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08月11日
4094
0
1
-
王玉民副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 心血管科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心血管科王玉民:引起頭暈的病很多,有幾十種病,主要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缺血和內耳缺血和水腫導致的。最常見到的是血壓不穩(wěn)定。老年人頭暈與血壓有關的情況有四種,一種是血壓過高導致腦血管痙攣而缺血,第二種是長期服藥后血壓低了,引起腦缺血,還有第三種情況最常見,就是體位性低血壓,表現為躺著的血壓高,而坐位和站立位的血壓低于臥位的血壓過多而導致腦缺血引起頭暈。四是,由于老人的血壓自我調控能力下降,用的降壓藥物是短效的,每日血壓不穩(wěn),波動太大,引起頭暈。因此要查臥、坐、立這三個位置的血壓以及做24小時動態(tài)血壓,了解了每日的血壓波動幅度后決定治療方案。2013年07月25日
16020
1
2
-
趙玉英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神經內科 頭暈是門診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其病因復雜多樣涉及神經內科、耳鼻喉科、普通內科及精神科等多種疾病。頭暈作為一種籠統的主觀感受,很難用確切的客觀檢查來予以判定,因此,對頭暈的正確診斷更多依靠臨床醫(yī)生的基本功,即對頭暈癥狀的正確判定、對臨床表現特點的有效識別、對不同頭暈病因的正確掌握以及對各種輔助檢查手段的正確運用。一、頭暈癥狀的界定是正確判定的前提受文化、教育、地區(qū)方言及個體經驗的影響,患者對頭暈癥狀的描述會千差萬別,因此醫(yī)生在問診時必須使用結構性問詢方式,并適當加以引導,盡可能獲得準確的癥狀描述。當患者確實難以描述時,可采用選擇回答的方式以判定癥狀特征。自1972年起,醫(yī)學界公認將頭暈劃分為眩暈、暈厥前、失衡和頭重腳輕感四種不同的癥狀。其中,眩暈是特異性癥狀,指存在周圍物體或自身明顯旋轉的運動錯覺或幻覺,主要病因是前庭系統功能障礙;暈厥前是一過性“馬上要失去知覺、要暈倒”的感覺,主要病因基本類同于暈厥;失衡主要是站立或行走時不穩(wěn)、失去平衡控制的感覺,與多種神經系統、內科疾病、精神疾病有關;頭重腳輕感最無特異性,有頭或身體浮動感,也可為漂浮感,其病因多樣??梢?,只有正確界定眩暈或非眩暈的頭暈癥狀,臨床醫(yī)生才能開展進一步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否則將發(fā)生整個診斷方向的錯誤。二、仔細問診是正確診斷的關鍵很多臨床研究證明正確的病史采集是臨床診斷的關鍵,通過問診可以鑒別90%的患者的癥狀是特異性的眩暈或是非特異性的頭暈,也可以明確約70~80%的眩暈的病人。在問診中,應特別了解相關的臨床特征,如:(1)起病形式:突然起病多為前庭周圍性病變,慢性或亞急性起病則多為前庭中樞性病變。(2)癥狀程度和伴隨自主神經癥狀:前庭周圍性病變的眩暈程度多偏鶯且多伴明顯的惡心、嘔吐,而前庭中樞性者則偏輕且伴隨自主神經癥狀輕或無。(3)病程:良性發(fā)作性位置性眩暈(BPPV)持續(xù)時間數秒,多不超過l分鐘;梅尼埃病、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和偏頭痛相關眩暈多為數分鐘至數小時;前庭神經元炎和中樞性病變多持續(xù)數小時至數天;精神障礙者多持續(xù)數周至數月。不同疾病導致的癥狀持續(xù)時間絕非固定亦非診斷的首要依據。(4)發(fā)作頻度:單次發(fā)作者多為前庭神經元炎或血管病,反復發(fā)作性眩暈應首先考慮梅尼埃病或偏頭痛;伴有神經系統其他表現的反復發(fā)作性眩暈應考慮為TIA;反復發(fā)作性位置性眩暈應首先考慮BPPV。(5)伴隨癥狀:注意有無耳悶、耳鳴、耳痛、頭痛、聽力減退、面癱、失衡、畏光和畏聲、眼震及局灶神經體征。(6)誘發(fā)及緩解因素:頭位變化見于BPPV、前庭神經元炎、腫瘤、周圍淋巴漏、多發(fā)性硬化;自發(fā)眩暈見于前庭神經元炎、卒中、腫瘤、偏頭痛、梅尼埃病、多發(fā)性硬化;上呼吸道感染后見于前庭神經元炎;應激見于精神性和偏頭痛;耳壓、外傷或持續(xù)用力后見于周圍淋巴漏。對于非特異性的頭暈,應特別注意患者的系統疾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各種心臟病、體位性血壓波動、服用藥物、貧血、甲狀腺疾病等)、精神狀態(tài)(抑郁、焦慮、軀體化障礙等)及神經系統疾病(深感覺障礙、共濟失調、多系統變性等)。臨床醫(yī)生只要掌握了這些不同頭暈或眩暈的臨床特點,并通過仔細嚴密的病史問詢,就能對絕大多數患者做出正確的診斷,而這些則是任何輔助檢查手段所無法提供的。三、對不同頭暈病因的掌握是正確診斷的保證既然頭暈的病因涉及神經內科、耳鼻喉科、普通內科及精神科等多種疾病,就要求各個不同??