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發(fā)生乳腺炎最主要的兩個原因
陳芳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11日1027
0
0
-
哺乳期乳房請不要拒絕熱敷
屈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11日2571
3
25
-
乳房保養(yǎng)指南~~愛美愛健康的小仙女們必讀
作為一名乳腺??频尼t(yī)生,除了處理我們棘手的乳腺腫瘤各類問題外,更希望大家防范于未然,盡力保持乳房健康,同時兼顧乳房美美的外型也是極大的心愿。為了避免因為人傻錢多而被美容院白白坑去成千上萬的事再度發(fā)生,讓我從專業(yè)角度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科學進行乳房保養(yǎng)吧~1、定期進行乳房體檢定期的體檢很重要?。?!定期的體檢很重要?。?!定期的體檢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強烈建議大家定期進行乳房體檢,如果單位沒有安排的話,最好給自己安排上,年輕的小仙女們也不要忽視哦,每1-2年檢查一次,主要項目包括醫(yī)生手檢和乳腺彩超。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夏雯2、發(fā)現(xiàn)乳房不同以往及時就診例如出現(xiàn)乳房“包塊”、乳頭溢液、乳頭凹陷,總之是之前沒有的最近新發(fā)現(xiàn)的情況,建議大家來找尋乳腺??漆t(yī)生的幫助,萬萬不可隨意在美容院選擇按摩通乳,熏艾促循環(huán),外敷消結節(jié)這些無腦操作。良性病沒有辦法通過這些模式治好,惡性病不但耽誤病情還可能促進播散及惡化,務必要留意3、平日的乳房保養(yǎng)秘笈乳房的大小和外型更多是與遺傳相關,白嫩、堅挺、胸型好的乳房如何去保持呢~①在生活上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的作息習慣;②良好的情緒,經常生悶氣也容易導致乳腺腫痛的發(fā)生哦;③不要過度節(jié)食,太瘦或者脂肪含量太低也會影響胸型的滿意度噠;④適當健身,胸肌得到鍛煉后會顯得外型更挺拔,整個人氣質也更佳;⑤注意防曬,如果穿了有些低胸的若影若現(xiàn)的感覺這一類的衣服,也建議用上防曬,畢竟紫外線對嬌嫩胸部皮膚的也會影響而造成松弛;⑥請勿經常摩擦,乳頭顏色可能會因為激素水平和基因遺傳變化而不同,勿經常摩擦,也不要隨意在乳頭部位使用美白紅嫩的產品;⑦內衣的松緊度合適,切不可長期穿著塑身衣,也不要穿著文胸或塑身衣睡覺哦;⑧乳房按摩或者精油使用并沒有證據(jù)可以增大乳房,最為高度有效的立竿見影的方式還是進行隆乳術,如果大家對乳房的外觀著實不滿意的話,選擇靠譜的整形醫(yī)生咨詢比自己折騰在美容院要好得多~最后祝所有的小仙女們又健康又有魅力~~還有疑問或者想要了解的內容也歡迎在評論區(qū)告訴我,謝謝大家的喜歡和信任
夏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07日2614
2
14
-
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臨床表現(xiàn) 局部:紅腫熱痛、皮溫升高,腫塊(多為楔形或不規(guī)則形)等 全身:發(fā)熱、寒戰(zhàn)、乏力、頭暈等輔助檢查 實驗室: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已明確是否伴有細菌感染 影像學:首先超聲,當需要與乳腺癌鑒別診斷時可嘗試選擇X線和核磁。治療 局部治療(目的是減輕水腫、有效排出乳汁,利于炎癥消散):對于乳房采用恰當按摩、適時選擇冷熱敷;對于炎癥部位可選用硫酸鎂及中藥;對于膿腫患者,及時外科處理。 全身治療(充分休息、情緒穩(wěn)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經驗性用藥多選用針對金葡菌的青霉素類、頭孢類;或根據(jù)藥敏培養(yǎng)選擇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時要注意足量足療程,推薦為10-14天,如正規(guī)使用1周后,炎癥無緩解或加重,不能排除炎性乳癌或其他特殊類型感染時,可行空心針穿刺活檢。
