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子俊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兒童腫瘤科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顱外惡性腫瘤,好發(fā)于5歲以下的小孩。早期患者預后較好,部分患者的腫瘤還可自行消退。晚期相對較差。診斷時除了病理檢查確診本病以外,尚須行影像學、骨髓細胞學以及分子診斷等檢查,確定腫瘤侵犯范圍,并分出低危、中?;蚋呶5任kU度。根據不同危險分層作輕重不同的個體化治療。按目前國內治療水平,低危神經母細胞瘤治愈率約90%,中危神經母細胞瘤治愈率約70%,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治愈率約30%~40%。 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實體腫瘤,絕大多數病人須行化療、手術、放療等綜合治療才有治愈希望,單純靠某一種治療方法通常不可治愈。其中化療在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貫穿于術前、術后、鞏固、維持等治療各個階段。但化療難以避免可能會出現副作用?;純杭议L通常擔心孩子能否承受化療毒副反應,并想知道化療期間需要注意什么。本文簡明扼要地總結化療前必要檢查、診斷/分期/分型方法、化療與其他治療手段如何有機結合、一線化療方案的具體用藥/用量/用法以及家長最關心的化療期間注意事項,以便讓患兒家長清楚整個治療經過,科學合理地護理孩子以及配合醫(yī)生的治療,知己知彼,打贏這場抗癌攻堅戰(zhàn)。2018年04月01日
7860
16
25
-
甄子俊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兒童腫瘤科 神經母細胞瘤( neuroblastoma,NB) 是兒童和嬰兒最常見的實體腫瘤之一,發(fā)病率為1/ 10 萬,占小兒惡性腫瘤的8 %。約三分之二的患兒在5歲之前起病,發(fā)病高峰年齡為2歲。神經母細胞瘤好發(fā)于腎上腺髓質或椎旁交感神經組織。惡性程度高,常轉移至骨髓、骨、肝和淋巴結等。起源于神經嵴, 可發(fā)生于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任何部位,早期可發(fā)生轉移,惡性度極高,多數病人就診時已晚期,臨床表現與腫瘤發(fā)生和轉移的部位相關。本病具有自發(fā)消退和轉化為良性腫瘤的特點,主要發(fā)生1歲以內伴有近三倍體、無N-myc基因擴增、無染色體1p丟失的患兒。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和生物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患者根據臨床、病理、基因類型等,可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等三個危險級別,經綜合治療后,低危神經母細胞瘤5年生存率達90%以上,中危神經母細胞瘤約為50~70%,高危神經母細胞瘤僅15%~30%,預后差。2018年03月31日
6150
8
12
相關科普號

劉勸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勸 副主任醫(yī)師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
腫瘤內科
40粉絲3.7萬閱讀

李凱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凱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普外、新生兒外科
5079粉絲11.5萬閱讀

董瑞醫(yī)生的科普號
董瑞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普外、新生兒外科
2659粉絲1.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