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嬰兒血管瘤是個什么樣的疾???
嬰幼兒血管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血管腫瘤,顯著特征是內皮細胞增殖,可以單發(fā),也可以多發(fā)。一般于出生后7d 左右出現(xiàn),也有出生時即有,瘤體多于1 歲以內快速增長(如圖),男女比例約1:3,新生兒總體發(fā)病率為4.5% ,足月兒約3.9% ,而早產(chǎn)兒可達14.3%。一般1歲后增生期結束后進入消退期,瘤體逐漸萎縮。1歲時血管瘤的消退率約為10% ,5歲時約50% ,7歲時約70% 。
張佩蓮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12日1196
0
1
-
藥水外敷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注意事項
1、“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或“鹽酸卡替洛爾滴眼液”只能外用在嬰幼兒血管瘤的部位,眼周附近使用時需防止進入眼睛。嚴禁滴眼,嚴禁口服,如眼內用藥請遵眼科醫(yī)生醫(yī)囑。2、血管瘤部位外用噻嗎洛爾滴眼液一般用法:藥液滴濕薄化妝棉或棉球,平鋪血管瘤體上,外覆蓋保鮮膜(會陰部、褶皺處除外)。每天3-6次,每次15-20分鐘,每天保證敷藥次數(shù)及時間(一般間隔2h敷藥一次)。藥物起效較慢,一般使用兩周以上起效。敷藥間隙建議配合使用保濕產(chǎn)品防止皮膚干癢。3、每月復診,外用藥物效果不佳視情況建議口服心得安,加用雙波長染料激光或血管瘤內藥物灌注。
鄒敬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05日1743
0
1
-
嬰幼兒常見皮膚問題,都在這里了!濕疹、尿布疹、汗皰疹、脂溢性皮炎……
新生兒寶寶皮膚稚嫩,局部防御功能差,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常常讓新手爸媽十分焦慮。首先,我們把皮膚問題分為兩類:生理現(xiàn)象和病理變化。常見皮膚生理現(xiàn)象1、新生兒紅斑新生兒紅斑是寶寶出生后幾天最常見的皮膚生理問題。多數(shù)發(fā)生在洗澡之后,有時候受光線、空氣或肥皂、毛巾、溫度等刺激都會出現(xiàn)紅斑,還會融合成片。這些紅斑長在面部和軀干四肢,2-3小時后自然消失。紅斑經(jīng)常會反復出現(xiàn),不過大概一周左右會自愈,無需特殊治療。2、新生兒粟粒疹新生兒粟粒疹又稱為皮脂腺增生,也很常見,大約有50%的新生兒會發(fā)生?;旧暇烷L在鼻子上,表現(xiàn)為黃色的,1mm左右的黃色丘疹,下面沒有紅暈基底。新生兒粟粒疹一般數(shù)月后會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療。3、乳腺增生寶寶剛出生時,由于母體激素的刺激,有乳房周圍腫大,甚至溢出乳汁一樣的液體的情況都是正常的。隨著母親激素在寶寶體內的代謝,這種現(xiàn)象會自然而然地消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間秘方”會要擠壓寶寶的乳頭,這不僅會導致局部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引發(fā)皮膚感染,而且會導致皮膚脆性增加,造成局部軟組織水腫,甚至導致出血的現(xiàn)象。通常來講,寶寶的乳頭若有凹陷都是良性的,會隨著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慢慢外凸的。所以,如果寶寶出生后乳頭有凹陷的情況,媽媽們不必過于擔心。4、陰囊色素深一般的男陰囊的顏色為淡褐色,但有的寶寶會表現(xiàn)為深黑色,這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的存在。寶寶出生后,一般在醫(yī)院會采集寶寶的幾滴足底血,其中一滴血就是排除CAH的,所以,不要拒絕這項檢查。大多數(shù)的寶寶是一過性的陰囊色素深,這類寶寶通常足底血篩查沒問題,而且陰囊色素會在滿月后慢慢變淡,所以不要擔心。5、青記一些新生兒的背部、臀部,常有藍綠色色斑,此為特殊色素細胞沉著所致。俗稱青記或胎生青痣。多數(shù)在2~3歲消退,個別7~8歲時自然消退,所以也不要擔心啦。常見的皮膚病理變化1、新生兒痤瘡新生兒痤瘡,又叫做新生兒頭部膿皰病,發(fā)病率約為新生兒的20%,多發(fā)生在男孩中。