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是指小兒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即 3~4 天沒排便,每周不超過 2 次;或排便疼痛,或大便粗硬、排便時特別用力,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及功能性便秘兩類。
- 1介紹
- 2發(fā)病原因
- 3癥狀表現
- 4如何預防
- 5檢查
- 6治療方式
- 7營養(yǎng)與飲食
- 8注意事項
- 9康復鍛煉
發(fā)病原因
本病的發(fā)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飲食習慣:這是兒童便秘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 便秘與食物的成分關系密切,如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過多而糖類不足,使腸發(fā)酵相對減少,大便呈堿性(干燥),導致便秘。如食物(如奶粉)中含大量的酪蛋白,會使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致糞便增多,容易便秘。
- 小兒食量太少時,經過消化后,腸道中的余渣少,大便減少。
- 奶中糖量不足使大便干燥,容易便秘。
- 較長時間的飲食不足,致營養(yǎng)不良使腹肌、腸肌瘦弱,張力不足,蠕動無力,導致頑固性便秘。
排便習慣:生活不規(guī)律和不按時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上課時間不能隨時排便,強忍便意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
遺傳因素:患兒除便秘外,其他生理功能與正常兒童無差別,這些患兒「似乎」生來即有便秘傾向,其家族也有便秘史,也稱之為「素質性便秘」。
特發(fā)性便秘或慢性習慣性便秘:是一種結腸蠕動失調所導致的心理性、功能性便秘。特點是肛門括約肌功能正常且知覺正常,但糞便貯留作用增加。
神經因素:有學者統計 20% 的患兒因情緒差、焦慮或抑郁等精神因素引起便秘,稱為精神性便秘。
如兒童患有以下基礎疾病,可引起便秘:
- 先天性巨結腸:兒童出生后即發(fā)現胎便排出困難、費時,生長過程中會反復出現便秘。
- 局部器質性病變:如先天性肌無力、皮肌炎、先天性肛門狹窄、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術后、直腸會陰瘺、直腸內套疊、直腸粘膜脫垂等局部解剖結構異常都會引起便秘。
- 內分泌障礙:兒童甲狀腺功能減退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會導致便秘。胰島素分泌過少也可使得腸蠕動減弱而導致便秘。
癥狀表現
典型癥狀
- 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即 3~4 天沒排便,每周排便次數不超過 2 次。
- 排便時疼痛。
- 大便干結、粗硬,排便時特別用力,嬰幼兒可表現為做鬼臉、交叉雙腿或者扭曲身體。
如何預防
本病預防的重點在于調整兒童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 保證膳食纖維攝入量
纖維素攝入量約為年齡(歲)+(5~10)克/天,可以根據食物成分表或軟件計算推測。
每日水果量可以根據年齡分配:比如嬰幼兒和兒童(1-5 歲)50-150 g /日左右,學齡兒童和青少年(6-18 歲)是 150~350 g /日左右,其余膳食纖維建議由蔬菜、主食提供。注意過量的水果,特別是未熟的水果反而會加重便秘。 - 保證液體攝入量(奶、湯、水、果汁飲料等)
過多的水分攝入并沒有通便作用,但保證最低液體攝入量,有利于預防便秘。
兒童每天需要攝入的液體生理需要量可以根據兒童的體重進行推算:
體重小于 10kg:100mL/kg。
體重 10-20kg:1000+50×(體重 kg-10) mL。
體重大于 20kg:1500+25×(體重 kg-20) mL。
注意:牛奶會誘發(fā)便秘,對于 1 歲之后的幼兒、兒童每日 360-500mL 左右的奶量已經能夠滿足日常鈣所需。 - 適當進食一些易產氣食物
易產氣食物也可以促進腸蠕動,有利排便,比如秋耳、蘿卜、蒜苗、番薯等。
檢查
本病主要依靠兒童的便秘癥狀進行診斷,如考慮器質性便秘,還可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引起便秘的原發(fā)疾病,如:鋇灌腸造影有助診斷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狹窄等疾病,甲狀腺功能檢查有助于診斷甲狀腺功能減退。
治療方式
器質性便秘
如兒童的便秘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先天性巨結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從而緩解便秘癥狀。
功能性便秘
治療原則:積極改善飲食結構,多補充水分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同時養(yǎng)成排便習慣。
治療方法
- 飲食調整、訓練排便:增加水攝入以軟化大便,多補充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全麥、水果和蔬菜),養(yǎng)成規(guī)律性如廁習慣是也治療便秘的重要部分。
- 藥物治療:導瀉劑可維持規(guī)律性排便,常見的有乳果糖、聚乙二醇,這兩種藥物副作用較小且耐受性好。其他還有液體石蠟、番瀉等。治療小兒便秘提倡飲食調理為主,小兒便秘的藥物治療必須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當兒童形成規(guī)律性排便后才考慮停藥。
營養(yǎng)與飲食
- 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要多樣化,食物不能過于精細。教育孩子不偏食,鼓勵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五谷雜糧制成的食品。
- 采用健康的喂養(yǎng)方式:提倡母乳喂養(yǎng)。只能牛奶喂養(yǎng)的嬰幼兒,可通過添加米湯、果汁、菜湯等補充足夠的水分,潤腸通便。
- 避免盲目補充鈣質:合理膳食是最佳的補鈣方式。
注意事項
- 注意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可見“營養(yǎng)與飲食”內容。
- 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便意常常在飯后的某個時間發(fā)生,因此固定每日排便時間如早餐后,可減少發(fā)生便秘的可能。
- 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營造輕松愉快的生活氛圍,避免持續(xù)高壓的狀態(tài),尤其對于是學齡兒童,學習緊張、睡眠不足均可引起便秘。
- 部分孩子會因不愿意使用學校的廁所、作息時間的改變、學校環(huán)境及上課時間等因素而強忍便意,家長可以定期詢問孩子在校的排便情況,甚至監(jiān)督孩子是否回避在校如廁及原因,可以提倡孩子在餐后有常規(guī)及充裕的如廁時間,并請求老師監(jiān)督或配合。
小兒便秘相關科普號

黃文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文華 主治醫(yī)師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
小兒外科
7004粉絲50.6萬閱讀

楊冬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冬 主任醫(yī)師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消化內科
1555粉絲1.6萬閱讀

張繼要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繼要 副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小兒內科
2612粉絲19.3萬閱讀
- 1 介紹
- 2 發(fā)病原因
- 3 癥狀表現
- 4 如何預防
- 5 檢查
- 6 治療方式
- 7 營養(yǎng)與飲食
- 8 注意事項
- 9 康復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