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沒結婚也會得婦科腫瘤
沒結婚也會得婦科腫瘤1、為什么婦科腫瘤不是已婚女性的專利?2、沒有結婚前容易得哪些腫瘤?3、哪些女性容易得這些腫瘤?4、出現(xiàn)什么情況,可能是有腫瘤的信號?女孩子從一出生就有上帝所賦予的生殖系統(tǒng),它們將來要完成生兒育女延續(xù)生命的重任,生殖器官與生俱來。在青春發(fā)育前它們靜默休息,不能產(chǎn)生卵子及分泌激素,但是到了青春期(十四歲左右),它們就開始發(fā)育具有生育能力了,從具有生育能力到結婚通常會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同樣應該說女孩子的生殖器官發(fā)育從女孩兒變?yōu)榕耸墙Y婚之前完成的,因此看婦科絕不是已婚婦女的事情。來源于生殖器官的腫瘤當然也不是已婚婦女的專利。協(xié)和醫(yī)院所醫(yī)治的婦科腫瘤患者最小的出生只有37天。近十年罹患婦科惡性腫瘤在協(xié)和醫(yī)院診治而年齡小于十歲的患兒近100余例,結婚前生殖器官已經(jīng)完全發(fā)育,這些器官當然有可能會患上各種各樣的婦科疾病,因為婦科腫瘤而就診的患者很多。當然年輕的婦女與年老的婦女所罹患的腫瘤是有區(qū)別的,年老的婦女更容易患卵巢的上皮性腫瘤,而年輕的患者常常是生殖細胞來源的腫瘤,而且以良性腫瘤為主,常見的良性腫瘤有畸胎瘤、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單純囊腫等等。惡性腫瘤在年輕的女孩中以生殖細胞來源的為主,如未成熟畸胎瘤、內胚竇瘤、無性細胞瘤等等,還有一些青春發(fā)育前期的小女孩容易有陰道宮頸等來源的惡性腫瘤。這些腫瘤從組織學上與年老的患者所患的惡性腫瘤不一樣,治療上也是不同,預后更是大相徑庭,一般生殖細胞來源的惡性腫瘤是可以治愈的將來不影響這些小患者的生育功能,她們經(jīng)過治療可以象正常的女人一樣結婚生育。因此正確認識這些疾病及時治療是至關重要的。醫(yī)學上還不能斷定哪個婦女會長腫瘤,也不知道腫瘤生長的根本原因,但是及早診斷是可能的,這就要求女孩子不要拒絕見婦科醫(yī)生,不要拒絕作婦科檢查,有癥狀的更要及早進行婦科檢查。我們就有一位大學生,十八歲,沒有結婚的女孩子,因為常常有陰道的出血,但是不好意思看婦科醫(yī)生,一直暗自按著月經(jīng)不調治療,竟有一年之久,癥狀愈來愈厲害,沒有辦法才來婦科就診,結果發(fā)現(xiàn)宮頸長了一個惡性腫瘤,已經(jīng)有10公分大小,這樣就耽誤治療時間,最后經(jīng)過化療手術等治療后患者治愈。因此我們建議女孩子不要怕見婦科醫(yī)生,在國外青春期后的女孩子一定要見一次婦科醫(yī)生,來月經(jīng)之后見一次婦科醫(yī)生可以得到關于生殖系統(tǒng)的正常生理知識,也可以了解一些病理情況,知道什麼時候要去見醫(yī)生。腫瘤的信號常常隱匿,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些蛛絲馬跡,主要有四種:即痛、塊、帶、血。具體解釋就是1、有異常的疼痛,常常見于卵巢囊腫扭轉、黃體破裂等等。2、自己摸到下腹部異常的包塊也要注意,一定要醫(yī)生進一步檢查。3、異常的白帶,來源陰道或宮頸的腫瘤常常會有異常的白帶。應當注意。4、異常的出血,不規(guī)則的陰道出血,可以是功能失調,也可是腫瘤引起,應當由婦科醫(yī)生來處理,找到原因,以進一步治療??傊筢t(yī)醫(yī)未病,婦女的健康要求全社會意識提高。關心女孩子,同時女孩子也要關心自己,不要忌病諱醫(yī),上帝賦予我們延續(xù)生命的能力,要求我們自己關愛自己,生活得健康才更愉快。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婦產(chǎn)科 楊佳欣
楊佳欣醫(yī)生的科普號2013年12月31日8150
5
10
-
婦科腫瘤治療后,還可以擁有“性”福嗎
張同慶 孔為民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隨著婦女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亦越來越高。譬如對身患婦科腫瘤的婦女來說,經(jīng)過手術、放療及化療等治療后,對自己今后的性生活質量尤為關注。有資料顯示,婦科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病人治療期間大約90%發(fā)生性功能障礙,治療結束2年時仍有50%病人性功能未完全恢復。性功能障礙會影響夫妻關系,嚴重者影響婚姻和家庭,從而使病人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由于該問題的特殊性和隱匿性,病人往往難以開口求助,甚至不知如何求助。因此,本文就婦科腫瘤手術、放療及化療等綜合治療后所引起的性生活質量下降問題及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與廣大婦科腫瘤患者進行一下交流。一、婦科腫瘤手術對性生活的不良影響及防治1、婦科腫瘤手術對性生活的不良影響 婦科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手術治療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手術方式主要包括子宮切除術、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及各類婦科惡性腫瘤根治性手術。雖然手術可以治療疾病并改善相關癥狀,但可影響患者術后的性功能,甚至產(chǎn)生嚴重損害。 單純子宮切除本身在性功能方面不產(chǎn)生機械和生理的影響,性功能障礙往往是心理性的。部分患者認為子宮切除后,盆腔空虛,陰道縮短,擔心性交時對陰道或內臟有傷害。甚至有的患者誤認為子宮切除后不能生育,性功能也自然消退,甚至自己變成“中性人”,認為性生活沒有意思,因而導致性欲低下,甚至使性生活也隨之告終。 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對于45歲以上的患者來說,此時卵巢本身已萎縮或將出現(xiàn)萎縮,手術后就像自然進入絕經(jīng)期一樣。如果患者年齡在45歲以下,此時卵巢還處在發(fā)揮功能的時期,如果病情允許,盡量保留一側卵巢。其目的不是怕影響性功能,而在于預防更年期綜合癥的發(fā)生。因為雙側卵巢切除后,體內雌激素水平會突然大幅度減少,并影響下丘腦和垂體功能,容易出現(xiàn)全身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不適應的更年期癥狀,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性功能方面的改變甚至障礙。 婦科惡性腫瘤根治術對于患者的身體和精神均可造成諸多影響,導致性功能障礙。有學者選取了81例婦科惡性腫瘤婦女進行術后性生活質量分析。其中卵巢癌54例,子宮內膜癌19例,宮頸癌8例。54例卵巢癌患者均行全子宮加雙附件加闌尾加大網(wǎng)膜切除術;19例子宮內膜癌患者有8例行子宮根治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2例行廣泛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9例行全子宮切除術;8例宮頸癌患者行子宮根治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研究結果表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仍有性生活者40.7%(33/81),其中性欲下降者占60.7%(20/33)。將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這幾種常見婦科惡性腫瘤術后婦女性生活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雖然手術方式不相同,但這幾組婦女在性生活恢復時間、性生活頻度以及性生活滿意度等方面并無明顯差異,說明手術范圍不是決定術后性功能狀態(tài)的唯一因素,心理上的壓抑與恐懼常常是導致術后性功能異常的重要方面。因此,重視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加強對解剖知識的講解,解除這些婦女的思想顧慮,盡可能的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將對改善這些患者術后的性功能有重要幫助。 也曾有專家學者對婦科腫瘤術后的病人進行了調查,得出以下幾點可能是導致病人術后出現(xiàn)性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 1)、擔心預后 很多受訪者認為,性生活可能促進腫瘤復發(fā),認為得了腫瘤能治就不錯了,根本不敢過性生活。特別是宮頸癌病人認為其患病是通過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即使在康復期也排斥性生活,不同程度的主觀壓抑使性欲明顯降低。 2)、擔心傷口愈合不良或損傷 婦科腫瘤特別是子宮切除的病人,陰道殘端通常是縫合的,許多受訪者認為夫妻生活中的碰撞會影響傷口愈合,或者將已愈合的傷口沖撞損傷,而不敢開始性生活,或是對已經(jīng)開始的性生活顧慮重重。 3)、性交困難和性欲缺乏 婦科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病人在術中摘除生殖器官和改變局部器官的解剖結構,性交的成功與否直接取決于剩余陰道的長度,同時雌激素水平明顯降低,使陰道上皮變薄、萎縮、失去潤滑,特別是在年輕病人身上,對這種突然的變化也不能立即適應,出現(xiàn)性欲缺乏。 4)、性伴侶的擔憂 婦科腫瘤患者性伴侶的觀念也不容忽視,有關文獻顯示11.7%的宮頸癌患者性伴侶認為治療后對性生活質量有影響,他們不愿甚至害怕與患者進行性活動。其中有些人認為性是一種只有正常人才能承受的消耗性活動,由于患病所以要避免性活動,特別是性高潮。11.7%的性伴侶害怕與患者性交會傳染上癌癥,便拒絕再與其發(fā)生性關系。治療后患者形象的改變也使41.7%的性伴侶感到不愉快,使其與患者進行性活動的愿望降低。2、婦科腫瘤手術對性生活不良影響的防治 作為醫(yī)護人員,應該采取相應的心理干預來最大程度地消除這些不良因素。有學者就心理行為干預對全子宮切除術后婦女性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了一項調查,選取60例全子宮切除術婦女,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患者對手術后癥狀緩解滿意27例,基本滿意2例;對照組滿意28例,基本滿意3例,兩組差異無顯著性。采用問卷調查并分析兩組術后性生活恢復時間、性生活頻率及性生活焦慮等情況。結果示干預組性生活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性生活焦慮較低,性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因此手術前后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可減少術后性生活障礙的發(fā)生。 