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08月20日
10810
1
2
-
2019年08月19日
6419
0
0
-
2019年08月01日
8365
1
2
-
陶佳副主任醫(y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耳鼻咽喉科 1.滴藥前,清潔雙手,把藥瓶握在手中數分鐘,使藥液溫度接近體溫(這一個細節(jié)非常重要,如果滴耳液的溫度過低時,內耳前庭器官受到冷刺激后,可能會引起眩暈、惡心)。 2.檢查滴耳液有無過期和藥瓶有無破損。 3.滴藥時,一般取坐位側偏頭或側臥于床上,外耳道口向上,向后向上牽拉耳廓,將外耳道拉直(小于3歲兒童向后、向下牽拉耳廓),這樣可以使藥液沿外耳道緩緩流入耳內。按醫(yī)生指定的滴數,將藥液滴進耳內。 4.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3~5次, 保持患耳朝上5-10分鐘,讓藥物充分浸泡耳道(滴藥時滴管盡量不要觸及外耳道壁,以免滴管被細菌污染。),這一步也就是通常藥物說明書上所說的“耳浴”。 5.豎直頭位后將藥液倒出(不需要用棉簽清潔耳道內藥液)2019年07月07日
3902
0
0
-
李超主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廣東 耳鼻喉科 “耳朵疼”是一種臨床表現(xiàn),專業(yè)術語稱為“耳痛”。臨床上很多疾病可以導致。一般地,常見的原因即耳部的感染性病變。首先是細菌感染所致的疾病,如外耳道癤腫、外耳道炎(可由耵聹栓塞引起),常伴有耳屏壓痛及耳廓牽拉痛,較易診斷。若為中耳炎性病變,可有耳流膿癥狀,常需行耳內鏡等檢查以明確診斷。而壞死性外耳道炎少見,多發(fā)生于患糖尿病的患者,病情較為兇險,顳骨CT有助于診斷。其次如不潔采耳等原因導致的耳部真菌感染,此病多伴耳癢。還有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如大皰性鼓膜炎及Hunt綜合征,前者疼痛多較劇烈,后者早期不易診斷,可表現(xiàn)出現(xiàn)耳廓皮膚紅腫、皰疹。另外,耳前瘺管、外耳道膽脂瘤合并感染亦可出現(xiàn)耳痛。再者,一些非感染因素,如耳異物(如飛蟲入耳)、耳外傷以及其后可能出現(xiàn)的耳廓化膿性軟骨膜炎(細菌感染所致)、耳部腫瘤、咽鼓管功能障礙等均可導致耳痛。此外,臨近耳部的病變亦可引起耳痛。如顳下頜關節(jié)炎、腮腺炎,前者多在張口、咀嚼時加重,后者可出現(xiàn)局部紅腫。又如莖突綜合征,可伴有咽部疼痛及咽異物感,影像學檢查有助于診斷。最后,一些遠隔耳部的病變通過神經反射也可引起耳痛。如牙髓炎、扁桃體炎、咽喉部潰瘍、胃食管返流等。因此,臨床醫(y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發(fā)病情況、耳痛特點、伴發(fā)癥狀、輔助檢查等明確耳痛的原因。希望患者能夠理解癥狀后面所隱藏疾病的多樣性及復雜性。醫(yī)患攜手,解決耳痛!作者:李超耳鼻咽喉小天地公眾號負責人參考文獻:1.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54.2.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305.2019年06月04日
8555
1
1
-
曹元成主任醫(yī)師 淄博市中醫(yī)醫(yī)院 內科 "油耳"又名濕型耵聹、濕耳朵、軟耵聹、油狀耵聹等。有的人耵聹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積滿在外耳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團,這些統(tǒng)稱為軟耳屎,俗稱"油耳",醫(yī)學上叫油性耵聹。 這是由耳道皮膚里的耵聹腺分泌物與外耳道脫落的上皮混合而成的。皮脂腺排泄油狀皮脂,有潤滑皮膚和對外來異物,如昆蟲等有粘著作用。 形成原因 通常人們的耳道分泌物--耳屎(醫(yī)學上稱為"耵聹")是干燥成屑狀或略呈淡黃色的痂塊,叫干型耵聹。 "油耳"的發(fā)生與人種和民族有關,有人統(tǒng)計,蝦夷族占100%,白人和高加索人占90%。蒙古人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國漢族的發(fā)生率最低,在5~7%。 油耳怎么清理 其實,隨著人的咀嚼、講話,耵聹屑會自然脫落排出,而無需特意挖耳。