魏麗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05日1787
0
1
-
哺乳期乳腺炎的自救方法
寶寶的降生給家庭帶來了無限喜悅,但隨之而來的哺乳問題也會讓媽媽們措手不及。首次生產的媽媽在產后早期很容易患上哺乳期乳腺炎,這會讓她們苦不堪言,甚至不得不中斷母乳喂養(yǎng)。哺乳期乳腺炎也稱為產后乳腺炎,常發(fā)生在第一次分娩后,在產褥期常見的一種疾病。好發(fā)于產后4周內的哺乳期媽媽,多為產后急性乳腺炎,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糖球菌,乳汁淤積是發(fā)病的重要原因。哺乳期乳腺炎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有乳房出現(xiàn)紅、腫、熱、痛,并有局部腫塊、膿腫的形成,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北京市海淀區(qū)婦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高雅軍 國際上對于乳腺炎的定義不甚嚴格,輕到出現(xiàn)堵奶、乳房脹痛沒有發(fā)燒,重到出現(xiàn)高熱幾經治療輸液通乳仍無好轉甚至化膿都屬于乳腺炎的范疇。在乳腺炎早期通過頻繁哺乳、局部冷敷,讓孩子的下巴對著病灶部位頻繁吸吮是最有效的自救方法,孩子是最好的通乳師。如果孩子親喂困難也要學會自己手擠奶(見我的好大夫平臺手擠奶相關教學視頻),通過每2-3小時1次,每次5-10分鐘的頻率讓乳汁流動起來。如果平時有輕易使用抗生素的習慣要注意了。因為現(xiàn)在普遍使用的抗生素都是廣譜的,服用后不但殺死了致病菌,也殺死了乳房中很多益生菌,使乳房出現(xiàn)菌群失調,甚至后期引起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癥狀是哺乳時或哺乳后出現(xiàn)乳房針刺、放射性疼痛,持續(xù)1-2小時,嚴重也會出現(xiàn)乳頭乳暈處的滲出脫屑。所以我建議增加益生菌,以拮抗導致乳腺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從而減少早期乳腺炎加重的幾率。關于益生菌治療哺乳期乳腺炎,國外已經有很多詢證等級高的研究,證明其有效性及減低復發(fā)性。英文好有興趣的媽媽可以pubmed一下CECT5716查到相關文獻。 文獻摘要:關注乳腺微生態(tài),補充發(fā)酵乳桿菌CECT5716:研究結果表明,自孕晚期至哺乳期,機體內源性腸道-乳腺通道打開,此時乳腺局部微生態(tài)豐富度增加。一旦乳腺微生態(tài)失衡,益生菌減少,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乳腺炎就發(fā)生了。美國母乳喂養(yǎng)(ABM)指南中也強調,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急性乳腺炎的發(fā)生與乳腺菌群失衡有關。發(fā)酵乳桿菌CECT5716是分離自健康母乳的益生菌,被稱為益生菌中的“貴族”。是經過20多年研究被證實具有能有效緩解乳腺炎,緩解哺乳期乳房的腫脹、疼痛等癥狀,提高母嬰的免疫力和腸道健康的專利菌株。在國外已被廣泛用于防治哺乳期乳腺炎,研究顯示,提前補充發(fā)酵乳桿菌CECT5716可以將哺乳期乳腺炎發(fā)生率降低51%。
高雅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03日5287
0
5
-
哺乳期的奶堵了怎么辦?怎么辦?
