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東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骨科 1、屈肘:站立位,將手臂放在一側。慢慢向上彎曲手臂,直到您的手接觸肩膀為止。保持此位置15-30秒,重復10次。2、旋轉腕關節(jié):以正確的角度彎曲肘部,然后用手掌向上伸出手。慢慢旋轉手腕,以使手掌面對面。保持五秒鐘,然后釋放并重置30次。3、被動屈肘:將肘部支撐在毛巾上,然后用另一只手將手臂輕輕彎曲朝同一肩膀。確保保持手腕伸直。保持這個位置一分鐘,然后重復四次。4、伸肘:兩只手臂握在頭頂上方。向后向后彎曲手臂,直到手臂無法進一步走,然后放松到起始位置。完成1-3套,每套以10個重復。5、旋前/旋后:肘部放在桌子上,抓住鐵桿(兒童可以抓玩具),然后向左、向右下方旋轉,來回訓練。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手腕保持伸直。重復此練習10次。6、擰毛巾:坐在椅子上,用雙手握住毛巾。沿相反的方向扭動毛巾,重復10次,然后向相反的方向擰10次。2023年12月14日
122
0
0
-
黎逢峰主任醫(yī)師 南京鼓樓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肘關節(jié)是全身最奇怪的一個關節(jié),損傷后很容易發(fā)生關節(jié)僵硬,許多患者需要行松解手術,然而松解不到位或術后康復鍛煉不到位,治療效果不盡如意,有些患者甚至不如手術前。如何康復鍛煉,目前還沒存在爭議,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我目前治療肘關節(jié)僵硬患者超過500例,絕大部分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很多完全恢復正常,下面介紹下我的理念和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肘關節(jié)松解術后康復鍛煉的目的是維持肘關節(jié)松解手術效果,什么意思呢?比如手術松解到30度-130度,那術后康復鍛煉的目的是鞏固和維持這30度-130度的手術松解效果,而不是想通過康復鍛煉繼續(xù)增加角度,練出10度-140度的效果出來(道理很簡單,作松解手術的都是康復無效患者,既然術前康復無法增加角度,術后也是一樣)。換一句話講,就是患者治療效果的高度手術時就決定了,術中松解徹底、角度大,術后康復痛苦小、效果好,因此選擇手術醫(yī)師很重要,不同的醫(yī)師手術松解效果天差地別。如果術后鍛煉時很費勁、很痛,說明術中松解不徹底。2、如何康復鍛煉也很重要,不恰當的康復鍛煉會使手術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喪失殆盡。很多患者問我,手術后是不是由康復科指導康復鍛煉,我說我親自指導康復鍛煉,但鍛煉得靠自己和親人朋友。為什么呢?因為術后康復鍛煉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長達2個月,康復科醫(yī)師并不是治療的第一責任人,不大很盡心的一直陪著或指導康復鍛煉。而手術醫(yī)師是治療的第一責任人,除了患者和親人外,最想患者肘關節(jié)恢復正常的就是手術醫(yī)師了,因此手術醫(yī)師除了手術外還懂得康復,指導患者和親人積極參與,往往能收到奇效。3、康復鍛煉分為CPM機輔助鍛煉、由旁人輔助鍛煉、由健手輔助鍛煉、借助重物或靜力性支具鍛煉三種方式。不建議使用CPM機器,根據患者情況建議主動鍛煉和力量訓練、建議日常生活中使用患肢。鍛煉的過程中,要遵循緩、慢、柔的原則,切忌快速暴力,既可以減少疼痛和阻力,還可以防止關節(jié)損傷,每次盡量壓倒底(判斷標準為感受到肌肉的最大阻力并出現痛點,但這種痛是可以耐受的痛而不是劇痛,出現劇痛說明鍛煉過度了),然后維持一段時間(可以讓周圍軟組織膠原得到最大的重塑和延伸),每天鍛煉盡量分散進行(我推薦至少4次/天,就是早、中、傍晚、睡前),鍛煉完后用支具交替固定在最大屈曲位和最大伸直位。4、每個患者的具體病情不同,因此術后康復的進程和表現存在個體差異。但鍛煉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術后1-2周(早期康復),第二階段:術后3-6周(中期康復),第三階段:術后7-12周(后期康復)。3-6周是康復的關鍵期,此期膠原會沉積,患肘每次鍛煉開來后會反彈,下次鍛煉時會感覺重新僵硬了,患者需樹立信心,堅持不懈的康復鍛煉,6周后反彈會慢慢的減輕,8周時會明顯減輕,反彈較輕微了,12周時基本就穩(wěn)定下來了。4、下面介紹一個病例:女性,56歲。因“左肘創(chuàng)傷后關節(jié)僵硬5年”而入院。入院后診斷為“左肘關節(jié)僵硬、左肘關節(jié)異位骨化”。入院后行“左肘關節(jié)關節(jié)鏡清理和松解+尺神經松解前置術”。術后第2天開始康復鍛煉(鍛煉方法見附件視頻,可見鍛煉時很輕松,患者無痛苦,說明術中肘關節(jié)松解徹底,如松解不徹底,鍛煉時很費勁且很痛)。術后近2個月患者患肘就恢復正常(活動度見視頻)限于篇幅,在這里我僅僅作了大致的講解,更具體的細節(jié)問題,可以通過好大夫咨詢我!圖1:術前可見左肘旋轉功能正常,因此旋轉不需要手術改善圖2:術前可見左肘伸直和屈曲明顯受限,活動度45度-90度。圖3:手術完成后,術中可見左肘伸直和屈曲很輕松的完全正常圖4:術后近2個月,患肘伸屈恢復正常2021年07月28日
