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09月07日
1865
0
1
-
孫東杰主任醫(yī)師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孫東杰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1、關于是否患有AD的自測題。 首先,請您如下問題,您是否具有如下情況? 1)您是否從小就皮膚瘙癢難忍,蟲咬、出汗、干燥、摩擦都會加重或者誘發(fā)?有時搔抓后會流出液體;反反復復,久治不愈,讓人煩惱? 2)您的皮膚是否干燥? 3)您的“濕疹”是否喜歡發(fā)生在頸部、肘窩、腘窩等我們稱之為“皺褶”的地方? 4)您或您的父母兄弟姐妹是否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等疾病? 5)您是否曾被診斷為“嬰兒濕疹”、“奶癬”? 6)您是否在正規(guī)醫(yī)院做過抽血、點刺或者斑貼的過敏原檢測,并有++以上的陽性結果?或者血常規(guī)嗜酸粒細胞增多,或者總IgE升高? 如果您符合上述問題的大部分的話,那你有可能患有AD(濕疹)。那么AD是個啥病呢? 2、啥是AD(濕疹)? 學名叫特應性皮炎,又稱為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濕疹,基本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具有內在過敏體質的濕疹,盡管與非專業(yè)人士理解的濕疹有少許區(qū)別,為便于理解,在這里我們統(tǒng)稱為AD(濕疹)。 AD(濕疹)有啥特點? 本病通常初發(fā)于嬰兒期,1歲前發(fā)病者約占半數(shù)。本病是慢性、復發(fā)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最突出、基本特征是皮膚干、明顯甚至是劇烈瘙癢及肥厚性慢性皮疹。不同年齡段的表現(xiàn)有區(qū)別,分為嬰兒期(出生至2歲)、兒童期(> 2 ~ 12歲)、青少年與成人期(> 12 ~ 60歲)和老年期(> 60歲)四個階段。嬰兒時期,好發(fā)于面頰、額頭,皮膚表現(xiàn)多種多樣,紅斑、丘疹、丘皰疹、鱗屑。兒童和成人時期則多累及頸部側面、肘窩和腘窩,皮膚變厚、干燥,甚至會因搔抓過多而形成瘢痕。具有AD的患者更容易患哮喘、結膜炎、過敏性鼻炎等其他的過敏性疾病,據(jù)筆者觀察肥胖AD患者更容易患糖尿病等。 AD的中國診斷標準:①病程超過6個月的對稱性濕疹;②特應性個人史和/或家族史(包括濕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等);③血清總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和/或過敏原特異性IgE陽性(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2級或2級以上陽性。符合第1條,另外加第2條或第3條中的任何1條即可診斷。 AD(濕疹)的病因是啥? 正如我前面說的,本病是由內在過敏體質決定的,當然外在的過敏原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粉塵螨、屋塵滿、花粉、霉菌是最常見的致敏原,其次蛋白、牛奶、堅果及動物毛發(fā)也很常見。這些都可以通過敏原檢測(抽血、點刺、斑貼等)來確認。另外溫度的突然變化、出汗、消化不良、疲勞、衣服摩擦,不科學洗浴同樣是發(fā)病重要的誘因。 AD(濕疹)患者的結果如何? 大家不要擔心,絕大多數(shù)患者是青少年、兒童和幼兒,大多數(shù)不屬于重型AD,而且大多數(shù)隨著年齡的增大病情會逐漸緩解。 如何治療AD(濕疹)? 總原則:生活預防與藥物治療并重,要做好規(guī)范藥物治療和長期生活預防的準備。 藥物治療需要掌握幾個準則:1)止癢很重要,即是對癥,也是對因治療,打破癢-搔抓-加重-癢的惡性循環(huán)。2)分嚴重程度治療:輕型外用藥物及生活預防;重度,在前面治療的基礎上,口服、輸液治療,包括抗組胺藥物、甘草酸苷等,可以短期外用糖皮質激素,病情緩解后可行非激素類外用藥物維持性治療(一周涂兩次等,具體可參考AD的治療指南)。重度AD:除了前述的基礎治療外,建議足夠療程、強大的系統(tǒng)治療,包括在醫(yī)生指導下環(huán)孢素、甲氨蝶呤等治療。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生物制劑/靶向藥(IL-4R抗體、IgE抗體、JAK1等),總體而言療效比傳統(tǒng)方法好,但需要掌握適應癥及考慮患者身體狀況及經(jīng)濟情況,醫(yī)患雙方共同討論決定治療方案及藥物。 AD(濕疹)如何生活預防? 這是大多數(shù)AD患者最關心的問題,這方面也最考驗患者的耐心及堅持。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關鍵是:保濕、避免刺激及加重因素。 保濕就是涂霜,干燥季節(jié)涂偏油膩的乳,每晚大量、快速涂比較重要,氣候炎熱季節(jié)涂清透的霜。一般洗澡水溫不要超過36度,避免用太多的沐浴產(chǎn)品、搓澡巾搓洗,沖洗為主,浴后迅速涂大量的潤膚乳。