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八醫(yī)學中心 放療科 大腸癌是直腸癌和結腸癌的統(tǒng)稱,也稱為結直腸癌。有資料顯示,我國大腸癌每年的新發(fā)病數平均以3%-4%的速度增長,已經嚴重的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很多人誤認為大腸癌只發(fā)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實不然,近年來年輕人中大腸癌的發(fā)病率也迅速上升,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大腸癌可能發(fā)生在任何年齡段,這并不是老年人的疾病”。因此,每個年齡段都不應該忽視。面對大腸癌,我們該做些什么? 上周我們講到了大腸癌的好發(fā)因素,除了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外,還包括遺傳、息肉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大腸癌的預防不僅包括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的直接預防, 還包括癌前病變的預防和治療。4點預防腸癌的武林秘籍,快來修煉!01合理飲食預防大腸癌1.增加高膳食纖維攝入 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40萬人參加的飲食與癌癥的大型調查結果顯示,高纖維飲食能有效減低40%的患癌癥風險,特別是結腸癌及直腸癌。高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腸道的蠕動、促進排便、減少廢物和毒素對腸壁細胞的損害,從而預防大腸癌。2.減少紅肉或加工肉的攝入 加工肉制品是指經過鹽腌、風干、發(fā)酵、煙熏處理過的肉類,如熱狗、火腿、牛肉干、肉罐頭等等;紅肉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等。研究發(fā)現,常食紅肉(在一項研究中指每天吃5盎司紅肉)的人,其患大腸癌的風險要高出其他人 24%。02科學用藥預防大腸癌1.葉酸 中國的一項研究發(fā)現:1 mg/d葉酸干預可降低結直腸腺瘤的發(fā)生,并發(fā)現血漿葉酸水平至少上升3倍(9.22/2.49 μg/mL)能有效的避免結直腸腺瘤的發(fā)生,從而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類非甾體抗炎藥能減少大腸腺瘤性息肉的發(fā)生,從而減少結腸癌的發(fā)生;近些年還有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在確診大腸癌后如果服用阿司匹林,能減少腫瘤復發(fā),提高生存率。3.維生素D 維生素 D 缺乏是造成大腸癌的風險因素之一。在《腸道》(Gut) 期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血液維生素D含量更高的人,患大腸癌的風險也越低。定期接受陽光照射、使用高質量安全日光浴床或服用維生素 D3補充劑,即可將維生素 D含量維持在每毫升 50-70毫微克的最佳范圍。 值得提醒的是,藥物的選擇要遵醫(yī)囑,切勿盲目服藥。03良好生活習慣預防大腸癌1.合理體育鍛煉 現代人的運動量減少,腸道的蠕動變慢,會增加大腸癌的發(fā)生。規(guī)律運動可以降低24%的大腸癌風險。每天從事30分鐘的有氧運動,就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腸道息肉轉變成大腸癌。2.控制體重 大量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會使人患大腸癌的概率增加一倍以上。為了您的健康,一定要把體重維持在一個理想的指標哦!3.避免長期吸煙和長期大量飲酒 吸煙與飲酒是大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煙當中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會對大腸產生刺激,從而引發(fā)大腸癌。大量飲酒也容易刺激腸道,因此,避免煙酒,可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4.養(yǎng)成健康的排便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保持健康的排便習慣,可以縮短致癌物質在腸內的停留時間。每次排便后,也應注意糞便的顏色與性狀有沒有異常。正常的大便頻率為一天一次,排便的最佳時間為每日清晨,排便的時長約為3~5分鐘。如果排便的時候看手機、雜志等會延長排便的時間,使血液在肛門處留滯時間增長,從而增加形成痔瘡的可能。04定期篩查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形成的高危因素分別為腸息肉史、黏液血便、慢性腹瀉,其形成的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對于此類腸道疾病的患者,應該更加提高警惕,積極治療腸道疾病,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做到早檢早防早治,以防癌變。 50歲以上、無癥狀者,建議每5年做一次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并每年做大便潛血 反應檢查; 如果有息肉、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險人群,建議3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息肉、幼年型息肉癥、遺傳性非息肉癥等高危險人群,則建議1至2年做大腸鏡檢查。