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艷華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地壇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一到冬季,不少人就會手足皸裂或原有的皸裂加重,常引起出血、疼痛,給生活、社交帶來許多煩惱。 1.手足皸裂是咋回事? 手足皸裂中醫(yī)稱“皸裂瘡”,是冬季較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多見于農村老人及手工勞動者。其發(fā)生與局部的解剖生理學特點密切相關,掌跖部皮膚的解剖生理特點是角質層厚達40-50層,而且此部位皮膚無毛囊和皮脂腺,在冬季氣溫低和濕度較小時,皮膚因“缺水少油”便容易發(fā)生開裂。 圖1:皮膚結構示意圖 另外手足經常受到摩擦,特別是雙手平時接觸各種物質,皮膚屏障易受損傷,這就為真菌、細菌等入侵提供可乘之機(多種因素刺激、感染使掌跖皮膚干燥,變脆變硬,彈性降低),再加上日?;顒又?,手足部位動作的牽拉,就很容易發(fā)生皸裂。 2.手足皸裂的癥狀 手足皸裂有哪些臨床表現呢?本病好發(fā)于冬季,皸裂分布于皮膚角質層增厚或經常摩擦的部位,如指屈面、手掌、足跟、足跖外側等。 主觀癥狀:輕重不一的疼痛,這主要取決于皸裂的深度和范圍。 客觀癥狀:根據皸裂的深淺程度,一般可分為三度: 一度:皮膚干燥有裂隙,局限于表皮層,無出血、疼痛。 圖2:一度皸裂 二度:皮膚干燥,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淺層,伴有輕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 圖3:二度皸裂 三度:皮膚干燥,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常引起出血和疼痛。 圖4:三度皸裂 3.手足皸裂的鑒別 手足皸裂需在手足慢性濕疹、手足癬和掌跖角化病等幾類疾病中進行鑒別,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不難診斷。 1.手足慢性濕疹:常位于掌跖并累及手足背部,多伴皮膚苔蘚化、增厚及癢感,可因瘙癢抓撓導致裂隙和疼痛。 圖5-1:癥狀描述:雙手掌、手指屈側對稱分布暗紅斑、表面粗糙脫屑,有皸裂,皮紋加深。該患者雙手掌幾乎同時發(fā)病,伴有瘙癢,且無足癬,故考慮濕疹。 圖5-2:癥狀描述:老年男性,病史2年,雙手食指、中指背側對稱皮損,表面粗糙肥厚、脫屑伴瘙癢,考慮慢性濕疹。 圖5-3、5-4:癥狀描述:老年男性,雙手掌、指屈側對稱性暗紅斑、散布深在性水皰,表面粗糙,皮溝加深,皮嵴隆起,時有瘙癢,真菌鏡檢陰性,考慮濕疹. 圖5-5、5-6:癥狀描述:中年女性,右足跖部紅斑、表面粗糙痂屑,瘙癢明顯。追問病史,患者1個月前穿朋友拖鞋感染腳氣,考慮足癬濕疹化。 2.手足癬:初期多局限在一側掌跖,原發(fā)皮損為紅斑、丘疹、水皰,常伴癢感,冬天輕夏季重,真菌鏡檢呈陽性,能夠鑒別。 圖6-1:鱗屑角化型腳氣 圖6-2:癥狀描述:右手手掌、掌指關節(jié)屈側皮膚粗糙,干燥性鱗屑,患者有腳氣,呈“兩足一手”表現,考慮手癬 圖6-3:鱗屑角化性腳氣 3.掌跖角化?。鹤杂装l(fā)病,掌跖部彌漫性淡黃色堅硬角化斑塊,呈蠟樣外觀,雙側對稱,因角化過度導致皸裂,常年發(fā)病,有家族史。 圖7:掌跖角化病 手足濕疹/手足癬/掌跖角化病鑒別診斷表 4.手足皸裂的治療與日常護理 (一)手足皸裂的治療: 1.積極治療基礎疾病。積極治療手足癬、濕疹等基礎疾病,它們與手足皸裂可以互為因果。 2.積極修復皸裂。如皸裂伴出血、疼痛,宜用溫熱水將患處泡軟,再用刀片輕輕將角質過厚處削薄,接著外用消毒抗菌藥物(米浮泡沫、百多邦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最后涂抹滋潤修護凝膠、尿素霜或維A酸軟膏,可在涂藥后戴薄膜手(腳)套(也可用保鮮膜封包)數小時或過夜,以增強藥物滲透,防止水分散失。