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榮波主任醫(yī)師 威海市立醫(yī)院 干部保健/老年病科 頭暈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不適感覺之一,輕者表現為頭暈、眼花、視物不清并旋轉、行走不穩(wěn)、頭重腳輕;重者如坐舟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耳鳴、眼花、汗出、面色蒼白、上肢或單肢麻木等癥狀,嚴重者可突然仆倒。多見于中老年人,也可發(fā)于青年人??煞磸桶l(fā)作,妨礙正常工作和生活,嚴重者可發(fā)展為中風危及生命。中老年人頭暈怎么回事呢? 頭暈是一個癥狀,而不是疾病,造成頭暈的原因是極為復雜的。有可能是由于頸椎增生壓迫,頸部動脈狹窄、痙攣、受壓,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引起,也有可能是因為血壓、心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如果發(fā)生老年人頭暈的情況,建議做一個全面的檢查,看有沒有頸椎增生壓迫頸動脈,或頸動脈內壁存在斑塊,影響了腦部供血。通常,頭暈的原因主要包括:耳源性原因、頸椎病、腦供血不足,其中又以腦供血不足最為常見。耳源性的像梅尼埃氏病、迷路炎、突發(fā)性耳聾等,常見于年青人;頸椎病、腦供血不足則常見于中老年人。約90%的老年性頭暈癥是由于椎-基底動脈的供血不足所致。腦組織對血氧變化十分敏感,長期的供血不足和缺氧很容易引起腦功能障礙,發(fā)生眩暈癥狀。一些中老年人出現惡心、頭暈等癥狀后,認為是體內的燥熱引發(fā)“上火”及胃腸不適所致。對此專家指出,中老年人頭暈、惡心半數以上是腦缺血引起的,如不加以重視和及時治療,很容易發(fā)生急性腦血管疾病。尤其,當老年人出現視物模糊,頭暈發(fā)作等癥狀時,經常提示椎-基底動脈的缺血、狹窄,而椎基底動脈是腦干血液供應的主要血管,一旦梗塞,就會導致腦干呼吸心跳中樞受損,危及生命。老年人如果出現腦供血不足,特別懷疑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則要注意中風的發(fā)生。此時,需要規(guī)范的檢查和治療以減少中風的危險。 一些患者考慮經濟原因,拒絕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事實上,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確實很是非常有必要的。醫(yī)生一般要檢查頭顱MRA及頸部血管的B超,對顱內外的血管情況作一個了解、分析,然后根據血管的硬化及狹窄程度,有沒有血栓形成等情況評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療及長時間的抗血小板治療。如果血管存在狹窄,狹窄的部位往往已經形成了血栓,血栓的脫落就會導致遠端血管梗塞,形成中風,而及時發(fā)現并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就可以大大減少血栓的形成,也就減少了中風發(fā)生的機會。 積極有效的預防是關鍵: 對于頭暈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預防。老人定期作血壓、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規(guī)、血脂、血粘度、腦電圖、腦血流圖、頸部血管B超、X線等檢查,防患于未然,是極必要的。此外,建議老年朋友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 A 戒煙酒,忌生、冷、油膩以及過咸過辣過酸的食物。尤其動物肝、腎、腸等肉食和蛋清、魚子要少吃。 B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芽、瓜類、黑木耳、芹菜、荸薺、豆、奶、魚、蝦等。向有冠心病的患者特別推薦草莓汁,有調查表明此種果汁有益于預防冠心病及腦血管病的發(fā)生。 C 經常練太極拳有助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tài);而且太極拳作為一種動作舒緩的體育運動,有活血舒筋的作用??