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建國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廣東 線上診療科 目錄1、人格障礙的臨床特征2、人格障礙的臨床評估3、人格障礙的分類與診斷4、人格障礙的鑒別診斷1、人格障礙的臨床特征人格障礙是指明顯偏離了個體文化背景預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是泛化和缺乏彈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穩(wěn)定,并導致個體的痛苦或損害。人格障礙一般特征如下:人格障礙的患者在認知內容、情緒體驗、行為方式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存在異常。這些異常顯著偏離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認知模式。人格的異常表現相對固定,不因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人格障礙起始于青春早期,往往在兒童期就初露端倪。人格障礙患者常伴有社會功能的明顯損害,部分患者為此感到痛苦,多數患者若無其事。2、人格障礙的臨床評估若考慮患者存在人格障礙,應根據盡可能多的資料進行評估,通常需要與患者面談一次以上,或通過知情者了解有關情況或信息,從而評估患者的人格特征。(1)臨床晤談臨床晤談是傳統的經典臨床檢查方法,通過直接向患者提問或知情者了解有關情況和信息,評估患者的人格特征。此法簡單實用,但個人經驗和主觀影響作用較大,可能的原因是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能感知到人格障礙對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影響,否認自己的負性特點?;谥檎咛峁┑男畔⑺龀龅脑u定一致性較高,因為知情者可以對患者人格特征做出較為客觀的描述。(2)評估生活安排: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特別是閑暇時間是獨居在家還是外出會友?有什么興趣和愛好?社會關系:與上級、同級和異性的相處情況如何?是否容易獲得友誼?有無值得信賴并保持持久友誼的朋友?情緒狀態(tài):通常情緒是愉快的或是憂郁的?是穩(wěn)定的或是易變的?如易變,持續(xù)多久?變化是自發(fā)的還是與環(huán)境有關?如有不滿情緒,是流露出情感還是加以掩飾?性格: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患者概括說出自己是怎樣的人,許多人可能難以描述,則可用提問來幫助。例如,你的為人是嚴格的還是寬厚的?隨和的或愛操心的?刻板的或靈活的?你感到自己值得被人喜歡,有信心和有能力嗎?你是否過分關注別人的意見或者因被人拒絕而感到受了傷害?一些人格特質如多疑、嫉妒和缺乏信任等往往不為患者本人覺察到,需借助于知情者,詢問他們,被檢查者是否易于激動而與人爭吵?行為是否具有沖動性?被檢查者是否關心他人?傾向于尋求別人的注意嗎?自己的感覺是否依賴他人?(3)臨床定式或半定式量表測查指與患者面對面會談,通過臨床晤談的技巧,按照定式測查工具,檢查和詢問患者是否符合某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應給予患者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同時還允許檢查者在和知情者(配偶/父母等)交談中收集有用信息,通過患者及知情者的描述,有助于澄清含糊不清的問題,而且可以避免直接提問所致的防御性回答,從而獲得豐富的診斷信息。人格障礙的檢查工具包括國際人格障礙檢查(IPDE)、人格障礙臨床定式檢查(SCID-Ⅱ)、人格障礙晤談工具(PDI-Ⅳ)等。(4)自評量表臨床上對于自陳式調查表的可靠性有爭議,可作為人格障礙的篩查工具。常用的自評調查表包括: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MMPI)、人格障礙診斷問卷(PDQ-Ⅳ)等。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例如血尿便三大常規(guī)、生化、甲狀腺等內分泌功能、腦電圖、頭顱CT/MRI等,排除軀體疾病所致的人格改變可能。