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胸椎管狹窄癥外傷致癱不是嚇唬人
通過CT或核磁共振發(fā)現(xiàn)了胸椎管狹窄以后,醫(yī)生往往會囑咐患者盡量避免摔跤、跌倒等外傷,甚至會警告患者一個不太嚴重的外傷就可能導致癱瘓!這聽上去頗有嚇唬人的意味,那么到底是不是醫(yī)生在嚇唬人呢?不是!這種提法是有充分的理論和事實依據(jù)的。理論上講,胸椎管是容納胸脊髓的一個管道,正常情況下脊髓的四周有一兩個毫米的空隙,我們稱之為“儲備空間”,就是說在外傷時脊髓可以在椎管內有一定的緩沖余地,可以避免發(fā)生脊髓損傷這一嚴重情況。當胸椎管狹窄時脊髓周圍的儲備空間會變小甚至完全沒有了,此時再受到外傷時脊髓就失去了緩沖的余地,易于受到擠壓或撞擊而發(fā)生癱瘓。臨床工作中,我們曾見到一些患者原本一切正常,就因為雪天路滑不慎摔跤、從樓梯上跌倒或者從梯子上滑落等不太重的一個外傷就導致了下肢明顯的癱瘓,經檢查后確認原本就存在胸椎管狹窄的病理基礎。也曾見到一些已經確診了胸椎管狹窄癥的患者,原本癥狀不太重,結果摔了一跤就再也站不起來了。當然,上述情況總體來講還算少數(shù),多數(shù)患者通過充分的注意以后完全可以避免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談論這個話題的目的,真不是為了增加胸椎管狹窄癥患者朋友的緊張情緒,而是希望他們了解這種情況,進而重視并做好安全防護,確保避免意外情況的發(fā)生。為了避免外傷,有的患者會通過佩戴腰圍來保護脊柱,這種做法基本無效,反而會限制脊柱的活動范圍,長期佩戴還會引起椎旁肌的廢用性萎縮,最終得不償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識,注意落實防范外傷的細節(jié),比如:雨雪天少出門、平時穿防滑的鞋子、走路時控制速度并注意腳下、步態(tài)不穩(wěn)時輔以手杖或助行器、浴室地面使用防滑墊等等。本文系好大夫在線bdsjw.cn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孫垂國醫(yī)生的科普號2015年09月02日5687
2
10
-
胸椎管狹窄癥可以采取非手術療法嗎?
截至目前,國內外所有的臨床研究均證實:所有的保守治療措施對胸椎管狹窄癥無效,手術是針對胸椎管狹窄癥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八小倍忠馕吨ㄡ樉?、推拿、理療、中藥、西藥在內的各種非手術療法都對胸椎管狹窄癥沒有治療作用,過于粗暴的推拿按摩甚至可能導致癥狀加重。因此,已確診胸椎管狹窄癥的患者就不必東跑西走,避免“有病亂投醫(yī)”。胸椎管狹窄癥患者一旦出現(xiàn)癥狀,多數(shù)患者的發(fā)展趨勢是漸進性加重,直至截癱。但也有少數(shù)的患者的癥狀很輕且保持穩(wěn)定,可以維持數(shù)年不進展,此時應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癥狀有加重則及時就醫(yī),平時并不需要采取保守治療措施。如果持續(xù)觀察下去,到了快癱瘓時再做手術的效果會不會受影響呢?答案是:有不利影響!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術前病程(從出現(xiàn)癥狀到接受手術的時間長度)與手術效果呈反比,換言之,手術做得越早,術后恢復越好。如果過于保守,觀察過久就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時機,將來即便順利完成手術也不能獲得滿意的恢復了。小結一下,確診胸椎管狹窄癥的患者朋友的合理的選擇是:如果下肢無力、行走不穩(wěn)癥狀已很明顯,應盡快手術治療;如果癥狀輕微(比如僅僅感覺下肢微微發(fā)麻而行走正常),可嚴密觀察,癥狀呈進行性加重時應盡快手術。本文系好大夫在線bdsjw.cn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孫垂國醫(yī)生的科普號2015年09月02日9436
3
15
-
確診胸椎管狹窄癥時拍哪種片子更好?
