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法剛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整形美容外科 太田痣目前的治療效果非常理想,一般經過幾次治療,都可以去除。但也會有一些因素,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波長、脈沖寬度? 太田痣顏色可為褐色、青灰、藍、黑或紫色,目前治療太田痣常用Q1046nm和Q755nm??兩種波段激光,對不同波長單獨或聯合應用的療效并未在臨床上獲得一致看法,不同波長(694nm、755nm、1 064nm)治療太田痣據報道有相似療效,而有些學者認為:Q開關755nm激光組療效>Q開關1 064nm激光組>混合組。Kono和Colleagues曾報道使用調Q Nd:YAG激光治療兒童太田痣與紅寶石激光相比副反應少且治療次數少。波長755nm激光對黑色素的吸收率要高于1064nm激光,但其波長較短對皮膚的穿透深度要明顯短于1064nm激光;此外,1064 nm激光對血紅蛋白和水分子的吸收均要高于755nm激光,因此對皮膚周圍組織的損傷要比755nm激光大。臨床上有人先使用755nm激光治療去除真皮淺表和中層的異常黑素細胞后,再用1064nm激光治療,既可以繼續(xù)有效的改善755nm激光無法改善的真皮深層異常黑素細胞,又可減少1064nm對周圍組織的損傷,減少副反應。鄧軍等也比較了755nm和1064nm的不良作用,發(fā)現單755nm組中有30.43%出現暫時性色素沉著,單1064nm組中有7.14%發(fā)生皮膚局限性點狀瘢痕,認為交替755nm和1064nm可以避免連續(xù)多次用調1064nm激光造成的皮膚萎縮(甚至點狀瘢痕),又避免了多次755nm激光治療造成的皮膚色素沉著。脈沖寬度即激光發(fā)射的間隔時間,減小脈沖寬度能提高使用的能量極限波長和脈沖寬度兩參數的有效結合可使激光選擇性破壞真皮黑素小體及黑素細胞,使之碎裂成極小的微粒狀以便被吞噬,達到清除目的。? 2、光斑大小和能量? 激光治療前需對光斑大小和能量進行調節(jié)。光斑大小和能量的選擇對治療效果有較大影響。小光斑效率低,易引起皮膚質地改變;大光斑可明顯提高療效并減少并發(fā)癥,但光斑太大會減低能量。能量密度應根據病變顏色、部位及患者年齡、性別、皮膚類型及對激光的反應等具體情況而定。以能打出輕度點狀出血樣反應的最大光斑為準,光斑小、能量大,容易使局部皮膚膚質發(fā)生點狀凹陷。能量的大小與其效果也有密切聯系,建議采用較低的能量(4.5J/cm2)比較高的能量(7.5J/cm2)更可取。因為高能量能產生較多的不利影響,如:皮膚質地改變或產生瘢痕以及增加炎癥后色素沉著的程度等。目前通常選擇能量為5J/cm2就能取得較好療效,尤其是那些以往被認為難以治療的色素密集的皮損區(qū)域。? 3、治療次數? 激光治療太田痣常需多次治療,一次治療常常只能破壞一部分黑素細胞。研究表明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痊愈率明顯增高。經一次治療后絕大部分病例色素無明顯變化,治療2~3次后,大部分病例色素開始變淡,顯效多見于治療3次后,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治療效果會更加明顯。 4、治療間隔時間? 激光治療后需要一定的間隔時間才能進行第二次治療。因為治療后皮損處被擊碎的黑素顆粒并不能立即被清除,需要一段時間通過機體的防御系統(tǒng)將其代謝。通常每次治療間隔時間應為?3~6個月,間隔時間過短會影響治療效果,5~6個月的治療間隔對大多數患者是最佳時間,但尚需根據患者皮損處皮膚的具體情況而定?(如:存在皮膚炎癥等禁忌證時應延期治療)。? 5、年齡、性別與療效關系 有報道太田痣激光治療效果男性優(yōu)于女性,其原因尚不清楚,推測可能與男女患者全身狀況、內分泌、皮膚類型等有關,且年齡也與療效有關,年齡越小,效果越好,越能縮短治療次數。這是因為幼兒皮膚薄,皮損表淺,且新陳代謝更旺盛。但尚存爭議,有統(tǒng)計分析認為:年齡與療效無絕對關系。 6、皮損特點、部位與患者膚色 眾所周知太田痣變化主要體現在顏色上,從褐色、青、藍、紫到黑色,主要是因為皮損處的黑素細胞的分布密度不同,密度越大顏色越深。顏色與療效密切相關,有報道褐色皮損治療次數少于青色及黑色,即顏色越深治療次數越多。治療效果與色素位置的深度有關,色素越淺效果越好,治療次數越少。但國內有學者認為灰色或褐色皮損的色素位置往往更深?,且對1064nm波長的激光吸收較差,故能增加治療次數。皮損部位也與療效有關,相關研究表明:額、顴部等突出部位皮損治療效果最好,而眼瞼處皮損治療效果相對較差,可能與眼瞼部組織疏松、色素細胞分布散在及組織含水量多有關。另外,膚色淺的患者常比膚色深的患者治療效果好,且治療次數減少。因為膚色偏黑者皮膚黑素吸收了較多的激光,削弱了穿透到皮膚深層組織的激光強度,從而減弱了激光的效能。 7、復發(fā)因素 太田痣激光治療后復發(fā)率較低, 有的學者指出復發(fā)率0.6%~1.2%, 然而還有學者指出復發(fā)率為1.2~5.2%。太田痣的復發(fā)跟很多因素有關, 如日曬 (紫外線) 、激素水平紊亂、治療次數及治療面積不足、Ⅲ及Ⅳ型皮膚易復發(fā), 眼瞼部位易復發(fā)、外源性物質的刺激 (外用激素, 日照, 化妝品, 創(chuàng)傷、真皮炎癥等) 。另外, Mizoguchi等發(fā)現獲得性太田痣的真皮層皮損中存在無色素c-kit/TRP-2 (+) 未成熟細胞, 說明真皮層中存在未成熟的黑色素細胞, 可造成太田痣的復發(fā)。2020年05月09日
2834
1
4
太田痣相關科普號

李東霓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東霓 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
整形美容激光中心
355粉絲9247閱讀

蘇慧醫(yī)生的科普號
蘇慧 主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皮膚科
2370粉絲1萬閱讀

張云松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云松 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
整形美容激光中心
440粉絲21.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