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量主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yī)院 皮膚科 寶寶反復濕疹是個讓家長頭疼的問題,用用藥就好,不用藥就復發(fā);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里,身上起皮疹跟“過敏”總是密不可分,過敏原的檢查也是花樣百出。經常見到濕疹寶寶做了過敏原檢測以后結果全是陰性,也有過敏原提示一堆食物過敏,但寶寶平時吃這些食物沒有濕疹加重的跡象,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濕疹的寶寶究竟要不要做過敏原檢測呢?1、寶寶的濕疹都是因為食物過敏引起的嗎?其實呢,有統(tǒng)一數字表明,輕度濕疹由食物引起的僅有1%到3%,這已經屬于小概率事件了;中度濕疹與飲食相關的大約為5%到10%,重度濕疹中20%到30%是由食物過敏引起的。并且寶寶的很多皮膚病都類似,像尿布皮炎、脂溢性皮炎、嬰兒痤瘡、丘疹性蕁麻疹等,發(fā)病率很高,很容易被誤診為濕疹,實際上述這些寶寶的皮膚問題跟食物過敏更是沒啥關系,把這些誤診的算上去,寶寶的皮膚問題中與食物相關的更是鳳毛麟角,美味的食物背了一回大大的黑鍋。2、那濕疹多數與食物過敏無關,究竟是啥原因呢?其實啊,濕疹的發(fā)生原因特別復雜,專業(yè)術語是這樣說的“其發(fā)病機制涉及多種因素,包括皮膚屏障異常,固有免疫應答缺陷,TH2優(yōu)勢型適應性免疫應答和皮膚常駐微生物菌群改變……”,普通人理解不了的,也不需要理解,這是科學家們去研究的事情。簡單理解就是在一定“基因”背景下,“外界因素”刺激后引起的皮膚炎癥反應,“外界因素”里面,食物只占一小部分,至于其它的因素,非常尷尬,目前還不知道。作為家長呢不要總是以為寶寶長了濕疹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對,不要胡亂猜測原因(我們自己懷疑的原因基本全是錯的,如果我們自己都能猜對,那科學家們都該吃屎去了),比如是不是以及懷孕時喝奶茶喝多了?是不是熱出來的?是不是風吹的?是不是前幾天打疫苗引起的?是不是前幾天我吃了榴蓮?我們總是期望給未知的事物扣上原因,這樣只會陷入無盡的痛苦;應該做的是正確面對……扯的有點遠了…3、濕疹寶寶做過敏原檢查能確定某種食物過敏嗎?過敏原的檢測花樣很多,不騙人的用于檢測食物過敏的方法就倆,一個是點刺試驗,一個是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如果是對濕疹的寶寶進行食物過敏原檢測,大約平均50%的寶寶會檢測到食物過敏,有些研究中這一數字可以高達80%;這些檢查結果提示過敏的寶寶里,真正存在食物過敏的可能還不到一半;這就提示過敏原檢測的結果并不完全靠譜,不靠譜的幾率還挺高。還有更奇怪的事情,有些寶寶明顯對某些食物過敏,一吃就發(fā)濕疹,但過敏原檢查結果卻提示并不過敏,當然這種情況非常少見。目前僅能對常見的易過敏的食物進行過敏原的檢測,我們所接觸的食物有成千上百種,也有少數寶寶是對那些目前無法檢測的食物過敏。其實也有很多食物過敏并不是IgE誘導的,這樣的話,普通的IgE檢測是查不到的,目前也沒有手段來檢測非IgE誘導的過敏反應。所以說,過敏原的檢測是有局限性的。4、為了以防萬一,對過敏原檢測提示過敏的食物禁食,有什么不妥嗎?有些家長一看到過敏原檢查結果提示某某食物過敏,就馬上對寶寶忌食了,有多少食物過敏,就忌食多少食物,這種情況就屬于盲目忌口。其實很多寶寶盲目忌食后,濕疹依然跟以前一樣頻繁發(fā)作。不但如此,盲目忌口還有危害呢。盲目忌口可能有兩個危害,最顯而易見的危害就是營養(yǎng)不良,很可能忌食的食物里有些是必須的營養(yǎng),而又沒有及時用其它食物替代,這時就悲劇了。另一個危害很少見,挺復雜的,舉例說明,比如過敏原檢查結果提示對雞蛋過敏,可是寶寶以前隔三差五的吃雞蛋,并沒有發(fā)現跟濕疹發(fā)作有相關性;由于家長把過敏原檢測當圣旨,就把雞蛋給強制禁食了;過了段時間寶寶到別人家做客,一不小心碰了點雞蛋,結果由于一些莫名其妙的、目前也沒能搞明白的機制,誘發(fā)了重癥過敏;也就是說本來吃的好好的,一直吃下去都沒事,但因為盲目忌口,結果導致再次意外接觸時誘發(fā)重癥反應,你說冤不冤?5、究竟怎么判斷到底是不是真的食物過敏?