哺乳期最常見的就是堵奶了,哺乳媽媽疼的鬧心,如果伴隨發(fā)燒,就又頭昏乏力,多數(shù)還會伴隨乳頭疼,撕心裂肺那種,更甚者孩子不愿吃奶了,因為啯的費勁,供不上口。出現(xiàn)這種情況怎么辦?是給孩子繼續(xù)吃?還是暫停哺乳?要不要趕緊打消炎針? 在這里尹醫(yī)生提醒你,一定先別慌,冷靜,冷靜,別著急。如果局部皮膚還沒紅,那就完全有機會好轉,如果乳頭不是疼的厲害,沒有多處潰瘍,那就讓孩子可勁吃,別著急添奶粉,能在孩子吃奶前熱敷敷更好,很有可能孩子的小嘴就救了你,也為你省下了一筆找揉奶師按摩的費用。孩子餓了就給吃,不必掐時間。如果孩子吃完,自己能夠學會從遠端把殘奶排出來,排凈是最好的了,這不僅是常規(guī)護理,更是預防堵奶的關鍵。如果你能夠這樣做,尹醫(yī)生告訴你病情一定不會加重,不至于成膿。如果經上述處理沒有緩解那最好抓緊時間去醫(yī)院了,當然,能來中醫(yī)院就診最好(在這里不是因為尹醫(yī)生在中醫(yī)院的緣故),你若去西醫(yī)院,可能有很多患者都有過經歷,那就是打針,一打針孩子不能吃奶,而你又不會排,只能加重,加重,整不好那就得化膿手術了,媽媽遭罪,遭錢,孩子吃不了奶了,你會心疼死。 其實,堵奶這個毛病解決非常簡單,既然堵了,那就抓緊疏通,孩子頻繁的吃奶是疏通,醫(yī)生給你專業(yè)的按摩是疏通,配合中藥辯證治療也是疏通,孩子無形當中幫了媽媽,她吃飯的問題解決了,醫(yī)生幫你,你心里踏實了。 最后還得強調下,這老百姓常說的堵奶,我們醫(yī)學上叫”早期乳腺炎”。記住,一定要在早期及時就診啊,等到皮膚變紅,暗紅,再保守治療可能就委實晚了,尹醫(yī)生最不想看到這樣,唉,除了唏噓,心痛,心痛!那真是愛莫能助??!
尹麗俠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03日1731
0
1
-
《閱讀經典》精準醫(yī)學漿細胞乳腺炎
閱讀經典第二季:鶯啼翠柳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吳高松江南的春季是詩意的,縱然乍暖還寒,卻已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千里鶯啼綠映紅…而我們的閱讀經典也告別了冬季的“圍爐晨話”,走進春天里,進入第二季,周二清晨,科室業(yè)務學習,我們再讀經典,知行合一。 雖然窗外疫情肆虐,但是我們學習熱情依舊!科室學習全面重啟,今天,由我們邵逸夫醫(yī)院腫瘤外科的徐聞博醫(yī)生繼續(xù)為大家?guī)矸遣溉槠谌橄傺讓n}——漿細胞乳腺炎探討。徐聞博醫(yī)生將對漿細胞乳腺炎的發(fā)病機制進行系統(tǒng)綜述,同我們一起探討漿細胞乳腺炎炎發(fā)病機制和診治的發(fā)展方向。疾病定義/分類與誘因 漿細胞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一種以導管擴張、漿細胞浸潤病變?yōu)榛A的慢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癥。最早于1925年Ewing首先提出管周性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1933年Adair稱為漿細胞性乳腺炎,同期,尚有一些描述不同癥狀的名稱,如粉刺性乳腺炎、閉塞性乳腺炎、乳汁淤積性乳腺炎等;1951年Haagensen根據(jù)病理特點命名為乳腺導管擴張癥(mammary duct ectasia,MDE)。實際上不同的命名代表著該疾病的不同時期的臨床病理學特點,因此亦有學者將其分為以下三類: 乳管阻塞和刺激是該病發(fā)生的病理基礎,導管擴張,管壁上皮萎縮,基底膜破壞,導管周圍炎性浸潤(包括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細菌繼發(fā)感染可能是加重病情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臨床表現(xiàn) 漿細胞乳腺炎可發(fā)生于各年齡段的成年女性,尤其 40 ~ 49 歲婦女;其發(fā)病率約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根據(jù)起病緩急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 乳房有紅、腫、熱、痛,可觸及邊界不清的硬結,但一般無畏寒、發(fā)熱等全身癥狀,檢查血象多不升高。亞急性期: 癥狀減輕,硬結縮小。慢性期: 上述癥狀消失,僅留下界限不清、質硬的腫塊或瘺管、竇道形成。