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01月30日
636
0
2
-
2022年01月30日
1247
0
2
-
2022年01月30日
704
0
3
-
付朝杰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兩種抗組胺藥交替使用好不好?回答:對于兒童慢性蕁麻疹,如果單用常規(guī)劑量的二代抗組胺藥不能很好的控制癥狀,2018年最新國外蕁麻疹指南推薦加量使用而不是兩種抗組胺藥聯(lián)用,之所以傾向于加量使用,并不是有高質量研究比較了兩種方案的優(yōu)劣,而是因為目前有相關加量使用抗組胺藥在慢性蕁麻疹的療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客觀的講,并不說兩種抗組胺藥聯(lián)用一定不安全,只是相關研究不足而已。使用期間需要密切監(jiān)測及定期復診評估是否減量或停藥。如果是針對過敏性鼻炎,用常規(guī)劑量的二代抗組胺藥效果不佳時,那考慮的就不是加量或聯(lián)用兩種抗組胺藥了,而是推薦啟用更有效的激素鼻噴劑。2022年01月30日
725
0
0
-
2022年01月30日
822
0
0
-
唐雋主任醫(yī)師 安徽省立醫(yī)院 皮膚科 大家好,我是皮膚科唐博士,今天這期視頻我要和大家聊一聊慢性蕁麻疹的解決方法。慢性蕁麻疹治療起來啊,非常困難,但是呢,也不是無計可施,蕁麻疹也叫做風疹塊,慢性蕁麻疹呢,一般是指發(fā)作超過六周,每周超過兩次,全身呢會出現(xiàn)紅斑吶,風團發(fā)作形式呢多樣,風團的大小和形態(tài)呢也是不一的,多數(shù)伴有瘙癢。蕁麻疹發(fā)生的原因啊,非常的復雜,大致呢可以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外源性包括物理因素,有食物,藥物,動物和植物,動植物里面最常見的是動物的皮毛,樹木,花粉等,還有物理因素包括摩擦,冷熱,日光照射等。內源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感染,包括細菌啊,病毒啊,真菌啊,寄生蟲的感染,還有一些內臟和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導致慢性蕁麻疹,包括風濕熱,紅斑狼瘡,甲狀腺疾病等,那么慢性蕁麻疹怎么樣去治療呢?首先我們最主要的可以選擇第二。 在抗阻胺藥物治療最常用的是氯類他啶,鹽酸西提利嗪,還有一八斯丁片等,能夠達到控制風團發(fā)作為標準,然后以最小的劑量的藥物量維持療程呢,一般不要少于一個月,然后再慢慢的減量,最后才能停藥,有的療程呢,會延長到三到六個月,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如果還不好呢,有兩種辦法,第一種呢,就是我們可以增加抗阻胺藥的品2022年01月21日
1294
0
8
-
2022年01月20日
375
0
2
-
劉軍連主任醫(yī)師 垂楊柳醫(yī)院 皮膚科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疙瘩,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xiàn)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可以是系統(tǒng)性疾病在皮膚的表現(xiàn)。病因復雜不明確,臨床多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生的風團樣疹、反復發(fā)作、時隱時現(xiàn)、瘙癢劇烈,嚴重者會出現(xiàn)發(fā)熱、腹痛、四肢關節(jié)腫脹甚至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病因 大多數(shù)患者不能找到確切的病因,一般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 外源性多為暫時性,包括①食物:某些動植物和食品添加劑等;②吸入物:花粉、塵螨和動物皮毛等等;③物理刺激;摩擦、壓力、冷熱、日光照射等;④藥物因素:常見的有青霉素、解熱鎮(zhèn)痛藥、血清制劑及各種疫苗等。 內源性多為持續(xù)性,①慢性隱匿的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②勞累或精神緊張;③自身免疫性疾病。 臨床 皮疹為發(fā)作性的皮膚黏膜潮紅或風團,形狀大小不一,大小不等,顏色蒼白、鮮紅或正常膚色,時起時消,單個風團不超過24小時。消退后不留痕跡,以后又不斷成批發(fā)生,時隱時現(xiàn),以傍晚發(fā)作者多。自覺瘙癢劇烈,少數(shù)伴有發(fā)熱、關節(jié)痛、腹痛、腹瀉以及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全身癥狀。 治療 兒童急性蕁麻疹較容易查找原因,病程一般較短,因此用藥相對簡單,治療時間短。慢性蕁麻疹病因不明確,存在病情反復、不易根治的特點。 1、首先避免一切可疑過敏原,如花粉塵螨、冷熱刺激,劇烈運動等等。 2、局部治療:對癥止癢,可外用爐甘石洗劑。 3、系統(tǒng)治療:給予口服抗阻按藥物治療如鹽酸左西替利嗪滴劑、地氯雷他定干混懸液、西替利嗪滴劑等,一般建議不出皮疹3天后才考慮停藥??陕?lián)合給予維生素C、鈣劑; 嚴重者出現(xiàn)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及時立即就近醫(yī)院急診積極治療。2022年01月17日
1665
0
1
-
