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工作中經常會聽到患者說“我有眩暈癥”,那么頭暈真的就是眩暈癥嗎?下面我們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我們臨床常見的癥狀主要有:頭暈、眩暈、暈厥,在門急診中的發(fā)病率為5%~10%,但其鑒別診斷的范圍廣泛,涉及科室多,診斷差異性較大,有時是生死攸關的,所以,我們切不可籠統(tǒng)的歸為“眩暈癥”。 暈厥 暈厥是一種癥狀,為短暫的、自限性的意識喪失,常常導致暈倒。暈厥的發(fā)生機制是各種原因導致的短暫腦缺血,發(fā)生較快,隨即自動完全恢復。其病因包括: 1)自主神經調節(jié)失常,血管舒縮障礙(如直立位低血壓,一次性大量排尿或連續(xù)咳嗽); ?2)心源性腦缺血(多見于嚴重的快速或慢速心律失常、心臟停搏); ? 3)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多為突然發(fā)生的腦干供血不足所致); ? 4)其他(暈厥也可見于低血糖、重度貧血及過度換氣者)。 頭暈/眩暈 頭暈是一組癥候群,主觀和客觀的表現(xiàn),可分為頭昏、眩暈、失衡、暈厥前狀態(tài)。其各自特點如下: 頭昏:頭沉,大腦不清晰感 眩暈:對靜態(tài)的客體或自身位置產生的運動錯覺(視覺及主觀感覺旋轉),可為中樞性,也可為耳源性 暈厥前狀態(tài):眼前發(fā)黑,心慌等 失衡:不穩(wěn)感,站立或運動不穩(wěn) 眩暈的主要病因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病變、耳石癥、前庭性偏頭痛、腦缺血等。長時間加班、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高血壓、精神因素等是頭昏常見原因。如果有帕金森病、共濟失調、周圍神經病等情況常會引起失衡。而暈厥前狀態(tài)一般出現(xiàn)在體位性低血壓、直立性調節(jié)障礙的患者。 在頭暈里面,眩暈最為常見,約占50%。眩暈的表現(xiàn)包括:1)旋轉感(最常見):翻江倒海,乾坤顛倒;2)水平方向:搖擺不定,推拉的感覺;3)垂直方向:波浪起伏,下落感。其伴隨癥候多伴有惡性、嘔吐、多汗、血壓波動等自主神經癥候,嚴重時不敢睜眼,可有或無眼震、共濟失調,少數(shù)可伴有神經系統(tǒng)定位體征。 [ 病因 ] 前庭神經(元)炎 前驅癥候——發(fā)作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突然發(fā)作眩暈,伴惡心嘔吐 眩暈多在1~2周減弱,3~4周緩解 可有自發(fā)眼震,多向健側,患側偏指 不伴耳聾及耳鳴:無中樞癥候 溫度試驗一側輕癱或全癱 二、頭暈分類 頭暈的疾病分類一般為非前庭系統(tǒng)疾病性頭暈和前庭系統(tǒng)疾病性頭暈兩大類。 非前庭性頭暈 心血管疾?。盒穆墒С?、高血壓 血液疾?。贺氀? 內分泌疾?。旱脱? 環(huán)境變化:高溫、缺氧 活動過度:久立、過勞等 頭部輕微外傷后綜合征 視覺疲勞及眼部疾?。褐匕Y肌無力、青光眼 心因性頭暈:也被稱為精神性頭暈 前庭性頭暈 中樞性前庭系統(tǒng)疾病性頭暈:包括后循環(huán)缺血(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出血、腦腫瘤、腦炎或脫髓鞘病、眩暈性癲癇等。尤其注意以眩暈起病,但癥狀體征不明顯的惡性眩暈。 周圍前庭系統(tǒng)疾病性頭暈:主要有良性發(fā)作性位置性眩暈、梅尼埃病、前庭神經元炎、迷路炎、淋巴管漏等。尤其強調,前庭性偏頭痛(VM)的特點是反復發(fā)作伴或不伴有頭痛的眩暈發(fā)作,癥候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短則數(shù)秒,長則數(shù)天。 1. 良性發(fā)作性位置性眩暈-BPPV[耳石癥] 潛伏期:頭位變化后1~4秒鐘后才出現(xiàn)眩暈; 旋轉性:眩暈具明顯的旋轉感,視物或自身旋轉感; 短暫性:眩暈在不到1分鐘內自行停止; 轉換性:頭回到原來位置可再次誘發(fā)眩暈; 疲勞性:多次頭位變化后,眩暈癥狀逐漸減輕。 聽力檢查正常 客觀性BPPV為位置試驗時不僅出現(xiàn)主觀的眩暈癥狀,也出現(xiàn)客觀的眼球震顫。而主觀性BPPV是在位置試驗時僅出現(xiàn)主觀的眩暈癥狀,而無客觀的眼球震顫的出現(xiàn)。 2. 后循環(huán)缺血 多有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 起病急,癥狀持續(xù)短,多在數(shù)分或1h內,不超過24h 癥狀有頭暈/眩暈、行走不穩(wěn)、言語含糊、吞咽困難、口周麻木等 可突然進展至意識障礙 檢查方法:MRI的DWI像 3. 