频尼t(yī)生具備多學科的知識,能對涉及眩暈或頭暈的多學科疾病有必要的掌握,減少診斷錯誤。如常規(guī)進行Dix-Hallpike試驗,就可以避免將大量的BPPV患者誤診為頸性眩暈;了解所謂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BI)就是椎基底動脈系統的TIA,就不會將大量長期頭暈患者誤診為VBI。知道哪些疾病是最常見的眩暈病因、哪些疾病是非特異性頭暈的最主要病因,才能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保持清晰的診斷思路和方向,迅速識別和診斷疾病,避免因不能區(qū)分常見病和少見病而導致誤診、診斷延誤及過度檢查。對比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可見前庭周圍性病因和精神障礙性病因是最主要的頭暈病因,前者是眩暈的首要病因,后者是非特異性頭暈的首要病因。在我國,兩者所占比例高于國外資料,原因是因為我國缺乏完善的全科醫(yī)療系統,大量的BPPV和精神障礙性頭暈患者未能達到及時正確診斷,導致其在三級醫(yī)院專病門診中的比例特別高??梢姡巴ブ車约膊?特別是BPPV)是最重要的眩暈病因,而精神障礙性疾病和系統疾病是非特異性頭暈的最重要病因。四、針對性檢查是正確診斷的支持應對所有患者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雖在門診中無法開展完整的體檢,但應針對性地檢查生命體征、心臟、腦神經、共濟運動、深感覺、聽覺等。對所有眩暈患者或有體位相關性頭暈患者均應做Dix-Hallpike試驗,肯定者行手法復位即可立竿見影。對可能前庭周圍性病變者應針對性進行前庭功能和純音測定。對懷疑前庭中樞性病變者則應進行神經影像學檢查,特別推薦MRI檢查或CT檢查,因為受骨質干擾,CT極難發(fā)現各種后顱窩的病變。相反,不加選擇地開展前庭功能或神經影像學檢查,不僅不能幫助診斷,反而會混淆診斷思路,導致誤診。研究證明在不加區(qū)分的頭暈患者與年齡匹配的正常人群間,MRI、聽力計及前庭功能等檢查的結果無顯著區(qū)別,檢查的陽性率不到l%。許多臨床錯誤診斷的根源恰恰就來源于沒有很好地問診卻過度依賴輔助檢查,同時對各種輔助檢查的特異性和局限性缺乏充分的認識。如不對BPPV患者進行Dix-Hallpike試驗,卻進行大量的頸椎影像學檢查,然后用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的頸椎退行性改變來解釋眩暈,想當然地診斷為頸椎病或頸性眩暈。再如不認真了解精神障礙性頭暈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tài),卻開展頭顱CT、MRI或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然后用影像學所見的、老年人群中常見的白質病變或腔隙梗死來解釋眩暈,甚至是隨意地診斷為VBI。五、注重更新知識是正確診斷的源泉雖然頭暈眩暈患者很多,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正確的診斷,有些還會長期不能確診。因此,臨床醫(yī)生一方面應以科學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地予以癥狀學診斷,絕不能隨意地給患者做出VBI或頸性眩暈的診斷,另一方面又要積極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頭暈的診斷水平。隨著頭暈病因研究的進步,相關的概念、診斷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值得重視。隨著對BPPV的認識提高,其診斷率明顯提高,已成為首位的眩暈病因。如在10年前,很多醫(yī)生不知道BPPV,也很少有醫(yī)生(特別是非耳科醫(yī)生)診斷該病,但自神經科醫(yī)生學會診斷后,許多醫(yī)生可以診斷數百例患者。這并非表示該病在我國流行,而只是反映我們長期以來缺乏對該病的認識。以往已發(fā)現兒童期陣發(fā)性眩暈與偏頭痛有關,也發(fā)現偏頭痛患者到老年可以表現為眩暈而非頭痛,并稱之為偏頭痛等位癥,但對眩暈與偏頭痛的關系認識不足。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頭暈患者中約30%有偏頭痛史,偏頭痛患者中也有約30%有頭暈或眩暈,兩者的相關性遠超過與其他疾病或癥候的相關性。偏頭痛患者的暈動癥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9倍。以往所稱的良性發(fā)作性眩暈或前庭性梅尼埃病(不伴隨聽力或神經系統癥狀)也被認為就是偏頭痛。隨著偏頭痛性眩暈診斷標準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患者被發(fā)現。一些傳統的認識和診斷概念則因病因研究的進展而被認為是錯誤或含糊不清的,已被淘汰。