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主任醫(yī)師 教授
科主任
耳鼻喉呂靜榮
主任醫(yī)師
4.0
耳鼻喉張青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9
小兒耳鼻喉程嵐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7
耳鼻喉李磊
副主任醫(yī)師
3.7
頭頸外科謝晉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耳鼻喉何景春
主任醫(yī)師
3.6
耳鼻喉李姝娜
主任醫(yī)師 講師
3.5
耳鼻喉陳建勇
主治醫(yī)師 助教
3.5
耳鼻喉陳向平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鄭貴亮
主任醫(yī)師
3.5
耳鼻喉段吉茸
主任醫(yī)師
3.5
耳鼻喉黃琦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耳鼻喉陳立
副主任醫(yī)師
3.4
耳鼻喉馬衍
主治醫(yī)師
3.4
耳鼻喉劉宇鵬
副主任醫(yī)師
3.4
耳鼻喉孟國珍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耳鼻喉侯東明
副主任醫(yī)師
3.4
耳鼻喉魏崴
副主任醫(yī)師
3.4
耳科金玉蓮
主任醫(yī)師
3.5
秦歡
主治醫(yī)師
3.4
耳鼻喉吳文瑾
主治醫(yī)師
3.4
耳鼻喉孫蓮花
研究員
3.4
頭頸外科陳鵬輝
主治醫(yī)師
3.4
耳鼻喉高德坤
醫(yī)師
3.2
耳鼻喉周媛
主治醫(yī)師
3.2
耳鼻喉梁敏
主治醫(yī)師
3.2
耳鼻喉陳坤
主治醫(yī)師
3.2
耳鼻喉李越
醫(yī)師
3.2
耳鼻喉陳淳
3.2
耳蝸徑路切除巖尖巨大膽脂瘤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楊軍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楊軍9月26日,一位左耳流膿的患者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我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楊軍主任的專家門診?;颊叻磸妥蠖髂撊嗄?,伴聽力下降,一個月前在當?shù)蒯t(yī)院行“鼓室成形術”,術中發(fā)現(xiàn)膽脂瘤較大難以摘除,而且還伴有術腔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術后出現(xiàn)面癱。 入院后影像學檢查提示患者左側巖尖巨大膽脂瘤,向前破壞頸內動脈水平段骨壁,向后貼近硬腦膜,向下侵及內聽道前上壁,向上達迷路上、包裹膝狀神經節(jié)并與前次手術術腔相通,外半規(guī)管破壞按照意大利Sanna教授建立的分型標準,該患者為巖尖型,在顳骨膽脂瘤類型中占不到5%。該類型顳骨膽脂瘤發(fā)病率低,毗鄰頸內動脈、面神經、耳蝸等重要血管神經,屬耳科和側顱底外科的高難度手術。術前楊軍團隊進行了病例討論和風險評估,該患者巖尖膽脂瘤巨大,位置深在,伴有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如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導致顱內并發(fā)癥,較兇險。膽脂瘤毗鄰重要結構,且曾有外院手術史,術中需保存面神經、徹底清除病灶,防止復發(fā),因此手術難度高、風險大。 楊軍主任團隊針對患者制定了治療方案,再次耳道分泌物培養(yǎng)確定感染細菌并應用敏感抗生素,清理前次術腔,進行聽力、前庭功能、面神經評估。10月12日,楊軍主任為該患者施行了耳蝸徑路巖尖膽脂瘤切除術,顳骨切除,面神經后移位,摘除膽脂瘤,封閉外耳道。手術過程中為保存面神經,楊軍主任耐心細致地解剖出面神經垂直段、水平段、膝狀神經節(jié)和迷路段,并將面神經向后移位。切除迷路,暴露頸內動脈垂直段,充分顯露膽脂瘤。經過3小時手術,徹底摘除了膽脂瘤,保留了患者的面神經。術后患者面神經功能4級。1周后順利出院。