國際指南建議每周用半斤的身體乳,也就是兩周用完500ml身體乳。這是改善皮膚瘙癢干燥最有效的辦法,很多特應性皮膚炎的人群使用足量身體乳以后皮膚都有非常大的改善。因此在選購身體乳時,不求最貴,但求好用大瓶不粘膩,同時乳劑的成分要盡可能簡單、低敏。 穿衣:輕軟、寬松的衣著(最好為純棉織品),不要穿毛絨、蠶絲、化纖面料。衣物藥充分漂洗,去除清潔產(chǎn)品,盡量不用柔順劑。 環(huán)境方面要避免突然溫度變化,調整室內溫度及濕度。避免多種吸入性過敏原包括花粉、塵螨、真菌、動物皮屑,家里最好不要有地毯、絨毛、寵物,寢具每兩周拍打、曬太陽滅螨蟲,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吸螨蟲的吸塵器。 飲食方面要多食水果、蔬菜。忌口要慎重,不要盲目忌口,除非過敏原檢測結果與病情變化都明確支持特定食物與發(fā)病有關,才采取忌口或替代食物,一般而言常見食物性過敏原包括花生、大豆、牛奶、雞蛋、農(nóng)作物中農(nóng)藥、食品添加劑。盲目忌口會引起營養(yǎng)不良。 水平原因,難免存在遺漏或者謬誤,謝謝您的指正。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孫東杰2020年08月29日
8534
29
61
-
程少為主任醫(yī)師 垂楊柳醫(yī)院 皮膚科 上篇文章寫到過敏性疾病是一組累及多個器官的疾病。今天我們就聊聊與皮膚有關的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皮膚病也有很多種,像我們耳熟能詳?shù)钠ぱ?、濕疹、蕁麻疹等,還有常見但不常聽說過的特應性皮炎。先聊一下我們最熟悉的,但未必是最了解的皮炎和濕疹。在我的門診中,經(jīng)常會聽患者抱怨:看了好幾家醫(yī)院,有的說我得的是皮炎,有的說是濕疹。醫(yī)生,我得的到底是皮炎還是濕疹???其實患者朋友大可不必糾結到底是皮炎還是濕疹。因為如果我說:在皮膚科的教科書上根本沒有“皮炎”這個病,而且濕疹也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疾病,你會不會感到人生很失敗:看了這么多年的病,竟然得了一種根本不存在的疾??!這幫醫(yī)生到底靠譜不靠譜?比如說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暮拱?,學名叫花斑癬,突然有一天改名叫花斑糠疹了??赡芩约阂灿X得叫“癬”有點不雅,還是叫“糠疹”富有詩情畫意。還有,皮膚科醫(yī)生常用眼藥水治血管瘤,居然還拿治療前列腺肥大的藥治療脫發(fā)。是可忍孰不可忍!不過還是忍了吧!因為那叫“科學”。好像有點跑題了,還是說說皮炎和濕疹吧。其實在皮膚科學里,皮炎=濕疹。如果有明確的病因,就根據(jù)病因診斷相應的疾病,如:接觸性皮炎,特應性皮炎,淤積性皮炎等。如果找不出病因,就診斷為濕疹。順便說一句,濕疹并不一定“濕”,有干性濕疹,如特應性皮炎。另外濕疹也不是濕氣重造成的。中醫(yī)講的濕疹和西醫(yī)講的濕疹是不同的。上面多次提到特應性皮炎,那么什么是特應性皮炎呢?它跟普通的濕疹有什么區(qū)別呢?你問我?我問誰去呢?因為我也沒有搞清楚“特應性”這三個字的意思;而且全世界范圍內特應性皮炎的診斷標準就有五、六種,皮膚科大咖們還在爭論不休呢;甚至連它的名字也在不斷地變來變去。我上學的時候,它叫“嬰兒濕疹”,我覺得這是最接地氣的一個名字;后來它改名叫“異位性皮炎”,大家就有點犯暈了:啥叫“異位性”?剛有點適應,名字又改成“特應性皮炎”了。那么啥是“特應性”呢?我不是語言文字專家,不能給大家解釋“特應性”三個漢字的字面意思,只能告訴大家“特應性”的科學含義。所謂“特應性”,就是指對常見變應原出現(xiàn)致敏并產(chǎn)生IgE抗體的個人和家族傾向,通常出現(xiàn)在兒童和青少年,并出現(xiàn)哮喘、鼻結膜炎或濕疹等疾病的典型癥狀 。劃重點:1、“特應性”是一種體質,可導致多種器官過敏;2、特應性皮炎是“特應性”體質的皮膚表現(xiàn)。特應性皮炎的診斷標準有好多種,不同的診斷標準雖然大同小異,但卻還是各具特色的。在這里推薦中國青少年/成人AD診斷標準:AD診斷要點:一看二問三化驗一看:有沒有對稱性濕疹二問:是不是超過6個月 有沒有個人/家族特應性疾病史三化驗:總IgE水平(升高) 特異性IgE(過敏原,>2級)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估計大家看了之后會感覺云山霧罩的,不過這已經(jīng)是所有診斷標準中最簡便易行的了。還不懂?那就看圖識字吧。特應性皮炎分三期,各期的表現(xiàn)如圖所示。▼關于特應性皮炎的病因,也跟它的名字一樣,五花八門。假設眾多,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磚家們也沒有研究明白呢。不過有一點是公認的:皮膚屏障功能受到破壞后導致皮膚過敏。那么啥叫皮膚屏障呢?其實很容易理解,人的表皮是一種磚墻結構,可以有效地抵御各種外界的刺激??磥砥つw科磚家還真是名副其實啊。如果磚墻被破壞了,各種外界刺激(過敏原)趁虛而入,通過表皮進入真皮,就會導致過敏。那么,特應性皮炎該怎么治療和預防呢?如果對你有用請關注收藏。2020年08月25日
29434
1
13
-