(5)風險評估可用自殺態(tài)度問卷、Barratt沖動量表評估患者自殺或者沖動的風險。3、人格障礙的分類與診斷國內常用的心理與精神疾病的分類診斷標準,一般有3種:CCMD——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DSM——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ICD——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CCMD由中國衛(wèi)生部組織精神病學專家編寫,最新版本為2001年更新的CCMD-3,即第三版。據非官方消息,CCMD將不再更新,以后將使用ICD或DSM作為診斷標準。DSM則是由美國精神病學會編輯及出版,最新版本為2013年更新的DSM-5,即第五版。ICD是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編制及修訂的有系統記錄、報告、分析、解釋和比較死亡率和發(fā)病率數據的國際標準,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被許多國家及地區(qū)政府衛(wèi)生部認可為標準疾病分類系統,包括我國衛(wèi)生部。2022年2月11日最新版本的ICD-11,即第十一次修訂本發(fā)布,是世界各地臨床醫(yī)生、統計學家、分類和信息技術專家前所未有合作的成果。(1)ICD-10對人格障礙的診斷要點不是由于廣泛性大腦損傷或病變以及其他精神障礙所直接引起的狀況,符合下列標準,通常要求存在至少3條臨床描述的特點或行為的確切證據,只有當人格的偏向或特征已達到嚴重界限時,才可做出診斷:明顯不協調的態(tài)度和行為,通常涉及多方面的功能,如情感、喚起、沖動控制、知覺與思維方式及與他人交往的方式。異常行為模式是持久的、固定的,并不局限于精神疾患的發(fā)作期。異常行為模式是泛化的,與個人及社會的多種場合不相適應。上述表現均于童年或青春期出現,延續(xù)至成年。給患者帶來相當大的苦惱,但僅在病程后期才較為明顯。這一障礙通常會伴有職業(yè)及社交的嚴重問題,但也并非絕對如此。(2)DSM-5DSM-5,又稱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也是現在心理相關工作者(精神科醫(yī)生,咨詢師,科研人員,教育者,學生等)使用和參照的最新一版。它是由美國精神病學會(APA)為了標準化的為精神類疾病的診斷,治療,科研等工作制定的。人格障礙是指明顯偏離了個體文化背景預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是泛華的和缺乏彈性的,起病與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穩(wěn)定,并導致個體的痛苦或損害。人格診斷要點人格障礙臨床診斷依靠病史、神經系統和精神科檢查及對照診斷標準。應特別注意,18歲以下不診斷人格障礙。人格障礙的診斷與普通精神障礙診斷的不同之處在于,要系統了解患者人格功能的所有側面,即其畢生的行為模式。一般人格障礙A、明顯偏離了個體文化背景預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表現為下列2項(或更多)癥狀。①認知(即對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釋方式)。②情感(即情緒反應的范圍、強度、不穩(wěn)定性和恰當性)。③人際關系功能。④沖動控制。B、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是缺乏彈性和廣泛的,涉及個人和社交場合的諸多方面。C、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引起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yè)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D、這種心理行為模式在長時間內是穩(wěn)定不變的,發(fā)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時期或成年早期。E、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礙的表現或結果來更好地解釋。