最后再給大家介紹一些日常預防大腸癌的食物1.大蒜 大蒜是預防大腸癌最有效的食物之一,其中含有一定的揮發(fā)油,而這種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是大蒜素,是一種植物殺菌素,此外還含有硒、硫等礦物質,這些礦物質也有很強的抗癌功效。2.大白菜 可別小看大白菜,它有著很強的解熱除煩的效果。而且大白菜含有的粗纖維素還可以刺激到胃腸蠕動,可以讓身體內的廢物以及致癌物盡快排出,幫助預防腸癌。3.蘋果 蘋果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復合碳水化合物、食物纖維外,還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而它所含有的纖維素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增加糞便體積,而且有利于大腸癌的康復。4.火龍果 火龍果具有降低膽固醇,潤腸等功效。它的果實與莖汁對腫瘤以及病毒感染有抑制的作用,所以患有大腸癌的患者可經常食用火龍果。5.香蕉 香蕉含有豐富的鎂、鉀元素,這些物質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患有大腸癌的患者,也可以經常食用香蕉。6.葡萄 葡萄含有的白藜蘆醇可防止正常細胞癌變,并能抑制已惡變細胞的擴散。中醫(yī)認為葡萄有益氣補血、除煩解渴、健胃利尿的功能。2019年05月23日
1034
0
0
-
施承民主治醫(yī)師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胃腸與疝外科 直腸癌的出現由排便異常開始,給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痛苦不堪。放療是直腸癌治療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能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病痛,但也會給患者帶來生活上的不適,因此飲食對患者的康復十分重要,那么直腸癌患者放療期間的飲食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1、患者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情況,多吃一些營養(yǎng)豐富,清軟滋潤,容易下咽的食物,如甘蔗汁,牛奶等比較好。同時,吃獼猴桃、蘆筍、桂圓等對減少副作用有幫助,還有像鵝血、黑木耳、鵪鶉、薏米、泥螺、綠豆、金針菜、蘋果、絲瓜、龜、甲魚,這些對患者身體恢復都是有幫助的。 2、指導病人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無刺激性的食物,以加強營養(yǎng),增強體質,確保放療順利進行。 3、放射治療中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記性膀胱炎癥狀,應及時告知主管醫(yī)生,多飲水有利于膀胱炎好轉。 4、照射區(qū)皮膚保持清潔干燥,禁用任何有刺激性的肥皂或藥物,禁用熱水袋、電熱毯、冰袋、膠布等,勿用力擦洗、搔抓、剃刮,防止紫外線照射和風吹雨淋,冬季注意保暖,建議穿寬松柔軟棉質衣服,對照射區(qū)皮膚觸痛、瘙癢嚴重,出現滲液、結痂者、切勿自行處理,應及時報告主管醫(yī)生。 5、放療中應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時間,如出現疲乏無力等不適,應及時告知主管醫(yī)生。及時調節(jié)室內溫度及濕度,保持良好的光線與通風。 除了飲食方面,還要注意直腸癌放療中出現的身體反應,最常見的放療反應為骶部和會陰部的皮膚反應。護理要點為:保持局部皮膚干燥、清潔,減少皮膚刺激和摩擦,內褲經常換洗保持清潔,選用透氣性好、輕柔無刺激的純棉衣服。如果患者皮膚出現紅斑或有刺激癥狀,可用1%~2%的薄荷粉或1%的氫化可的松霜涂抹。2019年05月08日
3203
0
4
-
2019年04月28日
1218
0
0
-
2019年04月18日
5614
0
7
-
馮利主任醫(yī)師 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中醫(yī)科 今天要給大家講一下腫瘤患者的飲食原則:——每天在門診上,回答最多的問題莫過于“大夫,大夫,海參、靈芝、冬蟲夏草這些我能吃么?”“大夫,大夫,牛羊肉、雞肉、魚我能吃么?”“大夫,大夫,喝中藥期間有沒有什么忌口的?”通常這些問題都會像連珠炮一樣噴射而出,搞的我們都不知道先回答哪個好?其實大家提問的心理,我們都可以理解,所以今天給大家說一下,腫瘤患者的飲食遵循哪些原則?個人建議腫瘤患者在飲食搭配上要以飲食均衡、營養(yǎng)搭配為原則。對于患者來說,并不存在絕對的什么食物可以吃、什么食物不能吃的說法。但也要注意避免過食辛熱、厚味之品,做到飲食有節(jié),不過饑過飽,也不過食油膩肥甘,不食油炸、煎、烤、熏制食物。其次,常常困擾患者家屬的問題就是應不應該給腫瘤病人補充營養(yǎng)。目前大致有兩個觀點:一部分人認為,腫瘤病人營養(yǎng)缺乏嚴重,應該要吃得好、補充營養(yǎng);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由于腫瘤細胞攝取營養(yǎng)的能力比正常細胞強,營養(yǎng)好反而滋養(yǎng)了腫瘤細胞,會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因而反對加強營養(yǎng)。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補充營養(yǎng)會加速腫瘤生長。一提到營養(yǎng)問題,大家就忍不住的想問剛才說到的每天回答的最多的問題,那么也就是接下來我要給大家說的第三點,海參、冬蟲夏草、靈芝孢子粉這些東西能吃嗎?