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中國炎癥性腸病飲食管理專家建議》,一文了解所有IBD飲食相關內容!(2/2)
七:富膳食纖維食物膳食纖維是一種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能產(chǎn)生能量。高膳食纖維食物包括麥麩、玉米、蕎麥面、薏米面、高粱米、麥片、豆類( 如黃豆、 青豆、蠶豆、蕓豆、豌豆、黑豆等) 、筍類、辣椒、蕨菜、 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香菇、銀耳、木耳、紫菜、黑芝麻、松子、杏仁和某些水果( 如桑椹干、櫻 桃、棗、石榴、蘋果、鴨梨等) 。根據(jù)是否溶解于水, 可將膳食纖維簡單地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 性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來源于果膠、藻膠、魔芋等,能量很低,吸水性強??扇苄岳w維在胃腸道內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織在一起,可以減緩胃排空, 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到達大腸后,在細菌的作用下轉變?yōu)槎替溨舅?,為結腸細菌提供能量。不 可溶性膳食纖維包括麥麩、麥片、全麥粉及糙米、燕 麥全谷類食物、豆類、蔬菜和水果等,對人體的作用首先在于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食物通過胃腸道,減少吸收,還能夠在大腸中吸收水分,軟化大便,發(fā)揮通便作用。 宜根據(jù) IBD 患者具體病情調整膳食纖維攝入量。對于輕度活動期或緩解期的 IBD 患者,可適量進食必要的膳食纖維。對于炎癥明顯以及有腸道狹窄或者穿透性病變的 IBD 患者,應進食易消化低膳食纖維飲食,避免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會吸收大量的水分使大便擴大膨脹,且大腸細菌消化膳食纖維時會產(chǎn)生較多氣體,使腸道擴張, 從而出現(xiàn)腹脹、腹痛,甚至誘發(fā)或加重腸梗阻或腸穿孔。 八:富維生素食物患者常常缺乏維生素。IBD 患者維生素缺乏的種類和程度與病變部位、病變范圍、炎癥程度、是否有腸道切除以及切除部位以及治療方案等相關。因此,IBD 患者需要先通過化驗確定自己是否缺乏某種維生素,再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需要補充及如何補充何種維生素。IBD 患者維生素缺乏中最常見的是維生素 D 缺乏。維生素 D 缺乏會導致骨質疏松癥,會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因此,宜根據(jù)維生素缺乏的種類和程度酌情補充維生素,并注意以下事項。 1. 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身體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后,人體內的膽固醇能轉化為維生素 D。但由于紫外線可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曬太陽時要做足防曬措施,且曬太陽時間以每次 20~25 min 為最佳。 2. 進食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如海魚、動物肝 臟、蛋黃、奶酪、蘑菇等。但是,一些同時富含高纖維 或高脂的食物可能不適合 IBD 患者,需根據(jù)自己對食物的耐受情況選擇。 3. 必要時,宜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 D 制劑,推薦每天服用 800 ~ 1 000 IU。 4. 維生素 B12 主要在回腸末端吸收。如果 IBD 患者的回腸末端病變嚴重( 回腸末端病變超過 30 ~ 60 cm 時) 或被切除( 超過 20 cm) 了,則會影響維生素 B12 的吸收。缺乏維生素 B12 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精神癥狀、消化道癥狀等。通過測定血 維生素 B12 水平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需要進行補充。定期注射維生素 B12 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已經(jīng)會出現(xiàn)了臨床癥狀,應先予一周的隔天一次維生素 B12 注射,每次劑量為 1 000 ug,然后每月注射一次,劑量同前。 5. IBD 患者還會出現(xiàn)葉酸缺乏,其原因包括攝 入減少、吸收不良、黏膜炎癥和藥物等因素。治療 IBD 的藥物甲氨蝶呤可導致葉酸缺乏,其機制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活性,減弱二氫葉酸向四氫葉酸的轉化; 柳氮磺胺吡啶則可以抑制葉酸的吸收。因此,使用這些藥物的 IBD 患者需根據(jù)專科醫(yī)生的建議補充葉酸。如果進行甲氨蝶呤治療,則建議治療后 24 ~ 72 h 口服 5 mg 葉酸,每周一次,或每日1 mg,一 周 5 天。 九:富鐵、鈣食物IBD 尤其是 CD 患者可能因為攝入減少、腸道 炎性致鐵吸收障礙以及腸道潰瘍出血等原因導致缺 鐵性貧血,活動期 CD 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缺鐵。輕度缺鐵時,隨著病情逐漸好轉,IBD 患者的飲食逐 漸恢復正常,適量增加含鐵的食物如豬肝、菠菜等即 可,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充鐵劑。在補鐵藥物攝入前后 30 ~ 45 分鐘避免食用茶、酒、碳酸飲料、含鈣豐富的奶制品,因為這些食物中所含的成分能影響鐵在胃腸道中的吸收。為了促進補鐵藥物的吸收,可以攝入維生素 C 含量豐富的食物,因其所含的維生素 C 能促進鐵的吸收。IBD 患者也可以在身體耐受的 情況下,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蛋、深 綠色蔬菜等。缺鐵明顯時,通過口服鐵劑補充鐵會損傷胃腸道黏膜,通常不采取口服鐵劑補鐵,宜采用靜脈滴注鐵劑補鐵,往往能夠迅速改善缺鐵性貧血。 IBD 患者多缺鈣,主要原因包括: 飲食中鈣攝入減少; 病變部位在小腸或小腸手術后導致腸道鈣吸收不良; 治療 IBD 的某些藥物,例如糖皮質激素會減少腸鈣吸收,增加腎臟鈣排泄,長期應用導致骨質疏松。因此,IBD 患者很可能需要補鈣。補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在食譜中增加富鈣食物,如酸奶等。也可考慮口服補充鈣劑。 2. 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時,宜每天攝入 1 000 ~ 1 500 mg 鈣。如患者飲食中鈣攝入不足1 000 mg / d,應口服補充鈣劑。 3. 宜定期行骨密度測定,根據(jù)測定結果及時補充鈣劑防治骨質疏松。 十:特殊食品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速凍食品逐漸普及,尤其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但是,速凍食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添加劑甚至防腐劑,而添加劑和防腐劑對胃腸道黏膜、腸道微生態(tài)以及機體免疫系統(tǒng)是有害的,并因此可誘發(fā)或者加重 IBD 病情。因此,IBD患者宜少食速凍食品,而且宜進食通過蒸煮方式烹飪的完全熟透的速凍食品。 西餐多為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飲食,其中部分食物半生不熟或為高溫油炸食物,蔬菜和水果多為生吃,并配有酒類和咖啡類飲料。研究認為,IBD 高 發(fā)于西方的重要原因就是與西餐含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等不健康飲食密切相關。因此,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 IBD 患者,均不宜吃西餐。 雖然中餐的食物種類繁多,烹調方法也千變萬化,但是,傳統(tǒng)的中餐多以蒸煮而且完全熟透的大米、面食為主食,以煮熟的蔬菜為配菜,佐以湯類,肉 類較少,而且以煮熟的豬肉、牛肉和雞肉、雞蛋為主, 對消化道的不良刺激較少,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因 此,改革開放前中國 IBD 發(fā)病率極低,也提示傳統(tǒng)中餐對 IBD 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近 30 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飲食逐漸西化,中國人IBD 發(fā)病 率爆發(fā)性增長,再次說明西餐對IBD 發(fā)生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因此,IBD 患者日常飲食應避免西餐,盡可能選擇中餐。 在制作并進食中餐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酌情選擇高熱量、 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富含維生素、適量脂肪、少渣、少刺激性的食物。 2. 為了便于消化和吸收,食物加工時必須做到煮透、煮爛。 3. 烹調方法要簡單化,以燉、煮、蒸為主,避免油炸和重油煎炒。 4. 少用或不用無營養(yǎng)價值甚至是有害的色素、 香料和調味品,少加或者不加糖,特別是精加工的糖。 5. 活動期 IBD 患者的食物最好做成半流質和流質,不要把食物或菜類燒得很硬或半生不熟。 快餐食品,無論是西式還是中式,多為高脂肪、 高蛋白和高糖飲食,多含有添加劑或者防腐劑,部分配套飲料含有高濃度的色素和咖啡因。此外,快餐尤其是西式快餐還配有大量的高溫油炸食物。這些快餐食物容易導致 IBD 患者消化和吸收不良,可能 誘發(fā)或加重病情。因此,IBD 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快餐食品。 素食為不含肉類和魚類的植物性食物。素食多富含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可誘發(fā)或加重腹 痛、腹瀉,甚至誘發(fā)或者加重腸梗阻或者腸穿孔。除豆類外,素食通常植物蛋白含量也較低,其他營養(yǎng)要素也不足,不能滿足 IBD 患者對于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 要求。因此,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素食,緩解期 IBD 患者則可酌情適量進食素食。 零食多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點,為休閑食品, 深受大眾喜愛。但是,作為工業(yè)化食品,零食多含有添加劑、防腐劑等成分,部分零食還含有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對機體尤其是消化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對腸道微生態(tài)也是有害的。對 IBD 患者而 言,吃零食可能誘發(fā)或者加重病情,特別是含黃油和其它動物油的人造奶油、面包醬、蛋黃醬、巧克力、烤肉、油炸食品、爆米花等高脂、高油、高糖零食,應該避免進食。在IBD緩解期間,偶爾吃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零食也是可以的。 十一:煙酒茶茶葉富含茶酚、磷兒茶素、維生素 E、黃酮類等物質,對于正常人而言,經(jīng)常喝茶有益健康,主要作用如下: 茶水可使血管中血清膽固醇和纖維蛋白含量降低,從而降低血脂,軟化血管; 茶水有收斂、消炎等作用,能預防腸道傳染病; 茶水可分解煙草中的某 些毒素,尤其能抑制尼古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茶水有抗菌、抗病毒、消毒等作用。對清洗小傷口、止血、 止痛等作用相當明顯; 茶水漱口可防止齲齒生成,有利于口腔衛(wèi)生; 茶葉能抑制細胞突變與癌變,而且能夠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作用,長期飲茶能降低食 管癌、胃癌、腸癌等消化道腫瘤的發(fā)病率; 茶水可提神醒腦、清熱解毒,具有明目、消滯、減肥之功效。 但是,茶葉及茶飲料中的茶酚等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興奮作用,可刺激胃腸道感覺和蠕動過激,從而誘發(fā)或加重 IBD 患者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活動期 IBD 患者需要避免飲茶,尤其是不要空腹飲濃茶以及大量飲茶。緩解期 IBD 患者可根據(jù)個人體質適量餐后飲茶,最好是紅茶和普洱茶這類性溫的茶, 避免空腹大量飲用興奮性較強烈的綠茶。 碳酸飲料最主要成分是水,飲用后可以補充水分、糖、礦物質,對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有一定作用。碳酸飲料含糖量高,可以提供能量。碳酸飲料還含有大量的 CO2,能夠抑菌,還能通過呼氣帶走體 內的熱量,起到降溫作用。但是,碳酸飲料多含有咖 啡因,有利尿作用,會促進水分的排出,所以喝碳酸 飲料會覺得越喝越渴,咖啡因還會促進胃腸蠕動和分泌,從而誘發(fā)或加重 IBD 患者的腹痛和腹瀉。碳酸飲料中含有添加劑和防腐劑,均對身體有害。碳 酸飲料中的酸性物質會軟化牙齒,是造成齲齒的重 要飲食原因。碳酸飲料中含有的大量 CO2 在抑制 細菌的同時,對腸道益生菌也會產(chǎn)生抑制作用,對腸 道微生態(tài)不利,至少是弊大于利。碳酸飲料還會影響消化道對鈣的吸收,導致骨質疏松。碳酸飲料在消化道內會釋放出大量的 CO2,不僅損傷消化道黏 膜,還能夠誘發(fā)或加重腹脹、腹痛甚至誘發(fā)或加重腸 梗阻和腸穿孔。因此,IBD 患者尤其是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飲用碳酸飲料。 咖啡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能夠刺激消化道內外分泌功能、促進腸道的蠕動??Х纫蚰軌蜃饔糜诖竽X皮層,具有強烈的中樞神經(jīng)興奮作用,調節(jié)內臟運動、感覺和分泌功能。IBD 患者飲用咖啡及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后可能導致出現(xiàn)腹脹、腹痛、腹瀉等腸易激綜合征樣表現(xiàn),從而誘發(fā)或加重病情。因此,有腹痛、腹瀉等癥狀的 IBD 患者要避免飲用咖啡類飲料,尤其是不能夠空腹多飲。緩解期 IBD 患者,尤其是無腹痛、腹瀉時,可酌情餐后適量飲用。 十二:中藥和補品幾千年來,中藥對機體有良好的調理作用,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在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藥中,人參、鹿茸、阿膠等滋補品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而達到滋補作用,因此,無論是中醫(yī)藥師還是民間,多以人參、鹿茸、阿膠等作為滋補 品調理體弱多病者,常有良好的效果。由于 IBD 是免疫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免疫過激,因此,理論上來說,人參、鹿茸、阿膠這類滋補作用較強烈的中藥可能對 IBD 不利,臨床實踐中也可見人參、鹿茸、 阿膠誘發(fā)或加重 IBD。但是,也有中醫(yī)藥臨床研究 發(fā)現(xiàn),人參、鹿茸、阿膠通過辨證施治和標本兼治對 IBD 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人參、鹿茸、阿膠這類傳統(tǒng)中藥是否能夠作為食療同源的滋補品來預防和治療 IBD 尚值得進一步探討。至少 IBD 患者不宜自行食用,而是應該咨詢對 IBD 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臨床經(jīng)驗的中醫(yī)藥師,聽取專業(yè)意見。
施嫣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0月11日2543
0
1
-
“便便”竟能救人一命?
