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春江主治醫(yī)師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 兒科 曾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無數(shù)寶媽、寶爸是在孩子的哭鬧中度過,有一種撕心裂肺的哭,你怎么哄都未必能哄好,直到哭到聲嘶力竭,哭不動為止,這種哭鬧叫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是一種行為綜合征,表現(xiàn)為健康嬰兒難以安撫的煩躁或哭鬧行為,每天出現(xiàn)3h以上,每周持續(xù)≥3 d,并持續(xù)3周以上。嬰兒腸絞痛通常于2周齡發(fā)作,6~7周齡為發(fā)作高峰,3~4月齡自行消失。大約20%的小嬰兒受其困擾。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腸絞痛癥狀可自行消失,但有研究表明,與無腸絞痛癥狀嬰兒的父母相比,腸絞痛嬰兒的父母會更頻繁和廣泛地就醫(yī),并更容易尋求一些未經證實的、具有潛在風險的方法來安撫哭鬧的嬰兒。而且,嬰兒腸絞痛會增加照料者心理困擾和抑郁癥的發(fā)生,阻礙母嬰關系的良好發(fā)展,并可能導致嬰兒受意外傷害和家庭功能受損。 嬰兒腸絞痛是如何發(fā)生的呢? 嬰兒腸絞痛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胃腸動力異常、腸道菌群失調、乳糖不耐受以及心理社會因素等都可能參與嬰兒腸絞痛的發(fā)生,但均無確切的證據(jù)。此外,嬰兒腸絞痛還可能與胃食管反流、食物過敏、腸激素失調、睡眠問題、煙草暴露以及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失調有關。尚無研究報道嬰兒腸絞痛的發(fā)生與性別相關。此外,嬰兒腸絞痛的發(fā)生無明顯的家族史,也與所在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無關。 1.1 胃腸動力異常 胃腸動力異??赡苁菋雰耗c絞痛的病因之一。嬰兒發(fā)育中的腸道神經系統(tǒng)暫時性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嬰兒腸道運動增強,導致腸道痙攣,尤其是在生命最初幾周 。胃腸道中含有多種參與腸道蠕動的調節(jié)激素,如血管活性肽、胃泌素、胃動素和胃饑餓素等。以往研究顯示,在腸絞痛嬰兒中這些激素可能存在異常,如促進胃排空,增加小腸蠕動和減少運輸時間的胃動素濃度顯著增加。 1.2 腸道菌群失調 研究表明,腸絞痛嬰兒腸道菌群與健康嬰兒腸道菌群不同。腸道菌群失調或腸道內非共生菌在腸道內的定植如何引起嬰兒腸絞痛癥狀的發(fā)生尚不清楚。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也是嬰兒腸絞痛的誘發(fā)因素。 1.3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腸乳糖酶缺乏或不足,使乳糖未能在小腸完全分解和吸收,當乳糖進入結腸后,由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發(fā)酵,產生乳酸和氫氣等,從而使結腸迅速擴張,并引起疼痛;而結腸中的乳糖和乳酸產生的滲透壓可造成水分的大量滲入,導致腸道進一步擴張。腸絞痛嬰兒的癥狀類似有腸脹氣和脹痛。然而,一項研究顯示,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對減少嬰兒哭鬧并沒有明顯的效果,乳糖不耐受與嬰兒腸絞痛可能并無直接關系。 1.4 自主神經系統(tǒng)失調 目前普遍認可的假說認為,嬰兒腸絞痛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平衡密切相關。神經系統(tǒng)受損如貓叫綜合征患兒往往有異??摁[的表現(xiàn);此外,早產兒和小于胎齡兒發(fā)生過度哭鬧的風險明顯增加。都為假說提供支持。 