這些營養(yǎng)品呢,也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在中西醫(yī)結合規(guī)范治療基礎之上,根據患者的病情、脾胃功能,及經濟條件選擇1~2種營養(yǎng)品食用即可。關于進補這事兒,也切勿盲目。癌癥病人及家屬往往關注身體康復的速度,忽略了進補的時間和性質,不分時令季節(jié)條件和補品性味,一哄而上,適得其反,這是一大忌。按照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滋補通常可分為四類: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很多患者家屬在選擇補品上,往往不了解患者的體質屬性,不知道自己體質屬于氣虛、血虛、陰虛還是陽虛,隨意將補藥同雞、鴨、龜等燉食,殊不知任何物質的陰陽屬性決定了患者康復的好壞與否,甚至可能會引發(fā)癌癥的復發(fā)或加重,得不償失。所以,進補切忌過偏失衡。同時,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喝中藥期間的忌口問題——相信很多人也聽說過關于中藥忌口的問題吧,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普通人可以遵循這些原則,但是針對腫瘤患者,可以不必要求那么嚴格,只把握住辛辣刺激的少吃即可。還有乳腺方面疾病的患者要少食豆制品,甲狀腺方面問題的患者要少吃海產品。2019年04月12日
6996
9
23
-
范彪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腫瘤醫(yī)院 胃腸腫瘤中心 “大夫,病人需要忌口嗎?”,“可以吃辣的嗎?”,“有人說得腫瘤吃的越好腫瘤長得越快”等,諸多此類問題經常困擾著病人,也讓門診醫(yī)生頭疼不已,那么到底癌癥病人的飲食該不該有這么多顧慮,目前有哪些常見誤區(qū)總結如下,希望能幫助癌癥患者。 誤區(qū)1 吃得越有營養(yǎng),腫瘤會長得越快? 門診經常碰到很瘦的病人,以素食為主,很少吃肉和蛋之類的食物,病人或家屬會說:“有朋友說得了腫瘤不能吃太營養(yǎng)的食物,否則會導致腫瘤變大,所以我們不讓吃肉?”,甚至有時候一些醫(yī)生也會這樣要求病人限制飲食,但實際上腫瘤細胞的生長跟病人吃多少營養(yǎng)并無關系,癌細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搶奪正常細胞養(yǎng)分,即使病患營養(yǎng)不良,癌細胞照樣增長,饑餓只會讓病人身體消耗的更快,加速疾病惡化。根據美國癌癥協(xié)會研究的結果,癌癥病患飲食熱量至少應增加20%,且目前無證據顯示人體增加養(yǎng)分,會使癌細胞成長更快,反而有許多病患因養(yǎng)分充足而長期存活。做為消化腫瘤科的醫(yī)生,在臨床工作中對病人的營養(yǎng)也是關注最多,營養(yǎng)狀況好的患者在對治療的耐受性和預后方面都明顯要好于營養(yǎng)狀況差,消瘦的患者。癌細胞可以“餓死”的說法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 誤區(qū)2 癌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繼續(xù)變瘦是必然的,不必太在意? 癌癥患者在治療中體重繼續(xù)下降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1.接受放射、化療時,會因為副反應如:口腔潰瘍、惡心,食欲不佳導致體重下降;2.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爭搶營養(yǎng),病體對抗腫瘤消耗體力;3.食道、胃等消化系統(tǒng)的癌癥影響?zhàn)B分吸收。在這個過程中,體重與病人的治療效果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說治療如果有效,腫瘤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即使有一些副反應,但在副反應消失后體重會很快恢復,尤其是消化系統(tǒng)腫瘤,這種表現尤其明顯;在治療過程中如果病人體重下降一定要考慮原因,治療的副反應引起的則需要通過一些方式減輕不良反應,增加耐受;如果是因為消化道腫瘤影響吸收,則可以通過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補充腸內營養(yǎng)劑等,提高營養(yǎng)成分攝入。研究顯示50%患者在確認罹癌時體重都已下降,腫瘤細胞影響人體代謝,變瘦是必然,但是治療時給予搭配適當營養(yǎng)支持,對改善病人身體狀況,提升存活率大有幫助。 誤區(qū)3 肉類會助長癌細胞,吃素比較好? 很多病人或家屬相信“吃魚、雞肉、牛肉等對身體不好”,這些信息的獲取一般來自于網絡、某些病人或朋友,而且相對于專業(yè)醫(yī)生的話,病人和家屬更愿意相信這些非正規(guī)途徑得來的信息,越是流傳的他們越是相信,例如有些手術后病人,相信魚肉、雞肉等是“發(fā)物”,會引起傷口不愈合,所以術后長時間吃素食,造成熱量、優(yōu)質蛋白質攝入不足,組織細胞修復的必須成分不足而引起傷口不愈合,同時免疫力持續(xù)下降還會增加感染機會。 因此提醒廣大患者 “肉類不會加速腫瘤癌細胞生長”,吃素癌友除多吃各種蔬菜水果,更要補充全谷、豆類、蛋、奶,均衡飲食,這樣可以幫助機體盡快恢復健康。 誤區(qū)4 癌癥患者飲食盡量清淡,最好少吃油膩? 均衡的營養(yǎng)攝入才是維持身體健康之本,即使清淡飲食,也要需要補充其他機體必備的營養(yǎng)元素,而油脂中含有人體必備的脂肪酸,好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等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還有堅果等,癌癥患者應多攝入,對提升免疫力很有幫助。 