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的診治進展
【概述】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是由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嚴重降低引起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特征是在微血管內形成血小板血栓,從而消耗血小板導致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血栓形成導致微血管管腔狹窄從而使紅細胞通過時被“機械剪切而破碎”而進一步導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血栓形成”及“貧血”使組織器官缺氧而使器官功能受損。 TTP是一種罕見“急癥”,如未及時診治,常危及生命。 而如果早期發(fā)現(xiàn)并通過適當治療,存活率可達90%[1]。 TTP分為遺傳性TTP(先天性TTP)和獲得性 TTP。遺傳性TTP,又稱Upshaw-Schulman綜合征,其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是由于ADAMTS13基因突變(純合突變或雙重雜合突變)進而導致ADAMTS13先天缺乏或活性降低所致,常因感染、應激或妊娠等因素誘發(fā)。患者ADAMTS13活性嚴重降低,但無ADAMTS13抑制性自身抗體形成。獲得性TTP是由于患者自身形成ADAMTS13的抑制性自身抗體所致[2-3]。 TTP是罕見病,根據(jù)美國的數(shù)據(jù),獲得性TTP的發(fā)病率約為每年每100萬成年人中有3例,診斷的中位年齡為41歲(9 ~ 78歲)。獲得性TTP在兒童中非常罕見,18歲以下兒童獲得性TTP的發(fā)病率約為每年1 / 1000萬(約為成人的1/30)。在成人中,獲得性TTP為遺傳性TTP的30倍。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患TTP,英國的資料顯示75%的病例為女性。遺傳性TTP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在有“近親結婚”風俗的地區(qū)發(fā)病率更高。遺傳性TTP占所有TTP的比例低于5%,但在新生兒和嬰幼兒中,遺傳性TTP可能比獲得性TTP更常見。在孕產婦中,遺傳性TTP占1/4[4-6]。 von Willebrand因子簡稱VW因子,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當發(fā)生出血時,血管壁損傷的破口使血液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暴露于內皮細胞下的結締組織(膠原),此時內皮細胞被活化并產生VW因子,在血流作用下,以多聚體形式存在的VW因子伸展并使血小板附著于其上,形成血小板與內皮下結締組織連接的“橋梁”,同時血小板之間也相互聚集,堵住“破口”以達到初步止血的目的。 VW因子生成后要被一種金屬蛋白酶—ADAMTS13切割。如果因基因突變導致先天缺乏這種酶或是患者自身形成ADAMTS13的抗體,都會導致ADAMTS13的活性嚴重降低(<10%),從而無法有效“切割” VW因子,進而導致“超大VW因子多聚體在血漿中積聚”,結合大量血小板,最終導致血小板在小血管內廣泛形成微血栓,血小板被消耗導致血小板減少。同時,紅細胞通過微血管時被富含血小板的微血栓機械剪切而破碎造成微血管病性溶血(MAHA) [2]。 【臨床表現(xiàn)】: 1.溶血與貧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MAHA) :表現(xiàn)為黃疸、尿色加深、乏力、蒼白。MAHA 是一種溶血性貧血,由于微血管系統(tǒng)中存在富含血小板的微血栓,當紅細胞通過時被機械剪切而碎裂,在外周血涂片上可出現(xiàn)破碎紅細胞,如頭盔樣或三角形紅細胞[16]。一項美國的研究報告了 78 名獲得性 TTP 患者,中位紅細胞比容 21%(相當于血紅蛋白70g/L),只有2名(3%)的患者血細胞比容≥30%[17]。 2.出血(血小板減少):嚴重血小板減少很常見。一項研究顯示78名 TTP 患者中,就診時中位血小板計數(shù)為10×109/L,只有3名(4%)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30×109/L??纱嬖诔鲅憩F(xiàn)如皮膚瘀點、紫癜、鼻出血、齒齦出血等,出血或紫癜見于35 名患者 (54%)[17],嚴重時可有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統(tǒng)甚至顱內出血。一項研究顯示,65 名患者中有 35 名 (54%) 存在出血,通常是瘀斑和紫癜,嚴重少見[17]。 3.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很常見,可表現(xiàn)為頭痛、精神錯亂或神志異常、失語、抽搐、視力障礙等。以一過性、反復性和多變性為特征,嚴重時可昏迷。意識模糊和頭痛較常見。也可出現(xiàn)一過性局灶性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如失語、一過性麻木和無力、癲癇發(fā)作和昏迷。 一項研究顯示 78 名 TTP 患者中,21 名 (27%) 出現(xiàn)意識模糊或頭痛; 31名(40%)出現(xiàn)局灶性異常; 癲癇、卒中或昏迷的患者較少(分別為15%、12%和8%)[17]。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通常是正常的,也可能顯示與“無癥狀小梗死”或“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綜合征 (RPLS,也稱為后部可逆性腦病綜合征 [PRES ])相似的表現(xiàn) [18]。需要注意的是1/3患者無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且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可先于血液學異常。[17]。 4.腎臟損害:TTP 患者可出現(xiàn)腎損傷,但無尿和急性腎損傷罕見。來自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中位血清肌酐為115 μmol/L。在 78 名患者中,37 名腎功能正常 (47.5%),37 名血清肌酐升高 (47.5%),4 名急性腎損傷 (5%),[19]。但另一項研究表明,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住院的 TTP 患者中,急性腎損傷可能很常見 [20]。尿液分析可正常或顯示輕度蛋白尿(如每天 1 - 2 g)和少量細胞或管型。TTP患者腎功能變化的這些特征與其他原發(fā)性 TMA 形成鮮明對比,后者伴有無尿的急性腎損傷很常見如志賀毒素相關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 (HUS)、補體介導的 HUS 或免疫介導的藥物誘導的 TMA (DITMA)。 5.發(fā)熱:多為低熱或中等熱,如有寒戰(zhàn)伴高熱應警惕感染性疾?。ㄖ挥?0%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伴寒顫)[17]。 6.胃腸道癥狀:胃腸道癥狀很常見,可出現(xiàn)腹痛、惡心、嘔吐或腹瀉??梢娪?9%的患者,且胃腸道表現(xiàn)可先于血液學異常[17]。 7.心臟受累表現(xiàn):TTP 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心臟受累表現(xiàn),但確切的發(fā)病率難以確定。一項研究顯示65 名 TTP 患者中,14 名 (22%) 有胸痛 [17]。 其他病例系列報道了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 [21]。 肌鈣蛋白升高與死亡率獨立相關[21]。 8.其他器官也可受累,包括胰腺、甲狀腺、腎上腺等。 肺部受累很少見[22]。 完整“五聯(lián)征”: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減少、發(fā)熱、急性腎衰竭和嚴重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非常少見(<5%)[17]。 【輔助檢查】 1.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計數(shù)顯著降低,多數(shù)患者可降至30×109/L以下[17]。 