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炎癥性腸病
李鎮(zhèn)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1月02日447
0
0
-
大腸癌科普--警惕炎癥性腸病
提起“炎癥性腸病”,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此類胃腸道慢性、進行性、致殘性、破壞性炎癥,以往在我國患病率很低,但近年來患病率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此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炎癥性腸病實際上是累及回腸、直腸、結腸的一種特發(fā)性腸道炎癥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腹瀉、腹痛,甚至可有血便??肆_恩病好發(fā)于15~30歲年齡段人群,可影響到消化道的各個部分(從口腔到肛門),累及整個腸壁,常常是跳躍性的病變,臨床特征以腹痛、腹瀉、腹部包塊和腸梗阻為主,可以伴發(fā)熱、貧血、營養(yǎng)障礙等腸外表現(xiàn);而潰瘍性結腸炎好發(fā)于20~40歲年齡段人群,其影響常局限于大腸,炎癥通常起始于直腸,并逐漸蔓延至整個結腸,只累及腸腔黏膜,引起炎癥反應,形成細小的糜爛灶或潰瘍,從而導致出血、膿液和黏液。炎癥性腸病的發(fā)作誘因有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失調、繼發(fā)感染等。有研究表明,大約20%的炎癥性腸病患者在發(fā)病10年內發(fā)生結直腸癌,炎癥性腸病發(fā)生結直腸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2~4倍,其中男性患者比例較高,定期結腸鏡檢查是預防炎癥性腸病發(fā)生癌變的有效方法。通過對炎癥性腸病患者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不典型增生或早期病變,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從而有效降低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王征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27日342
1
3
-
炎癥性腸病患者網(wǎng)上咨詢敘述病情指南
最近許多炎癥性腸?。↖BD)患者因為受疫情的影響不能來醫(yī)院就診,在網(wǎng)上詢問病情。網(wǎng)上咨詢本身就受限制,由于醫(yī)生不能面診,完全依賴患者提供的信息。因此對患者提供的信息要求會比較高。但是許多患者并不能一次性的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情況,要不就是關鍵癥狀一帶而過,要不就是不提供既往診治情況,要不就是說不清自己咨詢什么,往往需要來回詢問幾遍,既麻煩又耽誤時間。如果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準確,還有可能誤導醫(yī)生,造成判斷錯誤、延誤病情的問題。因此,如何正確描述病情,提出自己的需求是網(wǎng)上咨詢的關鍵步驟。 為了能提高效率,盡量準確提供信息,讓醫(yī)生盡快做出正確的判斷,這里給大家列個提綱,列出醫(yī)生希望了解的內容,這樣大家每次咨詢的時候對照一下,以免遺漏。 其實需要大家提供的內容和醫(yī)生平時問診的內容基本是相同的,主要分為幾個方面:主訴、現(xiàn)病史、既往史和過敏史、家族史、輔助檢查等。 1. 主訴:簡單一句話說,就是這次咨詢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基本上大家都能說出來,比如說最近便血了。便血就是主訴。主訴還應該包括發(fā)生癥狀的時間,比如便血一周,腹瀉3個月。這樣可以幫助醫(yī)生判斷是急性還是慢性病,做出判斷的方向不一樣,思考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有多個癥狀,發(fā)生的時間也不一樣,就要先判斷哪些癥狀是最困擾自己的,在主訴里說出主要癥狀和發(fā)生時間,還可以寫上癥狀加重或復發(fā)的時間,間斷腹瀉3個月,加重伴便血5天,等等。大家不需要寫出這么專業(yè)簡練的句子,但是一定要清楚明白地寫出主要癥狀和時間。 2. 現(xiàn)病史:這是最重要的部分,主要指與本次咨詢有直接關系的所有內容,比如IBD患者的現(xiàn)病史就要包括從初次起病到現(xiàn)在的所有情況。有人說IBD一般都好幾年的病史,反反復復發(fā)作,自己都記不清了,怎么辦。下面是一個簡單版的提綱,最好包括以下內容: (1) 初次起病情況:包括癥狀(主要包括大便情況、腹痛、發(fā)熱、以及其他癥狀)、時間,當時在哪家醫(yī)院診治的,做了哪些檢查,診斷的是什么?。ㄔ饺胶茫?,治療用了哪些藥(最好提供藥名,不要只描述藥的形狀,醫(yī)師是沒有辦法通過白色小圓片這類的描述判斷藥物的),每次服用的劑量是多少(因為不同藥每片的劑量不一樣,最好能說劑量,而不是每次多少片),每天多少次,以及治療時間(服藥多少周或者多少月,如果中間藥物有調整最好能說明)。藥物是否有效,病情緩解的時候大便、腹痛的情況。 (2) 從初次起病到最近病情變化的整體情況:復發(fā)了大概多少次、復發(fā)的規(guī)律、病情緩解時的大便情況、用藥情況,病情加重的時候大便情況、用藥情況,如果用過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做過手術一定要說明??梢悦枋霾∏樽钪氐囊淮伟l(fā)作的具體情況。 (3) 本次發(fā)作的具體情況,包括復發(fā)可能的原因(減藥/停藥、飲食不當、勞累等等),癥狀、發(fā)作時間、診斷和治療情況。 3. 既往史和過敏史、家族史:主要是自己同時患有哪些疾病,特別是需要服藥的慢性病。藥物過敏史一定要提供,避免醫(yī)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推薦了過敏的藥物。家族史主要指家族中的重大疾病,比如惡性腫瘤等等。 4. 輔助檢查:輔助檢查提供了客觀證據(jù),對醫(yī)生的幫助是很大的,如果有最近的檢查,可以照成照片一并提供。一般而言,血、尿、便這些檢查結果越近越好。特殊檢查,比如腸鏡、腹部CT可以提供最后一次的結果。如果以往有過就診經(jīng)歷,可以提供最后一次的病歷,這些都有助于醫(yī)生快速、準確的判斷病情。 在這里要說明的是,癥狀描寫盡可能的細致,醫(yī)生是很難通過一個兩字詞語來判斷病情的,盡可能多的提供細節(jié)。例如,不要就說腹瀉,要說明大便一天多少次,大便形狀是干結、成形、糊狀還是稀水樣的,能不能看到黏液膿血。腹痛最好能說明位置、描述疼痛的性質(絞痛、隱痛、燒灼樣……)、持續(xù)時間、每次發(fā)作時的誘因,如何緩解的,疼痛的時候還有什么其他的伴隨癥狀等等。如果有可能,盡量提供大便中帶有黏液膿血的照片,這樣能直觀的讓醫(yī)生看到大便情況。IBD患者至少要提供大便情況、粘液膿血情況、腹痛、發(fā)熱這幾個基本要素,如果有其他特殊的表現(xiàn),也要一并說明。 另外還要強調一點的是,病史描寫是說明文,不是魔幻小說,也不是議論文。需要的是客觀、簡潔、準確、冷靜地描述自己的情況,不要夸大或者淡化、不要把自己想象中的、道聽途說的事情夾雜在里面,也不大需要比喻、擬人、夸張、襯托、排比等等文學手法。所以,用數(shù)字描寫大便一天幾次比說“拉得都要不行了”對醫(yī)生更有幫助。 最后一點是針對老病人的,千萬不要對醫(yī)生的記憶力抱有太高的希望,指望醫(yī)生記得自己的所有情況。他們需要記的東西太多,而且非常有可能張冠李戴的把這個病人的情況記到那個人的頭上。為了對自己負責也要在咨詢的時候簡單說一下以往就診的情況,就當醫(yī)生從來沒看過自己一樣。千萬不要圖省事,否則萬一醫(yī)生記岔了,連個糾正的機會都沒有。 在正常的門診面診中,醫(yī)生還會有查體這個環(huán)節(jié),這是網(wǎng)上咨詢沒有辦法實現(xiàn)的,因此,醫(yī)生對病史和輔助檢查的依賴性會更高。在咨詢前能夠先好好整理回顧一下自己發(fā)病以來的情況,整理思路,找齊相關資料,提供盡量全面、準確的信息,這樣溝通起來才能更為順暢,醫(yī)生才能夠提供更專業(yè)、準確的意見。