6165
1
10
-
李松建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 骨科中心 注意事項: 1. 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guī)情況制定,具體執(zhí)行中需視患者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yī)生指導下完成。 2. 功能練習中存在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 肌力練習應集中練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后再進行下一組。肌力的提高是中后期功能恢復的關鍵因素,必須認真練習。 4.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余身體部位(如健側上肢、腰腹、雙腿等)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huán)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 5. 早期關節(jié)活動度練習,每日只進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復多次練習,引發(fā)骨化性肌炎等嚴重后果!如活動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jié)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必要時及時復查。) 6. 活動度練習后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jié)腫、痛、發(fā)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關節(jié)的腫脹會持續(xù)整個練習過程,直到關節(jié)活動度正常、肌力恢復刺激因素消失才會完全消失。但必須控制腫脹的程度,不可持續(xù)增加,應總趨勢是在逐漸消退。如腫脹增加、局部紅、腫、熱、痛明顯,必須停止練習,增加冰敷次數,并及時就醫(yī)! 一·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等長肌力練習;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功能練習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較低,組織存在較為明顯的炎性反應,故以靜力練習為主(即負重保持某一姿勢直至疲勞的練習方法)。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10次/組,10-15秒保持/次,2-4組連續(xù)練習,組間休息30秒,至疲勞為止。 早期絕對禁止以反復屈伸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fā)炎癥及腫脹,造成骨化性肌炎等嚴重不良后果。 (一)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后,開始盡可能多的活動手指,進行張手握拳練習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如疼痛不明顯,可活動腕關節(jié)。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二)術后1天-1周 1、張手握拳練習,5分/組,1組/小時;同時活動腕關節(jié)。(對于促進循環(huán)、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開始肩關節(jié)練習——在不增加肘部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全范圍活動肩關節(jié),以避免制動造成肩關節(jié)的粘連(肩周炎)及肌肉的萎縮。尤以45歲以上中老年患者應加強此練習。 3、根據手術的不同,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開始關節(jié)活動度的練習。 