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清潔間歇導尿一問一答(1)
尊敬的各位患兒家長您好,田軍醫(yī)生在這里向您介紹小兒泌尿外科經常用到一種治療方式—清潔間歇導尿。 1. 什么是清潔間歇導尿?清潔間歇導尿就是患兒家長或者患兒自己定時的、以清潔的方式給患兒進行導尿。導尿管插入尿道后讓膀胱里的尿液全部流出。然后拔掉導尿管,患兒可以在無尿管狀態(tài)下自由活動。患兒每天這樣導尿5-6次。清潔間歇導尿自1972年產生至今近50年,一個貌似不起眼的導尿卻挽救了無數(shù)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清潔間歇導尿被譽為泌尿外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治療手段。 2. 清潔間歇導尿的核心原則是什么呢? 1) 清潔。就是指導尿前不用對操作者的雙手進行消毒,也不用戴醫(yī)用無菌手套。只要用肥皂和自來水洗手即可。 2) 無尿管化生活。導完尿后將導尿管拔出體外,不用留置導尿管。不影響患兒導尿間歇期間的正?;顒?。 3. 膀胱和尿道功能不好會引起什么問題呢?對于神經源性膀胱的患兒,膀胱既不能安全的儲尿,也不能有效的排尿。患兒會出現(xiàn)尿儲留、排尿后膀胱內還有大量的殘余尿、尿失禁和反復發(fā)熱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在儲尿和排尿期間,神經源性膀胱患兒的膀胱壓力一直過高,會引起腎和輸尿管積水,或者膀胱輸尿管反流。長期膀胱功能異常會損害患兒的上尿路功能,最終引起腎功能衰竭,危及患兒的生命。 4. 神經源性膀胱的患兒為什么要導尿?導尿就是將膀胱內積存的尿液定時地引流出來,幫助降低膀胱內壓力。膀胱內壓下降既可以讓腎臟產生的尿液順利進入膀胱,還減輕了膀胱輸尿管反流對于腎臟的損害。一個小小的導尿操作,同時解決了神經源性膀胱患兒膀胱不能夠安全儲尿和有效排空這兩個棘手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5. 清潔間歇導尿的好處有哪些?研究顯示,間歇清潔導尿可以減輕腎和輸尿管積水,以及輸尿管反流的程度,緩解上述原因對腎功能造成的損害。避免了長期留置膀胱造瘺管或導尿管的痛苦??梢詼p少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作的頻率和癥狀的嚴重程度??梢愿纳颇蚴Ы潭龋够純耗軌騾⒓诱I鐣顒?。減少或避免了有創(chuàng)性手術治療的次數(shù)。膀胱功能在定時充盈和排空的交替變化中還能得到改善。因此,清潔間歇導尿保護了患兒的腎功能,挽救了患兒的生命。長期清潔間歇導尿配合抗膽堿能藥物治療,目前是小兒神經源性膀胱最重要的治療措施。 6. 清潔間歇導尿從什么時候開始?因為很多神經源性膀胱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的雙側腎臟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延誤治療,將來會出現(xiàn)嚴重的腎臟損害,因此對于神經源性膀胱患兒,越早開展治療越好。有學者認為甚至在患兒一出生即開始為其導尿。一旦導尿計劃開始實行,需要長期堅持,甚至一生都需要執(zhí)行。 本文篇幅較長,分成兩個部分方便您閱讀,請您繼續(xù)關注本文的第二部分。
田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5月20日2007
0
1
-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神經源性膀胱?哪些患者高發(fā)?
