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貝貝副主任醫(yī)師 聊城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中醫(yī)科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甜的都不能吃的,糖和糖不一樣。比如白面,就是淀粉啊,淀粉就是糖,白米也是淀粉,也是糖。水果的果糖,除了給大腦和肝臟提供需要的糖原,同時還提供身體必須的豐富的微量元素。糖尿病的原因不是糖,所以,糖尿病戒了糖,依然好不了。反而因為缺乏糖,各種并發(fā)癥,比如身體末端的腳會因為缺乏營養(yǎng)素而壞死。而是血液的脂肪阻礙了糖分分解吸收,血液里面糖多,但是細胞是缺糖的。因此,糖尿病可以說是“缺正確的糖病”。三高原因是脂肪,所以低脂飲食可以逆轉三高,相反,再好的藥方你只要高脂飲食就不可能好病,所以改變飲食方式有多么重要。身體是平衡的,都說肥胖是營養(yǎng)過剩,其實身體表現(xiàn)在外的營養(yǎng)過剩就意味著身體表現(xiàn)在內的某方面是缺乏的。其實是缺乏微量元素、膳食纖維造成的的代謝不好。2022年06月11日
132
0
0
-
安海燕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腎內科 血糖高=糖尿???不久前,中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于英國醫(yī)學雜志(BMJ)發(fā)表,該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約有1.298億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為12.8%,是世界的糖尿病大國。相信大家對糖尿病這個疾病并不陌生,甚至部分人還談“糖”色變。有的人在做身體檢查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檢報告單上顯示血糖偏高這個結果,對此很焦慮,認為自己得了糖尿病。那么,血糖高了就是得了糖尿病嗎?血糖升高就意味著得了糖尿病?首先診斷糖尿病需要血糖達到一定的標準,并不是血糖高于正常就能診斷為糖尿病。第二點,在某些情況之下,盡管有血糖升高的情況,且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也不能診斷糖尿病。診斷糖尿病需要患者的血糖檢查達到一定的標準,這里面包括了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和糖基化血紅蛋白,還有口服葡萄糖之后兩小時的血糖的檢測。首先,一般到醫(yī)院抽血檢測血糖需要在空腹狀態(tài)下。空腹血糖就是指病人到醫(yī)院之前,在頭一天晚上10點之后不要進食任何含熱量的食物,不單單包括米飯、面包等食物,還包括飲料等。其次,需要在第二天大概6點之后才能進行抽血,且抽血前不能進食早餐,這叫做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是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的。另外一個指標叫做隨機血糖,隨機血糖就是指一天之中任何時候不管吃了什么東西,之后去醫(yī)院抽血糖。比如到醫(yī)院去就診,這時可能并不是早上6點鐘,而是中午12點鐘或者是下午2點鐘去醫(yī)院抽血,這叫做隨機血糖,就是任何一個時間點抽血驗血糖就叫隨機血糖。如果隨機血糖>11.1mmol/L,這也是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第三個指標是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兩小時的血糖,這個檢查首先是需要保持空腹的狀態(tài)下,在早上6-8點口服75克的葡萄糖水,從第一口喝糖水的時間開始算,兩小時之后抽血。如果血糖值達到11.1mmol/L以上也是可以診斷為糖尿病。第四個指標就是糖基化血紅蛋白。糖基化血紅蛋白是反應過去兩到三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正常值一般在6.3%以下。例如女性懷孕了,這時候醫(yī)院會常規(guī)的會對孕婦進行糖基化血紅蛋白檢測。如果這時糖基化血紅蛋白值達到6.5%,也可以診斷糖尿病。一般來說,前三個指標是比較常見,第四個指標是相對比較專業(yè)。如果血糖達到了剛剛說的這幾個方面:第一,空腹血糖≥7.0mmol/L,隨機血糖>11.1mmol/L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兩小時的血糖>11.1mmol/L,還有第四個指標糖基化血紅蛋白>6.5%,這些是已經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第二種情況是,如果病人處于某些特殊的時候,既使其血糖升高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也不能診斷為糖尿病。這種常見于:比如一位病人去測定血糖的時候,正在存在感染肺炎、剛進行嚴重的手術,在應激情況下,以及吃了很多影響血糖的藥物,比如吃了激素等等,這種情況下都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甚至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因此,如果病人檢驗血糖值時存在這些情況,是不能診斷糖尿病的,一般需要等待急性的應激反應后再進行復查。例如病人有肺部感染的情況,需要等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且康復之后再復查血糖,來了解血糖有沒有降下來。如果在應激情況都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結果顯示血糖依然高于正常值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這時候可以診斷為糖尿病。2022年06月08日