惡性眩暈 在缺血性眩暈里面,我們尤其強調惡性眩暈,是指危及生命或嚴重致殘的頭暈,如腦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征、中毒等。Sloane曾說過,眩暈診治的兩大任務為及時識別惡性眩暈挽救生命,診治良性眩暈提高生活質量。惡性眩暈的后果很嚴重,但易被忽視和漏診。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在1666名44歲以上急診或住院頭暈患者中,有53名(2.2%)存在腦梗死或TIA。在46例最終確診的腦梗死患者中,其中有16名(34.8%)在急診沒有得到正確診斷。 [ 特點 ] 中老年患者,急性起?。? 以眩暈為主訴; 均伴有后循環(huán)缺血的相關癥候如構音障礙、視物成雙、飲水嗆咳、行走不穩(wěn)等; 起病時行頭顱核磁DWI均未發(fā)現(xiàn)梗死。 [ MRI假陰性或DWI假陰性原因 ] 梗死病灶太??; 早期表現(xiàn)為TIA,后加重為腦梗死; 早期梗死部位血管再通; 病變區(qū)腦血流量下降到低于維持神經功能,但高于自由水彌散抑制的臨界閾值; 發(fā)病后最初數(shù)小時病灶區(qū)域的信噪比太低。 [ 診斷困難 ] 眩暈鑒別診斷眾多; 不只與神經系統(tǒng)相關; 早期頭顱核磁可假陰性; 需要時間完善檢查; 大部分患者在急診首診而非專科。 4. 前庭性偏頭痛 [ 臨床特點 ] 女:男=4~5:1,任何年齡,反復發(fā)作 自發(fā)性眩暈伴惡心,有時嘔吐 畏聲、畏光、喜靜,煩躁 少數(shù)有短暫意識模糊 可有視物模糊 可無頭痛 [ 確定診斷標準 ] (1)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發(fā)作性前庭癥狀,持續(xù)5min~72h; (2)有或無先兆偏頭痛病史(按照ICHD診斷標準); (3)至少有50%的前庭癥狀和1個或多個偏頭痛特點:①頭痛為一側、搏動性,中、重度發(fā)作;②恐聲、恐光;③視覺先兆; (4)不符合其他前庭疾病或偏頭痛標準。 [ 與基底型偏頭痛鑒別 ] (1)偏頭痛癥狀,持續(xù)3~4h; (2)眩暈發(fā)作5~60min,在偏頭痛發(fā)作期內; (3)必須伴有2個源自后顱窩的癥狀:視覺障礙、復視、共濟失調、吞咽困難。 5. 心因性頭暈/眩暈 [ 臨床特點 ] 頭暈(或“眩暈”)幾乎天天存在,呈持續(xù)性,可伴有驚恐發(fā)作 心慌、胸悶、氣促等軀體化癥狀 站立不穩(wěn)[酷似BPPV] 主觀感覺障礙 睡眠、消化常有問題 注意力分散或活動時頭暈不顯,休息時或閑時頭暈明顯 焦慮內向人格,素質偏低,人多或公共場所表現(xiàn)明顯 患者意愿窮盡檢查和治療 精神狀態(tài)評估:中度焦慮、或伴輕度抑郁 6. 梅尼埃病 [ 臨床表現(xiàn) ]:“四主征” 眩暈:反復發(fā)作,每次數(shù)小時; 聽力減退:隨發(fā)作次數(shù)而明顯; 低調耳鳴; 耳內脹滿感; [ 輔診 ] 溫度試驗:半規(guī)管功能低下 聽力曲線:聽力下降 三、頭暈/眩暈/暈厥的診治 頭暈/眩暈的臨床表現(xiàn) 頭暈/眩暈/暈厥的診斷流程圖 診斷誤區(qū) 1. 困惑:患者表述不清,涉及專業(yè)多,醫(yī)生經驗不足。 2. 模糊:病史模糊、病因模糊、診斷模糊。用“頭暈”二字診斷,對癥“下藥”。 3. 隨意:診斷不清時,隨意以“腦供血不足”“頸椎病”來診斷。治療只予對癥。 治療 對于暈厥,血管迷走性最常見,心源性暈厥最兇險,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暈厥,均需要急救。對于頭暈的治療,主要是根據(jù)病因和對癥治療。治療的關鍵在于診斷,只要診斷明確,治療才不會“暈”向。 三、總結 頭暈是一組無意識障礙的癥候群。 暈厥是以意識喪失為突出表現(xiàn)的短暫性腦缺血的一種臨床表現(xiàn)。 暈厥是急癥,需要及時救治,最急是心源性暈厥。惡性眩暈是頭暈的急癥。 頭暈癥候群:及時識別惡性眩暈、正確診治良性眩暈。
腦梗死 又稱缺血性腦中風或者缺血性腦卒中 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血管病 因為其致死、致殘率很高 已經成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 “頭號殺手”之一 腦梗死是怎么形成的? 它的危害有哪些? 發(fā)病前有哪些癥狀? 腦梗死是由于腦的供血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腦供血不足而產生腦組織缺血壞死。 腦梗死分為兩種: 一種是“狹窄性腦梗死” 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粥樣硬化的沉積物導致血管壁越來越厚,血管腔越來越小。