對帕金森病患者首要應當加強教育,增進其對疾病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以避免嚴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建議對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常規(guī)血壓(臥立位血壓)的評估。(2)強烈建議對既往合并有異常血壓病史的帕金森病患者及時進行24hABPM,無論有無癥狀。(3)建議對確診的OH合并SH的帕金森病患者實施24hABPM隨訪,處理時更須小心謹慎,若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劇烈的血壓波動,增加臨床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4)要高度重視帕金森病低血壓引起的暈厥,如果首次發(fā)生,要注意與心源性、迷走反應性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暈厥相鑒別,及時發(fā)現(xiàn)危險因素,早期干預處理,防止再次發(fā)生。(5)神經內科醫(yī)師,尤其是運動障礙病??漆t(yī)師,需要在心血管內科/高血壓科醫(yī)師的協(xié)助下,依據(jù)監(jiān)測結果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壓進行適當干預并作為治療效果的判定標準,從而減少血壓波動造成的不良后果。帕金森病患者血壓異常處理流程見圖1。圖1
耿鑫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2月01日3929
0
0
-
醫(yī)生提醒:帕金森病早期拒絕用藥,病情進展會加快!
帕金森病確診后,是需要長期用藥的,但是對服藥常存在的顧慮,藥物會產生毒性及副反應,損害肝腎功能;有些患者希望推遲服藥預防藥物蜜月期時間縮短,有些認為短期服藥效果不大,沒必要繼續(xù)服藥;服了藥也不能防止帕金森病發(fā)展,認為用藥沒有意義。事實上,這些疑慮貌似有道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人們看到長期服用帕金森病藥物后出現(xiàn)療效減退等問題,就認為是藥物造成的。這種觀點是片面的。長期服藥后療效減退是帕金森病自身發(fā)展和不合理用藥兩方面因素造成的,疾病發(fā)展的內因占主導地位,藥物只是部分原因。帕金森病是慢性進展性疾病,隨著病程延續(xù),人體內對藥物反應的受體敏感度在下降、對藥物的儲存和緩沖能力在不斷降低;導致同樣的藥物,產生的療效在逐漸衰退。不服藥,帕金森病也會發(fā)展,并不能保留蜜月期。相反,不服藥就無法獲得癥狀的改善,沒有“蜜月期”,浪費了獲益期。因此,服用抗帕金森病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目前的癥狀,改善患者目前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帕金森病治療,盡早用藥、及時手術由于帕金森病的進展性,病情發(fā)展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在初期如果癥狀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是需要進行規(guī)范用藥的,可從小劑量滴定原則,降低藥物副反應,同時不可一味的效仿他人用藥方案,每位患者的用藥需要個體化,全程管理。關于帕金森病患者初期服藥事項是大家關注的問題,若帕金森病癥狀較顯著,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要求較高,治療得到改善的益處很可能大于風險,這才是開始治療的合理時機。帕金森患者早期用藥就會很好地控制,但隨著病程延長,藥效會逐漸減退。由于長期服用藥物,副作用已經顯現(xiàn)。所以,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地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重新評估,來判斷是否適合手術治療,手術的最佳時期我們稱為窗口期。對于手術來講,有手術時間的要求。全國的專家共識認為手術的時間要求是患者病程3-5年以上,因為病程處于進展期,有可能會慢慢加重,導致功能下降,效果不好,所以建議早點做手術。因為帕金森病的診斷很復雜,一般用3年時間來診斷,不能誤診,要確診,而且判斷手術對病人的治療效果要做很多評估,所以建議發(fā)病3-5年后再做手術治療。但是對一些病人,有的已經發(fā)病了,但診斷沒到3年,還要根據(jù)客觀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劉亞麗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1月30日34