1.5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因素如心理社會問題、家庭暴力、親子互動缺乏或父母的焦慮,在嬰兒腸絞痛的發(fā)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嬰兒腸絞痛與各種圍生期因素有關,包括母親的教育程度、吸煙習慣、家庭暴露等。母親或父親在孕期存在抑郁癥狀,會大大增加嬰兒生后過度哭鬧的發(fā)生?;寄c絞痛的嬰兒通常較為急躁和敏感,有著“難養(yǎng)”的氣質。然而,這種氣質并不能解釋嬰兒持續(xù)長時間哭鬧的原因,只能認為是一個驅動因素。兒童行為發(fā)育學者認為,嬰兒腸絞痛可能預示著該嬰兒存在人格障礙問題。嬰兒腸絞痛似乎更容易發(fā)生在無喂養(yǎng)經驗且焦慮(尤其是母親)的家庭中。嬰兒的行為問題與母親的焦慮相互作用,導致父母與嬰兒之間的正?;邮苡绊懀瑡雰号c照料者之間的正?;邮芨蓴_可能是加重嬰兒腸絞痛的因素。另有研究指出,腸絞痛嬰兒母親較健康嬰兒母親更敏感。親子間互動質量較差與嬰兒過度哭鬧明顯相關。 1.6.喂養(yǎng)障礙 母乳喂養(yǎng)不當是嬰兒哭鬧的重要混雜因素。母乳喂養(yǎng)困難,如存在乳頭定位困難、口腔運動障礙、舌系帶過短或感官處理問題等,很可能導致敏感的嬰兒形成根深蒂固的哭鬧、煩躁,甚至對喂養(yǎng)感到厭惡。母嬰之間生理和心理因素與雙方規(guī)律喂養(yǎng)方式受損密切相關,最終可能導致后期的喂養(yǎng)困難。 怎么診斷是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的臨床診斷是基于嬰兒哭鬧行為的特點:突發(fā)的、無法安慰的哭鬧;常伴有肢體語言,即膝蓋彎曲、握緊拳頭及面部扭曲(常常通紅)共同表現(xiàn)出一副痛苦的狀態(tài)。此外,診斷嬰兒腸絞痛前應排除器質性疾病所引起的腸絞痛。 羅馬Ⅲ標準提出了以3個“3”為標準的診斷,即嬰兒哭鬧和煩躁不安必須突然發(fā)生突然停止≥3 h/d,至少3 d/周,持續(xù)3周以上。然而,這些標準在臨床診斷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羅馬Ⅳ標準從臨床角度對嬰兒腸絞痛的診斷做了一些改變,強調嬰兒腸絞痛的診斷標準應分為臨床診斷標準和臨床研究標準兩部分。臨床診斷標準需滿足以下條件: (1)癥狀開始和停止的年齡段2020年04月07日
1494
0
1
-
田艷濤主任醫(yī)師 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 胰胃外科 前兩年受邀北京衛(wèi)視養(yǎng)生堂節(jié)目,偶遇同期特邀嘉賓北京人藝88歲高齡耄耋之年的老演員李濱老師,老先生談吐間精神矍鑠,反應神速,睿智幽默。在節(jié)目組化妝間,與相聲演員李寬的幾句對話,對先生的反應速度可見一斑:“你哪的?”,老人家開門見山?!拔冶本┑摹保?胖子李寬不加思索,立馬回答?!皬U話!我問你哪個團的。”看來, 看來以耍嘴皮子和腦子好使為特點的年輕專業(yè)相聲演員也望塵莫及。 節(jié)目中,老人家把自己的生活起居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觀眾,老人家有個非常好的習慣,值得所有人學習?!罢f句糙話,我喜歡撒泡尿照照自己!”老太太幽默地說。這句話的本意是“也不看看你自己的德行!”,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自己能吃幾碗干飯的意思。老人家卻把話糙理不糙的把自己大小便后“察言觀色”的習慣一語道出。 對于大便的觀察更為重要。在坐便排便結束時一定不要人還沒有離開就動手沖掉,要觀察一下它的性狀。正常的大便可以成型,成黃色。如果大便排完后在表面上有少量新鮮血,多是痔瘡的表現(xiàn)。 對于大便的觀察更為重要。在坐便排便結束時一定不要人還沒有離開就動手沖掉,要觀察一下它的性狀。正常的大便可以成型,成黃色。如果大便排完后在表面上有少量新鮮血,多是痔瘡的表現(xiàn)。 醫(yī)學上常說“陶土洋大便”是說大便的顏色呈灰白色,之所以大便是黃色,是因為有膽汁混在其中。所以“陶土洋大便”多是由于腫瘤或者結石、炎癥等原因阻塞了膽管,膽汁不能正常排入腸道,缺少了膽汁的參與,最終的大便顏色不言而喻成了陶土色。當然,位于農村、牧區(qū)衛(wèi)生條件比較差的朋友們,更注意觀察大便中有寄生蟲混在大便中排出體外的情形,如蛔蟲、絳蟲等。 筆者曾在早年的工作中,遇到胃癌術后,體內的蛔蟲由于饑餓,在胃腸道內四處亂竄,從手術的胃腸吻合口鉆入腹腔造成腹膜炎的情況,不得已再次開刀。還有來自西藏牧區(qū)的胃癌患者,術后絳蟲的頭節(jié)從十二指腸殘端鉆出,造成內漏的慘痛經歷。 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察言觀色”何其重要,在“低頭凝視或者回眸的一個眼神中”,沒準就會發(fā)現(xiàn)疾病的一些早期危險信號。再加上深入檢查,有可能發(fā)現(xiàn)一些器質性病變。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往往是早期階段,受益的是我們每個人自己啊。2020年03月11日