F、這種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不能歸因于某種物質(例如,濫用的毒品、藥物)的生理效應或其他軀體疾?。ɡ?,頭部外傷)。由其他軀體疾病所致的人格改變是一種持續(xù)性的人格障礙,被認為是一種軀體疾病的直接生理效應。(例如,額葉病變)其他特定的人格障礙和未特定的人格障礙的分類適用于如下兩種情況:①個體的人格模式符合人格障礙的一般標準,具有幾種不同人格障礙的特質,但不符合任一種特定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②個體的人格模式符合人格障礙的一般標準,但認為個體的人格障礙未包含在DSM-5分類中(例如,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根據描述性上的相似性,人格障礙分成三組。A組:奇異-古怪性人格障礙。包括偏執(zhí)型、分裂樣、分裂型人格障礙?;加羞@些障礙的個體通常表現得奇怪或古怪。這些人格障礙都具有精神分裂癥的某些特征,但是被診斷為這些人格障礙的人并沒有與現實脫離。他們的行為常常顯得古怪、反常和不恰當。例如,他們可能習慣性地懷疑別人,或者說話方式古怪難懂。B組:戲劇化-情緒性人格障礙。這些人格障礙個體在人際關系中傾向于支配別人、性情暴躁、漠不關心。他們容易做出沖動、有時是暴力的行為,幾乎不考慮自身安全或者他人的安全或需要。包括反社會型、邊緣型、表演型和自戀型人格障礙?;加羞@些障礙的個體通常顯得戲劇化、情緒化或不穩(wěn)定。被診斷為這些障礙的人在人際關系中更傾向于操控,反復無常,在社交關系中表現冷漠,并且容易做出沖動的行為。他們經常以夸張的方式行動,甚至會通過自殺來獲取關注。C組:焦慮-恐懼性人格障礙。包括回避型、依賴型和強迫型人格障礙?;加羞@些障礙的個體通常表現得焦慮或恐懼。被診斷為這些障礙的人缺乏自信,并且有人際關系問題。對不同群組的患病率估計顯示:A組為5.7%,B組為1.5%,C組為6.0%,以及任一類型的人格障礙為9.1%,提示不同人格障礙的高共病率。來自2001-2002年的美國國家酒精及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提示,約有15%的美國成年人有至少一種人格障礙。如果要在18歲之前給個體做出人格障礙的診斷,那么該特征必須至少存在一年。一個例外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該人格障礙不能在個體18歲之前做出診斷。(3)ICD-112022年2月1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布了最新修訂版的《國際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統計分類》——ICD-11。正常人格與異常人格并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兩者只有程度的不同,并無性質的變化。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社區(qū)精神病學榮譽教授,英國林肯郡合作NHS信托基金會轉型精神病學顧問,世界人格組織人格障礙分類修訂小組主席(2010-2017)PeterTyrer教授認為ICD-11的一個重大變化是不再用以往的分類系統來區(qū)分人格障礙(比如,眾所周知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這些是分類系統的診斷名稱),代之以維度系統。分類系統的弊端之一是長期存在的標簽化和污名化的現象,比如“這個人很自戀”、“你太邊緣了”,這既會對病人造成心理傷害,也會導致醫(yī)患之間的不信任。弊端之二是廣泛存在的共病現象,所以,除非是經驗豐富的專家,否則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ICD-11的維度系統從兩個階段來評估人格障礙:首先是第一階段的評估,區(qū)分屬于1-4級中的哪一等級(人格困難、輕度、中度、重度,如果都不符合,意味著是正常人格);然后是第二階段,在5個特質領域來評估是哪個(些)領域更為突顯。第一階段識別人格障礙的嚴重程度ICD-11基于人際社會功能紊亂和自我認知的扭曲這兩個方面來評估的人格障礙的嚴重程度。從輕到重分為4個等級:人格困難、輕度人格障礙、中度人格障礙、嚴重人格障礙。如果都不符合這4個等級,那么你便是很幸運的是正常人格。