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舟骨源性平足癥非常常見,多由副舟骨引起脛后肌腱功能不全所致,主要臨床特點為中足內側隆起、疼痛和足部不同程度平足畸形。副舟骨多為先天性發(fā)育異常,發(fā)生率約10-21%。副舟骨可分為三型,Ⅰ型表現(xiàn)為脛后肌腱內的籽骨型,極少出現(xiàn)癥狀。Ⅱ型與舟骨體以纖維軟骨相連,易受局部牽拉或剪力損傷。Ⅲ型為鳥嘴型或角狀骨型,副舟骨與舟骨融合。 正常脛后肌腱在足舟骨粗隆處分為兩部分,表淺部附著于舟骨,有部分纖維附著于內側楔骨底;深部和外側部止于中間楔骨,第2,3,4 跖骨基底部,也有止于骰骨及外側楔骨。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平足癥與副舟骨密切相關,其可能發(fā)病機制:I 型副舟骨即籽骨型對脛后肌腱形成內部撞擊導致脛后肌腱斷裂;II 型副舟骨即關節(jié)型,最常見,脛后肌腱全部或者大部分異常止于副舟骨,舟骨與副舟骨形成假關節(jié),負重時,舟骨-副舟骨分離,導致脛后肌腱功能不全而致平足癥;或脛后肌腱越過較大的副舟骨時,副舟骨與脛后肌腱形成磨損,脛后肌腱變長或斷裂,導致脛后肌腱功能不全致平足癥;III 型副舟骨即鳥嘴型(骨橋型),少見,副舟骨與脛后肌腱形成磨損,脛后肌腱變長或斷裂,導致脛后肌腱功能不全致平足。 副舟骨源性平足癥治療目的:減輕疼痛,糾正畸形。根據(jù)不同臨床病理分期,采用不同的手術治療策略,包括:單純副舟骨切除+平足矯形器;Kidner 手術即副舟骨切除+脛后肌腱重建;副舟骨切除+畸形矯正(后足截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術(ORIF);單、兩或三關節(jié)截骨矯形融合術等。 1. 單純副舟骨切除+平足矯形器 手術適應證:6 個月以上規(guī)范化保守治療無效;I 期和IIa 期平足癥;早期足弓塌陷不明顯;柔韌性平足;高齡患者不能耐受長手術時間。 手術方式:取足副舟骨內側突起切口,完整切除副舟骨。 技術要點:單純副舟骨切除同時行滑膜切除,肌腱減壓術。 術后處理與康復:術后穿平足矯形器行走,平足矯形器使用半年以上。 2. Kidner 手術:副舟骨切除+脛后肌腱前置重建術 手術適應證:6 個月以上規(guī)范化保守治療無效;IIa 和IIb 期平足癥;柔韌性平足;脛后肌腱力量尚可。 手術方式:完整切除副舟骨,脛后肌腱前置重建(帶線錨釘將脛后肌腱重建于足舟骨前內側或者將脛后肌腱經(jīng)骨隧道前置重建)。 技術要點:單純副舟骨切除同時行滑膜切除,肌腱減壓術;脛后肌腱重建時需對骨面新鮮化處理;脛后肌腱重建足舟骨前內側能有效維持足弓高度;帶線錨釘縫合脛后肌腱時用Mason 縫合法;如采用骨隧道法,骨隧道大小選擇需合適,以脛后肌腱剛好穿過為宜;注意脛后肌腱重建后松解度,過緊容易導致脛后肌腱與內踝撞擊,過松容易導致平足糾正不滿意。 術后處理與康復:術后患足6 周內不負重,6 周后逐漸開始負重行走,3 個月恢復正常行走。 3. 副舟骨切除+畸形矯正(后足截骨)手術 手術方式:(1)副舟骨切除+跟骨內移截骨術;(2)副舟骨切除+Evans 跟骨截骨延長術;(3)副舟骨切除+跟骰關節(jié)植骨融合術 (1)副舟骨切除+跟骨內移截骨術 手術適應證:II 期柔韌性平足癥;跟骨明顯外翻畸形技術要點:首先做內側切口,完整切除副舟骨。檢查脛后肌腱有無退變、撕裂、斷裂;縱行撕裂的肌腱需要切除雙側撕裂面內的瘢痕組織。如果肌腱缺損小于2cm,可以直接做肌腱端-端縫合,如果肌腱病變范圍較長,切除肌腱較多,可以用趾長屈肌腱移位加強替代。于跟骨外側做大約3cm切口,與足底呈45°,充分暴露后從外向內斜形進行根骨截骨,截骨面與足底亦呈45°。完全截斷跟骨后,用跟骨撐開器插入截骨面反復撐開幾下以使跟骨內側的軟組織松解,以方便移位;跟骨近端向內側平移1cm;經(jīng)皮穿針用兩枚空心螺釘予以加壓固定。 術后處理與康復:術后2 周傷口拆線,術后2 個月支具保護下部分負重,術后3 個月完全負重。 (2)副舟骨切除+Evas 跟骨截骨延長術 手術適應證:II 期柔韌性平足癥;外側柱明顯短縮,前足外翻明顯。 技術要點:副舟骨切除及脛后肌腱重建方法同前。做跟骨外側切口,分離顯露跟骰關節(jié),但不切開關節(jié)囊;距跟骰關節(jié)近側約1cm 跟骨頸處截骨;根據(jù)觀察前足外展情況,撐開截骨部至適當間隙,糾正前足外展畸形;取自體或異體髂骨塊予以撐開植骨;“H”形鋼板、或1 至2 枚螺釘固定。 術后處理與康復:術后2 周傷口拆線,術后2 個月支具保護下部分負重,術后3 個月完全負重。 (3)副舟骨切除+植骨融合術 手術適應證:II 期柔韌性平足癥;外側柱明顯短縮,前足外翻明顯;合并有跟骰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 技術要點:副舟骨切除及脛后肌腱重建方法同前。做跟骨外側切口,分離顯露跟骰關節(jié),切開關節(jié)囊;完成去除距跟骰關節(jié)軟骨;根據(jù)觀察前足外展情況,撐開跟骰關節(jié)至適當間隙,糾正前足外展畸形;取自體或異體髂骨塊予以撐開植骨;“H”形鋼板、或1 至2 枚螺釘固定。術后處理與康復:術后6 周支具保護下部分負重,術后3 個月完全負重。 4.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ORIF) 手術適應證:I 期和II 期柔韌性平足癥;年齡大,手術耐受差姑息治療。 手術方式:副舟骨與舟骨融合。 