2.微血管病性溶血:不同程度的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伴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升高;血清游離血紅蛋白和間接膽紅素升高,結合珠蛋白下降,乳酸脫氫酶明顯升高。Coombs試驗陰性。血涂片見到破碎紅細胞為微血管病性溶血的最直接和最重要證據(jù)。在適當?shù)呐R床環(huán)境中,每個高倍視野(通過 100 倍放大油浸物鏡觀察)發(fā)現(xiàn)≥2個破碎紅細胞提示 MAHA [16]。有文獻報告TTP 中破碎紅細胞數(shù)量平均占8% [17]。這一百分比明顯高于因其他原因發(fā)生MAHA的患者(如硬皮病腎臟危象和其他嚴重腎臟疾病、先兆子癇、機械心臟瓣膜等),所有這些患者的破碎紅細胞均<0.5%[18]。然而并沒有破碎紅細胞計數(shù)的閾值以排除 TTP。 3.尿常規(guī)可提示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腎功能檢查可有血尿素氮和肌酐的輕度升高。 4.PT、aPTT和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檢查通常無明顯異常。血清肌鈣蛋白升高提示心肌受損。 5.血漿ADAMTS13活性通常<10%(特征性標志),獲得性TTP患者還可檢測出ADAMTS13抑制性自身抗體。 6.對有家族史、兒童期或妊娠期發(fā)病、多次復發(fā)、未檢出抑制物、緩解期ADAMTS13活性持續(xù)嚴重缺乏患者。還應檢測ADAMTS13基因突變。應對確診遺傳性TTP患者的所有同胞進行基因檢測。 【診斷】: 1.診斷標準[3] (1)初步診斷:存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MAHA)和血小板減少,且無 法用其他病因解釋時,可初步診斷TTP。如同時存在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腎臟損害或發(fā)熱,進一步支持TTP,但并非診斷所必需。 (2)確定診斷:血漿ADAMTS13活性顯著降低(<10%)。若同時檢出ADAMTS13抑制性自身抗體,可確診獲得性TTP;若同時檢出ADAMTS13雙等位基因突變可確診遺傳性TTP。 PLASMIC評分[23]可用于預測成人ADAMTS13活性<10%的可能性:參見附圖1 2.鑒別診斷: (1)臨床上表現(xiàn)為血小板減少和/或貧血的其他疾?。喝鏓vans綜合征、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巨幼細胞性貧血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疑診TTP時應常規(guī)進行Coombs試驗,以排除Evans綜合征的可能。外周血涂片觀察到破碎紅細胞有助于排除上述疾病。 (2)其他類型的血管內溶血:心臟瓣膜病、巨大血管瘤及心臟和血管內裝置均可導致機械性溶血而產生紅細胞碎片,病史和相關檢查可供鑒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亦可導致血栓性微血管病和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檢測異??晒╄b別。 (3)其他原發(fā)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HUS):除臨床表現(xiàn)外,糞便志賀毒素或大腸埃希菌血清學檢測、補體檢測、H因子活性及自身抗體檢測以及相關基因突變檢測等可供鑒別。 (4)可導致繼發(fā)性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或病因:全身感染、藥物、惡性腫瘤、妊娠合并癥(子癇與先兆子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綜合征)、惡性高血壓、自身免疫性疾?。ㄈ缦到y(tǒng)性紅斑狼瘡、抗磷脂綜合征、硬皮病)及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均可導致繼發(fā)性血栓性微血管病,應注意鑒別。 (5)遺傳性TTP與獲得性TTP鑒別:獲得性TTP比遺傳性TTP更為常見,尤其在成人患者中。與遺傳性TTP相同,獲得性TTP的特征是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減少和MAHA,有時伴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或腎功能不全。 獲得性TTP也是由von Willebrand因子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嚴重不足導致的(活性<10%)。 但與遺傳性TTP不同,獲得性TTP是由抑制性自身抗體引起,通常在檢測ADAMTS13活性同時就可以檢測到。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約15%的獲得性TTP患者可能檢測不到明顯的抑制性自身抗體,其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的機制是自身抗體增強了ADAMTS13的清除而不是抑制其功能。 與遺傳性TTP不同,獲得性TTP患者沒有家族史。ADAMTS13基因突變檢測可以鑒別。 【治療】 1.獲得性TTP的治療: (1)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27,28,29]: TTP是醫(yī)學急癥,如果不及時開始治療,幾乎是致命的。血漿置換是主要治療手段。其機制在于:置換出超大VW因子多聚體、ADAMTS13抑制物并補充正常的有活性的ADAMTS13。 其他治療措施包括糖皮質激素、利妥昔單抗和卡帕珠單抗[caplacizumab,一種針對VW因子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片段,該片段與VW因子結合并阻斷VW因子與血小板糖蛋白lb-IX-V(GPlb-IX-V)的相互作用,目前國內尚無此藥]。一般不常規(guī)進行預防性血小板輸注,除非出現(xiàn)明顯出血征象時。 對于所有疑診或確診為獲得性TTP患者: 1)立即開始進行血漿置換,需每日進行,建議每次置換的容量為一個血漿容量(大約 40 mL/kg 體重), 一直持續(xù)至TTP緩解或排除 TTP診斷。 2)口服潑尼松1mg/kg/d;對于高?;颊撸o脈應用甲潑尼龍1g/ d×3天,然后口服潑尼松1 mg/kg/d。 3)可應用利妥昔單抗[34,35]:每周375mg/m2,持續(xù)4周,較低劑量同樣有效。 4)對于病情危重者,可考慮應用“卡帕珠單抗”[36,38]。 5)停止血漿置換指征[28]:血小板計數(shù)恢復至≥150×109 /L至少2天以上,但需繼續(xù)每日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shù)及每周監(jiān)測ADAMTS13活性。 6)糖皮質激素減量及停用卡帕珠單抗指征:ADAMTS13活性恢復至20%~30%以上。 7)妊娠期(或產后)患者[37]:血漿置換治療。終止妊娠不會使TTP緩解,是否提前終止妊娠應根據(jù)產科情況決定。 (2)急性發(fā)作期后的治療及監(jiān)測: 1)停止血漿置換后第1周,密切監(jiān)測癥狀和血小板計數(shù),如果血小板計數(shù)再次減少,表明TTP持續(xù)活動。 2)對停止血漿置換后第1周血小板計數(shù)仍然正?;颊撸ㄗh糖皮質激素迅速減量并在2~3周內停用。 3)對嚴重持續(xù)性ADAMTS13缺乏(<10~20%)者,建議給予利妥昔單抗治療以降低復發(fā)風險。 4)當出現(xiàn)任何提示“復發(fā)”的臨床表現(xiàn)時都需要當天立即復查血小板計數(shù)并緊急評估,如符合復發(fā)診斷,應立即啟動血漿置換治療。 5)建議在緩解期仍然監(jiān)測ADAMTS13活性,但可逐漸延長檢測間隔時間。 6)恢復期患者比一般人群更易出現(xiàn)多種健康問題,包括輕度認知障礙、重度抑郁、高血壓、腎功能異常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需要終生隨訪并評估這些并發(fā)癥。 7)獲得性TTP在妊娠期間復發(fā)的治療與非妊娠人群相同。 (3)復發(fā)和難治性患者的治療[32,33]: 難治性獲得性TTP是指對初始治療無反應或最初有反應而隨后加重的TTP(停止血漿置換后30天內再次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和/或神經系統(tǒng)癥狀)。