陳琳副主任醫(yī)師 河南科大二附院 皮膚病醫(yī)院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抓疙瘩”。慢性蕁麻疹是反復發(fā)作達每周兩次以上,并且連續(xù)發(fā)作6周以上者為慢性蕁麻疹。50%以上的慢性蕁麻疹發(fā)病原因不明,又稱為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藥物副作用。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主要藥物是抗組胺藥,常選第2代H1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等。 重點提醒: 因慢性蕁麻疹發(fā)病原因較多如食物、藥物、感染、免疫等多種原因都可以引起,所以在不明確是否為食物引起的慢性蕁麻疹時,不必過度去忌口,以免引起營養(yǎng)不良。2022年01月02日
2458
0
2
-
李軍友副主任醫(yī)師 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 皮膚科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免疫相關性皮膚病,具有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等特點,部分患者對常規(guī)抗組胺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一類以新型生物制劑為主的抗IgE療法能夠較為有效和安全地應用于慢性蕁麻疹等疾病的治療。奧馬珠單抗作為重組人源化抗IgE單克隆抗體,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和成熟的抗IgE治療藥物。為規(guī)范并提高臨床醫(yī)生對抗IgE療法的應用和認識,基于國外指南及近年相關研究報道,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蕁麻疹研究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制訂本共識,為我國皮膚科醫(yī)務工作者提供參考和指導。 一、抗IgE療法治療蕁麻疹的機制 肥大細胞激活并釋放炎癥介質是蕁麻疹發(fā)病的中心環(huán)節(jié),IgE是介導免疫途徑活化肥大細胞的重要分子,其與IgE的高親和力受體(FcεRⅠ)結合后激活肥大細胞是蕁麻疹發(fā)生的重要機制。奧馬珠單抗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與游離IgE結合,直接抑制其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FcεRⅠ結合,抑制細胞活化;②降低外周血嗜堿性粒細胞及部分樹突細胞表面Fc?RⅠ數(shù)量,并可降低皮膚中嗜堿性粒細胞及真皮中Fc?RⅠ+細胞數(shù)量;③加速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IgE-FcεRⅠ復合物的離解,阻止效應細胞脫顆粒,減緩炎癥反應;④作用于B細胞表面的胞膜IgE,抑制B細胞合成IgE,阻止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等。 二、抗IgE療法治療蕁麻疹的療效 1. 控制或改善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CSU)癥狀:中國Ⅲ期研究結果顯示,按奧馬珠單抗300 mg/4周治療,12周后75%的患者瘙癢癥狀可獲得明顯改善,風團數(shù)量減少73%。國內最新一項研究也顯示,60例CSU患者使用奧馬珠單抗治療1周后,7日蕁麻疹活動度評分(UAS7)較基線水平下降90%以上;93.3%的患者在治療后(22.4 ± 3.2) d UAS7降至0分,提示奧馬珠單抗對CSU具有顯著療效。 2. 緩解慢性誘導性蕁麻疹(CIndU)癥狀:多項研究顯示,奧馬珠單抗能使人工蕁麻疹、冷接觸性蕁麻疹、膽堿能性蕁麻疹和日光性蕁麻疹等多種類型CIndU患者得到臨床獲益。 三、抗IgE療法治療蕁麻疹的安全性評價 對于成人及12周歲以上兒童CSU患者,接受奧馬珠單抗治療后最常見的臨床不良事件包括頭痛及注射部位的反應,如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紅斑與瘙癢等;而在對12歲以下的兒童CSU患者開展的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報告為頭痛、發(fā)熱及上腹疼痛。其他相對罕見(發(fā)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應還包括鼻咽炎、咳嗽、惡心、關節(jié)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除上述不良事件外,奧馬珠單抗還可引起嚴重過敏反應,雖然發(fā)生率極低,但應予注意。 四、抗IgE療法治療蕁麻疹的推薦人群、禁忌證及方法 1. 推薦人群:①國內奧馬珠單抗主要適用于成人(18歲及以上)患者,用于經(jīng)H1抗組胺藥治療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癥狀或無法耐受H1抗組胺藥治療的CSU患者;②奧馬珠單抗可酌情用于經(jīng)H1抗組胺藥治療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癥狀或無法耐受H1抗組胺藥治療的CIndU患者;③奧馬珠單抗可適用于無法耐受或不適合雷公藤、環(huán)孢素等其他三線療法的CSU或CIndU患者。 2. 禁忌證:①對奧馬珠單抗或其制劑中的任何成分存在嚴重過敏;②急性支氣管痙攣或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③存在蠕蟲感染高風險。 