輔助檢查乳管鏡檢查:大導管明顯擴張,管壁粗糙,彈性差或纖維化,管腔內大量炎癥細胞降解產物表現(xiàn)為白色絮狀或纖維網狀結構超聲及影像學檢查:超聲表現(xiàn)主要是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低回聲團塊。乳房 X 線通常呈非對稱性不均勻密度影細菌培養(yǎng):常規(guī)細菌培養(yǎng)通常為陰性病理診斷:是確診的主要依據(jù),腫塊粗針穿刺活檢或膿腫壁刮取組織活檢治療 漿細胞性乳腺炎很少能自愈,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急性炎癥期是 PCM 最佳藥物治療時期,慢性期或病灶局限是最佳手術治療時期。對于乳腺疼痛、乳頭溢液而無明顯腫塊的乳腺導管擴張癥,乳管鏡沖洗為首選治療。對于乳腺瘺管、竇道或潰瘍形成,反復發(fā)作的PCM,則采用抗分枝桿菌治療結合手術治療。乳管鏡沖洗治療:主要用于表現(xiàn)為乳頭溢液的乳腺導管擴張癥,平均每周1次,平均治療次數(shù)為6~8次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醫(yī)院的一篇單中心研究報道了乳管鏡沖洗治療3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效果顯著,完全緩解率達到93.8% (30/32),且65.6%病例治愈時間在6個月內,所有病例中位隨訪15.6 月無復發(fā)。中華醫(yī)學會結核分會于2000年制定的有關可疑肺外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is mycobacteria,NTM) 病的診斷標準中,對于醫(yī)源性或非醫(yī)源性軟組織損傷或外科手術后切口長期不愈合的病灶找不到病因者,臨床上可考慮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菇Y核治療:對于乳腺瘺管、竇道或潰瘍形成,反復發(fā)作的PCM,采用抗分枝桿菌治療已成共識,無論單獨藥物治療還是結合手術治療,有效率及治愈率均較高,但目前普遍缺少明確的病原學證據(jù),仍處于探索階段。其他藥物治療包括:抗生素治療:急性炎癥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及甲硝唑他莫西芬治療:可阻斷雌激素對乳腺組織的刺激作用,減少滲出中醫(yī)中藥:西黃丸、瘡靈液、金黃膏、紫色消腫膏、芙蓉膏等中藥外敷手術治療:局限性的腫塊和外周型病灶可直接行腫塊或區(qū)段切除手術治愈;手術宜在無明顯急性炎癥表現(xiàn)、病灶穩(wěn)定且局限時進行。外科治療包括:一篇來自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乳腺中心的文獻回顧性分析了152例漿細胞乳腺炎病例的診治,將其分為IV個亞型:I型(腫塊型)、IIa型(小膿腫型3 cm)、IIb型(大膿腫型>3 cm)、III型(瘺管型)、IV型(復雜難治型)。該研究中I型病例約占一半,I型和II型以擴大切除為主要手術方式,III型和IV型則多數(shù)行瘺管切除聯(lián)合擴切及腺瓣轉位手術。I-III型復發(fā)率在6%-8%,IV型最高,11.8%。總結與思考 PCM是一種乳腺慢性炎癥性疾病,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對乳腺不可逆的毀損;手術治療是最重要的手段,三聯(lián)抗結核治療亦有不錯的療效;臨床工作中需加強對該疾病的認識,早期干預及患教可能降低發(fā)病率及遠期影響。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邵逸夫醫(y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作者 徐聞博
吳高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02日2274
0
1
-
哺乳期胸痛是怎么回事
陳芳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6月02日829
1
2
-
平消膠囊在慢性乳腺炎癥的應用