950
0
1
-
2022年06月08日
99
0
1
-
安海燕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腎內科 口服降糖藥加上胰島素種類非常多,許多糖尿病患者想知道醫(yī)生為何給自己開某種降糖藥?今天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醫(yī)生為您選降糖藥時,會基于哪些邏輯判斷呢?1.你的血糖情況血糖情況是醫(yī)生選擇藥物首要考慮的問題。有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有的餐后血糖高,也有二者兼具的。選擇藥物時根據不同情況治療方案也就不同。舉例來說:二甲雙胍緩釋片,對于空腹血糖降糖效果好,阿卡波糖則適用于以碳水為主要飲食結構的餐后高血糖者,瑞格列奈也適用于餐后血糖高,而不太吃主食的患者。空腹與餐后血糖均高,則一般應首先控制好基礎血糖,再加控制餐后血糖的藥物。2.年齡比如一個老年糖友,醫(yī)生可能會建議您選擇不易出現(xiàn)低血糖的口服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DPP-4抑制劑等,而盡量避免使用降糖效果很強、作用時間很長、低血糖糾正困難的藥物。3.體重比如肥胖的中年糖友,可以選擇具有體重優(yōu)勢或者不增加體重的藥物,比如GLP-1受體激動劑、二甲雙胍、DPP-4抑制劑、SGLT-2抑制劑等。4.你的肝腎功能多數(shù)藥物都經肝臟代謝,再經腎臟排出體外,有些藥物則可直接經腎臟由尿液排出體外。腎功能不好的患者由于藥物排泄存在問題,可能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增加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在使用降糖藥物方面應盡量選擇那些不經過或甚少經過腎臟排泄的藥物。如果腎功能嚴重受損,應停用口服降糖藥,及時改用胰島素治療。以上僅列舉了幾種情況,實際情況遠比這復雜,比如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人群,醫(yī)生可能會建議你選擇被證實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一些降糖藥物,比如SGLT2抑制劑恩格列凈或卡格列凈等。最后建議患者朋友不要道聽途說,目前網絡上的患者群較多,千萬不要在群里聽到某人說他吃了某種降糖藥,血糖控制不好,就自己對號入座。在正規(guī)醫(yī)院找到一個您信賴的??漆t(yī)生,定期復查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才是明智的選擇。2022年06月07日
209
0
2
-
安海燕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腎內科 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為什么說它可怕?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發(fā)癥帶來的危害。糖尿病的并發(fā)癥包括急性并發(fā)癥和慢性并發(fā)癥,急性并發(fā)癥是急性的代謝紊亂癥候群,比如說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昏迷等,那么急性并發(fā)癥需要緊急的處置,否則可能會危及生命。那么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比如糖尿病腎病,最終可能會發(fā)展成尿毒癥,再比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會危及生命。關注我,帶您走向健康生活。2022年05月30日
290
0
2
-