李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25日406
1
3
-
炎癥性腸病(克羅恩-潰瘍性結腸炎)青年患者-備孕-懷孕-哺乳-疫苗等問題(僅作參考,不做診療)
炎癥性腸病(IBD)包括克羅恩腸?。–D)和潰瘍性結腸炎(UC),其中克羅恩腸病多見于青少年,潰瘍性結腸炎多見于中青年。 炎癥性腸病患者多數(shù)需要長期吃藥維持治療。許多青年病友經(jīng)常問,長期服藥對備孕、妊娠前、妊娠后、分娩方式、哺乳管理、嬰兒疫苗接種有啥影響,現(xiàn)根據(jù)《炎癥性腸病妊娠期管理的專家共識意見》做一簡要解答(僅作參考,不做診療)。 1. IBD患者生育能力 IBD患者緩解期生育能力跟普通人相當。IBD疾病活動期、手術等造成的盆腔粘連,以及心理因素,會導致受孕困難。 2. IBD疾病遺傳 約5-20%患者有家族史,雙方父母均患IBD,后代IBD發(fā)病風險>30%。 3. 妊娠時機選擇 IBD緩解包括臨床緩解和內鏡緩解。 內鏡緩解期的IBD女性,懷孕期間復發(fā)風險跟未懷孕的患者相似。活動期的IBD女性,妊娠期1/3維持原樣;1/3病情加重;1/3活動改善。 4. 藥物建議 1)5-氨基水楊酸:計劃妊娠的IBD患者如服用的是含有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5-氨基水楊酸,建議更換為不含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5-氨基水楊酸。 2)沙利度胺:建議妊娠前至少停用6個月以上(包括男性)。 3)柳氮磺吡啶:男性IBD患者備孕期間建議避免使用。維持緩解的女性患者,妊娠期可繼續(xù)口服和局部直腸用藥。因干擾葉酸吸收,推薦備孕和妊娠期女性患者補充葉酸。 4)硫嘌呤類藥物:維持緩解的IBD患者,妊娠期可繼續(xù)口服硫嘌呤類藥物。 5)TNFα單克隆抗體:妊娠期可繼續(xù)維持該藥治療。對于IBD復發(fā)低風險妊娠女性,建議妊娠22-24周應用最后一次抗TNFα治療;對于停藥后不能維持緩解的妊娠患者,建議30-32周末次使用,并于產(chǎn)后重新開始使用。 6)抗整合素α4β7單克隆抗體:目前證據(jù)尚不足。 5. 其他注意事項 1)IBD患者妊娠期靜脈血栓栓賽的發(fā)生風險,活動期為高位因素。 2)妊娠期IBD患者如需急診手術控制IBD并發(fā)癥,不應單純考慮妊娠而延誤手術。 3)妊娠期IBD患者如果疾病復發(fā),需要評估,建議選擇腸道超聲或無釓造影劑的磁共振成像檢查。 4)如果需要腸鏡檢查,首選乙狀結腸鏡檢查,其次考慮全結腸鏡檢查。盡量妊娠中期進行。 6. 分娩方面 1)對于IBD患者分娩,由產(chǎn)科、消化內科和胃腸外科等MDT多學科會診共同決定。據(jù)統(tǒng)計,部分IBD患者既往有手術史、肛周疾病、孕期活動期等,女性妊娠IBD患者剖宮產(chǎn)是非IBD患者的1-2倍。 2)肛周疾病或直腸受累CD患者,推薦剖宮產(chǎn)。IPAA術后,建議剖宮產(chǎn)。 7. 哺乳期用藥 1)大部分IBD藥物在母乳中均可少量檢出。建議5-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繼續(xù)使用常規(guī)劑量,但慎用柳氮磺吡啶。 2)糖皮質激素,常規(guī)劑量分泌到乳汁濃度低,對嬰兒影響小,較安全。對糖皮質激素服用劑量超過40mg/d,可在服用糖皮質激素4h后哺乳。 3)硫嘌呤類藥物,建議人工喂養(yǎng),謹慎選擇母乳喂養(yǎng)。 4)甲硝唑和環(huán)丙沙星,建議盡量避免可使用。如果需要使用,建議認同喂養(yǎng)。 5)甲氨蝶呤和環(huán)孢素,哺乳期禁用,有致腫瘤發(fā)生風險。 6)英夫利西單克隆抗體,目前認為對嬰兒安全,但仍需大樣本證據(jù)。 8. 疫苗接種 1)妊娠期接受英夫利西單克隆抗體治療IBD患者,其嬰兒接種疫苗應該推遲至出生后6個月開始。
莊卓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15日812
0
0
-
IBD課堂(一)什么是炎癥性腸?。?/h2>
當炎癥性腸?。↖BD)突然闖進您的生活時,您一定驚慌失措…… 不要擔心,從此刻起,讓我們一起來關注炎癥性腸病,關于炎癥性腸病,您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一、什么是IBD: 炎癥性腸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是一種病因未明的非特異性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和普通腸炎有較大區(qū)別。 IBD 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目前仍無法治愈,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已有多種藥物及治療手段用于IBD治療。IBD患者及時就診,嚴格遵循醫(yī)囑,大部分患者可控制病情、維持穩(wěn)定,并仍有豐富多彩的生活。 IBD 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羅恩?。╟rohn disease,CD),兩者最大的區(qū)別是:1、UC的特點為局限于結直腸黏膜和黏膜下層的炎癥,由直腸起病,并且可以以倒灌式方式從直腸向結腸近端連續(xù)蔓延發(fā)展,最終累及全結腸,少數(shù)嚴重患者可累及回腸末端。 2、CD的特點是透壁性炎癥和跳躍性病灶,透壁性炎癥可能會導致腸壁纖維化和狹窄,以及竇道形成,引起穿孔和腸瘺,跳躍性病灶可累及口腔至肛門的整個消化道,并且病變呈非連續(xù)性改變。 二、IBD發(fā)病率在我國逐年升高 以往的炎癥性腸?。↖BD)多見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在中國被認為是很少見的,在過去的20年中, IBD發(fā)病率和流行率在亞洲、南美、中東、非洲等發(fā)展中國家陡升 ,增長速度在南美和東亞尤其顯著,已成為全球性疾病。 在歐洲和北美,炎癥性腸病已逐步發(fā)展為常見病,而根據(jù)一些區(qū)域性的研究,我國炎癥性腸病的發(fā)病率正在逐步上升,在1.96/10萬到3.14/10萬左右,我國香港的患病率更高,達到44/10萬。據(jù)201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shù)據(jù),中國2005-2014年間IBD總病例約為35萬,與前10年相比,后10年的總病例數(shù)增長2.4倍多,其中潰瘍性結腸炎增長2.3倍多,克羅恩病增長甚至達到15倍多。據(jù)一項研究估計,到2025年,中國的IBD患者將達到150萬人。 三、IBD發(fā)病人群 UC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 最常發(fā)生于青壯年期,根據(jù)我國資料統(tǒng)計,發(fā)病高 峰年齡為 20 ~ 49 歲,性別差異不明顯(男女比約為 1.0∶1 ~ 1.3∶1) CD青少年多見,CD最常發(fā)生于青年期,根據(jù)我國統(tǒng)計資料,發(fā)病高峰年齡為 18 ~ 35 歲,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約為 1.5∶1) 四、IBD的病因是什么? 病因尚不明確,與環(huán)境、腸道微生態(tài)、遺傳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腸道免疫失衡有關。其中免疫失衡是IBD最終發(fā)病的關鍵因素。 (1) 環(huán)境因素:包括外界環(huán)境和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 近幾十年來,全球IBD的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高,這一現(xiàn)象首先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社會高度發(fā)達的北美和歐洲,近十多年來,我國發(fā)病率明顯增多。這一疾病譜的變化,提示環(huán)境因素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國家工業(yè)化發(fā)展,外界環(huán)境改變,導致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腸道微生態(tài)與正常人不同,炎癥性腸病動物模型必須在腸道微生態(tài)存在的前提下才發(fā)生炎癥反應,抗生素治療對某些炎癥性腸病的患者有效,這些都說明腸道微生態(tài)在炎癥性腸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 (2)遺傳因素:炎癥性腸病的發(fā)病具有遺傳傾向,患者一級親屬發(fā)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單卵雙胎高于雙卵雙胎。某些基因突變已被證實與IBD發(fā)病相關。 (3)免疫失衡:多種因素引起免疫細胞激活,炎癥因子分泌增多,炎癥因子和抗炎因子失衡,導致腸道黏膜持續(xù)炎癥,屏障功能損傷。 其中免疫失衡是IBD最終發(fā)病的關鍵因素。 五、IBD的臨床表現(xiàn)是什么? IBD 臨床表現(xiàn)多樣,主要包括: 1. 消化道癥狀如腹瀉、腹痛、便血、肛周膿腫等; 2. 全身癥狀如體重下降、發(fā)熱、乏力、貧血等; 3. 腸外表現(xiàn)如關節(jié)、皮膚、粘膜、眼部病變等; 4. 嚴重者可出現(xiàn)腸穿孔、腸梗阻、大出血等,甚至癌變。 六、IBD如何診斷 在臨床上對于IBD的確診尚缺乏金標準,必須綜合患者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以及治療后病情轉歸情況才能綜合判斷。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患者發(fā)出一下疑問: “我在醫(yī)院反反復復看了幾個月、幾年,各種檢查都做了,也沒確診是什么病。” IBD 的診斷要點主要包括: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診斷是對各項指標的綜合判斷。 目前遂寧市中心醫(yī)院已順利開展小腸鏡檢查,已實現(xiàn)全消化道無盲區(qū)檢查。 7、 IBD的治療原則 IBD無論是CD還是UC,目前都無法治愈。治療的總原則是:控制急性發(fā)作,緩解病情,減少復發(fā),防治并發(fā)癥。 藥物治療的總方針是UC及輕度CD升階梯療法,中重度CD更提倡降階梯療法。一般輕度的 IBD 首選氨基水楊酸制劑,如美沙拉嗪。中重度 IBD,可選擇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等。部分患者綜合評估后可選擇糞菌移植或干細胞移植等方法。等當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腸梗阻、腸穿孔等,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消化中心有設備完善的糞菌移植實驗室,目前已順利完成炎癥性腸病、便秘、腹瀉、肝硬化、惡性腫瘤、精神心理等相關疾病近200余例次糞菌移植治療。 8、 IBD 患者如何健康飲食 普通人群,高糖(蔗糖)食物、高脂飲食、肉類食物(亞油酸)、低纖維食物可明顯增加 IBD 發(fā)生風險;而蔬菜、水果、多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魚肉、谷物、堅果則能夠降低 IBD 發(fā)生風險。有研究顯示,多攝入水果、蔬菜、魚肉者,會使 CD 發(fā)病風險降低 53%。 因此,要教育患者不吃垃圾食品、少吃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辣椒等)、不吃在冰箱里存放過久的食物,少吃有添加劑的食物,多攝入蔬菜、水果和高質量蛋白質食物。 然而對于已患IBD患者,對于纖維性食物的攝入不同于健康人群,穩(wěn)定期可進食易降解纖維食物,但應避免大量粗纖維食物,活動期須進食低纖維或無纖維、少渣飲食。(詳細飲食指導請關注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消化科IBD課堂飲食指導篇) 就診方式: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消化科 門診: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河東分部 周二全天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院本部 周五全天 住院部: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消化科四病區(qū)
陳琳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06日1840
0
2
-
炎癥性腸病患者圍手術期藥物的使用(1)
IBD患者術前術后通常需要采用藥物治療,外科醫(yī)生需要掌握這些藥物的撤停和重新使用的方案,并保持與消化科醫(yī)生的密切聯(lián)系。根據(jù)各家文獻及密歇根大學的經(jīng)驗,我們將CD和UC圍手術期藥物管理及外科處理中的注意點綜合如下: 1) 克羅恩病 a)手術治療 i)如果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考慮保護性造口 (1)潑尼松不能減少至15mg以下 (2)生物制劑停藥時間小于10天 (3)營養(yǎng)不良(白蛋白水平< 3 g/dL) (4)住院期間急診手術 (5)出現(xiàn)腹部膿腫或瘺 b) 擇期手術生物制劑的管理策略 i)建議手術前繼續(xù)使用原生物制劑方案,直至手術 (1)盡量避免錯過一次以上生物制劑的使用 (2)患者在術前停止生物制劑期間必須繼續(xù)免疫調節(jié)劑(AZA, 6-MP, MTX)的使用 (3)用藥間期長的生物制劑(英夫利昔單抗、維多珠單抗等), 最后一次給藥應在術前1月(術前3-6周) (4) 用藥間期短的生物制劑(阿達木單抗等),最后一次給藥應在術前2-3周。 (5)術前與術后生物制劑使用間隔時間大于術前使用間隔時間的,應在術后第一次門診重新開始生物制劑使用(重新誘導)。 (6)術前與術后劑量間隔時間較短或與之前劑量間隔時間相等,術后繼續(xù)保持原方案。 ii)如因腸道纖維狹窄或穿透性并發(fā)癥手術,術后可繼續(xù)使用原生物制劑以預防術后復發(fā)(除非出現(xiàn)嚴重切口感染,切開裂開等)。 (1)如果出現(xiàn)嚴重切口感染、裂開、吻合口瘺、膿腫等并發(fā)癥,應立即告知消化內科醫(yī)師調整免疫抑制劑藥物,并考慮臨時使用布地奈德。 iii)如果因無法控制的炎癥手術(而非纖維化),意味著之前藥物無效,消化內科醫(yī)師應考慮更換藥物種類。英夫利昔單抗治療1年內內鏡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阿達木單抗比硫唑嘌呤和美沙嗪預防克羅恩病術后復發(fā)更有效。 iv)積極內鏡監(jiān)測疾病復發(fā)比等待臨床復發(fā)后再治療方案更佳。內鏡復發(fā)與臨床復發(fā)之間可能有較長時間間隔,應抓住治療時間窗口。 v)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包括: (1)吸煙 (2)穿透性疾病 (3)腸道手術切除史 c)擇期手術免疫調節(jié)劑的管理 i)入院準備手術時停止免疫調節(jié)劑(包括硫唑嘌呤、依木蘭、6-MP、甲氨蝶呤等) ii)出院后第一天重新使用免疫調節(jié)劑(除非出現(xiàn)嚴重切口感染,切開裂開) (1) 如果出現(xiàn)嚴重切口感染、裂開、吻合口瘺、膿腫等并發(fā)癥,應立即告知消化內科醫(yī)師調整免疫調節(jié)劑藥物,并考慮臨時使用布地奈德。 d)激素管理 (1)圍手術期應用大劑量激素在降低術后體位性低血壓或腎上腺功能不全發(fā)生率上并不優(yōu)于小劑量激素。 (2)術前6個月內使用激素少于2周的病人,術后可以立即停用激素。 (3)術前6個月內使用2-8周激素的病人,建議術后從每天40mg潑尼松開始,10天內逐漸撤停。 (4) 術前6個月使用激素超過8周的,建議以下方案撤停: (a)將術前靜脈激素3天內逐漸減為口服每日20mg強的松 (甲潑尼龍15mg 靜注=潑尼松19mg 口服) (b)改用每日口服20mg潑尼松,每周減少5mg,4周后停用。 e)甲硝唑治療 i)如果術后計劃使用生物制劑,則無需使用甲硝唑 ii)如果術后未計劃使用生物制劑,則應在患者耐受進食固體食物后開始使用甲硝唑250mg PO TID,持續(xù)3個月以延遲內鏡復發(fā)。如果250mg TID患者不能耐受性,則可采用250mg BID方案,仍可能獲益。