若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漸漸結成硬塊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聹栓塞,從而出現(xiàn)耳鳴、聽力下降,甚至頭暈等癥狀,遇此情況應請醫(yī)生治療。 1、最好用棉簽,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后耳朵朝下,耵聹可自行出來;盡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3、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這時,自己就很難掏出來了,應到醫(y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后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 油耳可以治好嗎 油耳朵是先天性的,多是遺傳性的,不好治療的。油性叮嚀的人成年后大部分拌有腋臭.油性叮嚀刺激外耳道回感覺癢,可用棉簽沾點酒精清理外耳道。 油耳是先天性的,通常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無需治療,但應進行耳道護理,否則可能因耳毛脫落,加上外界灰塵等雜物進入,比較容易形成固形的耵聹(耳屎),久而久之可能會堵塞耳道,導致聽力下降和耳道發(fā)炎等不良后果。 耵聹取出可采取以下方法: 1.耵聹鉤取法:若耵聹較硬,尚未完全嵌頓時,循其與外耳道壁的縫隙輕輕插入耵聹鉤,當鉤已越過耵聹栓塞外緣后,轉動90°,鉤住耵聹,輕輕向外拖,可一次取出。較軟的耵聹栓塞,即使完全嵌頓,只要患者配合也可鉤出。向不同的方位反復撥動耵聹后,使其與外耳道壁松動脫離,再慢慢鉤取,可一次或分次取出,患者痛苦小。 2.外耳道沖洗法:對大而堅硬、完全嵌頓于外耳道的耵聹,或不配合的小兒,可在取出前用3%~5%碳酸氫鈉溶液、4%硼酸甘油、液體石蠟等滴耳,每日3~5次,2~3日后再沖洗取出。亦可用耵聹溶解劑--濃三乙醇胺多肽油酸鹽滴入后30min再沖洗。沖洗時用耳沖洗器或50ml注射器,頭部接一段橡膠管,吸入37℃左右生理鹽水,向外耳道后上壁方向沖洗,借水回流之力將耵聹沖出。沖洗時應注意①灌洗方向不能針對耵聹,力量適中,以防損傷鼓膜。②原有鼓膜穿孔的,在沖凈后應使用消毒棉簽將耳道內水液拭干,必要時使用抗生素預防繼發(fā)感染。③灌洗用水的溫度應接近體溫,過冷過熱的水溫會引起迷路反應,發(fā)生眩暈、惡心、嘔吐。 3.抽吸法:對外耳道狹窄或外耳道感染腫脹者,及軟耵聹或堅硬而大的耵聹栓經藥液軟化后可采用抽吸法去除。應用吸引器接吸引管后反復吸取,同時用雙氧水清理,直至完全吸出。耵聹栓塞取出后用無菌棉簽擦干外耳道,檢查外耳道皮膚及鼓膜有無損傷。若有外耳道皮膚損傷可涂抗生素軟膏,并保持局部干燥、衛(wèi)生。感染嚴重者應全身應用抗生素。耵聹栓塞的取出多在無麻下進行。對感染嚴重或極度恐懼者,應全麻取出。 中醫(yī)治療 一、外治方法 1.取出或沖洗出耵聹,若耵聹堅硬者,應先滴藥軟化后再取耵聹。 2.取出耵聹后,如見耳道潮紅,或有糜爛、滲血者,可參照外耳道炎條中的各種外治法治療。 二、辯證選方 1.耵聹堵塞耳道取出耵聹后,見耳道肌膚紅腫糜爛者,可配合中藥內服。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藥:清肝油耳湯:龍膽草12克,茵陳20克,梔子10克,川芎12克,當歸15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丹皮10克,煅石膏30克,黃柏12克,黃芩12克,黃連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膽木丸、梔子丸口服。 2.油耳 耵聹質稀如稠油如棗泥者,俗稱油耳,多反復發(fā)生,可參照如下治療。 治則:清熱利濕,解毒祛腐。 方藥:利濕油耳湯:澤夕12克,防己12克,梔子12克,茅根30克,豬苓12克,茯苓皮12克,滑石15克,茵陳20克,黃芩10克,石菖蒲10克,木通10克,連翹20克,薄荷12克,白豆蔻10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藿香10克,蒼術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參苓丸、黃柏丸口服。 歷史考證 關于耵耳的最早記載見于《靈樞厥病》:"若有干耵聹,耳無聞也。"宋代楊士瀛《仁齋直指方》最先將本病稱為耵耳。