任衛(wèi)東主任醫(yī)師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內分泌科 弄懂2型糖尿病控糖并不難!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由于其可以帶來許多嚴重的并發(fā)癥,使患者痛苦,家庭受累,社會負擔、醫(yī)保開支負擔加重。但它又是可以預防、減緩和最大化避免的。在控制好壞和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操作”空間,是一種“努力1分見效1分,放松1分變壞1分”的“彈性疾病”。一、糖尿病是“無知”病有點像開車,良好的駕駛技巧和保養(yǎng)意識,會讓車子少些毛病、行駛得更久。管理血糖跟開車一樣,也需要掌握“駕駛”技術,良好的習慣和保養(yǎng)意識。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有控糖能力的血糖就會好,沒有的話,短期靠運氣,長期不樂觀。所以,糖尿病是可以稱之為“無知病”,沒有“控糖能力”就會發(fā)病,有則“無病”。同樣是糖尿病,為什么有的控制良好能保持健康的體魄20年甚至40年以上?有的為什么發(fā)病短短3、5年就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其中最大的變量是對糖尿病的認識、態(tài)度和應對方式的不同。那些健康“運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糖友,都是控糖能力較強的“高手”。反之則通常是控糖能力和自我意識較差的。“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對于糖尿病來說更是如此。日常飲食、常見血糖問題處理、遵從醫(yī)囑治療的意識、良好的運動習慣,這些都是靠主動意識和自我學習決定。這就是為什么“糖尿病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寫入全世界所有“治療指南”中。學習改變命運,同樣能改變糖尿病。所有糖友,在確診那一刻就應該有這種意識,第一時間盡快了解認識糖尿病,學習方法并建立新的健康的生活習慣。二、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有人會說糖尿病與遺傳的關系更大,現(xiàn)有的證據也證明:與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相比,有家族史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了0.9倍以上;如果家里糖尿病患者多于2人,患病風險至少會增加1.27倍;母親患病,其他家庭成員患糖尿病的風險是無家族史的2.03倍。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也曾公開一組關于糖尿病遺傳性的數(shù)據:父母雙方都患有2型糖尿病,孩子患糖尿病的概率達50%;父母有一方患2型糖尿病,若是50歲前確診,孩子患病概率為14%,若是50歲后確診,孩子患病概率為7.7%。然而,基因不能改變,我們要研究的是如何能改變是后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改變生身父母。浙江大學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是“糖二代”,如果堅持健康飲食,也可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英國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遺傳風險評分最高的參與者中,如果飲食健康度高一個點,糖尿病風險就下降了23%。也就是說:雖然遺傳度越高,糖尿病風險越高,但飲食質量提高就能降低糖尿病風險。中國的大慶實驗、外國的芬蘭糖尿病實驗、美國的糖尿病干預計劃,都充分的證明的生活方式干預,是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性價比也最高的糖尿病防治方式。說到這里,相信你會更重視生活方式,具體怎么做?到底哪些生活方式對糖尿病有影響?今天就分享一個李光偉教授(糖尿病學科泰斗級專家)的“500111”法則?!?”:每周運動五天,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堅持鍛煉和節(jié)食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強度過高反而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我們建議可以用不同強度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鍛煉強度比較大的,比如打球、踢球,每天半小時就夠了;運動強度比較輕,比如遛彎,慢跑的時間就可以稍微長一點,視身體情況而定,愿意選哪種都行?!?”:不喝飲料。飲料可增高29%的2型糖尿病發(fā)生風險,不含糖但含有人工甜味劑的飲料,增高糖尿病風險31%,貼著“健康”標簽的100%純果汁,增加糖尿病風險12%。“0”:晚飯以后就不再進食。晚飯時間最好在18~20點之間,這樣到睡覺前胃里的食物基本消化完畢,不會影響睡眠質量。晚飯后不要再吃東西,也能降低糖尿病的危險?!?”:肥胖的人每餐要減少一兩主食。讓人長胖的是“壞”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主要是指纖維含量少的糕點、米面,可以配合粗糧等一起混合食用,也可以減少攝入總量。“1”:每天蔬菜攝入至少要一斤。注意每天蔬菜量要大于肉類。如果一天蔬菜攝入量難以達到一斤,可以增加花色、品種來提高攝入量,但也不能太多。每天蔬果的品種以4~6種最合適。“1”:每星期最多外出就餐一次。飯店餐館放的油鹽會比家里做菜多很多。即使無法做到每天在家吃飯,也要注意油和鹽的攝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直接導致了與糖脂代謝紊亂相關疾病的迅猛發(fā)展。