具體做法如下: 1)、術前向患者及其丈夫詳細講解有關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生理知識,使其了解比如切除子宮只是喪失生育功能,并不影響性生活,消除其把性功能同生殖能力視為一體的錯誤認識,告訴他們去除了疾病,實際上可以提升患者的性能力。 2)、術前向患者及其丈夫講解一些必要的性心理、性生理有關知識,使其了解到女性性高潮的快感中心在大腦而非子宮,性高潮的激發(fā)點在陰蒂及陰道前壁中點等知識。 3)、術后進行性生活前,進行必要的復查,以消除其對手術并發(fā)癥的不必要擔心,如擔心陰道殘端會裂開等。 4)、術后使患者得到徹底的放松,當患者處于負面情緒時,醫(yī)護人員可教給患者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如幽默、娛樂以及計算機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轉移注意力的治療方法,也可采取松弛訓練或催眠療法。有研究對53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為期6周的放松訓練和心理咨詢,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明顯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等心理情緒。二、放療對性生活的不良影響及防治1、放療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性生活的不良影響 放療是利用放射線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是放療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組織也帶來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嚴重時會影響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陰道上皮基底層對輻射十分敏感,其小血管內皮細胞及結締組織的成纖維細胞對輻射為中度敏感。放療后,陰道小血管狹窄、閉塞、結締組織增生,血管擴張的能力喪失,使性喚起時陰道充血、潤滑作用和高潮功能受到抑制;放療使結締組織增生,使陰道變形、彈性消失,損傷了陰道在性生活中的延長、擴張的生理反應。陰道上2/3段的擴展和伸長功能會因放射治療引起的纖維化和加厚而減弱,可使患者性交時疼痛、性交時出血、無性高潮等而不愿意進行性生活,這就使性活動的樂趣大大降低。 據(jù)統(tǒng)計約66%的患者放療后性生活質量降低與以下因素有關,包括:放療后陰道狹窄、縮短、彈性減少,粘膜變薄、蒼白,陰道分泌粘液功能下降,粘膜下小血管擴張,接觸性出血等。此外,少數(shù)患者放療后陰道粘連或閉鎖可致性生活困難。據(jù)報道,3/5患者放療后完全無性生活或性生活次數(shù)很少,并且有超過一半的患者對性生活沒有一點興趣,僅有1/10的患者性生活與治療前無改變。2、放療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性生活不良影響的防治 作為醫(yī)護人員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放射治療的理想劑量是既能治愈腫瘤,又不致引起正常組織器官的放射損傷,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最合適放療劑量,盡量避免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年輕患者重視放療時對卵巢的保護。 2)、加強對放療后患者關于婦科腫瘤治療和性生活相關知識的宣傳。醫(yī)生應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 解決她們的疑問。在出院醫(yī)囑及復查時關心患者性生活情況,告知放療后可行性生活的時間及注意事項。 3)、應加強對放療后患者的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幫助她們盡快恢復社會角色。應重視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治療后的就業(yè)問題,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對她們的關心。 作為患者在放療后進行性生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該把握好放療后開始性生活的時間。因為,病人在接受放療時,宮頸局部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出血、壞死、水腫等組織反應,陰道亦可有水腫、充血、狹窄、粘連等現(xiàn)象。放射治療結束后短時間內,放療反應仍會存在。如果在此期間內進行性生活,不僅給患者帶來一定痛苦,還可加重放療反應而影響治療效果。一般來說,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在放療后2-3月就可以進行性生活了,當然,經(jīng)大夫檢查有特殊情況者除外。 2)、放療后患者在進行性生活時,如果患者的陰道干澀,可先在陰道內或在男方的陰莖上涂些乳脂等潤滑劑。病人在平時清洗陰道時,可在溫開水中加人適量的醋。注意千萬不要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陰道。因為高錳酸鉀溶液屬強氧化劑,會破壞陰道內的酸性環(huán)境,可能引起感染。 3)、放療使組織變薄或雌激素缺乏,使陰蒂變得不適,放療后陰道不能分泌潤滑液,所以要以廣泛身體接觸使之興奮,一般原則是輕度、間歇、迅速與皮膚及粘膜接觸。 在性生活中,陰道、宮頸的分泌物及男性的精液對陰道都會起到潤滑、營養(yǎng)的作用。此外,在性生活中陰道局部會發(fā)生充血,再加上陰莖對陰道的磨擦,更有利于患者陰道粘膜的早日康復。陰道沖洗器雖然可以伸入陰道直達宮頸,但因這種器械進入陰道的部分較細,無法起到充分擴張陰道的作用。因此,放療后患者應積極進行性生活,這與外科手術后盡早下地活動以避免腸粘連是一個道理。三、化療對性生活的不良影響及防治1、化療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性生活的不良影響 化療是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除手術、放療之外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通過反復多次給藥達到部分或完全控制腫瘤的目的。婦科腫瘤化療通常持續(xù)3-6個月或更長時間。而化療副作用對性功能影響顯著,如惡心、嘔吐及腹瀉等明顯降低性欲和性頻率;脫發(fā)等形體改變使患者自信心降低;一些化療藥物可能抑制卵巢功能,導致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陰道上皮變薄、萎縮、失去潤滑,由此帶來性欲降低、性交困難、性交疼痛等問題。這些身心嚴重不適,使患者及配偶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性恐懼、性壓抑、性冷淡、性交困難等,導致性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曾有人對于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的生活質量做了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一半以上的患者患病后無任何性活動,尤其是年老、病變較重的患者。28%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和頻度較得病前有所下降,另外仍有16%的婦科癌癥患者可以保持正常的性生活,但是其中只有8%的患者在化療后可以保持正常的性生活,12%的患者性生活質量較化療前有所下降。說明化療和手術、放療一樣都是影響性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2、化療對性生活不良影響的防治 1)、盡量減輕化療所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5-HT3受體拮抗劑(例如托烷司瓊、昂丹司瓊等)作為強效止吐藥可以明顯減輕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預防性使用止吐藥(包括上述止吐藥和地塞米松等),可減輕60%以上鉑類化療病人的遲發(fā)性嘔吐反應。 2)、脫發(fā)會引起患者自信心下降、抑郁、羞辱等精神心理問題。曾有學者對255名接受化療的婦科腫瘤患者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脫發(fā)是她們接受化療前最害怕的副反應。雖然由于一些化療藥物可導致患者部分甚至全部頭發(fā)脫落(在有條件的醫(yī)院,在化療時佩戴冰帽等措施可減少脫發(fā)的發(fā)生),但患者可以通過使用假發(fā)、帽子、頭巾、方巾以及皮膚保養(yǎng)、化妝、美甲等方式來延續(xù)美麗。這些方法對提升正在接受抗癌治療患者的自尊心方面大有作用。 3)、生活方式的調節(jié)對于化療患者性生活的改善也有積極作用。例如可以多食用富含精氨酸的食品(如巧克力、花生、核桃)、大豆類食品、銀杏、參類等,這些食品可緩解陰道干澀從而提高性欲。 綜上所述,婦科腫瘤患者經(jīng)過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后性生活質量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除了治療本身所引起的解剖生理方面的變化外(例如子宮或卵巢的切除,放療所引起的陰道粘膜充血、水腫、狹窄及粘連等,化療后惡心、嘔吐及脫發(fā)等不良反應),心理上的壓抑與恐懼常常是導致患者性功能異常的重要方面。因此一方面除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解剖生理方面的變化采取適當?shù)难a救措施外,也應加強對患者及配偶的心理輔導,設計合理的精神心理干預將會有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并提高患者性生活質量。 最后,祝愿廣大婦科腫瘤患者夫妻關系和睦,家庭美滿幸福。
孔為民醫(yī)生的科普號2013年11月24日12975
6
2
-
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您了解多少