誤區(qū)5 癌癥患者忌食“辛辣”等食物 醫(yī)生還經常會被問及“得了癌癥是不是就不能吃辣的了?”,可能很多醫(yī)生往往會習慣性的給患者肯定的答案,但實際上這些回答往往是缺少根據的,國內很多地方吃辣已經成為習慣,然而并沒有在腫瘤的發(fā)病率、死亡率等方面高于其他地區(qū),而吃辣會刺激腫瘤生長加速更是沒有任何根據,辣只是人的味覺,和酸甜苦等并無特殊差別,很多病人只有吃辣食物才有食欲,而得了腫瘤之后,因為這樣誤解,則被要求完全忌口,這樣一來,腫瘤本身以及放化療都會引起食欲減退,再改變吃辣飲食習慣,往往會讓病人更加沒有食欲,這樣對病人的康復也就沒有任何好處。 誤區(qū)6 只要能打營養(yǎng)針,吃不下也沒關系? 很多病人住院后會要求醫(yī)生給輸營養(yǎng)液,認為靜脈補充幾天營養(yǎng),身體就會更好,不吃都沒關系,而實際上,人體腸道的營養(yǎng)來源主要是靠食物進入腸道吸收的,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粘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從而也易感染,因此只要能吃,就一定要盡量通過正常方式攝入營養(yǎng)成分,補充的方式可以用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靜脈給予脂肪乳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往往很難為人體吸收,更多是以能量形式消耗掉,甚至普通的點滴,還不如喝運動飲料更能補充體力。即使是醫(yī)療用完整營養(yǎng)素(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劑、電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可維持改善病危、無法進食的病人營養(yǎng)代謝,但也不宜長期使用。 總的來說,腫瘤患者因為惡性腫瘤本身的消耗以及治療帶來的影響,對營養(yǎng)的攝取相對于健康人群要求更加細致,營養(yǎng)一方面要有側重,另一方面也更需要均衡,切不可因為一些流傳的說法而對患者飲食給予限制。2019年03月31日
4492
32
49
-
劉寧主治醫(yī)師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放療科 腫瘤患者的營養(yǎng)誤區(qū)比任何其他疾病都要多,其中最常見的誤區(qū)是忌口、偏飲偏食、迷信素食、迷戀保健品,其后果只能是營養(yǎng)不良、生活質量下降、生存時間縮短。破除誤區(qū)、傳授科學營養(yǎng)知識、提出合理飲食、營養(yǎng)建議十分重要。常見的問題什么食物可以預防和治療腫瘤?如何吃可以使患者更快恢復?是否需要忌口?魚、肉可以吃嗎?吃素有效嗎?“辟谷”能餓死腫瘤嗎?人參、冬蟲夏草等保健品及補品可以吃嗎?與腫瘤患者一起吃飯會被傳染嗎?......NO.1魚、家禽、家畜等是發(fā)物、是酸性食品,能吃嗎?實際上,上述動物食物都是優(yōu)質蛋白質來源,腫瘤患者蛋白質需求高于健康人。2009年歐洲腸外腸內營養(yǎng)學會(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指南提出:腫瘤患者的氨基酸需要量推薦范圍最少為1g/(kg·d)到目標需要量的1.2~2g/(kg·d)之間。腫瘤惡液質患者蛋白質的總攝入量(靜脈+口服)應該達到1.8~2g/(kg·d),蛋白質中的三種常見氨基酸,即亮氨酸、纈氨酸和異亮氨酸的統(tǒng)稱支鏈氨基酸(BCAA)應該達到≥0.6g/(kg·d),必需氨基酸應該增加到≥1.2g/(kg·d)。嚴重營養(yǎng)不良腫瘤患者的短期沖擊營養(yǎng)治療階段,蛋白質供給量應該達到2g/(kg·d)。而且營養(yǎng)學沒有發(fā)物及酸性食品之說,更何況人體有強大的酸堿平衡系統(tǒng)。單純素食無益于健康,主張葷素搭配,主張粗細搭配,植物性食物占70%~80%,動物性食物占20%~30%。粗加工食品與精加工食品搭配,細糧(米、面)與雜糧(玉米、小米、紅薯等)搭配。反對忌口,反對偏食,建議增加食物品種,每天進食20種以上食物,每周進食30種以上,食物或營養(yǎng)素來源(包括產地)愈雜愈好:南方人增加一些北方食物,北方人增加一些南方食物;山區(qū)人增加一些海產品,海邊人增加一些山產品;西方人增加一些東方食物,東方人增加一些西方食物。NO.2人參、冬蟲夏草等保健品及補品可以吃嗎?保健品是保健品食品的通俗說法,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有補氣益血的阿膠,抑制腫瘤生長轉移的人參皂苷Rg3,提高免疫力的靈芝孢子粉,改善生活質量的保健品比如黃芪、三七等,這些都是中藥類保健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尚無充足的證據證實這些補品的抗腫瘤作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大量有關保健品的廣告,使腫瘤患者迷信“冬蟲夏草”、“燕窩”、“人參”、“靈芝”等貴重補品,但保健品不等于營養(yǎng)素,不主張常規(guī)補充保健品,推薦以增加果蔬攝入量來補充植物化學物。日常飲食不足的腫瘤患者應該首先選擇腸內營養(yǎng)劑進行口服補充。建議腫瘤患者應該選擇適合腫瘤患者的身體特點和營養(yǎng)狀況的專用營養(yǎng)品。NO.3“辟谷”能餓死腫瘤嗎?腫瘤的“饑餓療法”是指切斷為腫瘤提供營養(yǎng)的血管,阻止腫瘤的生長,抗血管生成藥物就是這個機理。即使患者不進食,腫瘤細胞也會搶奪患者的營養(yǎng)繼續(xù)生長。饑餓不能餓死腫瘤細胞,只能引起營養(yǎng)不良,導致體重丟失,導致免疫力下降,使腫瘤生長更快,患者生存時間縮短。動物研究發(fā)現:高蛋白質配方喂養(yǎng)動物體重增加,腫瘤體積縮小,生存時間延長。營養(yǎng)良好不會促進腫瘤生長,而會提高免疫功能,幫助殺滅腫瘤,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NO.4缺乏營養(yǎng)多喝湯就可以嗎?