陶玥副主任醫(yī)師 南京鼓樓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夏天到了,不少朋友的手上、腳上開始起一些丘疹水皰,還伴隨著強烈的瘙癢?!澳_癢就用達克寧!”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經(jīng)驗,但涂了很久不僅沒有效果,還可能出現(xiàn)病情反復甚至加重,這是為什么? 這些伴隨著瘙癢的小水皰,最常見于兩種疾病:手足癬(大名鼎鼎的“腳氣”、“鵝掌風”)和手足濕疹。癬和濕疹的臨床表現(xiàn)雖然非常相似,但是它們的發(fā)病機理、致病原因和治療方法卻大相徑庭,稍不注意就會混淆,而錯誤用藥往往沒有效果,還會造成疾病加重、遷延不愈。同樣是好發(fā)于手腳,有小水皰、蛻皮和瘙癢,濕疹和癬,究竟有什么不一樣呢? 濕疹:屬于過敏性皮膚病,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 足癬:屬于感染性皮膚病,皮膚癬菌感染導致的真菌性皮膚病。 兩種疾病的表現(xiàn)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很多人總是傻傻分不清楚,該如何鑒別它們呢? 濕疹與手足癬的鑒別: 1. 好發(fā)部位:濕疹雖然好發(fā)于手足,其它部位像小腿也容易累及,而手足癬更多局限于手掌、足底或趾間。 2. 甲損害:手足濕疹很少出現(xiàn)甲病變,而手足癬則常伴指甲/趾甲增厚、污穢、變空等情況(也就是老百姓說的“灰指甲”啦)。 3. 皮損性質:濕疹往往呈現(xiàn)出多種形態(tài),邊界不清晰;而手足癬則呈現(xiàn)出深性水皰,邊界清楚,伴隨領圈樣脫屑。 4. 單側or雙側:手足濕疹往往雙側對稱性出現(xiàn);足癬初步發(fā)病時,多為單一腳,直到后期交叉感染后,才會有雙腳都感染的情況發(fā)生,而手癬大多只在一只手上,所以存在“兩足一手”的現(xiàn)象。 5. 真菌檢查:鑒別他們最好的方法真菌鏡檢——取材鱗屑和水皰,在顯微鏡下看有沒有真菌,如果查到真菌那就確定有感染的情況,如果查不到則可以考慮濕疹的可能性大。這個檢查經(jīng)濟、快捷,也是目前在臨床上最常用的實驗室檢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做檢查前一周內不能使用抗真菌藥物,否則會影響檢查的準確性。所以,就診前不要自己隨便涂藥或是去藥房自行購藥,否則很可能會延誤病情甚至加重! 明白了兩者的病因和區(qū)別,最后我們來說說各自的治療方法。 手足濕疹 1.避免誘發(fā)和加重因素 引發(fā)手足濕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內在因素有精神緊張、疲勞、新陳代謝障礙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外在因素有生活環(huán)境、氣候條件及外界理化刺激(如紫外線、寒冷、炎熱、搔抓等),甚至是接觸了肥皂、洗潔精等刺激物品。 2.有意識地增強保護皮膚屏障功能 可以多涂抹護手霜,不要過度的清潔,甚至是用力搓洗、減少使用化學物品的頻率等。 3.針對不同情況的濕疹具體用藥 無水皰、糜爛、滲出時,建議使用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乳膏或凝膠;大量滲出時應選擇冷濕敷; 如果手足皮膚角質層較厚,可選擇中、強效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及鹵米松乳膏等。瘙癢明顯、程度較重的可以口服抗組胺藥物。 手足癬 主要是抗真菌治療。有效的抗真菌藥物包括咪唑類(如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聯(lián)苯芐唑)、丙烯胺類(如特比萘芬、布替萘芬等)等抗真菌藥物。這其中就包括大家常用的“達克寧”。由于長期以來抗真菌藥物的濫用,耐藥情況發(fā)生,導致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有時療效欠佳。 若外用治療依從性差或療效不佳,癥狀較重,可選擇系統(tǒng)用藥如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 癬和濕疹在致病因素上南轅北轍,所以在用藥上也是天差地別。用于治療濕疹的藥膏大多含有激素,真菌感染被當成了濕疹用藥,會讓原有的病情加重;但如果濕疹被當成了腳氣,不僅用了藥沒效果,甚至有的藥還會引起過敏,讓本就有的濕疹雪上加霜。所以,不能因為腳癢/手癢就隨便用藥,除了認真區(qū)別以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到醫(yī)院做真菌檢查,對癥下藥,才是正確的對待方法。2020年06月28日
3838
0
3
-
