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結石臨床治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去除結石、控制尿路感染和保護能 。因此,無石率、遠期并發(fā)癥和腎功能是臨床訪的主要項目。 1.無石率:定期(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KUB、B超或者CT平掃,并與術前對比;確認無石后仍應定期隨訪檢查,推薦B超、泌尿系CT平掃的序貫檢查,B超發(fā)現(xiàn)結石復發(fā)后進一步行CT評估,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 2.遠期并發(fā)癥:結石治療的遠期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腎功能喪失、腎周積液、復發(fā)性尿路感染、輸尿狹窄、結石復發(fā)、殘石生長、漏尿和腎萎縮等,應定期行B超、腎功能和尿常規(guī)檢查,必要時行CT評估 。 3.腎功能:術后3~6個月復查IVU,以了解腎功能的恢復情況,必要時可行腎核素顯像評估分腎能 。
在非肌層浸性膀胱癌的隨訪中,膀胱鏡檢查目前仍然是金標準,檢杳過程中一且發(fā)現(xiàn)異常應該行活檢及病理檢查。超聲學、CUT、尿脫落細胞學、尿膀胱癌標志物(如尿液FISH檢查等)等檢查也有一定的價值但均不能完全代替胱鏡檢查的地位和作用。 推薦所有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在術后3個月時進行第一次胱鏡檢查,但如果存在手術切除不完全、腳瘤發(fā)展迅速可適當提前,另外針對CIS的膀胱鏡復查可以隨機多處活檢以觀察治療后的效果,以后的隨訪根據(jù)膀胱癌復發(fā)和進展的危險程度決定。高?;颊咄扑]前2年每3個月行1次胱鏡檢查,第3年開始每6個月1次,第5年開始每年1次直到終身;低?;颊呷绲谝淮伟螂诅R檢查陰性,建議術后1年時行第二次膀胱鏡檢查,之后每年1次直到第5年;中危復者隨訪方案介于兩者之間,依據(jù)患者個體預后因素和一般情況決定。隨訪過程中,一但出現(xiàn)復發(fā),治療后的隨訪方案按上述方案重新開始。
總訪問量 9,830次
在線服務患者 150位
科普文章 2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