神經源性膀胱臨床癥狀及嚴重程度的差異,并不總是與神經系統(tǒng)病變的嚴重程度相一致,因此不能單純根據(jù)神經系統(tǒng)原發(fā)病變的類型和程度來臆斷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的類型。指南推薦需要進行尿流動力學檢查,但是此方法在臨床中需要泌尿外科配合,所以我科臨床上開展了簡易膀胱容量測定,根據(jù)每個患者不同的膀胱類型,進行藥物或康復干預。 神經源性膀胱的診斷并不困難,其精華就在于評估,評估做好了,接下來治療也就順理成章了。我們的治療目標就是:首先保護上尿路,其次恢復下尿路! 神經源性膀胱,顧名思義就是由控制膀胱的神經出現(xiàn)損傷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礙。要了解神經源性膀胱,首先要清楚逼尿肌和內括約肌之間的關系。逼尿肌上分布的為M受體,受S2-4發(fā)出的副交感神經支配,副交感神經興奮,逼尿肌收縮,產生排尿。 內括約肌上分布的是α受體,受T11-L2發(fā)出的交感神經支配,交感神經興奮,內括約肌收縮,同時抑制副交感神經效應,達到儲尿的功能。 逼尿肌和內括約肌就像是球囊與龍頭,二者協(xié)調工作,友好共處,我收縮時你放松,我放松時你收縮,共同維持膀胱內壓穩(wěn)定。 1、逼尿肌張力過高伴內括約肌張力過高 2、逼尿肌張力低下伴內括約肌張力低下 3、逼尿肌張力低下伴內括約肌張力過高 4、逼尿肌張力過高伴內括約肌張力低下 然而,當這些肌肉失去了上級中樞的支配,逼尿肌和內括約肌之間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出現(xiàn)膀胱功能失調的情況。當逼尿肌張力過高,內括約肌張力正?;虻拖聲r,尿就流出來了,稱為尿失禁;當逼尿肌張力低下,內括約肌張力正?;蜻^高時,尿就流不出了,稱為尿潴留。當逼尿肌和內括約肌一起出現(xiàn)張力過高時,膀胱失去儲尿功能,尿液返流回腎,腎臟受累形成腎積水。 常見病因 所有可能影響儲尿和排尿神經調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礙。 1、脊髓損傷(創(chuàng)傷性、非創(chuàng)傷性) 2、糖尿病 3、腦外傷、腦腫瘤、腦卒中 4、帕金森病、老年癡呆癥、多發(fā)性硬化病 5、直腸癌根治切除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前列腺癌根治術
李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5月08日1591
0
0
-
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一)
神經源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NB) 也稱為神經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礙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NLUTD),是一類由于神經系統(tǒng)病變導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礙而產生的一系列并發(fā)癥的疾病總稱。通常在有神經病變的前提下才能診斷。所有可能累及儲尿和 (或) 排尿生理調節(jié)過程的神經系統(tǒng)病變,都有可能影響膀胱和 (或) 尿道功能,成為 神經源性膀胱。神經源性膀胱是脊髓損傷的常見并發(fā)癥。 脊髓損傷依據(jù)發(fā)生的部位可分為骶上損傷和骶髓損傷。骶髓以上的脊髓損傷患者,中樞調節(jié)排尿的下行通路被阻斷,這種協(xié)調膀胱、腸道、括約肌功能的反射通路因此被打亂;同時,完全脊髓損傷后膀胱尿道感覺的上傳通路被中斷,括約肌的保護性反射以及中樞對逼尿肌自主反射的抑制作用喪失,導致逼尿肌過度活動及逼尿肌—括約肌協(xié)同性失調,產生逼尿肌高壓、殘余尿增多、尿失禁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表現(xiàn),進而長時間導致膀胱輸尿管反流、腎積水及腎衰等并發(fā)癥。骶髓損傷患者根據(jù)損傷的神經核團的不同,臨床表現(xiàn)也不同。如果逼尿肌神經核損傷而陰部神經核完整,表現(xiàn)為逼尿肌松弛或無反射、膀胱容量增大且壓力低,外括約肌痙攣,從而導致尿潴留;如果陰部神經核損傷而逼尿肌神經核完整,則表現(xiàn)為括約肌松弛,逼尿肌過度活動或者逼尿肌痙攣,膀胱容量降低,從而導致尿失禁。如果逼尿肌神經核和陰部神經核同時損傷,則出現(xiàn)混合的改變。 脊髓損傷患者每年進行一次泌尿系統(tǒng)的評估。上尿路功能評估包括:血清肌酐、超聲、CT、核磁等。下尿路功能評估包括:尿動力學 (urodynamics, UDS)、膀胱造影、膀胱鏡檢查、腹部平片、腎臟和膀胱超聲等。 神經源膀胱主要的治療目標是預防上尿路功能的退化、降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的風險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白俊敏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5月07日1277
0
2
-
神經源性膀胱能治愈嗎?臨床中有哪些應對方法?