對于胸椎管狹窄癥的確診來說,影像學檢查結果是必不可少的。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有X線片、CT以及核磁共振(MRI)。那么問題來了,這三種檢查哪種更好呢?其實,各種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所獲取的信息不同,各有所長,互為補充,不能簡單的說哪一種更好。通常,我們根據(jù)診斷的需要“按需選擇”。具體而言,當需要測量胸椎后凸角度是否過大或過小、或者了解脊柱有無側彎畸形時,首選X線片;當需要弄清楚韌帶到底是骨化、鈣化了還是單純增生肥厚的時候,首選做CT;當需要探明硬膜囊是否受壓、脊髓是否受壓、脊髓內部有無水腫或壞死的時候,首選MRI。除了上述影像學檢查外,臨床診斷不明確時還需要選做肌電圖檢查,尤其當胸椎管狹窄癥狀不典型,需要與運動神經元?。▽儆谏窠泝瓤圃\治范疇)相鑒別時。本文系好大夫在線bdsjw.cn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孫垂國醫(yī)生的科普號2015年08月31日5773
1
14
-
胸椎管狹窄癥有哪些危害?會有生命危險嗎?
對于胸椎管狹窄癥造成的危害,我們需要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認識。有患者曾認為心和肺都在胸部,會受到胸椎管狹窄的影響,從而危及生命。實際上,這種認知是不對的,胸椎管狹窄癥可以致人癱瘓,但不會危及生命安全。原因有二:一方面,胸椎管狹窄只會影響到椎管內的結構,包括脊髓、神經及相應的血管,不會直接對心肺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控制心肺功能的神經并不行經胸椎管,而是在從頸椎管發(fā)出。因此,頸椎嚴重損傷時會影響到呼吸肌,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但這種情況不會發(fā)生在胸椎管狹窄癥患者。需要說明的是,不少胸椎管狹窄癥患者可出現(xiàn)胸腹部束帶感,即患者感到其胸腹部如同被一條帶子勒緊一樣,很不舒服,但與真正的呼吸功能異常不是一回事。那么,胸椎管狹窄癥到底會帶來哪些危害呢?簡單說來,胸椎管狹窄影響的是脊髓或神經損傷平面以下的脊髓或神經功能。脊髓損傷平面就如一條分界線,在該平面以上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正常,該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功能消失或減退,用涇渭分明來形容很貼切。具體的危害和臨床表現(xiàn)有:1.下肢麻木:當胸脊髓中感覺神經元受壓時,可出現(xiàn)下肢麻木、發(fā)脹、痛覺及溫度覺減弱,以及踩棉感,即“在平地上走路時感覺深一腳、淺一腳”,“腳底下沒根”,導致步態(tài)很不穩(wěn)定。2.下肢無力:當胸脊髓中運動神經元受壓時,可出現(xiàn)雙腿無力、發(fā)僵、發(fā)沉,患者常主訴腿腳越來越不靈便、“腿象灌了鉛一樣”、走不快且易摔跤。這種癥狀一旦出現(xiàn),多數(shù)患者會進行性加重,從走路有些不穩(wěn),到需要拄單拐,再到需要拄雙拐,再到無法行走,長期與輪椅為伴,最終發(fā)展到“截癱”。截癱是胸椎管狹窄癥的最嚴重的危害,也是我們臨床醫(yī)生最關注、最重點解決的對象。3.束帶感和肋間神經痛:這些是胸椎管狹窄癥患者的常見癥狀,束帶感的具體發(fā)生機制還不清楚,可能也是因為胸部的肋間神經收到損害所致。束帶感可以發(fā)生在胸部、腹部或大腿。肋間神經痛的具體表現(xiàn)是胸壁或腹壁的一側或者兩側疼痛、麻木。4.大小便功能障礙:這種癥狀可見于病情比較嚴重的胸椎管狹窄癥患者。以小便為例,正常情況下當膀胱充盈時,這個“消息”會通過神經向上傳遞到大腦,大腦做出“指令”后,經神經向下傳送至控制小便的肌肉結構,讓膀胱括約肌收縮,尿道括約肌舒張,同時還可以有腹肌收縮,這樣就能順利排尿了。整個控制系統(tǒng)是一個完整的、環(huán)狀的神經通路,通路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到小便功能。當胸椎管狹窄十分嚴重時,會讓脊髓中神經傳導束的信息上傳、指令下傳發(fā)生嚴重障礙,從而導致排尿無力、尿儲留或者尿失禁等異常情況。本文系好大夫在線bdsjw.cn原創(chuàng)作品,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孫垂國醫(yī)生的科普號2015年08月31日13775
16
23
-
胸椎管狹窄最常發(fā)生于胸椎的哪個部位?