伸畈娚怼<彝プo理必不可少: 1.在急性發(fā)作期,應絕對臥床休息,切勿單獨勉強起床行走,以免跌倒發(fā)生意外。 2.靜臥時室內避免強光線刺激,應拉好窗簾避光。 3.處于某一特定體位時眩暈可減輕,應協(xié)助病人擺好舒適體位,減少眩暈癥狀,使病人得以充分休息。 4.協(xié)助病人尋找發(fā)病原因,得以對癥治療,更重要消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心理,有助于緩解癥狀,縮短病程。 5.發(fā)作期間應限制水及鈉鹽的攝入,控制水腫產生,也是防治本病的措施之一。 6.平時應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足夠睡眠,避免過度緊張的腦力與體力勞動,以防止復發(fā)與發(fā)作。2009年05月22日
83123
5
2
-
施海姍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 神經內科 頭暈是一種主觀的感覺異常,可分為兩種:眩暈和頭昏。眩暈是一種自身或外界物體的運動性幻覺,是對自身的平衡覺和空間位象覺的自我體會錯誤。表現為患者主觀感覺自身或外界物體呈旋轉感或升降、直線運動、傾斜、頭重腳輕等感覺。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tǒng)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罢嫘匝灐庇忻黠@的自身或周圍物體旋轉感或傾倒感,呈陣發(fā)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調和植物神經癥狀(面色蒼白、惡心、出汗、血壓脈搏改變等);“假性眩暈”為自身或外物的晃動不穩(wěn)定,呈持續(xù)性或陣發(fā)性,無伴隨癥狀或較輕,環(huán)境因素可使癥狀加重。頭昏是由全身系統(tǒng)疾病引起,如眼部疾病、貧血、血液病、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及神經失調等。其特點是頭昏眼花或輕度站立不穩(wěn),無眩暈感,很少伴有惡心、嘔吐,亦無眼震。頭暈與哪些常見疾病有關頭暈是一種常見癥狀,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因此,我們可將引起頭暈的疾病進行分類敘述,使大家對“頭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1)眩暈 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1)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癥。常見于梅尼埃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用鏈霉素或慶大霉素等藥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2)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干、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偶見于后循環(huán)缺血、常見于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fā)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2)頭昏1)心源性:常見于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2)肺源性:可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3)眼源性:常見于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4)血壓性: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頭昏。5)其他:貧血、頸椎病、發(fā)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癥等均可引起頭昏。