曹毅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中醫(yī)院 皮膚科 很多的患者都會認為濕疹只有一種,但是在臨床上根據(jù)患者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病時間、皮損特點、主要癥狀等被分為好幾種。在進行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自己是哪一種濕疹再進行治療,否則用錯了藥就會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濕疹的分類濕疹按照病情分為:急性濕疹、慢性濕疹按照主要的癥狀分為:脂溢性濕疹、干性濕疹、陰囊濕疹、小兒濕疹、淤積性濕疹、肛門濕疹。不同的濕疹治療方法也不同,根據(jù)病情的發(fā)展治療所需要的時間和方式也都不相同,一定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確診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濕疹的發(fā)病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 (一)遺傳因素某些類型的濕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系。 (二)環(huán)境因素很多研究證實環(huán)境因素是濕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huán)境包括群體環(huán)境與個體環(huán)境,人類的群體環(huán)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個體小環(huán)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huán)境,由于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因此,個體小環(huán)境對濕疹的影響更加密切。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復雜的環(huán)境性變應原,包括:1、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著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光亮劑、防蛀劑、防霉劑、堅挺劑等現(xiàn)代衣著的環(huán)境性變應原。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產(chǎn)的化肥、農(nóng)藥、人工飼料、飼料添加劑,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現(xiàn)代飲食環(huán)境性變應原。3、人造建筑構件、化學涂料、塑料制品、橡膠制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chǎn)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的功能現(xiàn)代居住中的環(huán)境變應原。4、化學燃料燃燒所產(chǎn)生的氣體,制造汽車,舟船,飛機的材料,道路的瀝青路面,馬路旁綠化植物的花粉等現(xiàn)代交通的環(huán)境性變應原。5、洗滌劑工廠中制造洗滌劑所有的酶制劑,塑料工廠的甲苯二異氰酸酯,橡膠工廠的乳膠,制藥廠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學原料等現(xiàn)代職業(yè)的環(huán)境變應原。6、某些現(xiàn)代生活方式有關的環(huán)境性變應原,如使用化妝品及貓、鸚鵡等。當人體長期生活在這種不良環(huán)境因素影響之下時,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最終造成對環(huán)境的變態(tài)反應,從而引起濕疹。 (三)感染因素某些濕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霉、分枝孢霉、點青霉、煙曲霉、鐮刀霉、產(chǎn)黃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其依據(jù)主要有三個面:1、某些濕疹患者的皮損微生物檢出率較高。2、皮膚微生物對某些濕疹有致病作用。國內有學者報道在非特應性濕疹皮炎患者皮損中總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31.6%,總的細菌檢出率為70.6%,在金黃色葡萄球以外的細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2.7%,溶血型鏈球菌占1.7%,其他球菌占19.6%,桿菌占5.1%。在臨床上無可疑細菌感染的濕疹患者中,急性濕疹皮炎患者皮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總細菌陽性率最高,分別為46.1%,76.9%;均高于慢性濕疹及亞急性濕疹皮炎患者。盤狀濕疹患者皮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總細菌陽性最高,分別為52.9%,100%;均高于其他類型的濕疹。