4、冰敷:關節(jié)活動度練習后必須即刻冰敷15-20分,以防止腫脹。如平時感到關節(jié)腫、痛、發(fā)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二·初期:(2—4周) 目的:減輕疼痛;加強活動度及肌力;逐步提高關節(jié)靈活性。 (一)術后2周: 1、在以上練習的基礎上,逐漸增加主動屈伸的活動量,可在被動練習后主動屈伸5-10次,并逐漸增加次數及動作幅度,2-4組/日。 2、強化肌力 1)肱二頭?。ㄇ猓┘×毩?坐或站立位,上臂保持一定的位置,拳心向上(無負重),前臂向內彎屈(即彎屈肘關節(jié))至50-60度。保持10-15秒/次,10次/組,2-4組/日。 2)肱三頭肌(伸肘)肌力練習 站立位,上肢伸直上舉,曲肘,肘關節(jié)保持伸直動作 10-15秒/次,10次/組,2-4組/日。 伸直受限明顯的患者,可能需要輔助伸直位的夾板或石膏托在夜間睡眠時佩帶以幫助肘的伸展練習。 力量練習前期無負重,后期可根據自身情況負重,不得有明顯疼痛,可勉強完成10次即有疲勞感的重量較為適當。 (二)術后3-4周 強化肌力及活動度練習。肘關節(jié)的活動度練習很難有規(guī)定的進度(某些手術對角度的練習有特殊要求,術后醫(yī)生會專門告知),由于組織條件不同個體差異很大,練習中的反應會有很大不同,不能盲目追求進度,在不增加關節(jié)腫脹疼痛的前提下每周可見明顯進步即可。否則將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 屈曲 這期間屈肘角度小于90°。如圖所示,患者平躺,用健側手控制好患肢的位置,患肢上臂的角度不固定,能通過調整保證前臂水平即可,在前臂遠端施加負荷,在充分放松的前提下勉強堅持10分鐘左右,每天1-2次。練習時如果刺激過于強烈無法放松或者疼痛感過強,可以減少負荷甚至去除負荷。此時,充分放松以及堅持足夠的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素,練習時要注意動作質量。 屈肘角度超過90°。如圖所示,患者坐在床邊或桌邊,前臂頂在床沿,用身體前傾來增加肘關節(jié)的屈曲角度,由于軀干力量較大,還要控制好前傾的力度,保證安全。 如果在活動中感到不適,也可以在前臂與床沿之間墊一個墊子減少不適感。通常每次練習2-3分鐘,間隔不超過半分鐘,連續(xù)進行15-20分鐘/組。當然也可以用健側手協(xié)助完成動作。 伸直 坐在床邊,患肢前臂伸出床外,在前臂遠端施加負荷,充分放松,盡量堅持15-20分鐘,1-2次每天,為了舒適,在肘關節(jié)下方可以加設墊子。特別注意,伸直練習由于同屈曲練習方向相反,需要互相間隔3-4個小時進行。 簡便的伸屈鍛煉還可以通過JAS或是CPM來來實現 旋后 坐在桌邊,肩關節(jié)放松,屈肘(必須),前臂平置桌上,手握一長柄重物,讓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外傾倒。抓握時注意避免過度用力,抓住即可,此時僅有涉及抓握的肌群發(fā)力,并不影響旋轉肌肉的放松。如果旋轉受限嚴重,也可以適當用健側手協(xié)助重物向外傾倒 旋前 動作和旋后練習類似,方向正好相反,其余要求完全一致。 三·中期:(5周—3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jié)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jié)靈活性?;謴腿粘I罡黜椈顒幽芰?。 隨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xù)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活動度練習時,應在關節(jié)有牽拉感處持續(xù)牽伸5-10分鐘,以拉伸關節(jié)周圍攣縮的組織,使其逐漸延長,使關節(jié)更為靈活。 此期間隨運動量的增加應密切注意關節(jié)的腫、痛程度,絕對禁止忍痛勉強練習。 四·后期:(恢復運動期4—6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強化肌力,及運動中關節(jié)的靈活性與穩(wěn)定性。逐漸至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此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 站立位伸肘彈力帶訓練 患者健側手持彈力帶一端置于腰背部,患側手持彈力帶另一端, 向上牽拉彈力帶至肘關節(jié)伸直,每次持續(xù)5-10秒,10次一組,共3組。 跪位伸肘彈力帶訓練 患者雙膝觸地,健側手按壓彈力帶,患側手向后牽拉彈力帶至肘關節(jié)伸直(圖11- 10)。每次持續(xù)5~10秒,每組10次, 共3組。 術后3個月運動員可開始專項運動的基本動作練習。 ※如為韌帶修補手術,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關節(jié)在運動中的穩(wěn)定及安全,必要時可戴護肘或彈力繃帶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本文僅供康復參考,不負有醫(yī)療責任,隨訪好主治醫(yī)生。2020年08月11日