一般在生后3-4周發(fā)病,持續(xù)3-4個月,有部分孩子在出生后就會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為分布在額頭、鼻子、臉頰的小的閉合的粉刺,常常表現(xiàn)為基底紅暈的白頭膿皰,痤瘡通常伴有皮脂腺增生。通俗來描述就是“一個小包,上面白頭,周圍無紅暈”。痤瘡一般不痛不癢,對孩子沒什么影響。痤瘡多持續(xù)3-4月,會自行消退,不會留疤。但少數(shù)情況下,可能發(fā)展為開放性的粉刺。痤瘡嚴重的,會播散到軀干部。所以持續(xù)時間長的寶寶,如果確實非常嚴重,可以使用局部的抗真菌藥膏。2、尿布疹尿布疹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炎癥,由于尿液和糞便污染到寶寶稚嫩的臀部皮膚,造成了局部細菌定植,再加上現(xiàn)有的尿不濕不透氣、尿不濕和大腿的接觸和摩擦,導致皮膚受到感染。因此,我們建議勤換尿布來治療尿布疹。紙尿褲(即尿不濕)和傳統(tǒng)棉布尿布有同樣甚至更優(yōu)的吸水效果。質量過關的尿不濕本身不會導致尿布疹,長時間不更換才會導致尿布疹。如果出現(xiàn)了輕微的尿布疹,不妨讓寶寶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huán)境下敞開尿布,涂抹護臀膏,并保持局部的干燥清潔,一般會好轉。若由于護理不當,尿布疹加重,則需要一些抗生素藥膏對癥涂抹臀部皮膚了。3、濕疹濕疹應該是嬰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病理性疾病。在醫(yī)學上,我們稱濕疹為特應性皮炎,也可以理解為過敏性皮炎。有人認為濕疹是熱出來、捂出來的,其實并不準確。通常我們認為濕疹跟接觸或因進食導致過敏的食物有關。知道這一點的媽媽會調整自己的飲食,來減少母乳中的過敏成分,但即使是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所接觸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單純控制過敏原并不能達到控制濕疹的目的。還有一些寶媽會想,濕疹沒什么的,自己會好的。這種想法也不可取。這是由于有濕疹的寶寶會有癢癢的感覺,不自覺會搔抓面部,不僅會使寶寶也比較難受,還會造成濕疹消退后的局部色素沉著。對于輕度的濕疹,保濕劑和嬰兒潤膚露是有效果的。對于濕疹較重的患兒,需要涂抹糖皮質激素軟膏。值得注意的是,不建議一出現(xiàn)濕疹就直接使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因為激素類藥物會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有一定的依賴性,輕微的濕疹可以通過嘗試調整母親飲食和給寶寶涂抹保濕霜來解決。4、痱子痱子在醫(yī)學上也叫做汗皰疹。這種皮膚病大多數(shù)家長都比較熟悉,多因為天氣濕熱,汗腺管梗阻或斷裂導致汗液滯留導致的,大約4%的新生兒有痱子。痱子通常分為晶痱、紅痱和膿痱等。汗液滯留在表皮的,叫晶痱,是透明的1-21mm大小的小水泡,多分布在前額、胸背部以及手臂屈曲的皮膚皺褶處,水泡消失后,可能留下細小鱗屑。汗液滯留在真皮的,叫紅痱,表現(xiàn)為前額、胸頸部以及皮膚的皺褶處突然出現(xiàn)的1-2mm的紅色基底的小丘疹或皰疹,有刺痛感或癢感,是皮膚局部的炎癥反應。如果紅痱上面有膿頭,則稱為膿痱,也稱為膿皰疹。痱子的治療很簡單,就是保持涼爽即可,如果是膿痱,可外用抗生素涂抹,例如百多邦軟膏。5、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俗稱為乳痂或頭垢,好發(fā)于3個月以內的寶寶,是由于寶寶的頭皮部位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之清潔不當導致的皮膚炎癥。注意使用寶寶專用的沐浴用品,不要去揭開乳痂部位,通常可以自愈。6、血管瘤血管瘤是皮膚的一種血管病變。多發(fā)生于額部、眼瞼、口唇及后頸部。不凸起于皮膚表面的血管瘤可以不需要處理,若有顏色加重和凸起皮膚表面趨勢,則需要??漆t(yī)院皮膚科就診,這是因為,早期可以通過涂抹馬來酸噻嗎洛爾乳膏,抑制局部血管瘤增長,以免走到需要冷凍、激光等更加激進的處理手段的一步。
張成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26日4546
1
7
-
患者如何判斷是不是出血點?