因耵耳常出現(xiàn)聽力障礙,故宋代《太平圣惠方》稱為"耵聾",《圣濟總錄》稱為"干聾"、"耵聹耳聾"。歷代對本病的病因病理認識,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隋代《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認為:"耳聤聹者,耳里津液結聚所成,人耳皆有之,輕者不能為患,若加以風熱乘之,則結聊成丸核,塞耳,亦令耳暴聾。"二是清代《醫(yī)方辨難大成》卷七十三認為:"必諸經多濕熱之浸淫,即諸經少陽和之審施也,故氣通于耳而過潤,垢結于耳而獨滑,證成油耳"。指出油耳乃濕熱為患。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教授 曹元成 電話:0533---64330692019年06月03日
7875
0
1
-
黃郁林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yī)院 耳鼻喉科 感冒咳嗽后耳朵悶悶的,像塞了一團棉花,聽力也下降了,滴耳液治療沒有效果是怎么回事?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為耳鼻喉常見疾病之一。兒童、成人均可發(fā)病,兒童多見。病因:耳朵分為外、中、內耳,中耳腔通過前內側的咽鼓管通向鼻子的后方,也就是說咽鼓管是連接耳朵和鼻子中間的一個管道,它最重要功能就是保持中耳腔和外面的壓力平衡。當感冒咳嗽導致咽鼓管不通暢時,中耳腔內的空氣就會被人體逐漸吸收掉,耳朵就開始發(fā)悶、甚至積液。臨床表現(xiàn): 在成人,最先感覺到的就是耳悶和聽力下降。耳朵內像塞了團棉花一樣,也像洗澡耳朵進了水一樣,悶悶的好難受。自己講話像被蒙在鼓里,聲音很大卻出不去,聽別人講話又聽不太清楚,需要別人大聲說話或重復講才能聽清。也有很多病人會伴隨耳痛、耳鳴等不適。臨床特點:1、耳內閉塞感:按捺耳屏后暫時減輕。2、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窗,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3、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xiàn)氣過水聲。4、耳痛:起病可有耳痛,小兒夜間發(fā)作,次晨耳痛減輕,持續(xù)1-2天,慢性者耳痛不明顯。診斷:1.耳內鏡檢查:鼓膜內陷,鼓室積液。2.純音聽閾測試:傳導性聽力損失。聲導抗測試:平坦型(B型)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鼓室有積液;高負壓型(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療原則:引流中耳積液,控制感染,改善咽鼓管通氣、引流功能,平衡及消除鼓室內負壓狀況,同時積極治療原發(fā)病。藥物治療:1控制感染:抗生素:頭孢類抗生素,成人3-5天,兒童7天;2糖皮質激素:急性期,地塞米松或潑尼松,3天;3粘液稀化促排藥物;4鼻腔減充血劑。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無效可行鼓膜穿刺術或鼓膜切開加置管術。中耳置管可引流中耳內積液,同時保持中耳內外壓力一致,促進咽鼓管功能的康復。2019年05月28日
4414
0
0
-
劉都主治醫(yī)師 武漢市第七醫(yī)院 耳鼻喉科 呃門診呢,經常碰到有很多患者呢,就跟他說說這個耳朵特別啞,呃,也有甚至有了小毛毛這個他不會表達說耳雅的呢,呃,老是抓耳朵把耳朵抓破了,一般小寶寶的耳朵癢啊,抓耳朵一般都是見于這個耳刀啊,這個耳屎多啊,他刺激耳朵癢,所以說愛抓呃成員的話呢,也有這種情況就是耳朵里面的分泌物比較多的話呢,它刺激耳朵癢呃,他有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一般不需要管它,但是呢,有種特殊的情況呢就是什么呢,就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呃,我們檢查的時候呢,發(fā)現(xiàn)這個外耳道里面有這種白色呃,粉末狀就是霉菌的軍團,哎,附著在耳道里面,它刺激耳朵非常癢,甚至有的人呢,他會導致這個耳朵堵塞感耳鳴的癥狀呃,但是呢,這種情況都需要做一個第二鏡檢查就可以明確診斷。2019年05月14日
2269
0
11
-
