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保守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是頸椎病治療的基本方法,也是手術療法的基礎,非手術治療應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超過頸椎骨關節(jié)生理限度的操作,往往會造成局部創(chuàng)傷性反應,非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糾正頸椎傷病的病理解剖狀態(tài),停止或減緩傷病的進展,有利于創(chuàng)傷的恢復及病變的康復,預防疾病的復發(fā),長期推拿,會導致骨贅形成加速,如推拿后患者感到不適或牽引后頸部疼痛加重應立即停止這種治療,本人反對推拿治療。非手術治療應循序漸進,采用系統的方法,在正規(guī)的醫(yī)院按程序進行,必須保證治療的連續(xù)性,對于一個頸椎病患者,在早期應以牽引和按摩為主,當有外傷時應以制動為主,非手術治療適用于輕度的頸椎間盤突出,頸型頸椎病,頸椎病的診斷尚未肯定而需一邊治療一邊觀察者,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手術恢復期的患者,神經根型頸椎病。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1.頸椎牽引療法,頸椎牽引能限制頸椎活動,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減輕神經根及突出物的充血腫脹,通過牽引可增大椎間隙及椎間孔,減輕其對神經根的壓迫,也可以減輕椎間盤的壓力,有利于已經凸出的纖維組織,消腫后回縮,后方小關節(jié)的嵌頓和錯位也可因牽引而得到糾正,牽引需要在正規(guī)醫(yī)院正規(guī)牽引。第2個保守治療的方法是制動,制動時頸部肌肉獲得充分的休息,緩解因肌痙攣所致的疼痛,減少突出的椎間盤和骨贅,對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的刺激,減少頸椎間盤的勞損,延緩退變,頸椎術后的制動是為了使手術部位獲得外在穩(wěn)定,有利于手術部位的早日恢復。制動種類包括頸圍,頸托和支架三類,頸托的制動效果相對較好。3,理療,理療是治療頸背痛的傳統方法,對多數患者有治療作用,作用是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從而使局部的疼痛和不適得以緩解,常用的頸部理療方法有通過直流電解除痙攣,需以14天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即停一周后再行治療。因為不間斷的治療,會使頸部肌肉長期充血,反而使癥狀加重。推拿按摩,對頸椎進行大力的推拿和旋轉是危險的一種動作,這種治療,如果操作不當會引起嚴重的損害,所以要嚴加控制。4,家庭療法是一個綜合性的治療方法,是集康復預防于一體,方法也比較多,家庭療法的主要內容包括,糾正和改善睡眠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牽引以及使用頸圍頸托等,改善與調整睡眠,睡眠時應姿勢恰當,睡眠狀態(tài)應包括枕頭的高低和軟硬,睡眠體位及床鋪選擇,睡眠體位應該是使整個脊柱處于自然曲度,髖膝關節(jié)呈屈曲狀態(tài),使全身肌肉放松,根據不同習慣,可采用仰臥和側臥,但不宜俯臥,患者晨起的感覺是判斷睡眠狀態(tài)的標準之一,若感覺晨起時頸腰部不適,應考慮睡眠質量及時調整,當然除枕頭和體位外床鋪的選擇也影響睡眠,硬板床并墊以透氣柔軟的墊子比較合理,枕頭要維持頭頸正常生理位置,枕頭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枕頭中間稍微低于兩側,軟硬度合適,第2天起床的時候應該感覺舒適。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有效的措施并不是積極的調換工作,而是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定期遠視,調整桌面或工作臺的高度和傾斜度,工作的時候每隔30~40分鐘,要有5~10分鐘的活動時間,藥物治療可以選擇硫酸軟骨素a,復方軟骨素片,丹參片或復方丹參片,維生素e,維生素b,頸痛靈,以及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貼的膏藥如氟比洛芬,比羅昔康貼片,復方南星止痛膏等,但這些藥物的應用,必須經臨床醫(yī)師反復調整并觀察療效,避免千篇一律。專家簡介:王加波,淮安八十二醫(yī)院骨科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擅長脊柱創(chuàng)傷,關節(jié)骨病等骨科各類疾病的診斷及手術治療,從醫(yī)20余年熟練開展脊柱創(chuàng)傷關節(jié)絕大部分三級四級大型手術,擅長微創(chuàng)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復雜骨折及各種骨病的手術治療。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三上午下午門診三樓骨科專家診室。就診預約電話051783568824或直接好大夫預約。
王加波 淮安八十二醫(yī)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