鄭永青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07日6011
0
4
-
淺表型血管瘤外用噻嗎洛爾滴眼液的用法
噻嗎洛爾滴眼液主要適用于淺表型血管瘤。藥物使用需在醫(yī)生指導下完成,如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或其他特殊疾病請咨詢后使用。 使用時可將醫(yī)用棉球撕成薄薄的棉花片或者直接用化妝棉裁剪一下以蓋住血管瘤為宜,將噻嗎洛爾滴眼液滴至棉片上,浸濕后敷于瘤體表面,外面可加蓋一層保鮮膜,起到減少蒸發(fā)和固定的作用。每次30分鐘,每天4~6次,中間如發(fā)現(xiàn)棉片變干應加滴眼藥水,以保持濕潤。使用后如果出現(xiàn)脫屑、糜爛等癥狀,應減少次數(shù)或暫時停藥,加用貝復新以改善癥狀。會陰部血管瘤易破潰感染,可將濕敷眼藥水改為涂抹眼藥水,配合貝復新使用。 瘤體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使用過程中瘤體顏色變淺、變平、面積變小都是有效的表現(xiàn),可繼續(xù)用藥直至瘤體消退。如使用一段時間后仍然不能控制瘤體生長,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使用其他治療方法。
胡靖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1月30日2941
0
0
-
草莓狀血管瘤如何治療?
1、定義 草莓狀血管瘤是嬰幼兒的血管瘤中的一種,因長在皮膚上像草莓而命名的。 2、發(fā)病率如何? 單獨沒有統(tǒng)計,但嬰幼兒血管瘤發(fā)病率大約10%左右。 3、發(fā)展有啥特點? 一般出生時或出生后1-2周發(fā)現(xiàn),半年內隨著寶寶長大而增大。80%的寶寶從半歲開始不在增長,有消退趨勢。 4、消退的概率呢? 大約到2歲時有75%可以自行消退。 5、生活中如何注意? (1)避免局部外傷。 (2)測量紅斑的大小,密切觀察變化。 6、治療 同位素貼敷治療、脈沖染料激光治療、口服普萘洛爾、外用0.5%噻嗎洛爾藥膏
王海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1月01日1905
0
1
-
嬰幼兒血管瘤治療
血管瘤是嬰幼兒常見疾病,就像皮膚上的紅色“唇印”,傳說這是降臨凡間的生命被天使親吻后所留下的“愛的吻痕”,被稱為“天使之吻”。血管瘤其實是對一類脈管性疾病的籠統(tǒng)稱呼,隨著對血管瘤的研究進展,血管瘤的分類也在逐漸發(fā)展變化。既往臨床上將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三類。毛細血管瘤又包括:平面型:紅斑痣、葡萄酒斑;隆凸型:草莓狀血管瘤。如病變既包括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瘤,又含有皮下的海綿狀血管瘤則被稱為混合性血管瘤。這種分類方法只是依據(jù)血管瘤的外觀進行分類,對血管瘤的診斷與治療沒有實際意義。1982年John B. Mulliken教授依據(jù)血管內皮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將傳統(tǒng)意義的血管瘤劃分為真性血管瘤與血管畸形兩類。真性血管瘤存在血管內皮細胞的異常增殖,而血管畸形則無此現(xiàn)象。