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一、科室概況
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核醫(yī)學科成立于2019年4月,是一個集診斷、治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擁有門診和專用核素病房,可以治療甲亢、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清甲”、“清轉移灶”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治療、淺表性皮膚血管瘤、疤痕、腋臭等敷貼治療及甲亢突眼、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云克治療、碘-125粒子植入治療等。在科室籌建人及現任科主任,唐毅主任的帶領下,本科室具有規(guī)范和優(yōu)秀的診斷技術及治療手段,精良的設備與及前沿的理論水平,團隊有獲得全國核醫(yī)學規(guī)培教學規(guī)培學員優(yōu)秀獎的住院醫(yī)師,有對碘-125粒子植入熟練的團隊,有敷貼治療擅長的碩士,是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科室。目前科室暫5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3人,隊伍正在壯大中。
二、科室規(guī)模
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提供醫(yī)療服務,適應學科的發(fā)展,特地建設了一棟總面積為6915.26平方米的核醫(yī)學醫(yī)技綜合樓。該樓體地下負一層及一樓放置PET/CT、回旋加速器等相關設備,供我院及一附院共同使用。二樓至五樓為我院核醫(yī)學科集SPECT/CT顯像診斷與碘-131甲亢、甲癌等核素治療的綜合一體區(qū)。
二樓將配置最新的SPECT/CT一臺,可以完成各組織臟器的功能性顯像,可以幫助臨床解決惡性腫瘤的骨轉移早期發(fā)現、甲狀腺結節(jié)的功能評估及鑒別、分腎功能的評估及GFR測定、心肌缺血及存活的評估、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代謝評估等等,可涉及全身多系統(tǒng)影像學檢查。同時還配有非顯像性功能診斷的甲狀腺功能測定儀,以及可以針對局部淺表性皮膚疾病治療的鍶-90敷貼器,譬如表淺型皮膚血管瘤及疤痕等治療。三樓目前為桂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規(guī)范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碘-131治療專用病房,為甲狀腺癌術后后期清掃殘留病灶及轉移灶提供了規(guī)范、合理的治療,同時避免因輻射引起周邊人群不必要照射的擔憂。四樓有目前桂北地區(qū)最大的規(guī)范性甲亢碘-131治療核素專用病房,為甲亢患者提供便捷、有效、規(guī)范的治療提供一新途徑。同時還配有3間獨立的碘-125粒子植入病房,對腫瘤病灶實現精準定位內照射,為難以手術切除的一些惡性腫瘤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手段。五樓有最新的雙能X線骨密度儀,有合理、規(guī)范的防護,可以對相關人群進行骨質疏松進行精準量化評估,為骨質疏松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合理化依據和建議。
三、科室特色
科室分為2部分:1、放射性核素治療;2、SPECT/CT顯像、攝碘率檢查、雙能X線骨密度。(相關項目即將開展,具體時間敬請期待)
核素治療
碘-131治療甲亢,特別是難治性甲亢(合并心衰、重癥肝損等)、兒童甲亢;
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碘-131治療;
99Tc-MDP(云克)治療甲亢性突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鍶-89治療惡性腫瘤多發(fā)骨轉移;
鍶-90敷貼治療淺表性皮膚血管瘤、疤痕疙瘩及腋臭等;
碘-125粒子腫瘤粒子植入內照射治療。
SPETCT/CT顯像
全身骨顯像: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骨腫瘤早期診斷及治療評估,骨壞死、不明原因骨痛、代謝性骨病等診斷;
甲狀腺顯像(包括99mTcO4-Na、131I-Na顯像):評價甲狀腺功能狀態(tài);甲狀腺結節(jié)的功能性判斷;異位甲狀腺的尋找;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殘余組織及轉移灶的評估等;
腎動態(tài)顯像:分腎功能(GFR測定、有效腎血漿流量測定)、上尿路梗阻判斷、腎性高血壓診斷,移植腎監(jiān)測;
心肌灌注顯像:缺血性心臟病早期診斷(如冠心病、缺血或梗死范圍評估),缺血心肌細胞存活評估等;
甲狀旁腺顯像:診斷甲旁亢,不明原因高鈣血癥,甲狀旁腺增生或腺瘤,異位甲狀旁腺等;
肺通氣灌注顯像:診斷肺栓塞、肺源性心臟病,肺部切除術前肺功能評估(殘留肺功能評估)等;
腫瘤顯像:腫瘤的定位、定性,腫瘤術后、放化療后隨診、評價;
唾液腺顯像:唾液腺功能評估(干燥綜合征);
骨髓顯像:評價骨髓的造血功能;
肝膽動態(tài)顯像:肝臟術前功能評估,嬰幼兒先天性膽道閉鎖,肝移植術后監(jiān)測,黃疸疾病鑒別診斷;
肝膠體顯像:肝臟腫物性質鑒別;
攝碘率檢查:非顯像性的甲狀腺功能代謝評估,甲狀腺炎診斷、甲狀腺毒癥的鑒別等
骨密度測定:診斷骨質疏松,評估人群骨量情況;
胃動力學顯像:評估胃動力及鑒別機械性與功能性胃梗阻;
消化道出血顯像:對可疑或隱匿性消化道出血定位,
異位胃粘膜顯像:小兒的梅克爾憩室診斷及定位
腫瘤耐藥顯像:對部分腫瘤化療中耐藥性進行影像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