詳細的等級區(qū)分需要參考以下幾個方面:?人際功能紊亂的程度?泛化的程度?情境因素?履行社會角色的能力?傷害自己和他人的風險?精神疾病的共病人格困難:人格困難這個新診斷最輕,而它其實也是短程的心理咨詢就能有效干預的,不論是通過“榜樣學習”,還是通過聚焦當下困惑的討論,都很快且有效。輕度人格障礙:人格問題僅影響人格功能的部分方面,如在自我調節(jié)能力中存在缺陷,但在親密關系和同情心方面不存在問題。能夠保持一些人際關系、并能勝任工作,因而在某些場合中問題并不明顯。一般不會對自身或其他人造成重大傷害。中度人格障礙:人格問題影響到人格功能的多個方面,如自我認知、維持親密關系的能力、同情心等,因而影響到社會角色、職場和私人關系中的表現,經常并持續(xù)性地與他人產生沖突。往往伴有對自身或他人的傷害,但未達到長期損害或是危及生命的程度。重度人格障礙:廣泛而嚴重的人格問題,影響到近乎全部人格功能。幾乎沒有朋友,工作能力喪失或是嚴重受損,無法履行社會功能。通常伴有對自我或他人的嚴重傷害。PeterTyrer教授指出,在臨床工作中更容易遇到輕度和中度的人格障礙。嚴重人格障礙者一般缺少求助的動機,但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嚴重的傷害(在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yè)等領域)。嚴重人格障礙一般會被社會的監(jiān)管機構看護起來(比如監(jiān)獄)。第二階段通過衡量特質領域來界定在哪個(些)領域更為突顯。第二階段包括五個特質領域:?負面情緒/負面情感(相當于以往的“神經質”,傾向于體驗到廣泛的負面情緒、情緒不穩(wěn)定、負面的態(tài)度、低自尊和不自信、不信任等)。?疏離(傾向于保持人際距離和情感距離)。?強迫性性格(專注于完美和是非標準,過度的控制性,包括對自己及他人;固執(zhí)而不靈活)。?反社會(自我中心,缺乏對他人的同理心)。?去抑制(輕率地行動而不考慮潛在的后果)。4、人格障礙的鑒別診斷鑒別診斷必須排除廣泛性大腦損傷或病變,以及其他精神障礙所直接引起的狀況。必須注意,人格障礙或人格改變應與其他類別的障礙區(qū)分開,在診斷時可采用精神障礙與人格障礙或人格改變的多軸診斷,可根據人格障礙所表現出的最常見、最突出的特點群進一步分類,有關亞型是人們普遍承認的人格偏離的主要形式,這些亞型并不相互排斥,在某些特征上有所重疊。人格障礙與人格改變有所不同。人格障礙是在發(fā)育過程中人格發(fā)展產生了穩(wěn)定、持久和明顯的異常偏離,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出現,延續(xù)到成年,并不是繼發(fā)于其他精神障礙或腦部疾病。相反,人格改變是繼發(fā)的獲得性異常,通常出現在成年期,在嚴重或持久的應激、極度的環(huán)境隔離、嚴重的精神障礙、腦部疾病或損傷之后發(fā)生。采用精神障礙與心理社會因素相結合的多軸診斷系統,有助于記錄這類情況。診斷時應注意,人格改變表現為行為模式和社會功能的持久和穩(wěn)定(至少2年)的適應不良,以及主觀感到痛苦,這種人格上的改變一定會破壞患者的自我形象。參考文獻:1.郝偉、陸林主編.精神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2.【法】弗朗索瓦?勒洛爾/【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著.歐瑜譯.無處不在的人格.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3.【美】蘇珊·諾倫-霍克西瑪著,鄒丹等譯.《變態(tài)心理學》(第6版,DSM-5更新版)[AbnormalPsychology(6thEdition)].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3.俞林鑫筆記整理.去標簽、防污名:PeterTyrer教授《ICD-11的人格障礙診斷標準》講座要點psyByond團隊心浪潮psyByond簽約咨詢師入口2022-03-1814:534.人格障礙的一般定義(DSM-5)原創(chuàng)三頁心理三頁心理2020-11-1223:345.張文娟.人格障礙.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53-546.WHO.ICD-11forMortalityandMorbiditySaistics/6A20schizophrenia[EB/OL].https:/icd.who.in/dev11/1-m/en#/http%3a%2f%2fid.who.int%2ficed%2fenity%201683919430,2019-04-01.7.