作為細菌感染治療的最后一道防線,糞菌移植被認為是重建腸道菌群最有效的手段。腹瀉持續(xù)半年,“便便”5天治愈郭奶奶,今年84歲,半年前因腦血管多發(fā)狹窄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開始出現(xiàn)腹瀉、發(fā)熱,每天解大便達20余次,先后使用多種高級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后,查大便發(fā)現(xiàn)艱難梭菌(+),口服萬古霉素治療兩個療程,腹瀉癥狀仍有反復,大便培養(yǎng)又發(fā)現(xiàn)耐藥大腸埃希菌、奇異變形桿菌,期間還出現(xiàn)心衰轉入ICU搶救治療,半年內輾轉多家醫(yī)院,每天仍解粘液便約15次,間斷發(fā)熱。焦急的家屬四處尋醫(yī),打聽到南京張發(fā)明教授團隊使用糞菌移植治療難治性腹瀉療效顯著。隨即,郭奶奶轉到南京住院,當天清潔灌腸后完成腸鏡檢查,醫(yī)生順便在她腸道內放入一根細小的軟管,管子的尾端通過肛門固定在臀部上。郭奶奶通過這根管子順利完成糞菌移植治療,此后,未再出現(xiàn)腹瀉、發(fā)熱,5天后康復出院。出院后郭奶奶的女兒發(fā)信息告訴我們,“漫長的半年治病旅途,經(jīng)歷了病痛折磨和生死考驗,在張發(fā)明教授團隊的精心治療下,僅用5天的時間戰(zhàn)勝了其他醫(yī)院半年腥風血雨的治療歷程,治愈了我的母親,將我母親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郭奶奶是不幸的,抗生素的使用導致嚴重菌群失調,險些喪命;同時,也是幸運的,抗生素失守后糞菌移植的出現(xiàn)挽救了她的生命,她的故事雖然結束了,但與其類似的故事每天還在不斷上演……到底什么是糞菌移植,為何具有如此神奇療效呢?它的定義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通過一定方式移植至患者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xiàn)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故事中郭奶奶因為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后出現(xiàn)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致病細菌的過度生長,引起了復發(fā)性難治性艱難梭菌感染、腸道多重耐藥菌感染,這是糞菌移植的絕佳適應癥,治愈率可達90%以上,作為細菌感染治療的最后一道防線——糞菌移植被認為是重建腸道菌群最有效的手段。此外,多種疾病也能從糞菌移植中獲益,包括但不限于炎癥性腸病、腫瘤合并的腸道疾病、自身免疫相關性疾病、肝病、糖尿病以及腦腸軸疾病(如:癲癇、抽動癥、自閉癥)等。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糞菌移植怎么啥病都能治,就像“萬金油“一樣,其實不然,糞菌移植從始至終只治療一種疾病,那就是腸道菌群相關性疾病,同樣,糞菌移植的療效也取決于與腸道菌群相關的程度。新移植方法,消除你的憂慮人類利用糞菌治病有著悠久的歷史,《肘后備急方》、《本草綱目》等資料中都有相應的記載,但相比古代直接將糞水喂給患者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會用科技手段來提取糞菌。回顧糞菌移植的發(fā)展史,可以發(fā)現(xiàn)在2014年以前,大多數(shù)臨床研究是將手工制備的菌液通過多種途徑給入腸道,這種手工制備的過程對操作者是一種挑戰(zhàn),制備方法粗糙,安全性不穩(wěn)定、質量不可控。此外,受美學、對糞便中所含病原體的擔憂以及尊嚴等因素影響,很多患者、醫(yī)生不愿意去接受或者開展這項治病救命的技術。張發(fā)明教授團隊在2012年開始致力于全新方法學的研究,2014年起,基于智能糞菌分離系統(tǒng)和相關的新移植途徑方法逐步取代傳統(tǒng)手工制備糞菌移植的方法。這種基于自動化設備及相關洗滌過程的糞菌移植被稱為洗滌菌群移植,2020 年 7 月在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雜志發(fā)表了《洗滌菌群移植方法學南京共識》,這是糞菌移植的全新發(fā)展。最近的研究證據(jù)表明,通過量化和質控移植的洗滌菌群,可以大幅度降低糞菌移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了解菌液的提取方法后,洗滌的菌液又是如何給入腸道的呢?郭奶奶采用的是通過結腸植管的途徑輸入菌液,這個結腸植管技術全稱是結腸途徑經(jīng)內鏡腸道植管術,簡稱為TET。TET的出現(xiàn)不僅讓菌液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生理渠道給入,而且可以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完成多次新鮮菌液的輸入,也避免了從上、中消化道途徑輸入給患者帶來的心理不適。針對 2000 至 2020 年全球糞菌移植安全性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結腸 TET 是最安全的糞菌移植給入途徑。2020年發(fā)表的洗滌菌群移植方法學南京共識和同年在國際權威雜志《Gut》發(fā)表的指南均推薦結腸 TET 作為移植新途徑。研究還發(fā)現(xiàn)結腸 TET 可作為低齡兒童以及不能耐受麻醉重癥患者首選移植途徑,結腸帶管狀態(tài)不影響活動、排便,多數(shù)情況下,你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一般來說,結腸帶管可以保留7-10天,完成治療也可以提前拔除。汝之糞便,吾之良藥 糞菌移植應用于治療腸道菌群失調相關性疾病的臨床證據(jù)在近幾年急劇增加,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糞菌移植的治療價值,這也會導致糞菌移植的發(fā)展可能進入另一個極端,糞菌濫用、商業(yè)逐利,“魏則西事件“的再現(xiàn)。在2013年美國一度曾出現(xiàn)過熱炒明星糞便的現(xiàn)象,體育、影視明星的一泡糞便,可以炒至數(shù)千美元,這是倫理過度放縱導致的嚴重問題;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隨即對糞菌移植做出嚴格監(jiān)管又導致一些臨床救治被耽誤,一些能夠救治的生命不能及時被挽救,這又是倫理的過度限制。糞菌移植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本質只能是醫(yī)療技術而不是藥品,只能由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的醫(yī)生來實施。倫理管制太松太緊都不利于新生事物的發(fā)展,在我國,糞菌移植國家標準以及相關管理措施正在逐步建立、健全。但是,近年來一些商業(yè)公司開始將糞便菌群測序作為臨床收費服務、將提供“超級供體”和“供體受體配型”作為技術服務,這是虛頭誘導。目前,還沒有證據(jù)支持微生物組測序技術具有用于臨床決策的價值,也沒有臨床專家共識、醫(yī)學指南推薦使用測序結果指導臨床決策。國內外專家都呼吁,積極提升大眾的專業(yè)化科學普及,提醒廣大群眾需提高認知,主動拒絕這種商業(yè)趨勢誘導的消費,行業(yè)內的從業(yè)者也需要冷靜思考。當前,洗滌菌群移植作為醫(yī)療技術,是發(fā)展的必然方向,推進標準化的菌群移植技術,規(guī)范行醫(yī),讓整個行業(yè)穩(wěn)健、有序的發(fā)展,更多患者才能從中受益。
溫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0月10日795
0
4
-
有腹痛腹瀉就是炎癥性腸病嗎?如何早期識別一般的腸炎和炎癥性腸???
腹痛腹瀉是炎癥性腸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但是導致腹痛腹瀉的原因比較多,最常見的原因是一般的腸炎,并不是所有的腹痛腹瀉都是炎癥性腸病 ,那么如何早期識別是一般的腸炎還是炎癥性腸病,既不會讓病友特別的擔心,又不至于延誤疾病的診治,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個鑒別要點。 1、首先看臨床表現(xiàn):大便次數(shù)不多,3-5次/日,不成形,沒有粘液和血,不伴腹痛和發(fā)熱,常常提示一般的腸炎。相反,大便次數(shù)比較多,8-10次/日,有粘液和血,伴有腹痛和發(fā)熱,常常提示是潰瘍性結腸炎。 2、其次做簡單的化驗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便常規(guī)、肝功、CRP 、糞鈣衛(wèi)蛋白等,這些化驗檢查正常則提示是一般的腸炎,相反如果有貧血、低蛋白,白細胞、血小板、CRP、糞鈣衛(wèi)蛋白升高,大便常規(guī)當中有紅白細胞,則提示有炎癥性腸病的可能。 3、觀察治療反應:如果臨床表現(xiàn)和簡單的化驗檢查提示是一般的腸炎,可以對癥服用益生菌(比如整腸生、美常安等)和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一般的腸炎對癥治療后會有好轉,如果是炎癥性腸病則不會有好轉,所有,通常情況下,有腹痛腹瀉癥狀服藥2-4周效果不好,就需要做腸鏡檢查。 4、做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的最確切的檢查方法。 1)一般的腸炎常常于直腸乙狀結腸粘膜見充血水腫,沒有潰瘍和糜爛。 2)潰瘍性結腸炎是從直腸開始的彌漫性的連續(xù)的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和糜爛,血管紋理消失,常伴有黏膜粗糙呈顆粒狀,甚至有假息肉形成,重者可表現(xiàn)為黏膜自發(fā)性出血及潰瘍。 3)克羅恩病早期內鏡下表現(xiàn)為阿弗他潰瘍,隨著疾病進展,潰瘍可逐漸增大加深,彼此融合形成縱行潰瘍。多為非連續(xù)病變,病變間黏膜可完全正常。其他內鏡下表現(xiàn)有卵石征、腸壁增厚伴不同程度狹窄、團簇樣息肉增生等。 有些病友在出現(xiàn)腹痛腹瀉的時候以為是一般的腸炎,沒有重視,后來出現(xiàn)并發(fā)癥才去做檢查,發(fā)現(xiàn)原來患有炎癥性腸病,延誤了診斷和治療。還有些病友,以為有腹痛腹瀉就是炎癥性腸病,擔心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更擔心患有克羅恩病,還害怕去做檢查確診, 整日擔心,惶恐不安,結果去檢查發(fā)現(xiàn)原來就是一般的腸炎,白白擔心了。所以提醒廣大病友,一旦有腹瀉癥狀出現(xiàn),不用擔心,可以先去醫(yī)院做一些簡單的化驗檢查,然后服用益生菌,用藥兩周效果不好,需要去做腸鏡檢查,明確診斷之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黃玉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0月10日2126
4
19
-
中國炎癥性腸病飲食管理專家建議
炎癥性腸?。╥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組主要累及胃腸道的非特異性、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多見于西歐和北美地區(qū),與西方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飲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近30年來,由于國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節(jié)奏以及環(huán)境等明顯改變,中國IBD的發(fā)病率快速增長,以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和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增長最快,目前已經(jīng)成為我國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疑難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的重點、熱點和難點。IBD患者營養(yǎng)障礙不僅常見,而且部分患者的營養(yǎng)障礙復雜和嚴重,并因此產(chǎn)生下列不良后果:降低抵抗力;增加并發(fā)癥和病死率;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治療成本;降低生活質量;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生長發(fā)育。因此,以改善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為主要內容的營養(yǎng)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由于下列原因,IBD患者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風險常見:納差及進食誘發(fā)腹痛、腹瀉、梗阻和出血等胃腸道癥狀,造成患者恐懼進食,導致攝入不足;腸道病變及微生態(tài)失調導致消化不良;腸道病變及微生態(tài)失調導致營養(yǎng)吸收障礙;由于腸黏膜炎癥等原因導致營養(yǎng)物質丟失增加;炎癥導致高分解代謝;藥物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由于IBD的疾病特點,營養(yǎng)治療對IBD的作用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營養(yǎng)的范疇。IBD患者的營養(yǎng)治療除了糾正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外,還具有諸多功能性的治療作用,尤其是能夠誘導和維持CD緩解。因此,營養(yǎng)治療是IBD臨床治療的重要內容,甚至可作為部分CD患者的一線治療。但是,目前我國IBD患者的營養(yǎng)診療普遍不規(guī)范,并因此影響了IBD患者的治療、轉歸和預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如何針對每一位IBD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飲食習慣,基于中國傳統(tǒng)的飲食和文化背景,優(yōu)化IBD患者的飲食管理,讓飲食在IBD患者的治療、轉歸、預后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腸內營養(yǎng)制劑IBD患者營養(yǎng)不良常見,尤其是CD患者,營養(yǎng)不良不僅常見,而且復雜和嚴重,因此,IBD患者通常需要營養(yǎng)治療,尤其是通過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腸內營養(yǎng)治療對CD和UC的作用是有明顯不同的,對UC的作用主要在于改善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對CD的作用除了改善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夠有效誘導和維持CD緩解,而且因為是少渣甚至無渣飲食以及較低或無食物性免疫原性,能夠對CD發(fā)揮額外的治療作用。腸內營養(yǎng)制劑分為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三大類,不僅含有適當比例的蛋白質(短肽或氨基酸)、脂肪和糖三大宏量營養(yǎng)要素,還包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yǎng)要素。雖然已經(jīng)發(fā)表的文獻未發(fā)現(xiàn)這三類腸內營養(yǎng)制劑對IBD的臨床療效有明顯的差異,但是,鑒于IBD患者有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腸道黏膜屏障結構和功能異常以及免疫功能紊亂,而整蛋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又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以及需要進一步消化后才能夠被吸收,因此,氨基酸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在理論上和臨床實踐中都較整蛋白型和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更適合于因腸道病變嚴重而有嚴重消化吸收不良以及有狹窄性和穿透性病變的IBD患者。對于腸道病變并不嚴重的IBD患者,基于衛(wèi)生經(jīng)濟學,可以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整蛋白型或者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路徑包括口服和管飼。在有適應證和無禁忌證時,宜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和患者對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耐受性和依從性酌情選擇口服或管飼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腸內營養(yǎng)的管飼是通過留置營養(yǎng)管持續(xù)緩慢輸注腸內營養(yǎng)制劑,能夠保證足夠的能量供給,確保腸內營養(yǎng)治療有效。對于有上消化道狹窄或者穿透性病變以及有吞咽功能紊亂等異常的IBD患者,管飼是必要的,有時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如進行內鏡下胃造口留置空腸營養(yǎng)管)進行管飼。