王璐璐,孔為民 婦科惡性腫瘤指發(fā)生于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包括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陰道癌及外陰癌。現(xiàn)今的治療手段多采用手術、放療、化療等多種方式結合的綜合治療。腫瘤治療的療效評價較為重要,那為什么需要進行腫瘤療效的評價呢?這是因為:(1)腫瘤療效是患者最為關注的問題;(2)腫瘤療效是試驗藥物、治療方案或新技術的預期目的,其結果是決定其是否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的依據(jù);(3)腫瘤療效是臨床醫(yī)生觀察、病人繼續(xù)治療和研究項目是否繼續(xù)進行的依據(jù)。為此,我們總結了腫瘤療效評價的指標和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的療效,現(xiàn)闡述如下。 一、判定療效的指標 1、近期療效:腫瘤大小的變化是各種抗癌治療客觀療效的重要指標,評價腫瘤治療的近期療效將開始治療后4周末和治療前的腫瘤大小作比較,分為: 完全緩解(CR: Complete response)是指所有的瘤塊以及腫瘤的臨床表現(xiàn)完全消失且持續(xù)至少1個月; 部分緩解(PR: Partial Response)是指可測量的腫瘤垂直兩直徑的和較基線縮小50%并持續(xù)至少1個月; 穩(wěn)定(SD:stable disease):腫瘤病灶的兩徑線乘積縮小不足50%,或增加未超過25%,無新病灶出現(xiàn),維持4周以上; 進展(Progression)是腫瘤垂直兩直徑的和較最低值增加25%,或出現(xiàn)新的腫瘤或可評價的疾病有明顯的進展。 另外,近期有效率為完全緩解(CR)和部分緩解(PR)的總和,它可用于評價腫瘤治療的近期療效,但僅適用于可測量腫瘤。 2、遠期療效: 5年生存率:是臨床上最常用于評價腫瘤遠期療效的指標,它系指某種腫瘤經(jīng)過各種綜合治療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某種腫瘤經(jīng)過治療后,有一部分可能出現(xiàn)轉移和復發(fā),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轉移和復發(fā)大多發(fā)生在治療后三年之內,約占80%,少部分發(fā)生在治療后五年之內,約占10%。所以,各類腫瘤治療后五年內不復發(fā),再次復發(fā)的機會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癥的療效。術后五年之內,一定要鞏固治療,定期檢查,防止復發(fā),即使有轉移和復發(fā)也能及早治療。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療效。 二、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的療效 1、宮頸癌:宮頸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占首位。早期宮頸癌采用手術為主的治療,IIb期以上的宮頸癌采用同步放化療為主的治療手段。宮頸癌的預后較好,早期宮頸癌手術治療的5年生存率達90%左右;10年生存率達79%;放射治療能應用于各期宮頸癌,I~IV期總的5年生存率可達50%以上。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6資料報道,Ia1期的5年生存率為98%,Ia2為95%,Ib1期為85%,Ib2期為75%,IIa期為75%,IIb期為65%,IIIa期為30%,IIIb期為30%,IVa期為10%,IVb期為<5%< font="">。我院統(tǒng)計中晚期宮頸癌放療后的療效:IIb期的5年生存率可達80%,IIIb期可達50%。 2、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為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在經(jīng)濟發(fā)達國家其發(fā)病占婦科惡性腫瘤的首位。大多數(shù)子宮內膜癌病程發(fā)展緩慢,臨床癥狀出現(xiàn)較早,易早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病例在確診時病灶尚局限在子宮內,只要治療方案合理,可有良好的預后。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給予手術為主的治療,晚期患者給予合理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激素治療等。從20世紀60年代后的40余年間,生存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jù)國際年報26期報告的1999年至2001年的子宮內膜癌的5年生存率,Ia期為90.8%,Ib期為91.1%,II期為78.8%,IIIa期為66.2%,IIIb期為49.9%,IIIc期為57.3%,IVa期為25.5%,IVb期為20.1%。 3、卵巢癌: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由于發(fā)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約3/4的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其治療采用以手術為主,化療為輔的治療手段,預后與組織學類型、臨床分期、分級、年齡等有關。 卵巢上皮性癌總的5年生存率為31%,Ia期為83.5%,Ib期為79.3%,Ic期為73.1%,IIa期為64.6%,IIb期為54.2%,IIc期為61.3%,IIIa期為51.7%,IIIb期為29.2%,IIIc期為17.7%,IV期為14.3%。雖然手術范圍不斷擴大,新的化療藥物和靶向藥物不斷出現(xiàn),但卵巢上皮性癌的療效未能得到改善,治療后仍有約70%的患者將再復發(fā),得到治愈的患者不到40%,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40%。 近20年來化療方面的進展使卵巢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效果明顯提高,使死亡率從90%降低到10%,5年生存率I期達95%,II期70%,III期60%,IV期30%。 卵巢性索間質腫瘤多數(shù)是良性的,少數(shù)是低度或潛在惡性的,相對預后較好,如顆粒細胞腫瘤的10年存活率為90%,支持細胞-間質細胞腫瘤的5年存活率為70%~90%。 卵巢交界性腫瘤是介于卵巢良性與惡性腫瘤之間的一種腫瘤,臨床生長較緩慢,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預后較好。有學者總結了22篇有關文獻共953例患者,I期患者5年生存率為99%,中晚期患者也達到92%。年輕、早期及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的預后更好。 4、陰道癌:原發(fā)性陰道癌約占婦科惡性腫瘤的1%~2%。放療是大多數(shù)陰道癌的治療方法,適用于各期陰道癌,可聯(lián)合手術、化療綜合治療。早期陰道癌的控制率高達90%。各期陰道癌總的5年生存率在35%~74%。目前較肯定的預后影響因素是腫瘤分期和病理類型。有學者報道了212例陰道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I期可達80%,II期48%,而III期僅為38%。陰道腺癌的預后明顯差于鱗癌。 5、外陰癌:外陰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占婦科惡性腫瘤的3%~5%,多發(fā)生于絕經(jīng)后的老年婦女。其預后與腫瘤分期、分級、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年齡等因素相關。外陰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放療為輔,總的5年生存率可達70%,有學者總結了502例外陰癌患者的預后情況,I期、II期、III期、IV期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91%、76%、65%、29%。 以上介紹了腫瘤治療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的評價方法,并闡述了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的遠期療效。尤其需要說明的是,5年生存率并不是指腫瘤治療后就活5年,而是指廣大患者治療后能活5年的概率。而腫瘤治療5年后如存活,一般再次復發(fā)的機會就很少了。 最后,祝愿廣大婦科腫瘤患者早日康復,長期生存,幸福美滿!
孔為民醫(yī)生的科普號2013年11月04日16582
17
4
-
如果您準備找我診治
您好! 1.我是重慶腫瘤醫(yī)院婦瘤科的王冬醫(yī)生,在婦科腫瘤病房工作,每周出1次專家門診(周二上午)2.我們病房主要收治婦科良性及惡性腫瘤,床位比較緊張。如已在外院診治及手術后患者,來門診就診一定盡可能帶全以往所有的與病情有關的資料及手術記錄,有組織病理報告者務必將病理切片一同帶來(到原就診醫(yī)院病理科借出來)。特別是準備在我院治療的患者,必須要有我院病理科會診后的報告才會給予收治,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誤診誤治。3.我一上午至少要看25名病人,我能和您交流并對您進行檢查的時間也就5-8分鐘,門診時間有限,有時在您看來很嚴重的病在醫(yī)生看來未必真的很重,同一個問題我需要向不同患者重復解釋,因此您或許會感覺我在敷衍,但請相信,重要問題是不會遺漏的。所以,如果您選擇我給您診治,讓我們互相信任。
王冬醫(yī)生的科普號2013年06月17日1576
0
0
-
