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介紹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 產后痹的調養(yǎng)淺談
“產后風”就是“產后風濕病”的俗稱。產后風濕是指育齡婦女產后或者人工流產術后以及坐月子調護不當而感受風寒濕邪所引起的以肢體、關節(jié)酸困疼痛,麻木不適,怕風、怕冷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瓷先ズ芟箫L濕病,但風濕病化驗指標多為正常,使用常規(guī)抗風濕藥物也無效果,因而稱之為“產后風濕病”。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孕婦分娩過程中,消耗大量體力,產道出血,肌表、筋骨開放,造成體內血脈、經絡虛弱,分娩后如果保健不到位,外邪則乘虛侵入肌肉、關節(jié)等處,隨著產后的恢復,肌表、筋骨關閉,將風濕寒邪包裹于體內,產后風濕病遂告形成。 其次,產后過早活動導致肌肉、關節(jié)勞累也難辭其咎。產后新媽媽關節(jié)內滑液囊的滑液大多分泌不良,稍微勞累就可出現手腕發(fā)麻一類的不適感。這與分娩期血液循環(huán)不暢密切相關。 此外,有關專家的臨床研究發(fā)現,高齡分娩、難產、剖腹產、多次流產等也對“產后風”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有某種影響,這幾種產婦患上產后風濕病的幾率明顯升高。 早在唐代《經效產寶》中對本病就有論述,書中指出“產后中風,身體疼痛,四肢弱不遂”。 因此中醫(yī)很早就認識到有“產后風”、“產后痹”的名稱,其病機多認為先天氣血不足,產后百脈空虛導致風寒濕入侵,痹阻經絡而致;或為懷孕生產中情志不暢或飲食失調,導致肝郁脾虛,氣血運行不利而致痹。 產后風濕的表現大多與“風”、“冷”、“痛”有關,具體表現如下: 1.大多數病人表現為汗出惡風、惡寒、全身的肌肉和關節(jié)疼痛。還有的病人其關節(jié)和肌肉的縫隙中有鉆風感,即每當感受涼風之時就有涼風鉆到骨頭里的感覺,嚴重的患者即使在暑熱時節(jié)其患處也必須裹以厚被或棉衣才能感覺舒適。常見證型有肝郁脾虛和氣血不足兩種類型。 2.如屬肝郁脾虛的病人多伴有頭痛、頭暈、眼眶疼痛、眼睛干澀或多淚,且情緒焦慮易悲傷或發(fā)怒,乳汁不暢或易生乳房小葉增生,睡眠不安等。 3.如屬氣血不足病人可表現為乳汁少、稀稠、月經遲行或量少,唇甲色淡,面白無華,發(fā)脆易落等。 4.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風濕病人的初次發(fā)病或病情活動也往往在懷孕分娩后,故有產后風濕痛的患者必須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風濕科抽血化驗以排除類風濕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風濕病,只有排除風濕免疫病以后才能考慮診斷為產后風濕病。 產后風濕病如排除器質性風濕免疫病后,一般經過適當的調養(yǎng)或輔以中醫(yī)藥治療,均可好轉或治愈。但也有少部分病人為風濕病發(fā)病的先兆或因情緒失控最終形成產后抑郁癥,此部分病人需要長期在風濕科或精神科診治。 【養(yǎng)生指導】 一、發(fā)病前預防 1、避免房屋陰冷潮濕;因為新媽媽在坐月子的時候,住的房子比較背陰,沒有陽光照射,陰冷潮濕的話,會給新媽媽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最好選擇向陽的房間,屋子里的陽光要充足,新媽媽可以在房間里多曬太陽,適時開窗通風,冬天每天一般不應少于1個小時。房間要注意衛(wèi)生,空氣新鮮,通風良好,但一定要注意避免讓新媽媽直接被風吹到。南方冬季沒有暖氣,可以適當使用空調,調節(jié)適宜的室內溫度。夏季房間悶熱的話,可以把電扇對著墻壁反方向吹,讓風反彈回來,使室內空氣流通,但要注意空調的冷氣不要直接吹到新媽媽和寶寶身上。 2、避免過早勞累;新媽媽在分娩的時候消耗了很多體力,建議最好休息24小時,保證產后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再適當活動。在活動的時候新媽媽應避免用力過大,可以適當活動一下身體,不要陷入過度疲勞的狀態(tài)。