但是,管飼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包括咽喉炎、吸入性肺炎、誘發(fā)或者加重穿透性病變、誘發(fā)喉頭水腫甚至窒息等),也不符合正常人的飲食生理和心理,而且管飼系統(tǒng)中的輸注泵和飼管價格不菲,護理也有一定的工作強度和難度。因此,在實施腸內營養(yǎng)治療時,宜優(yōu)先考慮通過口服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避免濫用管飼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如果以一日三餐方式口服腸內營養(yǎng)制劑,則常常會因為一次攝入過多的腸內營養(yǎng)制劑而加重患者的腹痛、腹瀉,甚至誘發(fā)或加重狹窄或穿透性病變,導致患者無法耐受腸內營養(yǎng)治療。為提高患者對口服腸內營養(yǎng)制劑的耐受性和依從性,可以考慮模擬管飼的方法口服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具體的方法如下: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yǎng)制劑,按照說明書每次兌好300 mL,置于保溫杯中,每3~5 min口服30~50 mL。這種改良的口服方法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從性,從而能夠有效實施腸內營養(yǎng)治療。通過改良的口服方法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不僅有管飼的療效、沒有管飼的副作用,而且價廉物美、簡便易行。無論是管飼還是口服,無論是選擇整蛋白型、短肽型還是氨基酸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IBD患者對腸內營養(yǎng)治療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耐受,而且腸道炎癥越明顯,不耐受可能越嚴重,會不同程度降低患者對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依從性。為了提高患者對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耐受性以及依從性,宜在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同時給予降低腸道敏感性、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以及促進消化吸收的消化酶等藥物輔助治療。中醫(yī)藥對口服營養(yǎng)制劑出現(xiàn)的不耐受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要在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診療。腸內營養(yǎng)治療可作為兒童CD患者的一線治療,不僅能夠糾正營養(yǎng)不良和降低營養(yǎng)風險,而且能夠誘導和維持CD緩解、促進生長發(fā)育。即使如此,包括兒童CD在內的IBD患者的臨床治療應該是包括腸內營養(yǎng)治療在內的綜合性治療,不應該是單一的營養(yǎng)治療。二、米食和面食數(shù)千年來,大米及其相關制品是中華民族賴以繁衍生息的關鍵主食之一。米湯及粥品易于消化和吸收,而且少渣,對消化道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米湯及粥品(包括魚片粥、肉片粥等)不僅能夠減少活動期CD患者腸道消化和吸收負荷,而且還因為低免疫原性和少渣,對伴有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的IBD患者還有額外的治療作用。以小麥面粉制作的面食也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營養(yǎng)豐富,花樣和品種繁多,多易于消化和吸收。但是,部分人可能對面食中麩質蛋白過敏,而IBD患者通常免疫功能過激,更容易產(chǎn)生過敏反應。因此,IBD患者應該留意自己是否對面食中的麩質蛋白過敏,如果對麩質蛋白過敏,則不能食用面食。三、蔬菜蔬菜多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潤腸通便。部分蔬菜中的膳食纖維還對腸道菌群有益生元樣作用,對于腸道微生態(tài)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因此,適量進食蔬菜對于維持消化道良好的結構和功能、對于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活動期IBD,因為腸道炎癥以及腦腸軸功能過激、內臟感覺及運動功能過激,IBD患者常有腹痛和腹瀉,進食蔬菜則會加重腹痛和腹瀉,因此,宜少吃或不吃蔬菜。對于伴有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 病變甚至可能有腸梗阻和/或腸瘺的活動期 CD,進食蔬菜不僅會加重腹痛和腹瀉,還因為蔬菜難以消化和吸收以及會產(chǎn)生大量的大便,可能誘發(fā)或者加重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因此,原則上不能進食蔬菜。對于緩解期IBD,可酌情適量進食蔬菜,進食蔬菜的種類和數(shù)量以大便為成型軟便且能夠順暢排出為準。如果大便稀爛,則宜減少蔬菜量,如果大便較硬,則宜增加蔬菜量。如果有大便干結甚至便秘,則宜適量多進食蔬菜。四、水果水果多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于維持腸道結構和功能、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穩(wěn)定、維持機體代謝平衡和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飲食要素。對于活動期IBD患者,因為常有腹痛和腹瀉,進食水果會加重腹痛和腹瀉,因此,宜少吃或不吃水果,尤其是不要生吃水果。對于活動期CD患者,不僅常有腹痛和腹瀉,而且還可能伴有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甚至可能有腸梗阻和/或腸瘺,進食水果不僅會加重腹痛和腹瀉,還因為水果富含纖維素容易產(chǎn)生大量的大便,可能誘發(fā)或者加重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因此,活動期CD患者不宜進食水果。對于緩解期IBD,則可酌情適量進食水果,進食水果的種類和數(shù)量因人而異,以大便為成型軟便且能夠順暢排出為準。如果大便稀爛,則宜減少進食水果量,如果大便較硬,則宜增加進食水果量。如果有大便干結甚至便秘,則宜適量多進食水果。水果有多種吃法,最常見的吃法是生吃。由于IBD患者因為腸道炎癥導致消化和吸收功能不同程度下降,而且還可能伴有腹痛和腹瀉等腸道刺激癥狀,因此,無明顯腹痛和腹瀉的緩解期IBD患者可酌情適量吃水果,最好將水果去皮去籽,細嚼慢咽,或者用榨汁機把新鮮水果榨成果汁,過濾后飲用,這樣不但保證了一定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而且不會對腸道造成負擔。在眾多水果中,蘋果的結構和功能有點與眾不同。在西方人的觀點中,蘋果有百利而無一害,一部分中國人也盲目地相信了這一點。但中醫(yī)認為,蘋果具有收斂作用,對腹瀉具有治療作用,甚至能夠引起便秘。如果患者大便干結甚至便秘,或者有腸道狹窄或者穿透性病變,則宜少吃或者不吃蘋果。五、生鮮牛奶牛奶富含優(yōu)質蛋白、脂肪、鈣等礦物質和維生素,是機體重要的宏量和微量營養(yǎng)元素來源。但是,生鮮牛奶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IBD患者本身就免疫功能過激,而具有強烈免疫原性食物更容易通過損傷的腸道黏膜屏障激活腸道免疫系統(tǒng),從而誘發(fā)或者加重腸道炎癥。同時,生鮮牛奶含有乳糖,而中國人對乳糖不耐受的概率較高,容易因乳糖不耐受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此外,生鮮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而IBD患者因為腸道炎癥常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礙,從而誘發(fā)或加重 IBD患者的腹痛和腹瀉。因此,IBD患者尤其是活動期IBD患者不宜喝生鮮牛奶。緩解期IBD患者由于腸道結構和功能恢復正常,可謹慎地酌情嘗試生鮮牛奶。其他生鮮奶,如羊奶、駝奶等,其生物及理化特點與生鮮牛奶相似,IBD患者也應慎用。六、酸奶酸奶通常為生鮮牛奶經(jīng)過乳酸桿菌發(fā)酵而成,但是,其生物學特性及理化特點卻與生鮮牛奶有較大的差別:蛋白質因被酵解免疫原性大大降低;乳糖含量也明顯降低;含有豐富的乳酸桿菌等益生菌,對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酵解的酸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減輕了腸道負荷。因此,酸奶的這些結構和功能對于IBD患者是有益的。酸奶分為常溫儲存酸奶和低溫儲存酸奶。相對而言,需要低溫存儲的酸奶含有較少或無添加劑和防腐劑。部分酸奶因為在制備過程中去除了乳糖,也適用于對乳糖不耐受的IBD患者。部分酸奶因為添加食用單糖較少甚至不添加食用單糖,適用于有高血糖或者糖尿病的IBD患者。部分酸奶還添加了膳食纖維,雖然膳食纖維對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是有益的,但是膳食纖維會明顯促進腸道蠕動并增加大便量,從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因此,活動期IBD患者尤其是腹痛、腹瀉明顯時不宜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酸奶。緩解期IBD患者,尤其是大便干結甚至有便秘時,則可酌情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酸奶。IBD患者喝酸奶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1.緩解期和輕度活動期IBD患者喝酸奶是有益的,重度活動期IBD患者不宜喝酸奶。2.有糖尿病的IBD患者應該選用無糖酸奶。3.對乳糖不耐受的IBD患者應該選擇無乳糖酸奶。4.需要低溫保存的酸奶應該放置到常溫時再喝。5.不應空腹喝酸奶,宜餐后喝酸奶。6.如果患者有腸道狹窄,避免選擇含有燕麥、果粒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酸奶。7.選購酸奶時,要注意區(qū)分酸奶和乳酸飲料或含乳酸桿菌飲料。酸乳飲料或乳酸桿菌飲料是牛奶加酸乳或乳酸菌以及水、糖、香精、酸味劑調制而成的,蛋白質含量只有1.0%左右,其成分和功能與酸奶有很大的差別,不是真正的酸奶。真正的酸奶蛋白質含量在3.0%左右,根據(jù)說明書上蛋白質含量一項,就可以簡單把它們與酸奶區(qū)別開來。七、水產(chǎn)品水產(chǎn)品種類繁多,其中海鮮和河鮮一直是人體優(yōu)質蛋白以及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但是,海鮮和河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其中以海鮮的免疫原性較強,即使是熟的海鮮也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在IBD患者總體免疫功能過激、腸道黏膜屏障被破壞的情況下,魚生這一類生海鮮和河鮮除了加重腸道消化吸收負荷外,往往能夠引起明顯甚至嚴重的免疫反應,從而誘發(fā)或者加重病情。此外,生的海鮮和河鮮還可能含有致病性的寄生蟲等病原體,能夠引起IBD患者繼發(fā)寄生蟲感染。因此,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禁食魚生這一類生海鮮和河鮮。即使是熟海鮮,活動期IBD患者也應該適可而止,因為部分IBD患者也會對熟的海鮮過敏?;顒悠贗BD患者可適量食用熟的河鮮,尤其是魚湯及清蒸的河鮮,海鮮則不宜食用。緩解期IBD患者可酌情適量食用熟的河鮮,海鮮則宜慎用。八、牛肉牛肉是豬、牛、羊肉等紅肉的典型代表,其蛋白質含量較豬肉更高、脂肪含量更低。牛肉還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礦物質,對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fā)育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臨床資料表明,IB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食用過多的牛肉等紅肉相關。因此,IBD患者不宜過量食用牛肉。對于活動期IBD患者尤其是小腸受累的CD患者而言,由于腸道結構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損,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牛肉燉湯或者牛肉羹為宜。緩解期則可酌情適量進食牛肉性食物,不宜過量進食。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都要避免進食沒有熟透的牛肉制品,因為未熟透的牛肉制品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而且難以消化。此外,煎制的牛肉和牛排即使熟透了也不宜食用,尤其是不能過多食用,因為含有較多的調味品和添加劑。九、羊肉羊肉是中國人尤其中國北方居民優(yōu)質蛋白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因其價廉物美在全國范圍內均頗受歡迎。但是,羊肉是紅肉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認為與IB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部分臨床資料也顯示,食用羊肉通常會誘發(fā)或者加重IBD患者病情。因此,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不宜食用羊肉,尤其是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羊肉和羊排。十、狗肉狗肉雖然不是中國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是,因為狗肉的美味以及民間普遍認可的滋補作用,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民間都有食用狗肉的傳統(tǒng)。和羊肉一樣,狗肉性燥熱,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有臨床經(jīng)驗表明,食用狗肉常會誘發(fā)或者加重IBD患者病情。因此,IBD患者不宜食用狗肉。十一、豬肉和豬肝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營養(yǎng)成分,而且價廉物美,非常受中國人歡迎。跟牛、羊肉等紅肉比,豬肉蛋白質的含量稍低,脂肪含量比較豐富。豬肝富含鐵元素,包括人體容易吸收的血紅素鐵,因此,缺鐵性貧血的IBD患者適量多吃豬肝可以有效補充體內缺乏的鐵元素,促進缺鐵性貧血的恢復。炎癥明顯的活動期IBD患者以適量進食豬肉湯和豬肝湯為宜,營養(yǎng)豐富,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從而迅速改善營養(yǎng)不良、糾正缺鐵性貧血。緩解期IBD患者則可以酌情多樣化食用豬肉和豬肝。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都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豬肉和豬排。十二、雞肉雞肉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雞肉蛋白質中富含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其含量與雞蛋清中的氨基酸譜極為相似。雞肉也是磷、鐵、銅和鋅的良好來源,并且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K等。雞肉還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能夠降低對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因此,雞肉非常受國人的歡迎,是國人優(yōu)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對于腸道炎癥較重的活動期IBD患者,宜從少量清燉的雞湯開始,少吃多餐,隨著腸道炎癥的逐漸好轉,可逐漸增加雞湯分量。緩解期的IBD患者可適量多食用雞肉性食物。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都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雞肉和雞排。十三、雞蛋雞蛋是一種營養(yǎng)非常豐富的食物: 蛋白質和氨基酸比例非常適合人體生理的需要,很容易被身體所吸收,利用率高達 98% 以上; 鈣、磷、鐵和維生素A等微量元素含量很高,B族維生素也非常豐富。因此,雞蛋被稱為“理想的營養(yǎng)庫”和“完全蛋白質 模式”,是人體重要的優(yōu)質蛋白和其他營養(yǎng)來源。對于IBD患者,尤其是活動期IBD患者,雞蛋以做成蛋羹食用為宜,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便于消化和吸收,糞渣也較少。