記住“500111”,多鍛煉,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糖尿病最簡單的手段。對那些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好的人群,也可以采用藥物干預的方法,比如二甲雙胍等,減少患糖尿病的風險。糖尿病是“膳食纖維缺乏病”膳食纖維素本被稱為第七大營養(yǎng)素,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與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本身不提供營養(yǎng),但這種“無用”剛好是它最大的用處。膳食纖維比例高了,高熱量食物的比例自然會降低下來;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不易被微生物發(fā)酵,但可作為腸道益生菌的食物,促進益生菌的生長??扇苄陨攀忱w維則經過腸道菌群的發(fā)酵,最終產生SCFA(短鏈脂肪酸),SCFA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jié)胃腸道激素分泌,從而增加能量消耗、減少脂肪儲存、增加飽腹感,進而改善糖脂代謝。Lancet(柳葉刀雜志——堪稱醫(yī)學期刊中的“天花板”)就曾發(fā)表過大型薈萃分析,強調了膳食纖維和全谷物在日常飲食中的重要性。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每多攝入8g膳食纖維相應的全因死亡風險、冠心病發(fā)病風險、2型糖尿病發(fā)病風險和結腸癌發(fā)病風險會降低7%~19%不等。而每天每攝入15g富含膳食纖維的全谷物,相應的風險也會相應下降6%~12%不等。日本的《糖尿病防治臨床實踐指南》中提到“優(yōu)化總能量攝入的飲食習慣改變對預防2型糖尿病是至關重要的。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已被證明是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并且推薦說“膳食纖維已被證明能夠有效改善糖尿病狀態(tài),不管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如何,都應鼓勵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20g以上的膳食纖維”。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僅僅提了一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成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入量應>14g/1000kcal[119]。膳食纖維攝入量與全因死亡、冠心病、T2DM及結直腸癌風險呈負相關[122]”。《ADA(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鼓勵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攝入膳食纖維,其攝入量應至少達到一般人群的推薦水平,并最好通過多攝入蔬菜、豆類、水果及全谷物或膳食補充劑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這將有助于的降低HbA1c(糖化血紅蛋白)。中國的和美國的《緩解(逆轉)2型糖尿病專家共識》也都將增加膳食纖維素作為緩解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手段加以推薦。中國共識中這么說:“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在胃內排空速度慢,易產生飽腹感。可增加燕麥、去除80%淀粉的代餐粉制成的全麥面包、綠葉蔬菜、低糖水果等食物的攝入?!泵绹木徑夤沧R更是把“熱量限制+膳食纖維素的攝入”當做是“實現(xiàn)緩解(逆轉)糖尿病的核心”!特別對于超重/肥胖的患者而言。但是也要注意其他營養(yǎng)素的均衡攝入,否則僅僅是單純增加膳食纖維,可能會產生營養(yǎng)不良等負面影響。糖尿病是"環(huán)境失配型疾病這個觀點來自于美國著名的人類進化和生物學家丹尼爾·利伯曼,失配型疾病就是指因為不適應人為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所產生的疾病。在長達數(shù)百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生理特點匹配的是采集狩獵時代的環(huán)境,而不是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農業(yè)社會、工業(yè)化以及信息化社會。原始社會以采集狩獵為主生活,我研究過不少人類進化方面的書籍,也對比了很多考古學遺址中飲食遺跡。分析下來,古人的飲食和生活主要有以下4個特點:1.食物靠自然獲得,有什么吃什么,肉類食物為主,有時也會采集植物果實和根莖,實在饑餓了還會吃腐肉;說明人不僅貪吃而且雜食性動物,食譜范圍很廣;2.為了尋找食物,不得不忙于奔波,白天的主要時間用來尋找食物,活動量很大;3.有機會吃飽就盡量吃到撐,多余的熱量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用以度過饑餓的時間(節(jié)約基因);4.