如我國長期以來將大量中老年人的慢性頭暈或眩暈診斷為VBI,并想當然地認為VBl是非正常但又未達到缺血標準的一種狀態(tài),但國際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分類和國際疾病分類均無VBI,我國的專家共識也建議VBI就是后循環(huán)系統的11A而絕非單獨且特異的疾病。希望廣大醫(yī)生積極學習,盡快淘汰這種“垃圾桶”診斷。頸性眩暈也為不少醫(yī)生所用,但對該診斷定義的準確性、診斷標準的可靠性都缺乏認真的臨床研究,許多是用假設來代替臨床證據甚至為證據所反對。其實轉頸導致頭暈或眩暈的病因很多,幾乎各種眩暈疾病都會在轉頭轉頸時加重。轉頸的同時幾乎毫無例外地會引起轉頭,無法排除視覺和前庭感覺受刺激。轉頸時的眩暈(更多的是頭暈和不穩(wěn))與頸部疾患(肌筋膜炎癥)所導致的深感覺異常有關,目前有關頸性眩暈的研究均存在診斷無法核實、沒有特異診斷方法、無法解釋大量的臨床不一致性等弱點,故國際上不再推薦使用這種含糊不清的定義和診斷。2012年11月09日
14450
3
4
-
吳麗娥主任醫(yī)師 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內科 1. 頭暈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癥狀,大多數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過頭暈的癥狀。但是哪些頭暈是必須及時到醫(yī)院就醫(yī),哪些又是自己簡單處理就可以的呢,下面我就簡單和大家談談自己的經驗。2. 頭暈通常分為兩大類型,一種為頭暈,一種為眩暈。頭暈:頭部悶沉不適,不清醒的感覺,頭重腳輕,醉酒樣感覺。眩暈:突然覺得外界環(huán)境天旋地轉、或者自身旋轉、自身搖晃的感覺,經常伴隨惡心嘔吐、心慌、出汗等癥狀,不敢睜眼,不敢活動。3. 頭暈的常見病因:① 血壓過高過低均會出現頭暈,正常人血壓要求在60-90/90-140(年輕女性平時血壓偏低90/60mmHg,夏天時更嚴重,過度勞累、站立過久、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合均會表現頭暈的癥狀;另外一種就是血壓過高也會頭暈,但有時患者是先頭暈后血壓增高,大家要區(qū)分開是頭暈引起血壓增高,還是血壓高后出現頭暈)。② 血糖過高或過低都會出現頭暈(很多人減肥,吃的很少或吃減肥藥,有些人亂服降糖藥都會導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不進行飲食控制,喜歡吃什么就吃什么導致高血糖,這兩種情況都會出現頭暈)。③ 血液系統疾病:各種原因導致的貧血。④ 神經功能失調(更年期—月經紊亂、發(fā)作性多汗、煩躁、睡眠差;抑郁狀態(tài)--睡眠差、乏力、體重減輕、食欲下降、興趣減低)、⑤ 心臟?。汗谛牟 ⑿穆刹积R、傳導阻滯等。⑥ 眼部疾?。呵獠徽ń暬蜻h視)、眼肌麻痹(斜視、復視)。⑦ 睡眠障礙(睡眠過少或夢過多)⑧ 感染(發(fā)熱)⑨ 中毒(CO中毒、苯中毒-裝修家)、⑩ 頭外傷綜合征 眩暈性癲癇等。4. 眩暈的常見原因:① 顱外病變(耳源性)—癥狀重,持續(xù)時間短,與體位改變有關的—耳石癥;耳局部炎癥,迷路積水-美尼爾氏病,迷路炎)② 顱內病變:小腦、腦干病變,通常是供血不好,另外也可以是小腦、腦干的梗死和出血,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應讓患者平臥,盡快送至醫(yī)院做頭顱MRI,明確病因)。5. 處理:把病人放平,不要移動,盡快撥叫“120”,用擔架把病人抬到救護車上。沒有條件坐救護車的,也應讓病人盡量少動或平臥的姿勢到醫(yī)院。活動會使患者頭暈嘔吐加重。6. 輔助檢查:遇到有頭暈的情況時,常規(guī)的檢查包括血糖、血壓、血常規(guī)、心電圖,有時需要做頭顱MRI、頸椎片、腦血管彩超,或者頭位誘發(fā)試驗、神經心理檢查等,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檢查項目。7. 預防:低血壓患者,夏天時不要太熱,適當用些能提升血壓的藥物,像生脈一類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認真降壓,減少食鹽攝入和脂肪攝入,同時增加運動;有糖尿病的患者經常監(jiān)測血糖,不要隨意亂買藥吃,目前市面降糖的保健品很多,大家還是應該盡量用比較正規(guī)的藥物降糖治療。有頸椎病的患者盡量少打麻將、少用電腦,頭處于一個位置時間稍長,適當活動頸椎;另外睡覺時不要高枕也很重要,因為人一天內很多時間是在睡眠中,高枕直接導致頸椎過屈,很疲勞,容易誘發(fā)疾病發(fā)生。2011年06月12日
15355
0
1
-