劉都主治醫(yī)師 武漢市第七醫(yī)院 耳鼻喉科 門診呢,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呃,病人說他掏耳的時候不小心耳朵掏出血了,這種情況嚴不嚴重要不要緊,一般這種情況呢,一般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個呢,就是呃把耳道的黏膜掏傷了導致出血另外一種可能性呢,就是呃,把鼓膜掏穿了穿孔了,導致出血呃,如果說只是這個耳道的呃損傷出血呢,我們一般呢建議呢,保持耳朵的干燥,千萬不能沾水沾水的話會發(fā)生感染,可以吃點這個消炎藥抗感染治療就可以了,如果是鼓膜穿孔的話會出現(xiàn)這個耳鳴耳朵溫度感阿翁阿翁之想會出現(xiàn)的這些癥狀呃,然后這種情況呢,要及時到這個醫(yī)院去做個店進行檢查,明確承擔,但是首要的還是要保持耳朵干燥,千萬不能沾水,避免了發(fā)生感染。2019年05月14日
1905
0
0
-
許小權副主任醫(yī)師 沙坪壩區(qū)陳家橋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 術前準備: 1、術前1天(急診手術于手術當日術前)剃發(fā),范圍達術側耳廓周圍5-7cm內。(僅限于少部分耳顯微鏡手術,耳內鏡微創(chuàng)手術則無需剃頭噢) 2、長發(fā)女患者術前結發(fā)辮,確保手術區(qū)域及其周邊無任何發(fā)絲遮蓋,便于手術消毒及術后換藥。 3、全麻手術前6-8小時禁飲、禁食(停止一切喝水或吃飯)。 4、手術當日必須有至少一名家屬陪伴。 術后處理: 1.術后靜臥休息,重建聽骨鏈者術后7-10日內側臥,術耳朝上并術后3月內勿行劇烈運動,如跑步、跳躍、坐摩托車等劇烈顛簸運動,防止共振引起聽骨鏈移位可能。 2.術后進半流質飲食3-5天,以后可進軟食。在傷口未完全長好之前(一般需1-3個月),請少食豆類、雞蛋、蝦蟹、海鮮等食物。 3.一般患者術后2周在門診耳內鏡下取出外耳道及耳甲腔內填塞的碘仿紗條。 4.如無特殊的情況,中耳炎術后住院觀察為3-5日即可出院。 出院醫(yī)囑: 1.如耳道有填塞物者,患者術后2周在門診耳內鏡下取出外耳道及耳甲腔內填塞物。出院后在術腔沒有完全長好之前,建議每周復診一次。您的手術醫(yī)生及出診時間如下:許小權主治醫(yī)師:每周五全天 門診四樓耳專科門診出診。 2.遵醫(yī)囑按時服藥,出院帶藥:抗阻按藥(例如:貝雪),粘液促排劑(例如:切諾),抗生素(頭孢類),滴耳液。 3.術后進半流質飲食3-5天,以后可進軟食。在切口未完全長好之前(一般需1-3個月),請少食豆類、雞蛋、蝦蟹、海鮮等食物。 4.出院后建議您在藥店購買消毒藥水每日自行消毒切口,這樣會最大限度的減少術后感染的可能。 5.如重建聽骨鏈者術后7-10日內側臥,術后3月內勿行劇烈運動,如跑步、跳躍、坐摩托車等劇烈顛簸運動,防止共振引起聽骨鏈移位可能。 6.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誤用力擤鼻、自行挖耳、吸煙等。注意休息,預防感冒,保持外耳道或切口干燥,患耳勿進水,半年內禁止游泳及乘坐飛機。 7.如切口紅腫疼痛或有其他不適癥狀時,隨時門診復診。 出院后注意事項: 1、出院后在術腔沒有完全長好之前,建議每周復診一次。復診醫(yī)生為手術主刀醫(yī)生或指定醫(yī)生。您的手術醫(yī)生及出診時間如下:許小權主治醫(yī)師:每周五全天 門診四樓耳??崎T診出診。 2、出院后建議您在藥店購買消毒藥水(如醫(yī)用酒精、碘酒等)、棉簽、醫(yī)用棉球等,每日自行消毒傷口,更換耳道口的棉球(外耳道的紗條請勿動),這樣會最大限度的減少術后感染的可能。 非常感謝您的配合,祝您早日康復!2019年04月13日
5214
1
1
耳疾病相關科普號

陳鋼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鋼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1414粉絲26.9萬閱讀

張志勇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志勇 主管技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耳鼻喉科
59粉絲962閱讀

屈永濤醫(yī)生的科普號
屈永濤 副主任醫(yī)師
河北省人民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
78粉絲4.1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