胸椎的英文是Thoracic Spine,所以在臨床工作中業(yè)界通常以大寫字母T加上一個數(shù)字來標記胸椎的脊椎骨,胸椎一共有12節(jié)椎骨,自上而下簡稱為T1~T12。胸椎管狹窄最容易發(fā)生在下胸椎跟腰椎相連的部位,叫作胸腰段,具體說就是第10胸椎至第2腰椎(T10~L2)。胸椎同與之相連的肋骨還有胸骨一起構成了胸廓,形似一個“籠子”,這使得胸椎的穩(wěn)定性很好,椎間關節(jié)的活動度相對較小。然而到了第10胸椎以下,就沒有了胸廓的保護,而且往下連接著活動度非常大的腰椎。因此,胸腰段可以看做是一個過渡區(qū)域,從穩(wěn)定不動的胸椎結構過渡到靈活運動的腰椎結構。此外,胸椎是向后突的,腰椎則是向前突的,在胸腰段也是一個過渡區(qū)域。這些解剖特點使得胸腰段最易發(fā)生胸椎管狹窄癥,約占70%左右。第二個高發(fā)部位是上胸椎(T1~T4)。這個節(jié)段正位于從頸椎到胸椎的過渡區(qū)域,也比較容易發(fā)生胸椎管狹窄癥。而中胸椎(T5~T8)最穩(wěn)定,發(fā)生胸椎管狹窄癥的幾率低。本文系好大夫在線bdsjw.cn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孫垂國醫(yī)生的科普號2015年08月30日9910
3
14
-
胸椎管狹窄癥是怎么一回事?
胸椎管狹窄癥,是指由于多種病理因素導致胸椎管的管腔變窄,使椎管里面的脊髓或神經受到壓迫,繼而出現(xiàn)的一系列癥狀。引起胸椎管狹窄癥的病理因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參與構成胸椎管壁的黃韌帶、后縱韌帶發(fā)生了肥厚及骨化;二是發(fā)生了胸椎間盤突出并且突出部位的纖維環(huán)發(fā)生了骨化、或者合并椎體后緣骨質增生(俗稱:骨刺),最終“侵占”了椎管的空間,壓迫到了脊髓或神經根。 椎間盤突出、長骨刺比較容易理解,而對于韌帶骨化,需要專門解釋一下。韌帶俗稱為“筋”,質地柔軟而且富有彈性。而韌帶骨化,是指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病理過程,柔軟的韌帶最終變成了又厚又硬的骨頭。當骨化的韌帶增厚到一定程度時,局部會向椎管凸出,壓迫椎管內的脊髓,引起下肢功能障礙或大小便功能異常,這時就發(fā)展成為胸椎管狹窄癥了。導致胸椎管狹窄的致病因素中,黃韌帶骨化約占70-80%,后縱韌帶骨化約占10%,椎間盤突出約占10%。最嚴重的情況是黃韌帶骨化與后縱韌帶骨化同時存在,使脊髓處于“前后夾擊、腹背受敵”的境地。本文系好大夫在線bdsjw.cn原創(chuàng)作品,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孫垂國醫(yī)生的科普號2015年08月30日17681
13
35
-
胸椎手術后,仍腿部抽搐,請問這是為什么?