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女性生育年齡增高,現(xiàn)代女性兼顧家庭與事業(yè),急慢性乳腺炎癥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相對于急性炎癥,慢性乳腺炎的發(fā)病率增高和發(fā)病周期長的特點引起了筆者的關注。臨床上常見的慢性乳腺炎,又叫導管擴張癥,中醫(yī)叫粉刺性乳癰,經病理診斷為漿細胞性乳腺炎。此類疾病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筆者針對慢性乳腺炎患者給予平消膠囊聯(lián)合激素的治療方法,經2年的觀察,臨床治療效果較單純手術患者效果好,且患者損傷小。選取3例病例進行詳述。 病例1,女性,34歲,2019年3月發(fā)現(xiàn)左乳頭旁紅腫1周,伴有明顯觸痛,且腫物逐漸增大,局部皮膚增厚。無發(fā)熱?;颊?年前生育,順產,否認妊娠期乳腺炎病史,無家族性遺傳疾病。查體可及雙乳對稱,乳頭無溢血溢液,左乳明顯可及腫塊,大小約4.0X3.5cm,質硬,周圍皮膚紅腫,無波動感。給予病理科穿刺活檢證實為漿細胞性乳腺炎。連續(xù)服用平消膠囊1個月,及小劑量激素半個月后逐漸減量。此時復查超聲,腫塊大小3.0X1.0cm,周圍炎癥水腫明顯減小。繼續(xù)服用平消膠囊2個月后,復查超聲,腫塊1.0X0.5cm,質軟。 病例2,女性,28歲,2019年4月發(fā)現(xiàn)右乳紅腫半個月,局部硬塊伴有疼痛,低熱3天,于當?shù)乜寡字委熀?,未見明顯好轉。2018年生育,曾有哺乳期反復發(fā)作乳腺炎病史。查體:右乳可及腫塊5.0X3.5cm,質硬,無波動感,紅腫,右腋下可及腫大淋巴結。經病理活檢證實為肉芽腫性小葉炎。超聲提示腫塊大小5.4X3.3cm,不均質實性。給予平消膠囊較大劑量2個月聯(lián)合小劑量激素1個月,腫塊縮小至3.3X1.5cm。繼續(xù)應用平消膠囊1個月后,腫塊縮小為1.5X1.0cm。隨后筆者建議患者可繼續(xù)口服平消膠囊維持治療或手術切除病灶,患者選擇口服藥物維持治療1個月后停藥。 病例3,女性,43歲,2019年3月發(fā)現(xiàn)左乳腫塊伴觸痛2個月來診,無乳頭溢液,發(fā)熱1周,最高38℃。于當?shù)蒯t(yī)院抗炎治療1周后體溫恢復正常,局部腫塊略減小,現(xiàn)5.5X4.0cm。正常生育哺乳,無服藥史,無家族性遺傳病史。查體:左乳可見紅腫范圍6.0X6.0cm,腫塊5.0X4.5cm,局部無波動感,周圍散在質硬結節(jié),大小約3.0X2.0cm。雙腋下淋巴結腫大。經病理科診斷為漿細胞性乳腺炎。給予平消膠囊1個月聯(lián)合小劑量激素1個月后,腫塊縮小明顯。之后又連續(xù)服用平消膠囊2個月?,F(xiàn)超聲復查孤立腫塊2.0X2.0cm,無散發(fā)結節(jié)。以上病例選取于84例慢性炎癥的對比治療項目中。聯(lián)合應用平消膠囊及激素的治療組中,患者均對治療效果滿意,依從性好,隨訪至今,無反復發(fā)作。目前處于每隔半年復查中。 討論:炎癥反應是針對機體損傷和感染的生理和病理反應。它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前者主要在物理、化學或急性感染情況中發(fā)生,是機體的早期防御措施,通常情況下可很快自愈;后者主要發(fā)生于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中,此時機體的正常反饋調節(jié)已無法終止炎癥,最終導致炎癥慢性化。漿細胞性乳腺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免疫力低下或急性炎癥后肉芽腫刺激形成。傳統(tǒng)的外科治療以手術為主,然而手術后乳腺組織缺失過大,并且不完全統(tǒng)計近50%患者手術后,于1年左右的時間可再次發(fā)病。既往很多年輕女性最終不得不腺體完全切除。可見手術不能完全解除慢性炎癥的刺激。平消膠囊是著名老中醫(yī)賈堃老先生基于臨床實踐40余年的經驗方而制成的抗腫瘤制劑,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結的功效;同時對腫瘤有固本扶正的根本性治療作用。 平消膠囊的主要組成成分為五靈脂、干漆、白礬、枳殼等藥物組成,扶正驅邪的同時軟堅散結。針對慢性炎癥,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另一方面消瘀散結,將有形的炎癥消散于無形之中,逐步吸收炎癥壞死組織并減小局部刺激,在小劑量激素的輔助作用下,更好的抑制了炎癥的進一步擴散或復發(fā)?;趯?4例慢性炎癥的對比治療發(fā)現(xiàn),此類中西醫(yī)結合的口服藥物治療方法創(chuàng)傷小,治療模式易于接受,患者不需住院,且復發(fā)率低。較傳統(tǒng)的單一手術治療,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因此,慢性乳腺炎的治療,筆者認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更適用于臨床應用。
韓曄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5月27日4445
2
3
-