傳統(tǒng)觀念認為營養(yǎng)都溶解在湯里面了,要補充營養(yǎng)喝湯就行了。于是,每天雞湯、魚湯、排骨湯......胃容量沒多少了,飯、菜、肉也吃不進去了,營養(yǎng)狀況卻沒有改善。湯里面除了大量的水分和一些可溶性物質外,不溶性成分很少。一般來說,肉湯、雞湯蛋白質含量僅有1%-2%,遠不及肉塊15%-20%的蛋白質含量。白白濃濃的湯,看似營養(yǎng)豐富,其實是乳化的脂肪。因此每天喝大量的湯、不吃肉來補充營養(yǎng)是不可取的。適量喝湯能夠促進食欲,增加消化液,有開胃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蛋白質仍在肉里,建議將湯和肉一起吃。如果吞咽困難、咀嚼困難、發(fā)熱、臥床等腫瘤患者需要進食流食的話,可以將各種食材,如糧食類、蛋類、奶類、肉類、魚類、豆制品、蔬菜類等,分別制備軟爛,單獨或混合用勻漿機(豆?jié){機)打碎,制成糊,熬成粥,這樣既便于吞咽又有利于消化吸收。NO.5是否需要忌口“辛辣”食物?沒有研究發(fā)現吃辣的地區(qū)腫瘤發(fā)病率、死亡率高于其他地區(qū)。辣只是一種味覺,與酸、甜、苦無異。適量辣椒是可以的,但是不要過量。NO.6腫瘤會被傳染嗎?癌癥是不會傳染的。癌癥這種疾病,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沒有明確的傳染性,但是肝癌的患者大部分都有肝炎,乙肝或者丙肝,如果它本身具有活動性,那么它就會有一定的傳染性。NO.7放化療期間出現骨髓抑制只用大棗、香菇、花生、豬皮等食補升血可以嗎?沒有哪種單純的食物具有明顯增加白細胞、血小板的功能。很多食物中的成分有促進骨髓巨核細胞增殖、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等作用,但食物中有效成分極少,難以起到治療作用,進食過多影響正常其他事物進食,且易造成胃腸不適。食補只能起到輔助效果,不能替代藥物。NO.8已經打營養(yǎng)針了,不吃飯也能滿足營養(yǎng)嗎?人體通過胃腸道進食是自然狀態(tài),營養(yǎng)吸收最好的部位是胃腸道,經口或胃腸道給予的腸內營養(yǎng)更符合生理需要。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黏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壞,從而也易感染。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進食障礙,可建立起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通道(置入營養(yǎng)管等),只要腸道有功能,就使用它。除非無胃腸道功能或胃腸道不能利用,才會考慮輸注腸外營養(yǎng)。2019年03月19日
3494
9
11
-
李威主任醫(yī)師 北京同仁醫(yī)院 腫瘤中心 惡性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營養(yǎng)支持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惡性腫瘤患者到最后的終末期,都會出現惡液質。惡液質是患者營養(yǎng)不良導致嚴重消耗后身體出現的極度虛弱的狀態(tài)。這個階段的患者非常的虛弱、痛苦煎熬。一旦出現惡液質,患者的生命也就快走到了盡頭。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防止營養(yǎng)不良及腫瘤惡液質的發(fā)生,增強患者的體質、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卻陷入了很多的誤區(qū)。誤區(qū)一:多喝湯可以補充營養(yǎng)很多人普遍認為,用眾多的高營養(yǎng)食材,如豬蹄、羊肉、烏雞、牛骨等,熬湯,把殘渣扔掉,然后把湯喝掉,這樣才能最好的補充營養(yǎng)。因為“精華都在湯里”。這也是有很多人都喜歡給得腫瘤的患者煲湯。但其實,無論是哪種湯,主要的成分是水,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很少。雖然里面也含有少量的營養(yǎng)物質,但是大量喝湯,會產生飽脹感、稀釋胃酸,并不利于進食,也無助于補充營養(yǎng)。湯對于一部分進食困難的患者,也許有一點的營養(yǎng)補充作用。但是不如牛奶、粥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如果是給只能進流食的臥床腫瘤患者補充營養(yǎng),可以將土豆、各種肉、蔬菜、豆制品等等攪拌成糊,單獨食用,或攪進粥里,然后讓患者食用,這樣效果比湯好多了。誤區(qū)二:吃的越多,腫瘤生長得越快不少腫瘤患者選擇素食或吃半飽,因為認為這樣可以限制腫瘤的營養(yǎng)供給。但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據證明,這種飲食方式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正常的機體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來維持正常的日常功能。腫瘤患者同樣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如果腫瘤患者接受化療、放療、手術等等治療,則機體需要更多的能力來支持運轉。營養(yǎng)狀態(tài)好的患者對于治療的耐受要明確優(yōu)于營養(yǎng)狀態(tài)差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好的患者的治療選擇也要更多些。美國癌癥協(xié)會曾有報道,腫瘤患者需要的營養(yǎng)比正常人高約20%。肉類、蛋類、牛奶、豆類等都是優(yōu)質的營養(yǎng)來源,也是機體修復損傷的重要原材料。