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先心病房室缺什么時候適合手術治療
簡單先心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應選擇何時手術最佳? 隨著現代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和影像診療技術的普及,很多患兒在新生兒期就通過超聲心動圖發(fā)現了先天性心臟病,而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新生兒中的發(fā)生率約為0.1-0.4%,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20-30%。 發(fā)現患兒患有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的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疑問和困惑,就是怎樣判斷孩子疾病的嚴重程度,怎樣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是什么。 由于房間隔缺損位于心臟內壓力較低的左右心房之間,分流量遠低于室間隔缺損,一般不需要在嬰幼兒期手術,一般可以等到1歲半至2歲左右,再考慮手術治療。 如果室間隔缺損很小,一部分有可以自行閉合的可能性,存在于肌部的室間隔缺損尤其如此,存在于三尖瓣隔瓣下的缺損也會由于和周圍組織粘連,使分流量有減小的可能。即使未自行閉合,通常也不會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 如果室間隔缺損較大,在出生后的幾個月里就可以對患兒產生嚴重的影響。在出生后最初的1-2周以后,隨著患兒右心室的壓力下降,血流開始從左心室通過室間隔缺損流入到阻力相對較低的右心室,并逐漸產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動脈血流量就持續(xù)增多,使得肺血管壁就會因此增厚,產生嚴重的肺動脈壓增高的后果,晚期還會發(fā)展為紫紺。肺動脈壓早期增高是可逆的,但是逐漸會進展為不可逆的病變。 從外科手術角度看,患兒在半歲以前,由于體重較小,臟器發(fā)育不完善,組織脆弱,手術屬于高風險區(qū)域。而當患兒體重在10kg以上,年齡達到1歲以上,手術風險會大大下降,并穩(wěn)定在較低風險區(qū)域。我們建議: 1. 當嬰幼兒最初被發(fā)現有室間隔缺損時,通常不推薦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而是進行臨床觀察,或者通過藥物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讓室間隔缺損隨著時間延續(xù)而自行閉合。 2. 室間隔缺損較大時,如果患兒在最初的幾個月里生長發(fā)育良好,說明室間隔缺損的大小不會引起充血性心臟衰竭,則可以繼續(xù)觀察,爭取達到前述的低風險區(qū)域后,再盡早手術。 3. 如果患兒室間隔缺損較大,并伴有中度以上肺動脈高壓,在最初的幾個月里就已經出現了發(fā)育差,并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復呼吸道感染,則往往需要及早手術,甚至要在手術高風險區(qū)域內手術,由于手術風險大,患兒家長務必慎重考慮。 還要提醒一點,如果患兒的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的大小和癥狀不符,要警惕合并其他心臟畸形的可能,建議復查超聲心動圖檢查,或到大的心臟中心確診治療!
唐劍 昆明市延安醫(y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