《閱讀經典第二季》鶯啼翠柳——非哺乳期乳腺炎概述
閱讀經典第二季:鶯啼翠柳江南的春季是詩意的,縱然乍暖還寒,卻已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千里鶯啼綠映紅…而我們的閱讀經典也告別了冬季的“圍爐晨話”,走進春天里,進入第二季,周二清晨,科室業(yè)務學習,我們再讀經典,知行合一。 雖然窗外疫情肆虐,但是我們學習熱情依舊!本周科室學習全面重啟,今天,由我們邵逸夫醫(yī)院腫瘤外科的滕榮躍醫(yī)生為大家?guī)矸遣溉槠谌橄傺讓n}——非哺乳期乳腺炎概述。滕主任將向我們詳細的闡述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診治,機制研究和發(fā)展方向。乳腺炎是女性常見的疾病,大部分乳腺炎發(fā)生在哺乳期。而有一類乳腺炎癥并不發(fā)生在哺乳期,被稱之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約占乳腺炎的24%。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程較長,抗生素治療無效,易復發(fā),是臨床上較難治愈的一類炎癥性疾病。NPM通常分為兩類:漿細胞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和肉芽腫性小葉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漿細胞乳腺炎又分為乳腺導管擴張癥(mammary duct ectasia,MDE)導管周圍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肉芽腫性小葉乳腺炎最早由Kessler和Wolloch于1972年描述,由于其病因不明,又稱特發(fā)性肉芽腫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關于NPM的病因目前研究尚不明確,目前主流的病因學說為:1、阻塞學說:由于先天性乳頭內陷、乳管阻塞導致分泌物的阻滯,其化學物質引起無菌性炎癥。2、感染學說:常報道本病與腸球菌、厭氧性鏈球菌、布魯氏桿菌、分枝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有關,但上述細菌是否為直接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確。3、免疫學說:由于該類患者常并發(fā)全身性的結節(jié)性紅斑、踝關節(jié)炎,加上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對部分患者有效。對所有疑診為NPM的病人,乳腺超聲是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B超對于乳腺腫塊的囊實性、及多灶病變的判斷、乳腺導管的擴張等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另外,對懷疑NPM的病人應積極留取病原學標本,通過鏡檢或細菌培養(yǎng)的方法尋找病原微生物存在的證據(jù),需行抗酸染色,PPD試驗排除特異性炎癥,有條件者可行核酸測序鑒定未知病原菌。有溢液的患者可行乳管鏡檢查,MRI對乳腺炎診斷意義不大,但可作為隨訪指標。對于炎癥急性期的病人還應監(jiān)測血常規(guī),生化,超敏蛋白,血沉,IgG,IgA,IgM,抗核抗體譜,PRL,風濕類風濕因子等。確診NPM需行病理活檢,行CORE針穿刺或膿腫切開排膿時行囊壁活檢,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及輔助檢查并排除乳腺結核和特異性肉芽腫性病變。目前,PCM的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局限性的腫塊和外周型病灶可直接行腫塊或區(qū)段切除手術治愈。基于考慮存在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對反復發(fā)作形成竇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PCM的病人采用抗分枝桿菌治療已成共識,但目前普遍缺少明確的病原學證據(jù),因此,仍處于探索階段。GLM通常發(fā)生在育齡期非哺乳女性,30-40歲,尤其是妊娠后5年內(有報道稱男性發(fā)病率約1.3%)。診斷的標準是乳腺小葉內非干酪性肉芽腫的組織病理學表現(xiàn)(發(fā)生率>90%以上),且排除任何已知的病因因素,如導管擴張和自身免疫疾病。有報道GLM的發(fā)病與人種有關:地中海區(qū)域及亞洲人種發(fā)病率較高。