切記,由于生雞蛋尤其是雞蛋清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會因為激活腸道黏膜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而誘發(fā)或加重腸道炎癥,從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因此,IBD 患者不宜吃生雞蛋。十四、鴨肉鴨肉的蛋白質含量比其它畜肉高得多,而且鴨肉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鴨肉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明顯比豬肉和羊肉少。由于鴨肉具有通便之功效,而活動期IBD患者多有腹痛、腹瀉,因此,活動期IBD患者宜少吃或者不吃鴨肉。緩解期IBD患者可酌情適量食用鴨肉。十五、鵝肉鵝肉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煙酸、糖、微量元素,并且脂肪含量很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鵝肉的蛋白質含量比鴨肉、雞肉、牛肉、豬肉都高,賴氨酸含量比雞肉高。因此,IBD患者可適量食用鵝肉湯。不過,當腸道炎癥較重時,仍然不宜多食。十六、油膩食物由于IBD尤其是CD患者消化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不同程度的異常,所以應避免進食以煎炸方式烹飪的油膩食物,宜進食以蒸煮方式烹飪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十七、辛辣食物辛辣的食物,如辣椒、麻辣火鍋、芥末等,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會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同時還會刺激消化道蠕動和黏液分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因此,IBD患者不宜吃辛辣食物。十八、生冷食物IBD患者除了腸道炎癥外,常有胃腸道運動過激和感覺過敏,吃生冷食物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可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因此,IBD患者,尤其是活動期IBD患者,不宜吃生冷食物和冷飲。緩解期IBD患者生吃水果則并非嚴格禁忌,不過,要注意食用的量和速度,宜少不宜多,宜慢不宜快,而且最好在飯后食用。十九、堅果堅果,如板栗、杏仁、花生、核桃等,是植物的精華部分,一般都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油脂、礦物質、維生素較高,對人體生長發(fā)育、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良好的功效。從營養(yǎng)角度來看,堅果無疑對IBD患者有諸多益處。但是,堅果通常難以消化和吸收,在消化和吸收過程中容易產(chǎn)氣,部分堅果因富含纖維素腸道代謝產(chǎn)物較多,這些對于IBD患者來說會明顯加重消化和吸收負擔,會誘發(fā)或加重腹痛和腹瀉,甚至誘發(fā)或加重腸道狹窄和穿透性病變。因此,活動期IBD患者不宜進食堅果,緩解期IBD患者則可酌情適量進食堅果。二十、豆類及豆制品豆類以及豆制品一直在我國膳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豆類包括黃豆、蠶豆、豌豆、綠豆、黑豆等多個品種,以黃豆營養(yǎng)價值最高。豆類富含蛋白質,其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動物性蛋白質近似,是優(yōu)質蛋白質。豆類富含植物油脂,尤其是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卻不含膽固醇。豆類還含有較豐富的B族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無機鹽。豆制品如豆腐、豆?jié){、豆芽菜等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而且比干豆類容易消化和吸收。其中,豆腐是食藥兼?zhèn)涞募哑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等。豆制品中含有一定的雌激素,對中老年女性有益。大豆及其制品在腸道被消化和吸收時會分解一種能夠抑制乙羥基睪丸素的活性物質,對前列腺癌有保護作用,還可以防止脫發(fā)。豆類加工成豆腐后,因制作時使用鹽鹵,增加了鈣、鎂等無機鹽的含量,適合于缺鈣患者。豆芽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豆腐等豆制品不僅蛋白質含量不減,而且還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同時,各種豆制品美味可口,促進食欲。從營養(yǎng)和健康的角度來看,豆類和豆類制品對IBD患者無疑是有益的。因此,幾千年來,豆類及豆制品是中國人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豆類及豆類制品存在下列不利因素:豆制品中的胰島蛋白抑制素能夠損傷胃腸道黏膜;豆制品中豐富的嘌呤會促使胃液分泌,引起腹痛、腹脹等癥狀,還會誘發(fā)或者加重IBD患者可能合并的痛風;豆制品還含有一種腸胃脹氣因子,它能促使人產(chǎn)生腸道脹氣、腹瀉以及消化不良等癥狀;豆制品中的蛋白質能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因此,宜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權衡利弊,酌情適量進食豆類及豆類制品。二十一、富膳食纖維食物膳食纖維是一種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能產(chǎn)生能量。高膳食纖維食物包括麥麩、玉米、蕎麥面、薏米面、高粱米、麥片、豆類(如黃豆、青豆、蠶豆、蕓豆、豌豆、黑豆等)、筍類、辣椒、蕨菜、 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香菇、銀耳、木耳、紫菜、黑芝麻、松子、杏仁和某些水果(如桑椹干、櫻桃、棗、石榴、蘋果、鴨梨等)。根據(jù)是否溶解于水,可將膳食纖維簡單地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扇苄陨攀忱w維來源于果膠、藻膠、魔芋等,能量很低,吸水性強??扇苄岳w維在胃腸道內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織在一起,可以減緩胃排空,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到達大腸后,在細菌的作用下轉變?yōu)槎替溨舅幔瑸榻Y腸細菌提供能量。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包括麥麩、麥片、全麥粉及糙米、燕麥全谷類食物、豆類、蔬菜和水果等,對人體的作用首先在于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食物通過胃腸道,減少吸收,還能夠在大腸中吸收水分,軟化大便,發(fā)揮通便作用。宜根據(jù)IBD患者具體病情調整膳食纖維攝入量。對于輕度活動期或緩解期的IBD患者,可適量進食必要的膳食纖維。對于炎癥明顯以及有腸道狹窄或者穿透性病變的IBD患者,應進食易消化低膳食纖維飲食,避免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會吸收大量的水分使大便擴大膨脹,且大腸細菌消化膳食纖維時會產(chǎn)生較多氣體,使腸道擴張,從而出現(xiàn)腹脹、腹痛,甚至誘發(fā)或加重腸梗阻或腸穿孔。二十二、富維生素食物由于攝入不足、吸收障礙以及代謝異常等原因,IBD患者常常缺乏維生素。IBD患者維生素缺乏的種類和程度與病變部位、病變范圍、炎癥程度、是否有腸道切除以及切除部位以及治療方案等相關。因此,IBD患者需要先通過化驗確定自己是否缺乏某種維生素,再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需要補充及如何補充何種維生素。IBD患者維生素缺乏中最常見的是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骨質疏松癥,會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因此,宜根據(jù)維生素缺乏的種類和程度酌情補充維生素,并注意以下事項。1.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身體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后,人體內的膽固醇能轉化為維生素D。但由于紫外線可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曬太陽時要做足防曬措施,且曬太陽時間以每次20~25 min為最佳。2.進食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奶酪、蘑菇等。但是,一些同時富含高纖維或高脂的食物可能不適合IBD患者,需根據(jù)自己對食物的耐受情況選擇。3.必要時,宜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制劑,推薦每天服用800~1000 IU。4.維生素B12主要在回腸末端吸收。如果IBD患者的回腸末端病變嚴重(回腸末端病變超過30~60 cm 時)或被切除(超過20 cm)了,則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缺乏維生素B12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精神癥狀、消化道癥狀等。通過測定血維生素B12水平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需要進行補充。定期注射維生素B12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已經(jīng)會出現(xiàn)了臨床癥狀,應先予一周的隔天一次維生素B12注射,每次劑量為1000μg,然后每月注射一次,劑量同前。5.IBD患者還會出現(xiàn)葉酸缺乏,其原因包括攝入減少、吸收不良、黏膜炎癥和藥物等因素。治療IBD的藥物甲氨蝶呤可導致葉酸缺乏,其機制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活性,減弱二氫葉酸向四氫葉酸的轉化;柳氮磺胺吡啶則可以抑制葉酸的吸收。因此,使用這些藥物的IBD患者需根據(jù)??漆t(yī)生的建議補充葉酸。如果進行甲氨蝶呤治療,則建議治療后24~72 h口服5 mg葉酸,每周一次,或每日1 mg,一周5天。二十三、富鐵食物IBD尤其是CD患者可能因為攝入減少、腸道炎性致鐵吸收障礙以及腸道潰瘍出血等原因導致缺鐵性貧血,活動期CD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缺鐵。輕度缺鐵時,隨著病情逐漸好轉,IBD患者的飲食逐漸恢復正常,適量增加含鐵的食物如豬肝、菠菜等即可,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充鐵劑。在補鐵藥物攝入前后30~45分鐘避免食用茶、酒、碳酸飲料、含鈣豐富的奶制品,因為這些食物中所含的成分能影響鐵在胃腸道中的吸收。為了促進補鐵藥物的吸收,可以攝入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因其所含的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IBD患者也可以在身體耐受的情況下,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蛋、深綠色蔬菜等。缺鐵明顯時,通過口服鐵劑補充鐵會損傷胃腸道黏膜,通常不采取口服鐵劑補鐵,宜采用靜脈滴注鐵劑補鐵,往往能夠迅速改善缺鐵性貧血。二十四、富鈣食物IBD患者多缺鈣,主要原因包括:飲食中鈣攝入減少;病變部位在小腸或小腸手術后導致腸道鈣吸收不良;治療IBD的某些藥物,例如糖皮質激素會減少腸鈣吸收,增加腎臟鈣排泄,長期應用導致骨質疏松。因此IBD患者很可能需要補鈣。補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食譜中增加富鈣食物,如酸奶等。也可考慮口服補充鈣劑。2.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時,宜每天攝入1000~1500 mg 鈣。如患者飲食中鈣攝入不足1000 mg/d,應口服補充鈣劑。3.宜定期行骨密度測定,根據(jù)測定結果及時補充鈣劑防治骨質疏松。二十五、速凍食品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速凍食品逐漸普及,尤其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但是,速凍食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添加劑甚至防腐劑,而添加劑和防腐劑對胃腸道黏膜、腸道微生態(tài)以及機體免疫系統(tǒng)是有害的,并因此可誘發(fā)或者加重IBD病情。因此,IBD患者宜少食速凍食品,而且宜進食通過蒸煮方式烹飪的完全熟透的速凍食品。二十六、西餐西餐多為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飲食,其中部分食物半生不熟或為高溫油炸食物,蔬菜和水果多為生吃,并配有酒類和咖啡類飲料。研究認為,IBD高發(fā)于西方的重要原因就是與西餐含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等不健康飲食密切相關。因此,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均不宜吃西餐。二十七、中餐雖然中餐的食物種類繁多,烹調方法也千變萬化,但是,傳統(tǒng)的中餐多以蒸煮而且完全熟透的大米、面食為主食,以煮熟的蔬菜為配菜,佐以湯類,肉類較少,而且以煮熟的豬肉、牛肉和雞肉、雞蛋為主,對消化道的不良刺激較少,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因此,改革開放前中國IBD發(fā)病率極低,也提示傳統(tǒng)中餐對IBD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近30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飲食逐漸西化,中國人IBD發(fā)病率爆發(fā)性增長,再次說明西餐對IBD發(fā)生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因此,IBD患者日常飲食應避免西餐,盡可能選擇中餐。在制作并進食中餐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酌情選擇高熱量、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富含維生素、適量脂肪、少渣、少刺激性的食物。2.為了便于消化和吸收,食物加工時必須做到煮透、煮爛。3.烹調方法要簡單化,以燉、煮、蒸為主,避免油炸和重油煎炒。4.少用或不用無營養(yǎng)價值甚至是有害的色素、香料和調味品,少加或者不加糖,特別是精加工的糖。5.活動期IBD患者的食物最好做成半流質和流質,不要把食物或菜類燒得很硬或半生不熟。二十八、快餐快餐食品,無論是西式還是中式,多為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飲食,多含有添加劑或者防腐劑,部分配套飲料含有高濃度的色素和咖啡因。此外,快餐尤其是西式快餐還配有大量的高溫油炸食物。這些快餐食物容易導致IBD患者消化和吸收不良,可能誘發(fā)或加重病情。因此,IBD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快餐食品。二十九、素食素食為不含肉類和魚類的植物性食物。素食多富含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可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甚至誘發(fā)或者加重腸梗阻或者腸穿孔。除豆類外,素食通常植物蛋白含量也較低,其他營養(yǎng)要素也不足,不能滿足IBD患者對于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要求。因此,活動期IBD患者不宜素食,緩解期IBD患者則可酌情適量進食素食。三十、零食零食多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點,為休閑食品,深受大眾喜愛。但是,作為工業(yè)化食品,零食多含有添加劑、防腐劑等成分,部分零食還含有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對機體尤其是消化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對腸道微生態(tài)也是有害的。對IBD患者而言,吃零食可能誘發(fā)或者加重病情,特別是含黃油和其它動物油的人造奶油、面包醬、蛋黃醬、巧克力、烤肉、油炸食品、爆米花等高脂、高油、高糖零食,應該避免進食。在IBD緩解期間,偶爾吃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零食也是可以的。三十一、吸煙IBD患者是否可以吸煙取決于是CD還是UC。研究表明,吸煙人群CD發(fā)病率明顯高于不吸煙人群,吸煙會誘發(fā)或加重CD病情,即使是間接吸煙也是如此。吸煙不僅會誘發(fā)或加重CD,而且對CD預后影響很大,長期吸煙的CD患者預后往往不良。因此,CD患者必須戒煙,而且也要遠離吸煙人群。