倪幼方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胸科醫(yī)院 心內科 50歲的廖女士因頭暈目眩被家人扶入醫(yī)院,卻不知該掛哪科號,有的家屬說掛內科,也有的說掛外科,還有的說掛耳鼻喉科,最后廖女士因其是高血壓心臟病所致就診于心內科。莫衷一是,類似的情況在醫(yī)院門診中并不少見。頭暈和頭昏與眩暈的區(qū)別頭暈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頭暈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括頭昏和眩暈。臨床上患者常常將這些癥狀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是有區(qū)別的,眩暈是更具有臨床診斷特異性的癥狀。頭昏一般指持續(xù)的頭腦昏沉和不清晰感,多伴有頭重、頭悶沉、頭漲、健忘、乏力和其他神經癥狀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的癥狀,在勞累或緊張時加重,可由高血壓、神經衰弱或其他慢性軀體性疾病所致。頭昏也可能是一種生理現象,并非疾病,如沒睡好覺導致的頭昏等。眩暈是一種運動錯覺或幻覺,包括旋轉性、顛簸性、擺動性、浮沉或漂移感,是患者對于空間關系的定向障礙或平衡障礙?;颊呋蛞詢A倒的感覺為主,或感到自身晃動、景物旋轉;發(fā)作時患者在睜眼時感覺周圍物體在旋轉,閉眼后感覺自身在旋轉,有時候感覺像在坐過山車,有時感覺像跌下山崖,非??植?。眩暈發(fā)作時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出冷汗、心率過快或過緩、血壓升高或降低,甚至伴有腸蠕動亢進和便意頻繁等。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與頭暈有關的疾病很多頭暈的病因非常復雜,可由多學科和多系統疾病引起。常見的眩暈按病因分類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癥,占眩暈癥的70%以上。此類眩暈多與耳鼻喉科的疾病相關,常見的有良性位置性眩暈、美尼爾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及前庭神經炎等。因此,這類眩暈患者應該首先到耳鼻喉科就診。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干、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多與神經科疾病相關,常見的有大腦后循環(huán)缺血、腦出血、顱內腫瘤、顱內感染、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這類患者除了眩暈外,還伴有視物成雙或模糊、傾倒發(fā)作、共濟失調、肢體無力和麻木、言語不清、意識喪失等癥狀。因此,這類眩暈患者應該到神經內科就診。心源性頭暈:各種心律失常、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致心臟輸出量減少,引起腦組織缺血而發(fā)生。頸源性頭暈:因頸椎骨質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引起。肺源性頭暈: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肺功能不全。藥源性頭暈:某些降壓藥、治療心臟病、糖尿病及抗過敏的藥物,甚至抗感冒藥等等都可能有此副作用。慢性疾?。喝缲氀⑻悄虿?、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神經衰弱等均可引起頭暈。血壓性頭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頭暈。頭暈如何就診由于頭暈病癥與多個科室有關,涉及神經內外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內科、老年病科、骨科、眼科等,不僅病人及家屬不易區(qū)分,不知該到哪個科室就診,有時醫(yī)生對病因診斷和治療也比較困難,相當棘手。另外目前對頭暈也缺乏客觀的鑒別診斷方法和有效的治療措施,再加上長期以來醫(yī)院各個專業(yè)科室相對獨立,分科較細,使許多頭暈病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延誤診療。針對頭暈就診中的這一共性問題,目前國內部分三甲醫(yī)院引進了國際上先進的眩暈類疾病診斷和治療設備,或成立了眩暈??浦委熤行幕蝾^暈門診,患者可選擇到該??凭驮\。2011年05月07日
47213
2
1
-
2010年09月21日
35212
4
0
-