頭暈患者如何掛號就診頭暈患者就診遇到不知道掛什么科的問題,因為頭暈的病因涉及多個學科,應根據頭暈的類型、伴隨的癥狀選擇首診的科室,發(fā)現其他問題再到有關科室進一步檢查。(1)突然起病的眩暈伴耳鳴、聽力下降,無血壓改變者,應到耳鼻喉科就診。(2)不明原因的頭暈或眩暈,伴有肢體麻木、偏癱。言語不利、頭痛、嘔吐、抽搐者,應到神經內科就診。(3)頭暈伴有血壓改變、發(fā)熱、出汗者應到內科就診。(4)原有心臟病史,出現頭暈伴心悸、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癥狀者,應到心臟內科就診。(5)頭暈伴視力減退、眼前有飛蚊感等癥狀者,應到眼科就診。(6)頭暈伴面色蒼白或皮膚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到血液科就診。(7)頭暈和轉頸密切相關,伴有肩頸酸痛、手臂麻木者,應到骨科就診。經常頭暈于頸椎病有關嗎?椎動脈型頸椎病可引起眩暈,其病因是骨質增生,壓迫了一側或兩側的椎動脈;或當頸椎不穩(wěn)時,頭顱的活動可能造成椎動脈的痙攣,前庭神經和小腦都屬于椎動脈供血的部位,故產生頭暈。但病理資料顯示,大部分病例并不全是由于椎動脈的狹窄造成的,腦部的缺血與整個腦動脈系統(tǒng)退化有關,與全身血管硬化有關。所以經常頭暈并不一定都與頸椎病有關,任何引起平衡系統(tǒng)紊亂的疾病均可引起頭暈。出現頭暈怎么辦?(1)一般中年人發(fā)生頭暈后,首先應該測量一下血壓,因為高血壓的主要表現就是頭痛、頭暈和眼花。但低血壓同時也可出現頭暈;當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服用某些血管擴張藥等情況下,直立調節(jié)反射受抑制,就會在站起來時出現明顯的頭暈甚至暈倒。有這種現象的人平時最好不要長時間蹲著,若需蹲著時,可準備好矮凳子或可以折疊的小椅子,坐著可減輕下肢的屈曲程度。久蹲后起立時宜慢慢站起來以減輕由此造成的不適。平時宜多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心血管的功能。什么是良性發(fā)作性位置性眩暈?良性發(fā)作性位置性眩暈,即俗稱的耳石癥。它造成迷路功能障礙,比梅尼埃病更常見。起病急驟,多于頭部在某一位置時突發(fā)眩暈,持續(xù)數秒至10秒,重復該頭位,眩暈可重復出現,患耳在低位時眩暈尤為劇烈。病程數天或數月,預后良好,數年內反復發(fā)作少見。治療可選β組胺,體位訓練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反復發(fā)作可手術治療。頭暈時的處理1、以最舒適的狀態(tài)躺下休息,解松身上的衣物。 2、若有發(fā)燒現象,予以冰敷。 3、調暗室內的光線,使身心放松、平靜 4、若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時,腳部會覺得發(fā)熱,若呈現冰冷,最好保持其溫暖。5、患者可口服敏使朗、西其汀口服液、維生素B等藥物暫時緩解癥狀(平時家中也應該常備以上藥物)。若病情不能緩解,則馬上到醫(yī)院急診。 頭暈患者的飲食若非疾病所引起的頭暈,不必就醫(yī)即可獲得改善;平日注意要有適度的運動,多吃含維他命、蛋白質及鐵質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 1、胡蘿卜汁可治畏冷引起的頭暈 手腳及腰間感寒冷,且有頭暈的現象,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或更年期障礙所引起。胡蘿卜可以暖和身體,又可抑制頭暈,正是適合有上述癥狀者。若是添加蜂蜜,效果更彰。胡蘿卜亦可健胃整腸,幫助消化,通便;因此對于胃腸虛弱、食欲不振及便秘的人而言,是很好的食品。尤其長期便秘的人,胡蘿卜搗成泥狀后更有功效。特別是生的胡蘿卜最為有效。胡蘿卜五百公克,切成適量大小,置于研缽中搗碎成泥狀。以紗布包之,榨擠出汁液。加入一大匙蜂蜜于胡蘿卜汁中即成。 2、海帶煎汁可以預防高血壓及突眼性甲狀腺腫引起的頭暈:海帶有降血壓的作用,因此對于因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很有效;也因含有大量的碘,自古即被認為治療甲狀腺異常的特效藥,所以適用于因甲狀腺腫大而引起的頭暈。特別是海帶的煎煮汁最為有效。海帶三十公克加水六百公克,煎至水量減半,一日三回,空腹飲用。 