0
0
-
帕金森病研究的里程碑事件
帕金森病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癥狀為運動障礙和肌肉僵硬。雖然該疾病在20世紀初期就被發(fā)現(xiàn)了,但是直到近年來,我們對帕金森病的了解才有了重大突破,以下是帕金森病研究的5個里程碑事件。從發(fā)現(xiàn)到發(fā)展,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突破,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1.1912年,英國醫(yī)生詹姆斯·帕金森首次描述了帕金森病2.1960年代,研究發(fā)現(xiàn)帕金森病與多巴胺缺乏有關3.1970年代,左旋多巴的應用4.1990年代,遺傳因素的發(fā)現(xiàn)5.近年來,神經保護策略的研究總之,帕金森病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包括詹姆斯·帕金森的首次描述、多巴胺缺乏的發(fā)現(xiàn)、左旋多巴的應用、遺傳因素的發(fā)現(xiàn)以及神經保護策略的研究。這些進展不僅提高了我們對帕金森病的認識,還為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突破,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
耿鑫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1月27日3921
0
0
-
初探——帕金森病
初探——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最早由英國內科醫(yī)生JamesParkinson系統(tǒng)描述。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中老年的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發(fā)病率與年齡正相關,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肌緊張增高、隨意運動減少、面部表情呆板,常伴有靜止性震顫(坐著放松時手不自主的抖)?帕金森病不是老年癡呆(阿爾茨海默癥)臨床表現(xiàn):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主要以運動癥狀為主,表現(xiàn)為運動遲緩、肌強直、靜止性震顫、姿勢步態(tài)異常等,在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現(xiàn)記憶力下降、癡呆、幻覺等非運動癥狀,但仍以運動癥狀為主;阿爾茨海默?。夯颊咴缙跁霈F(xiàn)認知功能的障礙、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等,晚期則出現(xiàn)精神行為的障礙,大小便失禁,行動不便,而沒有帕金森病那樣的運動癥狀。一個是疾病后期可能會記憶力下降、癡呆;一個是疾病早期就記憶力下降、癡呆。?發(fā)病機制:雖然兩種病的癥狀都出現(xiàn)在“頭腦”中,但帕金森病是腦內的多巴胺神經元缺失,導致腦內的多巴胺減少,從而引起帕金森病的癥狀;而阿爾茨海默病是以顳葉內側海馬為主的全腦神經元缺失而導致的疾病,影像學檢查帕金森病患者頭顱MRI上一般沒有明顯異常改變,而阿爾茨海默病在頭顱MRI上可見以顳葉、海馬為主的腦萎縮。一個是腦內局部的某種神經元減少所致的;一個是腦內局部所有神經元都減少所致。?初步了解一下帕金森:目前的部分研究成果哪里受損了為什么受損了受損后的影響如何治療目前的部分研究成果:????