相對而言,吸煙人群UC發(fā)病率明顯低于不吸煙人群,提示吸煙可能對UC有保護作用。因此,有部分學者建議已經(jīng)吸煙的UC患者可以繼續(xù)吸煙、不吸煙的UC患者可以嘗試吸煙。但是,總體來看,吸煙是有害的,即使對于UC患者,吸煙也是弊大于利。三十二、酒類無論古、今、中、外,各類酒的主要或者重要成分均是酒精。酒精通過抑制具有抗炎作用的前列腺素的活性等機制可急性和慢性損傷胃腸道黏膜及腸道微生態(tài),刺激胃腸道運動和感覺功能,影響胃腸道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抑制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從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甚至誘發(fā)或加重消化道出血。因此,IBD患者,尤其是活動期IBD患者,應該忌酒。三十三、茶類茶葉富含茶酚、磷兒茶素、維生素E、黃酮類等物質,對于正常人而言,經(jīng)常喝茶有益健康,主要作用如下: 茶水可使血管中血清膽固醇和纖維蛋白含量降低,從而降低血脂,軟化血管;茶水有收斂、消炎等作用,能預防腸道傳染?。徊杷煞纸鉄煵葜械哪承┒舅?,尤其能抑制尼古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茶水有抗菌、抗病毒、消毒等作用。對清洗小傷口、止血、止痛等作用相當明顯;茶水漱口可防止齲齒生成,有利于口腔衛(wèi)生;茶葉能抑制細胞突變與癌變,而且能夠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作用,長期飲茶能降低食管癌、胃癌、腸癌等消化道腫瘤的發(fā)病率;茶水可提神醒腦、清熱解毒,具有明目、消滯、減肥之功效。但是,茶葉及茶飲料中的茶酚等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興奮作用,可刺激胃腸道感覺和蠕動過激,從而誘發(fā)或加重IBD患者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活動期IBD患者需要避免飲茶,尤其是不要空腹飲濃茶以及大量飲茶。緩解期IBD患者可根據(jù)個人體質適量餐后飲茶,最好是紅茶和普洱茶這類性溫的茶,避免空腹大量飲用興奮性較強烈的綠茶。三十四、碳酸飲料碳酸飲料最主要成分是水,飲用后可以補充水分、糖、礦物質,對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有一定作用。碳酸飲料含糖量高,可以提供能量。碳酸飲料還含有大量的CO2,能夠抑菌,還能通過呼氣帶走體內的熱量,起到降溫作用。但是,碳酸飲料多含有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會促進水分的排出,所以喝碳酸飲料會覺得越喝越渴,咖啡因還會促進胃腸蠕動和分泌,從而誘發(fā)或加重IBD患者的腹痛和腹瀉。碳酸飲料中含有添加劑和防腐劑,均對身體有害。碳酸飲料中的酸性物質會軟化牙齒,是造成齲齒的重要飲食原因。碳酸飲料中含有的大量CO2在抑制細菌的同時,對腸道益生菌也會產(chǎn)生抑制作用,對腸道微生態(tài)不利,至少是弊大于利。碳酸飲料還會影響消化道對鈣的吸收,導致骨質疏松。碳酸飲料在消化道內會釋放出大量的CO2,不僅損傷消化道黏膜,還能夠誘發(fā)或加重腹脹、腹痛甚至誘發(fā)或加重腸梗阻和腸穿孔。因此,IBD患者尤其是活動期IBD患者不宜飲用碳酸飲料。三十五、咖啡咖啡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能夠刺激消化道內外分泌功能、促進腸道的蠕動??Х纫蚰軌蜃饔糜诖竽X皮層,具有強烈的中樞神經(jīng)興奮作用,調節(jié)內臟運動、感覺和分泌功能。IBD患者飲用咖啡及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后可能導致出現(xiàn)腹脹、腹痛、腹瀉等腸易激綜合征樣表現(xiàn),從而誘發(fā)或加重病情。因此,有腹痛、腹瀉等癥狀的IBD患者要避免飲用咖啡類飲料,尤其是不能夠空腹多飲。緩解期IBD患者,尤其是無腹痛、腹瀉時,可酌情餐后適量飲用。三十六、中藥和補品幾千年來,中藥對機體有良好的調理作用,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在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藥中,人參、鹿茸、阿膠等滋補品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而達到滋補作用,因此,無論是中醫(yī)藥師還是民間,多以人參、鹿茸、阿膠等作為滋補品調理體弱多病者,常有良好的效果。由于IBD是免疫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免疫過激,因此,理論上來說,人參、鹿茸、阿膠這類滋補作用較強烈的中藥可能對IBD不利,臨床實踐中也可見人參、鹿茸、阿膠誘發(fā)或加重IBD。但是,也有中醫(yī)藥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參、鹿茸、阿膠通過辨證施治和標本兼治對IBD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人參、鹿茸、阿膠這類傳統(tǒng)中藥是否能夠作為食療同源的滋補品來預防和治療IBD尚值得進一步探討。至少IBD患者不宜自行食用,而是應該咨詢對 IBD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臨床經(jīng)驗的中醫(yī)藥師,聽取專業(yè)意見。
杜斌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0月05日1436
1
3
-
《中國炎癥性腸病飲食管理專家建議》,一文了解所有IBD飲食相關內容?。?/2)
2021年4月25日,《中國炎癥性腸病飲食管理專家建議》在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上重磅發(fā)布,對不同飲食均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事實上,如何針對每一位IBD 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飲食習慣,基于中國傳統(tǒng)的飲食和文化背景,優(yōu)化IBD患者的飲食管理,讓飲食在IBD患者的治療、轉歸、預后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炎癥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是一組主要累及胃腸道的非特異性、慢性、復發(fā)性、 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 ( ulcerative colitis,UC) 和克羅恩病( Crohn's disease,CD) 。近30年來,雖然全球對IBD的發(fā)生機制和臨床診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IBD的具體病因和確切的發(fā)生機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也未發(fā)現(xiàn)能夠治愈 IBD 的藥物和方法。IBD多見于西歐和北美地區(qū),與西方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飲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IBD既往在中國罕見,但是,近30年來,由于國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節(jié)奏以及環(huán)境等明顯改變,中國IBD的發(fā)病率快速增長,以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和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增長最快,目前已經(jīng)成為我國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疑難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的重點、熱點和難點。 IBD 的診斷沒有金標準。IBD的診斷,尤其是早期診斷,依賴于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以及包括實驗室檢查、消化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和病原學檢查在內的系統(tǒng)性檢查。IBD的精準治療取決于在早期診斷基礎上建立的兼顧規(guī)范化和個體化的優(yōu)化治療方案。就治療而言,IBD 是一組以藥物治療為主的內科性疾病。通常情況下,藥物能夠有效誘導和維持 IBD 緩解,只有在出現(xiàn)腸梗阻、腸穿孔、消化道大出血、腸道癌變等并發(fā)癥以及藥物治療無效時才考慮外科干預。 由于下列原因,IBD患者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風險常見: 納差及進食誘發(fā)腹痛、腹瀉、梗阻和出血等胃腸道癥狀,造成患者恐懼進食,導致攝入不足; 腸道病變及微生態(tài)失調導致消化不良; 腸道病變及微生態(tài)失調導 致營養(yǎng)吸收障礙; 由于腸黏膜炎癥等原因導致營養(yǎng)物質丟失增加; 炎癥導致高分解代謝; 藥物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IBD患者營養(yǎng)障礙不僅常見,而且部分患者的營養(yǎng)障礙復雜和嚴重,并因此產(chǎn)生下列不良后果: 降低抵抗力; 增加并發(fā)癥和病死率; 延長住院時間; 增加治療成本; 降低生活質量; 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生長發(fā)育。因此,以改善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為主要內容的營養(yǎng)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IBD的疾病特點,營養(yǎng)治療對IBD 的作用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營養(yǎng)的范疇。IBD患者的營養(yǎng)治療除了糾正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外,還具有諸多功能性的治療作用,尤其是能夠誘導和維持CD緩解。因此,營養(yǎng)治療是IBD臨床治療的重要內容, 甚至可作為部分CD患者的一線治療。但是,目前我國IBD患者的營養(yǎng)診療普遍不規(guī)范,并因此影響 了IBD患者的治療、轉歸和預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雖然IBD確切的病因和發(fā)生機制并不清楚,但是,普遍認為長期不當飲食參與了IBD 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而且影響了IBD的療效、預后及轉歸。然而,迄今尚未發(fā)現(xiàn)某一種特異性的飲食與IBD有直接或者因果關系,也未發(fā)現(xiàn)對 IBD 有特異性保護作用或者損害作用的飲食。 由于下列原因,IBD患者普遍對飲食尤其是不當飲食存在不耐受: IBD發(fā)生機制包括免疫紊亂,主要表現(xiàn)為免疫過激,具有免疫原性的食物更容易誘發(fā)或加重腸道免疫性炎癥; IBD患者腸道黏膜屏障結構和功能受損,不僅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且食物也更容易通過受損的腸道黏膜屏障接觸腸道黏膜免疫系統(tǒng),從而誘發(fā)或者加重腸道黏膜 損傷; IBD患者常常合并腸道狹窄和穿透性病變,食物尤其是難以消化的食物往往會誘發(fā)或者加重腸道狹窄和穿透性病變; IBD 患者腦-腸軸功能以及內臟感覺和運動功能異常,IBD患者腸道等內臟對食物帶來的不良刺激更敏感,食物尤其是不當飲食通常會誘發(fā)或者加重 IBD 患者的腹痛、腹瀉,患者會因此而恐懼進食,從而進一步加重的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風險。 因此,如何針對每一位IBD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飲食習慣,基于中國傳統(tǒng)的飲食和文化背景,優(yōu)化IBD患者的飲食管理,讓飲食在IBD患者的治療、轉歸、預后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 腸內營養(yǎng)劑IBD患者營養(yǎng)不良常見,尤其是CD患者,營養(yǎng)不良不僅常見,而且復雜和嚴重,因此,IBD 患者通常需要營養(yǎng)治療,尤其是通過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腸內營養(yǎng)治療對CD和UC的作用是有明顯不同的,對UC的作用主要在于改善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對CD的作用除了改善營養(yǎng)不良和預防營養(yǎng)風險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夠有效誘導和維持CD緩解,而且因為是少渣甚至無渣飲食以及較低或無食物性免疫原性,能夠對 CD發(fā)揮額外的治療作用。 腸內營養(yǎng)制劑分為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三大類,不僅含有適當比例的蛋白質( 短肽或氨 基酸) 、脂肪和糖三大宏量營養(yǎng)要素,還包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yǎng)要素。雖然已經(jīng)發(fā)表的文獻未發(fā)現(xiàn)這三類腸內營養(yǎng)制劑對 IBD 的臨床療效有明顯的差異,但是,鑒于IBD患者有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腸道黏膜屏障結構和功能異常以及免疫功能紊亂,而整蛋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又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以及需要進一步消化后才能夠被吸收,因此,氨基酸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在理論上和臨床實踐中都較整蛋白型和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更適合于因腸道病變嚴重而有嚴重消化吸收不良以及有狹窄性和穿透性病變的 IBD 患者。對于腸道病變并不嚴重的IBD患者,基于衛(wèi)生經(jīng)濟學,可以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整蛋白型或者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 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路徑包括口服和管飼。在有適應證和無禁忌證時,宜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和患者對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耐受性和依從性酌情選擇口服或管飼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腸內營養(yǎng)的管飼是通過留置營養(yǎng)管持續(xù)緩慢輸注腸內營養(yǎng)制劑,能夠保證足夠的能量供給,確保腸內營養(yǎng)治療有效。對于有上消化道狹窄或者穿透性病變以及有吞咽功能紊亂等 異常的 IBD 患者,管飼是必要的,有時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 如進行內鏡下胃造口留置空腸營養(yǎng)管) 進行管飼。但是,管飼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包括咽喉炎、 吸入性肺炎、誘發(fā)或者加重穿透性病變、誘發(fā)喉頭水腫甚至窒息等) ,也不符合正常人的飲食生理和心 理,而且管飼系統(tǒng)中的輸注泵和飼管價格不菲,護理也有一定的工作強度和難度。因此,在實施腸內營養(yǎng)治療時,宜優(yōu)先考慮通過口服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避免濫用管飼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 如果以一日三餐方式口服腸內營養(yǎng)制劑,則常常會因為一次攝入過多的腸內營養(yǎng)制劑而加重患者的腹痛、腹瀉,甚至誘發(fā)或加重狹窄或穿透性病變,導致患者無法耐受腸內營養(yǎng)治療。為提高患者對口服腸內營養(yǎng)制劑的耐受性和依從性,可以考慮模擬管飼的方法口服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具體的方法如下: 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yǎng)制劑,按照說明書每次兌好300 mL,置于保溫杯中,每 3~5 min 口服 30~50 mL。這種改良的口服方法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從性,從而能夠有效實施腸內營養(yǎng)治療。通過改良的口服方法進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不僅有管飼的療效、沒有管飼的副作用,而且價廉物美、簡便易行。 