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鼻突出于顏面部,而鼻骨是外鼻的重要支架因此,在車禍、競技運動、斗毆等情況下鼻骨容易因外力作用而發(fā)生骨折?骨折后常表現(xiàn)為外鼻淤青、畸形、鼻腔出血?臨床診斷常需要結合鼻骨側位片或鼻竇CT?檢查結果可見骨的連續(xù)性中斷若僅有骨折線而無錯位,也就是鼻梁無歪斜則不需要手術反之,則需要考慮手術?一般在外鼻腫脹消退后,外傷后2周內進行手術多采用閉合式手術復位滿意度在60-90%術后需要注意避免碰撞鼻部以防再次出現(xiàn)塌鼻另外,鼻骨骨折的患者往往合并鼻中隔骨折、脫位、血腫等情況若發(fā)生血腫,可出現(xiàn)鼻塞、鼻背部疼痛等癥狀需要及時處理若發(fā)生骨折、脫位則需要內鏡下手術矯正以防因鼻中隔偏曲出現(xiàn)鼻塞、頭痛等臨床癥狀作者:李超耳鼻咽喉小天地公眾號負責人參考文獻:陳東,王珮華.鼻骨骨折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8,26(05):301-339
鼻塞是鼻科的主要臨床癥狀。若出現(xiàn)逐漸加重的鼻塞,需要考慮鼻腔新生物的可能。其中,以鼻息肉最為常見?!妒備洝酚醒?,附著鼻間,生若贅疣,有害于息,故名息肉。現(xiàn)代病理研究,息肉以組織水腫為主。鼻內鏡檢查常表現(xiàn)為半透明樣物,形似荔枝,多為雙側。息肉可阻塞鼻竇口,從而誘發(fā)鼻竇炎,出現(xiàn)流膿涕、頭疼、嗅覺減退等癥狀。此時藥物保守,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手術治療。但本病術后容易復發(fā),醫(yī)患深受困擾。其實人類與本病斗爭由來已久,2000多年前西方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鼻息肉摘除術。我國明代《外科正宗》中也記載了鼻息肉圈套技術。盡管已進入內鏡時代,但,息肉仍像割韭菜一樣,一茬又一茬。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發(fā)現(xiàn),鼻息肉也分類型,正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有的類型就很容易復發(fā),比如嗜酸性粒細胞型,遠期觀察可達99%。有的復發(fā)率較低,比如淋巴細胞型(6%)目前動物模型研究,生物治療等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相信終有一天,醫(yī)患會共克鼻息肉復發(fā)難題,還您健康呼吸。作者:李超耳鼻咽喉小天地公眾號負責人參考:張羅.展望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精準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052(002):81-84.
在耳鼻喉門診,總能碰到“老感覺嗓子里有東西”的病人,以咽易感癥(中醫(yī)稱之為“梅核氣”)為多見,也有一些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比如懸雍垂過長、扁桃體肥大、會厭囊腫等。而最近遇到一位患者,不僅覺得嗓子里有東西,而且在轉頭時自覺頸部疼痛,很多醫(yī)生都以“慢性咽炎”進行治療,但療效并不明顯。最終通過頭頸三維重建,明確為莖突過長。莖突位于顳骨下部,其周圍血管神經(jīng)豐富,一般長約2.5-3cm,當其超過3cm,在轉頭、吞咽、發(fā)聲時可刺激周圍的結構,而引起咽異物感,咽癢、咽痛甚至耳痛、頭痛,頭暈,耳鳴,唾液增多及交感神經(jīng)刺激癥狀等。若臨床上遇到上述情況,通過影像學檢查莖突長度超過3cm,則可診斷莖突過長綜合征。一般本病需要手術治療??赏ㄟ^口內或頸外入路截短莖突,以改善患者的癥狀。作者:李超耳鼻咽喉小天地公眾號負責人參考文獻:徐麗娜,張慶翔,于振坤,etal.莖突截短術治療莖突綜合征的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9(7):670-672.
總訪問量 623,028次
在線服務患者 4,348位
科普文章 5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