2014年4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召開的第20屆國際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研究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ISSVA大會上,對此類疾病提出了最新的分類。依據(jù)這一分類方法,小兒最常見的血管瘤是“嬰幼兒血管瘤”,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嬰幼兒皮膚上的“天使吻痕”。嬰幼兒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血管腫瘤。發(fā)病率約為2.5%-10%,早產(chǎn)兒及低體重兒發(fā)病率更高。本病女嬰多見,男女發(fā)病比例為1∶3~1∶5。好發(fā)于頭頸部,約占60%,其次為軀干和四肢。嬰幼兒血管瘤根據(jù)病變深度分為淺表型、深部型及混合型。其外觀表現(xiàn)取決于病變發(fā)生的部位、大小和病變所處的時期。淺表型血管瘤:位于乳頭狀真皮層,表現(xiàn)為皮膚表面凹凸不平的紅色腫物。深部型血管瘤:位于網(wǎng)狀真皮層或皮下組織,表現(xiàn)為皮下藍色或紫色的包塊?;旌闲脱芰觯和瑫r具有淺表血管瘤和深部血管瘤的特點。嬰幼兒血管瘤具有自限性,根據(jù)病情的自然演變可分為增殖期、消退期及消退后期3個階段。出生后1年以內屬于增值期,增殖期血管瘤最初的表現(xiàn)常為蒼白色斑,隨后出現(xiàn)毛細血管擴張,周邊環(huán)繞暈狀白色區(qū)域。在生后5~8周有一個快速生長期,瘤體迅速增大,至3個月左右瘤體可達到最終面積的80%。1年以后血管瘤進入消退期,病變從增殖期到消退期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進入消退期前瘤體生長速度明顯減慢,質地變軟。血管瘤進入消退期后,瘤體色澤由鮮紅轉向灰暗,逐漸變平,體積減小,從中心向外收縮。這個階段可持續(xù)1-5年,最長可達10年以上。然后進入消退后期,少部分血管瘤會遺留終生皮膚改變。大約10%的血管瘤在快速生長期,可出現(xiàn)破潰、出血、感染、潰瘍、疼痛等并發(fā)癥,影響患兒生活質量。體積較大的血管瘤,亦有消退幾率,但消退后可能留下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纖維脂肪組織堆積和萎縮性瘢痕等皮膚改變,影響美觀。因此對于嬰幼兒血管瘤,我們需要“區(qū)別對待”,一部分可以動態(tài)觀察,“靜待其變”。一部分則不宜觀察,要積極治療。嬰幼兒血管瘤觀察等待還是治療,需要根據(jù)血管瘤的位置、大小、數(shù)量、深度及生長情況來評估其危險程度。低危的血管瘤通常不需要治療,可以觀察。高危的血管瘤,則不宜觀察,需積極治療。低危血管瘤在觀察期間也存在向高危轉化可能。非暴露部位,體積較小,生長穩(wěn)定的血管瘤,即屬于低危血管瘤。少數(shù)生長在特殊部位的血管瘤,具有功能障礙或毀容的高風險,這部分血管瘤屬于高危血管瘤,需要及時評估和治療。美國兒科學會(AAP)發(fā)布的“嬰幼兒血管瘤指南”列出了高危嬰兒血管瘤的特征。眼周血管瘤可能影響視力,耳廓血管瘤可阻塞外耳道影響聽力,鼻部血管瘤可并發(fā)軟骨變形,口唇及頜面部的血管瘤發(fā)生潰瘍的風險增加,并且形成疤痕的風險高。頭面部的血管瘤,特別是眼、耳、鼻、唇附近的病變有毀容的高風險。