美國精神醫(yī)學學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M].5版.張道龍,劉春宇,張小梅,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94-1008.美國精神醫(yī)學學會.理解DSM-5精神障礙[M].夏雅俐,張道龍,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25-28.9.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精神障礙診療規(guī)范(2020年版)》10.MulderR,TyrerP.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ofpersonalitydisorders.CurrOpinPsychiatry.2019;32(1):27–3111.Availablefrom:https://journals.lww.com/00001504-201901000-00006.12.簡單心理Uni2021-05-2911:2013.PsychologyToday.(2020).PersonalityDisorders.PsychologyToday.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asics/personality-disorders.14.作者:婕希Jessie來源:簡書15.知乎《無處不在的人格》--人格障礙描述與應對,附筆記干貨jackpirate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思想者2023年01月27日
459
0
0
-
羅國帥主治醫(yī)師 天津市安定醫(yī)院 普通精神科 以下是《人格障礙的心理動力學診斷和治療》的學習筆記,由上海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仇劍崟老師主持,邀請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理學臨床教授Eve Caligor和另一位女精神病學家潘琳格進行的網上教學。以下提問者均為仇劍崟老師。提問一:評估和診斷人格障礙很重要,因為了解比如抑郁癥、進食障礙患者背后的人格結構,對理解病人和指導治療都很重要。不同的人格結構可能有相同的正在,卻有不同的結局,比如,我的一個進食障礙的病人,治好了她的進食障礙后,邊緣性人格障礙就暴露出來了。回答:潘琳格:是的,首先,病人的癥狀、疾病是根植于他的人格中的,這對于理解“病人是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正在是非常容易快速治療的,到那其人格障礙和人格問題卻不那么容易解決。最后,不僅要治療其癥狀,還需要對其人格障礙進行治療,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所以,清晰地了解病人的人格病理是很重要的。Eve Caligor:DSM-5發(fā)現,人格障礙對預測癥狀治療的療效有很好的作用,這是一個重要的證據。同時說明,評估人格病理,對確定治療目標有重要作用。目前的DSM-5系統只針對癥狀和精神疾病進行診斷、治療,事實上是忽視了人格在疾病發(fā)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僅不利于理解病人,也忽視了病人是一個整體。筆記or感悟:目前的精神病學診斷標準體系并不重視人格的重要作用,但不了解一個人的人格結構或發(fā)展水平,將很難理解病人的病情和發(fā)病機制,只針對癥狀進行治療是對癥治療,那什么是對因治療呢?相較于針對癥狀的治療方式,針對人格方面的治療是對因治療。 提問二:為什么人格障礙的診斷很難?我以及我所遇見的精神科醫(yī)生們很少給病人下一個人格障礙的診斷。我所供職的醫(yī)院是中國頂尖的精神科專科醫(yī)院,在這里都很少給病人做出人格障礙的診斷,可以想象,中國其他地方的精神科醫(yī)生更不會做出類似的診斷?;卮穑号肆崭瘢?.做出人格障礙的診斷,全球都很難,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2.