2209
1
4
-
2020年07月17日
2113
0
1
-
2019年01月29日
5
1
0
-
湯合杰主治醫(yī)師 南醫(yī)三院 康復醫(yī)學科 1、屈曲練習方法:被動訓練:用健側手握住患肢的小臂遠端(不是手部),用力向內(胸前)推扳動,實現被動屈曲動作。主動靜力性微痛訓練:坐在桌邊,將雙側小臂頂在桌沿上,借助上半身的緩慢持續(xù)前移力量實現肘關節(jié)屈曲角度的推進,這種方法更加穩(wěn)定。每次練習可以達到2-3分鐘左右,總共練習時間在20分鐘以內完成,盡量使每次練習獲得成果,避免暴力及過多次數的推拿。 2、伸練習方法:仰臥平躺在床邊,患肢小臂伸出床外,充分放松,盡量堅持20分鐘。必要時可以患肢手握小沙袋或者是其他重物加強牽伸效果。 3、10次為1組,每天3組,每組訓練結束及時冰敷,注意冷敷方法。 4、建議日?;顒舆m當使用患側肘關節(jié),治療期間盡量避免過量運動。 6、屈曲和伸直練習之間要間隔3小時以上進行。 本文系湯合杰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5年12月20日
11347
1
1
-
陳西民副主任醫(yī)師 青島市中心醫(yī)院 手足創(chuàng)傷外科 兒童肘關節(jié)脫位及肘部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橈骨頸骨折、尺骨近端骨折),石膏外固定或鋼針內固定去除后,需要盡快進行活動練習,否則會出現肘關節(jié)伸直、屈曲、旋轉功能受限,嚴重者會落下后遺癥,影響肘關節(jié)活動功能。早期幫助孩子功能鍛煉非常重要。一般來說,肘關節(jié)脫位復位,石膏外固定2-3周后去除石膏,馬上行活動練習;肘部骨折無論是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還是鋼針內固定(包括鋼針留置皮內或皮外),3-4周最遲4-6周均需開始進行肘關節(jié)活動練習。由于早期訓練產生疼痛,兒童對疼痛普遍產生恐懼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差,配合差,因此應提前向兒童說明,爭取家屬和兒童的配合,即心理治療。合理安排兒童參與日常活動,使用肘關節(jié)而避免兒童用健側肢體代替患側肢體活動,比如鼓勵兒童用患側手拿物、拍球、遞東西,大部分患者經過鍛煉功能即可恢復正常,一般不需要專業(yè)康復機構輔助練習。避免家長或非專業(yè)人員幫助患者被動活動,以免造成二次骨折或者因活動劇烈造成局部充血水腫,骨化性肌炎癥形成,后期關節(jié)活動障礙甚至強直。以下為主動肘關節(jié)練習方式:伸直肘關節(jié)練習患兒取端坐位,肘與桌面等高,將患肘置于桌上,將毛巾塊折疊肘約125px高墊于肘關節(jié)下方,手掌朝上,手中握一蘋果或相應兒童感興趣的物體,矚其放松肌肉用力伸肘關節(jié)至最大,每次10個,每天分早中晚共3次,要求伸直幅度一次比一次逐漸加大。屈曲肘關節(jié)練習患兒取端坐位,肘與桌面等高,將患肘置于桌子邊沿,手掌心朝向自己,將患肢前臂遠端背側靠在桌子邊緣,利用身體前傾動作向前屈曲肘關節(jié),同樣每次10個,每天分早中晚共3次,伸直幅度一次比一次逐漸加大。旋轉肘關節(jié)練習患兒取端坐位,肘與桌面等高,患者雙前臂平放于桌面,雙手握拳大拇指朝為中立位,拇指旋轉朝向內側為旋前,拇指旋轉朝向外側為旋后,同樣每次10個,每天分早中晚共3次,伸直幅度一次比一次逐漸加大。注意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每天都有少許的進步,大部分患者肘關節(jié)功能就可以恢復至正常。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采取正確方法進行活動練習。2014年10月22日
10851
1
2
肘關節(jié)脫位相關科普號

司振陽醫(yī)生的科普號
司振陽 副主任醫(yī)師
南京市中醫(yī)院
兒科
590粉絲99.8萬閱讀

魏寬海醫(yī)生的科普號
魏寬海 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2792粉絲19.7萬閱讀

俞志濤醫(yī)生的科普號
俞志濤 主任醫(yī)師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小兒骨科
3782粉絲134.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