月子里,禁止從事重體力勞動,尤其是過度增加腹壓的活動,比如久蹲或搬重物等。新媽媽產后,身體需要好好地休養(yǎng),如果過早地工作,甚至是勞累,都有可能給身體埋下很多隱患。新媽媽在做月子的時候用冷水洗衣服,很可能會手關節(jié)疼痛,患上嚴重的風濕病。 3、洗澡:新媽媽生完寶寶的第一天,身體比較虛弱,最好不要洗澡,可用溫水擦浴。在坐月子的時候,新媽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wèi)生,適當洗澡,但每次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15分鐘之內,洗水溫保持在35℃-37℃左右,室內溫度要在22℃-26℃左右,沐浴、洗完頭發(fā)后盡快擦干、吹干,注意不要著涼,冬天盡量避免在浴室內使用電器,預防發(fā)生意外。同時新媽媽盡量避免洗涼水澡,臨床研究發(fā)現,夏天,新媽媽在洗澡的時候,如果貪圖涼爽,洗澡水比較涼的話,身體和涼水的 “親密接觸”,讓本來就非常虛弱的身體受到冰涼的刺激,身體不能抵抗涼水侵襲,很容易產生關節(jié)疼痛或得產后風濕病。沐浴后頭發(fā)沒干,就立即睡覺,也是引起產后風濕的主要途徑。 4、飲食:新媽媽的飲食要特別注意,營養(yǎng)均衡的同時還要合理搭配。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后,搭配蔬菜和水果;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除了正常吃飯菜,還要適當喝湯,以補充產奶消耗的水分。避免吃一些辛辣生冷的食物,這些刺激性大的食物對新媽媽產后虛弱的身體有很大的危害。喝一些較清淡的湯,比如銀耳湯、山藥湯等,都有助于暖身。冬季可以把水果切塊,用開水過一下,防止太涼。夏季避免食用冰鎮(zhèn)的水果,多吃一些溫熱性的水果如葡萄、龍眼、櫻桃等。 5、避風保暖:無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一般在生完寶寶后普遍比較容易出汗,這時切忌吹風止汗,最好的辦法就是自然降溫。如果是在晚上,還要注意保暖,防止夜里氣溫降低以后讓新媽媽受涼。室內溫度冬季最好保持在18℃-22℃,夏季可以在24℃-26℃左右,新媽媽身上的衣服被汗?jié)窳艘院?,要及時更換。尤其在陰冷潮濕的初冬季節(jié),一定要注意保暖,室內要暖和干燥,如果氣溫變化,一定要及時添減衣服。 二、發(fā)病后養(yǎng)護: (一)生活養(yǎng)護:新產婦因生產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氣血耗傷,而小生命的來到又會打亂既往固定的生活模式,休息不能保證,且撫育孩子的責任重大又使精神得不到放松,如果自己哺乳的話還要保證奶水充足通暢。這些影響都會造成產后媽媽體內氣血不足或在壓力下運行不暢,因此需要家人的配合、自我精神的放松,積極的飲食調養(yǎng)才能盡快適應哺乳期的任務,同時才能調暢氣血,盡快恢復常態(tài)。 (二)飲食調養(yǎng): 產后風濕病患者多體質偏虛,或氣血不足,或陰虛血少,飲食應注意避免過于寒涼,可以多吃一些溫熱性的水果如葡萄、龍眼、櫻桃等。推薦食材包括肉類:豬肝,牛肉,魚;蔬菜類:胡蘿卜,西紅柿,茄子,南瓜;水果類:水蜜桃,菠蘿,梨;其他:干紅棗,黑木耳。 同時可以按體質不同進行飲食養(yǎng)護,具體如下: 1.氣血不足型: 黃酒羊脖湯: 原料:小米黃酒500ml,新鮮羊脖250g。 做法:上二味加適量水煮湯,至肉爛。調味后飲汁吃肉。亦可佐膳。 功能:益氣血,增腎精。 2.氣虛寒濕型 ⑴當歸羊肉湯: 原料:羊肉500g,當歸15g,生姜12.5g,蔥12.5g,胡椒1.5g,食鹽2.5g 。 做法:羊肉洗凈,切成約62.5px方塊,當歸裝入紗布袋內扎口。將砂鍋內注入清水,置于火上,入蔥、姜、胡椒、羊肉、當歸(布包)入湯中,用武火煮沸約30分鐘后,改用文火燉爛,去當歸即成。食肉飲湯,任意食之。 功能:溫經壯陽,散寒止痛。治產后寒痹及陽虛痹。 ⑵防風粥: 原料:防風10~15g,蔥白2根,粳米100g。 做法:先將防風、蔥白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按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服食。每日早、晚食用。 功能:祛風解表,散寒止痛。治外感風寒,發(fā)熱,畏冷,惡風,自汗,頭疼,身痛等癥。 ⑶八寶除濕粥: 原料:生苡米、生芡實、白扁豆各10g,蓮子、赤豆各15g,生山藥30g,大棗10枚,粳米100g。 做法:以上諸味除粳米外,其余各物共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再放入粳米,繼續(xù)加水煮成粥。早晚各食1碗,常食效果甚佳。 功能:健脾利濕。治面部黑斑色淡,油脂分泌較多,肢體困重,食少納差。 ⑷復方黃芪粥: 原料:黃芪15g,炒白芍、桂枝各10g,生姜15g,粳米100g,大棗4枚。 做法:前四味煎濃汁去渣,粳米與棗同煮粥,粥成入藥汁,調勻服食。每日1次。 功能:益氣養(yǎng)血,溫經通絡。治手足無力,肢體麻木不仁以及腦血栓患者血壓不高者。 ⑸白術茶: 原料:白術45g,制南星、制半夏各30g,生姜2片。 做法:上藥前三味研粗未。每次用40g,用紗布包,臨服加生姜2片,共置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頻飲。每日1劑。陰虛內熱,津液不足,口干舌赤者忌用。 功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水。適用于痰濕咳嗽,肢體沉重,嗜臥倦怠,納呆,消化不良。 3.陰血不足型: ⑴烏雞海參: 原料:烏雞肉150g,水發(fā)海參500g,蛋清30g,蔥段100g,醬油25g,精鹽3g,白糖50g,味精5g,芝麻油5g,淀粉20g,紹酒25g。 做法:①將肉用刀片成1分厚的薄片,收入碗內,加入精鹽、紹酒、味精、芝麻油腌喂3分鐘,然后用蛋清、淀粉調糊漿好。②把海參一片兩半,用開水燙一下,撈出控干。③炒勺放火上,勺內加入豬油,燒三成熱時,把肉片下油滑開倒入漏勺內。④勺內留50g底油,放蔥段翻炒成牙黃色時,加入紹酒、醬油、白糖、味精、海參,開鍋后用水淀粉攏芡,倒入雞片,淋入芝麻油,翻炒均勻出勺。 功能:補腎益精養(yǎng)血,滋補強壯。適合于病后產后,氣血雙虧,腰腳痿軟,小便頻數,消瘦乏力,崩漏帶下,腸燥便秘,虛勞盜汗的人食用。 ⑵桑枝蜜茶: 原料:桑樹帶葉嫩枝20g,蜂蜜適量。 做法:先將桑枝剪碎,置保溫瓶中,用沸水300ml泡悶20分鐘,傾出清汁,再調入蜂蜜少許,分2~3次代茶飲。產后感寒致關節(jié)痹痛者忌用。 功能:祛風清熱,除濕止痛。適用于產后汗出當風,以致著衣即汗,去衣惡風,肢體酸楚,類似風濕病者。 (三)穴位按摩 除疼痛局部關節(jié)周圍可取阿是穴按壓外,對于風寒濕入侵經絡,體質偏氣陽不足型者可以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主要是調動體內的陽氣升發(fā)?!靶爸鶞悾錃獗靥摗?,陰陽失和,引陽扶正是治療之本?!? (四)外用熱熨方 1.方一:老鸛草20g,仲筋草30g,透骨草30g,食鹽適量。上藥共搗爛,加食鹽炒熱。熨敷于足心涌泉穴,以及八髎穴和阿是穴,每日1次。 2.方二:老茅草葉、石菖蒲、陳艾各適量。上藥煎湯備用。取藥液待其溫度適宜時作洗浴。
孫云翔? 醫(yī)師? 臨夏州中醫(yī)醫(yī)院? 針灸科1458人已讀 - 關于濕氣的淺談
表現上來說,虛胖、舌苔厚膩、皮膚愛出油、分泌物多(眼屎,耳屎等)、陰部潮濕、大便粘稠等,就是中醫(yī)所說的濕氣。 “油膩的中年人”,基本具備以上特征。 那自我感覺是什么樣子呢?《內經》里講“因于濕,首如裹?!本褪钦f有濕氣的人,時常覺得自己的頭像是被濕布裹著一樣,從頭到腳,都沉重。問他,你不是睡覺了嗎?他會說,睡了,可不清醒。 為什么呢?消化功能下降了,既中醫(yī)所說的脾胃氣虛,濕濁堆積。 怎么辦呢?細心照顧自己的胃腸。三餐定時定量,忌食生冷,油膩,辛辣。有人會說,麻辣的東西可以促進食欲啊,那你怎么不說,很多人吃了火鍋,胃痛穿孔上醫(yī)院呢?這里的生冷,包括水果。吃大量水果是不利于身體的,請謹記。 日??梢猿孕┺裁?,紅豆,黑豆之類。 治療穴位推薦:治療點1:按摩肚臍上1.5寸(從肚臍垂直向上量,一個半大拇指寬度的地方),揉開,揉散。治療點2:中脘穴附近(肚臍到胸骨之間的中點)找壓痛點,稍加深度,稍用力。時間次數,自己擬定。 護理方面,主要是避風寒,“百病皆因風作祟”,注意洗澡吹干頭發(fā),不淋雨之類。 運動有效,但重在堅持。 祝好!
孫云翔? 醫(yī)師? 臨夏州中醫(yī)醫(yī)院? 針灸科1092人已讀
關注度 甘肅省 第104名
總訪問量 34,268次
在線服務患者 13位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