治療應持續(xù)4~8周,直至皮膚恢復正常紋理。 (二)手足皸裂的日常護理: 1.注意飲食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相當于補充維生素B、C)及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維生素A有促使上皮生長,預防皸裂的作用)。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多喝水,對防治皸裂有一定的作用。 2.注意日常防護。日常勞作時宜戴上防護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刺激物。晚上用溫熱水泡洗手足并按摩10~20分鐘左右,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皮膚免疫功能。 3.洗手(足)三忌。一是忌用堿性強的洗滌劑。應選用無刺激性的中性洗液,每次洗畢后,用干凈、柔軟的毛巾擦干手足,再抹護膚品滋潤,鎖住水分;二是忌頻繁洗手。過度洗滌會將皮膚表面的油脂徹底洗去,造成皮膚干燥、裂紋;三是忌水溫過高。洗手時千萬不要用熱水去燙,最佳水溫應該在20℃-25℃之間。 5.小結 只要重視預防,治療措施得當,手足皸裂就能得到有效防治。和小菌衣一起行動起來,多關愛自己的手足,讓第二張臉真正“靚”起來吧。2021年03月25日
4111
0
0
-
韓大力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放療科 手-足皮膚反應(Hand-foot skin reaction ,HFSR)最初由Schuster D等 在 1989 年提出,用于描述化療藥誘發(fā)的手足不良事件[Schuster D, Heim ME, Decoster G, et al. Phase I-II trial of doxifluridine (5'DFUR) administered as long-term continuous infusion using a portable infusion pump for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Eur J Cancer Clin Oncol. 1989,25(11):1543-8.],同義術語還包括手足綜合征、掌跖感覺喪失性紅斑、肢端紅斑、化療中毒性紅斑和 Burgdorf 反應。 HFSR 在使用細胞毒性化療藥時常見,如 5- 氟尿嘧啶、卡培他濱、多柔比星、多西他賽和阿糖胞苷,尤其是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發(fā)生率 40%~50%)和卡培他濱(50%~60%)。近年來發(fā)現使用 MKI 也常誘發(fā) HFSR,特別是索拉非尼、瑞戈非尼、舒尼替尼和西地拉尼。盡管傳統(tǒng)化療藥物與 MKI 誘發(fā)的掌跖反應在體征、癥狀和發(fā)病機制方面基本相同,為了區(qū)別起見,通常采用手足綜合征描述與細胞毒性化療藥所致的癥狀,而采用 HFSR 描述靶向療法產生的反應。臨床表現HFSR 通常發(fā)生于開始 化療或MKI 治療后 1~6 周內,前驅癥狀為掌跖感覺遲鈍,有刺痛、燒灼或疼痛感,對接觸物體的耐受性降低,前驅期過后可表現為 3 個臨床階段:首先為炎癥期,表現為掌跖境界清楚的對稱性紅斑和緊張性大皰(見圖 1),接著皮損常變?yōu)樘弁葱园邏K,斑塊具有特征性的淡紅色,周圍繞以紅斑(見圖 2)。1. 炎癥期:一例 9 天后出現了雙側疼痛性紅斑片伴大皰圖1. 60 歲轉移性腎細胞癌男性患者在口服舒尼替尼 3)。易受摩擦部位如指尖、指間隙和足部兩側也常受累。