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逐漸越來越厚慢慢的阻礙了血液的流通造成大腦部分缺血。 另一種是 “栓塞性腦梗死” 從心臟脫落的栓子順著主動脈的血流進入腦動脈,可能會卡在細小的血管里,產生堵塞,造成相應區(qū)域腦組織缺血甚至壞死。這種病突發(fā)性極高。 哪些情況 容易造成腦梗的呢? 我們拋開不可變(年齡、遺傳、性別等)因素,導致腦梗死的可變因素有下列7種: 其中最牛的是“高家三兄弟”: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高血壓 高血脂 所謂高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質含量過高,比如膽固醇。 高血糖 所謂高血糖,就是指體內血糖含量超標,嚴重了就是糖尿病。這“三高”彼此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相互促進。得了一個,另兩個也就在路上了。 除了“三高” 還有什么因素 更容易得腦卒中呢? 伴有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房顫 和心臟瓣膜病(如二尖瓣狹窄)的患者 肥胖、吸煙、酗酒 這也是腦梗死的三大誘因 其實,在腦梗死發(fā)生時 會有一些發(fā)病前的征兆 發(fā)現(xiàn)以下情況 應該立即撥打120
“血液粘稠,容易心梗、腦?!?“血管里有垃圾、毒素,得排毒!” “疏通血管、治療血栓!” “定期輸液,預防心血管病” ——這些說法都是錯的!?。? 很多人一聽“血稠”這個詞,就緊張得不得了:是不是說我的血液太粘稠,流不動了,要發(fā)生血栓,得腦梗、心梗了? 不少人趕緊吃上各種保健品,想讓血液變稀點兒。一些老年人則是每年都定期去醫(yī)院輸液,覺得這樣就疏通血管了。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大家因為不了解所以更恐懼的心理,堂而皇之地兜售各種儀器、保健品甚至非法藥品,改善“血稠”! “‘疏通血管’這個詞匯是最能忽悠人的騙局!”最近河北省人民醫(yī)院副院長、老年病一科主任醫(yī)師郭藝芳在其微信公號上刊文說道。 不少人相信,心梗腦梗是因為血管堵了,血管堵是因為血管中垃圾多了,用某些藥物清理血管垃圾,就可以使血管恢復通暢,于是就不容易發(fā)生心腦血管病了。這些話聽上去很有道理,實際上是最大的謊言! 醫(yī)學上沒有“血稠”這種病癥 醫(yī)學上并沒有“血稠”這個說法。所謂“治療血稠”就是一個噱頭,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別再被蒙蔽了。 從字面上理解“血液粘稠”,是醫(yī)學上“血液流變學”的概念,大概相當于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與血流、血漿和血液成分都有關系。并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產生發(fā)生血栓的意思。 做血流變檢查測“血稠”?沒有必要! 臨床上確實有一項血液流變學檢查(簡稱血流變)來評價血液的粘稠度。很多人單單從字面意義上聯(lián)想,就會認為:血稠→血流變慢→血液凝滯→形成血栓。 但這樣理解是片面的。血流變指標其實和心梗腦梗這樣的心腦血管事件沒有直接關聯(lián),其在實際臨床中的意義也非常有限。 而且臨床血流變檢查會受到標本采集、運輸、處理、保存,以及儀器、試劑、方法學等多種因素影響,而且,血流變受機體自身影響很多,甚至你喝完水、跑完步前后差別都很大。 同一份血標本放不同機器上檢測,甚至同一臺機器上前后測定,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它不能如實反映體內真實的血液凝固情況,更不能起到預測血栓和血管事件的作用。 臨床上不會憑血液流變學檢查結果來預測或者診斷疾?。òㄊ录粫虼藳Q定誰需要使用抗栓藥物,也不會據(jù)此判斷治療的效果。 血稠≠高血脂 “血稠”“血稀”不是體內水多、水少和血脂高、低那么簡單的事情。 高血脂并不一定能讓血液真的“變稠”。就像一鍋八寶粥,某一兩種豆子變多了,并不一定能決定整鍋粥的稀稠程度。 導致血脂高的主要原因,并不僅僅是吃了太多脂肪,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體對脂類物質的代謝出了問題。 身體的代謝問題想依靠保健品來解決是不可能的。一味輕信那些保健品,放棄了正規(guī)的調脂治療,不但不會降血脂,反而可能加重血脂紊亂,增加心梗、卒中的危險。 血管不是下水道,沒有所謂的“垃圾” 我們的血管不是下水道,血液中沒有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些有形垃圾。