神經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經系統(tǒng)的病變所造成膀胱功能的改變,那么,原發(fā)疾病的治療如何能夠成功,神經元心膀胱就有治愈的可能性,但是,很遺憾的是,很多原發(fā)性疾病非常難以治療,比如:脊柱的損傷、腦出血、腦卒中這類疾病都非常難以治愈,因此,神經源性膀胱也隨之長期存在,神經源性膀胱長期的治療是有必要的。對于神經源性膀胱的患者來講,通常臨床上講的是優(yōu)質的膀胱管理,在儲尿期,膀胱松弛尿道收縮,當膀胱里的壓力低于尿道的阻力,才不會有失禁的發(fā)生;在排尿期,膀胱收縮尿道松弛,當膀胱里的壓力持續(xù)高于尿道的阻力,才會有通常的尿流,這一過程是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控的,錯綜復雜的神經系統(tǒng),任何通路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損害,都可能會影響我們下尿路功能。神經源性膀胱治療方法?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fā)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療的具體措施是采用各種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余尿量,殘余尿量被消除或減至很少(<50mL)之后可減少尿路并發(fā)癥。1、非手術治療(1)導尿:無論是以促進儲尿還是排尿為目的,間歇性導尿都能有效地治療神經肌肉排尿功能障礙,免除了長期帶導尿管甚至恥骨上膀胱造瘺的痛苦,并為進一步治療(膀胱擴大術、可控性尿流改道術)創(chuàng)造了條件。(2)輔助治療①定時排空膀胱;②盆底肌肉訓練;③訓練“扳機點”排尿;④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裝置。(3)藥物治療①治療逼尿肌過度活動的藥物,如M受體阻滯劑。②治療逼尿肌收縮無力的藥物,M受體激動劑。③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④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α受體激動劑。⑤減少尿液產生的藥物,如去氨加壓素等。⑥其他藥物。(4)膀胱訓練和擴張:對尿頻、尿急癥狀嚴重,無殘余尿或殘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療。囑患者白天定時飲水,每小時飲200mL。將排尿間隔時間盡力延長,使膀胱容易逐步擴大。2、手術治療(膀胱起搏器)由于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功能紊亂,無法準確向大腦傳送“開”“關”信號,大腦也就不能發(fā)出準確的指令,導致膀胱失控,出現(xiàn)排尿無力等一系列排尿障礙的癥狀。而膀胱起搏器正是解決了這一難題,電極裝置通過局麻下微創(chuàng)手術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經,通過持續(xù)、微弱的電流刺激調節(jié)骶神經功能,從而抑制異常信號,協(xié)調膀胱與括約肌功能,促進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的醫(yī)療技術通過膀胱起搏器是治療排尿障礙的最新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調控排尿神經反射,恢復膀胱尿道的儲尿和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療或緩解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對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可體驗、微創(chuàng)、可調控等治療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李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21日1487
0
0
-
【疾病科普】什么原因會導致神經源性膀胱?日常生活如何應對?