2726
4
3
-
龐艷華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地壇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大家好,我是大便,先別露出嫌棄的臉,畢竟我也曾經是美味的食物,經過你的腸道消化后,就成了被遺棄的“廢物”。沒關系,我還是要以德報怨。因為在你肚子里溜達了一圈,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在你沖走我之前請看我一眼,我會告訴你我發(fā)現(xiàn)了啥…。 下圖是一張有情懷且權威的便便下圖是一張有情懷且權威的便便分類法↓↓↓ ● 1類和2類,大便含水分少,你便秘了~ ● 3類和4類, 正常的便便哦~ ● 5類和6類,水分有點多,有拉肚子傾向! ● 第7類,你已經拉肚子啦! 便便的顏色也能反映出疾病↓↓↓ 希望大家不枉我一番苦心,正所謂“前世五百次的祈求,只為換你今生一次回眸”,沖走我之前留意下我的形狀、顏色,可能會幫你逃過一劫。記住,有異常及時去醫(yī)院!2020年03月11日
1555
0
0
-
于衛(wèi)星主治醫(yī)師 即墨區(qū)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生活中有時會感覺到肚子咕嚕咕嚕響,伴有腹脹,排氣增多等令自己跟尷尬的情形。夜間為著,往往會影響到睡眠! 肚子咕嚕響是什么?肚子咕嚕響醫(yī)學上稱之為腸鳴音。正常人每分鐘4-5次。當超過10次/分稱之為腸鳴音亢進。 腸鳴音亢進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1.病理性腸鳴音亢進。 1.1機械性腸梗阻同時伴有腹痛,腹脹,嘔吐,沒有排便排氣。 1.2急性胃腸炎:細菌或病毒對腸道刺激,大量的分泌物滲出,腸道菌群的紊亂引起產氣增多。大量的液體氣體快速通過腸腔時,發(fā)出咕嚕咕嚕的氣過水聲。伴有腹瀉,肚子陣發(fā)性的絞痛。排氣多且臭。 1.3消化不良伴菌群紊亂,比較多見,腸鳴音明顯,伴臭屁連天。時有大便糖稀??!含不消化食物。口氣重! 1.4精神心理因素,不可忽視,情緒急躁焦慮的人,往往腸道處于激惹狀態(tài),易出現(xiàn)腸鳴不止。造成失眠,多夢,無神。反過來有加重上述癥狀。 1.5全身的疾病如甲亢,尿毒癥的患者會引起腸道異常蠕動,引起腸鳴亢進。 2.生理性腸鳴音亢進。 在臨床中和生活中很常見。 2.1饑餓時會出現(xiàn)腹部的咕嚕咕嚕響,提示你餓了要吃飯了。 2.2進食涼的或者高滲性的食物,特別是流質食物或飲料,會感覺到胃腸的咕嚕咕嚕聲,到不會有明顯的腹痛腹脹。 2.3吃了產氣多的食物(奶制品,豆制品,洋蔥,紅薯,蘿卜,土豆等),有的會出現(xiàn)腹脹明顯,排氣增多,屁連天,但不臭。 這種情況停止不良刺激很快會緩解。 肚子咕嚕,我不怕,放松心態(tài)很重要。臭屁連天,有原因,明確病因最關鍵。2020年02月21日
2425
0
3
-
劉海鵬主任醫(yī)師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 疼痛科 腸道健康是我們能夠健康長壽的基礎。腸道是我們身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也是我們身體排出糟粕毒素的主要場所。腸道不健康都有哪些表現(xiàn)呢?腸道不健康都有哪些危險信號?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么維持腸道健康呢?腸道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大約99%由腸道消化(另外1%左右的消化包括了口腔的機械性咀嚼和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等),100%靠腸道吸收。