醫(yī)生很難鑒別出人格障礙。3.DSM-5是一個簇群的結構,醫(yī)生需要判斷病人有哪些癥狀,計算病人有哪些癥狀滿足標準,是否達標了,這很難診斷出人格障礙。相反地,不容直接問“這個病人是否有人格障礙?他的人格障礙是否嚴重?”反而會很好地做出人格障礙的診斷。Eve Caligor:對,是的。與其背誦DSM-5中200多條人格障礙的癥狀標準,不如去看病人的“自體客體關系”,自體客體關系不僅可以評估其人格,也可以評估其關系,這就會很好地做出診斷。感悟:人格障礙的診斷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診斷標準不那么好用,過于復雜和缺乏操作性,造成人格障礙的診斷困難。其次,這也好理解,畢竟人格是很復雜的,很難評估,研究人格障礙肯定要比研究抑郁癥要難得多。診斷標準中,抑郁癥之類的疾病可以構筑癥狀群,而且這很容易,但是人格障礙構筑癥狀群非常困難。第三,人格障礙一直都是精神分析或精神動力學派的專屬研究領域,國際精神病學界尤其是生物醫(yī)學出身為主的精神科醫(yī)生們,對人格障礙的研究一直不太熱衷,甚至對其納入DSM診斷系統也都不情不愿。這背后有精神分析與精神科醫(yī)師們的博弈。所以,DSM以及其他的診斷體系中,人格障礙的名詞是最易混淆和令人頭痛的,畢竟一大堆專屬名詞。更夸張的是,DSM診斷體系中出現的精神科醫(yī)生所用到的很多人格障礙專業(yè)名詞,跟精神分析當中同樣的專業(yè)名詞,含義是不一樣的,比如“邊緣性人格障礙”,精神科和精神分析對其會有不同的認識。最后則是醫(yī)療保險或經濟的作用,人格障礙這個診斷不如抑郁癥那樣容易獲得保險賠付,更不如精神分裂癥那么容易獲得精神殘疾證或經濟救助,這些都非常直接地影響精神科醫(yī)師做出人格障礙的診斷。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屬于中國醫(yī)生的現實困境,那就是中國的醫(yī)療關系緊張。一般的精神病人很少跟精神科醫(yī)生產生糾紛,但是人格障礙的病人卻是最容易產生嚴重糾紛的那一類病人。病人的纏訟,司法救助的困難,人格障礙病人及家屬無理取鬧和相關部門(包括醫(yī)院)的無力,造成了醫(yī)生的無奈。中國醫(yī)生都是“兩院院士”,一腳醫(yī)院,一腳法院。本來就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誰也不敢招惹人格障礙:甚至不敢給人格障礙的病人治病。這是血淚教訓!此外,人格障礙不像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人格障礙不屬于中國規(guī)定的六種嚴重精神疾病的范疇。所以,如果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等病人,雖然犯起病來打人罵人,最終我們還可以考慮報警,尋求強制治療的幫助。但是人格障礙的患者不是嚴重精神疾病,不納入國家嚴重精神病人管理體系,缺乏相應的監(jiān)管,鬧起來更容易無法無天。——寧肯治療100個精神分裂癥,不愿意接診1個障礙?!遥烁裾系K的病人,一旦有糾紛,他們的行為是無法預測的:無休止地給你打官司,無休止地騷擾,無休止地上網舉報,無休止地上訪,無休止地到處投訴。更有甚至,不停地跟蹤,甚至偏激到報復。這時候你就會發(fā)現,做一個醫(yī)生是多么高危的職業(yè)!所說的這些都屬于現實困境?!斎涣耍烁裾系K是個極為寬泛的疾病范疇,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格障礙的病人都還是好的。我所說到的,只是極少數的人,屬于極端中的極端。但很遺憾,這個世界很容易被那些極少數人影響和改變,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仇劍崟:DSM-5對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是碎片化的,對人格障礙的評估更強調其信度,卻忽視了效度,造成診斷、識別率下降。Eve Caligor:評估人格障礙的過程是,先評估病人有哪些功能運作不良,失調的功能可以預測人格的問題。當然,功能的評估并不是核心,特質和關系的評估才是人格障礙的核心。因為,人的功能失調可以通過治療或生活順利而改變,變得功能協調,比如,內向的人不能通過治療變成外向的人,而通過治療,可以將功能運作不良的內向的人,改變成功能運作良好的內向的人。