在脂溢性皮炎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81.3%;花斑癬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96.3%;濕疹皮炎皮損中馬拉色菌檢出率為59.7%;而急性濕疹皮損馬拉色菌檢出率為56.3%;手部濕疹皮損馬拉色菌檢出率為47.6%。某些皮膚微生物對濕疹有致病作用。Fujisanva等用交鏈孢霉、雜色曲霉、枸櫞青霉等氣源性真菌的浸出液抗原,在夏季復發(fā)或加重的濕疹皮炎患者進行斑貼試驗、皮內試驗及激發(fā)試驗。結果皮內試驗速發(fā)反應陽性率在濕疹樣皮炎、特應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對照組,且以特應性皮炎患者最高,為68.2%,而皮內試驗遲發(fā)型反應(72小時觀察)陽性率在濕疹樣皮炎及特應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對照組,以濕疹樣皮炎最高為40%。而斑貼試驗和激發(fā)試驗也在一部分患者中獲陽性,結果說明,濕疹性皮炎與氣源性真菌有關,真菌局部接觸也可致皮炎,吸入真菌也可致皮炎的產(chǎn)生。3、抗微生物治療對某些濕疹皮炎有效。有廣泛滲出皮損的特應性皮炎系統(tǒng)使用抗生素常能收到較好的療效,這是因為患處局部產(chǎn)生了細菌感染?,F(xiàn)已明確,馬拉色菌與脂溢性皮炎有關;細菌感染,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與盤狀濕疹有關,感染皮炎是發(fā)生在原發(fā)皮膚感染灶周圍的濕疹樣損害,皮損常繼發(fā)于原發(fā)皮膚感染;皮膚癬菌疹患者有肯定的原發(fā)性皮膚癬菌感染,在新發(fā)皮損處查不到真菌,皮損隨原發(fā)皮膚皮膚癬菌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 (四)飲食因素人類的食物品種極多,一般可分為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在近代的食物中還經(jīng)常應用一些化學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櫞酸(檸檬酸)、香精、合成染料等。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變態(tài)反應,從而導致濕疹的產(chǎn)生,有文獻報道,在我國容易引起變態(tài)反應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海產(chǎn)類食物,如蔥、蒜、洋蔥、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蔥、生蒜、生西紅柿,生食的某些殼類果實,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蘿、桂圓、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細菌的食品,如死魚、死蝦、死螃蟹以及不新鮮的肉類,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質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類、魷魚、烏賊等;種子類食品,如各種豆類、花生、芝麻等。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變態(tài)反應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發(fā)現(xiàn),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離出組胺物質,在香蕉、菠蘿、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組胺成分,雞肝臟、牛肉、香腸內亦含有相當高的組胺,而導致濕疹的發(fā)生。 (五)藥物因素藥物因素是某些濕疹,尤其是濕疹型藥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來說任何藥物均有引起濕疹性藥疹的可能性,但常見者主要為:1、乙二胺類抗組胺劑如氨茶堿、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劑;普魯卡因、醋磺已脲;對氨基水楊酸;食物和藥物中偶氮染料;氯噻嗪、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水合氯醛、氯碘羥、碘化物及有機碘化物,X線造影劑;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巴龍霉素、硝酸甘油片、氨茶堿栓劑和鹽酸乙二胺、氨基汞、秘魯香脂、苯左卡因和對氨基苯甲酸甘油、遮光劑、三氯叔丁醇、鹵化羥喹啉霜、碘、硫酸新霉素、硝酸甘油軟膏等。主要引起系統(tǒng)性接觸型藥物性皮炎。②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鎳、肝素及汞主要引起佛狒綜合征。③青霉素、甲基多巴、別嘌醇、吲哚美辛、磺胺、金制劑、喹寧、氯霉素、可樂定與平陽霉素等主要引起內源性接觸性濕疹。