腸道不僅僅只負責消化:腸道是除了大腦之外,最敏感細膩的人體器官,堪稱第二大腦。腸壁薄如蟬翼的網狀神經束上有1億以上的神經元,能夠獨立運作,自主判斷,發(fā)號施令。如果腸道患有疾病,勢必會給大腦帶來不良影響。腸道還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只要有黏膜的地方,就會有淋巴組織。腸道因為表面積最大,接觸最多的外來細菌,所以淋巴組織最發(fā)達,集結了人體70%-80%的免疫細胞,前仆后繼地對抗著不斷入侵的細菌病毒。腸道不健康的主要六大表現(xiàn)1.便秘。排便黑、硬,呈顆粒狀,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出血;2.腹瀉、腸易激。表現(xiàn)為急、慢性腹瀉,持續(xù)排便帶有緊迫感、肛門不適,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數(shù)明顯增加;3.排便惡臭。正常大便應呈偏酸氣味,而并非刺鼻惡臭;4.放屁很臭。腸道內有害菌產生了大量的硫化氣體,導致經常放臭屁;5.口臭??谇缓舫鰵怏w發(fā)出難聞的氣味;6.膚色粗糙、晦暗。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除,被人體吸收,則導致皮膚粗糙、黯沉、長痘等情況的出現(xiàn)。(“第二大腦”需健康)腸道健康的危險信號梭狀桿菌等壞菌大幅上升,此現(xiàn)象稱為“腸道老化”。近年來常見于缺乏運動、工作緊張、飲食失衡的年輕人。許多人生理年齡只有30-40歲,“腸道年齡”卻已老化到60-70歲的程度。研究指出,腸道老化、腸內菌群失衡時,動脈硬化、老年癡呆、惡性腫瘤等幾乎所有成人病的發(fā)生幾率會大幅上升,導致身體機能急速退化,健康指數(shù)迅速降低??梢哉f,老化由腸道開始,腸道的老化加速全身的老化。大便是來自腸內的“書信”,世界微生態(tài)學會主席光岡知足在其風靡日本的健康書——《腸內革命》中明確指出,過去人們不屑一顧的大便,正是人體健康的“測量計”。如果你的便黑、臭、過軟或過硬,可能患潰瘍或癌癥!如果你有慢性腸道炎,可能誘發(fā)大腸癌!如果你是女性,便秘易患乳腺癌!如痔瘡、肛裂有關,在結腸癌、乳腺疾病和老年癡呆等疾病的發(fā)生中,便秘也有很大影響。尤為嚴重的是,便秘還是急性心肌梗死、中風等癥的常見誘因之一。腸道健康日常保健首先:不亂用抗生素、不抽煙。長期用抗生素,會減弱腸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引起免疫力下降,導致致病菌生長,引起菌群失調。而抽煙可使腸道運動功能紊亂,造成蠕動亢進或抑制,加重腹瀉或便秘的癥狀。其次:“活用”益生菌。益生菌就像一道綠色長城一樣,能抵御“敵人”進攻,忠實守護著人體健康。它能給人體提供必需的維生素供給,改變腸道內環(huán)境,抑制有害菌和外來病菌生長,改善過敏、進行免疫調節(jié),從而維護腸道菌群平衡,提高其免疫力。每天飯后飲用一瓶益生菌飲料,能幫助腸道做運動。想要有健康的腸道,我們要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抽煙、亂用抗生素、長期吃油炸辛辣的食物等,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避免了來自外界損傷腸道的因素。其次,我們要有一個健康樂觀的心態(tài),這樣我們才能從內由外健康起來。2020年02月20日
2243
0
2
-
劉繼喜主任醫(yī)師 北京宜和醫(yī)院 內科 麥膠一詞的英文為gluten,通常譯為麩質。麩質與麥麩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麥麩是麥子等的外皮(麩子),而麩質是我們平常說的面筋,含有大量的麥膠蛋白。所謂的麥膠性腸病就是對麥膠蛋白過敏引起的一種腸道疾病。目前統(tǒng)一命名為乳糜瀉。電視劇豪斯醫(yī)生中的女病人Kara最終通過尸檢才診斷是乳糜瀉,說明這個病的表現(xiàn)是多樣和多變的,診斷是非常困難的。乳糜瀉常在兒童發(fā)病,成人發(fā)病高峰在40-50歲,女性多于男性。典型癥狀為不明原因的慢性或間歇性腹瀉、脂肪瀉、腹痛、腹脹等。