乳房部位的血管瘤可影響乳房組織發(fā)育,導致乳房不對稱。面部或腰骶部血管瘤也可能與潛在的內在結構異常有關。外陰及肛門區(qū)域的血管瘤發(fā)生潰瘍并感染的風險較高。嬰兒在任何部位有五個或五個以上的皮膚血管瘤,存在并發(fā)肝血管瘤的風險。病變范圍較大(任何部位>5cm;頭面部>2cm)或較厚(皮損高度超過皮膚2mm)的血管瘤,發(fā)生永久性皮膚改變(例如增厚,萎縮,疤痕)的風險較大。面部的血管瘤,既會對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嬰兒造成傷害,也會給其父母帶來社會心理壓力,需要積極治療,而且治療越早,美容和功能效果越好。理論上,約60%~90%的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是處于增殖期的血管瘤無法預判能否自行消退。因此,除生長在隱蔽部位,體積較小,生長緩慢的血管瘤可以等待觀察外,其他情況下均應積極治療。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口服及外用藥物治療,硬化劑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及激光治療等,可以根據(jù)實際病情個體化選擇。目前嬰幼兒血管瘤公認的一線治療是口服普萘洛爾,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是全身治療的首選方法。對于淺表型、面積小而薄的血管瘤可選擇外用噻嗎洛爾治療??诜蛰谅鍫柕淖⒁馐马棧?.用藥年齡年齡>2周(早產(chǎn)兒矯正胎齡后>2周),建議用于1歲以內處于增殖期的血管瘤。2.禁忌癥嚴重心臟疾?。ㄐ膭舆^緩、低血壓、房室傳導阻滯),支氣管哮喘、氣道敏感性疾病。β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過敏者。3.劑量及用法1~2mg/kg/d,分2次,餐后服用。一般先低劑量口服三天,觀察無不良反應,再逐漸增加到正常劑量。國內尚無普萘洛爾口服液,只有片劑,服藥時需將藥片碾碎,放在湯匙中,用10 mL水溶解成1.0 mg/mL,用帶刻度注射器抽取相應劑量,一次性灌入口內。如孩子將藥水吐出,要設法按量補服。4.療程用藥需持續(xù)6~12個月,用藥時間要覆蓋全部增殖期,最長可服藥18個月。5.停藥方式逐漸減量停藥。停藥時先減半量2周,再減半量2周,然后停藥。對于淺表型、面積小、薄的血管瘤可選擇外用噻嗎洛爾治療。國內沒有噻嗎洛爾凝膠或乳膏,可以用噻嗎洛爾滴眼液代替。將市售0.5%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滴在脫脂棉外敷于瘤體表面,每天3次,早、中、晚各1次,間隔6~8 h,每次5~15 min。一般一周左右起效,有效率88.9%。普萘洛爾和噻嗎洛爾均為β受體阻滯劑,此類藥物不適用于患有嚴重心臟疾?。ㄐ膭舆^緩、低血壓、房室傳導阻滯),支氣管哮喘、氣道敏感性疾病,及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過敏者。應用此類藥物治療前需進行專業(yè)的體格檢查及評估,用藥期間亦需監(jiān)測心率、呼吸及血糖的變化。
張友波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2月30日1791
2
2
-
什么是嬰幼兒血管瘤?如何治療?
