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愛橋主任醫(yī)師 孝感市中心醫(yī)院 腎病內科 認識尿酮體(KET)前,首先看看酮體為何物?酮(tóng)體(ketonebody):在肝臟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羥丁酸及丙酮,三者統(tǒng)稱為酮體。其中乙酰乙酸占20%、β-羥丁酸占78%、丙酮占2%。尿液檢測的酮體主要為乙酰乙酸和丙酮。尿酮體正常情況下含量極少,試紙條法顯示陰性。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胰島素缺乏,葡萄糖利用不足,導致機體非糖物質尤其是脂肪分解加強,導致酮體生成增加,尤其在未控制糖尿病患者體內,血液的酮體可高出正常情況數(shù)十倍,酮體生成超過肝臟代謝能力,引起血中酮體升高,導致酮癥酸中毒,并隨尿排出體外,引起酮尿。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脫水、嘔吐、腹瀉、高脂飲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尿酮體增高,被稱為酮尿癥。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可能導致多個代謝器官衰竭。正常:“-”陰性,正常情況下,尿中只存在微量的酮體。異常:“+”陽性,“+”越多酮體含量越高,常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還可能因饑餓、妊娠嘔吐、嚴重腹瀉、脫水、營養(yǎng)不良等人體葡萄糖供應不足,脂酸分解加強,間接影響了尿常規(guī)酮體的結果,導致尿酮體陽性,也就是說如果頭一天晚餐吃得少,第二天早上空腹到醫(yī)院檢查尿常規(guī)有可能出現(xiàn)尿酮體陽性。2024年03月13日
262
0
1
-
馮維華主任醫(yī)師 山東新中魯中醫(yī)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島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適當升高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引起的急性并發(fā)癥。 DKA的診斷并不困難,關鍵在于想到DKA發(fā)生的可能性。DKA主要易發(fā)于1型糖尿病,對于某些發(fā)病急驟的1型糖尿病患兒,有時可誤診為急性感染或急腹癥,臨床應予以重視。2型糖尿病起病隱蔽,可能病后多年而未獲診斷,發(fā)生DKA者相對較少,但也可在上述各種誘因存在的情況下,即使患者病前并無糖尿病史,也可發(fā)生DKA。診斷1.診斷DKA的要點(1)糖尿病的類型,如1型糖尿病發(fā)病急驟者;2型糖尿病并急性感染或處于嚴重應激狀態(tài)者。(2)有酮癥酸中毒的癥狀及臨床表現(xiàn)者。如:多尿、多飲、煩渴及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急腹癥樣表現(xiàn)):頭痛、煩躁、嗜睡:呼吸深快、呼氣有爛蘋果味(丙酮氣味):尿量減少、皮膚黏膜干燥、眼球下陷、脈快而弱: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反應遲鈍或消失,昏迷等。(3)血糖中度升高,血滲透壓正常或不甚高。(4)尿酮體陽性或強陽性,或血酮升高,是DKA的重要診斷依據之一。(5)酸中毒,較重的DKA患者多伴有代償或失代償性酸中毒,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酸中毒。2.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危重指標(1)臨床表現(xiàn)有重度脫水,酸中毒呼吸和昏迷。(2)血pH值<7.1,CO2CP<10mmol/L。(3)血糖>33.3mmol/L伴有血漿高滲現(xiàn)象。(4)出現(xiàn)電解質紊亂,如血鉀過高或過低。(5)血尿素氮持續(xù)增高。3.注意事項為迅速確定診斷,判定嚴重程度,尋找誘因,應重點詢問病史和查體,特別注意病人意識狀態(tài);呼吸頻率及強度、呼出的氣味;脫水程度;心、腎功能狀態(tài);有無感染存在及應激狀態(tài)等。并立即或同步做有關必要的化驗檢查治療1.