代金剛副主任醫(yī)師 廣安門醫(yī)院 綜合科 頭暈又稱為眩暈,是主觀的感覺異常,中醫(yī)通過針灸、中藥辨證治療,在臨床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西醫(yī)學對眩暈的認識如下: 可分為兩類: 一:旋轉性眩暈,發(fā)作性,短暫性,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景物旋轉。旋轉性眩暈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1)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癥。常見于梅尼埃?。荚g美尼爾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用鏈霉素或慶大霉素等藥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 (2)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干、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fā)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二:一般性頭暈,持續(xù)性,長期性,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 (1)心源性眩暈:常見于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暈:可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暈:常見于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壓性眩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眩暈。 (5)其它:貧血、頸椎病、急性發(fā)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癥等均可引起頭暈。 以上敘述的是臨床上常見的頭暈分類,但今天我們在這里專門敘述不明原因的頭暈,也就是功能性頭暈, 病因病機: 頭暈多數是由于腦血管痙攣引起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情緒波動,生氣激動,心理障礙,緊張壓力,體質虛弱,受涼是發(fā)生頭暈最常見的原因,病人多數是女性,特別是中老年女性,學生也非常多見,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因此而影響學習。青年女性,腦力勞動者發(fā)病率也相對較高。 患者各種檢查沒有任何問題, 頭顱CT檢查、核磁共振、血常規(guī)檢測均正常,有的患者頸椎可能有一些異常,多普勒血流圖檢查可能發(fā)現腦血管痙攣,腦血流圖測試稍微有一點供血不足。 患者常年頭暈不見好轉,各種治療措施沒有任何療效,病人非常煩惱, 這種頭暈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功能性障礙,也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病人可描述為頭暈、眩暈、頭昏、頭脹、頭重腳輕、腦內搖晃等。 慢性頭暈最常出現在體質虛弱的女性身上。大多是因為荷爾蒙分泌失調之故。人體內各內分泌腺及荷爾蒙,能夠應付身體的活動狀態(tài)及外在的氣溫,而具有使身體能順暢運作的調節(jié)功能.荷爾蒙的分泌失常,身體產生許多變化,除了肩膀僵硬、頭痛外,還有頭暈及手腳冰冷等癥狀。有的患者只有臉部發(fā)燙,而手腳冰冷.患者體質比較差,呈現亞健康狀態(tài). 自律神經失調,血管運動神經紊亂,面色灰暗無光澤,同時伴有頭痛、目眩、倦怠感及下半身寒冷等癥狀。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緊張、生氣,缺乏維他命、荷爾蒙分泌異常、更年期或自律神經失調也都是造成頭暈的因素。由于長期焦慮抑郁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引起神經性頭痛,同時伴有頭暈,這類頭暈很常見,也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頭暈久治不愈。北京弘醫(yī)堂中醫(yī)醫(yī)院代金剛醫(yī)師介紹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博士 /援助非洲埃塞俄比亞志愿者擅長綜合運用中藥、推拿、針灸(毫針、放血、拔罐、刮痧、耳針、穴位注射、埋線、針刀)等方法,并將中國傳統健身術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六字訣、峨眉十二莊、導引養(yǎng)生功、熱身伸展功等功法用于運動處方,針對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指導患者養(yǎng)成合理的生活方式,臨床療效顯著。曾多次赴香港、韓國等地講學,學員和患者遍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治療范圍:針灸科、中醫(yī)內科疾病,如失眠、頭痛、眩暈、中風后遺癥、共濟失調、震顫、帕金森、胃痛、便秘、神經官能癥、抑郁、焦慮狀態(tài)、強迫癥、肥胖、頸椎病、腰腿疼、肩周炎、帶狀皰疹、痤瘡、神經肌肉疼痛、肌肉勞損、神經損傷性疾病、面癱、脫發(fā)、冠心病、高血壓、哮喘、耳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疲勞綜合征、頑固性疼痛、亞健康狀態(tài)、體質相關疾病等。