說到嬰幼兒血管瘤,可能是我們很多媽媽心中的痛,這貨是個欺軟怕硬的主,所以新生兒約4%—10%會被它光顧,或顏面、或四肢、或軀干,全身到處都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蹤影,極其討人厭!嬰幼兒血管瘤本質上屬于過境客,大部分來了,或遲或早都會走,但是因為該學科發(fā)展時間尚短,且學科建設過程中命名混亂,導致目前大部分臨床及影像科大夫對它們認識不清,易與其他脈管異常相混淆,而這些混入嬰幼兒血管瘤群的脈管異常,猶如人群中混入一堆大猩猩一樣,哪些貨雖然偶爾也會站立行走,出現(xiàn)類人行為,但本質上卻是野獸,無法教化,今天就讓我給大家扒扒這貨,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嬰幼兒血管瘤本質上是大量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其病因及來源尚不清楚,但可能是內皮細胞增殖相關基因發(fā)生體細胞突變,進而導致血管腫瘤形成??梢悦鞔_的是,低氧是始動因素,因為低氧可以誘導血管生成因子過度表達,而后者則是嬰幼兒血管瘤形成的關鍵。早產(chǎn)和低體重(<2.5kg)則是高危因素!典型的嬰幼兒血管瘤一般會于患兒出生后或1月齡內出現(xiàn),早期表現(xiàn)為紅色小斑點,隨后體積迅速增大,進入增殖期,1歲以后進入自然消退期,可持續(xù)3到8年,甚至更長,90%的患兒在4歲時完成消退,瘤體累及越深,消退時間越晚,未經(jīng)治療的的嬰幼兒血管瘤,消退完成后約25%—69%殘存皮膚或皮下退行性改變,表現(xiàn)為患處皮膚冗余,嚴重者致畸,其中增殖期發(fā)生潰瘍的會形成疤痕!根據(jù)血管瘤累及皮膚的深度將其分為淺表型、深在型以及混合型。分型對治療的選擇具有指導意義!嬰幼兒血管瘤結合其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影像學確診不難,90%以上的患兒通過B超可了解血管瘤體的范圍及血供情況;而少數(shù)位于頭皮、骶尾等重要器官周圍的瘤體需行磁共振檢查,了解其是否累及周圍器官及侵及程度;GLUT-1表達陽性則可一錘定音。但是必要的鑒別還是值得注意,例如同先天性血管瘤以及動靜脈畸形的鑒別,因為不能有效的識別,會導致誤診誤治或者耽誤病情。再次強調先天性血管瘤和嬰幼兒血管瘤是兩個病,后邊我會再開一期細細說它。在診斷明確的前提下,大部分嬰幼兒血管瘤主要以局部外用和系統(tǒng)用藥為主,必要時可以輔以激光或者局部注射。治療目的:抑制血管內皮增生、促進瘤體消退和減少瘤體殘留。其中位于面部影響容貌的、位于口唇及粘膜容易潰爛的、位于頸部會陰等褶皺部位容易潰瘍的、瘤體較大較深等中高風險的患者均應積極治療。軀干四肢低風險者可觀察。藥物治療嬰幼兒血管瘤一線口服藥物為普萘洛爾,有禁忌者可改為糖皮質激素,外用藥物則可選擇普萘洛爾乳膏或噻嗎洛爾乳膏,療程為半年到一年。需要注意:首先藥物治療必須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其次:普萘洛爾在嬰幼兒的使用初期中,有時需要進行心電監(jiān)護,如果心率<80次則應慎重;最后:鑒于口服藥物療程較長,所以患者家屬的依從性很重要,不可擅自停藥,因為可能導致縮小的瘤體再次增殖。局部注射治療主要使用于早期、局限性、深在或明顯增厚凸起的血管瘤,以及不能服藥或服藥效果差的患者。注射藥物可選擇曲安奈德、聚多卡醇、博來霉素等。值得注意的有五:其一:專業(yè)醫(yī)師操作,避免栓塞動脈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其二:如注射博來霉素,應開放靜脈通道,以便過敏時進行快速處理;其三:1周歲以后患兒方可使用博來霉素;其四:在使用博萊霉素硬化療法后48h內,皮膚上不宜使用粘合劑,因為存在發(fā)生永久性皮膚色素沉著的風險,此風險與用藥劑量無關;最后:藥物劑量應限制在15u/次和90u/周期,且注射治療后3個月不接種活疫苗。局部脈沖染料激光治療常用于淺表型血管瘤增殖期抑制瘤體增殖,或改善血管瘤潰瘍及消退期的色素沉著及紅斑,療效顯著。手術切除當血管瘤:阻塞視力或通氣時、嚴重畸變時、不能控制的出血時、合并潰瘍且對藥物治療反應差時、大的潰瘍疤痕時等,可考慮手術切除。陳強,副主任醫(yī)師,榆林市星元醫(yī)院,介入血管科。亞太血管聯(lián)盟出血性疾病防治專委會委員!國際血管聯(lián)盟中國分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周圍血管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卒中學會會員!陜西省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榆林市工作站副站長)!陜西省老年病學會委員!榆林市神經(jīng)介入學會常委。