因此,癌癥患者不要忽視營養(yǎng)補充。餓死癌細胞的饑餓療法沒有任何依據。誤區(qū)三:“發(fā)物”會加速腫瘤生長“發(fā)物”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一種說法,一般包括羊肉、苜蓿、韭菜、海鮮、豆芽等等食物。這些食物可以刺激機體內的毒物釋放,或加重炎癥反應,這些會使有傷病,包括腫瘤,的患者病情加重。這種說法仍待考證,目前并沒有確實的研究證據證明這一點。而且其與腫瘤的相關性也需要驗證。而豐富的飲食對于營養(yǎng)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沒有必要一味躲避“發(fā)物”。誤區(qū)四:盲目依賴保健品和抗癌食物很多患者在網上、電視上,或從患友、朋友和親戚那里聽到某些保健品、抗癌食物可以起到抑制腫瘤的效果,因此單純依賴這些補品抗癌。這是完全錯誤的。市面上的保健品并沒有明確的抗癌效果。如果證據充足,那么國家就應該把他們列入醫(yī)學的藥典當中來推廣了。很多此類補品都號稱有抗癌、加強營養(yǎng)的作用。這些補品中可能加入了具有報道中有抗癌作用的成分,但很多抗癌成分是需要在特定的情況下,用足夠的劑量和正確的用法才可以發(fā)揮抗癌效果的。保健品里的這些成分都不能夠達到這些要求,因此也不要指望他們可以起到抗癌的效果。很多人重視保健品而忽視了正常飲食,這也是不正確的。保健品、抗癌食物并不能代替正常的飲食所提供的充足、豐富的營養(yǎng)。過度依靠保健品,反而會影響正常飲食,容易引起營養(yǎng)不良。誤區(qū)五:打營養(yǎng)針、輸營養(yǎng)液就不用正常吃飯了營養(yǎng)針和營養(yǎng)液是配置出來給不能正常飲食或者出現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用的,是不得已的營養(yǎng)補充方式。雖然營養(yǎng)針和營養(yǎng)液的配方精細,但仍然無法完全替代吃飯。正常餐飲提供的營養(yǎng)比這些更加全面,能更有力的為患者提供持續(xù)的營養(yǎng)。而且長期的打營養(yǎng)針或靜脈輸營養(yǎng)液,不從正常的人體消化道進食,會導致消化道黏膜萎縮,消化功能減退,導致更嚴重的營養(yǎng)和健康問題,得不償失。大量研究已經證實,在患者無法正常飲食的時候,可以用營養(yǎng)針或營養(yǎng)液給患者提供過渡性的營養(yǎng)支持。一旦患者恢復了飲食能力和腸道功能,則應盡快回復正常飲食方式。正確的飲食習慣,對腫瘤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質量。錯誤的誤區(qū)要盡量規(guī)避。2019年02月15日
15345
33
62
-
宗華副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胃腸外科 常言說得好:病從口入!確實,很多疾病都是因為不衛(wèi)生的飲食導致的,這類疾病多是感染性疾病,比如痢疾、寄生蟲病等。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這種因為飲食不衛(wèi)生導致的疾病越來越少,而另一類從口而入的疾病越來越多,那就是“富貴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這些都跟吃得太好、太多有關系。再比如今天宗醫(yī)生要說的主角——結直腸癌,也和飲食有很大的關系!結直腸癌是發(fā)生在結腸和直腸的惡性腫瘤,通常說的腸癌就是指結直腸癌。根據WHO網站提供的IARC(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數據,結直腸癌目前在我國處于高發(fā)態(tài)勢,其發(fā)病率排在第二名的位置,2018年全年預計發(fā)病人數為148萬。而且,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國的腸癌發(fā)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結直腸癌(colorectum)發(fā)病排第二位上海地區(qū)結直腸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看過宗醫(yī)生之前文章的親應該都知道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有哪些,高齡、遺傳以及生活習慣等都可能導致癌癥的發(fā)生,其中飲食是十分關鍵的因素。今天,宗醫(yī)生會總結出哪些食物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哪些食物會降低這種風險,并且能夠預防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同時,針對正在治療或者治療結束的結直腸癌患者,推薦一些有助于康復的食物。該避免哪些食物很多研究都已經證實,進食過量的紅肉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凹t肉”是什么肉呢?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出的定義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肌肉,包括牛肉、小牛肉、豬肉、羊肉、小羊肉、馬和山羊?!毖芯勘砻鳎杭t肉吃得多能直接導致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在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蔬菜水果和纖維素進食減少,間接的增加患癌風險。一項基于意大利北部地區(qū)居民飲食結構調查的研究表明,那些喜歡吃紅肉,以及蛋類、芝士和其他油膩食物,而且喜歡吃精制淀粉類食物的人,比那些喜歡吃素食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高兩倍。