肥胖與婦科腫瘤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婦產(chǎn)科曹冬焱 田秦杰作者單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婦產(chǎn)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快餐飲食的發(fā)展,全球人群中肥胖的發(fā)生率一直在不斷升高,女性也不例外,美國20至39歲的未妊娠女性中有29%為超重或肥胖。在我國,肥胖也正在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肥胖帶來一系列生殖和醫(yī)學問題,肥胖患者易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已廣為人知,但肥胖與腫瘤尤其是女性肥胖與婦科腫瘤的關系并不為人了解和熟知。一、肥胖的定義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根據(jù)體重指數(shù)(BMI,bodymass index)來定義肥胖,體重指數(shù)是指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國際上以BMI≥30判斷為肥胖。我國判斷肥胖的標準遵循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指南》,BMI在18.5~23.9kg/m2之間為正常體重,BMI在24~27.9kg/m2之間為超重,BMI≥28為肥胖。二、肥胖與腫瘤易感性1、肥胖影響人體免疫功能:研究表明,缺乏適量運動的肥胖患者與正常人比較,自然殺傷細胞(NK)活性降低;肥胖人群常偏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從而影響微量元素鐵、鋅、硒及其他維生素的吸收。微量元素的生物活性是通過有關的酶而表現(xiàn)出來,鋅和鐵的缺乏將影響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代謝過程,從而損害細胞免疫功能。女性體重上升可導致CD4、CD8、淋巴細胞數(shù)量和WBC數(shù)量的增多,還有相似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癥患者體內的白血球、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數(shù)量增多,卻抑制了有絲分裂誘導的淋巴細胞的增殖,免疫功能的紊亂容易誘發(fā)腫瘤。2、肥胖與攜氧能力下降:肥胖患者由于頸部脂肪堆積,平臥時氣道受阻,易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OSAHS患者由于夜間缺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血液pH值降低、紅細胞攜氧能力下降,使組織代謝和清除異常物質能力下降也是腫瘤發(fā)生原因之一。3、肥胖與炎癥:炎癥(inflammation)是機體對致炎因子的損傷所發(fā)生的一種以防御反應為主的基本病理過程,研究表明多種腫瘤的發(fā)生與慢性炎癥刺激有關。脂肪細胞分泌的多種脂肪細胞因子,如TNF-α、IL、脂聯(lián)素、瘦素等均可引起、介導或參加炎癥反應。肥胖尤其是內臟型肥胖者脂肪細胞增生、肥大,可分泌大量促炎或炎癥因子,因此,有科學家提出“肥胖是一種低度的炎癥狀態(tài)”。慢性炎癥能誘導細胞快速分化,增加細胞復制過程出錯、無效DNA復制以及激發(fā)突變,從而誘發(fā)腫瘤。4、肥胖女性體內激素環(huán)境改變:1)卵巢和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增多,高雄激素引起一系列內分泌和代謝紊亂,易發(fā)胰島素抵抗和糖尿??;2)肥胖女性外周脂肪增多,脂肪組織內經(jīng)芳香化酶轉化的雌激素增多,導致雌激素相關的腫瘤發(fā)病率增加;3)肥胖女性血液中的性激素結合蛋白減少,導致循環(huán)中游離的可生物利用的雌激素水平升高;4)肥胖影響排卵,缺乏孕激素周期性調節(jié),導致月經(jīng)紊亂雌激素相關性疾病發(fā)生。5、肥胖與情緒障礙:研究表明,肥胖與抑郁等不良情緒密切相關,并且其相關性與肥胖程度成正比。肥胖引起抑郁與社會、心理、文化等因素有關,通常是由于社會對超重人群的負面評價導致肥胖者自我接受和自我認同感的缺失,最終導致抑郁,也有研究認為節(jié)食、運動等強迫減重的壓力導致抑郁。長期抑郁狀態(tài)嚴重影響身體免疫和代謝機能,容易誘發(fā)腫瘤。三、肥胖與婦科腫瘤的發(fā)生1、肥胖與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與肥胖密切相關,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率隨著BMI的增加而增加,BMI>29者的女性比BMI<23者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大3倍,體重每增加5kg患內膜癌的風險隨之增加(OR=1.2)。除了BMI,體脂分布也是內膜癌發(fā)生的一項獨立預后因素。中心型肥胖者脂肪多沉積在心臟和內臟,體型最粗的部位在腹部,腰圍臀圍比上升。中心型肥胖者體內性激素結合蛋白濃度下降,游離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島素抵抗和全身炎癥反應,因而較周圍型肥胖者患內膜癌的風險增加。對于年輕女性,肥胖往往與高胰島素、高雄激素等多種代謝異常相關,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周期的紊亂(無排卵月經(jīng))或閉經(jīng)、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等,如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這些患者由于不能形成優(yōu)勢卵泡,沒有排卵和黃體形成,因而缺乏孕激素生成。PCOS患者卵巢中同時有很多小卵泡持續(xù)分泌雌激素,使子宮內膜長期處于無孕激素對抗的雌激素刺激作用之下。近年來臨床上對于PCOS的診斷和治療逐漸規(guī)范,但多數(shù)患者和醫(yī)生對PCOS的處理仍然主要關注在生育問題上,實際上無排卵不但影響生育,長期無孕激素對抗的高雌激素作用下的子宮內膜,將會發(fā)生增生,開始是單純增生,然后是復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如長期發(fā)展,將最終進展為癌。而25%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具有典型的PCOS。PCOS作為子宮內膜增生和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研究的證實。因此,對于PCOS的患者,應根據(jù)不同年齡、生育要求不同進行長期的治療:青春期至生育前,可采用定期孕激素撤退出血、口服短效口服避孕藥等對癥處理方法,以調節(jié)月經(jīng)周期,避免發(fā)生功能性子宮出血,控制遠期并發(fā)癥為目的;育齡期以促排卵,爭取妊娠為目的;完成生育功能后以調整月經(jīng)、保護子宮內膜、預防子宮內膜癌及代謝異常等遠期并發(fā)癥為目的。絕經(jīng)后肥胖女性子宮內膜增生和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率分別為3.0%和12.1%,都遠高于非肥胖女性。老年肥胖女性患內膜癌的幾率增加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外周脂肪的芳香化酶可以合成較多的雌激素,另一方面,高胰島素和雄激素減少了性激素結合蛋白的產(chǎn)生,導致體內游離的可生物利用的雌激素增加,體內長期的高雌激素刺激引起子宮內膜發(fā)生癌變。2、肥胖與乳腺癌:同樣是由于脂肪組織中合成雌激素增多及激素合成蛋白減少導致的血漿中游離的雌激素增加,絕經(jīng)后肥胖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明顯增加,肥胖女性常伴有高胰島素血癥,通過提高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和瘦素水平,促進乳腺上皮細胞內雌激素的合成,引發(fā)癌腫生長。另外,肥胖女性較體重正常的女性更不容易發(fā)現(xiàn)乳腺中的異常腫塊,往往使乳腺腫塊發(fā)現(xiàn)較晚。3、肥胖與其他婦科腫瘤肥胖本身與子宮頸癌、卵巢癌并無直接關系。但肥胖女性由于害怕尷尬或擔心不適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更不容易堅持常規(guī)查體,因而容易錯過發(fā)現(xiàn)子宮頸早期病變和卵巢微小病變的機會。即使查體,超重和改變體位的困難也難以使肥胖患者得到充分滿意的檢查,與體重正常女性相比較,查體漏診、查體不滿意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另一方面,肥胖女性由于腹壁厚、身體各部位脂肪堆積遮擋內臟,容易掩蓋腹脹、腹水、腹痛等腫瘤的早期不適癥狀,使得肥胖女性中發(fā)現(xiàn)卵巢癌和宮頸癌尤其是晚期卵巢癌和宮頸癌的機會增加。 四、肥胖與腫瘤結局肥胖往往與惡性腫瘤預后不佳有關,原因有:1)肥胖女性更容易錯過查體,或查體不準確而使得早期腫瘤被發(fā)現(xiàn)的機會減少,因而腫瘤在晚期才得以診斷的機會高于體重正常者;2)肥胖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幾率遠高于正常體重者,因而患有惡性腫瘤肥胖患者圍手術期發(fā)生心腦血管意外、傷口愈合不良、重癥感染等術后并發(fā)癥的機會顯著增加,影響生存和預后;3)肥胖者長期處于慢性炎癥及免疫力低下的狀態(tài),容易誘發(fā)腫瘤生長和促進腫瘤浸潤,使腫瘤發(fā)展迅速、復發(fā)和轉移的機率增高;4)肥胖患者缺乏運動,生活方式不健康,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較正常體重者差,因而無論是對根治性手術還是術后的后續(xù)放化療耐受差、難以保證規(guī)范治療的順利施行。綜上所述,肥胖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女性肥胖導致的雌激素過多與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關系密切,而肥胖狀態(tài)伴發(fā)的異常心理、慢性炎癥、免疫低下和多種合并癥又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易、發(fā)現(xiàn)難、發(fā)展快、治療耐受差和預后不佳相關,因此在女性中加強宣教、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和治療肥胖,對于女性惡性腫瘤的預防、篩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和提高預后也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的。
田秦杰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2月28日6058
3
3
-
婦科惡性腫瘤治療后的激素替代和非激素治療