治療原則(1)首先要堅持“防優(yōu)先于治”的原則:加強有關酮癥酸中毒的教育工作,增強糖尿病患者、家屬以及一般人群對酮癥酸中毒的認識,以利于及早發(fā)現(xiàn)和治療本病。(2)嚴格控制好糖尿病,堅持良好而持久的治療達標為本:及時防治感染等誘因,以預防酮癥酸中毒的發(fā)生與發(fā)展。(3)按酸中毒程度不同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對于輕度的酮癥酸中毒患者應鼓勵進食進水,用足胰島素,以利血糖的下降和酮體的消除;中度或重度酮癥酸中毒應用小劑量胰島素療法,必要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4)注意除去誘因,貫穿治療的始終:不僅有利于DKA的治療及緩解,且可防治酮癥酸中毒復發(fā)。(5)堅持守護治療,嚴密觀察:列表記錄血及尿化驗結果,出入液量,葡萄糖、鉀及胰島素使用量,每天至少小結2次,以指導治療。2.治療措施(1)一般措施包括:①抽取血標本,送檢診治DKA所需各項化驗,如血糖、血酮、血pH及CO2CP、BUN和(或)Cr、Na、K、CI等。必要時血氣分析或血漿滲透壓檢查。并留置針頭即刻連接輸液裝置。②采集尿標本,記尿量,并送檢尿糖、尿酮、尿常規(guī)?;杳圆∪藢蚝罅糁脤蚬埽涗浢啃r和24h尿量,并可按需取尿監(jiān)測治療中尿糖及尿酮的變化。③昏迷患者,或有嘔吐、腹脹、胃潴留、胃擴張者,應插入胃管,持續(xù)胃腸減壓或每2小時吸引1次,記錄胃液量,注意胃液顏色等變化。④按一級護理,密切觀察T,P,R,BP四大生命指標的變化;精確記錄出入水量和每小時尿量;保持呼吸道通暢,如血PO2<80mmhg者給予吸氧。根據所得監(jiān)測資料,及時采取相應有效治療措施。< p="">(2)補液:必須快速補充足量液體,恢復有效循環(huán)血量。原則上先快后慢。當血糖>16. 7毫摩爾/升(300毫克/分升)時,采用生理鹽水,以每小時500~1000毫升速度靜脈滴注;當血糖為13.9毫摩爾/升(250毫克/分升)時,可改為5%葡萄糖液靜脈滴注,速度減慢。治療過程中必須嚴防血糖下降太快、太低,以免發(fā)生腦水腫。對老年患者及心、腎功能障礙者,補液不可太快,宜密切觀察。(3)胰島素:DKA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是胰島素缺乏,因此治療關鍵首要的是迅速補充胰島素,來糾正此時的急性代謝紊亂所致高酮血癥和酸中毒。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推薦臨床應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小劑量胰島素靜脈連續(xù)滴注或間斷性肌肉注射的治療方法具有簡便、安全、有效等特點,但必須視病情而定。(4)補充鉀及堿性藥物:在補液中應注意缺鉀情況。酮癥酸中毒時血鉀總是低的,故一開始即可同時補鉀。一般在500 毫升的液體中加入10%氯化鉀10~15毫升(鉀1~1.5克)靜脈滴注,然后視血鉀濃度和尿量而定,注意“見尿補鉀”。當血鉀正常時,應改用口服氯化鉀5~7天,每次1克,每日3 次。當血鉀>5毫摩爾/升時,應停止補鉀,補鈉時應嚴密監(jiān)察血鉀和心電圖。一般不必補堿。當血PH值為7.0或伴有高血鉀時,應給予堿性藥物,以碳酸氫鈉溶液為宜。補減量不宜過多,速度不宜過快不可將胰島素置入堿性溶液內,以免藥效被破壞。(5)抗生素:感染常是本癥的主要誘因,而酸中毒又常并發(fā)感染,即使找不到感染處,只要患者體溫升高、白細胞增多,即應予以抗生素治療。(6)其它:對癥處理及消除誘因。2013年11月22日
8096
1
3
-
2011年09月30日
6611
0
1
相關科普號

林宗棋醫(yī)生的科普號
林宗棋 副主任醫(yī)師
石獅市總醫(yī)院
泌尿外科
286粉絲61萬閱讀

冼華瑋醫(yī)生的科普號
冼華瑋 主治醫(yī)師
洛陽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外科
12粉絲4.4萬閱讀

李明霞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明霞 副主任醫(yī)師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內分泌科
509粉絲5.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