濕疹型藥疹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濕疹型藥疹為后天獲得,雖然和過敏素質與遺傳有密切關系,但藥物過敏不能直接由親體遺傳;②濕疹型藥疹一般均發(fā)生于多次藥物接觸后,而絕少發(fā)生于首次接觸者;③濕疹型藥疹的首次發(fā)病均有潛伏期,一般至少經(jīng)1周左右,而再次發(fā)病則無潛伏期,可以即刻發(fā)病;④濕疹型藥疹的激發(fā)劑量一般均較低,患者一旦致敏,則往往可由極少量的藥物接觸麗致發(fā)作;⑤濕疹型藥疹一般具有典型的癥狀或體征;⑥濕疹型藥疹患者僅見于少數(shù)用藥患者。 (六)其他因素濕疹的產(chǎn)生尚可由苦悶、疲勞、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等神經(jīng)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線、寒冷、潮濕、干燥、摩擦等氣候、物理因素所引起。此外慢性腸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腸寄生蟲以及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等因素皆是濕疹發(fā)生的原因。2020年06月18日
1797
0
1
-
2020年06月12日
2506
0
0
-
胡鵬飛醫(yī)師 景德鎮(zhèn)市婦幼保健院 兒內科 濕疹是一種排他性疾病,濕疹的診斷主要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或組織病理學檢查。濕疹可以發(fā)生在任何年紀的人群,主要是以嬰兒多見??梢园l(fā)生在任何部位,比如手部濕疹,小腿濕疹,肛周濕疹,陰囊濕疹,外陰的濕疹,耳后的濕疹,乳房的濕疹,眼瞼濕疹,面部濕疹等。濕疹大致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3期。合期表現(xiàn)各不太一致。急性期多表現(xiàn)為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及滲出,邊界可以不太清楚。亞急性多表現(xiàn)為紅腫和滲出減輕,潰爛面結痂,脫屑。慢性表現(xiàn)為粗糙肥厚,苔蘚樣改變。治療方面首先是基礎治療,加強宣教。 第一,尋找并避免環(huán)境中的常見的變應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過度清洗。 第二,保護皮膚屏障功能,選用對患者皮膚無刺激的治療,預防并適時處理繼發(fā)感染,對皮膚干燥的亞急性及慢性濕疹加用保濕濕劑。 其次是局部治療,急性期可以選擇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乳膏或凝膠,大量滲出時應選擇冷濕敷。亞急性皮膚損害氧化鋅糊劑,糖皮質激素乳膏。慢性期建議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硬膏,乳劑可合用保濕劑及角質松解劑。一般輕度濕疹選擇弱效糖皮質激素,比如氫化可的松軟膏,地塞米松乳膏。中度濕疹選擇中效的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一般外用激素不推薦連續(xù)使用時間超過半月。合并皮膚感染時可以加用外用的抗生素軟膏。嚴重感染時合并敗血癥等,需要口服藥物或者靜脈輸注抗生素治療。2020年05月20日
1361
0
0
-
2020年05月18日
2244
0
0
-
2020年05月08日
9825
0
5
-
李倩主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yī)學中心 皮膚科 各位家長大家好,現(xiàn)在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濕疹用激素的時候,到底需要抹多少藥膏,這個是主要根據(jù)我們寶寶皮膚濕疹的面積來確定的,有一個很簡單的公式我們遠端食指一個指間關節(jié)這么長的藥膏大概能磨我們自己手掌兩個手掌的這么大的一個面積,你看圖出來大概就是薄薄一層的感覺。 我們激素藥膏薄薄一層就可以了,那如果咱們估算下來,咱寶寶只有一個手掌,這么大的面積,那只需要幾半截,以此類推,如果跟膚樂霜同時使用的話。 這恰好是一個指尖單位,如果是兩個手掌的面積,那就各幾一個指尖單位的藥膏把它混在一起,然后呢,再給寶寶薄薄涂抹上一層就行了。2020年05月07日
22196
7
205
濕疹相關科普號

王世寧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世寧 醫(yī)師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1068粉絲6.3萬閱讀

姜紅云醫(yī)生的科普號
姜紅云 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黑龍江
皮膚性病科
2089粉絲72.2萬閱讀

白彥萍醫(yī)生的科普號
白彥萍 主任醫(yī)師
中日友好醫(yī)院
皮膚科
902粉絲697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