復發(fā)性TTP是指TTP已經緩解(停止血漿置換后30天血小板計數(shù)仍然正常)后再次復發(fā)。 1)積極尋找原因,除外與中心靜脈導管相關的膿毒血癥。 2)重新啟動每日血漿置換。 3)利妥昔單抗(針對未曾應用患者)。 4)加強糖皮質激素治療,如靜脈應用甲潑尼松龍1g/d,連用 3天。 5)卡帕珠單抗(針對未曾應用患者),直至ADAMTS13活性≥20%。 6)若上述治療均無效可選擇環(huán)磷酰胺、硼替佐米、環(huán)孢素、麥考酚酸鹽、N -乙酰半胱氨酸(NAC)和脾切除術等[31] 。 2.遺傳性TTP的治療[40,41,42,43]: (1)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 1)血漿輸注:急性發(fā)作期及疑診患者(如新生兒、10歲以下兒童、遺傳性TTP患者有癥狀的同胞,以及既往對血漿輸注反應迅速者):建議進行血漿輸注,而非血漿置換。血漿輸注起始劑量為10~15 ml / kg,假定患者血漿體積為40 ml / kg,其可提供的ADAMTS13活性水平為25~37%。如果每日按此劑量輸注血漿,至血小板計數(shù)恢復正常,一般需要1~3天。 ADAMTS13在循環(huán)中的半衰期約為2.5天。 2)評估治療反應:血小板計數(shù)是衡量TTP是否活動的指標。 如果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正常,則考慮TTP活動且微血栓正在形成,需要輸注血漿以替代ADAMTS13。遺傳性TTP在輸注血漿后會迅速、完全恢復,通常血小板計數(shù)在輸注血漿后的1~2天內會明顯增加。 (2)急性發(fā)作的監(jiān)測: 遺傳性TTP是終身性疾病,需要始終注意可能提示微血栓形成的任何癥狀,包括頭痛、一過性注意力喪失或暈厥發(fā)作。一旦出現(xiàn)上述表現(xiàn)應立即進行血小板計數(shù),如果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應迅速啟動血漿輸注。當患者存在某些誘因(如感染)或任何TTP表現(xiàn)時均需要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 (3)急性發(fā)作的預防: 遺傳性TTP是終身性疾病,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終身進行ADAMTS13預防性替代治療[39]。 ADAMTS13主要來源于血漿。因此血漿輸注是預防急性發(fā)作的主要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1)對于持續(xù)活動的遺傳性TTP患者,建議進行預防性血漿輸注。 2)對于孕期患者,建議在整個妊娠期間進行預防性血漿輸注,從妊娠開始到產后6周,不應等待急性發(fā)作時再輸注。 3)以下情況也可進行預防性血漿輸注: ?接受外科手術、遭受創(chuàng)傷,或因急性疾病住院或治療的患者。 ?頻繁發(fā)生誘發(fā)事件(如感染)的患者。當誘發(fā)事件減少時,可暫停預防性血漿輸注。 4)對于從無急性發(fā)作的患者(如通過同胞基因檢測確診的患者),以及未經歷誘發(fā)事件(如妊娠)的患者,不建議預防性血漿輸注。 5)對于只有一次急性發(fā)作且具有明顯誘因(如出生、患嚴重疾?。┑幕颊?,以及不愿承受血漿輸注相關風險和負擔的患者,可不應用預防性血漿輸注,但需密切監(jiān)測TTP活動征象。 6)預防性血漿輸注可以隔周(每2周)輸注血漿10~15 ml/ kg。 對于一個平均體重的成年人來說,相當于2~3個單位血漿(大約500~750ml)。 7)患者癥狀和血小板計數(shù)是疾病活動最可靠、最直接的指標, 可以作為調整血漿輸注劑量和輸注時間間隔的依據(jù)。 (4)孕期患者的管理: 遺傳性TTP患者可以妊娠,但應視為高風險事件,并應由血液科和產科專家共同管理。妊娠是遺傳性TTP急性發(fā)作和復發(fā)的強烈誘因,可能會導致孕產婦和/或胎兒死亡。 TTP活動可能發(fā)生在妊娠的任何階段,但在中、晚期妊娠的風險最高。 因此,對于所有已懷孕的遺傳性TTP患者,建議在確認懷孕后立即開始預防性血漿輸注。 懷孕期間血漿輸注的劑量和頻率可根據(jù)血小板計數(shù)(每次產前檢查時都應檢測)調整。以每2周輸注血漿10 ml / kg起始。 如果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至低于150×109 /L(通常在妊娠中晚期)時,則輸注血漿劑量可增加至15 ml / kg。如果在血漿輸注期間血小板計數(shù)仍繼續(xù)下降,還需增加血漿輸注頻率至每周一次。 對于產后患者,建議繼續(xù)進行預防性血漿輸注,每2周1次,直至產后6周。 這6周期間,患者可以母乳喂養(yǎng)嬰兒。 妊娠期間遺傳性TTP急性發(fā)作的管理,與非妊娠患者相同。 (5)患者同胞的遺傳咨詢和檢測: 只有對患者同胞進行基因檢測后才能發(fā)現(xiàn)一些無癥狀患者。遺傳性TTP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此,遺傳性TTP患者的同胞有25%的患病幾率。一旦發(fā)現(xiàn)遺傳性TTP病例,應對所有同胞進行基因檢測。 由于普通人群中ADAMTS13突變極為罕見,因此遺傳性TTP患者,其子女同時也患遺傳性TTP的可能性極低。 (6)治療進展: 重組ADAMTS13有治療前景。 初步的相關研究顯示,以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為載體生產的重組ADAMTS13療效及安全性均良好。 【典型病例】 患者,女,31歲。孕12周時, 因腹痛伴有血小板進行性減少入院,經骨髓檢查后初步診斷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ITP), 入院時血小板計數(shù)11×109/L,應用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IVIG,每日0.4g/kg,連用5日),血小板計數(shù)無明顯升高,其血紅蛋白水平亦呈下降趨勢。孕16周時,因頭痛、低熱再次入院,查體:T 37.5℃,神清,重度貧血貌,全身皮膚粘膜散在出血點及瘀斑,鞏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未觸及,咽充血,扁桃體不大,胸骨無壓痛,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干濕啰音。HR 92次/分,律齊,心音有力,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雙側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guī) :Hb 55 g/L,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156×10 9/L,WBC 9.5×10 9/L,PLT 13×10 9/L;肝功能:TBIL 59.07 μmol/L,DBIL 10.6μmol/L,IBIL 48.47 μmol/L;血清LDH 1893 IU/L。血沉、尿常規(guī)、肝酶、腎功能、凝血功能、抗核抗體譜、免疫球蛋白定量、風濕三項(ASO、RF、CRP)等均正常。Coombs試驗陰性。臨床疑診Evans綜合征。行剖腹產。18天后患者出現(xiàn)高熱(達39.8℃)、腹痛、譫妄,行剖腹探查術發(fā)現(xiàn)膽囊急性壞死,予膽囊切除術,但其溶血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仍不緩解。外周血涂片每高倍視野發(fā)現(xiàn)2-3個破碎紅細胞,疑診TTP,立即檢測血漿ADAMTS13活性,并行血漿置換,第二天其血紅蛋白升至86g/L,血小板升至236×109 /L。血漿ADAMTS13活性回報為:顯著降低(<10%)。TTP診斷成立。 附圖1:PLASMIC評分可用于預測成人中ADAMTS13活性<10%的可能性: ①血小板計數(shù)<30×109 / L ②存在一種或多種溶血指標: 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百分比)> 2.5%; 或結合珠蛋白未檢出; 或間接膽紅素> 34 μmol / L ③一年之內無惡性腫瘤活動 ④無實體器官或造血干細胞移植史 ⑤平均紅細胞體積(MCV)<90fl ⑥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5 ⑦血清肌酐<177 μmol / L PLASMIC 評分 ADAMTS13活性≤10%危險度 0 ~ 4 低危 5 中危 6 ~ 7 高危 較高的PLASMIC評分(6~7)可預測ADAMTS13活性≤10%,敏感性91%,優(yōu)于臨床判斷。