婦科惡性腫瘤按腫瘤發(fā)生部位,可分為外陰癌、陰道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管癌和卵巢癌。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其主要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除少數(shù)能保留卵巢的患者外,大多數(shù)患者需行雙卵巢切除,絕經(jīng)前婦女,甚至絕經(jīng)后短期的婦女術后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包括潮熱、多汗、失眠、情緒不穩(wěn)定、抑郁等更年期癥狀;尿頻、尿痛、性交痛等泌尿生殖道萎縮癥狀;骨關節(jié)痛、骨量下降、骨質疏松性骨折、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等,而且這些癥狀通常在手術后出現(xiàn)更快、更常見、更嚴重、持續(xù)時間更長,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這與雙卵巢切除后,性激素水平(尤其是雌激素、雄激素)的快速下降有密切關系。對于保留卵巢的患者也可能在術后經(jīng)放療、化療后,卵巢的功能受到影響,出現(xiàn)卵巢衰竭或卵巢衰竭提前,同樣會存在絕經(jīng)雌激素缺乏的相關問題。此外,近年來婦科惡性腫瘤呈年輕化趨勢,并且隨著對婦科惡性腫瘤的研究和治療進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治療后幸存者,這些問題會越來越多,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不良影響。如何解決這些臨床問題,改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又不增加腫瘤的復發(fā)率和死亡率,是臨床醫(yī)生必須面對的問題和挑戰(zhàn)。雌激素可有效緩解絕經(jīng)癥狀、避免泌尿生殖道萎縮、抑制骨丟失。是一種簡單方便、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多方面的良好效益,因而具有廣泛的、良好的前景。但在婦科惡性腫瘤治療后的婦女中能否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目前仍有爭議。因為婦科惡性腫瘤可以是雌激素依賴性的,如子宮內膜腺癌、子宮肉瘤、宮頸腺癌、透明細胞癌(來源于宮頸、子宮或卵巢)等;也可以是非雌激素依賴的(如宮頸鱗癌和外陰癌等)。但因腫瘤發(fā)病機制不清楚,長期以來,婦科惡性腫瘤婦女卵巢功能喪失或衰竭后,盡管有嚴重的低雌激素癥狀和相關疾病的高危因素存在,但仍對補充雌激素充滿恐懼,醫(yī)生對此也是噤若寒蟬。性激素治療是否會影響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的復發(fā)和存活時間?目前尚無大規(guī)模的臨床研究。但從一些初步的小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來看,性激素治療可以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不增加復發(fā)亦不減少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的存活時間。1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ECa)的最常見診斷年齡為62~70歲(平均67歲),但有20%~25%出現(xiàn)在絕經(jīng)前。診斷明確后需手術切除子宮和雙附件,雌激素的突然下降會引起相關的雌激素缺乏癥狀,尤其是潮熱、睡眠障礙和抑郁情緒。此外,老年婦女也可能出現(xiàn)雌激素缺乏癥狀,如泌尿生殖道不適和骨質疏松,子宮內膜癌患者也是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雌激素缺乏的婦女患骨質疏松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增加3倍,因此也需要考慮雌激素治療的問題。根據(jù)是否依賴于雌激素狀態(tài),子宮內膜癌可分為與高雌激素狀態(tài)明確相關的Ⅰ型和與高雌激素狀態(tài)無關的Ⅱ型。Ⅰ型與高雌激素狀態(tài)明確相關,其危險因素包括肥胖、不排卵、初潮早、絕經(jīng)晚,之前常有子宮內膜的增生改變。Ⅱ型與高雌激素狀態(tài)無關,通常來源于絕經(jīng)后萎縮的子宮內膜。迄今,ECa一直被列為激素替代治療(HRT)的一個禁忌證,包括那些診斷了許多年、治療效果非常好的婦女。但近30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在Eca治療后接受了HRT治療,主要是FIGOⅠ期的患者,包括少數(shù)Ⅱ期的患者。從20世紀80年代起,德國、美國等國家已不再將Eca列為HRT的絕對禁忌證,但仍強調尚沒有非常好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評價HRT對腫瘤復發(fā)的影響[1]。由于近80% 的ECa患者在診斷時屬于Ⅰ期,許多婦女可以選擇HRT。HRT目前的主要治療目的仍是緩解雌激素缺乏所致的血管舒縮癥狀。對ECa治療后的患者是否使用HRT仍需要進行個體化的利弊分析評價。要仔細分析HRT刺激腫瘤生長和復發(fā)的風險。但目前尚沒有一個肯定的前瞻性對照研究能給出一個肯定的結論。有5項相關的研究都是回顧性、非隨機、病例對照研究,這些研究結果均顯示,ECa治療后的HRT均沒有顯著增加復發(fā)的危險,相反,有腫瘤復發(fā)頻率下降或顯著下降的趨勢,并有更長的無瘤間期和生存時間。Creasman等[2]回顧性研究Ⅰ期ECa221例,其中雌激素治療組47例,對照組174例:治療組術后平均15個月 (0~81月)開始倍美力(CEE) 0.625~1.25mg/d(其中72%是陰道用藥),平均治療時間26月(3~84月),隨訪60個月。結果顯示治療組1例復發(fā),1例死亡,對照組26例復發(fā),16例死亡;HRT組的存活率改善, 復發(fā)率低,死亡率低(2%與15%)、無瘤生存時間長(P<0.05),結果與腫瘤的期別、有無轉移和受體的狀態(tài)無關。Lee等[3]的研究中,有44例低危ECa患者(Ⅰa~Ⅰb期、高中分化),HRT組中,66%單純用口服CEE(0.625~1.25mg/d),34%序貫加用孕激素。2/3在手術后1年內開始HRT,其他患者在手術后2年開始HRT,隨訪87個月,平均用藥64月(2個月~11年)。在HRT期間,HRT組無復發(fā)而對照組99例患者的復發(fā)和死亡率為8%。Chapman 等[4]的研究中,首次納入了Ⅱ期的ECa患者,顯示腫瘤在分期和侵入方面,HRT組的預后顯著改善。HRT組平均在手術后5個月(0~108月)開始口服CEE (0.625 mg/d)治療,HRT組中62例患者中的33例(53%)在治療5個月后增加孕激素治療(80%是甲羥孕酮2.5 mg/d)。HRT的治療時間是39.5個月(3~107個月),有2例復發(fā)(3%)、1例死亡。在對照組61例患者中,6例復發(fā)(10%)、4例死亡,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年齡≤70歲,高中分化患者中,HRT無瘤生存顯著優(yōu)于未HRT組。提示雌激素不降低早期子宮內膜癌術后無瘤生存時間,也不增加復發(fā)危險。Suriano等[5]在1984-1998年間,對75對內膜癌,進行病例對照研究,大多數(shù)為FIGO ⅠB期,15%為ⅡA~Ⅲ A或Ⅲ B期。73%的患者在術后1年內開始用藥(其余在5年內),采用CEE 0.625mg/d,49%連續(xù)聯(lián)合甲羥孕酮 2.5mg/d。平均隨訪83個月,對照隨診69個月。研究期間HRT組中有2例盆腔內癌復發(fā)(1%),對照組中8例盆腔內復發(fā)和3例遠處復發(fā)(14.6%)。HRT組的無瘤生存期比對照組更長(82個月比63個月)。這些研究提示,HRT不增加ECa的復發(fā)和轉移。但也可能存在選擇偏倚的問題,因為醫(yī)生更喜歡給預后好的患者推薦使用HRT。許多研究顯示,在雌激素治療過程中加用孕激素可減少ECa的發(fā)生,且連續(xù)聯(lián)合用藥要比序貫聯(lián)合用藥的ECa風險更低。孕激素對子宮內膜增生,包括不典型增生,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使用非芳香化的孕激素,如甲羥孕酮(100~500 mg)和婦寧(40~120 mg)。也可緩解絕經(jīng)癥狀,但所有的孕激素治療在緩解潮熱癥狀方面低于雌激素治療。而且近年來的一些大型研究(HERS、WHI)顯示,HRT中的孕激素(尤其是甲羥孕酮)可能與乳腺癌的風險增加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因此對于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ECa術后患者,更建議用單純的雌激素治療,而非雌激素加孕激素聯(lián)合治療[6]。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和肥胖均是ECa的高危因素,同時它們本身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近來的研究顯示子宮內膜低分化間質肉瘤對雌激素是敏感的。有50%以上見于絕經(jīng)前,雙附件切除術后加大劑量孕激素治療可顯著減少復發(fā)率,因此目前將這種原發(fā)類型列為HRT的禁忌證[6]。總之,對ECa治療后的患者是否使用HRT仍需要進行個體化的利弊分析評價。目前認為,HRT可用于ECa I或II期術后患者,而且是絕經(jīng)后雌激素缺乏癥狀最有效的病因治療,但仍需進行前瞻性、隨機研究以明確ECa術后HRT治療的安全性,因此在建議患者使用HRT的時候,要仔細分析HRT刺激腫瘤生長和復發(fā)的風險,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定期隨診,嚴密觀察。2.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癌一樣,絕經(jīng)前和圍絕經(jīng)期卵巢癌婦女手術切除雙附件后會出現(xiàn)顯著的更年期癥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醫(yī)生對使用HRT治療很猶豫,患者也有顧慮,擔心HRT會導致卵巢癌的復發(fā)。對于卵巢癌,英國的Eeles等[7]進行了一項回顧性分析。在78例年齡小于59歲的卵巢上皮性癌手術后用HRT,對照組295例,HRT中46例(59%)于術后6個月開始應用,17例(22%)持續(xù)≥6年,結果顯示雌激素不影響無瘤存活期,也不影響患者的生存期。而HRT可改善子宮內膜樣癌和透明細胞癌的存活。Guidozzi等[8]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將130例59歲以下卵巢上皮性癌(I~IV)隨機分組, HRT組在CRS術后6~8周單用CEE0.625mg/天,另一組不用藥。最少隨診48個月。結果發(fā)現(xiàn),ERT組:復發(fā)率為54%,無瘤生存期34月,總生存期44月;對照組:復發(fā)率為62%,無瘤生存期27月,總生存期34月。兩組卵巢癌無瘤存活期和總的存活無顯著影響。結論認為術后雌激素治療不影響卵巢癌無瘤存活期和總的存活。Bebar等[9]對31例卵巢上皮性癌手術后用HRT,隨診55個月,結果有6例疾病有進展,對卵巢上皮性癌進展無明顯影響。認為絕經(jīng)后高水平的促性腺激素可能是卵巢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HRT可減少FSH達75%,故可能減少卵巢癌的發(fā)生危險。Ursic-Vrscaj等[10]對24例卵巢漿液性囊腺癌進行病例對照研究,平均隨訪49個月?;颊咴谠\斷后的平均21個月(1~25個月)開始HRT,平均用藥24個月(1~70個月),21%復發(fā),估計的死亡危險為0.90(OR=0.90),未HRT者,31%復發(fā)。