周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28日527
0
1
-
炎癥性腸病患者的飲食管理建議
摘自《中國炎癥性腸病飲食管理專家建議2021》 如何針對每一位炎癥性腸?。↖BD)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飲食習慣,基于中國傳統(tǒng)的飲食和文化背景,優(yōu)化IBD患者的飲食管理,讓飲食在IBD患者的治療、轉歸、預后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 腸內營養(yǎng) 目的:腸內營養(yǎng)治療對CD(克羅恩?。┖蚒C(潰瘍性結腸炎)的作用是有明顯不同的,對UC的作用主要在于改善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對CD的作用除了改善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夠有效誘導和維持CD緩解,而且因為是少渣甚至無渣飲食以及較低或無食物性免疫原性,能夠對 CD發(fā)揮額外的治療作用。 腸內營養(yǎng)劑的選擇:氨基酸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在理論上和臨床實踐中都較整蛋白型和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更適合于因腸道病變嚴重而有嚴重消化吸收不良以及有狹窄性和穿透性病變的 IBD 患者。對于腸道病變并不嚴重的IBD患者,基于衛(wèi)生經(jīng)濟學,可以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整蛋白型或者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 途徑:包括口服和管飼。對于有上消化道狹窄或者穿透性病變以及有吞咽功能紊亂等異常的 IBD 患者,管飼是必要的。采用口服方式飲用腸內營養(yǎng)制劑,不可采用一日三餐方式,可以考慮模擬管飼的方法: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yǎng)制劑,按照說明書每次兌好300 mL,置于保溫杯中,每 3~5 min 口服 30~50 mL。 二、米食和面食 米湯及粥品易于消化和吸收,而且少渣,對消化道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米湯及粥品( 包括魚片粥、肉片粥等) 不僅能夠減少活動期 CD 患者腸道消化和吸收負荷,而且還因為低免疫原性和少渣,對伴有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的 IBD 患者還有額外的治療作用。 以小麥面粉制作的面食也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營養(yǎng)豐富,花樣和品種繁多,多易于消化和吸收。但是,部分人可能對面食中麩質蛋白過敏,而 IBD 患者通常免疫功能過激,更容易產(chǎn)生過敏反應。因此,IBD患者應該留意自己是否對面食中的麩質蛋白過敏,如果對麩質蛋白過敏,則不能食用面食。 三、蔬菜 對于活動期IBD,宜少吃或不吃蔬菜。對于伴有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原則上不能進食蔬菜。 對于緩解期IBD,可酌情適量進食蔬菜,以大便為成型軟便且能夠順暢排出為準。如果大便稀爛,則宜減少蔬菜量,如果大便較硬,則宜增加蔬菜量。如果有大便干結,則宜適量多進食蔬菜。 四、水果 對于活動期IBD患者,宜少吃或不吃水果。對于緩解期 IBD,則可酌情適量進食水果,進食水果的種類和數(shù)量因人而異,以大便為成形軟便且能夠順暢排出為準。如果大便稀爛,則宜減少進食水果量,如果大便較硬,則宜增加進食水果量。如果有大便干結甚至便秘,則宜適量多進食水果。水果去皮去籽,細嚼慢咽,或者用榨汁機把新鮮水果榨成果汁,過濾后飲用。 五、生鮮牛奶 生鮮牛奶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含有乳糖。IBD患者尤其是活動期不宜喝生鮮牛奶。緩解期患者由于腸道結構和功能恢復正常,可謹慎地酌情嘗試生鮮牛奶。其他生鮮奶,如羊奶、駝奶等,其生物及理化特點與生鮮牛奶相似,也應慎用。 六、酸奶 IBD 患者喝酸奶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 緩解期和輕度活動期 IBD 患者喝酸奶是有益的,重度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喝酸奶。 2. 有糖尿病的 IBD 患者應該選用無糖酸奶。 3. 對乳糖不耐受的 IBD 患者應該選擇無乳糖酸奶。 4. 需要低溫保存的酸奶應該放置到常溫時再喝。 5. 不應空腹喝酸奶,宜餐后喝酸奶。 6. 如果患者有腸道狹窄,避免選擇含有燕麥、果粒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酸奶。 7. 選購酸奶時,要注意區(qū)分酸奶和乳酸飲料或含乳酸桿菌飲料。酸乳飲料或乳酸桿菌飲料不是真正的酸奶。真正的酸奶蛋白質含量在 3. 0% 左右,根據(jù)說明書上蛋白質含量一項,就可以簡單把它們與酸奶區(qū)別開來。 七、水產(chǎn)品 海鮮和河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其中以海鮮的免疫原性較強。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 患者禁食魚生這一類生海鮮和河鮮。即使是熟海鮮,活動期 IBD 患者也應該適可而止,因為部分 IBD 患者也會對熟的海鮮過敏。 活動期 IBD 患者可適量食用熟的河鮮,尤其是魚湯及清蒸的河鮮,海鮮則不宜食用。緩解期 IBD 患者可酌情適量食用熟的河鮮,海鮮則宜慎用。 八、牛肉 牛肉是豬、牛、羊肉等紅肉的典型代表,IB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食用過多的牛肉等紅肉關。因此,IBD 患者不宜過量食用牛肉。 對于活動期IBD患者尤其是小腸受累的CD患者而言,由于腸道結構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損,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牛肉燉湯或者牛肉羹為宜。緩解期則可酌情適量進食牛肉性食物,不宜過量進食。 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 患者都要避免進食沒有熟透的牛肉制品,因為未熟透的牛肉制品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而且難以消化。此外,煎制的牛肉和牛排即使熟透了也不宜食用,尤其是不能過多食用,因為含有較多的調味品和添加劑。 