低評分(0~4)表明ADAMTS13活性不低于10%,特異性99%。中評分(4~5)提示其他疾病診斷,如藥物誘發(fā)的血栓性微血管?。―ITMA),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或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HUS)等。 參考文獻: . [1]George JN, Nester CM. Syndromes of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N Engl J Med.2014;371(7):654. [2]楊仁池. 2011.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性紫癜//張志南,郝玉書,主編. 血液病學.第2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291-1294. [3]朱鐵楠. 2018.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性紫癜//沈悌,趙永強主編. 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 第4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190-195. [4]Reese JA, Muthurajah DS, Kremer Hovinga JA, Vesely SK, Terrell DR, George J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quired Adamts13 deficiency: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Pediatr Blood Cancer. 2013 Oct;60(10):1676-82. [5]Terrell DR, Vesely SK, Kremer Hovinga JA, L?mmle B, George JN. Am J Hematol. Different disparities of gender and race among th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hemolytic-uremic syndromes.2010 Nov;85(11):844-7. [6]Scully M, Yarranton H, Liesner R, Cavenagh J, Hunt B, Benjamin S, Bevan D, Mackie I, Machin S.Regional UK TTP registry: correlation with laboratory ADAMTS 13 analy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Br J Haematol. 2008;142(5):819. [7]Page EE, Kremer Hovinga JA, Terrell DR, Vesely SK, George J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diagnostic criteria, clinical features, and long-term outcomes from 1995 through 2015.Blood Adv. 2017;1(10):590. [8]Hawkins BM, Abu-Fadel M, Vesely SK, George JN.Clinical cardiac involvement i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 systematic review.Transfusion. 2008;48(2):382. [9]Benhamou Y, Boelle PY, Baudin B, Ederhy S, Gras J, Galicier L, Azoulay E, Prov?t F, Maury E, Pène F, Mira JP, Wynckel A, Presne C, Poullin P, Halimi JM, Delmas Y, Kanouni T, Seguin A, Mousson C, Servais A, Bordessoule D, Perez P, Hamidou M, Cohen A, Veyradier A, Coppo P, Reference Center for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Cardiac troponin-I on diagnosis predicts early death and refractoriness in acquir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Experience of the French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Reference Center.J Thromb Haemost. 2015;13(2):293. [10]Amorosi EL, Ultmann JE.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Report of 16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edicine (Baltimore). 1966; 45:139. [11]George JN, Chen Q, Deford CC, Al-Nouri Z. Ten patient stories illustrating the extraordinarily divers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severe ADAMTS13 deficiency.J Clin Apher. 2012;27(6):302-11. [12]Downes KA, Yomtovian R, Tsai HM, Silver B, Rutherford C, Sarode R.Relaps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presenting as an acu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J Clin Apher. 2004;19(2):86-9. [13]Sarode R.Atypical presentations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 review.J Clin Apher. 2009;24(1):47-52. [14]Imanirad I, Rajasekhar A, Zumberg M. J Clin Apher. A case series of atypical presentations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2012;27(4):221-6. [15]Tsai HM, Shulman K .Rituximab induces remiss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caused by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Eur J Haematol. 2003 Mar;70(3):183-5. [16]BRAIN MC, DACIE JV, HOURIHANE DO.Microangiopathic haemolytic anaemia: the possible role of vascular lesions in pathogenesis.Br J Haematol. 1962;8:358. [17]Page EE, Kremer Hovinga JA, Terrell DR, Vesely SK, George JN.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diagnostic criteria, clinical features, and long-term outcomes from 1995 through 2015.Blood Adv. 2017;1(10):590. [18]Burrus TM, Wijdicks EF, Rabinstein AA.Brain lesions are most often reversible in acut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Neurology. 