帕金森病是由于雙側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所致,引起直接通路的活動減弱而間接通路活動增強,運動皮層活動減少,導致肌緊張過強,隨意運動過少。受損的部位:????基底神經節(jié)是位于皮層下一組運動核團的總稱,基底神經節(jié)傳出纖維主要是通過丘腦到達額葉皮層、前運動皮層和運動皮層,與大腦皮層形成回路,間接控制運動。?1.基底神經節(jié)的組成:????主要包括黑質、紋狀體、丘腦底核。???紋狀體由尾核、殼核和蒼白球構成。尾核和殼核在發(fā)生上較新,稱新紋狀體;蒼白球可分為內側和外側兩部分,在發(fā)生上較古老,稱為舊紋狀體。黑質可分為致密部和網狀部兩部分。2.基底神經節(jié)與大腦皮層間的回路:基底神經節(jié)接受大腦皮層的纖維投射,其傳出纖維經丘腦腹前核和腹外側核接替后返回大腦皮層,構成基底神經節(jié)與大腦皮層之間的回路,分為直接通路和間接通路兩條途徑。?受損原因:????病毒感染、損傷的線粒體均可釋放出碎裂的DNA片段而激活STING引發(fā)神經炎癥從而引起黑質多巴胺神經元凋亡,并可能由此導致帕金森發(fā)病?!猌hao,M.,Wang,B.,Zhang,C.?etal.TheDJ1-Nrf2-STINGaxismediatestheneuroprotectiveeffectsofWithaferinAinParkinson’sdisease.CellDeathDiffer?28,?2517–2535?(2021)????多巴胺能夠促進α-突觸核蛋白的聚集,而這種異常聚集首先使得位于紋狀體的多巴胺突觸發(fā)生退化死亡。之后,死亡會順著神經纖維,蠶食位于黑質的多巴胺神經元胞體。但對于帕金森病,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為什么單單黑質內的多巴胺神經元無法逃出劫難,而同樣處于中腦的腹側被蓋區(qū)多巴胺神經元卻對帕金森病相對不敏感?????兩個腦區(qū)內的多巴胺神經元在蛋白分子表達上,確有不同。對帕金森敏感的黑質致密部多巴胺神經元,鈣結合蛋白少、多巴胺轉運體多、D2受體多,而腹側被蓋區(qū)卻剛好相反,鈣結合蛋白多、多巴胺轉運體少、D2受體少,這里面蘊藏的深層次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狟iostream?受損后的影響:1.直接通路及其作用:直接通路途徑指大腦皮層廣泛區(qū)域—新紋狀體一蒼白球內側部一丘腦腹前核和腹外側核一大腦皮層運動區(qū)。????大腦皮層發(fā)出的神經纖維釋放谷氨酸興奮新紋狀體;而從新紋狀體到蒼白球內側部,以及從蒼白球內側部再到丘腦腹前核和腹外側核的纖維都是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即新紋狀體抑制蒼白球內側部,而蒼白球內側部又抑制丘腦。因此,當新紋狀體活動增加時,丘腦和大腦皮層的活動增加,這種現(xiàn)象稱為去抑制(等于興奮作用)總體上:直接通路激活后對大腦皮層產生興奮作用2.間接通路及其作用:間接通路途徑為大腦皮層廣泛區(qū)域一新紋狀體一蒼白球外側部一丘腦底核一蒼白球內側部一丘腦腹前核和腹外側核一大腦皮層運動區(qū)。這條通路同樣存在去抑制現(xiàn)象,新紋狀體到蒼白球外側部、蒼白球外側部到丘腦底核的投射纖維都是抑制性的,當新紋狀體活動增加時,丘腦底核的活動加強。丘腦底核到達蒼白球內側部的纖維為興奮性的(遞質是谷氨酸),蒼白球內側部興奮,抑制丘腦腹前核和腹外側核,使大腦皮層的活動減少。因此,間接通路的作用與直接通路完全相反,對抗直接通路對丘腦和大腦皮層的興奮作用。?黑質-新紋狀體多巴胺能投射系統(tǒng),由黑質致密部發(fā)出,投射至新紋狀體中分別表達D1受體和D2受體的中型多棘神經元。黑質神經纖維釋放多巴胺時,可激活D1受體,受體增強直接通路的活動,也可激活D2受體,受體抑制間接通路的活動,對大腦皮層的運動功能起興奮作用。?目前治療策略:???臨床上采用左旋多巴能明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肌肉強直和動作緩慢等癥狀。???此外,M受體拮抗劑東莨菪堿或安坦等也可改善帕金森病的癥狀,但對靜止性震顫均無明顯療效,提示靜止性震顫可能與丘腦腹外側核等結構的功能異常有關。
耿鑫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1月24日4673
0
0
-
這10類藥物會引起帕金森病,謹慎使用!