神經系統(tǒng)在大腦、脊柱和膀胱之間傳遞信息,告訴膀胱肌肉在某個時間該憋尿還是排尿。而當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或周圍神經受到損害,不能承擔“信息傳遞員”的工作時,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就是神經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Dysfunction)。什么會引起神經源性膀胱?可能引起神經源性膀胱的原因包括:腦部受傷或先天性的受損:中風、腦部腫瘤等。脊髓病變:脊髓炎、多發(fā)性硬化癥、脊髓損傷等。周邊神經病變:帶狀皰疹、馬尾神經損傷、糖尿病等。神經源性膀胱有哪些臨床表現(xiàn)?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因人而異,一般分為兩類:一是逼尿肌反射亢進(因無抑制性收縮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尿頻、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壓力性尿失禁或遺尿。二是逼尿肌無反射(患者排尿時膀胱頸部不能或不充分張開),常表現(xiàn)為排尿困難、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等癥狀。除排尿癥狀外,還伴有便秘、大便失禁、會陰部感覺減退或喪失、肢體癱瘓等癥狀。如何治療神經源性膀胱?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為了保護患者腎臟功能,防止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能幫助患者改善排尿癥狀以減輕生活痛苦。其治療措施有:手術治療,以降低或增強膀胱出口阻力、提高膀胱順應性及平衡性。非手術治療,其中包括導尿、藥物治療、針灸、膀胱訓練等。如何進行膀胱訓練?膀胱訓練是利用時間控制、飲水、誘尿與間歇導尿法來幫助患者增強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訓練需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按計劃堅持。記錄每天排尿量、飲水量。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基于一般人排尿時間(4小時為一個單元),有效的膀胱訓練容量是350-400ml,建議平均每小時進水量(包括各類食物的含水量)100-150ml。凱格爾運動(又稱骨盆運動):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然后慢慢的放松,重復收縮10下,每天至少3次;以借著伸展骨盆底的恥骨尾骨肌來增強肌肉張力。瓦氏動作(Valsalva’smaneuver):聲門緊閉,用力呼氣以增加胸內壓;注意有心臟病及顱內壓增高的患者,要避免此誘尿方法。若突然發(fā)燒或下腹疼痛,有可能為尿路感染,請立刻尋求醫(yī)生的幫助。
李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21日1086
0
0
-
哪些疾病可能會導致神經源性膀胱問題?
對于神經源性膀胱的患者來講,通常臨床上講的是優(yōu)質的膀胱管理,而不是治療,在儲尿期,膀胱松弛尿道收縮,當膀胱里的壓力低于尿道的阻力,才不會有失禁的發(fā)生;在排尿期,膀胱收縮尿道松弛,當膀胱里的壓力持續(xù)高于尿道的阻力,才會有通常的尿流,這一過程是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控的,錯綜復雜的神經系統(tǒng),任何通路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損害,都可能會影響我們下尿路功能。所有可能影響儲尿和排尿神經調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礙。1、中樞神經系統(tǒng)因素包括腦血管意外、顱腦腫瘤、壓力正常的腦積水、腦癱、智力障礙、基底節(jié)病變、多系統(tǒng)萎縮、多發(fā)性硬化、脊髓病變、椎間盤病變及椎管狹窄等。2、外周神經系統(tǒng)因素糖尿病、酗酒、藥物濫用,其他不常見的神經病變:卟啉病,結節(jié)病。3、感染性疾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機型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炎、帶狀皰疹、人T淋巴細胞病毒感染、萊姆病、脊髓灰質炎、梅毒及結核病等。4、醫(yī)源性因素脊柱手術、根治性盆腔手術如直腸癌根治術、根治性全子宮切除術、前列腺癌根治術、區(qū)域脊髓麻醉等。5、其他因素Hinman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家族性淀粉樣變性多發(fā)性神經病變等。臨床表現(xiàn)1、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癥狀(1)下尿路癥狀:包括尿急、尿頻、夜尿、尿失禁、遺尿、排尿困難、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及尿痛等。