九、羊肉 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 患者不宜食用羊肉,尤其是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羊肉和羊排。 十、狗肉 IBD 患者不宜食用狗肉。 十一、豬肉和豬肝 炎癥明顯的活動期 IBD 患者以適量進食豬肉湯和豬肝湯為宜,營養(yǎng)豐富,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從而迅速改善營養(yǎng)不良、糾正缺鐵性貧血。緩解期 IBD 患者則可以酌情多樣化食用豬肉和豬肝。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都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豬肉和排。 十二、雞肉 對于腸道炎癥較重的活動期 IBD 患者,宜從少量清燉的雞湯開始,少吃多餐,隨著腸道炎癥的逐漸好轉,可逐漸增加雞湯分量。緩解期的 IBD 患者可適量多食用雞肉性食物。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都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雞肉和雞排。 十三、雞蛋 IBD 患者不宜吃生雞蛋。對于 IBD 患者,尤其是活動期 IBD 患者,雞蛋以做成蛋羹食用為宜,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便于消化和吸收,糞渣也較少。 十四、鴨肉 鴨肉的蛋白質含量比其它畜肉高得多,而且鴨肉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鴨肉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明顯比豬肉和羊肉少。由于鴨肉具有通便之功效,而活動期 IBD 患者多有腹痛、腹瀉,因此,活動期 IBD 患者宜少吃或者不吃鴨肉。緩解期 IBD 患者可酌情適量食用鴨肉。 十五、鵝肉 鵝肉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 煙酸、糖、微量元素,并且脂肪含量很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鵝肉的蛋白質含量比鴨肉、雞肉、牛肉、豬肉都高,賴氨酸含量比雞肉高。因此,IBD患者可適量食用鵝肉湯。不過,當腸道炎癥較重時,仍然不宜多食。 十六、油膩食物 由于 IBD 尤其是 CD 患者消化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不同程度的異常,所以應避免進食以煎炸方式烹飪的油膩食物,宜進食以蒸煮方式烹飪的清淡、易消化食物。 十七、辛辣食物 IBD 患者不宜吃辛辣食物。 十八、生冷食物 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吃生冷食物和冷飲。緩解期 IBD 患者生吃水果則并非嚴格禁忌,不過,要注意食用的量和速度,宜少不宜多,宜慢不宜快,而且最好在飯后食用。 十九、堅果 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進食堅果,緩解期 IBD 患者則可酌情適量進食堅果。 二十、豆類及豆制品 幾千年來,豆類及豆制品是中國人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豆類及豆類制品存在下列不利因素: 豆制品中的胰島蛋白抑制素能夠損傷胃腸道黏膜; 豆制品中豐富的嘌呤會促使胃液分泌,引起腹痛、腹脹等癥狀,還會誘發(fā)或者加重 IBD 患者可能合并的痛風; 豆制品還含有一種腸胃脹氣因子,它能促使人產(chǎn)生腸道脹氣、腹瀉以及消化不良等癥狀; 豆制品中的蛋白質能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因此,宜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權衡利弊,酌情適量進食豆類及豆類制品。 二十一、富膳食纖維食物 宜根據(jù) IBD 患者具體病情調整膳食纖維攝入量。對于輕度活動期或緩解期的 IBD 患者,可適量進食必要的膳食纖維。對于炎癥明顯以及有腸道狹窄或者穿透性病變的 IBD 患者,應進食易消化低膳食纖維飲食,避免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會吸收大量的水分使大便擴大膨脹,且大腸細菌消化膳食纖維時會產(chǎn)生較多氣體,使腸道擴張,從而出現(xiàn)腹脹、腹痛,甚至誘發(fā)或加重腸梗阻或腸穿孔。 二十二、富維生素食物 患者常常缺乏維生素。IBD 患者維生素缺乏的種類和程度與病變部位、病變范圍、炎癥程度、是否有腸道切除以及切除部位以及治療方案等相關。因此,IBD 患者需要先通過化驗確定自己是否缺乏某種維生素,再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需要補充及如何補充何種維生素。IBD 患者維生素缺乏中最常見的是維生素 D 缺乏。維生素 D 缺乏會導致骨質疏松癥,會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因此,宜根據(jù)維生素缺乏的種類和程度酌情補充維生素,并注意以下事項。 1. 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曬太陽時要做足防曬措施,且曬太陽時間以每次 20~25 min 為最佳。 2. 進食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如動物肝 臟、蛋黃、奶酪、蘑菇等。但是,一些同時富含高纖維或高脂的食物可能不適合 IBD 患者,需根據(jù)自己對食物的耐受情況選擇。 3. 必要時,宜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 D 制劑,推薦每天服用 800~1 000 IU。 4. 維生素 B12 主要在回腸末端吸收。如果 IBD 患者的回腸末端病變嚴重( 回腸末端病變超過 30 ~ 60 cm 時) 或被切除( 超過 20 cm) ,則會影響維生素 B12 的吸收。缺乏維生素 B12 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精神癥狀、消化道癥狀等。通過測定血 維生素 B12 水平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需要進行補充。定期注射維生素 B12 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已經(jīng)會出現(xiàn)了臨床癥狀,應先予一周的隔天一次維生素 B12 注射,每次劑量為 1 000 ug,然后每月注射一次,劑量同前。 5. IBD 患者還會出現(xiàn)葉酸缺乏,其原因包括攝入減少、吸收不良、黏膜炎癥和藥物等因素。治療 IBD 的藥物甲氨蝶呤可導致葉酸缺乏,其機制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活性,減弱二氫葉酸向四氫葉酸的轉化; 柳氮磺胺吡啶則可以抑制葉酸的吸收。因此,使用這些藥物的 IBD 患者需根據(jù)專科醫(yī)生的建議補充葉酸。如果進行甲氨蝶呤治療,則建議治療后 24~72 h口服 5 mg 葉酸,每周一次,或每日1 mg,一 周 5 天。 二十三、富鐵食物 IBD 尤其是 CD 患者可能因為攝入減少、腸道 炎性致鐵吸收障礙以及腸道潰瘍出血等原因導致缺 鐵性貧血,活動期 CD 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缺鐵。輕度缺鐵時,隨著病情逐漸好轉,IBD 患者的飲食逐 漸恢復正常,適量增加含鐵的食物如豬肝、菠菜等即可,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充鐵劑。