2009;73(1):66. [19]Vesely SK, George JN, L?mmle B, Studt JD, Alberio L, El-Harake MA, Raskob GE.ADAMTS13 activity i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relation to presenting featur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142 patients.Blood. 2003;102(1):60. [20]Zafrani L, Mariotte E, Darmon M, Canet E, Merceron S, Boutboul D, Veyradier A, Galicier L, Azoulay E. Acute renal failure is prevalent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ssociated with low plasma ADAMTS13 activity.J Thromb Haemost. 2015 Mar;13(3):380-9. [21] Benhamou Y, Boelle PY, Baudin B, Ederhy S, Gras J, Galicier L, Azoulay E, Prov?t F, Maury E, Pène F, Mira JP, Wynckel A, Presne C, Poullin P, Halimi JM, Delmas Y, Kanouni T, Seguin A, Mousson C, Servais A, Bordessoule D, Perez P, Hamidou M, Cohen A, Veyradier A, Coppo P, Reference Center for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Cardiac troponin-I on diagnosis predicts early death and refractoriness in acquir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Experience of the French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Reference Center.J Thromb Haemost. 2015;13(2):293. [22]Nokes T, George JN, Vesely SK, Awab A. Pulmonary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Eur J Haematol. 2014 Feb;92(2):156-63. [23]Jamme M, Rondeau E.The PLASMIC score for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Lancet Haematol. 2017;4(4):e148. [24]Bendapudi PK, Hurwitz S, Fry A,et al. Derivation and external validation of the PLASMIC score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adults with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a cohort study.Lancet Haematol. 2017;4(4):e157. [25]Li A, Khalighi PR, Wu Q, Garcia DA. External validation of the PLASMIC score: a clinical prediction tool for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Thromb Haemost. 2018;16(1):164. [26]James N George, Adam Cuker: Acquired TTP: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UpToDate,2021 [27]Franchin G, Diamond B.Pulse steroids: how much is enough?Autoimmun Rev. 2006;5(2):111. [28]Bell WR, Braine HG, Ness PM, Kickler TS. Improved survival i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108 patients.N Engl J Med. 1991;325(6):398. [29] George JN, Nester CM. Syndromes of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N Engl J Med. 2014;371(7):654. [30]Blombery P, Scully M.Management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urrent perspectives.J Blood Med. 2014;5:15-23. [31] Cataland SR, Kourlas PJ, Yang S, Geyer S, Witkoff L, Wu H, Masias C, George JN, Wu HM. Cyclosporine or steroids as an adjunct to plasma ex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e-mediat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Blood Adv. 2017;1(23):2075. [32]Sayani FA, Abrams CS.How I treat refractory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Blood. 2015;125(25):3860. [33]Zwicker JI, Muia J, Dolatshahi L, Westfield LA, Nieters P, Rodrigues A, Hamdan A, Antun AG, Metjian A, Sadler JE, ART. Investigators.Adjuvant low-dose rituximab and plasma exchange for acquired TTP.Blood. 2019;134(13):1106. [34]Uhl L, Kiss JE, Malynn E, Terrell DR, Vesely SK, George JN.Rituximab for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lessons from the STAR trial.Transfusion. 2017;57(10):2532. [35]Westwood JP, Thomas M, Alwan F, McDonald V, Benjamin S, Lester WA, Lowe GC, Dutt T, Hill QA, Scully M .Rituximab prophylaxis to prevent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relapse: outcome and evaluation of dosing regimens.Blood Adv. 2017;1(15):1159. [36]Scully M, Cataland SR, Peyvandi F, Coppo P, Kn?bl P, Kremer Hovinga JA, Metjian A, de la Rubia J, Pavenski K, Callewaert F, Biswas D, De Winter H, Zeldin RK, HERCULES Investigators. Caplacizumab Treatment for Acquir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N Engl J Med. 2019;380(4):335. [37]Scully M, Thomas M, Underwood M, Watson H, Langley K, Camilleri RS, Clark A, Creagh D, Rayment R, Mcdonald V, Roy A, Evans G, McGuckin S, Ni Ainle F, Maclean R, Lester W, Nash M, Scott R, O Brien P, collaborators of the UK TTP Registry.