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上海長海醫(yī)院心內科創(chuàng)建于1962年,我國醫(yī)學界著名心血管專家龔念慈教授、尉挺教授是我科奠基人。經(jīng)過50多年的不斷建設和發(fā)展,心血管內科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目前已建設成為醫(yī)、教、研全面發(fā)展,臨床科研并重,具有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硬件設施先進,人員力量雄厚,上海領先,國內一流,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心血管疾病綜合診治中心。2002年被批準為上海市成人心血管病臨床醫(yī)學中心,2009年成為首批國家和全軍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療培訓基地。
近年來逐步形成了以“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和危急重癥患者救治”為主的四大學科特色,尤其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地位,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每年門診量超過24萬人次,病房收治患者5900余人次,介入診療量5000余例次,其中冠心病介入治療1500例次,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治療700例次,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350余例次,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300余例。
醫(yī)療特色
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
上世紀60年代在國內較早開展心臟右心導管檢查及左心室造影診斷先天性心臟病。1990年開展應用介入方法治療動脈導管未閉,同年開展了經(jīng)皮球囊肺動脈瓣成型術治療肺動脈瓣狹窄。1998年在上海地區(qū)率先應用鎳鈦合金封堵器治療動脈導管未閉,成功率達到100%。同年在上海地率先開展房間隔缺損介入治療,成功率達99%。1999年實現(xiàn)了房間隔缺損封堵器和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的國產(chǎn)化。2001年在國際上首先研制出治療室間隔缺損的對稱型雙盤狀鎳鈦合金封堵器,并成功治療了國內外首例室間隔缺損患者。目前經(jīng)導管室間隔缺損封堵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在此基礎上,又在國際上首先研制出多種類型室間隔缺損封堵器,引領世界范圍內封堵器的研發(fā)和改進,拓寬了室間隔缺損介入治療的適應證。連續(xù)十年舉辦先心病介入治療學習班,累計數(shù)千名醫(yī)師參加學習,使得相關技術在國內兩百余家醫(yī)院推廣應用,為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在全國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上海市醫(y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獲的具有完全知識產(chǎn)權的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及實用新型專利近10項。
冠心病的介入治療
1985年開展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1995年開展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和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目前每年冠狀動脈造影和治療總例數(shù)達3600余例,其中介入治療超過1500余例。在冠脈多支病變、慢性閉塞病變、左主干病變的介入治療方面已形成特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開通了24小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的“生命綠色通道”,每年行急診冠脈介入手術近200例,使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從25%降至10%以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改善了患者的預后。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
1977年開展人工心臟起搏器安置術。目前每年安置各種類型的人工心臟起搏器300臺以上,包括各種生理型人工心臟起搏器、頻率應答式人工心臟起搏器、自動閾值奪獲起搏器及埋藏式自動復律除顫器。近年來開展三腔心臟同步化起搏器(CRT、CRT-D)治療心力衰竭取得良好效果。2014年在上海地區(qū)首先開展希氏束起搏和核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植入等新技術。
1995年開展心內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治療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1995年在國內首次開展經(jīng)胸腔鏡行頸胸交感神經(jīng)結切除術,治療特發(fā)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伴反復暈厥發(fā)作者,取得良好的效果。1999年在上海市率先進行射頻消融術治療特發(fā)性房顫獲得成功,并在國內率先開展射頻消融治療頑固性室性早搏。目前在疑難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治療方面形成特色,許多在外院治療失敗的患者得到成功救治,達到上海市領先,國內先進水平,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
疑難復雜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
近年來隨著我科介入技術的提高,很多疑難、少見和復雜心血管疾病在我科得到很好的救治,并逐漸形成特色,解決了患者的痛苦。如肥厚型心肌病化學消融術、復雜冠狀動脈瘺和肺動-靜脈瘺的封堵治療、起搏器電極拔除、腎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內外科結合治療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等。
急癥重癥危癥的救治
多次成功救治長時間心臟驟?;颊?,在重癥心肌炎、頑固性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和搶救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曾成功搶救1例心臟驟停長達40分鐘的患者,并完全康復出院。
科研工作和基礎研究
目前心內科有獨立的心血管病基礎研究實驗室,擁有大動物實驗專用DSA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室、斑馬魚實驗室,已建立成熟完善的斑馬魚研究平臺、RNA研究平臺。在小RNA用心血管疾病診斷、發(fā)病機制作用的研究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和開展的工作達到上海同類學科的一流水平,每年發(fā)表SCI文章15篇以上,科研成果在上海同類醫(yī)院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