這10類藥物會引起帕金森病,謹慎使用!據(jù)統(tǒng)計,藥物性帕金森綜合征占整個帕金森綜合征的13%,僅次于帕金森病(59%)及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17%),因此臨床醫(yī)生和藥師應高度關注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案例回顧:患者,男,46歲,因頭暈規(guī)律口服氟桂利嗪片,二個月后突然出現(xiàn)煩躁不安,行動緩慢,肢體不自主抖動,表情減少等帕金森病樣癥狀。查腦電圖、顱腦磁共振均未見明顯異常,考慮與氟桂利嗪有關。停用氟桂利嗪,并給予利尿等促進藥物排泄治療,患者癥狀逐漸減輕,1月后恢復正常。溫馨提示:氟桂利嗪被廣泛用于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和前庭功能紊亂引起的眩暈的對癥治療。如在治療2個月后未見明顯改善,可停止用藥。當用于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時,即使預防性維持治療的療效顯著,且耐受性良好,在治療6個月后也應停藥觀察。警惕曲美他嗪相關的帕金森綜合征:曲美他嗪是一種優(yōu)化心肌能量代謝藥物。2014年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修訂鹽酸曲美他嗪片及膠囊說明書,并明確指出:曲美他嗪可引起或加重帕金森癥狀,禁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綜合征、震顫、不寧腿綜合征以及其他相關的運動障礙者。當發(fā)生運動障礙時,如帕金森癥狀、不寧腿綜合征、震顫、步態(tài)不穩(wěn),應徹底停用曲美他嗪。溫馨提示:曲美他嗪導致帕金森綜合征的原因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其哌嗪核心結構有阻斷多巴胺受體的作用有關。與氟桂利嗪相比,桂利嗪親脂性低(不含氟),且半衰期較短,帕金森綜合征發(fā)生率較低。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鑒別和治療: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DIP)與原發(fā)性帕金森?。≒D)共同特征是乙酰膽堿系統(tǒng)功能相對亢進,但發(fā)生機制不同,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鑒別: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治療: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對左旋多巴不敏感,盡量避免選用左旋多巴,推薦選用抗膽堿藥(苯海索)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普拉克索)。可引起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的藥物:多種藥物能致藥物性帕金森綜合征。根據(jù)導致帕金森綜合征的相對風險,將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的藥物分為3類。1.抗精神病藥典型抗精神病藥(氯丙嗪,奮乃靜等):屬于非選擇性多巴胺D2受體阻滯劑,阻斷中腦-邊緣系統(tǒng)的D2受體可發(fā)揮抗精神病作用,阻斷紋狀體D2受體引起帕金森綜合征。非典型典型抗精神病藥(奧氮平,利培酮,齊拉西酮等):屬于選擇性多巴胺D2受體阻滯劑,與紋狀體D2受體親和力較弱,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發(fā)生率比典型抗精神病藥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氯氮平):屬于5-羥色胺(5-HT2)受體和多巴胺D1受體阻滯劑,對多巴胺D2受體的阻滯作用較弱,此外還有抗膽堿作用,極少見錐體外系反應。特別提醒:高劑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也會產生較高風險!2.偏頭痛預防藥選擇性鈣通道阻滯劑(氟桂利嗪、桂利嗪):可通過降低由鈣調蛋白調控的多巴胺β-羥化酶活性降低多巴胺的生成,以及阻斷紋狀體多巴胺D2受體引起帕金森綜合征。3.止吐藥胃腸促動力藥(甲氧氯普胺):脂溶性較強,可阻斷中樞催吐化學感受區(qū)多巴胺D2受體發(fā)揮鎮(zhèn)吐作用,也可阻滯紋狀體多巴胺D2受體引起帕金森綜合征。胃腸促動力藥(多潘立酮、西沙比利,伊托必利):脂溶性低,可通過胃腸道多巴胺D2受體發(fā)揮促胃腸動力作用,極少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特別提醒:甲氧氯普胺連續(xù)用藥不要超過14天,2歲以下兒童禁用!4.降壓藥去甲腎上腺素能射精末梢阻滯藥(利血平):通過耗竭神經末梢的兒茶酚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的貯存,發(fā)揮降壓作用,但同時可引起抑郁癥和帕金森綜合征。中樞降壓藥(甲基多巴):甲基多巴做為芳香氨酸脫羧酶抑制劑降低多巴胺的生成,甲基多巴的代謝產物作為假性遞質占領多巴胺受體,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5.