由于吸收不良會繼發(fā)出現(xiàn)發(fā)育遲緩、貧血、代謝性骨病、周圍神經病及癲癇等;病情遷延的,腸道腫瘤的風險增高。目前認為,乳糜瀉是一種復雜的遺傳與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的麥膠攝入相關的免疫性小腸病。該病在歐洲、澳大利亞及北美屬于較常見的疾病。1984年-1996年出生的瑞典兒童約3%患病。亞洲地區(qū)缺乏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最新調查顯示患病率約0.6% 。全球范圍內該病的發(fā)病率呈增長趨勢。有專家認為,該病具有“冰山特征”,即尚未診斷的病例(在水底)遠遠多于已診斷的病例(在水面)。對于臨床表現(xiàn)疑似者,首選篩查血清抗體。最常用的包括抗組織型轉谷氨酰胺酶抗體(TTG))、抗脫酰氨基麥膠蛋白肽抗體(DGP)、抗 肌 內 膜 抗 體EMA以及抗麥膠蛋白抗體(AGA)?;蛐鸵埠苤匾?,99%病人表現(xiàn)為 HLA-DQ2 或HLA-DQ8。十二指腸組織學檢查是診斷成人乳糜瀉的金標準。胃鏡檢查時如果發(fā)現(xiàn)十二指腸絨毛萎縮,建議十二指腸球部活檢2-3塊,遠端4-6塊。乳糜瀉一旦確診,患者就需要堅持終生的無麩質飲食(gluten-free diet,GFD)?;颊咝枰獓栏癖苊馑械暮熧|蛋白(即面筋)產品。避免小麥、大麥和黑麥,包括以這些谷物生產加工的食品, 如面包、蛋糕、餅干和啤酒等, 一般均含有麩質成分。市售燕麥中可能會有其他谷類,因而在許多國家也不提倡食用。應特別注意麩質的隱匿來源,包括水解蛋白、食物淀粉、麥芽調味料、植物口香糖及天然調味料等。多數(shù)患者的臨床癥狀在去麩質飲食后獲得緩解。無麩質飲食雖然安全有效, 但價格較高, 適口性差, 在許多國家并不普遍, 且對于食品中允許的最低麩質含量, 國際上缺乏共識,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只允許在麩質含量低于20 mg/kg 的食品上標注“無麩質”標簽。 無麩質飲食模式易導致維生素B、鈣、纖維和鐵缺乏, 且無麩質產品常使用精制面粉和淀粉, 與以小麥為原料的產品相比, 含有更多的脂肪、糖和鹽,對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開發(fā)低致敏小麥將來可能發(fā)揮關鍵的作用。另外, 結合麩質蛋白靶向和免疫系統(tǒng)靶向優(yōu)勢的聯(lián)合治療方法, 將是替代無麩質飲食和提高乳糜瀉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盡管該病在我國為少見疾病,對于有以下癥狀者,國際健康學會推薦行血清學篩查:①有消化道癥狀者,包括慢性腹瀉、消化不良、腹脹等;②不明原因的身材矮小、體重減輕、性腺發(fā)育不良、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癥、轉氨酶升高、不育癥等;③具有高危因素,如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病、乳糜瀉家族史、性腺發(fā)育障礙癥等。參考文獻:1.王歆瓊等. 乳糜瀉診斷與治療進展.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19):1452-1457.2.馬冬紅等。乳糜瀉診斷的研究進展。胃腸病學雜志,2014,19(5):309-311.3.胡雪潔等。以麩質蛋白為靶向的乳糜瀉治療方法研究進展。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7):1752-1755.4.Incidence of celiac disease is increasing over ti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Gastroenterol 2020;00:1-19. https://doi.org/10.14309/ajg.0000000000000523.5. Diagnosing coeliac disease: Out with the old and in with the new?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20;26(1):1-10.2020年02月08日
2805
1
2
-
2020年01月06日