Biglia等[1]2004年系統(tǒng)分析了截至到2002年4月的文獻,發(fā)現(xiàn)除了腦膜瘤、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外,沒有證據(jù)顯示HRT會增加其他腫瘤的復發(fā)率。3. 宮頸癌宮頸與其他女性生殖器官一樣,對內源性性激素水平的改變有反應。在宮頸發(fā)現(xiàn)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受體。鱗-柱交接部是癌最常發(fā)生的地方,其部位隨內源性或外源性性激素水平而改變。目前認為宮頸腺癌是雌激素依賴性的,手術治療應同時行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而常見的宮頸鱗癌是非雌激素依賴的,對于未生育而有生育要求的婦女可以根據(jù)臨床情況保留子宮和卵巢,但大部分患者經(jīng)術后放療、化療后,卵巢的功能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可以快速出現(xiàn)卵巢衰竭或卵巢衰竭提前,也存在絕經(jīng)雌激素缺乏的相關問題。目前尚無證據(jù)顯示,HRT與宮頸癌復發(fā)增加有關。Levgur [11]總結4項病例對照研究,包括537例腫瘤患者,結果顯示,其中228例接受HRT的患者,腫瘤的復發(fā)率為3.5%,而未用藥的對照組的復發(fā)率為16.5%,并且兩組沒有生存率和死亡率的差別。腫瘤的組織類型在開始啟用HRT前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HRT與宮頸鱗癌的發(fā)生無關,但對有宮頸腺癌歷史的患者,仍禁用激素替代治療。4.婦科惡性腫瘤術后的其他治療 對依賴于雌激素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是否還有其他的治療方法能夠緩解雌激素缺乏所致的癥狀與不適,并且可防治相關的并發(fā)癥,同時又可減緩或去除患者與家屬的用藥顧慮呢?其實這一問題一直是臨床醫(yī)生們關注和思考的內容,近年來,一些藥物的發(fā)展為此提供了條件。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切除卵巢后會增加冠心病和骨質疏松的風險。對于冠心病的防治,他汀類是首選,而對于骨質疏松,可考慮二磷酸鹽和雷洛昔芬。雷洛昔芬與三苯氧胺不同,不會引起子宮內膜的增生[12],也不會增加ECa的風險,但仍被列為ECa的禁忌證,原因是缺乏這方面的數(shù)據(jù)。同樣,替勃龍也對內膜沒有增生作用[13],而且與雷洛昔芬相比,替勃龍可有效緩解更年期癥狀和泌尿生殖道萎縮,但目前也被列為ECa的禁忌證,同樣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安全數(shù)據(jù)。但是是ECa術后的一種新的選擇。植物雌激素也能緩解患者的絕經(jīng)癥狀,但也不能排除子宮內膜增生或ECa的風險,因此ECa也被列為使用的禁忌證。這些藥物的組成非常復雜、是可變的、了解不全面,其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也知之甚少,其副反應也很難確定,研究結果也常相互矛盾。近年來,在國外有越來越多的報告顯示,在對雌激素更為敏感的乳腺癌患者有很多的患者選用植物藥黑升麻來控制絕經(jīng)癥狀,同時并未增加乳腺癌的復發(fā)[14-15]。黑升麻是一種含有三萜類和糖苷類活性成分、在歐洲應用最廣泛的緩解絕經(jīng)癥狀的草藥。例如從黑升麻中以特殊工藝提取的黑升麻莉芙敏片有良好的緩解婦女絕經(jīng)癥狀的效果。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無論是體內、體外研究,還是莉芙敏的來源、提取過程,或者加大莉芙敏的使用劑量、延遲使用時間,莉芙敏均沒有雌激素活性[16],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莉芙敏可能是一種神經(jīng)遞質調節(jié)物,它不是通過雌激素受體發(fā)揮作用,因而對FSH、LH、E2、PRL無影響,而是直接作用于神經(jīng)中樞,或直接作用于5-HT7受體或通過對絕經(jīng)后婦女大腦μ-鴉片受體直接作用而發(fā)揮作用[17]。目前從我們的初步研究結果來看,莉芙敏可顯著緩解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絕經(jīng)癥狀,但并不增加腫瘤復發(fā)的危險。也是值得嘗試的、有希望的治療方法??傊壳皣鴥韧馍腥狈υ趮D科惡性腫瘤患者進行HRT的大規(guī)模、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研究。隨著對婦科惡性腫瘤治療的進展,患者的存活時間延長,因而將有越來越多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會有改善生活質量的要求,HRT是一種可選擇的方法。同時臨床醫(yī)生需要探索更為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方法。參考文獻[1]Biglia N, Gadducci A, Ponzone R, et 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cancer survivors[J]. Maturitas,2004, 48(4):333-346.[2]Creasman WT, Henderson D, Hinshaw W,et al.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inthe patient treated for endometrial cancer [J]. Obstet Gynecol ,1986,67: 326-330.[3] Lee RB, Burke TW ,Park RC. Estrogen replacementtherapy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stage I endometrial carcinoma[J]. Gynecol Oncol,1990,36: 189-191.[4] Chapman JA, DiSaia PJ, Osann K, et al. Estrogenreplacement in surgical stage I and II endometrial cancer survivors[J]. Am JObstet Gynecol, 1996, 175: 1195-1200.[5] Suriano KA, McHale M, McLarenCE, et al.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inendometrial cancer patients: a matched control study[J]. Obstet Gynecol,2001,97: 555–560.[6] Mueck AO,Seeger H.Hormone therapy after endometrial cancer[J]. Horm Res, 2004, 62(1): 40-48. [7] Eeles RA, Tan S, Wiltshaw E, et al. Hormonereplacement therapy and survival after surgery for ovarian cancer[J]. BMJ, 1991,302:259–262.[8] Guidozzi F,Daponte A.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ovarian carcinoma survivors: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 Cancer,1999,86(6):1013-1018.[9] Bebar S, Ursic-Vrscaj M. Hormonereplacement therapy after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J]. Eur JGynaecol Oncol, 2000,21(2):192-196.[10] Ursic-Vrscaj M, Bebar S, Zakelj MP.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after invasive ovarian 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 treatment: the effect onsurvival[J]. Menopause,2001,8(1): 70-75.[11]Levgur M. Estrogen and combined hormone therapy for women after genital malignancies:a review[J]. J Reprod Med,2004,49(10):837-848.[12] Hillard T.Serving without stimulation[J]. MenopauseInt, 2000, 6(Suppl 2): 11-13.[13] Kloosterboer HJ ,Sands R. Intracinology: the secretof the tissue-specificity of tibolone[J]. Menopause Int,2000,6 (Suppl 2): 23-27.[14] Osmers R, Friede M, LiskeE. Effcacy and safety of isopropanolic black cohosh extract for climactericsymptoms[J]. Obstet Gynecol, 2005, 105:1074-1078.[15] Henneicke-vonZepelin HH, Meden H, Kostev K, et al. Isopropanolic black cohosh extract and recurrence-freesurvival after breast cancer[J]. Int J Clinic Pharmaco Therap, 2007, 45(3):143-154.[16] Lupu R, Mehmi I, Atlas E, etal. Black cohosh, a menopausal remedy, does not have estrogenic activity anddoes not promote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J]. Int J Oncol, 2003, 23:1407–1412.[17] Burdette JE, Liu J. Boltonblack cohosh acts as a mixed competitive ligand and partial agonist of the serotoninreceptor[J]. J Agric Food Chem, 2003, 51: 5661-5670.