3、雞蛋紅糖治頭暈 豆油適量放鍋內燒熱,將2個雞蛋、30克紅糖(放一點水攪拌) 倒入鍋內煎熟,空腹服用,連服 10天。為鞏固療效,也可多服幾天。4、籬欄藥膳治頭暈用中草藥籬欄25克,帶殼雞蛋一個,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適量油、鹽、味精調味。煮熟后,去籬欄渣和蛋殼,一天分2次食用藥粥和雞蛋,一般連續(xù)食用3天,頭暈頭痛癥狀即有明顯好轉。此藥粥不僅香甜可口,可治療頭暈頭痛,還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5、鴨蛋赤豆治頭暈鴨蛋一個、赤豆20粒,攪勻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連用7天有特效。 6、枯草湯治頭暈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黃芩10克。用法:先煎前3味藥,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鐘,從火上拿下來,稍停再加入黃芩,煎5分鐘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后即能感覺頭輕眼亮,沒有其他副作用。 7、菊花治頭暈菊花功能降血壓、明目解毒、治頭暈、頭痛、耳鳴目眩,能使小便清長。高血壓的人可用菊花枕頭,對婦女肝陽火盛引致頭暈、晚間煩躁不能成眠者有幫助??蓪⒁熬栈尤胗透套尤~、綠豆殼或通草絲,曬干待冷裝入枕袋內再縫密即可。2009年01月24日
18125
5
1
-
陳書連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骨科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骨科 陳書連 主任醫(yī)師頭暈反復發(fā)作,原來頸椎作怪 50歲的安先生,近一年來得了一種怪病,有時會莫名其妙地出現頭暈,惡心,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四肢發(fā)緊、出汗、內心極度恐懼感、嚴重時還會突然跌倒,并且發(fā)作次數越來越頻繁。一年來先后到北京、鄭州等多家大醫(yī)院的神經內科、心內科住院,按腦血管病、焦慮癥等治療無效。曾經由于懷疑心臟原因而接受心臟介入造影檢查。雖然多方求醫(yī)、但是還是不知得的是什么病,也不知道如何治療才好。曾經在北京一家醫(yī)院診斷他患有頸椎病,但是由于影象學檢查顯示頸椎病情較輕而不能斷定眩暈癥狀就是由于頸椎病所引起的,因此僅給予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他抱著希望到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骨科就診,省醫(yī)骨科醫(yī)師經過復查頸椎的X線片,發(fā)現他的頸椎第3和4節(jié)之間、第4和5節(jié)之間存在不穩(wěn)定征象,磁共振片提示上述兩個間隙的椎間盤退變,輕度脫出。通過詳細而縝密的論證,將該病診斷為嚴重型頸椎源性眩暈,五月中旬為其實施了頸椎前路椎間隙植骨穩(wěn)定手術。手術后,上述癥狀基本上完全消失,手術獲得預期的治療效果。什么是頸椎源性眩暈? 頸椎源性眩暈也叫頸型眩暈,顧名思義是眩暈的產生與頸部有關,通常于頸部活動時出現,特別是猛然扭轉或過度后屈頸部時易于引起,有時輕微活動也可出現,如臥床或起床時,甚或夜間翻身時均可引起。其時,患者會突然感到眩暈,甚至感到“翻心”、嘔吐甚至大汗淋漓,閉目不敢動。輕者數秒即愈,重者可持續(xù)數日,或更長時間。 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青少年則罕見,性別上無大關系。任何職業(yè)的人均可患此病,但以頸部需經常固定在一個位置上的職業(yè)如會計師、縫紉工、汽車司機,或須經常注視電腦屏幕的工作者為多見。 癥狀發(fā)作時,可有旋轉,搖晃等感覺,而且大部分眩暈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加重與頸部活動勢改變有直接關系,尤其是在突然轉頭或頸部旋轉時誘發(fā)或加重,轉向某一側易導致發(fā)作,而轉向對側則能緩解癥狀有人將這種眩暈稱為一過性眩暈。嚴重的患者,甚至可以產生猝倒現象。