無論是管飼還是口服,無論是選擇整蛋白型、短肽型還是氨基酸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IBD 患者對腸內營養(yǎng)治療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耐受,而且腸道炎癥越明顯不耐受可能越嚴重,會不同程度降低患者對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依從性。為了提高患者對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耐受性以及依從性,宜在腸內營養(yǎng)治療的同時給予降低腸道敏感性、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以及促進消化吸收的消化酶等藥物輔助治療。中醫(yī)藥對口服營 養(yǎng)制劑出現(xiàn)的不耐受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要在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診療。 腸內營養(yǎng)治療可作為兒童 CD 患者的一線治療,不僅能夠糾正營養(yǎng)不良和降低營養(yǎng)風險,而且能夠誘導和維持 CD 緩解、促進生長發(fā)育。即使如此, 包括兒童 CD 在內的 IBD 患者的臨床治療應該是包括腸內營養(yǎng)治療在內的綜合性治療,不應該是單一的營養(yǎng)治療。 二: 米食和面食數(shù)千年來,大米及其相關制品是中華民族賴以繁衍生息的關鍵主食之一。米湯及粥品易于消化和吸收,而且少渣,對消化道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米湯及粥品( 包括魚片粥、肉片粥等) 不僅能夠減少活動期 CD 患者腸道消化和吸收負荷,而且還因為低免疫原性和少渣,對伴有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的 IBD 患者還有額外的治療作用。 以小麥面粉制作的面食也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營養(yǎng)豐富,花樣和品種繁多,多易于消化和吸收。但是,部分人可能對面食中麩質蛋白過敏,而 IBD 患者通常免疫功能過激,更容易產(chǎn)生過敏反應。因此,IBD患者應該留意自己是否對面食中的麩質蛋白過敏,如果對麩質蛋白過敏,則不能食用面食。 三:蔬菜和水果蔬菜多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潤腸通便。部分蔬菜中的膳食纖維還對腸道菌群有益生元樣作用,對于腸道微生態(tài)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因此,適量進食蔬菜對于維持消化道良好的結構和功能、對于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 對于活動期 IBD,因為腸道炎癥以及腦腸軸功能過激、內臟感覺及運動功能過激,IBD 患者常有腹痛和腹瀉,進食蔬菜則會加重腹痛和腹瀉,因此,宜少吃或不吃蔬菜。對于伴有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甚至可能有腸梗阻和/或腸瘺的活動期 CD,進食蔬菜不僅會加重腹痛和腹瀉,還因為蔬菜難以消化和吸收以及會產(chǎn)生大量的大便,可能誘發(fā)或者加重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因此,原則上不能進食蔬菜。 對于緩解期 IBD,可酌情適量進食蔬菜,進食蔬菜的種類和數(shù)量以大便為成型軟便且能夠順暢排出為準。如果大便稀爛,則宜減少蔬菜量,如果大便較硬,則宜增加蔬菜量。如果有大便干結甚至便秘,則宜適量多進食蔬菜。 水果多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于維持腸道結構和功能、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穩(wěn)定、維持機體代謝平衡和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飲食要素。 對于活動期 IBD 患者,因為常有腹痛和腹瀉, 進食水果會加重腹痛和腹瀉,因此,宜少吃或不吃水果,尤其是不要生吃水果。對于活動期 CD 患者,不僅常有腹痛和腹瀉,而且還可能伴有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甚至可能有腸梗阻和/或腸瘺,進食水 果不僅會加重腹痛和腹瀉,還因為水果富含纖維素容易產(chǎn)生大量的大便,可能誘發(fā)或者加重腸道狹窄和/或穿透性病變。因此,活動期 CD 患者不宜進食水果。 對于緩解期 IBD,則可酌情適量進食水果,進食水果的種類和數(shù)量因人而異,以大便為成型軟便且能夠順暢排出為準。如果大便稀爛,則宜減少進食水果量,如果大便較硬,則宜增加進食水果量。如果有大便干結甚至便秘,則宜適量多進食水果。 水果有多種吃法,最常見的吃法是生吃。由于IBD患者因為腸道炎癥導致消化和吸收功能不同程度下降,而且還可能伴有腹痛和腹瀉等腸道刺激癥狀,因此,無明顯腹痛和腹瀉的緩解期 IBD 患者可酌情適量吃水果,最好將水果去皮去籽,細嚼慢咽,或者用榨汁機把新鮮水果榨成果汁,過濾后飲用,這樣不但保證了一定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而且不會對腸道造成負擔。 在眾多水果中,蘋果的結構和功能有點與眾不同。在西方人的觀點中,蘋果有百利而無一害,一部分中國人也盲目地相信了這一點。但中醫(yī)認為,蘋果具有收斂作用,對腹瀉具有治療作用,甚至能夠引起便秘。如果患者大便干結甚至便秘,或者有腸道狹窄或者穿透性病變,則宜少吃或者不吃蘋果。 四:乳制品牛奶富含優(yōu)質蛋白、脂肪、鈣等礦物質和維生素,是機體重要的宏量和微量營養(yǎng)元素來源。但是,生鮮牛奶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IBD患者本身就免疫功能過激,而具有強烈免疫原性食物更容易通過損傷的腸道黏膜屏障激活腸道免疫系統(tǒng),從而誘發(fā)或者加重腸道炎癥。同時,生鮮牛奶含有乳糖,而中國人對乳糖不耐受的概率較高,容易因乳糖不耐受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此外,生鮮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而IBD患者因為腸道炎癥常常有 不同程度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礙,從而誘發(fā)或加重 IBD 患者的腹痛和腹瀉。因此,IBD患者尤其是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喝生鮮牛奶。緩解期 IBD 患者由于腸道結構和功能恢復正常,可謹慎地酌情嘗試生鮮牛奶。其他生鮮奶,如羊奶、駝奶等,其生物及理化特點與生鮮牛奶相似,IBD患者也應慎用。 酸奶通常為生鮮牛奶經(jīng)過乳酸桿菌發(fā)酵而成,但是,其生物學特性及理化特點卻與生鮮牛奶有較大的差別: 蛋白質因被酵解免疫原性大大降低; 乳糖含量也明顯降低; 含有豐富的乳酸桿菌等益生菌,對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 酵解的酸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減輕了腸道負荷。因此,酸奶的這些結構和功能對于 IBD 患者是有益的。 酸奶分為常溫儲存酸奶和低溫儲存酸奶。相對而言,需要低溫存儲的酸奶含有較少或無添加劑和防腐劑。部分酸奶因為在制備過程中去除了乳糖,也適用于對乳糖不耐受的 IBD 患者。部分酸奶因為添加食用單糖較少甚至不添加食用單糖,適用于有高血糖或者糖尿病的 IBD 患者。部分酸奶還添加了膳食纖維,雖然膳食纖維對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是 有益的,但是膳食纖維會明顯促進腸道蠕動并增加大便量,從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因此,活動期 IBD 患者尤其是腹痛、腹瀉明顯時不宜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酸奶。緩解期 IBD 患者,尤其是大便干結甚至有便秘時,則可酌情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酸奶。 IBD 患者喝酸奶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 緩解期和輕度活動期 IBD 患者喝酸奶是有益的,重度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喝酸奶。 2. 有糖尿病的 IBD 患者應該選用無糖酸奶。 3. 對乳糖不耐受的 IBD 患者應該選擇無乳糖酸奶。 4. 需要低溫保存的酸奶應該放置到常溫時再喝。 5. 不應空腹喝酸奶,宜餐后喝酸奶。 6. 如果患者有腸道狹窄,避免選擇含有燕麥、果粒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酸奶。 7. 選購酸奶時,要注意區(qū)分酸奶和乳酸飲料或含乳酸桿菌飲料。酸乳飲料或乳酸桿菌飲料是牛奶加酸乳或乳酸菌以及水、糖、香精、酸味劑調制而成的,蛋白質含量只有 1. 0% 左右,其成分和功能與酸奶有很大的差別,不是真正的酸奶。真正的酸奶蛋白質含量在 3. 0% 左右,根據(jù)說明書上蛋白質含量一項,就可以簡單把它們與酸奶區(qū)別開來。 五:肉類和海產(chǎn)水產(chǎn)品種類繁多,其中海鮮和河鮮一直是人體優(yōu)質蛋白以及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但是,海鮮和河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其中以海鮮的免疫原性較強,即使是熟的海鮮也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在 IBD 患者總體免疫功能過激、腸道黏膜屏障被破壞的情況下,魚生這一類生海鮮和河鮮除了加重腸道消化吸收負荷外,往往能夠引起明顯甚至嚴重的免疫反應,從而誘發(fā)或者加重病情。此外,生的海鮮和河鮮還可能含有致病性的寄生蟲等病原體,能夠引起 IBD 患者繼發(fā)寄生蟲感染。因此,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 患者禁食魚生這一類生海鮮和河鮮。即使是熟海鮮,活動期 IBD 患者也應該適可而止,因為部分 IBD 患者也會對熟的海鮮過敏?;顒悠?IBD 患者可適量食用熟的河鮮,尤其是魚湯及清蒸的河鮮,海鮮則不宜食用。緩解期 IBD 患者可酌情適量食用熟的河鮮,海鮮則宜慎用。 牛肉是豬、牛、羊肉等紅肉的典型代表,其蛋白質含量較豬肉更高、脂肪含量更低。牛肉還富含 B 族維生素和鉀礦物質,對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fā)育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臨床資料表明,IB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食用過多的牛肉等紅肉相關。因此,IBD 患者不宜過量食用牛肉。 對于活動期 IBD 患者尤其是小腸受累的 CD 患者而言,由于腸道結構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礙、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損,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牛肉燉湯或者牛肉羹為宜。緩解期則可酌情適量進食牛肉性食物,不宜過量進食。 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 患者都要避免進食沒有熟透的牛肉制品,因為未熟透的牛肉制品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而且難以消化。此外,煎制的牛肉和牛排即使熟透了也不宜食用,尤其是不能過多食用,因為含有較多的調味品和添加劑。 羊肉是中國人尤其中國北方居民優(yōu)質蛋白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因其價廉物美在全國范圍內均頗受歡迎。但是,羊肉是紅肉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認為與 IBD 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部分臨床資料也顯示,食用羊肉通常會誘發(fā)或者加重 IBD 患者病情。因此,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 患者不宜食用羊肉,尤其是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羊肉和羊排。 狗肉雖然不是中國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是,因為狗肉的美味以及民間普遍認可的滋補作用,無 論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民間都有食用狗肉的傳統(tǒng)。和羊肉一樣,狗肉性燥熱,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有臨床經(jīng)驗表明,食用狗肉常會誘發(fā)或者加重 IBD 患 者病情。因此,IBD 患者不宜食用狗肉。 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 鐵、磷等營養(yǎng)成分,而且價廉物美,非常受中國人歡迎。跟牛、羊肉等紅肉比,豬肉蛋白質的含量稍低,脂肪含量比較豐富。豬肝富含鐵元素,包括人體容易吸收的血紅素鐵,因此,缺鐵性貧血的IBD患者適量多吃豬肝可以有效補充體內缺乏的鐵元素,促進缺鐵性貧血的恢復。 炎癥明顯的活動期 IBD 患者以適量進食豬肉湯和豬肝湯為宜,營養(yǎng)豐富,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從而迅速改善營養(yǎng)不良、糾正缺鐵性貧血。緩解期 IBD 患者則可以酌情多樣化食用豬肉和豬肝。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IBD患者都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豬肉和豬排。 雞肉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雞肉蛋白質中富含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其含量與雞蛋清中的氨基酸譜極為相似。雞肉也是磷、鐵、銅和鋅的良 好來源,并且富含豐富的維生素 B12、維生素 B6、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 K 等。雞肉還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能夠降低對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因此,雞肉非常受國人的歡迎,是國人優(yōu)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對于腸道炎癥較重的活動期 IBD 患者,宜從少量清燉的雞湯開始,少吃多餐,隨著腸道炎癥的逐漸好轉,可逐漸增加雞湯分量。緩解期的 IBD 患者可適量多食用雞肉性食物。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 期,IBD 患者都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雞肉和雞排。 雞蛋是一種營養(yǎng)非常豐富的食物: 蛋白質和氨基酸比例非常適合人體生理的需要,很容易被身體所吸收,利用率高達 98% 以上; 鈣、磷、鐵和維生素 A 等微量元素含量很高,B 族維生素也非常豐富。因此,雞蛋被稱為“理想的營養(yǎng)庫”和“完全蛋白質模式”,是人體重要的優(yōu)質蛋白和其他營養(yǎng)來源。 對于 IBD 患者,尤其是活動期 IBD 患者,雞蛋以做成蛋羹食用為宜,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便于消化和吸收,糞渣也較少。切記,由于生雞蛋尤其是雞蛋清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會因為激活腸道黏膜免疫 系統(tǒng)產(chǎn)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而誘發(fā)或加重腸道炎癥, 從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因此,IBD 患者不宜吃生雞蛋。 鴨肉的蛋白質含量比其它畜肉高得多,而且鴨肉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鴨肉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明顯比豬肉和羊肉少。由于鴨肉具有通便之功效,而活動期 IBD 患者多有腹痛、腹瀉,因此,活動期 IBD 患者宜少吃或者不吃鴨肉。緩解期 IBD 患者可酌情適量食用鴨肉。 鵝肉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 煙酸、糖、微量元素,并且脂肪含量很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鵝肉的蛋白質含量比鴨肉、雞肉、牛肉、豬肉都高,賴氨酸含量比雞肉高。因此,IBD患者可適量食用鵝肉湯。不過,當腸道炎癥較重時,仍然不宜多食。 