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報告上的磨玻璃結節(jié),我們該怎么注意?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逐漸增加,隨著體檢肺部薄層CT的普及,需多人體檢報告上都看到一個叫“磨玻璃結節(jié)”的名詞,上網一查,被各種“腫瘤、癌癥”的字眼搞得焦慮、茶飯不思、睡眠不安,甚至四處求醫(yī)。其實大可不必,很有可能你只是“虛驚一場”。今天就跟各位聊一聊這個“磨玻璃結節(jié)”。首先:我們要知道磨玻璃結節(jié)是什么?磨玻璃結節(jié):是指在肺部CT上出現一種密度輕度增高(類似云霧狀)的小病灶,因形似磨砂玻璃,又多以結節(jié)形態(tài)出現,故而得名“磨玻璃結節(jié)”,英文縮寫為“GGO”,它可能彌散性生長,也可聚集在局部。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炎癥、出血、癌前病變、纖維化都可以表現為磨玻璃結節(jié)。其次:磨玻璃結節(jié)是不好的征象嗎?不一定。肺內有炎癥或出血時,肺泡內會有液體聚集,可以表現為磨玻璃狀;癌前病變時,增生的細胞沿肺泡壁生長,沒有充滿整個肺泡腔時表現為磨玻璃狀;輕度肺纖維化時,肺泡壁增厚,表現為磨玻璃狀。因此,不是所有的磨玻璃結節(jié)都一定代表壞的東西。磨玻璃結節(jié)會自己消失嗎?比如是炎癥、出血造成的磨玻璃結節(jié),那么隨著炎癥或出血的吸收,經歷數周后就會消散,這也是為什么發(fā)現肺上磨玻璃結節(jié)后通常建議短期內復查。假如,每次復查胸部CT都存在呢?也不用太擔心,它也可能是纖維瘢痕灶、增生性病變等良性病變導致的,雖然會“陪伴一生”,但不會擴散,也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功能影響。當然,如果在隨訪觀察過程中,若有以下情況,建議早期手術:1.結節(jié)實性成分逐漸增多;2.結節(jié)直徑逐漸增大;3.結節(jié)形態(tài)變化:分葉、毛刺、血管穿透、胸膜凹陷最后:確實有極少數磨玻璃結節(jié)有發(fā)展成“癌”的潛力,比如不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和原位癌(AIS)屬于癌前病變,但若隨著發(fā)展可能出現甚至微浸潤腺癌(MIA)可能。研究表明:原位腺癌(AIS)或微浸潤腺癌(MIA)病例均未觀察到肺癌復發(fā)。雖然是腫瘤,也是惰性腫瘤,也不會轉移,對付它們目前臨床上還是有很多手段的,比如胸外科的小范圍楔形、肺段切除(微創(chuàng)手術),肺功能不能耐受的可以選擇射頻消融等治療。純磨玻璃結節(jié)國際指南上直徑兩厘米以內的都可以隨訪;“混磨”中有磨玻璃成分和部分實性成分,這種結節(jié)指南也有規(guī)定:直徑小于6毫米的,根本不需要隨訪或是年度隨訪即可;6-8毫米的,建議6-12個月隨訪一次;大于8毫米的,則每3-6個月隨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