中醫(yī)科普知識講座:走進中醫(yī)、生活中的中醫(yī)學、家庭按摩-營造溫馨氣氛、教你捶捶后背揉揉肩、企業(yè)員工健康法則、也談中醫(yī)養(yǎng)生等。指導養(yǎng)生康復鍛煉方法:針對上班族、開車族、學生族等不同人群針對性的開具運動處方。心理咨詢與輔導:身心健康、形神統一出診時間:周二、周五、周日晚5:00-9:00聯系方式:新浪認證微博:一代金剛醫(yī)院電話:010-65827961/2/3本網站發(fā)表的相關文章,部分為原創(chuàng),部分來自網絡,供大家參考。Email:zhongyidai@163.com 網站:http://zhongyidai.haodf.com/2010年01月20日
27378
4
1
-
郭華亮副主任醫(yī)師 新鄉(xiāng)市中醫(yī)院 內科 頭暈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括眩暈、頭昏沉感、頭腦不清醒感等。在臨床中患者常常將這些癥狀混為一談。實際上,眩暈與頭腦昏昏沉沉不清醒是有區(qū)別的,眩暈是更具有臨床診斷特異性的癥狀。眩暈是一種運動錯覺或幻覺,包括旋轉性、顛簸性、擺動性、浮沉或漂移感,是患者對于空間關系的定向障礙或平衡障礙。患者或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或感到自身晃動、景物旋轉;發(fā)作時患者在睜眼時感覺周圍物體在旋轉,閉眼后感覺自身在旋轉,有時候感覺象在坐過山車,有時感覺像跌下山崖,非??植?。眩暈發(fā)作時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出冷汗、心率過快或過慢、血壓升高或降低,甚至伴有腸蠕動亢進和便意頻繁的等。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 按病因進行分類,眩暈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癥,占了眩暈癥的70%以上。此類眩暈多與耳鼻喉科的疾病相關,常見的有良性位置性眩暈(俗稱耳石癥)、梅尼埃?。滥釥柌。?、迷路病、藥物性眩暈(用慶大霉素或鏈霉素等藥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因此這類眩暈病患者應首先去耳鼻喉科就診。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干、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多與神經科疾病有關,常見的有后循環(huán)缺血、腦出血、顱內感染、多發(fā)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這類患者除了眩暈外,還可伴有視物成雙或模糊、傾倒發(fā)作、共濟失調、肢體無力和麻木、言語不清、意識喪失等癥狀。因此,這類病人應去神經內科就診。頭昏一般指持續(xù)的頭腦昏沉和不清晰感,多伴有頭重、頭悶、頭脹、健忘、乏力和其他神經癥狀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的癥狀,在勞累或緊張時加重,多數由神經衰弱或慢性軀體性疾病所致。頭昏也可能是一種生理現象,并非疾病,如沒睡好覺導致的頭昏等。與頭暈有關的疾病很多,常包括以下幾種:心源性頭暈: 常見于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肺源性頭暈: 可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眼源性頭暈: 常見于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血壓性頭暈: 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頭暈。其他:貧血、頸椎病、急性發(fā)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癥等均可引起頭暈。.2009年09月24日
22778
0
1
-