六:特殊食物由于 IBD 尤其是 CD 患者消化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不同程度的異常,所以應避免進食以煎炸方式烹飪的油膩食物,宜進食以蒸煮方式烹飪的清淡、易消化的物。 辛辣的食物,如辣椒、麻辣火鍋、芥末等,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會直接損傷消化道黏膜,同時還會刺激消化道蠕動和黏液分泌,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因此,IBD 患者不宜吃辛辣食物。 IBD 患者除了腸道炎癥外,常有胃腸道運動過激和感覺過敏,吃生冷食物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可誘發(fā)或加重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因此,IBD 患者,尤其是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吃生冷食物和冷飲。緩解期 IBD 患者生吃水果則并非嚴格禁忌, 不過,要注意食用的量和速度,宜少不宜多,宜慢不宜快,而且最好在飯后食用。 堅果,如板栗、杏仁、花生、核桃等,是植物的精華部分,一般都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油脂、礦物質、 維生素較高,對人體生長發(fā)育、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良好的功效。從營養(yǎng)角度來看,堅果無疑對 IBD 患者有諸多益處。但是,堅果通常難以消化和吸收,在消化和吸收過程中容易產(chǎn)氣,部分堅果因富含纖維素腸道代謝產(chǎn)物較多,這些對于 IBD 患者來說會明顯加重消化和吸收負擔,會誘發(fā)或加重腹痛和腹瀉,甚至誘發(fā)或加重腸道狹窄和穿透性病變。因此,活動期 IBD 患者不宜進食堅果,緩解期 IBD 患者則 可酌情適量進食堅果。 豆類以及豆制品一直在我國膳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豆類包括黃豆、蠶豆、豌豆、綠豆、黑豆等多個品種,以黃豆營養(yǎng)價值最高。豆類富含蛋白質,其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動物性蛋白質近似,是優(yōu)質蛋白質。豆類富含植物油脂,尤其是動物性食物缺 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卻不含膽固醇。豆類還含有較豐富的 B 族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無機鹽。豆制品如豆腐、豆?jié){、豆芽菜等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而且比干豆類容易消化和吸收。其中,豆腐是食藥兼?zhèn)涞募哑?,它含?8 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等。豆制品中含有一定的雌激素,對中老年女性有益。大 豆及其制品在腸道被消化和吸收時會分解一種能夠抑制乙羥基睪丸素的活性物質,對前列腺癌有保護作用,還可以防止脫發(fā)。豆類加工成豆腐后,因制作時使用鹽鹵,增加了鈣、鎂等無機鹽的含量,適合于缺鈣患者。豆芽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豆腐等豆制品不僅蛋白質含量不減,而且還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同時,各種豆制品美味可口,促進食欲。從營養(yǎng)和健康的角度來看,豆類和豆類制品對 IBD 患者無疑是有益的。因此,幾千年來,豆類及豆制品是中國人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豆類及豆類制品存在下列不利因素: 豆制品中的胰島蛋白抑制素能夠損傷胃腸道黏膜; 豆制品中豐富的嘌呤會促使胃液分泌,引起腹痛、腹脹等癥狀,還會誘發(fā)或者加重 IBD 患者可能合并的痛風; 豆制品還含有一種腸胃脹氣因子,它能促使人產(chǎn)生腸道脹氣、腹瀉以及消化不良等癥狀; 豆制品中的蛋白質能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因此,宜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權衡利弊,酌情適量進食豆類及豆類制品。
施嫣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9月26日2239
0
5
-
炎癥性腸病患者的飲食指導
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慢性反復發(fā)作的炎癥性疾病, 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 主要臨床表現(xiàn)如下: 腹痛 腹瀉 血便 體重減輕 約80%的CD和18-62% UC會出現(xiàn) 下面我們來主要談談體重減輕——營養(yǎng)不良,那么為什么炎癥性腸病的患者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呢? 1、攝入減少 由于進食可能誘發(fā)腹痛、腹瀉、梗阻和出血等胃腸道癥狀,造成患者進食恐懼,導致營養(yǎng)攝入減少; 2、丟失過多 由于腸壁炎癥、潰瘍和腹瀉的影響,從腸黏膜表面丟失的營養(yǎng)物質增加; 3、吸收力減弱 腸道不同部位和范同的病變對營養(yǎng)攝入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小腸吸收營養(yǎng)的作用大于結直腸,回腸的作用大于空腸。腸外瘺、腸內瘺以及反復小腸(尤其是回腸)切除會導致腸管吸收面積減少,不利于營養(yǎng)物質吸收; 4、能量消耗增多 活動期或合并感染的患者存在高分解代謝狀態(tài),增加能量消耗; 5、藥物影響 治療藥物(如激素、柳氮磺吡啶等)對營養(yǎng)和代謝產(chǎn)生不良影響,治療藥物引起的厭食、惡心、味覺改變及對蛋白合成、營養(yǎng)物質吸收、利用的影響。 雖然目前的大眾審美潮流是白骨精,追求所謂的骨感美。但過度消瘦、營養(yǎng)不良對炎癥性腸病的患者卻存在以下危害:如削弱抗感染力、影響切口愈合、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手術并發(fā)癥、降低生活質量、生長發(fā)育遲緩(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 在營養(yǎng)學界存在一條至理名言“If the gut works, use it”,只要腸道有功能,就應該使用腸道,即使部分腸道有功能,也應該使用這部分腸道。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炎癥性腸病的患者如何在飲食方面做到與之和平共處呢? 兩大原則需要牢記于心,一:富營養(yǎng)、能量,易消化;二: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少吃粗纖維食物:如種子、堅果、韭菜、芹菜等,大量的粗纖維會刺激腸道,加重病情;同時對于伴有狹窄的克羅恩病患者更是相對禁忌。 2、不宜吃生冷食物:指的是生冷瓜果、涼飯涼菜,尤其是夏天從冰箱取出的冰鎮(zhèn)飲料、水果。 3、忌刺激性食物:包括辣椒、韭菜、洋蔥、大蔥、芥末、酒等,這些食物會刺激結腸黏膜,導致黏膜充血、水腫,引起本病的復發(fā)。 4、不宜吃過多油膩性的食物,如肥肉、油炸煎炙的食物、黃油、人造奶油、蛋黃醬等,因為本身炎癥性腸病的患者吸收不良,嚴重時還會導致脂肪瀉。 5、食用海鮮要慎重,因為某些海鮮產(chǎn)品中的蛋白質易引起過敏,加重炎癥反應,所以在食用時要格外小心。 6、建議少食多餐,每日進食4-5次,減少腸道的負擔。 7、急性發(fā)作時建議食用容易消化且富含營養(yǎng)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溫度適宜、軟爛的粥,細面條等,必要時進食要素飲食。 8、對于有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應限制牛奶的攝入,因為乳糖的消化不良會導致腹痛、腹脹、腹瀉。當處于疾病活動期時也不建議喝牛奶及乳制品。 9、食物的烹調盡量選用燴、蒸、煮、燉為主,避免煎炸,盡量少用油。 10、最好建立一個飲食日記,詳細記錄引起胃腸道癥狀的食物名稱、進食量、烹飪方法、反應距離進食的時間、大便情況等等。從而對食物與自己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吃出健康好身體,與炎癥性疾病和諧共存。 另外,大家伙如果還有其他想了解的知識,可以掃碼關注“珠江消化之家”公眾號,給我們留言。
IBD科普健康號2021年09月24日1649
0
2
-
兒童炎癥性腸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2019
本文來源:中華兒科雜志, 2019,57(7) : 501-507. 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組非特異性慢性胃腸道炎癥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CD)、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未定型IBD(IBD unclassified,IBDU)。IBDU是指一種結腸型IBD,根據(jù)其表現(xiàn)既不能確定為CD,又不能確定為UC。近年隨著對兒童IBD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年齡小于6歲的IBD兒童有其獨特的表型,這類IBD被定義為極早發(fā)型IBD(very early onset IBD,VEO-IBD)。VEO-IBD中還包含新生兒IBD(小于28日齡)和嬰幼兒IBD(小于2歲)。VEO-IBD中被報道最多的是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及其受體基因突變。VEO-IBD因缺乏臨床特異性表現(xiàn)、病例數(shù)相對少、缺乏診斷金標準而導致診斷困難。當遇到發(fā)病年齡早、病情重、影響生長發(fā)育、伴嚴重肛周疾病、常規(guī)治療難控制、一級親屬有類似疾病史時,應高度懷疑VEO-IBD。 在北美及歐洲國家,兒童UC的發(fā)病率為(0.10~5.98)/100 000,兒童CD的發(fā)病率為(0.15~12.00)/100 000。在我國,兒童IBD發(fā)病率在近年顯著升高,從2001年的0.5/1 000 000上升至2010年的6.0/1 000 000。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兒童IBD協(xié)作組曾于2010年發(fā)表了"兒童炎癥性腸病診斷規(guī)范共識意見"。近年來,國內及國際對兒童IBD診治的研究進展很快,IBD的診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歐美國家、日本及我國成人消化學組均出臺IBD的診治指南或指導意見。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和臨床營養(yǎng)學組專家借鑒國外最新共識以及國內兒童IBD的臨床研究和實踐,在更新完善原有診斷規(guī)范共識意見上增加治療內容,經(jīng)過3次會議開放式討論和多次函審修改,形成"兒童炎癥性腸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為IBD患兒的臨床管理提供指導意見。 第一部分 IBD的診斷 一、IBD疑似病例診斷 腹痛、腹瀉、便血和體重減輕等癥狀持續(xù)4周以上或6個月內類似癥狀反復發(fā)作2次以上,臨床上應高度懷疑IBD。IBD常合并(1)發(fā)熱;(2)生長遲緩、營養(yǎng)不良、青春發(fā)育延遲、繼發(fā)性閉經(jīng)、貧血等全身表現(xiàn);(3)關節(jié)炎、虹膜睫狀體炎、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結節(jié)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等胃腸道外表現(xiàn);(4)肛周疾病,如皮贅、肛裂、肛瘺、肛周膿腫等。 二、IBD診斷標準 (一)CD 1.診斷標準: CD缺乏診斷的金標準,需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內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進行綜合分析,采取排除診斷法,主要排除腸結核、其他慢性腸道感染性疾病、腸道惡性腫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腸道病變,并隨訪觀察。 (1)臨床表現(xiàn):兒童CD最常發(fā)生于學齡期和青春期,發(fā)病高峰年齡為9~17歲。CD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包括慢性起病、反復發(fā)作的右下腹或臍周腹痛伴明顯體重下降、生長發(fā)育遲緩,可有腹瀉、腹部腫塊、腸瘺、肛周病變以及發(fā)熱、貧血等全身性表現(xiàn)。要注意的是,經(jīng)典的"三聯(lián)征"(腹痛、腹瀉和體重下降)只在25%的CD患兒中出現(xiàn),少部分CD患兒以肛周膿腫和肛周瘺管起病。 (2)內鏡檢查:內鏡下胃腸道典型表現(xiàn)為病變呈節(jié)段性、非對稱性、跳躍性分布,可見阿弗他潰瘍、裂隙樣潰瘍、縱行潰瘍、鋪路石樣腸黏膜、腸腔狹窄、腸壁僵硬等。結腸鏡檢查是CD診斷的首選檢查,鏡檢應達回腸末端。對于疑似IBD患兒需常規(guī)進行胃鏡檢查和小腸鏡檢查,小腸鏡檢查優(yōu)先考慮膠囊小腸鏡(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SBCE),氣囊輔助式小腸鏡(balloon-assisted enteroscopy,BAE)只在特殊情況下考慮,如經(jīng)胃鏡、結腸鏡檢查聯(lián)合組織活檢以及SBCE檢查后,仍不能確定IBD者,需考慮BAE進行組織活檢進一步明確。 (3)組織病理學檢查:內鏡檢查需進行黏膜組織活檢行組織病理學檢查,要求多段(包括病變部位和非病變部位)、多點取材。除了常規(guī)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外,對于有條件的單位,尚需進一步行抗酸染色、活檢組織結核桿菌的核酸檢測、EB病毒的免疫組織化學及原位雜交、巨細胞病毒免疫組織化學等檢查明確是否存在結核桿菌、EB病毒及巨細胞病毒感染。CD組織病理學特點為全層腸壁淋巴細胞增生、非干酪樣肉芽腫、局灶性隱窩結構異常、局灶性固有膜深部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增多、裂隙樣潰瘍、阿弗他潰瘍、黏膜下神經(jīng)纖維增生和神經(jīng)節(jié)炎、杯狀細胞通常正常。如為手術標本,手術切除標本大體病理特點為腸管跳躍性病變、融合的線性潰瘍、鋪路石樣外觀、瘺管形成、腸系膜脂肪包繞、腸腔狹窄、腸壁僵硬。 (4)影像學檢查:初診患兒用磁共振小腸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或CT小腸成像評估小腸病變,可發(fā)現(xiàn)IBD的特征性改變、評估腸道的炎癥范圍以及破壞的程度(狹窄或穿孔性病變)。對于年齡小于6歲患兒首選MRE進行小腸影像學檢查。盆腔磁共振成像用于檢測疑似或合并肛周病變的CD患兒,評估肛瘺及肛周膿腫的位置及范圍,評估手術及對藥物治療療效。腹部超聲檢查對回腸末端病變的敏感性較高,超聲檢查結果的精確性與檢查者的經(jīng)驗及專業(yè)程度有關。 2.診斷要點: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提出CD診斷標準的6個診斷要點,已在2010年兒童IBD診斷規(guī)范的專家共識意見中詳細說明,可供參考。CD完整的診斷包括臨床類型、疾病活動度、有無并發(fā)癥(狹窄、肛瘺)等。 3.疾病評估: CD診斷成立后,需進行全面評估病情,制定治療方案。 (1)臨床類型:可按巴黎分類進行分型。 (2)疾病活動度的評估:臨床上用兒童克羅恩病活動指數(shù)(pediatric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PCDAI)來評估兒童CD的疾病活動嚴重程度以及進行療效評價。將PCDAI
付朝杰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9月18日2923
0
0
-
兒童炎癥性腸病≠腸炎
炎癥性腸?。↖BD): 病因:尚不明確 類型: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未定型炎癥性腸病 病程:為慢性疾病,病程較長,甚至終身病變范圍:可全消化道 癥狀:慢性腹痛、腹瀉、體重下降、發(fā)熱等 檢查:消化內鏡、病理、糞便鈣衛(wèi)蛋白等 診斷:臨床表現(xiàn)+鏡下改變+病理 并發(fā)癥:腸梗阻、腸穿孔、肛周膿腫(肛瘺)等 治療難度:缺乏特效治療,需長期用藥,治療難度大 相關藥物:抗炎、免疫抑制、激素等藥物 預后:預后因人而異,規(guī)律治療大部分可不影響生活質量腸炎: 病因:多為感染,如病毒、細菌等 類型:可簡單分為病毒性腸炎、細菌性腸炎等 病程:多為急性病程,2周多可痊愈 癥狀:腹瀉、嘔吐、發(fā)熱等 檢查:一般無需特殊檢查,必要時可行糞便常規(guī)、病原學、血常規(guī)等檢查 診斷:臨床表現(xiàn)+檢查結果即可確診 并發(fā)癥:極少出現(xiàn)并發(fā)癥 治療難道:大部分可自愈,部分藥物控制亦有較好療效,治療難度小 相關藥物:口服補液鹽Ⅲ、益生菌、蒙脫石散、鋅劑等 預后:預后良好
董川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9月16日1484
0
4
-
IBD聊天室:當IBD遇上HBV該怎么辦?