圖 2. 一例 60 歲轉移性腎細胞癌男性患者在口服舒尼替尼 3 周后出現了特征性的疼痛性淡黃色斑塊,部分黃色斑塊周圍繞以紅暈接下來為角化期,特征為沿承重部位如手掌魚際、足跟、足底跖骨頭區(qū)分布的局灶性角化過度(見圖 3)。易受摩擦部位如指尖、指間隙和足部兩側也常受累。圖 3. 角化期:表現為黃色角化性斑塊。(a)一例 65 歲轉移性結直腸癌男性患者在口服瑞戈非尼 1 周后出現足底和足跟發(fā)疹;(b-c)一例 71 歲肝細胞癌男性患者在接受索拉非尼治療 2 周內發(fā)疹最后階段為消退期,皮損在停藥或減量后 1~2 周內迅速消失。圖 4 顯示了 HFSR 的時間經過。這些臨床表現與手足綜合征的對稱性感覺異常、脫屑性紅斑和水腫不同,后者通常不會超出掌跖表面(見圖 5)。圖 4. 一例 43 歲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女性患者在超說明書使用馬賽替尼后手足皮膚反應的時間經過。(a)炎癥期:用藥 47 天后發(fā)生的境界清楚的重度疼痛性紅斑和緊張性大皰;(b)停藥 2 天后:泛發(fā)性紅斑和脫屑;(c)角化期:停藥 4 天后皮疹好轉,紅斑消退,出現局灶性黃色角化性斑塊;(d)停藥 7 天后進入消退期圖 5. 一例 58 歲 IV 期直腸癌女性患者完成 2 個周期的卡培他濱化療后數天發(fā)生的手足綜合征,表現為手足彌漫性對稱性感覺異常伴脫屑防治策略1)避免手和足部摩擦和擠壓,避免穿緊而不合腳的鞋,用能減震的鞋墊,在家穿拖鞋;2)坐著或躺著的時候將手和腳放在較高的位置;避免激烈的運動和體力勞動;3)少手足接觸熱水的次數,包括洗碗碟和熱水澡,戴洗碗手套并不能減輕傷害,因為橡膠會儲存熱量,損害手掌的皮膚。避免在陽光下暴曬;4)可以涂抹潤膚霜,以避免皮膚干燥,防止皮膚皸裂。每日多次使用潤膚劑,必要時封包,可外用尿素 軟膏/ 乳酸制劑、凡士林軟膏、止汗藥、抗氧化劑、二甲亞砜、尼古丁貼和冷卻裝置。出現脫皮時不要用手撕,可以用消毒的剪刀剪去掀起的部分;出現水泡、皮膚感染時,要請醫(yī)務人員處理。應定時換藥和服藥;5)避免飲酒,避免進辛辣、刺激性的食物;6)在 HFSR 發(fā)生后,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中止、暫?;驕p量是最有效的治療。研究表明口服維生素 E(400 mg BID)、中藥桃紅四物湯,外用肝素軟膏、保濕劑、含神經酰胺的水膠體敷料、糖皮質激素治療可能有效。疼痛時可遵醫(yī)囑口服對乙酰氨基酚解疼痛。以上資料系韓大力醫(yī)生綜合丁香醫(yī)網站——http://derm.dxy.cn/article/504143?keywords=%E6%89%8B%E8%B6%B3%E7%BB%BC%E5%90%88%E7%97%87和 網絡上關于相關資料整理而來,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后刪除!2020年05月17日
1857
0
0
-
2019年12月08日
1879
0
0
-
2019年11月18日
2110
1
3
手足皸裂相關科普號

付朝杰醫(yī)生的科普號
付朝杰 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1897粉絲653.6萬閱讀

王海英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海英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761粉絲64萬閱讀

陳玲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玲 主治醫(yī)師
長沙市第三醫(yī)院
皮膚科
1196粉絲19.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