近期也有研究也顯示:每日增加100克肉類或者紅肉,會明顯增加結直腸癌風險12-17%。據2015年IARC的報導,每天進食50克加工肉類,比如腌肉或者臘腸,可以增加患腸癌風險18%。這個證據讓WHO直接把加工肉類食品認定為“致癌物”。2018年年初,不健康飲食的對身體的危害再次成為了頭條,英國醫(yī)學會會刊BMJ的一篇專業(yè)論文指出:“過度加工的食品可能增加各種癌癥發(fā)生的風險”。怎么預防?該吃什么?進食過多紅肉和加工食品會增加人體結直腸癌的發(fā)生風險,那我們該吃些什么來保護自己的身體呢?根據ACS(美國癌癥協(xié)會)的推薦,水果、蔬菜和纖維類食物可以減少這種風險,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了這個結論。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Loma Linda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素食主義者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低。研究者研究了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類型:純素食,一點動物類食品都不吃的蛋奶素食,吃蛋和奶,但不吃肉的魚素食,吃魚,但不吃肉的半素食,吃少量肉和魚的相較于非素食者,這四種飲食結構都可以降低癌癥的發(fā)生率。2017年的一項研究也證實食材的色彩越豐富越好,建議把各種顏色的水果和素材都加入個人食譜中。有趣的是,他們用和人類基因組相似度高的豬來做動物實驗,發(fā)現紫薯可以預防腸癌的發(fā)生。這可能和根莖類蔬菜含有減少人體促炎癥蛋白的成分有關,我們知道炎癥是腸癌的發(fā)病風險之一。地中海式飲食是公認的健康膳食結構,最近,研究人員發(fā)現這種飲食可以很大程度上預防結直腸癌的發(fā)生。這種結構中幾乎沒有紅肉,主要是水果、蔬菜、堅果、全谷物食品,還有魚類和家禽類,以及少量的酒和軟飲料。治療期間和治療后該怎么吃按照美國波士頓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的飲食指南,處在大腸癌治療期間的患者同樣要盡量保持飲食的多樣性,多吃不同種類的水果和蔬菜,以支持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建議正在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盡量少食多餐。他們還建議要多喝水,避免飲酒和咖啡,因為這些可能會影響一些藥物的藥效。但也有出自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研究指出,如果在治療期間每天喝4杯咖啡,460mg咖啡因,可以把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復發(fā)風險降低一半。JAMA(美國醫(yī)學會腫瘤學雜志)去年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同樣證明高纖維素含量飲食可以提高非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多吃全谷物食品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在2017年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發(fā)布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吃大約57克木本堅果,比如腰果、榛果、核桃、阿月渾子果(開心果),可以將III期腸癌患者治療后的復發(fā)率降低一半,死亡率降低53%。有些結直腸癌患者在治療后又出現另一種惡性腫瘤,這種不幸是由于個體的患癌體質決定的。ACS的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樣可以預防癌癥患者出現第二腫瘤,維持合適的體重,注重素食,避免飲酒等,是結直腸癌患者應該時刻注意的問題。而更有意思的是,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Victor Moreno醫(yī)生和他的團隊發(fā)現,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比遺傳因素更容易導致結直腸癌的發(fā)生。這意味著結直腸癌多半真的是“吃出來的”,如果對個人生活習慣進行干預,可能會讓結直腸癌患者有更好的預后。所以,總結一下:1、要想身體好,一定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結直腸癌和飲食有很大的關系。2、盡量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纖維素的食物,可以預防結直腸癌。3、正在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要少食多餐,保持飲食的多樣性,蔬菜、水果的種類越多越好。多吃全谷物等高纖維素含量的食品,可以提高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4、對于治療結束的患者,同樣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適量的進食堅果,避免飲酒,維持合適的體重,這些對于降低腫瘤復發(fā)的幾率都有好處。參考文獻1Food consumption and 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in north‐eastern Ital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1 January 19922Diet and colorectal cancer.Can Fam Physician. 