抗躁狂藥情緒穩(wěn)定劑(碳酸鋰):可抑制神經末梢Ca2+依賴性的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釋放,發(fā)揮抗躁狂作用,罕見引起帕金森綜合征。6.抗癲癇藥抗癲癇藥(丙戊酸鈉,苯妥英鈉,左乙拉西坦):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的機制不明,可能與增強腦內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功能有關。7.抗心絞痛藥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卓):均有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的報道,多見于維拉帕米,少見于地爾硫卓,發(fā)生機制不明。8.抗心律失常藥延長動作電位時程藥(胺碘酮):有一定的神經毒性,可引起震顫、共濟失調、周圍神經病變和認知障礙。需要注意的是,胺碘酮含有豐富的碘,可抑制T4向T3轉化,可引起甲亢或甲減。9.抗抑郁藥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阿米替林)、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藥(氟西汀、舍曲林):也有引起帕金森綜合征的報道。當在服用抗抑郁藥物的患者出現(xiàn)帕金森綜合征時,首先要考慮是否為藥物所引起。10.抗真菌藥兩性霉素B:可引起致死性白質腦病,在病程發(fā)展中或較輕病例中有的可以出現(xiàn)肌強直、運動不能、運動徐緩、面具臉、靜止性震顫樣帕金森綜合征。溫馨提示:90%的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在停藥后癥狀科逐漸消失,但有10%的患者停藥后癥狀持續(xù),甚至進行性加重。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對避免患者進展為不可逆的帕金森綜合征甚為重要。
耿鑫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1月22日3355
0
0
-
雷沙吉蘭在什么情況下吃對帕金森有幫助,它的作用是什么?像我吃美多芭沒效果的要考慮嗎?
胡小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11月19日56
0
0
帕金森相關科普號

王堅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堅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內科
1.1萬粉絲20.7萬閱讀

熊赤醫(yī)生的科普號
熊赤 醫(yī)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外科
471粉絲1萬閱讀

楊寧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寧 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神經外科
63粉絲304閱讀
-
推薦熱度5.0馬翔宇 主任醫(yī)師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神經外科
帕金森 328票
錐體外系疾病 60票
面肌痙攣 26票
擅長:腦深部電刺激術(DBS,腦起搏器)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梅杰綜合征、痙攣性斜頸、特發(fā)性震顫、肌張力障礙。率先提出標準化操作流程(SOP)指導下加速康復外科(ERAS)腦起搏器手術,團隊目標:精準高效,又快又好!神經內鏡手術微創(chuàng)治療三叉神經痛及面肌痙攣。 -
推薦熱度4.7羅巍 主任醫(yī)師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神經內科
帕金森 157票
錐體外系疾病 12票
癡呆 2票
擅長:帕金森?。ㄓ绕浒l(fā)病年齡 < 50歲的患者或父母為近親的患者)、非典型帕金森癥(包括多系統(tǒng)萎縮、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質基底節(jié)變性、額顳葉變性)、家族性皮質肌陣攣性震顫癲癇、特發(fā)性震顫、原發(fā)性家族性腦鈣化(Fahr?。?、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肌張力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肌陣攣、舞蹈、遺傳性癲癇等運動障礙疾病及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DBS術前評估、術中定位及術后程控(實施術前術后、機器調控和藥物調整一體化管理)。 -
推薦熱度4.6劉學東 副主任醫(yī)師西京醫(yī)院 神經內科
帕金森 108票
錐體外系疾病 18票
腦梗塞 2票
擅長:帕金森病及手術評估、震顫、舞蹈病、扭轉痙攣、肌張力障礙、共濟失調等運動障礙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