能不活動就不盡量不活動,以保存體力,支撐度過沒有食物的時間(懶惰的基因)。但是自農業(yè)社會以后,人類的發(fā)明所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顛覆了上述生活方式,數(shù)百萬年進化而來的基因無法適應這些變化,從而導致了肥胖、糖尿病等“失配型”疾病的發(fā)生。工具和機器:工具的發(fā)明是猿和人的分水嶺,進入工業(yè)化社會以后,人們又創(chuàng)造了機器,現(xiàn)在機器變得越來越智能,人的體力與四肢也變得越來無用。像汽車、電梯、遙控器、洗衣機、洗碗機、平衡車、互聯(lián)網、外賣、機器人,為我們提供了方便,也導致了人的活動量的逐步減少,人體熱量也無法及時消耗。農業(yè)的發(fā)明:人類本能的去獲得更多的能量,馴化的植物中多數(shù)都是高能量的食物。自然界中,單一的高糖食物極其罕見。但是由于耕種的規(guī)?;?,大米,面粉等高糖食物變得普及起來。高糖致使人體必須不斷分泌胰島素來防止血糖過高,如今人體分泌的胰島素是五十年前的兩倍。而這是造成現(xiàn)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進入工業(yè)社會之后,人類的飲食環(huán)境則進一步惡化,各種高糖、高鹽、高添加劑食物大量地走向我們餐桌,純天然食物變得異常珍貴。這也造成慢性病患者人數(shù)的持續(xù)增加。生存方式變化,從原始社會到農業(yè)社會,再到工業(yè)社會和信息化社會,總之我發(fā)現(xiàn):社會越是發(fā)展,體力勞動就越少。我之前曾列舉過一個考古研究的例子:原始社會,除了睡覺,古人3/4的時間都是在尋找食物。到了農業(yè)社會,勤勞的人才有飯吃,勞動力代表著生產力;到了工業(yè)化社會,出現(xiàn)了白領和流水線上的工人。自此地主和農民、白領和藍領,糖尿病成了富貴病。而如今,坐在辦公室討生活的人越來越多,生存也不要依賴體力了??傊?,社會發(fā)展的主軸就是不斷地滿足人們好吃懶做的天性。這種天性遇上我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失配型疾病”就這樣產生了。2022年05月29日
1098
1
18
-
2022年05月29日
289
0
1
-
2022年05月25日
155
0
0
-
安海燕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腎內科 一年8760小時,和醫(yī)生交談的時間平均不超過6小時,也就是說管理糖尿病關鍵靠自己思路決定出路,以下兩個錯誤理念害無數(shù)糖尿病患者患上了難以治療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希望你不要有。1.糖尿病治與不治一個樣得知病情后,李女士奉勸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不要以為糖尿病不治療也沒事。2.得了糖尿病,吃點藥就行現(xiàn)實生活中,隨著病程的延長,很多糖尿病患者覺得自己身體很棒,精神狀態(tài)也好,糖尿病又不影響吃喝,慢慢就不把糖尿病當回事了,輕視了糖尿病的治療。用著控糖藥物,卻忽視了飲食、運動和體重的管理;忽視了血糖監(jiān)測,認為測與不測一個樣,不知道吃的藥物是否可以讓血糖達標;忽視了每3-6個月監(jiān)測一次的糖化血紅蛋白。治療糖尿病,即使用著藥物如果血糖沒有達標,也等于沒有治療。就這樣拖著,一直到出現(xiàn)血糖過高難以控制,或病情惡化出現(xiàn)嚴重不適癥狀時,才到醫(yī)院治療,此時可能已經有了糖尿病并發(fā)癥。如何規(guī)范治療糖尿病要從患病之初,就嚴格遵醫(yī)囑改善生活方式、用藥、監(jiān)測血糖、定期復診,認真控制好糖尿病的關鍵性指標,如血糖、血壓、血脂和體重,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規(guī)范治療糖尿病回饋給你的是:晚得或不得糖尿病并發(fā)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堅持規(guī)范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患病二三十年才出現(xiàn)輕微并發(fā)癥,甚至有的糖尿病患者病程長達50年,而一直沒有明顯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患者。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2022年05月23日
199
0
3
-