(2)性功能障礙癥狀:生殖器區(qū)域敏感性,勃起功能障礙、性高潮異常、射精異常、性欲減退等。2、其他癥狀除排尿癥狀外,可伴有腸道癥狀、神經系統(tǒng)癥狀等:便秘,大便失禁,會陰部感覺減退或喪失,肢體癱瘓等。神經源性膀胱治療方法?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fā)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療的具體措施是采用各種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余尿量,殘余尿量被消除或減至很少(<50mL)之后可減少尿路并發(fā)癥。1、非手術治療(1)導尿:無論是以促進儲尿還是排尿為目的,間歇性導尿都能有效地治療神經肌肉排尿功能障礙,免除了長期帶導尿管甚至恥骨上膀胱造瘺的痛苦,并為進一步治療(膀胱擴大術、可控性尿流改道術)創(chuàng)造了條件。(2)輔助治療①定時排空膀胱;②盆底肌肉訓練;③訓練“扳機點”排尿;④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裝置。(3)藥物治療①治療逼尿肌過度活動的藥物,如M受體阻滯劑。②治療逼尿肌收縮無力的藥物,M受體激動劑。③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④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α受體激動劑。⑤減少尿液產生的藥物,如去氨加壓素等。⑥其他藥物。(4)膀胱訓練和擴張:對尿頻、尿急癥狀嚴重,無殘余尿或殘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療。囑患者白天定時飲水,每小時飲200mL。將排尿間隔時間盡力延長,使膀胱容易逐步擴大。2、手術治療(膀胱起搏器)由于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功能紊亂,無法準確向大腦傳送“開”“關”信號,大腦也就不能發(fā)出準確的指令,導致膀胱失控,出現(xiàn)排尿無力等一系列排尿障礙的癥狀。而膀胱起搏器正是解決了這一難題,電極裝置通過局麻下微創(chuàng)手術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經,通過持續(xù)、微弱的電流刺激調節(jié)骶神經功能,從而抑制異常信號,協(xié)調膀胱與括約肌功能,促進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的醫(yī)療技術通過膀胱起搏器是治療排尿障礙的最新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調控排尿神經反射,恢復膀胱尿道的儲尿和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療或緩解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對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可體驗、微創(chuàng)、可調控等治療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李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17日1462
0
0
-
【診前須知】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治療策略
對于神經源性膀胱的患者來講,通常臨床上講的是優(yōu)質的膀胱管理,而不是治療,在儲尿期,膀胱松弛尿道收縮,當膀胱里的壓力低于尿道的阻力,才不會有失禁的發(fā)生;在排尿期,膀胱收縮尿道松弛,當膀胱里的壓力持續(xù)高于尿道的阻力,才會有通常的尿流,這一過程是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控的,錯綜復雜的神經系統(tǒng),任何通路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損害,都可能會影響我們下尿路功能。神經源性膀胱有哪些表現(xiàn)?(1)下尿路癥狀:儲尿期癥狀(尿急、尿頻、夜尿、尿失禁、遺尿等);排尿期癥狀(排尿困難、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尿痛等);排尿后癥狀含尿后滴瀝等。(2)膀胱感覺異常:如有無異常的膀胱充盈感及尿意等。(3)腸道癥狀:肛門直腸癥狀如直腸感覺異常、里急后重感等;排便癥狀如便秘、大便失禁等。神經源性膀胱的危害?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診斷1年后并發(fā)癥的研究表明,尿路并發(fā)癥以下尿路感染、尿潴留和尿路梗阻最為多見(分別為31.3%、14.0%和10.7%),還可出現(xiàn)全身性嚴重并發(fā)癥,如膿血癥(3.7%)和急性腎衰(2.1%)等。尿路感染:43天感染率達100%,尿路結石:2年后膀胱結石發(fā)生率6.6%,上尿路損害:10年腎積水和腎萎縮超過10%。