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pregnancy: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and subsequent pregnancy outcomes.Blood. 2014;124(2):211. [38]Chander DP, Loch MM, Cataland SR, George JN.Caplacizumab Therapy without Plasma Exchange for Acquir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N Engl J Med. 2019;381(1):92. [39]Ten years of prophylactic treatment with fresh-frozen plasma in a child with chronic relapsing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s a result of a congenital deficiency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Barbot J, Costa E, Guerra M, Barreirinho MS, Isvarlal P, Robles R, Gerritsen HE, L?mmle B, Furlan M .Br J Haematol. 2001;113(3):649. [40]Kremer Hovinga JA, George JN. Hereditary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N Engl J Med. 2019;381(17):1653. [41]Alwan F, Vendramin C, Liesner R, Clark A, Lester W, Dutt T, Thomas W, Gooding R, Biss T, Watson HG, Cooper N, Rayment R, Cranfield T, van Veen JJ, Hill QA, Davis S, Motwani J, Bhatnagar N, Priddee N, David M, Crowley MP, Alamelu J, Lyall H, Westwood JP, Thomas M, Scully M.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Blood. 2019;133(15):1644. [42]Zheng XL, Vesely SK, Cataland SR, Coppo P, Geldziler B, Iorio A, Matsumoto M, Mustafa RA, Pai M, Rock G, Russell L, Tarawneh R, Valdes J, Peyvandi F.ISTH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Thromb Haemost. 2020;18(10):2496. [43] van Dorland HA, Taleghani MM, Sakai K, Friedman KD, George JN, Hrachovinova I, Kn?bl PN, von Krogh AS, Schneppenheim R, Aebi-Huber I, Bütikofer L, Largiadèr CR, Cermakova Z, Kokame K, Miyata T, Yagi H, Terrell DR, Vesely SK, Matsumoto M, L?mmle B, Fujimura Y, Kremer Hovinga JA, Hereditary TTP Registry.The International Hereditary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Registry: key findings at enrollment until 2017.Haematologica. 2019;104(10):2107.
王文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23日1539
0
6
-
如此懼怕骨髓穿刺?大可不必!
專家簡介:曾英堅,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醫(yī)學博士,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病科主任,江西省臨床重點??茖W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全國第四批中醫(yī)臨床優(yōu)秀人才。擅長慢性難治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難治性血小板減少癥、化療后中藥調治、西醫(yī)正規(guī)個體化治療結合中醫(yī)藥、過繼免疫治療技術治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惡性血液病尤其是上述老年惡性血液病療效突出。袁秋全:中醫(yī)碩士,畢業(yè)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內科學專業(yè)(中醫(yī)藥治療血液系統(tǒng)疾病),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血液病分會會員,江西省中醫(yī)藥學會血液病專委會委員兼秘書,江西省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藥適宜技術推廣分會委員,江西省康復養(yǎng)生協(xié)會針灸推拿康復專委會委員。跟隨著名中醫(yī)血液病專家國家名老中醫(yī)梁冰教授學習中醫(yī)藥治療血液系統(tǒng)疾病,對中醫(yī)藥治療白血病、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有所體會。擅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血液系統(tǒng)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各種貧血性疾病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出血與血栓性疾病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骨髓穿刺檢查,簡稱骨穿,是一種通過抽取骨髓液的方式,以協(xié)助臨床診斷,特別是血液病的診斷和指導治療的重要檢查。每當醫(yī)生建議做骨髓穿刺檢查時,很多患者及其家屬都心存恐懼和種種疑惑:骨穿是要把骨頭穿透嗎?這個過程會不會非常痛苦?穿刺后會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從而影響日常的基本生活?骨穿是否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由于對骨髓穿刺檢查缺乏認識,不少人在聽到醫(yī)生的骨穿檢查建議時,往往都是持拒絕的態(tài)度,而貽誤了病情,耽誤了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期。對于骨髓穿刺這類檢查,人們或許會有很多疑惑,小編在這里給大家總結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1.哪些疾病需要行骨穿檢查?