炎癥性腸病(IBD)包括克羅恩(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在我國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該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當前對IBD的治療主要在于控制其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臨床上常規(guī)使用的大多數(shù)藥物都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但是,使用這些藥物控制異常免疫的同時也可能導致患者體內潛伏的病毒被激活,最常見的就是肝炎病毒,在我們國家乙肝病毒(HBV)尤為常見。 那么當IBD遇上了HBV該怎么辦?今天就讓我們就專門來聊聊IBD與HBV的那些事兒。 為什么治療IBD之前需要做肝炎病毒篩查呢? 許多患者在確診IBD之后,總希望趕緊開始治療,趕緊好起來。但作為醫(yī)生,我們在開始治療前需要首先進行全面評估,這就包括肝炎病毒(尤其是HBV)的篩查。很多患者也許會疑惑,查這些指標又治不了我的病,有必要花這個冤枉錢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個錢不僅花得一點也不冤枉,還相當?shù)闹诞敗<偃缫粋€IBD患者存在HBV感染而事先不知情,那么當他開始接受IBD相關治療(尤其是生物制劑或以免抑制劑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都可能導致HBV感染加重或再激活,后續(xù)可能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表現(xiàn)為抽血化驗時轉氨酶升高,以及眼黃、皮膚黃染、皮膚瘙癢等癥狀。更有甚者,出現(xiàn)爆發(fā)性肝炎、肝衰竭時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開始IBD治療前,未雨綢繆的進行篩查肝炎病毒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國內外多項指南也都建議IBD患者在首次確診時要進行HBV篩查,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兩對半檢測,如果發(fā)現(xiàn)乙肝表面抗原陽性,那么就認為存在HBV感染。鑒于隱匿性感染存在HBV再激活的風險,也有研究建議對乙肝表面抗原陰性,但是乙肝病毒核心抗體陽性的患者,進一步篩查乙肝病毒定量,也就是HBV DNA。 發(fā)現(xiàn)存在HBV感染該怎么辦? 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IBD患者存在HBV感染時,那么我們會根據(jù)患者情況確定IBD治療藥物的種類及劑量,同時建議部分患者進行預防性抗病毒治療。 這又是咋回事呢? 研究顯示,IBD合并HBV感染患者的HBV再激活風險與長期(>3個月)聯(lián)合(≥2種)應用免疫抑制劑和未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有關。除了免疫抑制劑之外,激素、生物制劑等IBD治療相關藥物也有導致 HBV 再激活的風險哦。 所以為了預防IBD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HBV感染加重或再激活的情況,我們就需要事先進行預防性抗病毒治療。 預防性抗病毒治療該怎么做? 關于預防HBV再激活的方案,不同國家的指南、共識意見略有不同。 我國和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共識意見推薦,對于即將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IBD患者,不論乙肝病毒定量水平如何,都是需要預防性的進行抗病毒治療,而且抗病毒治療應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前1-2周開始,持續(xù)至免疫抑制治療停止后至少12個月。 美國胃腸病學會共識建議高風險患者接受預防性抗病毒來預防HBV再激活,抗病毒治療需至少維持至結束免疫抑制劑治療后6個月;中風險患者可以使用抗病毒預防治療,也可密切監(jiān)測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定量,若出現(xiàn)陽性則應及時加用抗病毒治療;低風險患者不常規(guī)使用預防性抗病毒治療。 關于預防性抗病毒藥物的選擇,我們推薦優(yōu)先選擇耐藥率低且效果好的口服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這類藥物使用方便,每日僅需服用一片即可,而且我們醫(yī)院目前有國家集采的藥物供應,價格也十分親民,并不會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看似有點復雜,但大家伙不用慌,專業(yè)的事就交給我們即可,您需要的是給予我們信任和配合。 在抗HBV治療過程中,我們還會定期監(jiān)測患者的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定量。另外這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遵醫(yī)囑按時服藥,不要隨意自行停藥哦,這樣子也有 可能造成肝炎爆發(fā)的。 好啦,今天就嘮嗑到這里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疑問或者有希望了解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哦~
IBD科普健康號2021年09月07日1066
0
5
-
實用科普:炎癥性腸病患者在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
正如我們所知,新冠肺炎疫情從未停止,而且發(fā)生著迅速的演變,現(xiàn)德爾塔毒株正在全球范圍內蔓延。新一輪的疫情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使得人們對于新冠病毒的了解越來越多,同時提出的疑問也越來越多。 當然,炎癥性腸病患者(以下簡稱IBD患者)也不例外,在門診他們經(jīng)常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像我們這樣的情況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要停用或調整治療藥物嗎?能繼續(xù)工作嗎?…… 最近,歐洲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組織針對新冠肺炎期間炎癥性腸病的管理提出了10大注意事項,小編在這里將這些小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問:疫情期間IBD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避免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 第二、最好使用肥皂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第三、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不能用手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 第四、避免去人員擁擠場所 第五、要正確佩戴口罩 第六、建議所有IBD患者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第七、減少出行,尤其不要出門旅游 1.洗手有什么講究? 第一,你可以用肥皂水來洗手,洗20 - 40秒,注意確保沒有漏洗的區(qū)域。 第二、你也可以用含60 - 85%酒精的洗手液來洗手。但小編更推薦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喲,它比肥皂水更能有效清潔雙手。 2.為什么IBD患者要打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呢? 因為正在接受免疫調節(jié)治療的IBD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和肺炎球菌的風險要比其他人高一些,因此,為了避免在此次疫情期間感染這兩種病原體而共同導致肺部疾病,所以建議IBD患者接種這兩種疫苗。 第二問:沒有新冠肺炎癥狀的IBD患者是否應該停藥? 第一、有使用到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JAK抑制劑的IBD患者可以繼續(xù)使用。須注意的是,如有用到需要靜脈輸注的IBD藥物時一定要去到醫(yī)院使用 第二、要注意盡量減少激素類藥物的使用 第一、不能為了預防新冠病毒感染而自行減少免疫抑制劑或生物制劑的劑量 第二、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也不要隨意更換藥物,比如把英夫利西單抗轉換為阿達木單抗等 第三、雖然IBD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不比一般人群高,但也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第四、IBD患者接觸了新冠感染者后出現(xiàn)相關癥狀或發(fā)展為重癥病例的風險較一般人群高 藥物小知識: 免疫抑制劑類藥物:硫唑嘌呤、沙利度胺等 生物制劑:英夫利昔單抗(類克)、阿達木單抗等 JAK抑制劑:托法替尼等 激素類藥物:甲強龍、強的松、布地奈德、倍氯米松等 需要靜脈輸注的IBD藥物:英夫利昔單抗(類克)等 第三問: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是否應該停用IBD藥物? 第一、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和JAK抑制劑,須暫停使用 第二、如果患者正在使用生物制劑,須推遲使用 第三、如果患者正使用硫唑嘌呤與生物制劑聯(lián)合治療,須停用硫唑嘌呤 第四、患者應盡量減少或不使用激素類藥物 溫馨提示: 1.每天使用潑尼松的劑量不能超過20mg 2.口服布地奈德或倍氯米松的患者,如果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那么要停止口服這兩種藥物 3.在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之前,不能恢復IBD相關藥物的使用 第四問:醫(yī)生如何應對疫情期間IBD患者病情發(fā)作? 第一、新冠病毒感染和IBD病情發(fā)作會有相似的癥狀。因此,疫情期間懷疑有IBD發(fā)作的患者應該進行核酸檢測 第二、核酸檢測為陰性結果的活動期IBD患者,建議按照標準指南進行治療 第三、可以選擇皮下、口服等給藥方式以減少患者的就診次數(shù),并通過電話、網(wǎng)絡等手段對患者進行指導 友情提醒: 疫情期間病情發(fā)作也要記得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哦! 第五問:IBD患者和接診醫(yī)生需要特殊防護設備嗎? 不需要特殊防護設備,但應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IBD患者盡量不與其他人密切接觸并且要勤洗手 第二、患者看病以及醫(yī)生接診時都必須正確佩戴口罩 小提示: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去醫(yī)院看病盡量單獨前往哦,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你也不會孤單,因為醫(yī)護人員一直都在呀~ 第六問:醫(yī)生如何管理IBD門診患者就診? 第一、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電話隨訪等方式監(jiān)測和指導患者治療 第二、可以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居家糞便鈣衛(wèi)蛋白檢測,填寫調查問卷,進行快速藥物濃度檢測等方式進行隨訪 第三、建議患者就診前于當?shù)蒯t(yī)院完成常規(guī)檢查 第四、根據(jù)患者病情需要選擇診斷和病情監(jiān)測手段,盡量選擇腸道超聲、CT等無創(chuàng)影像學檢查,減少胃、腸鏡等侵入性檢查的使用 第五、疫情期間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建議安排IBD患者住院,也應減少不必要的門診隨訪 第七問:對于疫情期間的輸液中心有何建議? 第一、所有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都應該做核酸檢測 第二、輸液中心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減少患者的聚集,比如座椅之間應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 第三、所有患者在輸液中心就診時必須佩戴外科口罩 第四、所有IBD患者最好是按照常規(guī)的用藥周期和劑量使用生物制劑 第八問:接受免疫調節(jié)劑/生物制劑治療的IBD患者能否繼續(xù)工作?患有IBD的醫(yī)務工作者呢? 答:其實兩者都是可以繼續(xù)工作的,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都要避免接觸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第二、兩者在工作期間均應佩戴口罩 第三、情況允許時盡量采取遠程工作模式 第四、針對患有IBD的醫(yī)務工作者,其工作區(qū)域須轉移到低風險區(qū) 第九問:IBD患者在疫情期間如何評估自己是否要做內鏡檢查? 第一、有以下情況的患者,建議在疫情傳播風險降低后的3個月內應盡快進行內鏡檢查: 檢驗結果證實為輕度-中度急性發(fā)作,需內鏡下排除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患者 既往病理結果提示異型增生,需要長期監(jiān)測大腸癌的患者 已診斷有腸上皮異型增生,需要進行內鏡下病變切除的患者 第二、有以下情況的患者,建議在疫情傳播風險降低后的6個月內應盡快進行內鏡檢查: 儲袋炎 有急性發(fā)作癥狀但檢查結果不支持的患者 IBD 病程較長,需要監(jiān)測大腸癌的患者 資料卡: IBD患者的結直腸癌發(fā)展過程遵循炎癥→異型增生→癌癥的模式,從最初的炎癥發(fā)展到低度異型增生(LGD),再發(fā)展到高度異型增生(HGD),其中一部分病變可能會進一步發(fā)展為癌癥。因此,建議IBD患者接受結腸鏡檢查,以監(jiān)測異型增生或大腸癌的出現(xiàn)。 儲袋炎:是回腸(小腸的一部分)儲袋的炎癥。常見的癥狀包括大便次數(shù)增多,大便急、失禁,腹部絞痛。比較少有的癥狀是發(fā)熱、消瘦和血便。 異型增生:(又稱不典型增生)是介于良性和惡性之間的一種變化過程,但不能完全確定為惡性病變,簡單的說就是細胞形態(tài)或排列結構發(fā)生了改變。 第十問:疫情期間IBD患者能進行相關手術治療嗎? 第一、有以下危急情況的IBD患者應進行急診手術治療 急性腸穿孔 閉袢性腸梗阻 藥物治療無效的急性重癥結腸炎 不適合介入治療的活動性出血 第二、具有以下情況的IBD患者應盡快做擇期手術治療 侵襲性大腸癌和重度異型增生 藥物治療失敗的腸道狹窄 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腸穿孔 肛周膿腫 第三、沒有出現(xiàn)腸出血、腸狹窄、腸穿孔等并發(fā)癥的IBD患應推遲手術治療 第四、所有IBD患者在手術前都應做核酸檢測 第五、醫(yī)生在疫情期間做手術應佩戴N95口罩 好了,今天的知識分享到這里告一段落,如果大家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知識,歡迎在下方留言~
IBD科普健康號2021年09月07日982
0
1
炎性腸病相關科普號

胡品津醫(yī)生的科普號
胡品津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
消化內科
670粉絲5.3萬閱讀

潘亞敏醫(yī)生的科普號
潘亞敏 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東院
消化內鏡中心
120粉絲21.9萬閱讀

陳春球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春球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普通外科
172粉絲11.3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沈駿 主任醫(y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消化科
胃炎 70票
潰瘍性結腸炎 30票
腸炎 29票
擅長:擅長胃腸疑難病,尤其是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多年研究胃萎縮、腸化 -
推薦熱度4.3李毅 主任醫(yī)師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普通外科
克羅恩病 64票
腸梗阻 13票
結腸炎 2票
擅長: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的綜合治療,放射性腸炎、憩室炎等炎性腸病以及結直腸腫瘤的外科治療及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
推薦熱度4.3龔劍峰 主任醫(yī)師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普通外科
克羅恩病 61票
腸梗阻 26票
結腸癌 21票
擅長: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胃腸道腫瘤、家族性息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