并發(fā)癥未經有效處理發(fā)生腎病后的死亡率高達60%,中國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首要致死原因是腎衰。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治療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保護上尿路功能,防止發(fā)生腎盂腎炎、腎積水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礙癥狀以減輕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療的具體措施是采用各種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余尿量,殘余尿量被消除或減至很少(<50mL)之后可減少尿路并發(fā)癥。1、非手術治療(1)導尿:無論是以促進儲尿還是排尿為目的,間歇性導尿都能有效地治療神經肌肉排尿功能障礙,免除了長期帶導尿管甚至恥骨上膀胱造瘺的痛苦,并為進一步治療(膀胱擴大術、可控性尿流改道術)創(chuàng)造了條件。(2)輔助治療①定時排空膀胱;②盆底肌肉訓練;③訓練“扳機點”排尿;④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裝置。(3)藥物治療①治療逼尿肌過度活動的藥物,如M受體阻滯劑。②治療逼尿肌收縮無力的藥物,M受體激動劑。③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④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藥物:α受體激動劑。⑤減少尿液產生的藥物,如去氨加壓素等。⑥其他藥物。(4)膀胱訓練和擴張:對尿頻、尿急癥狀嚴重,無殘余尿或殘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療。囑患者白天定時飲水,每小時飲200mL。將排尿間隔時間盡力延長,使膀胱容易逐步擴大。2、手術治療(膀胱起搏器)由于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功能紊亂,無法準確向大腦傳送“開”“關”信號,大腦也就不能發(fā)出準確的指令,導致膀胱失控,出現(xiàn)排尿無力等一系列排尿障礙的癥狀。而膀胱起搏器正是解決了這一難題,電極裝置通過局麻下微創(chuàng)手術植入到患者的骶神經,通過持續(xù)、微弱的電流刺激調節(jié)骶神經功能,從而抑制異常信號,協(xié)調膀胱與括約肌功能,促進膀胱排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的醫(yī)療技術通過膀胱起搏器是治療排尿障礙的最新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調控排尿神經反射,恢復膀胱尿道的儲尿和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療或緩解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溜,此外對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其可體驗、微創(chuàng)、可調控等治療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李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16日1127
0
0
-
小兒神經源性膀胱一問一答(2)
本文是銜接小兒神經源性膀胱一問一答(1)的內容。 6. 神經源性膀胱如何分類?簡單實用的分類可分為兩類:①有大量殘余尿,合并泌尿系統(tǒng)癥狀及上尿路損害。②無殘余尿,也不能儲尿,即真性尿失禁。目前,通過尿動力學檢查,根據(jù)患兒逼尿肌與括約肌異常進行分類,與選擇治療方法緊密相關,這樣分類更為科學且更具臨床意義。 7. 懷疑神經源性膀胱都需要哪些檢查?首先要在神經外科和內科做詳細的神經系統(tǒng)全面檢查,尋找神經損害的依據(jù)。頭顱CT、腰骶椎核磁檢查是必要的檢查。孩子還要進行詳細的泌尿系統(tǒng)檢查,包括尿常規(guī)、血生化和腎功能、B超、靜脈腎臟造影或者動態(tài)腎臟核素掃描、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以及尿動力學檢查。強調的是,離開尿動力學檢查神經源性膀胱的診斷與治療就無從談起。 8. 神經源性膀胱都會引起孩子哪些嚴重的并發(fā)癥?孩子會在很小的時候發(fā)生尿潴留和尿失禁。常合并膀胱輸尿管反流和腎、輸尿管積水。孩子還會出現(xiàn)反復癥狀性泌尿系感染。如果不及時處理,最終引起腎功能不全以及慢性尿毒癥,威脅患兒生命。 9. 神經源性膀胱如何治療?原則是:1. 保護腎功能,避免上尿路功能損害。2. 改善患兒控尿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從而融入正常社會生活。其中保護患兒的腎功能和挽救生命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很多神經源性膀胱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的雙側腎臟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延誤治療,將來會出現(xiàn)嚴重的腎臟損害,因此對于神經源性膀胱患兒,越早開展治療越好。 