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情描述(發(fā)病時間、主要癥狀、就診醫(yī)院等): 做膽結石手術后,人突然瘦了十幾斤,每天要上大廁所幾次患者:年齡62歲,半年前做膽結石手術后,人突然瘦了十幾斤,每天要解幾次大便,武漢市第七醫(yī)院內科張紹青: 應該是做了膽囊切除術吧。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和濃縮膽汁的,當進食的時候,膽囊收縮排泌膽汁到十二指腸,膽汁就可以激活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從而完成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作用。膽囊切除后,這種隨著進食而排泌膽汁的功能沒有了,肝細胞產生的膽汁未經濃縮就隨時隨地的沿著膽管直接進入了腸道,消化能力自然下降,并會出現脂肪瀉,營養(yǎng)不良自然體重下降。 解決的辦法:1.少吃多餐、細嚼慢咽;2.近期少食高脂的食物;3.可以使用助消化的藥物,如得每通(含有胰酶)、健胃消食片等。 最后告知,膽囊切除后,約1-2年時間,膽總管下段會代償性的擴張來替代膽囊的功能。
患者:病情描述(發(fā)病時間、主要癥狀、就診醫(yī)院等): 飯后或夜晚睡覺向上反流 食管有異物感 有三年病史 先后在縣醫(yī)院 省協(xié)和醫(yī)院檢查治療 先后在縣醫(yī)院 省協(xié)和醫(yī)院檢查治療 無明顯效果 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武漢市第七醫(yī)院內科張紹青: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理機制是當胃腔壓力低于十二指腸腔內壓力時,十二指腸內容物通過幽門反流到胃腔中,致使胃腔內PH上升,破壞了酸性環(huán)境,改變了胃黏膜的酸性梯度,致使胃黏膜的屏障作用減弱;同時使胃蛋白酶失活。產生膽汁反流性胃炎。 正常情況下,幽門口可以阻擋十二指腸液反流的,但是當幽門括約肌功能減弱時就容易反流;其次,如果膽系的炎癥、異物及腫瘤等造成十二指腸平滑肌逆向蠕動,也可以使十二指腸液反流。所以發(fā)生膽汁反流性胃炎時要檢查膽系疾病和幽門的功能。否則,難以治愈。
作為防止血栓形成的有效藥物——血小板聚集抑制劑,目前常用的是阿司匹林、氯吡咯雷。二者單獨使用或是聯(lián)合使用,根據循證醫(yī)學的研究已顯示了對血栓和栓塞性疾病的一級、二級預防的有效性。但是任何事物均有二重性,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對胃腸道造成損傷已有公論。阿司匹林不論劑量大小、用藥時間長短都會造成胃腸粘膜的損傷。在局部,可以破壞胃腸粘膜的屏障;在全身,影響前列腺素合成,喪失胃腸粘膜的修復功能。這一點,無論給藥途徑如何,均造成損傷。氯吡咯雷可以抑制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和血小板釋放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從而阻礙新生血管生成和影響潰瘍愈合、粘膜修復作用。阿司匹林損傷胃腸粘膜的臨床特點有:1. 年齡越大,損傷率越高。年齡≤65歲為1.1%;年齡≥65歲為10.7%2. 常見的病變:消化道各段的炎癥、消化道糜爛、消化道潰瘍、消化道出血及穿孔3. 大多可無癥狀,常見的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腹瀉、嘔血、黑便等4. HP的感染可加重阿司匹林的消化道損傷作用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制劑對胃腸道損傷的預防與對策:1. 規(guī)范抗血小板治療的適應癥——權衡利弊,強烈建議取消阿司匹林對血栓性疾病的一級預防2.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同時服用抑酸劑或胃黏膜保護劑與抗血小板制劑有相互作用,所以,如原有胃腸道病史者,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咯雷時應同時加服抑酸劑或是胃黏膜保護劑,并做系統(tǒng)的胃腸道檢查,防治胃腸道疾病的復發(fā)3. 如必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出現胃腸道反應時,可同時加服抑酸劑或是胃黏膜保護劑,不必立即停用阿司匹林;當加服抑酸劑或是胃黏膜保護劑不能緩解癥狀,可以換用氯吡咯雷4. 在某些需要必須聯(lián)合服用抗血小板制劑的疾病,如急性冠脈綜合癥、冠脈支架置放術等,當出現胃腸道癥狀時,可以停用一種抗血小板制劑,或是加服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同時密切檢測血小板的聚集功能。5. 對發(fā)生活動性出血者,首先應停用所有抗血小板制劑,積極治療出血6. 對出血量大者,應及時留院觀察治療。如果藥物止血或內鏡下止血無效時,應及時手術止血
總訪問量 3,358,433次
在線服務患者 1,484位
科普文章 5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