于榮波主任醫(yī)師 威海市立醫(yī)院 干部保健/老年病科 頭暈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不適感覺之一,輕者表現為頭暈、眼花、視物不清并旋轉、行走不穩(wěn)、頭重腳輕;重者如坐舟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耳鳴、眼花、汗出、面色蒼白、上肢或單肢麻木等癥狀,嚴重者可突然仆倒。多見于中老年人,也可發(fā)于青年人。可反復發(fā)作,妨礙正常工作和生活,嚴重者可發(fā)展為中風危及生命。中老年人頭暈怎么回事呢? 頭暈是一個癥狀,而不是疾病,造成頭暈的原因是極為復雜的。有可能是由于頸椎增生壓迫,頸部動脈狹窄、痙攣、受壓,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引起,也有可能是因為血壓、心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如果發(fā)生老年人頭暈的情況,建議做一個全面的檢查,看有沒有頸椎增生壓迫頸動脈,或頸動脈內壁存在斑塊,影響了腦部供血。通常,頭暈的原因主要包括:耳源性原因、頸椎病、腦供血不足,其中又以腦供血不足最為常見。耳源性的像梅尼埃氏病、迷路炎、突發(fā)性耳聾等,常見于年青人;頸椎病、腦供血不足則常見于中老年人。約90%的老年性頭暈癥是由于椎-基底動脈的供血不足所致。腦組織對血氧變化十分敏感,長期的供血不足和缺氧很容易引起腦功能障礙,發(fā)生眩暈癥狀。一些中老年人出現惡心、頭暈等癥狀后,認為是體內的燥熱引發(fā)“上火”及胃腸不適所致。對此專家指出,中老年人頭暈、惡心半數以上是腦缺血引起的,如不加以重視和及時治療,很容易發(fā)生急性腦血管疾病。尤其,當老年人出現視物模糊,頭暈發(fā)作等癥狀時,經常提示椎-基底動脈的缺血、狹窄,而椎基底動脈是腦干血液供應的主要血管,一旦梗塞,就會導致腦干呼吸心跳中樞受損,危及生命。老年人如果出現腦供血不足,特別懷疑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則要注意中風的發(fā)生。此時,需要規(guī)范的檢查和治療以減少中風的危險。 一些患者考慮經濟原因,拒絕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事實上,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確實很是非常有必要的。醫(yī)生一般要檢查頭顱MRA及頸部血管的B超,對顱內外的血管情況作一個了解、分析,然后根據血管的硬化及狹窄程度,有沒有血栓形成等情況評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療及長時間的抗血小板治療。如果血管存在狹窄,狹窄的部位往往已經形成了血栓,血栓的脫落就會導致遠端血管梗塞,形成中風,而及時發(fā)現并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就可以大大減少血栓的形成,也就減少了中風發(fā)生的機會。 積極有效的預防是關鍵: 對于頭暈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預防。老人定期作血壓、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規(guī)、血脂、血粘度、腦電圖、腦血流圖、頸部血管B超、X線等檢查,防患于未然,是極必要的。此外,建議老年朋友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 A 戒煙酒,忌生、冷、油膩以及過咸過辣過酸的食物。尤其動物肝、腎、腸等肉食和蛋清、魚子要少吃。 B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芽、瓜類、黑木耳、芹菜、荸薺、豆、奶、魚、蝦等。向有冠心病的患者特別推薦草莓汁,有調查表明此種果汁有益于預防冠心病及腦血管病的發(fā)生。 C 經常練太極拳有助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tài);而且太極拳作為一種動作舒緩的體育運動,有活血舒筋的作用??伸畈娚?。家庭護理必不可少: 1.在急性發(fā)作期,應絕對臥床休息,切勿單獨勉強起床行走,以免跌倒發(fā)生意外。 2.靜臥時室內避免強光線刺激,應拉好窗簾避光。 3.處于某一特定體位時眩暈可減輕,應協助病人擺好舒適體位,減少眩暈癥狀,使病人得以充分休息。 4.協助病人尋找發(fā)病原因,得以對癥治療,更重要消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心理,有助于緩解癥狀,縮短病程。 5.發(fā)作期間應限制水及鈉鹽的攝入,控制水腫產生,也是防治本病的措施之一。 6.平時應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足夠睡眠,避免過度緊張的腦力與體力勞動,以防止復發(fā)與發(fā)作。2009年05月22日
83120
5
2
-