患者:病情描述(發(fā)病時間、主要癥狀、就診醫(yī)院等):濰坊市中醫(yī)院脊柱骨科盧俊范:胸椎手術后,仍腿部抽搐.常見的原因可能是:1、手術時間短。胸脊髓的恢復需要時間,一般需要3個月至2年。2、病程長,動手術太晚,脊髓損傷重,神經變性,不能完全恢復。3、病程雖短,病情急驟,發(fā)展迅速,脊髓同樣損傷重, 效果不好。
盧俊范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02月02日6983
0
1
-
胸椎病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
胸椎病的臨床表現(xiàn)多復雜而無定性,以病變的部位、性質及程度不同而異。由于胸椎在解剖結構上和交感神經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臨床上除了神經根性痛癥狀外,往往因交感神經受損而合并有某些內臟癥狀,以至許多病例被誤診為各種內臟疾患。此種情況系胸椎病的一個重要的臨床特征。很少引起臨床醫(yī)生的重視。 1.背痛與肋間放射痛:是胸椎病的主要癥狀,常于扭傷或長時間負重及久坐后發(fā)生。最初多為局限性疼痛,集中于胸椎某部附近,體力勞動獲取某種固定姿勢持續(xù)性工作后加重,以至必須經常改變體位或少加活動活動方能減輕疼痛。此外,病人常于夜間睡眠時被疼痛所驚醒,并感到背部異常難受,主要是兩肩胛間酸困、沉重、鈍痛或灼熱痛,以及胸部重壓感。 隨病程發(fā)展,可常在某次外傷、過度勞累及或受涼后,則開始向相應的背肩、腹部或內臟區(qū)放射,多呈劇烈的刺痛或灼熱痛性質。伸屈轉動、顛簸震動或咳嗽均可因誘發(fā)、加重疼痛。 體檢時常見胸椎活動度受限,尤其是后伸多較顯著,背長肌緊張及胸肌注輕度側腕等。并椎的棘突于棘突旁大多有放射性壓痛。受累的根區(qū)常顯示感覺過敏,偶或減退,亦可見下肢腱反射亢進及腹壁反射減弱。 2.心前區(qū)疼痛:往往是造成病人恐懼的原因,常因懷疑罹患心絞痛而就診,其特點為心前區(qū)疼痛與背痛同時發(fā)生,有時與搬抬重物、不良體位、咳嗽、打噴嚏后出現(xiàn)。此種疼痛多為壓迫、緊束感性質,多呈帶狀分布,由左背部至心前區(qū),且向左腋下部放射。心前區(qū)痛多與15-20分鐘后自行減輕,但往往經數(shù)日后方能完全消失。即使在疼痛消失后,一般在第2-5肋間部,以至左腋下仍有壓痛。 除上述特點外,下列情況有助于同心絞痛相鑒別:胸椎病原性心區(qū)痛比心絞痛程度輕,持續(xù)時間較長。服用亞硝酸甘油類藥物無效;心電圖檢查無異常;有時叩擊或壓迫胸2-7棘突可誘發(fā)癥狀。 3.腹痛:下端胸椎病時可引起類似急腹癥性質的腹痛,有時可被誤診為急性膽囊炎、闌尾炎等疾病,甚至曾有過因此而行剖腹探查手術的報道。胸椎病源性腹部放射痛的表現(xiàn)特點為發(fā)作性腹痛多與扭傷、緊張勞動有關,痛區(qū)一般呈帶狀分布。另外,此種腹痛多伴有嚴重的胃灼熱、便秘,但并無返酸現(xiàn)象。 4.泌尿生殖系癥狀:下胸椎損害時,偶而合并有腎絞痛性質的疼痛、排尿困難,以及性欲減退和男性陽萎等現(xiàn)象。 5.脊髓癥狀:比較少見,主要為胸椎間盤突出所引起,常在外傷后急性或亞急性發(fā)作。其表現(xiàn)頗似脊髓腫瘤或局限性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所致的壓迫癥。主要癥狀為典型的肋間神經痛或帶狀腹痛、下肢無力、麻木,以及括約肌及性功能障礙。 體檢時可見某胸椎個棘突有叩壓痛,椎旁有明確的壓痛點,下肢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及深淺感覺減弱等。
孫志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11年11月21日23134
4
1
-
胸椎管狹窄癥的診斷和治療
