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維持人體生命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猶如水、食物一樣對人必不可少。我們都知道失眠的痛苦,其實失眠并不是一個罕見的現(xiàn)象,據統(tǒng)計,全球有1/3的人被失眠(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早醒)困擾,我國患有不同程度失眠的患者占全國總人口的42.7%,嚴重者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抑郁及偏執(zhí)情感等傾向,甚至導致自殺或猝死。目前發(fā)現(xiàn)與睡眠相關的疾病達89種之多,故睡眠障礙已被世界醫(yī)學會稱為“悄然擴張的流行病”。臨床上常見的失眠一般有以下四種:一、焦慮性失眠癥 焦慮性失眠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失眠癥類型,大多數患者長期失眠,越想睡而睡不著,其原因多數因精神緊張,工作或思想壓力大、生氣,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睡眠淺表,入睡困難,稍有動靜可驚醒,醒后再難以入睡。二、抑郁性失眠癥 抑郁癥特別是心因性抑郁癥,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郁郁寡歡,悲哀,日常生活中的興趣和歡樂消失,有自責、自罪心理。抑郁性失眠主要表現(xiàn)為早醒及深睡眠減少,醒后很難入睡。三、精神病性失眠 精神病性失眠常見于精神分裂癥,多在青壯年起病,急性期多有幻覺和妄想。慢性期可出現(xiàn)情感遲鈍。失眠表現(xiàn)以入睡障礙為主,伴有中度易醒,早醒,使總睡眠時間縮短。 四、暫時性失眠與長久性失眠 失眠5-7天為暫時性失眠,失眠持續(xù)2至3周叫做長期失眠,引起失眠原因, 如親友或伴侶死亡,家庭中大的糾紛(離婚、分裂、吵架),工作出現(xiàn)麻煩(如失業(yè)、未提職、受處分等)都會引起失眠,暫時失眠能自我調理,長期性失眠不能自我調理,一般要用藥物治療。眾所周知,使用小量的安眠藥,短期治療可起到一定的效果,殊不知同時也潛伏一定的危害性,不但會損害記憶功能,而且會引起藥物的依賴性、成癮性,反而加重失眠癥狀,所以不可濫用藥物治療失眠癥。 如何才能不吃藥或少吃藥,僅使用生物反饋調整和心理治療的方法獲得高質量的睡眠呢? 首先要排除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失眠,然后再排除精神病性失眠,最后要確定哪類神經癥引起的失眠,因為這三種因素引起的失眠,治療上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然后我們要了解失眠的發(fā)病原因,首先睡前排除一切干擾睡眠的因素:一、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 要想保證睡眠安穩(wěn)、舒適,必須是心情愉快,平靜輕松。因此在睡前要盡量避免精神過于緊張、過于憂慮苦惱。 二、忌肥膩之物: 中醫(yī)認為消化不好是造成失眠的一個重要原因,故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說法,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大吃一頓后,晚間腹脹難以入睡的現(xiàn)象。因此睡前不宜食肥膩之品。 三、忌興奮刺激之物:對于失眠患者來說,睡前應避免飲用咖啡、茶。適量飲酒有助睡眠,但過量會導致興奮作用,使人難以入睡。另外,抽煙會越抽越興奮,使睡意全消。最后我們采用序列心理治療方法,為失眠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一、 根據個體特點,調整生物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我們采取特異性藥物輔助,逐步調整自我生物鐘,找回自然睡眠規(guī)律。二、 認知、行為療法,進行自助睡眠。經過臨床驗證:失眠的原因80%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通過認知療法,去除心理問題,失眠癥狀自然會痊愈。三、 音樂療法,緩解壓力。因為壓力過大而失眠者,最適合。音樂療法尤其適合學生、公關人員。四、 緊張-放松訓練,學會自我催眠。有人稱自我催眠術是一種永久性抵御失眠的綠色環(huán)保療法,隨著緊張-放松訓練的進行,失眠者會進入一種自然、放松的境地,安然入眠。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是一種治療失眠的全新方法,我們愿意為更多的失眠患者提供服務,我們相信:在今天,不吃藥,也能美夢成真!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開始衰退,出現(xiàn)視力、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等變化。這些生理變化往往導致老人悲觀失望、焦慮不安、精神不振、生活興趣低下等等,使老年生活質量大大下降。要克服這些心理障礙,老年人應該掌握心理保健的5個要點: 一、保持樂觀精神,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老年人對生活要充滿信心,盡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開闊,情緒樂觀,盡量發(fā)揮自己在知識、經驗、技能、智力及特長上的優(yōu)勢,尋找新的生活樂趣。 二、拓展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老年人應當根據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如練書法、學繪畫、種花草、養(yǎng)禽鳥、讀書報、看影視劇等。這樣既可舒展心靈,又能珍惜時光、學習新知識,使生活更有意義。 三、善于擺脫煩惱,保持清心寡欲。面對生活中的煩惱事不必心緒不安,更不要處于郁悶狀態(tài),而要通過各種途徑把壞情緒及時釋放出來。對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脫,對家務事不要操勞過度,讓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四、注意飲食營養(yǎng),加強體育鍛煉。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身體更能保證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時要多攝取優(yōu)質蛋白質,多食用富含維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類、蛋類、豆制品及蓮子、桂圓等。老年人還應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強度以感覺舒適為宜。 五、重視人際關系和心理交流。老年人既要注意聯(lián)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經常和好友聊天談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關心體貼,思想上溝通交流,在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中取長補短,汲取生活營養(yǎng),使自己心情舒暢、生活愉快
目前,心理咨詢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yè),許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應該找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心理學家建議,當你出現(xiàn)了下列表現(xiàn)時,不妨向心理咨詢師求助: 1、 持久的心情低落的狀態(tài),常伴焦慮、軀體不適與睡眠障礙; 2、 持續(xù)緊張或發(fā)作性驚恐狀態(tài),但并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出現(xiàn)的驚恐癥狀與現(xiàn)實情況不相符合; 3、 對特定的情景、物體或人產生強烈的恐懼或緊張,從而不得不回避或退縮; 4、 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并反復呈現(xiàn)的觀念、情緒或行為,常伴有焦慮與恐懼; 5、 過分關注自身健康,懷疑身體某部分或某一器官異常,盡管臨床檢查沒有客觀證據,還堅持認為得了某種疾病,并伴有焦慮不安; 6、以厭食、消瘦、閉經、虛弱為特點的女性心理疾病,大多與追求苗條而盲目節(jié)食有關; 7、反復嘔吐,但不影響食欲、體重的疾病,暗示性強,多見于女性,往往在明顯心理因素作用下發(fā)病; 8、入睡困難、易醒、早醒、夜驚、夢囈、夜游及夢魘; 9、老年人孤獨、恐懼、自卑、多疑、憂郁、失落感等; 10、月經紊亂、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情緒不穩(wěn)定、心理緊張、焦慮、恐懼、敏感、多疑等癥。 11、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學習困難、行為不良為特點的兒童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學習成績差等; 12、4周歲以上反復出現(xiàn)夜間不自主尿床的兒童疾病。 總之,無論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現(xiàn)了困惑或障礙,尤其在產生意外事故、精神刺激、心理創(chuàng)傷、人際矛盾的情況下,心理醫(yī)生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