陳強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2月12日3200
5
6
-
下肢大面積草莓狀血管瘤同位素敷貼治療前后對比
患者李某,6個月,右下肢大面積草莓狀血管瘤,曾于五個月前在外院行冷凍治療,效果不明顯,創(chuàng)傷較大。于我院行同位素敷貼治療一個療程,三個月后來復查,癥狀明顯改善,將行第二個療程治療 行同位素敷貼一個療程治療后,三個月來復查 同位素敷貼治療后,癥狀明顯好轉。同位素敷貼是我科室特色治療血管瘤的方法,相比較激光和冷凍治療,無痛苦,不留疤痕。
劉光飛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2月09日1468
0
1
-
嬰幼兒血管瘤的規(guī)范治療
嬰幼兒血管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fā)于頭、面、頸部,其次為四肢和軀干,不是與生俱來的,患發(fā)生率在新生兒為2.5%~10%,30%在出生時即可見到,通常在出生后2周或4周時緩慢生長, 5-7歲時慢慢地接近完全消褪,女嬰較男嬰為多,比率為2~5:1,多發(fā)者占15%~30%。臨床表現(xiàn):取決于病變發(fā)生的部位、大小和病變所處的時期,較表淺的增殖期血管瘤常表現(xiàn)為鮮紅色的斑或結節(jié)狀病損,較深在的病變表面為青紫色或無顏色變化。其2個典型的快速增長期,第1個快速增長期在出生后4~6周,第2個在4~5個月,消退期通常在出生后的1年末(12~18個月),進入消退期 瘤體生長速度明顯減慢,質地變軟。瘤體色澤由鮮紅色向暗灰色轉變,瘤體逐漸縮小, 5歲以內的自然消退率為50%~60%,7歲以內為75%,9歲以內可達90%以上。多數(shù)病例經(jīng)過2~5年的消退期 。分類 :(1)淺表血管瘤:指位于乳頭真皮層的血管瘤,深部血管瘤指位于網(wǎng)狀真皮層或皮下組織的血管瘤,復合型血管瘤則兩者兼有;(2)局灶性和節(jié)段性: 局灶性血管瘤具有典型的增殖和消退期 , 多于5個,合并GI和肝臟血管瘤的可能,應行腹部B超 , 節(jié)段性血管瘤通常多發(fā)多沿三叉神經(jīng)區(qū)分布,尤其是有胡須的部位多見。治療原則:面部血管瘤早期治療,隱蔽部位,穩(wěn)定期或消退期自然退化;早期表淺型涂搽藥物為主,其余首選口服普萘洛爾治療(一線治療);深在包塊型可行射頻或局部硬化治療;累及重要部位(如鼻、眼瞼)或影響功能(如呼吸、視力)的巨大血管瘤,也可早期予以手術治療;后期的殘余脂肪 外觀整復待五歲后進行 ;可用激光治療消退或治療后遺留的毛細血管擴張。激光重復治療的時間為4~6周。治療適應證:(1)血管瘤快速增長;(2)大面積血管瘤伴出血、感染或潰瘍;(3)影響患者生命功能,如影響進食、呼吸、吞咽、聽力、視力、排泄或運動功能等;(4)伴血小板減小綜合征(Kasabach-Merritt );(5)合并高輸出量充血性心衰 ;(6)病變侵犯面部重要結構,如眼瞼、鼻、唇、耳廓等。但任何治療都不能像自行消退那樣令人滿意 。普萘洛爾對嬰幼兒增殖期血管瘤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糖皮質激素,成為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一線藥物 ,普萘洛爾不影響IH患兒的生長發(fā)育,也不影響患兒生長激素的分泌。不影響患兒的心理發(fā)育。 缺點:普萘洛爾為無內在活性的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口服后因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不高,只有25%左右進入血液循環(huán) 。總之,嬰幼兒血管瘤治療的目的不僅是為消除病變,還必須保持健康的正常組織和外觀。其損害往往不是來自病變本身,而是來自過度治療,過去采用手術、冷凍、激光、放射、硬化劑等治療的病例,經(jīng)過遠期隨訪,證實其后遺損害和美容效果均不理想,積極治療的并發(fā)癥可達50%,并有30%的復發(fā)率。
游建雄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1月27日1245
0
1
皮膚血管瘤相關科普號

劉超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超 副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介入科
406粉絲7975閱讀

溫明哲醫(yī)生的科普號
溫明哲 主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北部院區(qū)
介入科
159粉絲2.4萬閱讀