(1)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貧血和各類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纖維化、骨髓發(fā)育異常綜合征等;(2)用于明確長期發(fā)熱,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癥狀的診斷;(3)用于某些寄生蟲病的檢測;(4)用于觀察某些疾病的療效。2.骨髓穿刺會非常疼痛嗎?自古就有“刮骨療毒”、“痛徹骨髓”的說法,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扎到骨髓的疼痛簡直就是疼痛的最高級別了。其實大家的這種恐懼感是不必要的,骨髓穿刺的操作一般需要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對于一個熟練的醫(yī)生來說,全過程也不過幾分鐘,在抽取骨髓液的瞬間除了有輕微的酸痛感外基本感覺不到什么痛苦,休息一會兒也就慢慢緩解了,甚至不如一般的靜脈注射帶來的痛苦多。3.骨髓穿刺會影響人體健康、留下后遺癥嗎?有些人誤以為骨髓穿刺檢查抽取骨髓液會損害人體的精髓,怕傷了身體元氣,擔心留下后遺癥,不愿進行檢查,這些擔憂也是不必要的。骨穿檢查最常選擇的部位是髂后上棘,位于髂骨翼后方,可用手沿髂骨翼上部邊緣向后觸摸,可摸到一個骨性突起即為髂后上棘,這個部位皮下脂肪少,沒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骨髓含量豐富,易于穿刺。實際上骨穿檢查所需的骨髓液是極少量的,與人體總量相比微不足道,且骨髓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所以為了明確疾病的診斷,抽取極少量的骨髓液進行化驗,一般不會有損人體健康,也是不會留下后遺癥的。4.骨髓穿刺后應注意些什么?(1)穿刺術后應壓迫止血,注意觀察局部有無出血;(2)臥床休息,短暫靜臥后無明顯不適即可正?;顒?(3)術后3日內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避免感染。當然,骨髓穿刺檢查也是有禁忌癥的,并不適用于所有人。第一個方面,是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比如有嚴重肝病出現(xiàn)了凝血因子的缺乏,或是有血友病這種先天凝血功能障礙的疾病;第二個方面,是妊娠晚期的女性,還有一些幼兒或是不能配合檢查的人群,也是相對禁忌的。總之,是否需要進行骨穿檢查,應多參考??漆t(yī)生的意見,盡早明確診斷,少走彎路,及時治療,使身體能早日恢復健康。
曾英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7月15日1402
0
0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真的可以痊愈嗎?
基本信息:張某某,女,26歲診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療經過:患者2019年6月24日首次看診,就診時血小板只有12,且已有自發(fā)性出血,由于患者激素無效,于是讓其慢減至停藥,至2020年3月14首次正常,達到110,經過半年的鞏固治療,現(xiàn)已停中藥?;颊甙l(fā)來的血象檢測表:總結:患者在血小板正常后發(fā)過來的一張表,我們也能看出來患者心情的忐忑,隨著血小板的波動而起伏,在某次就診時患者有個疑問,說“血小板的數(shù)值為什么這么容易反反復復?”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特點是骨髓里巨核細胞成熟障礙、血小板壽命縮短。其實,很多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都存在有病情遷延不愈的情況,畢竟,病情越久的患者,治療難度更大,血小板數(shù)值的提升相應的也就越難,這一類的患者即使是在用藥治療期間,也會出現(xiàn)血小板數(shù)值忽高忽低,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對于以往病情穩(wěn)定,突然出現(xiàn)數(shù)值不穩(wěn)定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血小板減少患者的自身機體還是處于一個免疫功能失衡紊亂的狀態(tài),在這種時候,容易出現(xiàn)數(shù)值的波動。服用激素藥物治療的患者,激素類藥物效果多是暫時的,一旦停藥或者減量,也容易造成血小板數(shù)值反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讓中醫(yī)來保駕護航,中西醫(yī)藥各有自己的優(yōu)勢,但也有各自不足之處,做到兩者有機地結合,彼此取長補短,就更能起到協(xié)同作用,有利于治療。針對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三大優(yōu)勢:1、減少血小板數(shù)值反復、感染和出血等并發(fā)癥;2、調節(jié)免疫平衡,提高身體免疫能力;3、減少激素藥物對身體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由于中醫(yī)治療起效較慢,因此,對于血小板極低的患者來說,可以采取聯(lián)合治療的方式,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這樣既能促進病情緩解,又能維持治療效果,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附首診病歷:
劉風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4月14日4447
0
10
-
血小板減少治療的關鍵和核心是什么
唐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2月07日1030
0
3
-
過敏性紫癜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區(qū)別
紫癜是兒童常見出血性疾病之一,臨床上分為過敏性紫癜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兩種。但很多人都認為是一種疾病,沒有區(qū)別。事實上,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有著很大的差異。 過敏性紫癜是由過敏引起,當某些過敏原進入過敏體質內,經過兩周左右的潛伏期,使毛細血管產生過敏性炎癥,導致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液和淋巴液滲入組織內,引起皮下組織黏膜或內臟組織滲出性出血和水腫。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血小板的減少影響止血功能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過敏性紫癜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還有以下區(qū)別,詳細介紹如下。 第一、臨床表現(xiàn)不同 ■ 過敏性紫癜 多數(shù)患兒在發(fā)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數(shù)情況以皮膚紫癜為首發(fā)癥狀,皮疹是本病的主要表現(xiàn)。主要分布在負重部位,多見于下肢遠端,踝關節(jié)周圍密集;其次見于臀部。 特征性皮疹為高出皮膚,初為小型蕁麻疹或粉紅色斑丘疹,壓之不褪色,即為紫癜。皮損部位還可形成出血性水皰,甚至壞死,出現(xiàn)潰瘍。紫色融合成片,最后變?yōu)樽厣?。一?-2周內消退,不留痕跡;也可遷延數(shù)周或數(shù)月。 約2/3患兒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一般出現(xiàn)在皮疹發(fā)生1周以內。最常見癥狀為腹痛,多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臍周絞痛,也可波及腹部任何部位。約半數(shù)患兒大便潛血陽性,部分患兒出現(xiàn)血便,甚至嘔血。 泌尿系統(tǒng)可為肉眼血尿或顯微鏡下血尿及蛋白尿,或管型尿。可發(fā)生于過敏性紫癜病程的任何時期,但多數(shù)于紫癜后2-4周出現(xiàn),也可出現(xiàn)于皮疹消退后或疾病靜止期。大多數(shù)患兒僅有少數(shù)關節(jié)疼痛或關節(jié)炎。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本病見于小兒各年齡時期,分急性(≤6個月)與慢性(>6個月)兩型。 急性期發(fā)病突然,出血嚴重,出血前不久或出血同時?;忌虾粑栏腥?。 