2369
0
2
-
2019年11月19日
2291
0
0
-
全應軍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同仁醫(yī)院 普外科 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改變和老齡化,結腸憩室的發(fā)病率逐漸增加,結腸憩室一般無癥狀,但也可合并憩室炎、憩室感染穿孔、憩室周圍膿腫、憩室出血、憩室癌變、憩室與其他臟器形成內瘺等。所以部分憩室需要行急診或擇期手術。腹腔鏡憩室切除或腸段切除成為憩室病的治療方法選擇。近日遇到2例結腸憩室病患者:一例為82歲老年女性患者,降結腸憩室穿孔、急性腹膜炎腹痛入院,急診行腹腔鏡降結腸造瘺,擬三個月后二次手術行降結腸切除腸吻合術。另外一例為35歲男性患者,因急性白血病在血液內科就診,就診期間回盲部及升結腸憩室炎反復發(fā)作,內科治療無效,且有穿孔可能伴有局限性腹膜炎,擬積極術前準備后近日腹腔鏡下右半結腸切除術。降結腸憩室穿孔術中圖片見降結腸腸壁上憩室穿孔,周圍伴有膿性滲出,腸壁水腫增厚,見下圖:結腸憩室是指結腸黏膜經腸壁肌層缺損處向外形成囊狀突出的病理結構,形象的比喻就是結腸壁上多出了許多小房間。結腸憩室在歐美國家中較常見,高齡發(fā)病率可達 50%~65%。近年來在我國發(fā)病率有增加趨勢。西方國家結腸憩室大多發(fā)生在乙狀結腸,而我國和日本結腸憩室多發(fā)生在右半結腸的回盲部。所以有較多回盲部憩室炎會誤診為闌尾炎。大部分憩室病無癥狀,只有少數(shù)病人出現(xiàn)腹部隱痛不適、腹脹、腹瀉和便秘等,偶爾有一過性的腹部劇痛。但但也可合并憩室炎、憩室感染穿孔、憩室周圍膿腫、憩室出血、憩室癌變、憩室與其他臟器形成內瘺等,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結腸憩室病容易反復發(fā)作,引起各種并發(fā)癥,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對于無癥狀結腸憩室可不用處理,對于有癥狀或有并發(fā)癥的經內科保守治療無效的憩室病,需采取手術治療。有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較中轉開腹組更快、住院時間更短、腹腔鏡下行回盲部切除或腹腔鏡下右半結腸切除均較安全、有效。引起急腹癥的結腸憩室病患者往往是經常發(fā)作、不能根治,且進一步檢查如結腸鏡及氣鋇造影等不一定能確診。因此,我們建議引起急腹癥時積極腹腔鏡探查,可降低漏診率。腹腔鏡下積極行結腸切除術,并不增加手術風險及術后并發(fā)癥;保守治療部分有效,但有較高的復發(fā)情況及穿孔等并發(fā)癥的風險。全應軍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下午、周六上午醫(yī)療擅長:結腸癌、直腸癌、結腸憩室、結腸息肉、胃癌、胃腸間質瘤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各類疝氣(腹股溝疝、切口疝、造口旁疝、食道裂孔疝)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痔瘡、肛瘺、直腸息肉、藏毛竇、直腸脫垂等肛腸疾病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結腸慢傳輸?shù)缺忝氐奈?chuàng)手術治療;肥胖、糖尿病的微創(chuàng)代謝手術。2019年11月18日
2815
0
1
-
夏軍權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消化科 最近一個老病人以前有過結腸息肉來復查腸鏡,結果短短一年時間,腸道變成了黑色。 這個病人以前一直經常便秘,我給他開中藥調理的很好,后來他嫌麻煩,就聽朋友推薦了一種保健品,前后吃了大約半年左右。我讓他帶給我看看,其實就是一種含蘆薈的保健品。結果腸道發(fā)生了黑病變。 大腸黑變病,傳統(tǒng)觀點認為本病是一種良性可逆性疾病,且發(fā)病率極低。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特別是這幾年一些通便的保健品增多,大腸黑病變也有所增加。