10. 具體有哪些治療方法?治療的手段包括:生物反饋和盆底功能訓練、清潔間歇導尿、抗膽堿能藥物如奧昔布寧和托特羅定等、A型肉毒素膀胱壁注射治療、腸膀胱擴大術、輸尿管再植術、闌尾或腸段做成導尿通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術、膀胱頸部手術或人工尿道括約肌改善控尿能力等。每一個神經源性膀胱的患兒均要采用個性化的治療措施。還需要神經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和康復科多學科協(xié)作,制定綜合治療策略和管理措施,對于改善神經源性膀胱患兒的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至關重要。
田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16日1736
0
1
-
神經源性膀胱對病人的影響及治療策略
對于神經源性膀胱的患者來講,通常臨床上講的是優(yōu)質的膀胱管理,而不是治療,在儲尿期,膀胱松弛尿道收縮,當膀胱里的壓力低于尿道的阻力,才不會有失禁的發(fā)生;在排尿期,膀胱收縮尿道松弛,當膀胱里的壓力持續(xù)高于尿道的阻力,才會有通常的尿流,這一過程是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控的,錯綜復雜的神經系統(tǒng),任何通路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損害,都可能會影響我們下尿路功能。什么是神經源性膀胱?一類由于神經系統(tǒng)病變導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礙(即儲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礙),進而產生一系列下尿路癥狀及并發(fā)癥的疾病總稱。導致神經源性膀胱的病因1、中樞神經系統(tǒng)因素,如腦部、脊髓疾病后遺癥出現(xiàn)排尿異常2、外周神經系統(tǒng)因素;如糖尿病、酗酒、濫用藥物、結核病等疾病導致的是排尿異常。3、脊柱、盆腔(子宮、直腸)術后排尿異常。4、其他因素;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重癥肌無力等臨床表現(xiàn)1、下尿路癥狀:尿急、尿頻、夜尿、尿失禁、排尿費力、尿不盡或完全喪失自主排尿功能、反復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等。2、上尿路癥狀:從腎積水到腎功能減退進展至尿毒癥的動態(tài)過程。3、性功能障礙4、其他癥狀:肢體感覺運動障礙,便秘、大便失禁、語言認知障礙等。就診指南首次就診:1、病史(是否有神經損傷)、并列出自己曾服用過的藥物,既往的檢查資料,需要咨詢醫(yī)生問題等。2、血尿常規(guī)檢查、腎功能、泌尿系B超3、影像學:雙腎輸尿管膀胱超聲,泌尿系CT或泌尿系核磁水成像、影響尿動力、腎動態(tài)顯像4、盆底電生理檢查。提示:因首次就診需明確診斷,建議住院治療復診:確診為神經源性膀胱后,需每1-3月復診一次1、排尿日記2、之前檢查病例及資料(影像尿動力學、膀胱鏡、泌尿系CT或泌尿系核磁水成像等影像學檢查)3、治療后情況及用藥情況4、準備咨詢醫(yī)生相關問題等治療方法:非手術治療;1、間歇導尿或留置尿管2、藥物治療(α受體阻滯劑)3、針灸療法:早期病變療效尤為顯著4、封閉療法:5、膀胱訓練和擴張手術治療:1、經尿道括約肌切開或切除術2、肉毒素注射3、骶神經調節(jié)術(膀胱起搏器)病例分享骶神經調控術對于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楊某男42歲,陜西西安長安區(qū)人,煤礦工人。因意外事故腰椎外傷導致下肢截癱,導致尿失禁、尿潴留、殘余尿量150ml,雙腎積水,出現(xiàn)嚴重便秘情況(3-4天排便一次)。入院檢查后,雙腎積水3cm、膀胱攣縮,肌酐檢查達到上線狀態(tài),因楊某為截癱患者,測試神經傳導狀態(tài)后,上下行神經系統(tǒng)完整。和楊某家屬溝通,建議行骶神經調控術。楊某在行骶神經調控術一期術后,體驗階段3-4天。明顯感覺便秘癥狀改善。后協(xié)商骶神經二期植入及膀胱肌層切開、肉毒素注射等治療,術后給予間歇性導尿指導,骶神經二期術后3個月復查,楊某雙腎積水明顯緩解至1.0cm以下。一年以后隨訪,楊某雙腎功能恢復正常,膀胱形態(tài)由術前的痙攣逐漸恢復至圓形狀態(tài),可自主排尿,殘余尿量在30-50ml左右的狀態(tài)。尿失禁現(xiàn)象也消失了。楊某從2016年11月初行骶神經調控手術至今,病情穩(wěn)定,目前每半年隨訪一次。從楊某的病例說明骶神經調控對于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不僅降低膀胱壓力,對于楊某的排尿、排便情況改善良好。
李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15日1484
0
0
-
小兒神經源性膀胱一問一答(1)