在補鐵藥物攝入前后 30~45 分鐘避免食用茶、酒、碳酸飲料、含鈣豐富的奶制品,因為這些食物中所含的成分能影響鐵在胃腸道中的吸收。為了促進補鐵藥物的吸收,可以攝入維生素 C 含量豐富的食物,因其所含的維生素 C 能促進鐵的吸收。IBD 患者也可以在身體耐受的 情況下,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蛋、深 綠色蔬菜等。缺鐵明顯時,通過口服鐵劑補充鐵會損傷胃腸道黏膜,通常不采取口服鐵劑補鐵,宜采用靜脈滴注鐵劑補鐵,往往能夠迅速改善缺鐵性貧血。 二十四、富鈣食物 IBD 患者多缺鈣,補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在食譜中增加富鈣食物,如酸奶等。也可考慮口服補充鈣劑。 2. 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時,宜每天攝入1 000~1 500 mg鈣。如患者飲食中鈣攝入不足1 000 mg / d,應口服補充鈣劑。 3. 宜定期行骨密度測定,根據(jù)測定結果及時補充鈣劑防治骨質疏松。 二十五、速凍食品 速凍食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添加劑甚至防腐劑,可誘發(fā)或者加重 IBD 病情。因此,IBD患者宜少食速凍食品,而且宜進食通過蒸煮方式烹飪的完全熟透的速凍食品。 二十六、西餐 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 IBD 患者,均不宜吃西餐。 二十七、中餐 由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飲食逐漸西化,中國人IBD 發(fā)病率爆發(fā)性增長,再次說明西餐對IBD 發(fā)生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因此,IBD 患者日常飲食應避免西餐,盡可能選擇餐。 在制作并進食中餐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酌情選擇高熱量、 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富含維生素、適量脂肪、少渣、少刺激性的食物。 2. 為了便于消化和吸收,食物加工時必須做到煮透、煮爛。 3. 烹調方法要簡單化,以燉、煮、蒸為主,避免油炸和重油煎炒。 4. 少用或不用無營養(yǎng)價值甚至是有害的色素、 香料和調味品,少加或者不加糖,特別是精加工的糖。 5. 活動期 IBD 患者的食物最好做成半流質和流質,不要把食物或菜類燒得很硬或半生不熟。 二十八、快餐 IBD 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快餐食品。 二十九、零食 對 IBD 患者而言,吃零食可能誘發(fā)或者加重病情,特別是含黃油和其它動物油的人造奶油、面包醬、蛋黃醬、巧克力、烤肉、油炸食品、爆米花等高脂、高油、高糖零食,應該避免進食。在IBD緩解期間,偶爾吃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零食也是可以的。 三十、吸煙 是否可以吸煙取決于是 CD 還是 UC。CD 患者必須戒煙,而且也要遠離吸煙人群。 相對而言,吸煙人群 UC 發(fā)病率明顯低于不吸煙人群,提示吸煙可能對 UC 有保護作用。因此,有部分學者建議已經(jīng)吸煙的 UC 患者可以繼續(xù)吸煙、不吸煙的 UC 患者可以嘗試吸煙。但是,總體來看,吸煙是有害的,即使對于 UC患者,吸煙也是弊大于利。 三十一、酒類 IBD 患者應該忌酒。 三十二、茶類 活動期 IBD 患者需要避免飲茶,尤其是不要空腹飲濃茶以及大量飲茶。緩解期 IBD 患者可根據(jù)個人體質適量餐后飲茶,最好是紅茶和普洱茶這類性溫的茶, 避免空腹大量飲用興奮性較強烈的綠茶。 三十三、碳酸飲料 因弊大于利,IBD 患者尤其是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飲用碳酸飲料。 三十四、咖啡 有腹痛、腹瀉等癥狀的 IBD 患者要避免飲用咖啡類飲料,尤其是不能夠空腹多飲。緩解期 IBD 患者,尤其是無腹痛、腹瀉時,可酌情餐后適量飲用。 三十五、中藥和補品 IBD 患者不宜自行食用。
曹芝君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24日2579
1
19
-
大便也能治病?“糞菌移植”知多少
在許多人眼中看似污穢的糞便,其實是重建腸道微生態(tài)的一個利器。健康人的糞便除了有食物殘渣代謝產(chǎn)物外,還包含了大量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其中的99%都是細菌,總數(shù)達到10萬億,被稱為人體的"新器官"。它們與人體免疫、神經(jīng)、內分泌、消化等系統(tǒng)功能密切相關。糞菌移植不僅可以用于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還可用于治療非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什么是糞菌移植 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xiàn)MT),又稱為“糞便移植”、“糞菌治療”、“腸菌移植”或“腸微生態(tài)移植”。其定義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xiàn)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FMT用于治療人類疾病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2013年Surawicz等制定指南推薦FMT作為復發(fā)性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的可選治療方案以來,之后的指南和共識相繼推薦FMT用于成人和兒童患者CDI的治療。 二、糞菌移植可以用于治療哪些疾病 1.消化系統(tǒng)疾病 1)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CDI)?? 2)炎癥性腸病 (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3)放射性結腸炎 4)腸易激綜合癥 5)功能性便秘 6)非酒精性脂肪肝 7)肝性腦病 2.非消化系統(tǒng)疾病 1)肥胖 2)II型糖尿病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帕金森綜合癥 5)抑郁癥 6)孤獨癥 7)移植物抗宿主病 ?三、供體篩選? 招募年齡范圍在6-24歲的健康青少年及成人作為供體??紤]到腸道菌群與代謝綜合征的潛在關系,候選供體的BMI應在18-24kg/m2之間。優(yōu)先選擇沒有活躍性行為的供體,避免感染性傳播疾病。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聯(lián)合中科大卓源健康人體微生物組研究聯(lián)合實驗室共同選取8-14歲的健康男童作為供體,原因有以下幾點:1)8-14歲的青少年一般生活及飲食較為規(guī)律,可控性較好。2)沒有性生活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風險。3)激素水平比較平穩(wěn)。4)腸道菌群在兒童時期含量較高。女童在此年齡階段可能會經(jīng)歷生理改變,激素水平變化可能會影響腸 四 1)標準化糞菌制備技術的安全性、便捷性是確保FMT療效、 降低相關不良反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2)制備完成的菌液應用貼上標簽的無菌容器,登記后于-80℃保存。 3)使用當天,凍存菌液應用37℃水浴復溫,復溫后立即進行移植,避免反復凍融。 五、患者準備 1)應在菌液給入前12-48小時停用抗生素。 2)對于便秘患者,建議在首次FMT前至少6小時通過口服瀉藥或灌腸行腸道準備。