50%以上的患者存在棒狀桿菌的感染(位于空泡內)。部分患者在進行空心針活檢后病情加重,包括竇道形成,這可能由于非致病性皮膚微生物向乳腺組織播散導致感染。有報道GLM的發(fā)病與乳頭凹陷或分裂、哺乳障礙、乳房外傷及焦慮有關。目前針對GLM的治療方法有三種: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觀察隨訪。邵志敏教授等認為GLM為自限性疾病,1至2年內可以緩慢消退(平均15個月)。但是患者常因反復乳腺腫痛、破潰、流膿、瘺管形成,生活受到極大困擾,為緩解患者癥狀體征,大多需采取進一步治療。目前GLM的治療以類固醇激素治療為主。激素的給藥劑量按潑尼松0.75 mg/(kgd)計算,逐漸減量,直至癥狀完全緩解或穩(wěn)定。對于腫塊局限者單純的類固醇激素治療可有效地避免手術且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長期類固醇激素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皮質功能亢進綜合征(葡萄糖耐受不良、庫欣癥,肥胖、骨質疏松及骨壞死等)、抑郁、白內障、感染加重、誘發(fā)或加劇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目前國內外也對GLM的外科治療地位進行探討及回顧性研究:多數(shù)專家認為應先用激素縮小病灶,然后再手術,不但可切除病灶、減少復發(fā),而且可保持乳房的美觀。邵逸夫醫(y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乳腺疾病的診斷與綜合治療,在乳腺炎癥性疾病的治療上具有豐富的治療經驗及精湛的外科技巧。本中心對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較高的治愈率,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邵逸夫醫(y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作者:滕榮躍
吳高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5月03日1448
0
0
乳腺炎相關科普號

吳龍醫(yī)生的科普號
吳龍 主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石景山院區(qū)
婦產科
9912粉絲1409.9萬閱讀

秦悅農醫(yī)生的科普號
秦悅農 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乳腺科
1.3萬粉絲155.4萬閱讀

孟慧敏醫(yī)生的科普號
孟慧敏 主治醫(yī)師
西京醫(yī)院
甲乳血管外科
3123粉絲6.6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王劍平 副主任醫(yī)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 乳腺病科
乳腺炎 177票
乳腺疾病 24票
乳腺癌 9票
擅長:專注于乳腺炎癥(非哺乳期乳腺炎,急性乳腺炎)、乳腺癌、乳腺結節(jié),橋本氏甲狀腺炎,甲狀腺疾病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1.乳腺炎的特色治療(漿細胞性乳腺炎,肉芽腫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 ●鼓勵保守,鼓勵中藥,建議口服中藥,外敷藥渣,但不放棄手術,結合患者個人需求以及病灶情況,通過手術徹底清除病灶的同時,注重乳房外形,傷口小、出血少,術后結合中藥治療降低復發(fā)率。真正實現(xiàn):左手中草藥,右手手術刀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治療方式多種多樣,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如病灶允許,患者要求,可予以手術切除病灶。如胃腸道耐受,可口服中藥。如皮膚不耐受,可熏蒸儀熏蒸。滿足孕期患者的治療需求。 ●根據(jù)乳腺炎治療過程中,膿液形成的量和位置,提出深層抽膿,淺層點膿的原創(chuàng)理念和觀點,最大限度避免乳房皮膚破潰,減輕痛苦,促進恢復。 2. 乳腺癌的綜合治療: ●全程“一站式治療”:涵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乳腺癌保乳術、乳腔鏡手術、保留乳頭乳暈的小切口乳腺癌根治術、假體植入術(一期/二期),并結合圍手術期的放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免疫治療及中藥治療。 ●中西醫(yī)結合優(yōu)勢:通過中醫(yī)藥輔助降低術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 3. 乳腺腫瘤與良性病變的診療 ●乳腺結節(jié)、乳腺纖維瘤、乳腺囊腫、男性乳腺發(fā)育:精準診斷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包括微創(chuàng)手術,美容切口(乳暈入路),男乳腔鏡下切除術和中醫(yī)調理。 4. 橋本氏甲狀腺炎、甲亢與甲狀腺結節(jié)的診療: ●中西醫(yī)結合優(yōu)勢:通過中醫(yī)調理,辨證論治,預防橋本氏甲狀腺炎引起的永久性甲減。 ●精通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手術 -
推薦熱度4.6史曉光 主任醫(yī)師東直門醫(yī)院 乳腺科
乳腺炎 52票
乳腺疾病 23票
乳腺癌 20票
擅長:1.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特色治療 ●肉芽腫性乳腺炎:獨創(chuàng)“中西醫(yī)結合”方法,通過手術徹底清除病灶的同時,注重乳房外形和哺乳功能的保護,傷口小、出血少,術后結合中藥治療降低復發(fā)率。 ●漿細胞性乳腺炎(導管周圍乳腺炎):無需切除整個乳房,手術原則為徹底清除病灶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皮膚、脂肪、腺體等),從根源上杜絕復發(fā)。 ●乳腺瘺管、竇道或潰瘍: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結合皮瓣修復技術,減少術后瘢痕和容量缺失,改善乳房外觀。 2. 乳腺癌的綜合治療 ●全程“一站式治療”:涵蓋保乳手術、乳腔鏡手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假體植入術(一期/二期),并結合圍手術期的放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及免疫治療。 ●中西醫(yī)結合優(yōu)勢:通過中醫(yī)藥輔助降低術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 3. 乳腺腫瘤與良性病變的診療 ●乳腺結節(jié)、纖維瘤、囊腫:精準診斷并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包括微創(chuàng)手術和中醫(yī)調理。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原位癌:通過手術結合病理分析,確保治療徹底性。 4. 乳房修復與整形 ●術后修復:針對乳房切除或手術后的瘢痕、容量缺失問題,采用多種修復技術改善外觀,如乳房再造術。 ●男性乳房發(fā)育癥:通過開放或微創(chuàng)手術矯正,術后外形美觀,療效顯著。 5. 其他特色領域 ●男性乳腺癌:罕見病種的個體化治療,兼顧療效與生活質量。 ●乳腺導管擴張癥:結合中藥調理與手術干預,減少并發(fā)癥。 -
推薦熱度4.5汪唐順 副主任醫(yī)師東直門醫(yī)院 乳腺科
乳腺炎 57票
乳腺疾病 35票
乳腺纖維瘤 6票
擅長:接診范疇: (1)非哺乳期乳腺炎:漿細胞性乳腺炎、肉芽腫性乳腺炎、乳腺導管瘺、竇道或者潰瘍。 ①針對“肉芽腫性乳腺炎”獨創(chuàng)“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有效保證患者不受病情久病不愈,反復發(fā)作之擾;針對需要手術的患者徹底清除病灶,做到”傷口小,出血少,外觀美”,將患者乳房外形、哺乳功能的保護做到最好。 ②針對“漿細胞性乳腺炎”(導管周圍乳腺炎)不需要切除整個乳房,手術的原則是徹底清除病灶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皮膚、脂肪、筋膜、腺體),從根源上杜絕復發(fā)。 (2)乳腺結節(jié)、乳腺增生、乳腺惡性腫瘤、乳腺修復整形、再造、男性乳房發(fā)育等乳腺疾病。 ①乳腺癌全程“一站式治療”,涵蓋乳腺癌術美容保乳手術,乳腔鏡手術、乳腺癌一期、二期假體植入術,圍手術期放化療、內分泌、靶向及免疫治療等,結合中醫(yī)藥優(yōu)勢降低術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遠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