胸椎管狹窄癥指的是先天性或后天退變因素等導致的胸脊髓及神經根受壓導致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疾病,相比我們所熟知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脊柱退行性變,胸椎管狹窄癥相對較少為我們所知,但是隨著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和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胸椎管狹窄癥并不少見,有學者通過尸檢發(fā)現(xiàn)42.9%的受檢者存在黃韌帶骨化,而黃韌帶骨化是引起胸椎管狹窄癥的最常見的病因,只是大多數(shù)患者沒有表現(xiàn)出脊髓壓迫的癥狀而不為臨床醫(yī)生熟知,許多胸椎管狹窄癥的患者同時合并頸椎病及腰椎病,往往導致誤診和漏診,然而胸椎管和胸脊髓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點導致該疾病致癱率高、手術風險極大,許多脊柱外科醫(yī)生將胸椎手術視為手術的禁區(qū)。胸椎的解剖特點:1.胸脊髓的血液供應是全脊髓的薄弱區(qū),尤其在T4-T10髓節(jié),血液供應主要依靠相應椎體節(jié)段血管分支吻合而成,極易造成缺血,嚴重的胸椎管狹窄壓迫進入椎管的節(jié)段血管有時會造成疾病的迅速進展。2.正常胸椎有20-40°的后突,這樣在正常情況下胸脊髓是略微貼附在椎管前壁上的,對于來源于脊髓腹側的壓迫比如間盤突出、后縱韌帶骨化等,做一個像頸椎病那樣的單純后方減壓手術往往不能達到脊髓減壓的目的。3.胸椎管內徑遠較頸椎及腰椎管窄,胸脊髓的儲備間隙很小,這樣往往造成疾病進展十分迅速,同時對我們的手術操作提出了極高的要求。4.胸廓的保護和胸椎本身的結構特點導致胸椎的活動度很小,在頸胸椎交界處和胸腰椎交界處容易形成應力集中點,我們臨床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退變造成的胸椎管狹窄癥(如胸椎間盤突出、黃韌帶骨化等)發(fā)生于上述區(qū)域。胸椎管狹窄癥的病因: 最常見的引起胸椎管狹窄癥的病因有三個:黃韌帶骨化、胸椎間盤突出和后縱韌帶骨化,這三個因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其他少見的病因還有胸椎椎體后緣骨內軟骨結節(jié)、彌漫性特發(fā)性骨肥厚癥、氟骨癥等。胸椎黃韌帶骨化癥(OLF):這是導致胸椎管狹窄癥最常見的原因,約占所有胸椎管狹窄癥的80-85%以上,雖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病因仍不十分明確,推測可能和應力集中(胸腰段和頸胸段)、退變因素、遺傳因素及種族差異(日本人和高加索人)等有關,且該病常常和強直性脊柱炎、彌漫性特發(fā)性骨肥厚癥、氟骨癥和鈣磷代謝異常有關。該病起病隱匿,進展迅速,患者多在50歲之前發(fā)病。胸椎間盤突出癥(TDH):是導致胸椎管狹窄癥第二常見原因,約占15%,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下胸椎。尸檢研究及影像學研究提示無癥狀的TDH占11%,手術治療的TDH約占所實施的所有胸椎和腰椎間盤切除手術的0.2%~2%。臨床發(fā)現(xiàn)TDH經常合并有休莫氏病,所見椎問盤突出常有鈣化,多見于年輕患者;而對于年長患者,TDH多合并有胸椎椎體后緣骨贅及小關節(jié)增生或黃韌帶肥厚等脊柱退變因素,此外,研究表明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相應及鄰近節(jié)段的脊柱后凸角度顯著大于正常人群,這可能導致局部應力增加,加速椎間盤的損傷。后縱韌帶骨化癥(OPLL):相對少見,約占5%,但卻是處理起來最棘手的病因。OPLL是引起亞洲人頸椎病的常見病因,但出現(xiàn)在胸椎相對少見,因為OPLL引起脊髓腹側的壓迫,胸椎后突使得傳統(tǒng)的后方減壓難以達到脊髓退讓的效果,且骨化的后縱韌帶同硬膜廣泛粘連亦影像后方減壓的效果。胸椎管狹窄癥的臨床表現(xiàn):該病主要表現(xiàn)為脊髓受壓的一系列上運動神經元受損臨床表現(xiàn),隱匿起病,逐漸加重,早期僅感覺行走一段距離后,下肢無力、發(fā)僵、發(fā)沉、不靈活等,一般沒有明顯的下肢疼痛麻木,休息片刻又可繼續(xù)行走,我們稱之為脊髓源性間歇性跛行,這與腰椎管狹窄癥中常見的以疼痛、麻木為主要特征的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有顯著不同。隨病情進展,出現(xiàn)踩棉花感、下肢活動僵硬、行走困難、軀干及下肢麻木與束帶感,大小便困難、尿潴留或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嚴重的可出現(xiàn)癱瘓。