很多的孩子家長第一次聽說神經源性膀胱,都會感到一頭霧水。田軍醫(yī)生現(xiàn)在就和您簡單說一說什么是兒童的神經源性膀胱。 1. 什么是神經源性膀胱?神經源性膀胱也可稱為神經源性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礙,是由于神經系統(tǒng)調控出現(xiàn)紊亂而導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礙,通常需在存有神經病變的前提下才能診斷。 2. 膀胱和尿道有什么功能?簡單地說,正常的膀胱功能就是安全的儲尿和有效的排尿。在兒童,復雜的膀胱尿道調控機制是一個不斷發(fā)育完善的過程,并且依賴中樞神經、周圍神經、膀胱逼尿肌、尿道內外括約肌和盆底肌肉協(xié)調的統(tǒng)一體。 3. 神經源性膀胱都有什么臨床表現(xiàn)?根據(jù)神經病變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神經源性膀胱有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神經損害導致儲尿或排尿障礙,可引起尿儲留、排尿后大量殘余尿、尿失禁、反復泌尿系感染?;純撼33霈F(xiàn)上尿路損害,如腎和輸尿管積水、膀胱輸尿管反流。最嚴重的還會導致腎功能受損,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危及患兒生命?;純哼€常伴有肛門腸道功能障礙以及下肢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 4. 孩子得了神經源性膀胱會有什么危害?神經源性膀胱的危害性主要有:①影響患兒的生命。由于慢性尿潴留、感染,可致嚴重的腎功能不全。②患兒失去控尿能力,影響參與正常社會活動。③男性患兒成年后常合并性功能障礙,陰莖不能勃起和射精。 5.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神經源性膀胱?小兒神經源性膀胱常見的原因是:①神經管先天發(fā)育缺陷如脊膜膨出或脊髓脊膜膨出,是引起兒童神經源性膀胱最常見的原因。 ②骶椎發(fā)育不良和脊髓栓系綜合征 ③脊髓腫瘤④椎體骨髓炎 ⑤外傷或醫(yī)源性損傷 ⑥感染:橫斷性脊髓炎多為病毒感染,可發(fā)生暫時性神經源性膀胱。⑦隱性神經源性膀胱也稱非神經源性神經源性膀胱:具有下尿路功能異常的癥狀,但尚無神經受損的證據(jù),也可能是目前檢查還無法發(fā)現(xiàn)神經損傷的證據(jù)。 由于本文篇幅較長,為方便您閱讀,分成了兩部分,請您繼續(xù)關注。
田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15日2356
0
1
相關科普號

李文吉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文吉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
泌尿外科
3780粉絲89.1萬閱讀

善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善輝 副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
泌尿外科
313粉絲20萬閱讀

張正望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正望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
泌尿外科
4440粉絲34.6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李旭東 主任醫(yī)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泌尿外科
尿失禁 89票
膀胱炎 43票
神經源性膀胱 35票
擅長:1.尿失禁,盆底脫垂(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脫垂)及尿急尿頻綜合癥治療。2.各種原因所致的神經源性膀胱綜合治療。3.下尿路癥狀的骶神經調控術(膀胱起搏器),4間質性膀胱炎的綜合診治。 -
推薦熱度4.8肖遠松 副主任醫(yī)師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泌尿外科
神經源性膀胱 33票
腎結石 13票
腎腫瘤 12票
擅長:擅長治療各類神經源性膀胱(脊柱外傷后、脊髓栓系綜合征、脊髓筋膜膨出)、尿失禁、膀胱過度活動、尿頻尿急和尿路刺激征、間質性膀胱炎、攣縮膀胱、尿道下裂、骨盆外傷后尿道狹窄閉鎖、泌尿系腫瘤結石等尿路疾病。尤其擅長影像尿流動力學、骶神經調節(jié)(膀胱起搏器)、抗尿失禁手術。以及各種微創(chuàng)治療泌尿系腫瘤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腎上腺腫瘤等。 -
推薦熱度4.5陳國慶 主任醫(yī)師北京博愛醫(yī)院 泌尿外科二科
神經源性膀胱 19票
泌尿系疾病 3票
膀胱炎 3票
擅長:尿失禁,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慢性盆底疼痛,神經源性膀胱的診治;尤其擅長膀胱、腸道功能障礙的神經調控治療、尿動力學評估以及截癱患者的膀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