因為目前鼻腔手術多數(shù)情況下采用全麻方式,術中完全沒有痛楚,所以不少患者最“痛苦”的感受就是術后鼻腔填塞帶來的不適了。雙側鼻腔填滿了止血材料,鼻子沒法呼吸,只能靠嘴呼吸,口感舌燥;吃東西,甚至喝水、咽口水都會覺得口腔和咽部的氣體直往耳朵里面竄;鼻淚管受到填塞影響不通暢,眼淚汪汪;鼻腔的填塞物直接導致鼻腔脹,頭痛……手術當天一夜難眠,眼看快要睡著了,卻讓窒息的感覺折騰醒來……鼻腔、鼻竇富有血管,所以術后出血確實是一件常見且麻煩的事情,所以術后多數(shù)會采用填塞止血材料的方法止血,目前而言,盡管止血材料有了很大進步,但是仍然難以完全避免填塞后的不適。但是,至少可以通過縮短填塞時間的方法使得填塞帶來的痛苦最小化!鼻腔鼻竇手術與自發(fā)性鼻出血并不完全一樣,前者本身沒有血管等方面的異常,出血基本上是手術創(chuàng)傷導致的,機體止血、凝血的機制基本上是正常的,而后者常常伴有高血壓、血管、血小板或者凝血機制等的異常。因此鼻腔鼻竇手術后一般不需要像鼻出血填塞后那樣,謹慎抽取鼻腔填塞物,而且鼻腔、鼻竇創(chuàng)面上一般還貼敷有可吸收止血材料。所以絕大部分情況下,手術第二天一早便可以抽出填塞物,如果抽取時有少量出血,可以部分抽取,一小時后,等壓力減低后黏膜自發(fā)腫脹、凝血生效后,繼續(xù)抽取。此時基本上都能將不可吸收材料抽完,病人一般會如釋重負,好好睡上香甜的一覺,補償昨晚的“睡債”。
怎樣正確使用滴耳液有許多慢性中耳炎病人經久流膿,非常煩惱,抱怨找不到特效藥。實際上有時候未必是藥物無效,而是用藥方法不正確所致。外耳道是一條細而彎曲的管道,中耳腔好似一火柴盒,具有六個壁,藥物通過穿孔進入中耳,與六個壁直接起作用,并不容易。加之病人不了解正確滴藥方法,則藥液常常起不到治療作用就溢出耳外。掌握正確滴藥方法,也是關系到中耳炎能否起效與痊愈的主要因素。正確滴藥方法是:正確滴耳方法①讓病人健側臥,或坐位頭偏向健側,使患耳朝上。像前面介紹的那樣,用3%雙氧水徹底清洗耳內的膿液,為藥物生效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然后用消毒的棉花或棉簽將泡沫擦拭干凈,再滴入醫(yī)生處方的滴耳液,溫度應接近體溫。②由于耳道彎曲,所以滴藥的時候應該順著耳道的彎曲度牽拉耳廓,成人將耳郭向后上方輕輕牽拉,兒童則向后下,使得“S”形彎曲的耳道變直,以便藥物順利地流入中耳。③滴耳液用量要足夠,有些病人非常節(jié)省,每次僅滴入一兩滴藥物,這樣根本達不到中耳,只不過濕潤了外耳道的皮膚而已。④如果鼓膜穿孔很小,可以用手指按壓耳屏封閉外耳道口,將藥液壓入中耳腔。⑤滴藥器具應該注意消毒,勿接觸膿液等分泌物,也不要交叉使用。⑥滴藥之后應該保持側臥數(shù)分鐘,使藥液與中耳黏膜有充分的接觸時間。而后在耳道口放一個清潔棉球起身,吸去流出的藥液。如果滴藥后馬上坐起,藥液很快流出,起不到足夠的作用??股仡惖味旱味螅话銦o不適的感覺。在個別情況下有輕微的刺痛、燒灼或不適感,反復應用后多能適應,無需換藥。如發(fā)現(xiàn)滴耳后劇痛,要想到藥物變質或使用錯誤,應及時就診,請醫(yī)生更換藥物或做其他處理。什么叫作耳浴為了強調滴耳液的足量使用以及維持的時間足夠,有些醫(yī)生建議病人采用耳浴的方法,也就是一次滴入足量的滴耳液,讓整個中耳和外耳道浸泡在藥液中,就像泡澡一樣。具體方法為取側臥位,患耳外耳道口向上,將滴耳液滴入外耳道,并盡量充滿外耳道,就取這種體位靜置十分鐘,然后變換體位,將藥液倒出來,即稱為“耳浴”。使用滴耳藥為什么會發(fā)生頭暈有時病人使用滴耳液滴耳后后約半分鐘,突然出現(xiàn)天旋地轉的眩暈感,嚴重時還有惡心、嘔吐感覺,持續(xù)3~5分鐘才逐漸消失。這多半發(fā)生于冷天或者病人擔心滴耳液變質貯藏在冰箱里的情況下。眩暈造成了病人的恐慌,事實上并非疾病進展而是滴耳液使用不當所致。這是因為滴耳液的溫度與體溫之間的溫差過大所致。耳朵除了聽覺之外還負責人體的平衡感覺,溫度低于30℃的滴耳液滴入體溫約37℃的人體耳道或者鼓室后,溫差會導致內耳平衡器官中的淋巴液由于熱脹冷縮的原理而發(fā)生流動,刺激半規(guī)管壺腹中的毛細胞,迅速將信號傳入中樞,出現(xiàn)眩暈的癥狀。但如雙耳同時滴入藥液,產生的反應得以平衡,則不會出現(xiàn)眩暈。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冬泳時冰水進入耳內無眩暈的道理。知道上述原理后,只需將滴耳液溫度保持在體溫水平,就可避免滴耳液引起的眩暈之苦。實際操作時,可以把滴耳液小瓶握在手中捂到感覺液體的溫度與體溫相同再使用,或者把滴耳液小瓶放入貼身的衣物口袋中,十分鐘后再滴耳。
總訪問量 24,772,877次
在線服務患者 30,063位
直播義診 8次
科普文章 547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