技術要點:對副舟骨與舟骨關節(jié)面需做處理,清除副舟骨與舟骨關節(jié)間軟骨面;帶脛后肌腱副舟骨重建于足舟骨內側偏上位置;固定采用兩顆空心螺釘;耐受差者可經(jīng)皮螺釘融合。 術后處理與康復:術后6 周支具保護下部分負重,術后3 個月完全負重。 5. 單、兩或三關節(jié)截骨矯形融合術 手術適應證:III-IV 期平足癥;僵硬性平足癥;后足單個或多個關節(jié)炎;單、兩關節(jié)截骨矯形融合術適應年輕患者,受累關節(jié)少。 手術方式:單、兩或三關節(jié)截骨矯形融合術技術要點:倒V 型截骨恢復足弓高度;關節(jié)面軟骨清除至軟骨下骨;距下關節(jié)的內側去除較多的骨質,以矯正后足的外翻畸形;距舟關節(jié),用骨刀楔形切除關節(jié)面,楔形骨塊的基底位于內側和下方,以便將外展、背屈的前足恢復到更為正常的位置。 術后處理與康復:術后6 周支具保護下部分負重,術后3 個月完全負重。
方也醫(yī)生今天亮出的 七 種 武 器 也就是醫(yī)院內治療足底筋膜炎常用的七種療法, 需要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第1種 口服非甾體消炎止痛藥 常有患者問方也: 不是足底筋膜炎嗎?怎么不給我吃消炎藥? 這里首先要強調一個概念: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細菌性炎癥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癥, 口服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可以幫助減輕炎癥和緩解疼痛。 第2種 矯正鞋墊 可以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購買矯正鞋墊。 如果你走路或跑步時腳內翻或外翻的話, 你可能需要定制矯正器或鞋墊。 第3種 康復科理療師 家庭療法效果不佳的情況下, 足踝醫(yī)生推薦你去康復部門咨詢理療師。 理療師會確定你的炎癥 是否通過引導拉伸和康復計劃即可康復, 并進行一對一訓練。 第4種 體外沖擊波療法 沖擊波療法通常適用于采用保守治療無效的人群。 該療法會將聲波發(fā)送到疼痛部位來放松腳部肌肉。 它的副作用包括青紫、腫脹、偶有疼痛和麻木感。 沖擊波療法雖然不如手術具有侵入性, 但相應的效果上也弱一些。 第5種 封閉針 皮質類固醇(+利多卡因)局部封閉注射。 雖然封閉針的注射可以暫時緩解疼痛, 但是長期使用、 過度注射可能會傷害到腳跟。 第6種 PRP(富血小板血漿)注射 PRP是將自己的靜脈血通過離心的方法提取出來的 血小板濃縮液, 含高濃度的血小板,白細胞,炎性介質和纖維蛋白。 因為使用的是自身血,所以PRP療效安全, 同時具有更強更持久的 止痛、恢復關節(jié)功能的效果。 第7種 跖筋膜松解手術 如果以上保守療法效果都不佳的情況下 怎么辦? 足踝醫(yī)生還有最終武器: 跖筋膜松解手術。 這個手術可以通過剪去一部分韌帶 來達到減輕足底筋膜發(fā)炎的帶來的拉緊效果。 目前開展的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松解術 可以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有效降低手術的侵襲性。
在日常生活中,因走路不慎腳被扭傷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該怎樣治療它呢?一、分清傷勢的輕重。如果腳扭傷后能持重站立,勉強走路,說明扭傷為輕度,可自己處置;如果腳扭傷后足踝活動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著疼的地方在骨頭上,并逐漸腫起來,說明可能扭傷到骨頭,應立即去醫(yī)院攝片診治。二、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扭傷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時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縮凝血,控制傷勢發(fā)展。24小時后,破裂血管流血停止,這時可用熱敷,促使扭傷處周圍的淤血消散。三、正確按揉扭傷局部。扭傷初期,以在血腫處做持續(xù)的按法為好;24小時后做揉法,以腫處為中心,向周圍各個方向擦揉。四、適當進行活動。在扭傷初期,腫脹和疼痛逐漸加重,應停止活動,抬高患肢。待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動。五、合理用藥。扭傷初期,不需內服藥,不宜外敷活血的藥物,以免血流更多,腫脹更大,必要時用點“好得快”噴灑傷處,會感到舒服點。24小時后,內服些云南白藥、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腫后就不必內服和外敷藥物了。六、如扭傷傷到骨頭,醫(yī)生給打上石膏后,一定要注意:1、剛上石膏約10、20分鐘內,不能隨便移動患足。因為此時石膏還未發(fā)硬,易變形。2、上好石膏的最初24小時內,應注意石膏的松緊。3、足部上石膏后,一般不宜著地行走。4、夏天上石膏,足應放在涼爽處,防止足汗過多而積聚在石膏內。5、冬天上石膏,就注意患肢保暖,在石膏外的足端不能凍傷。6、如上石膏后疼痛加劇應及時請醫(yī)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