2007 Nov; 53(11)3Consump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BMJ2018;3604Vegetarian Dietary Patterns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s.JAMA Intern Med.2015;175(5)5Risk Model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Spanish Population Using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Results from the MCC-Spain study.Scientific Reports. 2017;7這么多人都在轉發(fā),為什么你不能是其中一個?文丨宗華 圖丨源自網絡2019年01月11日
6168
12
17
-
朱巍瑩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 普外科 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腸癌手術后的病人問:醫(yī)生,我以后吃東西怎么注意?有忌口嗎?尤其喜歡問:那些“發(fā)物”是不是不能吃?病人們所指的“發(fā)物”基本上是指雞肉,海鮮之類,甚至連雞蛋未能幸免,真的有病人告訴我:她不吃雞蛋,只吃鴨蛋。所以,我感覺很有必要和患者朋友們聊一聊這個話題。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緊張,所謂的“發(fā)物”會導致癌癥復發(fā)的說法,只是一種民間誤傳,一種“偽科學”?!鞍l(fā)物”是中醫(yī)的一種概念,但翻遍任何一本中醫(yī)典籍,都找不到吃“發(fā)物”會導致癌癥復發(fā)的說法。實際上,中醫(yī)所說的“發(fā)物”,是指吃了之后可能會引起過敏的食物,比如有人對海鮮過敏,那么海鮮對他/她來說,就是“發(fā)物”。 任何一種食物,都有其相應的營養(yǎng)價值,那些“發(fā)物”,其實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只要平時不對其過敏,手術后適量進食,對因手術創(chuàng)傷、化療副作用造成人體自身的蛋白等營養(yǎng)損失,是非常有益的補充。 那么,是不是腸癌等消化道手術后的飲食就可以“百無禁忌”、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呢?我現在就這個問題,聊一聊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不同于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手術后的飲食還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的。我認為在手術后至少半年內,那些增加消化功能負擔的食物應盡量避免。比如糯米類制品(如燒麥、粽子)等粘性強的食物,堅果類(瓜子、花生、核桃)、玉米等硬的食物,個別人甚至連一些傳統(tǒng)零食如綠豆糕,月餅等都需要避免。因為病人在手術之后,胃腸蠕動、分泌等消化功能虛弱,再加上手術造成的腸粘連因素,吃了這類食物難以消化,“淤積”在腸道里,引起腹脹腹痛,甚至腸梗阻。我也曾多次遇到病人進食了這類食物后,導致腸梗阻,不得不來急診就醫(yī),有的甚至需要手術解除梗阻。白白蒙受了身體的痛苦,而這些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的。 另一種常見的誤區(qū)是過度“進補”,今天一只甲魚,明天一只海參,其實這種所謂的“補品”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不一定比普通食物更高。只是在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生活條件差,平時的營養(yǎng)跟不上,才會在生大病時吃營養(yǎng)價值相對高一些的“補品”,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好了,平時食物里的營養(yǎng)我認為已經足夠,不必過度“進補”。 還有一種現象需要注意,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朋友,容易聽信一些人或者商業(yè)機構天花亂墜的宣傳,高價買很多“保健品”。很多所謂的保健品,價格很高,但并沒有其宣傳的那么高的藥用或者營養(yǎng)價值,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沒有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等管理部門的審核許可,就非法流入市場。所以特別勸各位老年患者朋友,面對眼花繚亂的各種“保健品”,一定要保持警惕,不可盲目聽信。2018年12月23日
14043
22
49
直腸癌相關科普號

胸科李醫(yī)生
李新 主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
胸外科
658粉絲2438閱讀

肖鋒醫(yī)生的科普號
肖鋒 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直中醫(yī)醫(yī)院
腫瘤科
16粉絲1841閱讀

杜培準醫(yī)生的科普號
杜培準 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普外科
13粉絲2658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