3. 用法用量:本共識推薦奧馬珠單抗可按150 mg/4周或者300 mg/4周的劑量使用。用藥方法為皮下注射,通常選用在上臂的三角肌區(qū)給藥。 五、治療過程管理 1. 療效評估:臨床上使用UAS7、蕁麻疹控制程度測試(UCT)和慢性蕁麻疹生活質量評估問卷(CU-Q2oL)等評分工具評估患者蕁麻疹的改善情況。 2. 療效應答預測指標:患者對抗IgE單抗的反應程度和速度不一。反應快者可在12 h至1周內見效,慢者需1周至數(shù)月才出現(xiàn)反應, 10% ~ 20%的患者治療后無反應。 3. 療程及劑量調整:臨床上可能存在多種對奧馬珠單抗的應答模式,包括完全應答、部分應答和不應答。在治療初期明確患者的應答模式對后續(xù)治療至關重要。由于過早的評價可能會造成假陰性的判斷,通常在使用奧馬珠單抗3個月時進行初步評估,有助于及時調整治療策略;用藥至少6個月后才能確定患者為不應答者。 對于應答良好(UCT ≥ 12或UAS7 ≤ 6)的患者不宜過早停藥,否則可能導致疾病復發(fā),但過晚停藥也可能會造成醫(yī)療資源浪費。 對于應答不佳(UCT < 12分或UAS7 > 6分)的患者可考慮提高奧馬珠單抗的劑量。初始治療劑量為150 mg/4周的患者,增大劑量可使患者UAS7評分改善,癥狀控制更好。對于基線時已使用300 mg/4周的患者也可嘗試增加劑量至450 mg/4周或600 mg/4周,但需知奧馬珠單抗已獲批的最高劑量為300 mg/4周,應在與患者充分溝通后再增加。 而對于300 mg/4周治療6個月后仍未應答的患者,歐洲蕁麻疹診療指南中將環(huán)孢素作為奧馬珠單抗治療無效后的四線治療選擇。 4. 伴隨用藥調整:奧馬珠單抗聯(lián)合抗組胺藥用藥4周后,當觀察到完全應答時可逐漸減少抗組胺藥用量,直至完全停用,或間歇性按需使用。若奧馬珠單抗應答良好的患者同時正在使用糖皮質激素、環(huán)孢素、甲氨蝶呤等藥物,鑒于這些藥物安全性問題,可考慮減停。 5. 抗IgE治療停藥后的患者管理:奧馬珠單抗停藥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癥狀復發(fā),此時可采用抗組胺藥物進行常規(guī)一、二線治療,亦可再次使用奧馬珠單抗治療。 六、抗IgE療法應用于特殊人群 1. 兒童與青少年:國外研究顯示,奧馬珠單抗可用于12 ~ 18歲青少年CSU患者,用法用量與成人一致。對于6 ~ 12歲患兒,基于奧馬珠單抗已充分證明在該年齡段人群中的安全性,可在與監(jiān)護人充分討論并獲得知情同意后,根據(jù)臨床需求謹慎選擇。對于6歲以下患兒,因目前臨床證據(jù)有限,暫不建議使用。 2. 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一項前瞻性研究納入250例在妊娠前8周內或妊娠期間因過敏性哮喘使用過奧馬珠單抗的婦女,未發(fā)現(xiàn)奧馬珠單抗對胎兒或新生兒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本共識推薦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有臨床需求的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進行風險-獲益分析,在充分知情同意情況下,可考慮使用奧馬珠單抗。 3. 老年患者:老年(≥ 65歲)患者使用奧馬珠單抗的數(shù)據(jù)有限,尚無證據(jù)表明老年患者的使用劑量與65歲以下的成人患者有差異。 4. 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1)肝腎功能異常者:目前尚無應用常規(guī)劑量奧馬珠單抗引起肝腎功能損傷的報道。但對于肝腎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應謹慎使用奧馬珠單抗。 (2)惡性腫瘤患者:目前尚無關于奧馬珠單抗應用于CSU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后影響CSU治療效果或增加安全風險的報道。 (3)伴有其他過敏性疾病者:奧馬珠單抗對伴有合并癥(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的成人和12 ~ 17歲CSU患者可有特別獲益。 (4)伴有其他疾病者:奧馬珠單抗的療效與有無合并癥無顯著相關性,且安全性良好。此外,CSU 患者可能因其他疾病而同時使用其他生物制劑,但目前尚無足夠的研究能充分論證多種生物制劑共同使用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問題。 5. 接種疫苗:如患者有疫苗接種計劃,奧馬珠單抗注射與疫苗接種之間應至少間隔2周;如需接種必要的緊急疫苗(如破傷風疫苗),可以在任何時間立即接種。2021年12月22日
5337
0
3
蕁麻疹相關科普號

王彥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彥 主任醫(yī)師
石河子市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
926粉絲12.7萬閱讀

焦建鋒醫(yī)生的科普號
焦建鋒 主治醫(yī)師
許昌中醫(yī)院
皮膚科
21粉絲12萬閱讀

李志量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志量 主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yī)院
皮膚科
1535粉絲26.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