慢性病例無明顯年齡高峰但多見于學齡期,多數(shù)發(fā)病隱匿,出血癥狀較輕,約10%患兒是由急性轉為慢性。 其出血的特點是皮膚、黏膜廣泛出血,多為散在性針狀的皮內或皮下出血點,形成瘀點或瘀斑;四肢較多,但也可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腫;有些患兒以大量鼻衄(約占20%-30%)或齒齦出血為主訴。 常見嘔血或黑便,多為口鼻出血時咽下所致,發(fā)生真正胃腸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見。球結膜下出血也是常見癥狀。約1%患兒發(fā)生顱內出血,成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致死的主要原因。 第二、實驗室檢查結果不同 ■ 過敏性紫癜 血小板計數(shù)正?;蛏?。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及血塊收縮時間等均正常。部分患兒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達20×109/L,伴核左移。血沉可增快,C反應蛋白及抗鏈球菌溶血素可呈陽性。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血常規(guī):周圍血中最主要改變是血小板減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輕重與血小板高低成正比。其余兩系基本正常,偶有失血性貧血。 (2)骨髓涂片:主要表現(xiàn)為巨核細胞成熟障礙。巨核細胞分類:原巨核細胞和幼稚巨核細胞百分比正?;蛏愿撸怀墒煳瘁尫叛“宓木藓思毎@著增加,可達80%;而成熟釋放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極少見。 (3)血小板抗體檢查:主要是血小板表面IgG(PA IgG)增高,陽性率為66%-100%。同時檢測抗血小板抗體(PAIgG、PAIM、PAIgA),可提高檢測陽性率。 第三、治療方案不同 ■ 過敏性紫癜 急性期臥床休息,有蕁麻疹或血管神經源性水腫時,應用抗組胺藥物和鈣劑。可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阿司匹林或雙嘧達莫)、抗凝治療(肝素鈉或肝素鈣)。當有嚴重消化道病變(如消化道出血)、腎病綜合征、急性腎炎,可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腎功能衰竭時,可采用血漿置換及透析,嚴重病例可應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減少活動,避免創(chuàng)傷。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對重度以上出血患兒可選用丙種球蛋白。輸新鮮血小板僅可作為嚴重出血時的緊急治療。激素無效可試用長春新堿、環(huán)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劑。脾切除對慢性患兒有一定緩解率,但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上述為過敏性紫癜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主要區(qū)別點,全面了解這些就能做到準確區(qū)分,科學醫(yī)治。 但是要注意,這兩種疾病恢復期較長,在此期間一定要格外注意做好相關生活護理,如加強營養(yǎng)、適度運動鍛煉、保證充足睡眠等,促進疾病恢復。
李軍友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15日5856
0
1
-
血小板減少服用中藥,警惕過度治療
唐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14日1284
0
4
-
兒童血小板減少需要服用中藥3-6個月
唐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1月14日845
0
2
-
骨髓穿刺可怕嗎?
骨髓穿刺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診斷操作方法,是用穿刺針刺入骨內,抽取少許骨髓液,滴于玻片上,做骨髓涂片,然后經處理再置于顯微鏡下觀察骨髓細胞形態(tài)或尋找病微生物。當然這個方法并不是針對所有患兒,只有那些醫(yī)生疑為血液系統(tǒng)有問題的人和長期發(fā)熱找不出原因的病人才做,可以通過觀察骨髓細胞形態(tài)和造血功能,用以診斷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不良(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癲等;骨穿也可用于尋找寄生蟲病病原體,如黑熱病、慢性疾病等;對于有些長期發(fā)熱的細菌感染性疾病,血培養(yǎng)陰性時亦可取骨髓液作細菌培養(yǎng)同時觀察骨髓細胞形態(tài)。骨髓也是不斷再生,不斷將成熟細胞送入血液的。而血液中的各種細胞又都有一定的壽命,周而復始不斷新陳代謝。骨髓穿刺就與抽靜脈血差不多,對人體十分安全,也不十分痛苦,對小兒也無不良的后遺影響。如果醫(yī)生決定給孩子做骨穿,家長不應有太多顧慮,應與醫(yī)生很好配合,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另外,骨穿一般會給予局部麻醉的,所以這個操作并不可怕。
王瑩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10月12日3160
0
2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如果血小板低,出血重,需要在服用中藥同時應用西藥維持生命安全,給中藥治療贏得時間
唐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8月31日730
0
0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剛開始治療,血小板極低,需要盡快提升,怎么辦?
唐旭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8月31日695
0
0
相關科普號

何廣勝醫(yī)生的科普號
何廣勝 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血液內科
4287粉絲104.2萬閱讀

黃雅靜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雅靜 主治醫(yī)師
63粉絲10.4萬閱讀

閆金松醫(yī)生的科普號
閆金松 主任醫(yī)師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血液科
953粉絲45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孔圓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血液病研究所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29票
血液病 29票
貧血 28票
擅長:貧血、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性腫瘤、骨髓增殖性腫瘤以及白血病化療、移植后造血重建不良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診治。 -
推薦熱度4.9張愛軍 主任醫(yī)師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兒內科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8票
兒童白血病 17票
血液病 8票
擅長:兒童血液病及惡性腫瘤的診療 -
推薦熱度4.6盧瑞南 主任醫(yī)師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血液內科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1票
血液病 6票
貧血 4票
擅長:急慢性白血病,出凝血異常疾病,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診治,造血干細胞移植,間充質干細胞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