對于CDI和IBD患者,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在FMT前行腸道準備會影響臨床結果。對于不能耐受腸道準備的危重患者或有腸道準備相關風險的患者,不建議行腸道準備。 3)所有患者接受FMT前都應進行血液檢測排除傳染性疾病。 六、移植途徑?jīng)Q策 1)菌液可以通過內鏡鉗道、鼻空腸管、經(jīng)皮胃或空腸造口管道給入中消化道。中消化道植管可用于需要反復輸注菌液的患者。有胃或者十二指腸手術史的患者經(jīng)上消化道途徑行FMT后,床頭至少抬高10度并保持30分鐘,防止菌液返流和誤吸。菌液給入前需確認患者是否有消化道梗阻、腸瘺或者腸穿孔病史。 2)菌液可以通過結腸經(jīng)內鏡腸道植管(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TET)途徑給入。結腸TET管可保留在結腸內,用于需要多次或單次輸注菌液的患者。TET管的遠端通常固定在盲腸或升結腸內,也可以固定在末端回腸、橫結腸或降結腸。當不適合經(jīng)中消化道或上消化道給入菌液時,結腸TET途徑可作為首選方案。為了延長菌液在體內的保留時間,患者治療后應該至少保持10°頭低腳高體位30分鐘,然后轉為仰臥位。 3)單次輸入菌液能夠滿足治療需求的患者可以考慮經(jīng)腸鏡輸入。結腸鏡下移植常用于復發(fā)性CDI患者。但這種移植途徑不能用于短期內可能需要反復接受FMT的患者,且不適合大便失禁的患者。 4)灌腸給入菌液:通過灌腸給入菌群的療效可能低于結腸TET。灌腸作為移植途徑用于復發(fā)性CDI患者、兒童及危重患者。當禁忌使用其他移植途徑或未配備合適的醫(yī)療設施時,也可選擇灌腸作為移植途徑。 5)清醒且可耐受膠囊給入的CDI患者,可選擇口服菌群膠囊制劑。吞咽困難的患者和依從性差的兒童不能服用糞菌膠囊。膠囊制劑不得在胃內釋放。必須在口服FMT膠囊前排除胃排空延遲和胃腸道新發(fā)瘺管/穿孔??诜S菌膠囊已經(jīng)用于CDI和肝性腦病的治療,但用于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和肥胖沒有明顯的臨床改善。 6)神志清醒且不適合其他移植途徑的兒童可以通過鼻胃管給入菌液。菌液給入前必須排除胃排空延遲和新發(fā)胃腸瘺/穿孔。神志清醒的低齡兒童在經(jīng)鼻胃管給入菌液后需保持坐姿或側臥位至少1小時,以防止誤吸。研究表明,通過鼻胃管與結腸鏡途徑給入菌液治療復發(fā)性CDI的臨床療效在成人和兒童患者間均沒有顯著的差異。但通過鼻胃管途徑給入菌液治療CDI以外疾病的療效尚缺乏證據(jù)。 大量FMT成功用于臨床治療CDI、IBD、功能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征的案例被陸續(xù)報道,并且FMT被認為是代謝性疾病、神經(jīng)精神性疾病、冠心病和腫瘤等人類重大疾病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我院已經(jīng)就放射性腸炎,頑固型便秘,潰瘍性結腸炎,以及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進行了菌群移植治療,均取得了較好療效,臨床值得應用,是患者戰(zhàn)勝頑疾的又一突破性療法。
黃玉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15日2752
6
21
-
益生菌的種類有哪些?可以用于治療哪些疾???解讀2020年中國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一、什么是益生菌?種類有哪些? 益生菌定義為一種活的微生物,在給予足夠劑量時,對宿主的健康有益。目前各國益生菌制品的種類非常多,益生菌所采用的菌種主要來源于宿主正常菌群中的生理性優(yōu)勢細菌、非常駐的共生菌和生理性真菌三大類。生理性細菌多為產(chǎn)乳酸性細菌,大致包括7個菌屬的上百個菌種;非常駐的共生菌在宿主體內的占位密度低,是具有一定免疫原性的兼性厭氧菌或需氧菌,其可以是原籍菌群、外籍菌群或環(huán)境菌群,如芽胞菌屬、梭菌屬等;生理性真菌包括益生酵母。在我國通過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批準應用于人體的益生菌主要有以下種類: (1) 乳酸桿菌屬:德氏乳酸桿菌、短乳酸桿菌、纖維素乳酸桿菌、嗜酸乳酸桿菌、保加利亞乳酸桿菌、干酪乳酸桿菌、發(fā)酵乳酸桿菌、植物乳酸桿菌、羅特乳酸桿菌、約氏乳酸桿菌、格式乳酸桿菌、類干酪乳酸桿菌、鼠李糖乳酸桿菌等; (2) 雙歧桿菌屬:青春型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乳雙歧桿菌等; (3) 腸球菌屬: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 (4) 鏈球菌屬:嗜熱鏈球菌、乳酸鏈球菌等; (5) 芽胞桿菌屬:枯草芽胞桿菌、蠟樣芽胞桿菌屬、地衣芽胞桿菌、凝結芽胞桿菌等; (6) 梭菌屬,主要為丁酸梭菌,此菌也稱酪酸梭菌; (7) 酵母菌屬,主要是布拉氏酵母菌。 二、益生菌可以用于治療哪些疾??? 1 幽門螺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相關性胃炎 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jié)胃內菌群,產(chǎn)生抗Hp物質,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抑制炎癥通路、競爭黏膜粘附、增強胃黏膜屏障等機制來抑制Hp生長,四聯(lián)方案除菌治療方案添加益生菌可以降低治療的不良反應,進一步提高Hp的根除率。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和代謝性疾病 腸道微生態(tài)影響NAFLD的發(fā)生發(fā)展。研究表明,腸道益生菌輔助治療NAFLD可改善肝臟酶譜和血脂,減輕胰島素抵抗和炎癥水平。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代謝性疾病,尤其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益生菌能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平衡,改善肥胖及代謝相關的指標,緩解全身慢性炎癥反應。 3 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存在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及腸道細菌代謝等改變,通過"腸-肝軸",肝硬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腸道定植抗力下降,腸道細菌移位等密切有關。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在肝病重型化方面起加速器作用。微生態(tài)制劑作為輔助治療,在肝硬化腸源性內毒素血癥、肝硬化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肝性腦病中的應用,可明顯改善相關的臨床癥狀。 4 肝衰竭與肝移植 4.1 ?肝衰竭 微生態(tài)調節(jié)可減輕肝臟炎癥,促進轉氨酶和總膽紅素水平的下降,對肝臟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對失衡的腸道微生態(tài)進行干預是治療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一個重要靶點。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改善內毒素血癥,有望在預防及延緩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進展中起輔助治療作用,以期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死率。 