猝倒發(fā)作前多無任何先兆,患者常處于某一體位,頭頸轉動時,突然感到頭昏、頭痛,兩下肢隨即發(fā)軟無力跌倒在地。發(fā)作過程中無意識障礙,跌倒后可自行爬起。頸椎病引起眩暈的機理 最新研究結果認為頸椎病引起眩暈的機理,是由于頸椎骨質增生壓迫了供應大腦血流的椎動脈,椎動脈變狹窄;和/或由于頸椎間隙異常活動(頸椎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刺激了椎動脈,椎動脈異常收縮。兩種原因都會造成大腦缺血,從而導致眩暈的發(fā)作。目前認為頸椎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在頸型眩暈發(fā)病中起到主要作用。所謂頸椎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就是相鄰的兩個椎體之間發(fā)生了異常的活動。正常椎體之間由椎間盤相連接,椎間盤相當于一個關節(jié),允許椎體在正常范圍內活動,因此人們可以轉頭、低頭和仰頭,但是不允許椎體之間不正常的過度活動。就象軸承一樣,可以旋轉,但是不能夠上下跳動。當椎間盤退變后或者椎間盤脫出后,椎體間的活動超出了正常范圍,就象軸承的構件磨損了,軸承不但有轉動還出現了擺動一樣。異常活動就有可能刺激在椎體兩邊行走的椎動脈上的交感神經,神經興奮后,引起椎動脈甚至大腦內的動脈,以及負責平衡感覺器官的動脈發(fā)生廣泛的痙攣,從而導致腦缺血,出現一過性頭暈、惡性、心慌、胸悶等一系列癥狀。如何診斷頸型眩暈? 關于頸椎源性眩暈的診斷問題是有待于研究的問題。有時診斷相當困難。我們知道,雖然多數眩暈是由于頸椎病所引起,但是,眩暈癥狀并非是椎動脈型頸椎病所獨有,耳鼻咽喉科、神經內科、眼科等許多疾病也可出現眩暈癥狀,如耳源性眩暈、腦源性眩暈、眼源性眩暈、外傷性眩暈、軀體疾病引起的眩暈及神經官能癥等。加上椎動脈其余任何一段病變缺血也可引起這些癥狀,且許多癥狀又易與其它多種疾病相混淆,確診椎動脈型頸椎病則較難。在臨床上對其加以確診,—是要注意患者是否同時伴有頸痛、頸部活動受限等常見的頸椎病一般癥狀,X線片上是否有椎間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椎體骨質增生、椎間孔變形變小、椎節(jié)梯形變等改變或有否頸椎畸形;二是注意鑒別診斷。本型頸椎病,因發(fā)作時與梅尼埃病等其它眩暈癥有相似之處,故在診斷上有時需要進行耳前庭功能試驗、聽力等??茩z查,以便鑒別。診斷老年人患此型頸椎病時,還應考慮血管彈性和血管硬化等因素。必要時需要借助椎動脈造影。椎動脈造影主要的征象為椎動脈狹窄,即在病變節(jié)段椎動脈喪失原來形態(tài),較相鄰節(jié)段細,并可有移位;或是受壓部位彎曲、迂回或阻塞。椎動脈造影對手術定位和手術方式選擇有益。此外,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可獲得更為滿意的椎動脈影像。頸椎源性眩暈的治療 保守治療:服用改善腦血液供應的藥物,如每晚服用西比靈1片。頸部制動,佩帶頸托,減少椎體間的異?;顒印=涍^系統(tǒng)的治療一部分可以緩解或不發(fā)作。 手術治療:雖然大部分椎動脈型頸椎病可經系統(tǒng)的保守治療而獲緩解或痊愈,但有以下情況者考慮手術治療: 1、有頸性眩暈或猝倒癥狀,經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者;2、 經選擇性椎動脈造影檢查已明確椎動脈受壓的部位、程度和范圍者;3、癥狀主要由患椎關節(jié)突移位引起,雖保守治療緩解,但病情反復發(fā)作,患椎長期不穩(wěn)定,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者;4、椎動脈造影、CT或核磁共振檢查發(fā)現椎動脈在橫突孔部因骨贅等因素受壓而導致明顯的供血障礙且癥狀嚴重者;5、椎動脈造影檢查發(fā)現椎動脈近側部由于解剖異常導致椎動脈明顯行曲、血流受阻且癥狀嚴重者。 手術治療的機理是解除頸髓的致壓因素,恢復頸椎周圍韌帶張力,穩(wěn)定受累椎體,避免對椎動脈的刺激和壓迫,改善大腦血液供應。 總之,盡管頸性眩暈發(fā)生機制與手術治療機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根據大量眩暈性頸椎病患者通過手術治療效果觀察,目前認為:頸性眩暈癥狀的產生大多不是由于單一椎動脈受壓所致,而解除頸髓的致壓因素,恢復頸椎周圍韌帶張力,穩(wěn)定受累椎體,行前路減壓、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術對此類型頸椎病,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2009年01月08日