一些文獻報道大腸黑變病是大腸癌的一種危險因素,故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大腸黑病變病( melanosis of large in-testine)又叫大腸色素沉著癥(Pigmentation of large intestine)是發(fā)生于結腸黏膜固有層的,具有黑色或棕褐色之色素沉著的非炎性、良性可逆性病變。色素沉著可發(fā)生于結腸的任何部位,以結腸遠端多見。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發(fā)病率約0.5%~1.4%,隨著大腸內窺鏡檢查的普及應用,以及不規(guī)范的保健品濫用,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 大腸黑變病中腺瘤性息肉及腫瘤均無色素沉著,其原因可能與其上皮過度增生有關。故在色素沉著區(qū)的腸粘膜中某一區(qū)域無色素沉著,要警惕新生物的可能。對大腸黑變病者一定要定期內鏡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大腸息肉肉和癌,以利早期治療。 早在1982年人們就認識到結腸黏膜色素沉著與蒽醌類瀉劑有關。蒽醌類藥物包括波希鼠李皮、番瀉葉、蘆薈、大黃等,主要含有糖苷,糖苷無活性,但在腸中可轉化成活性配基大黃素(瀉素)和大黃酚(大黃酸,分別為三一甲氧基蒽醌和二一甲氧基蒽醌),這一轉化部分依靠細菌的作用。波希鼠李皮類藥物在腸道內能產生色素,被結腸黏膜固有層內巨噬細胞吞噬,大量色素顆粒形成和堆積,嚴重者導致巨噬細胞崩解,大量色素顆粒遂分布到周圍結締組織間質中,構成黑變病。病變多位于左半結腸,這可能與含有蒽醌類等藥物的糞便在左半結腸濃縮、停留時間較長有關。大腸黑變病的程度也與服蒽醌類瀉劑的時間及總量成正比關系,大多數(shù)在停服瀉藥4~12個月色素即可消失。 盡管大腸黑病變可以逆轉,但大家已經通過上面的介紹認識到大腸黑病變腸癌發(fā)病率是增加的,所以大家特別要注意,不要長期服用含蒽醌類瀉劑或保健品,比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等是最常見的含蒽醌類的瀉劑,而決明子、火麻仁等等中草藥中也有相關的成分。特別是大家要注意的是一些宣稱療效較好的減肥、通便的保健品常常含有蘆薈、大黃等成分,并不適宜長期濫用。 那對于那些容易便秘人群,特別是女性和老年人,應該怎么辦? 首先大家要養(yǎng)成好習慣,比如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蔬菜、定時大便等等。再就是可以選擇一些西藥,比如乳果糖口服液、益生菌等等可以調節(jié)腸道菌群、改變腸道內環(huán)境,達到促進排便的目的,一般也沒有什么副作用 。而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便秘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很多便秘,中醫(yī)認為屬于因虛致秘,常常和陰虛、氣虛、血虛有關系,所以需要全面調理,而不是一瀉了之。事實上也是這樣,慢性便秘“一瀉了之”是不行的,屬于指標不治本的行為,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有些病人因為怕麻煩不愿意吃中藥湯劑,這幾年我們通過中醫(yī)膏方調理慢性便秘,效果不錯,也解決了不少病人的痛苦,而且通過調理,體質、氣色都明顯改善。 總之,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亂吃保健品,當心腸子成“黑腸”。2019年11月03日
4706
0
0
腸疾病相關科普號

邱遠醫(yī)生的科普號
邱遠 副主任醫(yī)師
陸軍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
普通外科
648粉絲26.8萬閱讀

鄭珊醫(yī)生的科普號
鄭珊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普外、新生兒外科
8216粉絲17.3萬閱讀

薛仕貴醫(yī)生的科普號
薛仕貴 主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東院
消化內鏡中心
66粉絲12.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