董萬利主任醫(y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神經內科 患者: 頭暈半年求治。我是安徽宿州的一名頭暈患者,叫武衛(wèi)偉,男性,今年39歲,頭暈半年多,多方治療無效,十分痛苦??!一、發(fā)病情況:08年4月22日下午在無明顯征兆及誘因的情況下,突發(fā)頭暈,自控不住即入住本地市級醫(yī)院診治。二、治療經過:入院后經檢查心臟正常,血液血壓正常,腦CT檢查無異常,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有輕度骨質增生,牽引推拿、理療近40天無效,入本地市級醫(yī)院神經內科診斷為腦供血不足,治療近4個月無效,10月30日頭暈再次激發(fā)。11月上旬赴京在天壇醫(yī)院診斷。不了了之,也沒給個說法,因家中急事,逐返家。三、用藥情況:一般均按療程口服過:尼莫地平、西比靈,谷維素,思而明,都可喜倍他司叮,6542、眩暈寧,中藥等各種改善腦供血的藥。 靜脈注射過:腦塞通,長春西叮,曲克盧丁,天麻,川粉,銀杏葉,燈盞花等均無效。四、現在狀況:頭整天昏昏沉沉,頭暈,坐不實,走不穩(wěn),站不住,十分痛苦!五、我到底得了什么???!該怎么治療?!六、附檢查報告的診斷。cta:頭顱未見異常,右側c1-6橫突孔較對側咯窄,右側椎動脈較左側咯細。血液檢查基本正常。多普勒:雙側頸內動脈系統血流速度增快,右側椎動脈供血輕度不足。頸部血管超聲檢查:雙側頸動脈,椎動脈及鎖骨下動脈血流未見明顯異常。mr:雙側額葉下缺血灶,雙側大腦前動脈A1段局限性狹窄,右上頜竇粘膜下囊腫。前庭功能檢查大致正常。平衡功能檢查基本正常。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董萬利:我讀了你的材料,也很理解你的痛苦,你到北京的大醫(yī)院求治過可見病情較復雜。但你提供的材料不夠祥細,診斷的最重要根據是你病情表現的特征,而不是什么檢查和以前的診斷。請你上蘇州新聞網http://www.szrbs.net/后點擊“健康”欄目,再點“名醫(yī)大講堂”在里面找“眩暈、頭昏、頭暈、暈厥?(視頻)”是我關于眩暈的講課,你聽后就更了解眩暈了,然后請你告訴我:你患的是眩暈、頭昏、頭暈、暈厥這四種癥狀的那一種?什么場合發(fā)作最嚴重(如起臥床、翻身時還是行走時眩暈最明顯)?眩暈時有無耳鳴或聽力下降?有無行走不穩(wěn)?還是有其它伴隨表現? 附眩暈、頭昏、頭暈、暈厥的鑒別資料:眩暈、頭昏、頭暈、暈厥這四種癥狀不能混為一談。實際上:1)眩暈:常表現以突發(fā)性和間歇性的外物和自身按一定方向旋轉、翻滾、浮沉或飄移感(閉眼不能緩解)為主要癥狀。強調的是一種運動性幻覺,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天旋地轉”的感覺;病因上是由前庭半規(guī)管神經系統病變所致。多于頭位變動和睜眼時加重,根據病變位置的不同,有時有惡心、嘔吐、心慌、出汗等癥狀,以及眼球震顫和定向傾倒等體征。2)頭昏:常表現以持續(xù)的頭腦昏昏沉沉不清晰感為主癥,多伴有頭重、頭悶、頭漲、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經癥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癥狀,勞累時加重。系由神經衰弱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等所致。3)頭暈:常表現以間歇性或持續(xù)性的頭重腳輕和搖晃不穩(wěn)感為主癥,多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時加重。如眼性頭暈、深感覺性頭暈等。4)暈厥:強調的是以突發(fā)一過性意識障礙為主癥,雖可能在發(fā)病之初有眩暈或頭暈、視物不清、站立不穩(wěn)和惡心等不適。系由多種原因導致一過性血壓低、心跳慢、短暫性腦缺血所致。如血管反射性暈厥、心原性暈厥。 這四種癥狀對絕大多數人、甚至部分醫(yī)生也不能正確區(qū)分,這也正是造成誤診和混亂的原因之一。患者:08年4月22日及10月30日激發(fā)時是暈厥的癥狀。平時是頭昏的癥狀。尤其以坐式和久站為頭昏癥狀表現強明顯同時伴有小腿乏力的癥狀。行走好像踩棉花,其它無癥狀!??!有個情況特別說明一下,4月22日病發(fā)治療穩(wěn)定一點后,我飲酒后頭昏癥狀好像就沒有了,但第二天癥狀好像就加重。10月30日的激發(fā)也是在酒后引起的!昨夜突然感覺到右耳一戴耳機聽音樂頭就嗡嗡響沒兩分鐘就出現瞬間頭暈,左耳正常,今天到醫(yī)院做了個聽覺誘發(fā)電位檢查,結論為:右耳I波潛伏期延長,數值為1.92,提示右耳周圍性聽功能異常.與頭暈有關系嗎?!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董萬利:耳源性頭暈很多見,當然與頭暈有關,可到耳鼻喉科進一步診治。2009年02月11日
93498
23
8
頭暈相關科普號

姜亮醫(yī)生的科普號
姜亮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骨科
2.6萬粉絲355.1萬閱讀

劉醫(yī)生辨肺結節(jié)良惡性
劉偉 副主任醫(yī)師
海安市人民醫(yī)院
胸外科
1053粉絲220萬閱讀

荊志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荊志偉 主任醫(yī)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腦病科
3809粉絲19.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