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乙肝疫苗后產生乙肝抗體后,是不是意味著不會的乙肝了?不一定。臨床中也有不少人既往接種過乙肝疫苗,但最后還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抗體對乙肝病毒產生免疫力需要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在一定的免疫閾值以上,一般要在10IU/mL以上,最好在100IU/mL以上。如果乙肝表面抗體不在免疫閾值以上,機體也可以說沒有對乙肝的免疫力。所以衡量免疫預防是否成功,主要是看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另外,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后,表面抗體滴度也不是可以維持終身的。一般來說,大概的保護周期是10年。在這10年中,滴度水平會逐漸下降。因此注射完疫苗后,在5年后就應該開始注意檢查表面抗體滴度。如果抗體低于免疫閾值,則就應該盡快注射加強針,以提高抗體滴度,維持保護效果。
WHO(國際衛(wèi)生組織)經過研究得到的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顯示。我們花費和關注度最多的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的因素只占人體健康因素的8%,遺傳因素占了15%,而絕大部分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是環(huán)境以及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其中社會環(huán)境因素占10%,自然環(huán)境占7%,而其他的60%都是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產生的影響。如果我們改變不合理的飲食、運動,減少吸煙、飲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代謝類疾病、癌癥等疾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腫瘤細胞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與免疫系統(tǒng)交互作用,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消除腫瘤細胞或抑制其增長。盡管機體內具有一系列的免疫監(jiān)視機制,但仍難以阻止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待腫瘤生長至一定程度,超越了機體免疫應答的能力,腫瘤細胞即得以逃逸。這一過程可以概括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3個主要階段,而放療可以促進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抗腫瘤效應,使抗腫瘤免疫效應超過原有的免疫抑制效應。每個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水平和狀態(tài)都是不同的。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強大、結構復雜。其中的T細胞是核心組成部分,檢測其中不同亞型的數(shù)量和比例,對于了解機體免疫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免疫功能實時檢測是通過外周血分析淋巴細胞亞群來監(jiān)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能夠全面反映機體當前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并可以輔助診斷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惡性腫瘤、血液病、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等,分析發(fā)病機制,觀察療效及檢測預后有重要意義。
總訪問量 4,599,181次
在線服務患者 5,971位
科普文章 72篇
年度好大夫 2位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