田秦杰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2月28日8618
0
1
-
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遠離婦科腫瘤
婦科腫瘤是婦科常見病,包括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良性腫瘤常見的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惡性腫瘤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滋養(yǎng)細胞腫瘤等,提到惡性腫瘤大家都會談癌色變,但若能做到“三早”――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多數(shù)可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高水平針對性地健康體檢是預防和早期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的關鍵,科學、規(guī)范的治療手段及方法是治愈或延長生命并提高生活質量的保障。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fā)生在30~50歲女性,以40~50歲為多見。據(jù)統(tǒng)計,約有1/3的婦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宮肌瘤,常因子宮肌瘤小,無癥狀,不做婦科檢查而未作診斷。卵巢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也有可能轉變?yōu)閻盒?。因卵巢腫瘤位于盆腔深部,不易早期發(fā)現(xiàn)。卵巢癌一旦出現(xiàn)癥狀多屬晚期,預后較差。研究表明,卵巢癌發(fā)生同40年前相比增加了3倍,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首位,嚴重威脅著女性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健康體檢是發(fā)現(xiàn)卵巢腫瘤的最好途徑,當卵巢內有太多或異常液體出現(xiàn)時,卵巢呈囊性,稱為卵巢囊腫。按其性質,臨床上將卵巢囊腫分為兩大類:一種為卵巢腫瘤;另一種為卵巢瘤樣病變。如果卵巢囊腫屬瘤樣病變則可以觀察,觀察時間一般為3個月;若3個月后仍持續(xù)存在甚至增大,應考慮為卵巢腫瘤,應及早行腹腔鏡或剖腹探查,以明確診斷,正確治療。子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迅速增加,發(fā)病年齡日趨年輕化,已引起全世界婦產(chǎn)科工作者的高度關注。研究表明,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宮頸癌發(fā)病主要危險因素。此外,初次性生活過早,多個性伴侶(性生活紊亂),高危男性配偶,吸煙史,長期口服避孕藥(≥8年)等因素可增加宮頸癌發(fā)病危險性。目前認為,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由漸變到突變的過程,經(jīng)過由“宮頸不典型增生(輕—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一系列變化,需要很長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宮頸原位癌、部分早期浸潤癌患者,宮頸可無明顯病灶,外觀可能光滑或僅為輕度糜爛。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的發(fā)生雖然有一定的關系,有發(fā)生癌變的潛在危險。但截至目前,尚無充足證據(jù)證實二者有必然和直接關系。因此,只要積極處理宮頸糜爛,定期進行防癌篩查,對宮頸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十分重要。子宮內膜癌也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該病是子宮內膜的病變,多見于老年婦女,其發(fā)病與雌激素的長期刺激,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有關。一些患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的婦女容易發(fā)生,絕經(jīng)期延長,晚絕經(jīng)的婦女也易發(fā)生。還與絕經(jīng)后盲目補充雌激素,以及有遺傳家族史相關。妊娠滋養(yǎng)細胞腫瘤, 包括侵蝕性葡萄胎與絨毛膜癌,其發(fā)病與妊娠有關??砂l(fā)生于葡萄胎流產(chǎn)后或各種類型流產(chǎn)、分娩、宮外孕以后,主要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事實上多數(shù)婦科腫瘤是能夠被早期發(fā)現(xiàn)和臨床治愈的。預防婦科腫瘤,女性朋友需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注意觀察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注意觀察出血,對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月經(jīng)異常,尤其是年輕女性和接近絕經(jīng)期的女性。因為幾乎所有的婦科癌癥,在癥狀上都有這個表現(xiàn)。陰道出血是女性生殖道癌最常見的癥狀,被稱為婦科癌癥的“信號”之一。二是觀察白帶,白帶異??赡苁菍m頸癌、子宮內膜癌或輸卵管癌的表現(xiàn)。三是自摸腫塊,在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臥于床,略彎雙膝,放松腹部,自己用雙手在下腹部按觸,由輕淺到重深,如有腫物是可以發(fā)現(xiàn)的。四是感覺疼痛。下腹部、腰背部、骶尾部疼痛,性交痛等。疼痛并不是腫瘤的早期癥狀。通常當腫瘤體積相當大,壓迫或侵犯其他臟器時,才會引起疼痛。有時疼痛也是腫瘤的自我暴露,如卵巢腫瘤發(fā)生蒂扭轉,破裂或變性會引起腹部疼痛。五是注意飲食及大小便改變。卵巢癌可能僅表現(xiàn)有腹脹、納差以及消化道癥狀,腫瘤壓迫或侵犯膀胱和直腸可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大便干結等。因此,對于40歲以上婦女,如果出現(xiàn)腹脹、消化不良、消瘦等情況,建議在婦科就診以明確排除卵巢癌。隨著診療技術提高,婦科腫瘤的治療預后也發(fā)生了根本改變,婦科腫瘤治療要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和個體化。良性腫瘤可經(jīng)宮腔鏡、腹腔鏡、小切口開腹或陰式手術、介入治療等微創(chuàng)傷方法獲得康復。以前,治療宮頸癌一般要切除子宮、卵巢等。事實上大多數(shù)宮頸癌是鱗癌,轉移到卵巢的機會少于2.5%,早期宮頸癌擴散到子宮體的機會少于1%,所以,對于早期宮頸鱗癌來說,如果病人年輕,特別是還沒有生育,就可以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方法,保留子宮體和卵巢、輸卵管,重建生殖道,這樣,病人的生、育、性功能就保留下來了。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診治模式也出現(xiàn)了相應變化。目前提倡的是:首次治療最好選擇手術,手術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而且能進行精確的手術病理分期,探查明確病變真實范圍及預后相關的重要因素,對指導后續(xù)治療如術中動脈插管或腹腔化療等十分重要。而且隨著腔鏡技術日臻成熟,微創(chuàng)手術將在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婦科腫瘤患者的生命質量。廣大女性朋友如果能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定期做婦科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找有經(jīng)驗的專科醫(yī)生給予規(guī)范治療,就能將婦科腫瘤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使自己遠離婦科腫瘤的困擾。
趙倩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2月08日4034
1
3
-
婦科腫瘤的放射治療適應癥
婦科腫瘤的放射治療開始于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一直是婦科腫瘤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目前大約有接近2/3的婦科惡性腫瘤的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療。術前放療的基本目的是縮小腫瘤、減少因手術操作可能引起的腫瘤細胞的擴散。術前放療的適應證,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應該給它實施一個手術之前的處理:①宮頸癌局部腫瘤較大的,直徑≥4cm,手術過程中操作比較困難;②宮頸癌累及陰道較多,很難切干凈;③子宮內膜癌侵及宮頸累及到Ⅱ期;子宮內膜癌子宮>2個月的妊娠大??;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癌,比如腺癌、腺鱗癌、透明細胞癌等這些特殊的類型,惡性程度比較高,手術在放療之后還會復發(fā),也是轉移的機率都非常的高,所以我們建議術前只用放療處理;當然分化差的癌也是同樣的問題。手術之后放療的適應證:①首先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有轉移的;②血管、淋巴管內發(fā)現(xiàn)癌栓的,也就是脈管受侵,③還有分化差的癌,④宮旁或者是陰道切緣陽性不徹底的,⑤癌細胞侵犯宮頸深肌層的,⑥特殊類型的癌,像我們說的腺癌、腺鱗癌這些方面。這些類型都要進行手術之后的補充,我們認為具有以上一兩個因素的,單純放療就可以了,有一個方面以上因素的,要結合同步放化療。另外,宮頸癌Ⅱb-Ⅳ期,晚期外陰癌都是放療的適應癥。
余敏敏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0月26日3026
0
0
-
介入治療在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中的應用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目前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導致女性不孕、流產(chǎn)、尿頻、排尿障礙等危害,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與十幾年前相比,目前子宮肌瘤越來越“青睞”三四十歲的中青年女性,特別是未育、性生活失調和性情抑郁這三類女性。在臨床上分為癥狀性子宮肌瘤和無癥狀性子宮肌瘤。癥狀性子宮肌瘤顧名思義就是有臨床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不正常如月經(jīng)過多、月經(jīng)紊亂等,還可出現(xiàn)壓迫癥狀如尿急、尿頻、夜尿增多、大便困難、下腹墜痛等,白帶增多,不孕,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糖尿病、高血壓病等。還有一種為無癥狀性子宮肌瘤,往往肌瘤較大時在腹部無意中摸到或常規(guī)婦檢時發(fā)現(xiàn)。如果長了子宮肌瘤也不用害怕,最重要的是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當子宮肌瘤的存在影響到您的健康時,才需要處理。一般認為以下情況需處理:(1)出現(xiàn)月經(jīng)過多,藥物治療無效;(2)有明顯的壓迫癥狀;(3)肌瘤較大(子宮在2個月妊娠大小或以上);(4)肌瘤較小但患者心理壓力大,要求治療。子宮腺肌病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為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壁層,屬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特殊型。國外報道其發(fā)病率為5%~70%,國內報道為13.4%。 痛經(jīng)是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癥狀,見于約85%的患者,多表現(xiàn)為繼發(fā)性痛經(jīng)伴進行性加重。