假如血液中真的漂浮著一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恐怕生命早就終止了! 也不要把血管想象成鐵管子,鐵管子里面有了水垢,可以用鐵刷子刷刷、用鐵鉤子劃劃、用硫酸燒燒,血管可不行。 血管也是肉長的,假如真的有藥物能夠把血液里所謂的“垃圾”融化,恐怕血管也會緊跟著化掉了,這樣的話人還能活嗎? 人體不需要“排毒” 的確,人體內會不斷產生一些代謝廢物,代謝廢物是人體新陳代謝時產生的自然產物,正常情況下,會隨著血液運輸?shù)教囟ǖ呐判蛊鞴?,最終排出體外,并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 即便腎衰竭的人,血液中代謝廢物不能及時排出來也不會導致血管堵塞。所以說血液中垃圾堵塞血管無異于癡人說夢! 此外,所謂的“腸道排毒”,其本質就是瀉藥,讓你拉肚子,這樣反而不利于腸道的健康。另外,長期服用那些亂七八糟的產品,反而可能增加了肝、腎的工作負擔。 “血稠”就要輸液通血管?壓根沒有根據(jù)! 所謂“血稠”不是預測將來會不會發(fā)生中風的指標,定期輸液疏通血管更是沒有科學根據(jù)。這種理念害人不淺,不僅沒有用,浪費時間錢財,搞不好還會出問題。 輸液用的藥物主要以中成藥和擴張血管的西藥為主,發(fā)揮藥效并不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只會短暫起作用。想要達到預防心腦血管問題,可能性不太大。 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出現(xiàn)對腦卒中后每年定期輸液和不輸液進行科學的臨床對比研究。過多輸液,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危害。輸液可能發(fā)生過敏反應等不良事件,誘發(fā)或加重疾病。 我們的血管為什么會堵? 既然血管中沒有所謂的“垃圾”,那么我們常說的堵塞、狹窄是怎么來的? 其實,人在剛出生時動脈內壁光滑而富有彈性。 而隨著我們對身體的使用,脂質、膽固醇開始在血管內沉積,形成粥樣斑塊,血管壁也隨之增厚、變硬、鈣化,這個過程就是“粥樣硬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管堵了。 而生活中,血管堵塞的速度和情況也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年紀有關。一般女性55歲、男性45歲以后,身體的衰老開始真正來臨,血管斑塊沉積的速度也會加快,血管壁隨之也會越來越厚。 預防血栓、血管事件,該關心什么? 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和吸煙,其他還有遺傳因素、生活方式與代謝綜合征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因此,在專業(yè)醫(yī)生的眼里只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等等危險因素來評價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并不會關注是否血液粘稠的問題。 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如中風、心梗),主要是要調節(jié)血脂,同時控制好血壓和血糖,戒煙、運動,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習慣等。 健康生活方式能預防各種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某霈F(xiàn); 及時發(fā)現(xiàn)和控制各種危險因素能夠減少和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高?;驑O高危患者使用他汀+阿司匹林能夠預防發(fā)生血管事件; 發(fā)生一次血管事件后,要通過有效的二級預防防止再發(fā)生血管事件,最終防止血管性死亡。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該怎么做? 世界衛(wèi)生組織評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和家族直系親屬有患心腦血管疾病,這八大危險因素決定了血管的健康狀況。我們要從誘因入手,積極預防: 1、定期檢查血脂異常情況 建議: ① 20歲以上,40歲以下人群,3~5年測1次血脂。 ②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后女性,如果從未出現(xiàn)過血脂異常,每年進行1次血脂檢測。 ③ 已有血脂異常的人群,應每3-6個月測量1次血脂。 2、定期測血壓 沒有高血壓的成年人,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高血壓患者最好每天早晚都要測一下,做好血壓監(jiān)控。 3、科學運動,尤其推薦「步行」 堅持步行可以達到降膽固醇,降血壓,以及減重的目的,另外步行還能加速血液循環(huán)。只要堅持步行1年以上,能有效延緩早期動脈硬化進展。 4、管住嘴非常關鍵 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飲食,少吃糖和主食,適當吃些粗糧,多吃多食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豐富的食物水果蔬菜。 5、摒棄不良生活習慣 戒煙戒酒、別熬夜,保證睡眠、調整惡劣情緒,保持心情愉悅,對心血管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6、積極控制已患慢性病 在醫(yī)生指導下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盡可能的將其保持在理想的水平上。 保護血管,這些生活習慣得改改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損傷、硬化。不如從現(xiàn)在開始別再給血管添堵! 1、少吃油膩食物 炒菜吃完一層油、油炸食品不離手……長期大量的高油飲食,會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這些物質會在附著沉積在血管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失去彈性并變得狹窄。 2、別吸煙、酗酒,傷血管! 香煙通過使動脈壁產生結構損傷,使人類血管老化過程提前10年。而飲酒過多,血管容易失去彈性、變硬,出現(xiàn)高血壓。 3、別吃得太咸,毀血管! 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間,是相互促進,呈惡性循環(huán),而我們知道,高鹽飲食可以造成高血壓。 減少鈉鹽攝入能夠有效降低血壓,尤其是對于血壓較高者、老年患者和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限鹽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5~6mmHg,正常人血壓下降2~3mmHg。 4、別久坐不動,血管硬化! 研究證實,坐的時間越長,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越高。久坐行為與與血管硬化和損傷、血壓升高和血液中脂肪增加有關。 而運動有助于減慢血管堵塞。不管是快走、慢跑、游泳、打羽毛球,連續(xù)做30分鐘,有利于血壓、血糖、血脂的下降,特別是有利于甘油三酯的下降。 5、別讓身體太胖,血管“壞”的更快! 肚子大的人,血管“壞”的更快。人體肚子上的大網膜是用來放脂肪的,長時間吃高脂飲食或是吃太多,消化不了多余的脂肪就會先存肚皮上??扇绻緮z入仍在不斷增加,肚子上存放滿了就會轉到血管、肝臟上,就會造成血管脂質沉積、膽固醇越積越多而造成動脈硬化。 6、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高壓力、經常情緒化的人也是動脈硬化的高危人群。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必然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和痙攣,同時血管壓力也會增加,造成血管內皮損傷、脂質沉積而導致動脈硬化。一定要學會管理情緒,像攀比心理、滿腹牢騷等對血管都不利,要保持豁達的心態(tài),及時釋放壓力。 與其做血流變檢查,偏信“血稠”這樣一種概念,想盡辦法改善“血稠”,倒不如多關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血脂、血壓和血糖等,這才是正道! 中老年人群特別是已經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須在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及時干預。 總之,別再被“血稠”這種不科學的理論蒙蔽了!也別動不動就輸液“通血管”了。
總訪問量 19,667次
在線服務患者 33位
科普文章 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