其實要證實是某種食物過敏,是一件非常非常復雜的事情,特別是對于那些曾經由于過敏,發(fā)作過呼吸困難甚至過敏性休克的寶寶,需要在有搶救條件的醫(yī)院進行激發(fā)實驗。而對于僅有濕疹的寶寶,可以根據過敏原檢查的結果在家做簡易的回避試驗和激發(fā)試驗,回避實驗的做法是在寶寶有濕疹發(fā)作的時候,從飲食中剔除懷疑過敏的食物,過上一個周,看看寶寶的濕疹是不是會自發(fā)好轉;寶寶濕疹好轉之后,再把懷疑過敏的食物添加到飲食中去,看看兩天內之內,寶寶的濕疹是不是會重新出現。一次的試驗并不能說明問題,至少要兩次以上回避試驗和激發(fā)試驗都成功,才可以基本確定是某種食物過敏。6、避開過敏的食物后,營養(yǎng)怎么辦?以后還能再吃嗎?假如最終明確真的是食物過敏,在忌食這種食物之后,一定要找專業(yè)的營養(yǎng)師評估,制定合理的食物替代計劃,以防營養(yǎng)不良。寶寶對食物的過敏并不是終生的,隨著生長發(fā)育,本來對某些食物過敏就漸漸變得不過敏,也就是“耐受”,每種食物發(fā)生耐受的時間都不太一樣,建議找醫(yī)生咨詢評估何時可以嘗試吃被禁的食物??偨Y一下,對于寶寶的輕度濕疹,與食物過敏的關系很小,沒有必要做過敏原檢測,即使有少數寶寶輕度的濕疹真的跟食物過敏有關,也沒有必要把它找出來并禁食,畢竟隨生長發(fā)育很快會耐受,還不如把做過敏原檢查的錢省下來,用來買保濕霜和進口的氫化可的松藥膏,夠一年的治療費了……對于中重度濕疹,點刺試驗或特異性IgE過敏原檢查是可以做的,但是結果僅僅只能作為參考,一定不要當成圣旨;過敏原檢查提示過敏的東西并不一定真的過敏,過敏原檢查提示不過敏的東西并不一定就真的不過敏。確定食物過敏最靠譜的還是回避試驗和激發(fā)試驗。本文系李志量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7年04月26日
34810
4
7
-
劉軍連主任醫(yī)師 垂楊柳醫(yī)院 皮膚科 斑貼試驗(Patch Test)是輔助診斷皮炎、濕疹患者致敏原的一個簡單、可靠的方法。它的應用已有百年歷史,對遲發(fā)型過敏性皮膚病診斷的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斑貼試驗通過將可疑的致敏物放置在特制的小室內敷貼于人體皮膚(常在后背、前臂屈側),經過一定時間,根據有無陽性反應來確定受試物是否系致敏原(即致敏物質)。如能從中查到引起機體過敏的物質,就能更早的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 目前所有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其靈敏度及特異度都不是100%的,但斑貼試驗的特異性比較高。通俗講,如果出現明顯的陽性反應,則說明你對該試驗物過敏。 結果判讀: -,為正常; +,弱陽性,單純紅斑、瘙癢; ++,中陽性,紅腫、丘疹; +++,強陽性,顯著紅腫、丘疹、小水皰; ++++,極強陽性,顯著紅腫、水泡、壞死。 因檢測時間較長,我們需要注意幾點: 1、如發(fā)生強烈反應應立即去掉斑試物。 2、斑試期間不宜洗澡、飲酒及搔搓斑試部位,并避免激烈運動。 3、在反應程度判定中,要排除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 4、應以賦形劑作對照。必要時尚需以正常人對照。 5、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斑貼試驗”一次可測試20種至60種物質。2013年07月11日
18096
0
6
皮膚過敏相關科普號

孟陽醫(yī)生的科普號
孟陽 副主任醫(yī)師
蚌埠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
5294粉絲14.2萬閱讀

項薔薇醫(yī)生的科普號
項薔薇 主治醫(yī)師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兒童變態(tài)反應(過敏)與免疫科
214粉絲15.7萬閱讀

張民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民 主任醫(yī)師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
關節(jié)科
986粉絲1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