有一部分患者壓迫位于胸腰段,表現(xiàn)為下運動神經元受損臨床表現(xiàn),如廣泛的下肢肌肉萎縮、下肢無力、感覺喪失等。但是要注意到許多胸椎管狹窄癥的患者同時合并頸椎病或腰椎退行性疾病,往往會造成疾病的漏診或誤診,因為脊髓的損傷多數(shù)是不可逆的,建議出現(xiàn)上述癥狀的患者應及時到正規(guī)??漆t(yī)院就診,以免貽誤最佳診療時機。胸椎管狹窄癥的輔助檢查:1.胸椎X線平片,由于復雜的胸椎結構,僅能發(fā)現(xiàn)不到50%的OLF或OPLL病變。但是作為一項基本檢查仍能提供許多重要信息。如發(fā)現(xiàn)有椎體楔形改變,則有可能有椎間盤突出;發(fā)現(xiàn)有DISH、強直性脊柱炎、氟骨癥,則可能有OLF;如發(fā)現(xiàn)有下頸椎連續(xù)性OPLL,則可能有胸椎OLF等。2.核磁檢查,可清楚顯示整個胸椎病變及部位、病因、壓迫程度、脊髓損害情況,是確診胸椎管狹窄癥最為有效的輔助檢查方法。此外,臨床上有10%以上的胸椎管狹窄癥的病例是在行頸椎或腰椎核磁檢查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OLF或胸椎椎間盤突出。3.CT檢查:可以清晰顯示骨性椎管及骨化韌帶的結構,對手術治療提供有效信息。胸椎管狹窄癥的診斷:胸椎管狹窄癥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及影像學表現(xiàn),首先通過詢問病史和癥狀,確定問題來源于胸脊髓受損,然后通過相應的影像學檢查(X線平片、核磁和CT)確定病變的類別、部位、范圍、程度,分析臨床表現(xiàn)與影像學有無明確的對應關系,與主要相關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后即可確診,這里特別提出與頸椎病及腰椎管狹窄進行鑒別,有時候這幾個疾病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我們要制定手術的先后順序和方案,這在后邊我會具體談到。胸椎管狹窄癥的治療:有胸脊髓病表現(xiàn)的胸椎管狹窄癥一經確診,手術治療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我院經過多年的摸索,建立了一整套胸椎管狹窄癥的診斷治療方法。胸椎黃韌帶骨化癥(OLF)-“揭蓋法”椎體后壁切除術:對于這類最常見的胸椎管狹窄癥類型,因為壓迫主要來源于脊髓的后方,手術方法以后方減壓為佳,傳統(tǒng)的“蠶食法”椎板切除方法因器械不斷的與脊髓接觸極易造成脊髓受損,有學者報道術后致癱率高達30%以上,我院自80年代開始采用“揭蓋法”治療胸椎管狹窄,顧名思義,揭蓋法指的是將胸椎后方結構(椎板、椎板間黃韌帶、小關節(jié)的內側1/2)整塊的切除,但一定要注意減壓范圍,一般要減壓到沒有脊髓壓迫的節(jié)段,而且在切除的過程中使用高速磨鉆代替骨刀和咬骨鉗,這樣避免了切除過程中對胸脊髓的壓迫和震蕩,大大降低了胸椎手術的致癱率。中下胸椎間盤突出(TSH)或局限性后縱韌帶骨化(OPLL)-側前方減壓手術:這兩種情況下壓迫主要來自于脊髓腹側,我們采用側前方入路經胸腔切除突出的間盤和/或骨化的后縱韌帶,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上胸椎后縱韌帶骨化(OPLL)合并黃韌帶骨化(OFL)- “涵洞塌陷法”3600脊髓環(huán)形減壓術: 這種類型的壓迫特點是360度環(huán)形壓迫,上胸椎具有生理性后凸,單純行后方減壓,前方壓迫依然存在,且脊髓前大根動脈不能延伸至上胸椎,因而此段屬缺血區(qū),術中易發(fā)生脊髓缺血,導致脊髓功能損害,前方減壓方法國內外文獻報道多采用劈開胸骨或鎖骨,從大血管間隙人路,手術操作復雜,風險度大,國內外文獻報告術后脊髓損害即刻加重接近30%,也有學者通過后路做一期的全脊椎切除,但是需從后方進行椎體間植骨,操作復雜,出血多,易損傷椎體節(jié)段動脈,增加即刻脊髓損害加重的風險,我們從07年開始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了“涵洞塌陷法”3600脊髓環(huán)形減壓術。首先進行的椎體后壁的“揭蓋法”切除,采用B超探測后方減壓后從前方依然明顯壓迫脊髓的OPLL節(jié)段,之后在OPLL節(jié)段去除遺留的關節(jié)突,分離并保護肋間神經,沿椎弓根至椎體用高速磨鉆、刮匙磨刮,至椎體后壁水平后,探查硬脊膜的粘連情況,用高速磨鉆、刮匙從椎體后壁兩側深層斜向內60°挖去椎體后1/4~113的松質骨,形成一個左右貫通的“涵洞”。