人的功能是容易改變的,相應的,人的特質是穩(wěn)定的,所以我們評估人格障礙應該注重評估特質?,F行的DSM-5中評估人格的標準可以改變一下,替代標準是”自體客體關系“。也就是不再強調評估到底有多少人格障礙的癥狀標準,而是評估比如的自體客體關系,在新的維度評估病人,評估病人的移情-反移情。評估病人的移情-反移情需要在兩個方面中評估:1.治療中。2.人際中。 書籍推薦:《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仇劍崟老師說這本書是Eve Caligor老師寫的,但是這本書的作者是John F. CLarkin等人,并沒有Caligor。另外:仇劍崟老師說她們翻譯了Eve Caligor或潘琳格的書,今年會出版。具體書名忘記了。ps:我提到的人格障礙為什么難以診斷的時候,所指的都是精神科里面的人格障礙,并不是心理治療(并不僅僅是精神動力學)里面的人格障礙。在這里我還是需要補充一下:仇劍崟及Eve Caligor等大咖所說的”人格障礙為什么難以診斷“的問題,實際上還是指精神科醫(yī)生,他們的工作中很少診斷人格障礙。這個問題一分為二的看:1.精神科醫(yī)生面對的人格障礙并不像精神動力學或心理醫(yī)生們碰到的那樣,作為精神科醫(yī)生,我碰到的為數不多的人格障礙和聽說的我們醫(yī)院同道遇到的人格障礙患者,并不那么”美麗“。精神科醫(yī)生語言體系里面的人格障礙,跟精神動力學心理治療師們所提到的人格障礙并不是一回事。2.心理治療師碰到的人格障礙,尤其是最多見和最多接診治療的邊緣性人格障礙,都還算是比較好的病人/來訪者了。精神科醫(yī)生面臨的是人格障礙的”病人“,而心理治療師面對的是人格障礙的”人格缺陷者“,實際上二者是不一樣的。精神科醫(yī)生給與的治療與心理治療師給與的治療,也是不同的。最根本的矛盾是,精神科醫(yī)生和心理醫(yī)生與人格障礙建立的關系是不同的:醫(yī)生只會給藥,人格障礙不吃藥,醫(yī)生的作用就被打五折了;醫(yī)生也不可能像心理醫(yī)生那樣與人格障礙建立穩(wěn)定、深入、移情、安全、溫暖的關系?!駝恿W心理醫(yī)生和大部分受過系統訓練的心理咨詢師,對于識別和診斷人格障礙還是比較容易的,反而并不像精神科醫(yī)生那么束手束腳。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精神動力學心理治療師們,都非??释A得精神科醫(yī)生的關注,努力融入精神病學界,并且希望改變DSM-5這個巨大的診斷體系。所以,提到人格障礙的診斷困境,不由自主地都是拿精神科醫(yī)生同道作為例子。實際上,我覺得精神動力學的心理醫(yī)生們,識別人格障礙并沒有那么大的困難,畢竟評估人格結構和人格成長水平,是精神動力學最擅長和受訓最多的內容。如果一個精神動力學取向的心理醫(yī)生,連病人的人格都沒有做到詳細、全面的評估,那他肯定很難說是合格的吧?當然了,無論是仇老師,還是Eve Caligor,我看到,他們都是醫(yī)院里面的醫(yī)生,這也容易讓他們將目光放到臨床醫(yī)生身上。所以,我覺得,所謂的人格障礙的識別與診斷困境,是一個偽命題,就像是廣大剩女不找對象并不是找不到對象一樣,人格障礙并不是診斷不出來,而是不應該只盯著精神科醫(yī)生,而更應該關注自己的基本盤:精神動力學心理醫(yī)生們。我作為精神科醫(yī)生,實話說,我是絕對不會診斷病人是人格障礙的,這已經是精神科內部的共識;不僅僅是DSM-5讓我們無法很好地診斷人格障礙,以后ICD-11出來了,更強調診斷的情境性而不是等級診斷,那我們就更要診斷令病人們最痛苦的癥狀學診斷了。雖然有可能很不合理,但是,人格障礙這個診斷不受精神科醫(yī)師待見是大勢所趨。2021年6月18日星期五2021年06月24日
962
0
0
人格障礙相關科普號

高昕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昕 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安定醫(yī)院
普通精神科
1027粉絲27.8萬閱讀

崔立謙醫(yī)生的科普號
崔立謙 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臨床心理科
4191粉絲50.3萬閱讀

胡文生醫(yī)生的科普號
胡文生 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
精神科
1527粉絲17.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