4.2 ?肝移植 肝移植圍手術期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對減少肝移植術后感染等并發(fā)癥有益,對減少移植后排異,促進恢復有明顯的益處。 5 膽道疾病 5.1 膽石癥與腸道微生態(tài)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腸道微生態(tài)在膽石癥發(fā)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一些動物研究也表明腸道菌群可能是通過影響膽汁酸代謝的方式影響膽石癥的發(fā)生 5.2 膽囊切除后綜合征 膽囊切除可影響腸道的膽汁流入和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存在引起腸道微生態(tài)變化的可能。文獻報道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或四聯(lián)活菌片能有效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對腸道紊亂菌群進行調節(jié),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調節(jié)胃腸激素分泌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腸道功能。 6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 AAD是指伴隨抗生素使用而發(fā)生的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腹瀉,目前主要認為與抗生素使用引發(fā)的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有關。薈萃分析和臨床試驗均表明,益生菌能有效降低AAD的發(fā)病率,推薦使用益生菌預防和治療AAD。 7 腸易激綜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研究發(fā)現(xiàn),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可能與IBS癥狀的產(chǎn)生和持續(xù)有關,主要表現(xiàn)為腸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受損、微生物多樣性、黏膜相關菌群種類以及菌群比例的改變,大腸桿菌和腸球菌數(shù)量增加,類桿菌、梭狀桿菌和雙歧桿菌比例減少等。 根據(jù)國內外相關報道,益生菌治療IBS具有一定療效,但個別報道認為療效不確定。益生菌改善IBS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起作用:(1) 調節(jié)腸道菌群;(2) 改善腸黏膜屏障功能;(3) 調節(jié)腸道免疫功能;(4) 降低內臟高敏感性。 8 炎癥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IBD患者腸道中微生物種類與健康人有明顯差異,其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及豐富度減低。益生菌可通過改變腸道菌群,增加抗菌物質產(chǎn)生,加強腸屏障功能及黏膜免疫調節(jié)而發(fā)揮作用。 9 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CRC) 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腸道菌群參與了大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并和預后密切相關。大腸癌的腸道菌群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明顯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機會性致病菌增多,具有抗炎和產(chǎn)丁酸的細菌比例下降,菌群結構的變化也同時伴隨功能的變化。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等微生態(tài)制劑在大腸癌中的預防和治療中的價值逐步得到認可。 10 胃腸道黏膜微生態(tài)屏障功能障礙及衰竭的微生態(tài)綜合治療 11 人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及2019-nCoV感染的微生態(tài)干預 益生菌的種類比較多,可以用于治療的疾病也比較多,還有諸多的作用和功效,比如:促進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提高機體免疫力,維持腸道菌群結構平衡等。適合的人群范圍比較廣。在益生菌補充上,保健方面適當吃些含益生菌的食品是可以的,治療方面需要補充藥品類的益生菌制劑??傊?,科學合理的使用益生菌,才能真正有益于人體微生態(tài)平衡,有益于人的身體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增強,有益于疾病的恢復。
黃玉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01日3431
3
36
-
張主任,您好!母親是IBD,孩子的飲食要注意些什么?孩子可以吃益生菌嗎?孩子要做食物過敏源嗎?謝謝!
IBD科普健康號2021年10月16日666
0
0
炎性腸病相關科普號

王承黨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承黨 主任醫(yī)師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消化內科
718粉絲19.2萬閱讀

潘亞敏醫(yī)生的科普號
潘亞敏 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東院
消化內鏡中心
120粉絲21.9萬閱讀

陳春球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春球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普通外科
172粉絲11.3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沈駿 主任醫(y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消化科
胃炎 70票
潰瘍性結腸炎 30票
腸炎 29票
擅長:擅長胃腸疑難病,尤其是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多年研究胃萎縮、腸化 -
推薦熱度4.3李毅 主任醫(yī)師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普通外科
克羅恩病 64票
腸梗阻 13票
結腸炎 2票
擅長: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的綜合治療,放射性腸炎、憩室炎等炎性腸病以及結直腸腫瘤的外科治療及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
推薦熱度4.3龔劍峰 主任醫(yī)師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普通外科
克羅恩病 61票
腸梗阻 26票
結腸癌 21票
擅長: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胃腸道腫瘤、家族性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