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肝膽外科是在山東省最早的專病、專人、專業(yè)細化分工的科室,科室技術力量雄厚,聚集了一批省內外著名的肝膽外科、肝移植外科專家如胡宗澤教授、李杰教授、滕木儉教授等??剖已b備有價值數(shù)百萬元、診療肝膽胰疾病先進的設備儀器,如:術中B超(2臺),納米冷循環(huán)射頻腫瘤治療系統(tǒng),電子十二指腸鏡、纖維膽道鏡、電子腹腔鏡、氬氣刀、CUSA等,并附設有超聲室和內鏡診療室。肝膽胰外科在國內率先引進和使用術中B超,術中B超的臨床應用已超過5000例,肝臟切除2000余例,肝臟移植一百多例,腫瘤微創(chuàng)射頻消融500多例(肝臟胰腺),位于全國領先水平。
肝移植技術
自2000年在全省率先開展肝臟移植以來,在省內首先開展的新手術方式和新技術有:(1)改良背馱式原位肝臟移植術。(2)減體積肝臟移植術。(3)經(jīng)典原位非轉流肝臟移植術。(4)二次肝移植術(5)無輸血肝臟移植術。(6)活體肝臟移植術。至今(截止2009年6月底)已完成115例(包括親體肝移植1例)。良性終末期肝病移植肝臟1年存活率90.7%,3年存活率80%,5年存活率 70%,肝臟惡性腫瘤移植肝臟1年存活率89%,3年存活率 70%。擁有技術精湛的專業(yè)肝移植醫(yī)護隊伍,手術例數(shù)、手術成功率穩(wěn)居全省領先水平。肝移植患者涵蓋了因乙肝、丙肝、酒精肝、肝豆狀核變性、膽汁性肝硬化等各種原因導致的終末期肝硬化以及肝癌、肝癌術后復發(fā)等疾病,也有因終末期肝并導致的肝昏迷、肝腎綜合征、消化道出血等危重患者。目前已有3名患者存活時間超過7年半。年齡最大的患者72歲,60歲以上的患者18例,并完成不輸血肝移植8例,肝移植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2007年成為衛(wèi)生部第一批肝移植準入醫(yī)院,2008完成首例成人間右半肝活體肝移植;2008年被山東省委組織部及省政府批準授予設立山東省器官移植泰山學者崗位(肝臟、腎臟、心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的院長彭志海出任山東省器官移植泰山學者崗位特聘專家,成為山東省設立的七個醫(yī)學相關泰山學者崗位之一,充分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器官移植工作的認可。
胰腺腫瘤切除:腹腔鏡
從1992年開展了腹腔鏡手術以來,目前可完成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腹腔鏡脾切除、肝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膽囊切除、疝修補。在省內保持領先地位。
十二指腸鏡和膽道鏡
醫(yī)院是山東省最早開展膽道鏡、十二指腸鏡診斷、治療的科室之一,能開展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十二指腸乳頭切開(EST)取石、鼻膽管引流、膽管狹窄擴張、內支架植入、胰管取石、胰管狹窄支架植入和術中、術后膽道鏡取石等手術,并開展了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聯(lián)合治療膽管結石的手術。
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技術
2001年開展在超聲引導下,術中或體外行射頻消融治療肝臟腫瘤、肝臟轉移瘤、胰腺腫瘤,至2009年完成射頻消融治療500多例次,對小肝癌達到手術切除的效果,對晚期肝癌、胰腺癌延長了患者生存期,部分患者長期帶瘤生存,使肝臟胰腺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居全省領先地位。
術中超聲的應用
術中超聲的使用是肝膽外科的一個優(yōu)勢,提高了肝內外膽管結石的取凈率,引導多發(fā)肝腫瘤手術切除,并可在術中判斷腫瘤的進展和手術的可行性,并可在術中進行射頻、無水酒精注射等治療。