牛傳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牛傳強 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介入血管瘤科
3447粉絲5.1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李海波 主任醫(yī)師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介入血管瘤科
血管瘤 346票
淋巴管瘤 21票
肝血管瘤 4票
擅長:1、兒童脈管疾?。貉芰觥⒘馨凸芰觯ɑ危?、靜脈畸形、動靜脈畸形等 2、兒童惡性腫瘤: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及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等。 3、對兒童良性食道狹窄的球囊擴張和支架置入治療也有一定的研究。 特色:嬰幼兒血管瘤的介入治療、新生兒巨大淋巴管畸形治療、復雜靜脈畸形消融治療、動靜脈畸形介入治療 -
推薦熱度4.9郭磊 主任醫(yī)師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血管瘤與介入血管外科
血管瘤 299票
淋巴管瘤 48票
鮮紅斑痣 8票
擅長:1.兒童血管瘤的綜合無創(chuàng)治療(外敷、口服、注射、介入、激光、消融、微創(chuàng)手術等九種無痕治療方式)。 2.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靜脈畸形、動靜脈畸形及腫瘤的不開刀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 2.K-T綜合征、K-M綜合征、兒童肝血管瘤、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肝癌、腎母細胞瘤、神經(jīng)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的介入治療、兒童食道狹窄的球囊擴張和支架置入治療及血管性疾病,如布-加氏綜合癥、急慢性動/靜脈血栓栓塞、血管狹窄、腎血管性高血壓、血管破裂出血的診斷與微創(chuàng)精準介入治療。 -
推薦熱度4.8申剛 主任醫(yī)師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yī)學中心 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
血管瘤 237票
淋巴管瘤 21票
腎動脈狹窄 7票
擅長:1、行業(yè)權威: ●國內首家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創(chuàng)始人,兼任中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xù)教育中心兒科介入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兒童血管瘤血管畸形聯(lián)盟主任委員等; ●深度參與:編撰《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血管瘤與脈管畸形診治指南(2024)》,創(chuàng)建中國首個兒科介入治療基地,建立兒科介入培訓體系,每年舉辦中國兒科介入高峰論壇。 2、近30年臨床診治經(jīng)驗,讓廣大患者少走彎路: ●榮膺全國病友推薦“7屆年度好大夫”榮譽稱號,個人每年完成介入&血管瘤門診人次超過6000人次,迄今為止主刀及參與介入手術50000余臺,尤其擅長兒童,低齡患者的介入微創(chuàng)治療; 3、接診范疇: (1)血管性疾?。喝缪芰?、血管畸形、KT綜合癥(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PW綜合癥(Parkes-Weber Syndrome)等(兒童成人均可)。 (2)淋巴管疾?。喝缌馨凸芰?、淋巴管畸形的介入治療。 (3)兒童腫瘤的介入治療:包括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肝血管瘤等。 (4)血管相關疾?。喝缒I血管性高血壓、布-加氏綜合癥、動靜脈血栓栓塞、血管狹窄、動脈炎等。 (5)兒童腦血管及脊髓血管疾?。喊▼胗變耗X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 (6)婦科疾病的介入治療:如盆腔淤血綜合征、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的栓塞治療,以及不孕癥的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