根據(jù)硬膜與OPLL粘連的程度采用自制鉤刀銳性或鈍性分離,嚴重者可以切除部分硬脊膜,使OPLL與脊髓硬膜分離,于OPLL的頂端將未骨化的后縱韌帶切開,用剝離器壓塌OPLL構成的“涵洞”壁,從側后方取出OPLL塊,完成脊髓前方的減壓。B超再次探測,確保脊髓前方充分減壓。從07年至今已完成該類手術71例,尚無一例癱瘓病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胸椎管狹窄癥合并脊髓型頸椎病的手術選擇:如果病變部位局限或與頸椎接近,可以一期同時手術,如果病變部位廣泛,可以分期手術,或先解決對脊髓損害重的胸椎或頸椎的問題,二期再解決另外部位的問題,這時我們需要仔細評估引發(fā)癥狀的主要責任節(jié)段。胸椎管狹窄癥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手術選擇:原則上應該先解決胸椎管得狹窄。專家觀點: 總的來說同頸椎病及腰椎管狹窄比起來,胸椎管狹窄癥還少為人所知,臨床漏診、誤診率很高,且比頸腰椎手術風險高的多,盲目手術往往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但是術前的詳細檢查診斷、規(guī)范的手術計劃以及術中仔細操作,該類疾病的預后還是很好的,希望通過此文可幫助了解胸椎管狹窄癥,規(guī)范胸椎管狹窄癥的診斷和治療。
劉曉光醫(yī)生的科普號2011年11月05日17107
13
12
胸椎管狹窄相關科普號

李政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政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骨科
2.5萬粉絲40.9萬閱讀

金志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金志輝 主治醫(yī)師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骨2科(關節(jié)外科)
9粉絲5242閱讀

李彥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彥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骨科
4663粉絲8.8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孫垂國 主任醫(yī)師北醫(yī)三院 骨科
胸椎管狹窄 133票
腰椎間盤突出 51票
腰椎管狹窄 17票
擅長:胸椎黃韌帶骨化、胸椎后縱韌帶骨化、胸椎間盤突出等病理因素導致的各型胸椎管狹窄癥的診斷和手術治療,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
推薦熱度3.8馬輝 主任醫(yī)師上海第九人民醫(yī)院 骨科
腰椎間盤突出 128票
脊柱骨折 87票
頸椎病 45票
擅長:1、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頸椎病開放及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2、老年人退變性脊柱側彎合并椎管狹窄的微創(chuàng)及手術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脊柱壓縮骨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3、脊柱脊髓損傷、脊柱腫瘤、脊柱結核、脊柱感染、青少年脊柱側彎畸形等脊柱傷病的開放及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
推薦熱度3.7吳奉梁 主任醫(yī)師北醫(yī)三院 骨科
腰椎間盤突出 111票
頸椎病 39票
腰椎管狹窄 37票
擅長:對脊柱退行性變,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及腰椎管狹窄癥等,尤其擅長脊柱微創(chuàng)技術。脊柱腫瘤(原發(fā)性和轉移性)是我的攻關方向,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