56200
8
0
-
郝玉曼主任醫(yī)師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 頭暈是一種很常見的毛病,絕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有過頭暈的經歷,據統(tǒng)計人群中眩暈的患病率為5%左右,占耳鼻喉科門診病人的15%,在老年門診則更為常見,可達81~91%,75歲以上人群到醫(yī)院就診的首位原因就是眩暈,生活在家中的老人也有50~60%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眩暈癥狀。關于眩暈的記載最早見于《內經》,稱為“眩冒”,中醫(yī)認為與髓海不足,血虛、邪中有關。實際上頭暈只是一種原因很復雜的癥狀,像咳嗽、打噴嚏、頭痛一樣,而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但其背后一定是有某種潛在疾病。引起頭暈的原因很多,至今仍是臨床上的疑難病癥,查找頭暈的原因有時非常困難,甚至常常讓醫(yī)生感到“犯暈”。有些頭暈是沒有大礙的,比如饑餓時、坐車或勞累過度時感到的頭暈,這些輕度的、生理性的頭暈,沒有必要害怕,經過一段休息補充,自然就會恢復,但有些頭暈卻不能忽視。什么是頭暈?關于頭暈有兩個相似的概念,一是頭昏、二是眩暈,二者聽起來差不多,其實它們的的表現和原因都大不相同。眩暈(vertigo)是自身與周圍物體空間位置發(fā)生改變的一種錯覺或幻覺,包括旋轉、顛簸、擺動、浮沉或漂移感,可伴有明顯的惡心嘔吐,不敢睜眼,心慌出汗。眩暈往往是外周或中樞前庭系統(tǒng)病變所導致的癥狀。而頭昏(dizziness)僅是持續(xù)的頭腦昏沉和不清晰感,可伴有頭重、頭悶、頭脹等感覺。頭昏常常不是前庭系統(tǒng)的毛病,低顱壓綜合癥,貧血,高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心臟病,心律失常,眼科疾病、精神疾?。ㄒ钟?、焦慮)、失眠等原因都可能引起頭昏。人為什么會感到眩暈?人為什么不會碰到墻上或樹上去?你怎么知道伸手去拿某一物品會那么準確,不會將手伸得遠些或近些而拿不到?別人推你一把時你的身體只是歪了一下,然后很快的糾正過來?這都是由于平衡三聯(lián)起的作用。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系統(tǒng)-三方面的協(xié)同作用,使得機體平衡得以維持,定向功能正常運行,合稱為“平衡三聯(lián)”。凡是引起眩暈的病變都是由于損害了平衡三聯(lián),其中前庭系統(tǒng)對機體姿勢位置的平衡維持最為重要。與眩暈的關系也最為密切。正常情況下,前庭系統(tǒng)協(xié)調機體平衡的活動很少為人們所感覺到,但當前庭系統(tǒng)受到較強的刺激或病理損害時,前庭感覺的刺激與來自肌肉、關節(jié)的、視覺感受器在空間定向上沖動不一致,就會產生眩暈。前庭系統(tǒng)由內耳、前庭神經、前庭神經核以及前庭中樞共同組成,內耳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引起的眩暈稱為外周性眩暈,而前庭神經核或前庭中樞病變引起的眩暈稱為中樞性眩暈。外周性眩暈1.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是最常見的外周性眩暈(50%),又稱耳石癥,表現為頭位變化時發(fā)作的短暫眩暈,發(fā)作時間僅數秒-20秒, 很少>40秒;眩暈具有易疲勞性和自我好轉性。2. 梅尼埃病又叫美尼爾病, 1861年法國醫(yī)師美尼爾首先報告,故特以其名字命名紀念。是一種特發(fā)性內耳病,典型之癥狀為反復發(fā)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感音性聽力損失,耳鳴和耳脹滿感。好發(fā)于30至40歲,有遺傳傾向。基本病理改變?yōu)槟っ月贩e水,故有人稱"內耳積水"或"內耳青光眼"。眩暈持續(xù)20分鐘以上,一般24小時內會緩解,但聽力會隨著反復發(fā)作而漸漸變差。