包祖曉副主任醫(yī)師 臺州醫(yī)院 醫(yī)學心理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是12.8%,就是每10個人里面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但是,糖尿病前期是50%,每2個人里邊就有1個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而且這個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都是糖尿病的一個龐大的后備軍。所以說,去干預這個糖尿病前期,要比去治療糖尿病意義更大。1、什么是糖尿病前期?有些人會認為我空腹血糖5.8mmol/L,血糖正常,是不是就沒事了。結果一測餐后血糖9.6mmol/L,屬于糖耐量異常。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一部分。2、一般將糖尿病前期分為三部分人群第一部分、叫做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受損就是只有空腹血糖的升高,餐后血糖是正常的,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小于7.0,這是叫做空腹血糖受損。第二部分、叫做糖耐量異常,糖耐量異常是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是餐后血糖是升高的,餐后血糖大于等于7.8,小于11.1,這是第二部分人群。第三部分人群、是既有空腹血糖的升高,也有餐后血糖的升高,但是都沒有達到糖尿病的標準,都有高于正常人的血糖數(shù)值。以上這三部分人群,我們把它叫做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果在這個時期進行干預,大部分人是可以逆轉,不發(fā)展成糖尿病的。3、那么具體要怎么干預?今天我們介紹三種有效干預方法。第一、飲食控制飲食控制并不是我們單純的少吃飯,或者有些人提倡的生酮飲食,就是不吃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質。都是不正確的飲食。而且蛋白質吃太多會加重腎臟負擔,尤其是有些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存在腎功能異常。所以,飲食控制要合理飲食,均衡飲食,控制好食物的總熱量。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都是不能少的。碳水化合物要占到50%-60%,蛋白質要占到20%左右,脂肪要占到30%左右,在這樣一個合理的飲食結構的情況下,再進行一個總量的控制。有些食物是盡量不要吃的,比如一些過度加工的食物,如膨化食品,腌制食品,燒烤、油炸食品等,這些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添加劑,食鹽,糖等調味劑,對血糖控制非常不利。第二、適當?shù)倪\動運動要因人而異,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運動貴在堅持,可以每天運動,運動時間可以適當縮短,每天20分鐘左右。也可以每周運動5次,每次30-40分鐘。運動強度要適宜。如果平時很少運動,就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打球,跳跳廣場舞這樣的運動。平時經常運動的人,運動強度可以適量加大。在飲食加運動的基礎上要使體重達標。使體重指數(shù)在20-24kg/㎡之間比較合適。體重指數(shù)計算方法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超過24就是超重,超過28就是肥胖了。如果體重指數(shù)超過30了,不能通過飲食,運動使體重指數(shù)達標。這時候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使用一些能夠用于糖尿病前期的藥物,比如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這些都是可以選擇的干預糖尿病前期的方式。第三、調整心情現(xiàn)在人普遍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長期處于緊張、焦慮情緒中,會使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使我們血糖升高。所以我們要學會緩解壓力,釋放壓力,調節(jié)緊張的情緒,使每天心情舒暢,生活有規(guī)律,這樣也是逆轉血糖的一個好的方式。對糖前期的干預是控制糖尿病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最后環(huán)節(jié),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下一步就是糖尿病。以上就是什么是糖尿病前期,三種干預的方法希望大家要了解?!秵拘炎杂Γ河枚U的智慧療愈身心》2022年05月19日
314
0
0
糖尿病相關科普號

楊順杰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順杰 主治醫(yī)師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
骨科
433粉絲38.8萬閱讀

余娜醫(yī)生的科普號
余娜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生殖免疫科
1.7萬粉絲40.3萬閱讀

高玉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高玉偉 副主任醫(yī)師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腎內一科
1193粉絲140.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