子宮腺肌病與子宮肌瘤發(fā)病群體相同,臨床表現(xiàn)相似,易將子宮腺肌病誤誤診為子宮肌瘤而漏診。臨床資料表明,約有半數(shù)子宮腺肌病患者可與子宮肌瘤合并存在。近年來,隨著人工流產(chǎn)等節(jié)育措施的實施以及其它各種損傷子宮內膜的臨床操作的增多,本病出現(xiàn)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是發(fā)病率上升,二是發(fā)病年齡下降,更趨年輕化。到目前為止,本病仍無理想的治療方法,被稱為“慢性癌癥”,嚴重影響育齡期婦女的身心健康。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不外是全子宮切除術和病灶切除術,對于年輕的患者,尤其是尚未生育的患者,切除子宮顯然不是一個好方法,而年齡較長者,切除子宮雖然可以根治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癥,但隨之而來的不僅僅是生育能力的喪失、圍絕經(jīng)期癥狀的提前等目前已知的表現(xiàn),因手術所致的盆底功能障礙、卵巢功能低下甚至早衰、性生活質量低下等也是我們和患者以后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子宮腺肌癥病灶切除術應用較少,主要是難以將病灶完全切除,療效不滿意或易于復發(fā),多考慮全子宮切除。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激素類藥物行假絕經(jīng)療法,近期療效明顯,但只是暫時的,停藥后癥狀體征常很快復發(fā);而用藥時間過長、藥物治療的副反應和并發(fā)癥也是很多患者所無法接受的。介入治療是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法,療效確切。子宮動脈栓塞術(UAE)是在一側大腿的根部做2毫米的微小創(chuàng)口,將特制導管插到子宮肌瘤的供血動脈,應用栓塞材料阻斷肌瘤的血液供應,達到使肌瘤壞死、萎縮的目的。該手術一般在1個小時左右即可完成,僅需局部麻醉。術后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下腹部疼痛,這是介入術后的正常反應,對癥治療即可。術后無特殊要求,一般術后即可進食,24小時即可自由活動,3-5天可出院,休息7-10天可正常上班。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臨床應用,子宮肌瘤的介入治療已經(jīng)是一項成熟的技術,臨床上取得良好的療效,且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不需開腹及切除子宮,最大程度地保護了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副作用和并發(fā)癥少;在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介入治療已經(jīng)成為取代子宮切除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方法。隨著介入診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很多學者嘗試通過阻斷子宮動脈的方法來治療子宮腺肌癥,并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中遠期臨床有效率達85%以上。主要術式仍為子宮動脈栓塞術,與治療子宮肌瘤的方式基本相同。由于本治療方法保留了患者子宮及其功能,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相比目前主要以切除子宮為主的外科手術治療及以讓患者閉經(jīng)為主要方法的藥物治療本病,介入治療無疑是一種造福于廣大育齡期患者的優(yōu)秀的治療方法。介入治療不會加重患者的病情,且不影響其他治療方法的實施,換言之,即使介入治療失敗,患者仍可以選擇手術切除等其他治療方法。子宮肌瘤及子宮腺肌癥均為婦科常見疾病,由于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發(fā)病年齡越來越小,發(fā)病率越來越高,針對這兩種常見疾病,尤其要注意早診斷、早治療。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治療時選擇微創(chuàng)、安全的治療措施,也是目前多數(shù)人就診治病的前提條件,既要安全地治好病,又要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盡可能避免臟器切除、保護日后生活質量、不留瘢痕,目前先進的介入診療技術正可以滿足這一條件。
張偉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05月31日2485
0
0
-
婦科腫瘤不可怕,首診首治是關鍵
作為一名專業(yè)的婦科腫瘤醫(yī)生,我從業(yè)的時間并不長。從我七年前分配到陜西省腫瘤醫(yī)院婦瘤科至今,也見識了多種多樣的婦科腫瘤患者,良性的、惡性的、原發(fā)的、復發(fā)的。其中,我最不愿接診的就是已經(jīng)在多家醫(yī)院輾轉周折診治失敗的患者。為什么呢?總有一種遺憾在其中。為什么不早一些來治療?為什么要等到花了一鼻子的冤枉錢時才想起腫瘤醫(yī)院?為什么要耽誤到實在沒轍了才想起腫瘤??疲繗w根結底還是老百姓對腫瘤的診治不了解、不清楚。 首先要強調的是:婦科腫瘤不可怕,早診早治是關鍵。大多數(shù)癌癥只要是早期發(fā)現(xiàn),并能夠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都可能有90%左右的治愈率。即使到了中期,有些癌癥病人經(jīng)合理的綜合治療后,也可有相當長的生存期。比如宮頸癌5年生存率,Ⅰ期為90%以上,Ⅱ期為70%~75%,Ⅲ期為40%~50% ,Ⅳ期僅為10%左右??偟?年生存率為50%~55%。子宮內膜癌因解剖及癌腫生物學特點,具有生長緩慢、轉移播散時間較晚和早期有較明顯癥狀等特點,故就診早。因確診方法較簡易,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診斷為臨床Ⅰ期。在婦科惡性腫瘤中治療效果較好,總5年生存率為70%左右,臨床Ⅰ期5年生存率可達85%以上。即便是婦科腫瘤中最兇險的卵巢癌,早期患者尤其腫瘤尚局限在一側或雙側卵巢內的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在90%以上。說明婦科腫瘤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其療效理想,預后較佳。 其次要說明的是:婦科腫瘤不可怕,首診首治是關鍵。治療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婦科腫瘤患者的預后。單就早期宮頸癌來說,手術方式的選擇就是臨床醫(yī)生經(jīng)常會遇到的問題,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⑴對于年輕的、需保留生育功能的CINⅡ-Ⅲ級患者,適宜于行“宮頸環(huán)切術(LEEP刀)”或“宮頸錐形切除術”;⑵對于診斷明確、不需保留子宮的原位癌患者,行“擴大的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即可。保證切除范圍在宮頸筋膜外、完整切除病患部位,必要時打開隧道,游離輸尿管,切緣應在病灶以外1cm左右,陰道壁切除1-2cm;⑶對于宮頸癌la1期患者,采取“次廣泛性子宮切除術”。要求切緣距病灶至少2cm。其基本步驟雖與⑵術式相同,但要達到本術式的要求,關鍵在于必須剪開輸尿管隧道,將輸尿管向側方分離后,再進行宮頸與陰道壁的切除,術中應注意保留輸尿管的營養(yǎng)血管。⑷對于宮頸癌Ia2~IIa期患者,采取“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這是宮頸癌手術治療的基本術式。關鍵操作在于必須全部清除區(qū)域淋巴結及進行廣泛性全子宮切除,后者必須打開膀胱側窩及直腸側窩,分離、切斷前、后及兩側各連結子宮的韌帶及結締組織;切除主韌帶周圍的脂肪組織,靠近盆壁處將其切斷;在全部切除陰道旁結締組織后,切除陰道。切緣一般應距病灶3-4cm;⑸對于部分宮頸癌IIb期患者,采取“超廣泛性子宮切除術+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術”。 區(qū)域淋巴結清除的范圍較廣,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的范圍也更廣。前者上達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后者須切斷閉孔動、靜脈,骼內動、靜脈,臀下動、靜脈及陰部自動脈的共同干,將主韌帶從其盆壁附著的根部切除。 還有,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早期腫瘤患者經(jīng)過手術治療后就萬事大吉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殊不知,此時已是暗藏兇險。即便是早期腫瘤,如果手術后的病理結果提示有腫瘤復發(fā)的高危因素時,術后輔助放、化療才是確保患者長期生存的保險箱。遺憾的是,許多基層醫(yī)院婦產(chǎn)科醫(yī)生在這個領域的知識是盲區(qū),未能建議患者繼續(xù)治療,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致使腫瘤細胞負隅頑抗最終導致復發(fā)、轉移。因此,我們呼吁:腫瘤患者一定要在疾病確診后的第一時間到正規(guī)、規(guī)范的腫瘤專科去治療,才能保證腫瘤治療達到較好的療效。
王國慶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05月14日5074
0
2
婦科腫瘤相關科普號

韓麗萍醫(yī)生的科普號
韓麗萍 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婦科
1.5萬粉絲22.8萬閱讀

涂畫醫(yī)生的科普號
涂畫 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婦科
1464粉絲7840閱讀

葉海燕醫(yī)生的科普號
葉海燕 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婦科
2500粉絲6.8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劉文欣 主任醫(yī)師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婦科腫瘤科
宮頸癌 23票
子宮內膜癌 20票
卵巢癌 11票
擅長: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外陰陰道癌、尿道癌等各種婦科良惡性腫瘤的診斷、手術與個體化綜合治療 -
推薦熱度4.9祝捷 主任醫(y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婦產(chǎn)科
子宮肌瘤 235票
卵巢囊腫 59票
宮頸癌 9票
擅長:婦科惡性腫瘤(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的手術、化療及隨訪; 婦科良性腫瘤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傳統(tǒng)腹腔鏡、單孔腹腔鏡、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等); 不孕癥、復發(fā)性流產(chǎn)的宮腔鏡、腹腔鏡治療; -
推薦熱度4.6張翔 主任醫(yī)師浙江省腫瘤醫(yī)院 婦瘤科
宮頸癌 69票
子宮內膜癌 16票
婦科腫瘤 5票
擅長:1、婦科惡性腫瘤(宮頸癌、宮頸/陰道癌前病變、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陰道癌、外陰癌)預防、診斷、綜合治療。 2、熟練應用各種先進放療技術-治療各種婦科惡性腫瘤:容積調強放療、螺旋斷層放療、立體定向放療、射波刀、三維圖像引導的近距離治療(后裝治療)。 3、【特色技術】放療后復發(fā)的再程放療、近距離治療模具技術、溶瘤病毒抗腫瘤治療。 4、新藥、醫(yī)療器械臨床試驗。 5、同時對“婦科腫瘤的手術適應癥判定”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如有手術指征且考慮來我院診療,可以協(xié)助直接轉診安排-我院資深的婦科手術醫(yī)生處就診。 6、重離子治療(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腫瘤治療手段之一)。我院(浙江省腫瘤醫(yī)院)重離子醫(yī)學中心已于2025年2月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