3. 前庭神經炎是一種常見的前庭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僅次于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和梅尼埃病。好發(fā)于氣候轉換的季節(jié),如晚秋、初春時節(jié),成人常見,兒童少見,病因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表現為突發(fā)性眩暈,通常不伴耳鳴或聽力障礙。有自愈傾向。 4. 前庭藥物毒性許多藥物的不良反應可以是眩暈,研究最多的是氨基甙類和利尿劑,其他一些藥物,如抗驚厥藥物、嗎啡衍生物、抗怕金森病和麻醉藥物等,對前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應。5. 突發(fā)性耳聾突發(fā)性耳聾是一種突然發(fā)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耳聾,又稱暴聾。1萬人中約有10個人發(fā)病,隨年齡增加發(fā)病率逐漸增加,40或40歲以上者占3/4。多為單耳發(fā)病,左右側發(fā)病率無明顯差異。其發(fā)病急,進展快,治療效果直接與就診時間有關,發(fā)生后應視為急診,立即到醫(yī)院就醫(yī)。6. 外周性眩暈中的其他疾病外耳道異物或耵聹栓塞,中耳炎、鼓室氣壓損傷、中耳及乳突腫瘤,耳硬化癥,復發(fā)性前庭病,自身免疫性內耳病,遲發(fā)性膜迷路積水,迷路外傷、迷路出血、顳骨骨折等。中樞性眩暈中樞性眩暈是指前庭中樞病變所導致的眩暈,約占所有眩暈的5~10﹪左右。雖然比例不高,但其嚴重性卻不得不讓人警覺。除頭暈外,往往還伴有視物成雙,言語不清,吞咽困難和共濟失調。中樞性眩暈的原因包括腦血管病、小腦腫瘤、IV腦室腫瘤、顱內感染等疾病,其中以腦血管病所造成的癥狀最為常見也最值得重視,比如椎-基底動脈狹窄或小腦、腦干梗死,主要是它發(fā)生的快,惡化的也快;若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危及生命,因此,當出現眩暈和上述癥狀時,必須盡快到設有神經??频恼?guī)醫(yī)院就醫(yī)檢查。關于眩暈的誤區(qū)1. 眩暈=美尼爾綜合癥?2. 頭暈=腦供血不足?3. 傳說中的頸性眩暈?頭暈時應該怎么辦?突然發(fā)生頭暈時,應該立即采取安全體位,防止跌傷。由于頭暈只是一種癥狀,引起眩暈的原因繁多,既可能是“小毛病”,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表現,所以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盡快到神經內科專科就診,向醫(yī)生詳細敘述頭暈的特點和持續(xù)時間,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性地接受必要的檢查,以明確引起眩暈的原因。避免誤診誤治。在未找出病因前,不能隨意購藥,盲目輸液或牽引/按摩頸部,以免貽誤病情。本文系郝玉曼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dsjw.cn)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08年07月24日
775782
29
6
頭暈相關科普號

董健醫(yī)生的科普號
董健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骨科-脊柱外科
1.4萬粉絲217.7萬閱讀

李政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政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骨科
2.5萬粉絲41.2萬閱讀

林玉江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
林玉江 副主任醫(yī)師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
脊柱外科中心
64粉絲6.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